CN106572279A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2279A
CN106572279A CN201610878351.1A CN201610878351A CN106572279A CN 106572279 A CN106572279 A CN 106572279A CN 201610878351 A CN201610878351 A CN 201610878351A CN 106572279 A CN106572279 A CN 106572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cribed image
portable termina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8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2279B (zh
Inventor
长泽健
长泽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7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2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2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2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04B5/72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提供能够避免使用便携终端从比较远的场所非法访问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便携终端(50)执行从MFP(10)通过BLE通信取得用于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S4)并且对持有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例如,便携终端(50)对在MFP(10)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以在该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的解析信息与通过BLE通信得到的通信用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对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S21、S22)。然后,便携终端(50)以确认为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将通过BLE通信取得的用于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S23)。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图像形成装置(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等)和便携终端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与其关联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在MFP与便携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参照其第0038段等)中,记载了利用近场型无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和基于无线LAN的通信来在MFP与便携终端之间交换数据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首先,在MFP与便携终端之间确立NFC通信,利用该NFC通信,将无线LAN通信用的连接信息(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等)从MFP发送到便携终端。另外,本次利用该连接信息在MFP与便携终端之间确立无线LAN通信,通过比较高速的无线LAN通信,进行从便携终端向MFP的印刷数据的发送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7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与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中,能够利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还考虑代替近场型无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而采用基于蓝牙通信(Bluetooth(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包括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等近距离无线通信。
然而,相对于NFC通信中的通信距离是几厘米左右,蓝牙通信(例如BLE(BluetoothLow Energy(Bluetooth LE))通信等)中的通信距离比较大,有时还达到例如30米左右。当在便携终端与MFP之间进行BLE通信的情况下,实际上便携终端和MFP还有可能多少离得较远,所以担忧该弊端。
例如,当在某个建筑物内配置有MFP的情况下,担忧能够从该某个建筑物的相邻的建筑物使用便携终端访问该MFP。直接而言,存在使用便携终端从相邻的建筑物非法访问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申请中,以提供能够避免使用便携终端从比较远的场所非法访问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为第1课题。
另外,不仅存在上述那样的担忧(即与从相邻的建筑物进行的非法访问有关的担忧),而且还存在如下那样的担忧。
例如,不在并用无线LAN通信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而在不使用无线LAN通信而仅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更详细而言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从便携终端登录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如下那样的问题。
具体而言,尽管便携终端实际上存在于比较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位置,如果假设通过BLE通信从便携终端向图像形成装置无条件地发送登录信息,则即使在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比较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场所时,由该用户实施的登录仍被允许。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有可能将由与该用户(还称为登录用户)不同的用户(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的其他用户)实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操作)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的操作,而执行基于该操作的处理。直接而言,有可能将其他用户的面板操作误辨别为登录用户的面板操作。
因此,在本申请中,以提供能够防止使用存在于比较远的场所的便携终端来登录到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与登录用户的操作不同的用户进行的操作被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的操作的技术为第2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第1课题,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内置于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便携终端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a)通过利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用于执行利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步骤;b)执行针对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的步骤;以及c)以在所述步骤b)中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登记处理的步骤,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方案2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有: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的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的步骤;以及b-2)以解析在所述步骤b-1)中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所述通信用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方案3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有: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的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的步骤;b-2)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的步骤;以及b-3)以解析在所述步骤b-1)中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b-2)中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方案4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有: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的步骤;以及b-2)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所述通信用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方案5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有: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的步骤;b-2)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的步骤;以及b-3)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b-2)中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方案6的发明在方案2至5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装置识别信息,在所述步骤b-2)中,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7的发明在方案6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识别信息包括MAC地址。
方案8的发明在方案7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在所述步骤b-2)中,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9的发明在方案1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有:b-1)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卡识别信息的步骤,该卡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并且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以及b-2)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能够利用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方案10的发明在方案1至9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d)在与通过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IP地址确定的通信目的地之间试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根据该第2无线通信的成功与否,判定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是否完成的步骤,以在所述步骤d)中判定为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尚未完成作为条件来执行所述步骤c)。
方案11的发明在方案1至10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无线通信不伴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便携终端的配对处理地被执行。
为了解决上述第1课题,方案12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便携终端,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便携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第2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信息;确认单元,执行针对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的确认处理;以及登记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确认单元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登记处理,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所述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方案13的发明在方案1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单元具有: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以及判定单元,以解析在通过所述摄像单元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4的发明在方案13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判定单元以解析所述摄影图像内的所述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5的发明在方案14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所述判定单元以解析所述摄影图像内的所述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6的发明在方案1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单元具有:读取单元,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以及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7的发明在方案16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所述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8的发明在方案17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所述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19的发明在方案1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无线通信单元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卡识别信息,该卡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并且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所述确认单元具有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以通过利用所述第1无线通信单元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能够利用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方案20的发明在方案12至19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与通过由所述第1无线通信取得的IP地址确定的通信目的地之间,试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所述登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试行结果,判定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是否完成,并且,以判定为该登记处理尚未完成作为条件,执行利用所述确认单元的所述确认处理,决定是否许可登记处理,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所述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方案21的发明在方案12至20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无线通信不伴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便携终端的配对处理地被执行。
为了解决上述第2课题,方案22的发明提供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在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并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登录的便携终端中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a)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步骤;b)当在所述步骤a)之后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步骤;c)以在所述步骤b)中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以及d)以在所述步骤c)中判定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用户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登录信息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步骤。
方案23的发明在方案22的发明的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在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判定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尚未登记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该卡识别信息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第2课题,方案24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便携终端,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并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登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终端具有:登记控制单元,受理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处理;接收单元,在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确认单元,以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卡识别信息与使用所述登记控制单元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以及发送单元,以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用户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登录信息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方案25的发明在方案24的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判定单元,在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判定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否已经登记有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在通过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尚未登记所述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根据方案1至21记载的发明,能够避免使用便携终端从比较远的场所非法访问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根据方案22至25记载的发明,能够防止使用存在于比较远的场所的便携终端来登录到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与登录用户的操作不同的用户进行的操作被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MFP(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便携终端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便携终端(应用软件,application)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系统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主菜单画面的图。
图7是示出装置登记用的画面的图。
图8是示出装置登记用的画面的图。
图9是示出对话画面的图。
图10是示出对话画面的图。
图11是示出在MFP中显示出二维条形码的情形的图。
图12是示出简档登记画面的图。
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MFP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应用软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MFP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应用软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MFP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应用软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2是示出对话画面的图。
图23是示出已登记装置一览画面的图。
图24是示出BLE关联信息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10:MFP(图像形成装置);25:触摸面板;50:便携终端;75:触摸面板;120:应用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结构概要>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还称为1A)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1A)具备MFP(图像形成装置)10(10A)和便携终端50(50A)。
MFP10和便携终端50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相互无线连接。例如,在MFP10与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中,能够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基于无线LAN(IEEE 802.11等)的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使用利用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方式的通信(蓝牙通信)。更详细而言,作为蓝牙通信,采用BLE(Bluetooth Low Energy)方式的通信(还称为BLE通信)。此外,图像形成系统1还被称为通信系统。
便携终端50(详细而言在该便携终端50中安装的应用软件120(参照图3))首先在与MFP10之间执行BLE通信。在该BLE通信中,取得用于进行无线LAN通信(WiFi通信等)的通信用信息(IP地址、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口令等)。之后,便携终端50通过使用该通信用信息,能够进行无线LAN通信。此外,该通信用信息还被称为用于确立无线LAN通信连接的连接用信息。
然而,在假设在刚刚通过BLE通信接收到无线LAN用的该通信用信息之后在便携终端50中立即登记该通信用信息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那样的问题。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蓝牙通信(BLE通信等)的通信距离有时还达到例如30米左右,所以即使在便携终端50和MFP10这两者多少离得较远的情况下,也有时能够在该两者之间进行BLE通信。在该情况下,担忧能够使用便携终端从例如配置有MFP的建筑物的相邻的建筑物访问该MFP。直接而言,担忧使用便携终端50从相邻的建筑物进行非法访问。
因此,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通过使用便携终端50的摄像部57对在MFP10的触摸面板25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等,针对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另外,以确认为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将作为与MFP10的无线LAN通信中的通信用信息的、通过BLE通信取得的通信用信息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
由此,能够避免使用便携终端从比较远的场所非法地访问图像形成装置。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这样的方式。
<1-2.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块的图。在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例示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在图2中,示出了MFP10的功能块。此外,MFP10还被表现为图像处理装置等。
MFP10是具备扫描功能、拷贝功能、传真功能以及盒储存功能等的装置(还称为多功能一体机)。具体而言,如图2的功能框图所示,MFP10具备图像读取部2、印刷输出部3、通信部4、储存部5、操作部6以及控制器9等,通过使这些各部综合地动作,实现各种功能。
图像读取部2是光学地读取(即扫描)在MFP10的预定的位置放置的原稿来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还称为原稿图像或者扫描图像)(形成图像)的处理部。该图像读取部2还被称为扫描部。
印刷输出部3是根据与印刷对象有关的数据将图像印刷输出到纸等各种介质(形成图像)的输出部。
通信部4是能够经由公共线路等进行传真通信的处理部。进而,通信部4还能够进行各种无线通信(包括利用蓝牙方式的无线通信等)。具体而言,通信部4具备:无线LAN通信部4a,进行基于无线LAN(IEEE 802.11等)的无线通信;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部4b,进行利用蓝牙方式的无线通信。在MFP10中,内置了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部4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挥功能的通信芯片42(还称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芯片)(还参照图1)。通信芯片42能够对公告数据(Advertising Data)进行广播发送。在公告数据中,包括识别MFP10的标识符(装置识别信息)(例如MFP10的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等)。该装置识别信息还被表现为用于唯一地确定(识别)装置的信息。
储存部5由硬盘驱动器(HDD)等存储装置构成。
操作部6具备:操作输入部6a,受理针对MFP10的操作输入;以及显示部6b,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
在该MFP10中,设置有大致板状的操作面板部6c(参照图1)。另外,操作面板部6c在其正面侧具有触摸面板25(参照图1)。触摸面板25既作为操作输入部6a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显示部6b的一部分发挥功能。触摸面板25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埋入各种传感器等而构成的,能够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操作输入。
控制器9是内置于MFP10,总体地控制MFP1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9构成为具备CPU以及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器9通过在CPU中执行在ROM(例如EEPROM(注册商标))内储存的预定的软件程序(以下还简称为程序),实现各种处理部。此外,也可以将该程序(详细而言,程序模块群)记录于USB存储器等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从该记录介质读出并安装到MFP10。或者,也可以将该程序经由网络等下载并安装到MFP1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控制器9通过上述程序的执行,实现包括通信控制部11、输入控制部12、显示控制部13以及动作控制部14的各种处理部。
通信控制部11是与通信部4等协作来控制与其他装置(便携终端50等)之间的通信动作的处理部。通信控制部11具有:发送控制部,控制各种数据的发送动作;以及接收控制部,控制各种数据的接收动作。
输入控制部12是控制针对操作输入部6a(触摸面板25等)的操作输入动作的控制部。例如,输入控制部12控制受理针对在触摸面板25中显示出的操作画面的操作输入(来自用户的指定输入等)的动作。
显示控制部13是控制显示部6b(触摸面板25等)中的显示动作的处理部。显示控制部13使用于操作MFP10的操作画面(远程操作画面)200等显示于触摸面板25。
动作控制部14是控制各种动作(印刷输出动作、扫描动作等)的处理部。
<1-3.便携终端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便携终端50的结构。
便携终端50是能够进行与MFP10(图像形成装置)的协作动作的装置。
具体而言,便携终端50是能够在与MFP10之间进行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无线LAN通信等)的信息输入输出终端装置(信息终端)。在此,作为便携终端50,例示平板型终端。但是,不限于此,便携终端50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
图3是示出便携终端50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如图3的功能框图所示,便携终端50具备通信部54、储存部55、操作部56、摄像部57以及控制器59等,通过使这些各部综合地动作,实现各种功能。
通信部54能够进行各种无线通信(包括基于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等)。具体而言,通信部54具备:无线LAN通信部54a,进行基于无线LAN(IEEE 802.11等)的无线通信;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部54b,进行利用蓝牙的无线通信(更详细而言,BLE通信等)。另外,各通信部54a、54b分别具备发送部以及接收部。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54b接收从在MFP10中内置的通信芯片42广播发送来的公告数据(Advertising Data)。
另外,近距离无线通信部54b在与根据公告数据等而确定的通信对象装置之间,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蓝牙通信等)。例如,在该近距离无线通信中,取得无线LAN通信用的信息等,能够根据该取得的信息,执行装置登记处理(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后述)。此外,关于基于在近距离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的该装置登记处理,不是在取得该信息之后无条件地(立即)进行,而是以确认为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为条件进行。
无线LAN通信部54a能够使用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部54b取得的信息(通信对象装置的IP地址、与接入点有关的SSID等),在与该通信对象装置之间进行基于无线LAN的无线通信(详细而言,利用接入点的无线LAN通信)。但是,关于由便携终端50进行的无线LAN通信,能够在上述装置登记处理(后述)之后,仅在与已登记的装置之间执行。
储存部55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
操作部56具备:操作输入部56a,受理针对便携终端50的操作输入;以及显示部56b,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在该便携终端50中,设置有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埋入各种传感器等而构成的触摸面板75(参照图1)。该触摸面板75既作为操作输入部56a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显示部56b的一部分发挥功能。触摸面板75显示各种操作画面(显示画面))等,受理针对该操作画面的操作输入等。
摄像部57构成为具有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CCD等)以及摄像光学系统等。摄像部57对在例如触摸面板25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后述)等进行摄像。
图3的控制器59是内置于便携终端50并且总体地控制便携终端5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59构成为具备CPU以及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器59通过在CPU中执行在储存部55(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内储存的预定的软件程序(以下还简称为程序),实现各种处理部。此外,也可以将该程序(详细而言,程序模块群)记录于USB存储器等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从该记录介质读出并安装到便携终端50。或者,也可以将该程序经由网络等下载并安装到便携终端50。
在便携终端50中,安装预定的操作系统(OS)110(参照图3),并且还安装在该OS110上进行动作的应用程序120(还简称为应用软件)。例如,安装用于在MFP10中印刷各种电子文书的应用软件(还称为“印刷用应用软件”)等。
具体而言,控制器59通过在上述OS110上执行应用软件120,实现包括通信控制部61、输入控制部62、显示控制部63、确认部64、登记控制部65以及辨别部67的各种处理部。
通信控制部61是与通信部54等协作地控制与MFP10等的通信动作的处理部。
输入控制部62是控制针对操作输入部56a(触摸面板75等)的操作输入动作的控制部。
显示控制部63是控制显示部56b(触摸面板75等)中的显示动作的处理部。显示控制部63控制例如各种显示画面(201、301等)(后述)的显示动作等。
辨别部67是执行二维条形码辨别处理(辨别在通过摄像部57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QR代码(注册商标)等)的处理)的处理部。
确认部64是控制用于针对持有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的处理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确认部64与辨别部67等协作地确认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
登记控制部65是执行为了进行各种通信(特别是无线LAN通信)而将MFP10的通信用信息登记到便携终端50(OS110和/或应用软件120)的登记处理的处理部。登记控制部65例如如后所述,以通过确认部64确认为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执行该登记处理。
<1-4.动作>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与将在应用软件120中利用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登记到应用软件120的功能(装置登记功能)有关的动作。图4是示出便携终端50的应用软件12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本系统1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参照这些图,说明本系统1中的动作(特别是与装置登记功能有关的动作)。
如果在便携终端50中根据用户操作在便携终端50中起动应用软件120,则将图6所示那样的主菜单画面201显示于触摸面板75。
主菜单画面201具有多个选项(“装置登记(装置追加)”211、“MFP面板登录”212、“印刷”213、“扫描”214、“设定”215等)。
如果选择了这些选项中的“装置登记”,则开始与将用户希望利用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登记到本应用软件120的功能(装置登记功能)有关的动作。以下,说明这样的动作。
具体而言,如果便携终端50的用户在主菜单画面201中选择了选项“装置登记”,则便携终端50将画面301(参照图7)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画面301内,显示了与装置登记方法有关的多个选项321~324(“自动”、“手动”、“QR”、“BLE”)。进而,如果通过用户按下该画面301内的BLE按钮324来选择“利用BLE的装置登记处理”,则便携终端50首先开始BLE通信。
具体而言,便携终端50检测来自其周边的MFP10的公告数据(参照图5的开头部分的步骤S1)。此外,此时,在画面301的消息栏311中,显示例如“检索中...”的文字(参照图7)。
另外,便携终端50确定公告数据的发送源装置,并且在与被确定为该发送源装置的MFP10之间执行BLE通信。详细而言,便携终端50针对MFP10发送该MFP10的通信用信息的发送请求(参照图5的步骤S3),MFP10响应该发送请求,将MFP10的通信用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50(参照图5的步骤S4)。便携终端50从MFP10接收并取得该通信用信息等。在该通信用信息中,包括例如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以及该MFP10的无线LAN通信用的信息(SSID、口令、IP地址)等。此外,在该BLE通信(蓝牙通信)中,无需在MFP10与便携终端50之间执行配对处理(特别是伴随用户确认的配对处理(利用“Numeric Comparison”方式或者“Passkey Entry”方式等的配对处理)),而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接着,便携终端50利用通过BLE通信(步骤S4)取得的无线LAN用通信信息中的“IP地址”来确定通信目的地装置,并且在与该确定的通信目的地装置即MFP10之间试行无线LAN通信(步骤S5)。此外,在该阶段中,尚未执行将在步骤S4中取得的信息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处理。另外,在该步骤S5中的无线LAN通信(试行通信)中,关于与该通信目的地装置(MFP10)有关的“IP地址”以外的信息(SSID以及口令),仅利用预先登记的信息,不利用在步骤S4中取得的信息。
另外,便携终端50根据无线LAN通信的成功与否(无线LAN通信的试行结果),判定在应用软件120内是否已经完成用于执行与MFP10的该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详细而言,不仅是IP地址,而且还包括SSID以及口令的信息(还称为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步骤S11)。
假设,在应用软件120内已经完成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的情况下,还自动地利用已登记的信息(SSID以及口令)来进行无线LAN通信。其结果,便携终端50与MFP10之间的该无线LAN通信成功。
另一方面,在应用软件120内尚未完成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的情况下,无需利用SSID以及口令而进行无线LAN通信。其结果,便携终端50与MFP10之间的该无线LAN通信失败。
在此,利用这样的特质,便携终端50根据无线LAN通信的成功与否(无线LAN通信的试行结果),判定有没有登记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具体而言,在无线LAN通信成功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应用软件120内已经完成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另一方面,在无线LAN通信失败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应用软件120内尚未完成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
进而,进行与该判定结果对应的分支处理(步骤S11)。
在判定为步骤S5的无线LAN通信成功、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已完成的情况下,从步骤S11进入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便携终端50从BLE通信转移到无线LAN通信,在无线LAN通信中对MFP10请求与MFP10有关的详细信息的发送。响应于该请求,MFP10通过无线LAN通信向便携终端50发送与该MFP10有关的详细信息(设置场所、机型名称、认证信息等)。便携终端50从MFP10接收该详细信息,并且将画面303(图8)显示于触摸面板75。
在画面303中,将表示基于无线LAN通信的与通信目的地装置的通信成功的意思(“找到打印机”)等显示于显示栏311,并且显示用于指示将该通信目的地装置(MFP10)进行装置登记到应用软件120的按钮313。如果用户按下按钮313而赋予登记指示(追加指示),则在应用软件120中登记与MFP10有关的装置信息(IP地址、无线LAN用的SSID、无线LAN用的口令、MAC地址、设置场所、机型名称、认证信息等)。
进而,显示图9所示那样的对话画面315,确认是否将当前的追加处理(登记处理)的对象装置(MFP10)登记为应用软件120中的默认装置。如果对话画面315内的“是”按钮被按下,则该MFP10被登记为默认装置。另一方面,如果对话画面315内的“否”按钮被按下,则该MFP10不被登记为默认装置。
在步骤S12中,进行以上那样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步骤S5的无线LAN通信失败、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未完成的情况下,从步骤S11进入到步骤S21。换言之,以判定为该登记处理未完成作为条件,执行步骤S21、S22的处理(下述),决定该登记处理的许可与否。
在步骤S21中,首先,便携终端50将图10那样的对话画面317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对话画面(消息画面)317中,记载了说明QR代码(二维条形码)的显示的办法的文字以及“请在MFP的操作面板中显示QR代码”的文字等。
接下来,用户在参照该对话画面317的显示内容的同时,进行使用MFP10的操作面板部6c(触摸面板25等)的菜单选择操作等,在MFP10的触摸面板25中显示二维条形码(QR代码)318(参照图11)。通过MFP10生成并在MFP10的触摸面板25中显示二维条形码318。在二维条形码318中,并入有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以及该MFP10的无线LAN通信用(无线LAN连接用)的信息(SSID、口令、IP地址)等。
进而,如果对话画面317内的OK按钮被按下,则便携终端50迁移到使用该摄像部57的摄影模式(详细而言,二维条形码辨别用的摄影模式)。用户将自己的便携终端50移动到触摸面板25的附近,通过便携终端50的摄像部57对在MFP10的触摸面板25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便携终端50(辨别部67等)解析通过摄像部57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包括该二维条形码的摄影图像),提取在该二维条形码中并入的信息。
另外,在步骤S22中,便携终端50比较(对照)从二维条形码取得的信息(步骤S21)和通过BLE通信取得的信息(步骤S1~S4)。直接而言,比较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
在步骤S22中,例如,判定从二维条形码取得的3个信息(SSID、口令、MAC地址)和通过BLE通信取得的3个信息信息(SSID、口令、MAC地址)是否分别一致。另外,根据其判定结果,进一步判定持有便携终端50的用户是否存在于MFP10的附近。
在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3种信息(合计6个信息)当中,在通过该2个路径取得的同种的信息彼此中的某一方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50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例如,在从二维条形码取得的SSID与通过BLE通信取得的SSID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50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然后,处理从步骤S22进入到步骤S28。
这样,在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的同一性被否定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50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处理进入到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便携终端50将错误消息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23、S24的各处理(后述)。
另一方面,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3种信息(合计6个信息)当中,在通过该2个路径取得的同种的信息彼此(对应的信息彼此)中的任意一方都一致的情况下,判定(确认)为便携终端50存在于MFP10的附近。在该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22进入到步骤S23。这样,在确认为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50存在于MFP10的附近,处理进入到步骤S23。
此外,在此,在步骤S22中,进行了与3种信息(SSID、口令、MAC地址)有关的对照动作,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进行与更多种类的信息(例如还包括IP地址等的4种以上的信息)有关的对照动作。或者,也可以进行与较少种类的信息有关的对照动作。但是,通过使用较多种类的信息来进行对照动作,能够将非法访问的可能性降低得比较低。
在步骤S23中,便携终端50根据在步骤S4中取得的信息(和/或在步骤S21中取得的信息),制作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的简档(数据)。在该简档中,包括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无线LAN通信用的信息(SSID以及口令等)。进而,便携终端50显示用于将该简档登记到OS110的画面(简档登记画面)308(参照图12)。如果简档登记画面308内的安装按钮328被用户按下,则便携终端50安装该简档。由此,该简档被登记到OS110。此外,该简档的登记处理还被表现为为了执行无线LAN通信将用于与MFP10的该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SSID以及口令等)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
这样,在步骤S23中,以确认为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简档登记处理等。
之后,在步骤S24中,执行与步骤S12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具体而言,便携终端50从BLE通信转移到无线LAN通信,在无线LAN通信中对MFP10请求与MFP10有关的详细信息的发送。响应于该请求,MFP10通过无线LAN通信向便携终端50发送与该MFP10有关的详细信息(设置场所、机型名称、认证信息等)。便携终端50从MFP10接收该详细信息,并且将画面303(图8)显示于触摸面板75。之后,如果用户按下按钮313而赋予登记指示(追加指示),则在应用软件120中登记与MFP10有关的装置信息(IP地址、无线LAN用的SSID、无线LAN用的口令、MAC地址、设置场所、机型名称、认证信息等)。进而,显示对话画面315(图9),确认是否进行作为默认装置的登记处理。
根据以上那样的动作,首先,通过BLE通信取得在无线LAN通信中利用的IP地址,根据利用该IP地址的通信的成功与否,判定在便携终端50中是否登记有SSID以及口令等通信用信息(步骤S11)。在判定为在便携终端50中尚未登记该通信用信息的情况下,并不立即执行该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首先执行针对“持有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步骤S21、S22)。另外,以确认为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为了进行无线LAN通信而将用于与MFP10的该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SSID以及口令等)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简档登记处理等)(步骤S23)。因此,能够避免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非附近用户)进行简档登记等,抑制非附近用户访问MFP10。
另外,即使在BLE通信中不执行MFP10与便携终端50之间的配对处理(特别是伴随用户确认的配对处理(“Numeric Comparison”方式或者“Passkey Entry”方式等))的情况下,在使用二维条形码的摄影图像等确认了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基础之上,许可简档登记处理等。因此,即使在不执行配对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合地抑制非附近用户访问MFP10。
<2.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二维条形码来针对便携终端50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NFC标签来针对便携终端50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
第2实施方式的MFP10(10B)(参照图13)还具有NFC标签7。该NFC标签7内置于例如MFP10的操作面板部6c(或者MFP10的主体部等)的表面附近。在NFC标签7中,并入了例如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50(还称为50B)的应用软件120(还称为120B)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系统1(1B)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参照这些图,说明该系统1B中的动作。
通过比较图14和图4可判定,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在代替步骤S21、S22而进行步骤S31、S32的处理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不同。此外,在步骤S1~S5、S11、S12、S23、S24、S28中,进行与图4同样的动作。
具体而言,在判定步骤S5的无线LAN通信失败、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未完成的情况下,从步骤S11进入到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首先,便携终端50将对话画面(未图示)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该对话画面(消息画面)中,记述“请让便携终端接触到MFP的NFC触摸位置”等文字(关于应该让便携终端50接触(接近)MFP的NFC标签的指示(NFC标签读取指示))。
接下来,用户在参照该对话画面的显示内容的同时,使便携终端50接触(接近)MFP10的触摸位置(例如操作面板部6c的预定位置)。
便携终端50利用在近距离无线通信部54b中包含的NFC通信部(还称为NFC读取器(或者信息读取部)等)与MFP10内的NFC标签7进行通信,读取并取得NFC标签7内的信息。具体而言,便携终端50从NFC标签7取得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
另外,在步骤S32中,便携终端50比较(对照)从NFC标签7取得的信息(详细而言,MAC地址)(步骤S31)和通过BLE通信取得的信息(详细而言,MAC地址)(步骤S1~S4)。简而言之,比较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
在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的同一性被否定的情况下,处理进入到步骤S28。
另一方面,如果确认为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相同,则针对便携终端50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判定(确认),处理进入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在步骤S4等中取得的信息(MAC地址、SSID、口令、IP地址等),执行无线LAN通信用的简档的制作处理以及该简档的登记处理等。另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从BLE通信向无线LAN通信的转移,并且将还包括利用该无线LAN通信而取得的信息等的装置信息登记到应用软件120的处理(装置登记处理)等。
根据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代替二维条形码而使用NFC标签等,能够针对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具体而言,以在步骤S31中取得的信息与在步骤S1~S4中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另外,以确认为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为了进行无线LAN通信而将与MFP10的该无线LAN通信中的通信用信息(SSID以及口令等)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简档登记处理等)(步骤S23)。因此,避免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非附近用户)进行简档登记等,能够抑制非附近用户访问MFP10。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NFC标签7中,仅储存单一的信息(MAC地址),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储存多个信息(还包括MFP10的无线LAN通信用的信息(SSID、口令、IP地址)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等的信息)。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32中,执行与多个种类的信息分别有关的对照处理。
<3.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二维条形码来针对便携终端50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利用IC卡(由便携终端50的用户持有的IC卡)来针对便携终端50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作为IC卡,例示例如“Suica”(注册商标)等非接触型IC卡。
第3实施方式的MFP10(10C)(参照图16)还具有IC卡读取器8。该IC卡读取器8内置于例如MFP10的操作面板部6c(或者MFP10的主体部等)的表面附近。如后所述,通过IC卡读取器8读取IC卡内的信息(卡识别信息(卡编号)),利用BLE通信从MFP10向便携终端50发送读取出的信息。这样,便携终端50经由MFP10取得该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
图1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50(还称为50C)的应用软件120(还称为120C)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1(1C)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参照这些图,说明该系统1C中的动作。
通过比较图17可图4可判定,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在代替步骤S21、S22而进行步骤S41、S42的处理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不同。此外,在步骤S1~S5、S11、S12、S23、S24、S28中,进行与图4同样的动作。
另外,如图18的开头部分所示,在进行图17的处理之前,将便携终端50的用户的IC卡的ID信息(卡识别编号)预先登记到应用软件120。详细而言,便携终端50的用户进行在应用软件120中将自身的IC卡中的期望的IC卡登记为在与MFP10的通信中能够利用的IC卡的操作。具体而言,进行登记作为登记对象的IC卡的卡识别编号的操作。便携终端50根据用户的该操作,将该登记对象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登记到应用软件120。
在第3实施方式中,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步骤S1~S5、S11的处理。
另外,在判定为步骤S5的无线LAN通信失败、与MFP10有关的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未完成的情况下,从步骤S11进入到步骤S41。
在步骤S41中,首先,便携终端50将未图示的对话画面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该对话画面(消息画面)中,记述“请使IC卡触摸到MFP的卡触摸位置”等文字(表示应该使IC卡接触(接近)MFP的IC卡读取器的意思的指示(IC卡接近指示))。
接下来,用户在参照该对话画面的显示内容的同时,使IC卡接触(接近)MFP10的触摸位置(例如操作面板部6c的预定位置)。
MFP10利用IC卡读取器8来读取该IC卡内的卡识别信息(卡编号)。另外,MFP10朝向便携终端50,利用BLE通信发送读取出的信息(卡识别信息)(还参照图18)。
便携终端50通过接收从MFP10利用BLE通信发送来的信息,取得IC卡的卡识别信息。换言之,便携终端50利用BLE通信,从MFP10接收并取得通过MFP10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卡识别信息(便携终端50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
另外,在步骤S42中,便携终端50比较(对照)通过MFP10读取并发送来的卡识别信息(步骤S41)与在步骤S1之前在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直接而言,比较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
在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的同一性被否定的情况下,处理进入到步骤S28。
另一方面,如果确认为通过该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相同,则针对便携终端50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判定(确认),处理进入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无线LAN通信用的简档的制作处理以及该简档的登记处理等。在第3实施方式的步骤S23中,使用通过步骤S4的BLE通信取得的各种信息(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以及该MFP10的无线LAN通信用的信息(SSID、口令、IP地址)等),进行简档的制作处理等。
另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执行从BLE通信向无线LAN通信的转移,并且将还包括利用该无线LAN通信来取得的信息等的装置信息登记到应用软件120的处理(装置登记处理)等。
根据以上那样的动作,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代替二维条形码而使用IC卡等,从而能够针对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具体而言,以在步骤S41中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步骤S1之前)在便携终端50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确认为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然后,以确认为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为了进行无线LAN通信而将与MFP10的该无线LAN通信中的通信用信息(SSID以及口令等)登记到便携终端50的登记处理(简档登记处理等)(步骤S23)。因此,能够避免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非附近用户)进行简档登记等,抑制非附近用户访问MFP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用户在自己的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中登记自己用的IC卡即可,管理者无需将全部用户的全部IC卡登记到MFP10。因此,能够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4.第4实施方式>
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MFP10进行通信并登录到该MFP10(MFP10的面板操作用的登录)。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这样的登录功能(使用应用软件120的面板登录功能)。此外,第4实施方式的系统1(1D)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1(1C)同样的结构,第4实施方式的MFP10(10D)以及便携终端50(50D)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MFP10(10C)以及便携终端50(50C)分别同样的结构。但是,第4实施方式的MFP10D如图19所示,还具有判定部15(后述)。
使用应用软件120的面板登录功能(还称为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是如下功能:代替伴随针对MFP10的操作面板部6c(触摸面板25)的登录操作地登记到MFP10,而是伴随针对便携终端50的操作地登录到MFP10。更具体而言,该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是通过利用BLE通信将在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的认证信息(登录信息)从便携终端50发送到MFP10来执行认证处理(登录处理)的功能。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在不需要由用户向操作面板部6c输入认证信息(登录信息)的输入操作这一点上是便利的。
此外,通过该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进行了登录的用户能够使用MFP10的操作面板部6c(触摸面板25)来利用MFP10。具体而言,该登录用户能够操作操作面板部6c来利用MFP10的各种功能(扫描功能以及拷贝功能等)。另外,在该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中,在MFP10与便携终端50之间,仅利用BLE通信,不利用无线LAN通信。
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是以通过本来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来进行利用为前提的功能。然而,如上所述,BLE通信的通信距离比NFC通信的通信距离长,有时还达到例如30米左右。因此,在能够通过BLE通信将登录信息从便携终端50发送到MFP10的情况下,如果始终发送登录信息来执行认证处理,则即使在登录用户U1存在于比较远离MFP10的场所的情况下,仍允许由该登录用户U1实施的登录。在该情况下,MFP10有可能将由与该登录用户U1不同的用户U2(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U2)实施的MFP10的操作(面板操作)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U1的操作,执行基于该操作的处理。直接而言,有可能其他用户U2的面板操作被误辨别为登录用户U1的面板操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针对持有便携终端50的用户(想要登录的用户)U1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具体而言,如后所述,利用使该用户U1的IC卡接触(接近)MFP10的操作,针对该用户U1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由此,能够防止使用存在于比较远的场所的便携终端50登录到MFP10,避免将与登录用户U1的操作不同的用户U2所实施的操作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U1的操作。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为(在步骤S1之前)由该用户U1在自己的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该IC卡(换言之,其卡识别信息)。另外,设为(在步骤S1之前)由用户U1在该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中还预先登记用户U1的登录信息(用户ID以及口令等)。通过登记控制部65等受理这些登记处理即可。
以下,参照图20以及图21等,详细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50(50D)的应用软件120(还称为120D)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系统1(1D)中的各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首先,希望利用应用利用式面板登录功能的用户在便携终端50中起动应用软件120,并且在菜单画面201(图6)中按下按钮212(选项“MFP面板登录”)。此外,仅关于上述已完成“装置登记”的装置,允许“MFP面板登录”功能中的登录。
在便携终端50中,如果“MFP面板登录”被按下(选择),则首先,确定作为登录对象的装置(登录对象装置)。在仅关于1台MFP10已经进行了装置登记的情况下,将该MFP10确定为登录对象的装置。另一方面,在已经进行了与多个MFP10有关的装置登记的情况下,便携终端50将用于从多个MFP10中选择期望的MFP10的画面(未图示)显示于触摸面板75,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登录对象装置。具体而言,将由用户选择了的装置(被选择装置)确定为登录对象装置。
如果确定了登录对象装置,则便携终端50将对话画面501(图22)显示于触摸面板75。在对话画面501中,记述“请用IC卡触摸MFP”这样的文字。
接下来,用户在接近MFP10的状态下,参照该对话画面501的显示内容的同时,使自身的IC卡接触(接近)MFP10的触摸位置(IC卡读取器8的配置部位)(步骤S61(参照图20以及图21))。
MFP10利用IC卡读取器8来读取该IC卡内的卡识别信息(卡编号)。另外,MFP10(详细而言,判定部15)判定在MFP10中是否已登记该卡识别信息。此外,判定部15是在由用户进行向MFP10的登录操作时判定在MFP10中是否已登记通过IC卡读取器8读取而得到的卡识别信息的处理部。
此外,卡识别信息的“向MFP10的登记”和卡识别信息的“向便携终端50的登记”是相互不同的概念。即使是已经进行了向便携终端50的登记的卡识别信息(已向便携终端50登记的信息),也不一定进行向MFP10的登记。在例如步骤S64(后述)等中进行向MFP10的登记。
在判定为在MFP10中已登记使用IC卡读取器8读取到的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MFP10针对该IC卡是在MFP10中已登记的卡进行判定,并且立即针对该IC卡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判定。另外,MFP10通过BLE通信,对便携终端50立即发送自身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和登录信息的发送请求。
便携终端50如果接收到该装置识别信息,则对照被选择装置的已登记MAC地址(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BLE通信接收到的MAC地址,针对MFP10是用户期望的通信对象装置进行确认。另外,便携终端50如果接收到该发送请求,则视为通过MFP10判定为IC卡是正规的卡并且该IC卡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从步骤S62进入到步骤S67(图20)。
在步骤S67中,便携终端50根据该发送请求,将在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的登录信息(认证信息)发送到MFP10。另外,MFP10使用从便携终端50发送来的登录信息(登录用的用户ID以及登录用的口令)来执行认证处理。如果该认证处理成功,则MFP10许可与登录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登录。即,面板登录完成。之后,在直至注销为止的期间中,该用户能够针对MFP10利用操作面板部6c来操作MFP10。
这样,在IC卡是在MFP10中已登记的卡的情况(使用IC卡读取器8来读取到的卡识别信息在MFP10中已登记的情况)下,不进行与便携终端50中的登记内容的对照动作(步骤S63(后述))。另外,判断为确认了该IC卡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入到步骤S67,进行登录信息的发送动作等。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MFP10中尚未登记使用IC卡读取器8读取到的卡识别信息(该IC卡是在MFP10中未登记的卡)的情况下,MFP10将该卡识别信息通过BLE通信发送到便携终端50。便携终端50当通过BLE通信从MFP10接收到该卡识别信息(IC卡的ID信息)时(步骤S62),视为接收到与卡识别信息有关的对照委托,进入到步骤S63。
这样,当在用户希望登录到MFP10时(由用户实施登录操作时)通过MFP10的IC卡读取器8读取到在MFP10中未登记的IC卡(未登记的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未登记的卡识别信息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步骤S62)。此外,在步骤S62中,便携终端50从MFP10还接收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等)。另外,处理进入到步骤S63。
在步骤S63中,便携终端50首先当接收到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时,对被选择装置的已登记MAC地址(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BLE通信接收到的MAC地址进行对照,针对MFP10是用户期望的通信对象装置进行确定。
进而,在步骤S63中,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对从MFP10在步骤S62中接收到的该卡识别信息与在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的IC卡的卡识别编号进行对照。直接而言,比较通过2个不同的路径取得的信息。
在判定为两个卡识别编号不相同(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许可登录信息的发送(进而也不许可登录),显示错误消息(步骤S68)。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两个卡识别编号相同(一致)的情况(卡识别编号的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针对IC卡是正规的IC卡进行判定,并且针对该IC卡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判定,处理进入到步骤S64。
在步骤S64中,便携终端50对自身许可由便携终端50的用户(该IC卡的用户)发送登录信息。另外,便携终端50根据该许可,将在应用软件120中预先登记的登录信息发送到MFP10。MFP10使用从便携终端50发送来的登录信息而执行认证处理。如果该认证处理成功,则MFP10许可与登录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登录。即,面板登录完成。此外,之后,在直至注销为止的期间中,该用户能够针对MFP10利用操作面板部6c来操作MFP10。
另外,在步骤S64中,便携终端50还发送IC卡(详细而言,该卡识别编号)的登记委托。MFP10根据该登记委托,将IC卡(详细而言,该卡识别编号)登记到MFP10。
根据以上那样的动作,不是根据应用软件120中的登录指示将登录信息无条件地(立即)从便携终端50发送到MFP10,而是首先利用IC卡来针对便携终端50的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具体而言,在由用户进行向MFP10的登录操作时,将通过IC卡读取器8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便携终端50以通过BLE通信从MFP10接收到的卡识别信息与在便携终端50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判定(步骤S63)。另外,以确认为该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作为条件,将该用户对MFP10的登录信息通过BLE通信发送到MFP10(步骤S64)。
因此,能够避免由不存在于MFP10的附近的用户(非附近用户)进行的面板登录。换言之,能够防止使用存在于比较远的场所的便携终端50登录到MFP10,避免将与登录用户U1的操作不同的用户U2进行的操作误辨别为该登录用户U1的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用户在自己的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中登记自己用的IC卡即可,管理者无需将全部用户的全部IC卡登记到MFP10。因此,能够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5.其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如上所述,能够在便携终端50的主菜单画面201(图6)中,利用面板登录功能。
另外,在上述中省略了说明,但在伴随BLE通信进行装置登记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将表示“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意思的信息也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另外,根据该信息,便携终端50(应用软件120)将表示“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意思登记到本装置50(应用软件120)。
但是,在不利用BLE通信而进行装置登记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如下那样的问题。
例如,当在便携终端50的主菜单画面201(图6)中选择了“装置登记”(211)之后在接下来的画面301(图7)中按下“手动”按钮322时,显示“手动登记画面”(未图示)。用户能够利用该“手动登记画面”来手动登记无线LAN通信用信息(连接用信息)(IP地址、SSID以及口令等)。
但是,当在这样的手动登记处理中仅简单地进行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登记的情况下,不伴随BLE通信而设定处理结束。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4的BLE通信,所以便携终端50无法取得表示“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意思的信息。其结果,应用软件120难以得知在“手动登记画面”中登记了的通信目的地装置是否为“能够利用面板登录功能的装置”(能够使用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的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当在图6的主菜单画面201中选择了“MFP面板登录”212时,即使实际上存在“能够利用面板登录功能的装置”(MFP10等),应用软件120也无法立即辨别该装置的存在。
因此,在该系统1(特别是便携终端50)中,使用已登记装置一览画面(下述)来执行如下那样的登记处理。
具体而言,例如,当便携终端50的主菜单画面201(图6)的设定按钮215被按下时,进一步显示子菜单画面(未图示)。进而,当在子菜单画面中选择了选项“已登记装置一览”时,将图23那样的画面(已登记装置一览画面)601显示于触摸面板75。
画面601在其左侧具有已登记装置的显示栏611。在该显示栏611中显示一个或者多个已登记的装置(在图23中是2个装置),用户能够从该一个或者多个已登记的装置中选择期望的装置。另外,将与所选择的装置(被选择装置)有关的详细信息显示于画面601内的右侧的显示栏612。
例如,在选择了使用BLE通信登记了的装置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被选择装置是“许可了BLE认证的装置”(“在BLE中登记了的装置”)的意思(“许可”)显示于显示栏612内的设定栏623(详细而言,其右端侧)。
另一方面,在选择了经手动登记的装置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被选择装置是“尚未被许可BLE认证的装置”(“通过BLE以外方式登记了的装置”)的意思(“不许可”)显示于设定栏623(详细而言,其右端侧)。
进而,之后,执行图24所示那样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71中,便携终端50判定是否接收到在画面601中选择了的装置(被选择装置)的BLE通信用的电波(公告数据发送用电波)。
在未接收到公告数据发送用电波的情况下,便携终端50对画面601内的右侧的显示栏612内的按钮624进行变灰显示(步骤S72)。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公告数据发送用电波的情况下,便携终端50对画面601内的右侧的显示栏612内的按钮624进行通常显示。即,以能够受理按下操作的状态显示按钮624(步骤S73)。另外,便携终端50受理来自用户的针对该按钮624的按下操作(步骤S74)。
当受理针对按钮624的按下操作后,进入到步骤S75。在步骤S75中,便携终端50判定被选择装置的MAC地址(在以前的装置登记时取得并登记了的MAC地址)与通过BLE通信(步骤S71)而连接的装置的MAC地址(在当前时间点从BLE连接的装置接收到的MAC地址)是否一致。
在两个MAC地址未一致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8。在步骤S78中,便携终端50显示错误消息(“装置不一致。请在选择了的装置的前方执行”等)。在该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76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确认为两个MAC地址一致,则进入到步骤S76。在步骤S76中,便携终端50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取得各种信息(“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等)。进而,便携终端50根据该信息,将表示“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的意思等登记到应用软件120。
之后,在显示应用软件120的主菜单画面201时,根据表示该MFP10具有“利用BLE通信的面板登录功能”的意思的登记信息,使主菜单画面201内的选项“MFP面板登录”(212)有效化。用户通过选择(按下)该选项212等,能够使用便携终端50来执行针对附近的MFP10的面板登录操作。
<6.变形例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内容。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而例示了MFP,但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单功能打印机或者单功能扫描仪等。
另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依次执行了通过BLE通信取得用于执行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取得处理”(参照步骤S4等)以及针对便携终端50的持有用户存在于MFP10的附近进行确认的“确认处理”(参照步骤S22、S32、S42等),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相反地,在执行该确认处理(参照步骤S22、S32、S42等)之后(并且在步骤S23之前),执行该取得处理(参照步骤S4等)。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确认处理(参照步骤S22、S32、S42)之前,仅将在各实施方式的步骤S4中发送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作为对照用信息,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例如,将包括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对照用信息)在该确认处理之前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即可。另外,使用该一部分信息(对照用信息)来进行对照处理(参照步骤S22、S32、S42)即可。另外,在步骤S5之前,仅将MFP10的IP地址(作为步骤S5的通信中的通信目的地的确定用信息)通过BLE通信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即可。
此外,该对照用信息仅由例如作为通信对象的MFP10的装置识别信息(MAC地址)构成即可。或者,该对照用信息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该装置识别信息以及用于执行无线LAN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一部分(例如仅SSID)。关于无线LAN通信用信息的剩余的信息(例如无线LAN用口令)(或者全部),不是在该确认处理之前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而是在该确认处理之后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即可。通过限制在该确认处理结束前被从MFP10发送到便携终端50的信息,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不伴随配对处理的BLE通信,但不限于此。例如,BLE通信也可以是伴随配对处理(详细而言,不伴随由用户进行的确认的方式(“JustWorks”方式等)的配对处理)的通信。

Claims (27)

1.一种方法,用于使内置于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便携终端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a)通过利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用于执行利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步骤;
b)执行针对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的处理的步骤;以及
c)以在所述步骤b)中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登记处理的步骤,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具有:
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的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的步骤;以及
b-2)以解析在所述步骤b-1)中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所述通信用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具有:
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的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的步骤;
b-2)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b-3)以解析在所述步骤b-1)中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b-2)中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具有:
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b-2)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所述通信用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具有:
b-1)通过所述便携终端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的步骤;
b-2)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b-3)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信息与在所述步骤b-2)中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装置识别信息,
在所述步骤b-2)中,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识别信息包括MAC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
在所述步骤b-2)中,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具有:
b-1)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卡识别信息的步骤,该卡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并且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以及
b-2)以在所述步骤b-1)中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能够利用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还执行:
d)在与通过在所述步骤a)中取得的IP地址确定的通信目的地之间试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根据该第2无线通信的成功与否,判定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是否完成的步骤,
以在所述步骤d)中判定为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尚未完成作为条件来执行所述步骤c)。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不伴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便携终端的配对处理地被执行。
12.一种便携终端,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便携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
第2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信息;
确认单元,执行针对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的确认处理;以及
登记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确认单元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登记处理,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所述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单元具有:
摄像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示出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摄像;以及
判定单元,以解析在通过所述摄像单元摄像得到的摄影图像中包含的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
所述判定单元以解析所述摄影图像内的所述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
所述判定单元以解析所述摄影图像内的所述二维条形码而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单元具有:
读取单元,读取并取得配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NFC标签的信息;以及
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信息,
所述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装置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用信息包括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SSID以及所述第2无线通信用的口令,
所述判定单元以通过所述读取单元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与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的SSID、口令及MAC地址分别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单元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卡识别信息,该卡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并且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
所述确认单元具有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以通过利用所述第1无线通信单元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能够利用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与通过由所述第1无线通信取得的IP地址确定的通信目的地之间,试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
所述登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试行结果,判定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登记处理是否完成,并且,以判定为该登记处理尚未完成作为条件,执行利用所述确认单元的所述确认处理,决定是否许可登记处理,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所述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通信不伴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便携终端的配对处理地被执行。
22.一种方法,使在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并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登录的便携终端中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a)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步骤;
b)当在所述步骤a)之后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步骤;
c)以在所述步骤b)中取得的卡识别信息与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判定的步骤;以及
d)以在所述步骤c)中判定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用户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登录信息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b)中,在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判定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尚未登记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该卡识别信息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24.一种便携终端,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并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登录,所述便携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
登记控制单元,受理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处理;
接收单元,在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
确认单元,以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卡识别信息与使用所述登记控制单元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以及
发送单元,以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用户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登录信息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25.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便携终端,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具有:
第1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
第2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利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1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得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通信用信息的信息;
确认单元,执行针对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的确认处理;以及
登记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确认单元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许可登记处理,该登记处理是为了执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而将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第2无线通信的所述通信用信息登记到所述便携终端的处理。
26.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便携终端,能够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并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登录,
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具有:
登记控制单元,受理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持有所述便携终端的用户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的处理;
接收单元,在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IC卡的卡识别信息;
确认单元,以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卡识别信息与使用所述登记控制单元在所述便携终端中预先登记的卡识别信息一致作为条件,针对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进行确认;以及
发送单元,以确认为所述用户存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作为条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用户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登录信息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判定单元,在由所述用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登录操作时,判定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否已经登记有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在通过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尚未登记所述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将通过所述IC卡读取器读取而得到的所述卡识别信息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CN201610878351.1A 2015-10-08 2016-10-08 图像形成系统、便携终端以及用于便携终端的方法 Active CN106572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0009A JP6314951B2 (ja) 2015-10-08 2015-10-08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00009 2015-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2279A true CN106572279A (zh) 2017-04-19
CN106572279B CN106572279B (zh) 2020-02-07

Family

ID=5849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8351.1A Active CN106572279B (zh) 2015-10-08 2016-10-08 图像形成系统、便携终端以及用于便携终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055178B2 (zh)
JP (1) JP6314951B2 (zh)
CN (1) CN10657227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42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近场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42920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11526264A (zh) * 2019-01-10 2020-08-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11866297A (zh) * 2019-04-26 2020-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拍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0888B1 (ja) * 2016-11-29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21942B2 (ja) * 2016-12-12 2019-12-18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遠隔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39430B2 (ja) * 2017-01-31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35978B2 (ja) * 2017-05-11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991740B2 (ja) * 2017-05-19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22519B2 (ja) * 2017-05-22 2022-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962012B2 (ja) * 2017-06-07 2021-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97071A (ja) * 2017-11-24 2019-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490285B1 (de) * 2017-11-27 2020-08-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ahtlose kommunikation mit benutzerauthentifizierung
CN107949068A (zh) * 2017-12-08 2018-04-20 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JP6988558B2 (ja) * 2018-02-23 2022-0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携帯端末およ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JP7013938B2 (ja) * 2018-02-27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7155537B2 (ja) * 2018-02-27 2022-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7195802B2 (ja) 2018-07-31 202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7195803B2 (ja) 2018-07-31 202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79353B2 (ja) * 2018-12-14 2023-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7353793B2 (ja) * 2019-05-08 202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0530466B1 (en) * 2019-07-29 2020-01-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JP7352161B2 (ja) * 2019-09-30 2023-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11197071B2 (en) * 2019-10-24 2021-12-07 Sling Media Pvt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media device communications configuration
JP7463116B2 (ja) 2020-01-30 2024-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US11272340B2 (en) * 2020-04-29 2022-03-0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pairing and connectivit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211A (zh) * 2009-01-28 2013-09-2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印刷方法和通信系统以及外部装置
CN103609092A (zh) * 2011-06-15 2014-02-26 株式会社Pfu 扫描系统
CN104025012A (zh) * 2011-12-19 2014-09-0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认证装置
CN104106074A (zh) * 2012-02-09 2014-10-15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通信连接方法
JP201419736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47387A (zh) * 2012-05-07 2014-12-24 夏普株式会社 远程控制系统、上述远程控制系统的设定方法、通信终端装置、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
CN104662996A (zh) * 2012-09-26 2015-05-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WiFi直通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因特网接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2486A (ko) * 2006-12-14 2009-07-30 노파르티스 아게 항암성 약물로서 c12-c13 위치에서 개질된 에포틸론 유사체
CN109905558B (zh) * 2009-03-03 202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方法、图像形成及信息处理装置、数字照相机
JP5962146B2 (ja) * 2012-03-30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954024B2 (ja) * 2012-07-27 2016-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031899B2 (ja) * 2012-09-03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894931B1 (en) * 2012-09-07 2022-03-3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gram
JP6003629B2 (ja) 2012-12-27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KR102077823B1 (ko) * 2013-06-03 2020-02-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엔에프씨를 이용한 모바일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175953B2 (ja) 2013-07-22 2017-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ログイン制御方法及びログイ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514437B2 (ja) * 2014-03-24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347146B2 (ja) * 2014-04-30 2018-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63463B (en) * 2014-05-26 2016-12-21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System and method of mobile check-in and a cloud system thereof
JP6071949B2 (ja) * 2014-06-25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0702A (ja) * 2015-03-13 2016-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8385A (ja) * 2015-03-18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33224B2 (ja) * 2015-09-17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211A (zh) * 2009-01-28 2013-09-2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印刷方法和通信系统以及外部装置
CN103609092A (zh) * 2011-06-15 2014-02-26 株式会社Pfu 扫描系统
CN104025012A (zh) * 2011-12-19 2014-09-0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认证装置
CN104106074A (zh) * 2012-02-09 2014-10-15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通信连接方法
CN104247387A (zh) * 2012-05-07 2014-12-24 夏普株式会社 远程控制系统、上述远程控制系统的设定方法、通信终端装置、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
CN104662996A (zh) * 2012-09-26 2015-05-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WiFi直通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因特网接入的方法
JP201419736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42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近场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8932423B (zh) * 2017-05-23 2024-02-02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近场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42920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9429207B (zh) * 2017-08-28 2022-04-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11526264A (zh) * 2019-01-10 2020-08-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11526264B (zh) * 2019-01-10 2022-03-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11866297A (zh) * 2019-04-26 2020-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拍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3018A (ja) 2017-04-13
JP6314951B2 (ja) 2018-04-25
US10055178B2 (en) 2018-08-21
US10430128B2 (en) 2019-10-01
US20180341442A1 (en) 2018-11-29
US11023184B2 (en) 2021-06-01
US20190361644A1 (en) 2019-11-28
CN106572279B (zh) 2020-02-07
US20170102903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2279A (zh)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CN107329716B (zh) 使用近场通信的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368740B2 (en) Meeting system including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nected thereto,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nected to display device, data output method, and data output program
CN107251596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KR20140142096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한 nfc 태그의 기록방법 및 장치
US10891599B2 (en) Use of state objects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ransactions
JP596373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KR20140079195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 기능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에서 nfc 디바이스의 인증을 수행하는 방법
KR20150040669A (ko) 인쇄 어플리케이션 구성을 커스터마이즈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447891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server for storing device image data and for authenticating user authorized services
CN102714558A (zh) 图像提供系统和方法
CN10402315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592828B2 (ja) 認証設定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81462A (zh) 读取系统、终端装置、读取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JP5531506B2 (ja) 周辺機器、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処理方法、及び通信処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965640A (zh)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71159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113012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motely operated by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ooperation method
US20160227073A1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JP625132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8391323A (zh) 设备互联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30078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547764A (zh) 信息处理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JP5796488B2 (ja) 文書編集システムおよび文書編集方法
JP6504070B2 (ja)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