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8148B -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148B
CN106558148B CN201610854330.6A CN201610854330A CN106558148B CN 106558148 B CN106558148 B CN 106558148B CN 201610854330 A CN201610854330 A CN 201610854330A CN 106558148 B CN106558148 B CN 106558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electronic equipment
threshold value
case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43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8148A (zh
Inventor
我妻善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5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8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006Details of the software used for the vend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02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 G07F9/023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presentation or advertising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02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 G07F9/026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for alarm,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in vending machines or means f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具有:转移步骤,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使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显示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测量步骤,在操作面板的状态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转移之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转移之后接受了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自动转移步骤,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操作面板的状态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以及阈值变更步骤,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利用之后的该用户对第1电子设备以及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阈值。

Description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操作面板的画面转移进行控制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个功能的电子设备、组合了多个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群中,针对功能、电气设备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利用它的操作画面,一般根据用户所利用的功能、电子设备而让用户切换操作画面。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装置:在菜单画面中配置每个功能的操作钮,如果某一个操作钮被按下,则使显示转移到与该按下的操作钮对应的功能的操作画面。
另外,在操作画面中,存在如默认画面那样成为操作的起点的操作画面。为了使默认画面作为“操作的起点”发挥功能,通常进行如下控制:在从默认画面转移到其他操作画面之后,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自动地返回到默认画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94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为了给由接下来的用户开始操作而作准备、或者为了节能(例如停止向与无操作状态的电子设备相关的部分供给电源等),利用了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自动转移到默认画面的功能。
在画面转移之后无操作状态持续的事例中,例如既有从默认画面由于误操作而转移到其他功能或电子设备的操作画面的用户搜寻用于返回到原来的画面的操作方法但由于疑惑而无操作状态持续的情况,也有虽然用户意图使用其他功能或电子设备而进行画面转移但由于不知道使用方法而疑惑从而在转移后的画面中无操作状态持续的情况。如果是前者,则期望无操作状态持续短时间后自动转移到原来的画面。如果是后者,则无操作状态持续短时间后自动转移到原来的画面的做法会妨碍用户的便利性。
但是,以往不论在上述哪一种情况下,在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的时间点都自动转移到默认画面,所以无法利用该自动转移的功能来根据该用户的状况而帮助当前使用中的用户的操作来提高便利性。
此外,还有想要将用户引导到系统管理者等所期望的操作流程的需求。但是,以往用于自动转移到默认画面而所需的无操作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无法利用该自动转移的功能来应对上述需求。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能够灵活运用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使画面自动转移的功能,提高当前利用中的用户的便利性,或者将用户引导到系统管理者所期望的操作流程。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要旨依赖于接下来的各项的发明。
[1]一种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对在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的显示和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的显示中共用的操作面板中的画面转移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移步骤,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显示所述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所述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
测量步骤,在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1状态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所述转移之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所述转移之后接受了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
自动转移步骤,在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以及
阈值变更步骤,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利用之后的该用户对所述第1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所述阈值。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14]记载的发明中,在从显示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之后的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并且根据第1电子设备和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变更阈值的大小。
[2]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所述阈值增加。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15]记载的发明中,如果使用第1电子设备,则从第2状态转移到第1状态的必要性下降,所以以难以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发生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自动转移的方式使阈值增加。
[3]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所述阈值减少。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16]记载的发明中,如果使用第2电子设备,则滞留于第2状态的必要性下降,所以以易于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发生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的自动转移的方式使阈值减少。
[4]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子设备是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
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是指,在装置侧想要使用户优先地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主要的电子设备。
[5]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18]记载的发明中,在未使用默认的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已使用默认的电子设备而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的情况,将阈值设定得短,从而催促使用默认的电子设备。
[6]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未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并且未使用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19]记载的发明中,在默认的电子设备和第2电子设备都是已使用的情况下,用户已经离去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在默认的电子设备和第2电子设备都是未使用的情况下,存在虽然用户想要使用第2电子设备但疑惑操作的可能性。因此,相比于后者,在前者的情况下将阈值设定得更短。由此,能够尽快返回到默认画面,准备接下来的用户的使用。
[7]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在上述发明以及下述[20]记载的发明中,在已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不存在滞留于第2状态的必要性,所以缩短阈值。此时,如果比较第1电子设备是未使用和已使用的情况,则认为在未使用的情况下返回到第1状态的必要性更高,所以如果已使用第2电子设备,则相比于已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在未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将阈值设定得更短。
[8]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动转移步骤中,如果在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之前识别出用户的切换,则立即进行所述自动转移。
在上述发明中,如果用户变化,则为了尽早地准备接下来的用户的使用开始,与无操作状态的持续时间无关地立即自动转移到默认画面。
[9]根据[1]至[8]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2自动转移步骤,在所述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固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第3状态;以及
接受如下设定的步骤,即,进行从所述第2状态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的通常转移以及从所述第2状态不经由所述第1状态而转移到所述第3状态的直接转移中的哪一个转移作为已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的所述自动转移的设定,
在所述自动转移步骤中,在已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依照所述设定来进行所述自动转移。
在上述发明中,在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自动转移到第3状态的结构中,如果已使用第1电子设备,则即使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原样地进一步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可能性高,所以其结果从第1状态自动转移到第3状态。于是,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状态直接地转移到第3状态,从而相比于经由第1状态的情况,能够消除第1状态下的浪费的待机时间。
[10]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受所述阈值的初始值的设定的步骤。
[11]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受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的所述阈值的变更的程度的设定的步骤。
[12]根据[1]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预先设定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和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使用的顺序的情况下,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基于用户的操作的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移与所述使用的顺序不一致的情况下,相比于与所述使用的顺序一致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在上述发明中,利用基于无操作状态的持续的自动转移,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
[13]根据[12]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受所述使用的顺序的设定的步骤。
[14]一种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对在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的显示和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的显示中共用的操作面板中的画面转移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切换部,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将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切换到显示所述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和显示所述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
测量部,在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1状态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所述转移之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所述转移之后接受了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
自动转移控制部,在所述测量部所测量的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以及
阈值变更部,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利用之后的该用户对所述第1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所述阈值。
[15]根据[14]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阈值变更部使所述阈值增加。
[16]根据[14]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阈值变更部使所述阈值减少。
[17]根据[14]至[16]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子设备是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
[18]根据[14]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19]根据[14]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未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并且未使用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20]根据[14]记载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根据本发明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能够灵活运用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使画面自动转移的功能,提高当前利用中的用户的便利性,或者将用户引导到系统管理者所期望的操作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的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和自动售卖机中共用的操作面板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转移的图。
图3是示出电子设备系统中的自动售卖机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电子设备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和无操作持续时间比较的阈值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对和无操作持续时间比较的阈值进行变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阈值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在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节能状态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不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且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在使用了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之后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且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的时序图。
图11是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的情况的时序图,是示出不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切换到第2状态或者第3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12是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的情况的时序图,是示出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切换到第2状态之后未接受对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进行指示的操作的情况的图。
图13是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的情况的时序图,是示出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切换到第2状态之后接受对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进行指示的操作的情况的图。
图14是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的情况的时序图,是示出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切换到第3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15是以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方式引导用户的情况的时序图,是示出在执行了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之后切换到第3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16是示出以按照所设定的使用顺序来引导用户的方式切换阈值的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5:电子设备系统;10:图像形成装置;11:控制部;12:图像读取部;13:图像形成部;14:存储部;15:通信部;16:总线;30:自动售卖机;31:操作面板;32:认证部;33:控制部;34:储藏部;35:加热冷却部;36:存储部;37:通信部;38:总线;41:切换部;42:测量部;43:自动转移控制部;44:阈值变更部;51:第1操作画面;52:第2操作画面;60:阈值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的电子设备系统5的结构。电子设备系统5是具备多个不同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群。此处,电子设备系统5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自动售卖机30。图像形成装置10嵌入于自动售卖机30的框体内。将自动售卖机30设为第1电子设备,将图像形成装置10设为第2电子设备。
从用户那里受理各种操作、或者对各种操作画面、引导画面等进行显示的操作面板31设置于自动售卖机30的框体外表面,并被共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和自动售卖机30。同样地,用于识别(认证)用户的认证部32也设置于自动售卖机30的框体外表面,并被共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和自动售卖机30。认证部32是例如使用了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读卡器等,从用户所持的ID卡读出用户信息来识别用户。
图2示出了在图像形成装置10和自动售卖机30中共用的操作面板31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转移。电子设备系统5的默认的电子设备是自动售卖机30(第1电子设备),在待机状态下,用于使用自动售卖机30的第1操作画面51显示于操作面板31中(P1)。用户从第1操作画面51进行选择并购买自动售卖机30的商品的操作、要求退还余钱的操作等。
在电子设备系统5中,如果在操作面板31中显示有默认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状态下(设为第1状态)从用户那里接受右轻击等预定的画面切换操作(P2),则将操作面板31的显示切换为用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52。用户能够从第2操作画面52进行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0导入作业、或者进行各种设定的操作。
在电子设备系统5中,如果在显示了第2操作画面52的状态(设为第2状态)下从用户那里接受左轻击等预定的画面切换操作(P3),则将操作面板31的显示切换为第1操作画面51。
另外,在显示了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下,测量从用户那里持续未接受操作的时间(无操作持续时间),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将操作面板31的显示自动地切换到默认画面(第1操作画面51)。更详细而言,在操作面板31的状态从显示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从转移到第2状态的时间点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转移到第2状态之后接受了某种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
另外,电子设备系统5具备如下功能: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利用电子设备系统5之后的该用户对自动售卖机30((第1电子设备(默认的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上述阈值。如果增大阈值,则难以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操作画面52自动转移到第1操作画面51,如果减小阈值,则易于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操作画面52自动转移到第1操作画面5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5中,根据使用中的用户对自动售卖机3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增减上述阈值,从而变更基于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发生的自动转移的发生难易度,由此,根据该用户的状况来帮助当前使用中的用户的操作而提高便利性,或者将用户引导到系统管理者所期望的操作流程。关于阈值的变更的详情,在后面进行叙述。
图3是示出电子设备系统5中的自动售卖机3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自动售卖机30构成为除了上述操作面板31、认证部32以外还具备控制部33、储藏部34、加热冷却部35、存储部36、通信部37等。它们相互经由总线38可交换各种信号地被连接。
控制部33是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为主要部分而构成的。控制部33根据储存在存储部36中的程序而动作,由此控制自动售卖机30的各部分,实现作为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
存储部36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装置等构成。在ROM中储存有由控制部33执行的各种程序。RAM被利用于在控制部33执行程序时临时地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区等。硬盘装置是大容量非易失的存储装置,存储各种数据。
通信部37除了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来连接到外部的网络而与服务器、各种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与框体内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通信的功能。此外,在电子设备系统5中,自动售卖机30为主要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为次要的装置,在自动售卖机3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共用的操作面板31的控制是由自动售卖机30的控制部33进行的。
控制部33在使操作面板31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面板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操作面板31将从用户那里接受的操作的内容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或者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10送来的各种信息并基于此来变更操作面板31的显示内容。第1操作画面51和第2操作画面52的画面的转移也是由自动售卖机30的控制部33来控制的。
操作面板31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以及由在该显示部的显示面所设置的触摸面板或机械开关等构成的操作部。触摸面板检测利用触摸笔或手指等对显示部的显示面进行了接触操作的坐标位置,来检测触摸操作、轻击(flick)操作等。
认证部32如上所述由NFC的读取器等构成。认证部32也可以是利用静脉认证等任意的方式进行用户认证的装置。
储藏部34具有如下功能:储存自动售卖机30售卖的商品、或者根据来自控制部33的指示将商品排出到取出口。
加热冷却部35针对储藏部34处于热接触状态,对储存在储藏部34中的商品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关于画面转移,控制部33起到切换部41、测量部42、自动转移控制部43、阈值变更部44等的功能。切换部41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将操作面板31切换为显示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和显示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测量部42测量无操作持续时间。自动转移控制部43具有如下功能:在第2状态下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操作面板31的状态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阈值变更部44具有如下功能: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利用之后的该用户对第1功能以及第2功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变更阈值。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以CPU为主要部分的控制部11、图像读取部12、图像形成部13、存储部14、通信部15等。它们经由总线16可相互通信地被连接。
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备执行如下作业的功能的所谓多功能一体机:光学地读取原稿并将其复制图像印刷到记录纸的复印作业、将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为文件来保存或者经由网络发送到外部终端的扫描作业、将从便携式存储介质读出或者经由网络接收的与印刷数据相关的图像形成到记录纸上进行印刷输出的打印作业等。
控制部11以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为基础,在其上执行中间件(Middleware)、应用程序等。
存储部14由ROM、RAM、硬盘装置等构成。存储部14储存各种程序,控制部11依照这些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从而实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功能。存储部14被用作在控制部11根据程序来执行处理时临时地储存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储存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等。
图像读取部12具有光学地读取原稿来取得图像数据的功能。图像读取部12例如构成为具备:向原稿照射光的光源、接受其反射光而对原稿在宽度方向上读取1线(line)量的线影像传感器、使线单位的读取位置在原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移动的移动部件、由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导到线影像传感器而成像的透镜、反射镜等构成的光学路径、以及将线影像传感器所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的变换部等。
图像形成部13具有针对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在记录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功能。此处,构成为所谓激光打印机,该激光打印机具有记录纸的搬送装置、感光鼓、带电装置、激光部件、显影装置、转印分离装置、清洁装置、以及定影装置,通过电子照相过程进行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13也可以是喷墨方式等其他方式。
通信部15除了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来连接到外部的网络而与服务器、各种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与自动售卖机30进行通信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与无操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的阈值的变更。
图5是示出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以及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和无操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的阈值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5中,涂成灰色的部分表示无操作状态持续的期间(无操作持续时间)。图5例示了第1事例至第4事例。
<第1事例>
该图的(a)所示的第1事例是如下情况:在显示了作为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操作画面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下,在接受了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在图中为功能1)的操作之后,切换到显示了作为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画面的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之后未接受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在图中为功能2)的操作。
阈值被设定为Ta,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Ta时,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1事例中,在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之后,切换到第2状态,所以返回到第1状态的必要性低。另外,尚未接受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即,存在如下可能性:用户虽然想要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但由于不知道其操作方法而迷茫,所以无操作状态持续。因此,在第1事例中,为了等待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将阈值Ta设定得最长。
<第2事例>
该图的(b)所示的第2事例是如下情况:不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的操作而切换到第2状态,之后也未接受到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的操作。
阈值被设定为比Ta短的Tb,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Tb时,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2事例中,由于不接受对作为默认的电子设备的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进行指示的操作地切换到第2状态,所以有向受理与默认的电子设备相关的操作的第1状态返回的需求。为了顺应该需求,优选使阈值短。另一方面,由于尚未接受到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所以存在如下可能性:用户虽然想要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但由于不知道其操作方法而迷茫,所以无操作状态持续。为了顺应该需求,优选使阈值长。因此,在第2事例中,鉴于上述相反的2个需求,将阈值Tb设定为在4个事例中第2长。
<第3事例>
该图的(c)所示的第3事例是如下情况:在显示了作为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操作画面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下,在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之后,切换到显示了作为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画面的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之后,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
阈值被设定为比Tb更短的Tc,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Tc时,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3事例中,在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之后,切换到第2状态,所以返回到第1状态的必要性低。但是,由于也已经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所以也没理由滞留于第2状态。在该事例中如下的可能性高:用户使用完必要的所有功能而从电子设备系统5的前面已经走开,从而被闲置。因此,在第3事例中,使阈值Tc比Ta、Tb短,在4个事例中设定为第3长度。
<第4事例>
该图的(d)所示的第4事例是如下情况:不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的操作而切换到第2状态,之后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的操作。
阈值被设定为最短的Td,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Td时,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4事例中,由于不接受对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进行指示的操作地切换到第2状态,所以存在向与默认的第1电子设备对应的第1状态返回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已经接受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所以没理由滞留于第2状态。因此,在第4事例中,为了从第2状态积极地尽快返回到第1状态,在4个事例中将阈值Td设定为最短。
上述4个事例的阈值的设定变更基于以下的2个原则。
(1)在使用了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使阈值增加。即,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不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的情况,使阈值更大。
(2)在使用了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使阈值减少。即,如果已使用了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则相比于未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使阈值更小。
上述(1)的原则基于如下需求:如果已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则相比于未使用的情况,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的必要性低;以及在未使用作为默认的电子设备的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为了向用户催促其使用,相比于已使用的情况,想要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状态尽早地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
上述(2)的原则基于如下:如果已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则相比于未使用的情况,滞留于第2状态的必要性低。
图6示出了依照上述2个原则来变更阈值的处理的流程。最初设为处于显示有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调查是否从用户那里接受了向显示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的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的切换操作(步骤S101),如果未接受该切换操作(步骤S101;“否”),则判定是否从用户那里接受了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使用自动售卖机30的操作)(步骤S102)。
如果未接受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步骤S102;“否”),则返回到步骤S101。在接受了指示执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以增加阈值的方式进行变更(步骤S103),返回到步骤S101。
在从用户那里接受了向第2状态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转移到第2状态。然后,开始测量无操作持续时间,判定无操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阈值(步骤S104)。在经由步骤S103的情况、即已经接受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阈值相比于初始值而增加。
如果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步骤S104;“是”),则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而返回到步骤S101。如果无操作持续时间未超过阈值(步骤S104;“否”),则调查是否从用户那里接受了向第1状态的切换操作(步骤S105),如果接受了切换操作(步骤S105;“是”),则转移到第1状态而返回到步骤S101。
如果未从用户那里接受向第1状态的切换操作(步骤S105;“否”),则判定是否从用户那里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步骤S106)。
如果未接受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步骤S106;“否”),则返回到步骤S104。在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以减少阈值的方式进行变更(步骤S107),返回到步骤S104。由此,在以后的步骤S104中,将无操作持续时间与比接受第2功能的执行指示之前更小的阈值进行比较。
如图5所示,在关于4个事例按照阈值的长度来定义序列的情况下,例如如以下那样变更阈值即可。
如图7所示,制作预先登记了与和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已使用/未使用有关的4个事例中的各个事例对应的阈值的阈值表格60。然后,在图6的步骤S104中,从阈值表格60取得与当前时间点的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的实际使用情况(是已使用还是未使用)对应的阈值,并比较该取得的阈值与无操作持续时间。
此外,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登记“有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使用”,并在步骤S107中登记“有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使用”即可。在步骤S104中,根据该登记来识别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参照阈值表格60即可。
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之前使用电子设备系统5的用户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与无操作持续时间无关地立即向默认画面自动转移。另外,在一个用户的使用结束时、或切换为其他用户时,阈值被复位为初始值。
此外,能够由管理者等来设定变更阈值的初始值。
另外,关于阈值的变更的程度,也能够由管理者等来进行设定变更。例如,能够设定变更在图6的步骤S103、S107中使阈值增减何种程度、或者使在图7的阈值表格60中登记的Ta~Td的各值成为什么样的值。
接下来,说明在显示有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的功能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预定的第3状态的情况。
第3状态是例如操作面板31的显示等被关闭(OFF)的节省能量状态(还记载为节能状态)、显示主页画面的状态等。此处,将第3状态设为节能状态。
图8是在显示有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Tg以上的情况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下,在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Tg的时间点,自动转移到节能状态。
图9是不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且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Tb的情况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下,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
图10是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之后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且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Ta的情况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下,并非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而是从第2状态直接地转移到节能状态(直接转移)。即,如果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已经是已使用,则无需转移到显示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所以直接地转移到节能状态。
在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自动转移到节能状态的结构中,在已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而从第2状态自动转移(通常转移)到第1状态,在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原样地进一步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可能性高,会从第1状态进一步自动转移到第3状态。于是,在已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从第2状态直接地转移到第3状态,从而相比于经由第1状态的情况,能够消除第1状态下的浪费的待机时间,而尽早地转移到节能状态。
接下来说明如下情况:在由管理者等预先设定了多个电子设备的使用顺序的情况下,利用基于无操作状态的持续的自动转移的功能,以依照该设定的使用顺序来使用电子设备系统5的方式引导用户。此外,能够由管理者等设定变更使用的顺序。
例如,在基于用户的操作的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的转移与所设定的使用的顺序不一致的情况下,相比于与所设定的使用的顺序一致的情况,将与无操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的阈值设定得更短。具体而言,在按照第1电子设备(自动售卖机30)、第2电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的顺序设定了电子设备的使用顺序的情况下,如果不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转移到第2状态,则存在比第1电子设备更先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可能性,所以相比于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之后转移到第2状态的情况,使阈值更短。这相当于图5的第1事例和第2事例。在第2事例中,以相比于第2电子设备而更先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方式引导用户。
图11~图15示出上述引导的其他例子。在该例子中,设为除了第1状态、第2状态以外,还具有显示用于使用第3电子设备的操作画面的第3状态。另外,设为仅能够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第3状态,例如无法从第2状态直接转移到第3状态。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为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第3电子设备的顺序。与无操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的阈值是Tr和Tf的大小2种,设为处于Tf<Tr的关系。
图11示出了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之前用户将操作画面切换为第2状态或者第3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不一致,所以与无操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的阈值被设定变更为小(Tf)。由此,催促用户使得返回到第1状态。
图12是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切换为第2状态之后未接受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操作,所以阈值被设定变更为大(Tr)。由此,难以通过无操作的持续而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催促用户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
图13示出了在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切换为第2状态之后接受了指示执行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阈值被设定变更为小(Tf)。由此,易于随着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返回到第1状态,从而催促从第1状态向第3状态的切换。
图14示出了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而切换为第3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操作流程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不一致,所以阈值被设定变更为小(Tf)。由此,易于随着无操作的持续而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
图15示出了在按照第1电子设备的功能、第2电子设备的功能的顺序使用之后切换为第3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的操作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所以阈值被设定为大(Tr)。由此,难以随着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所以滞留于第3状态而向用户催促使用第3功能。
图16示出了以依照所设定的使用顺序来引导用户的操作的方式切换阈值的处理的流程。设为最初显示有默认画面。如果从用户那里接受了操作画面的切换操作(步骤S201;“是”),则依照该操作来切换操作画面(步骤S202)。然后,判定该切换是否与预先设定的电子设备的使用顺序一致(步骤S203)。
在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将阈值设定为大(Tr)(步骤S204),转移到步骤S206。在与所设定的使用顺序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将阈值设定为小(Tf)(步骤S205),转移到步骤S206。
在步骤S206中,调查无操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阈值,在超过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自动转移到默认画面(步骤S210),返回到步骤S201。
如果未超过(步骤S206;“否”),则调查是否从用户那里接受了返回到转移前的操作画面的操作(步骤S207)。在接受了返回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在转移到默认画面之后(步骤S210),返回到步骤S201。
如果未接受返回的操作(步骤S207;“否”),则调查在该操作画面中是否接受了与该操作画面对应的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执行操作(步骤S208)。在接受了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8;“是”),将阈值设定变更为小(Tf)(步骤S209),返回到步骤S206。如果未接受功能的执行操作(步骤S208;“否”),则返回到步骤S206而继续进行处理。
这样,在本发明中,能够灵活运用根据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使画面自动转移的功能,提高当前利用中的用户的便利性、或者将用户引导到系统管理者所期望的操作流程。
例如,在由于误操作而从用于使用默认的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画面转移到用于使用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画面的用户搜寻用于返回到原来的画面的操作方法、但由于迷茫而无操作状态持续那样的情况下,阈值被变更为短,所以通过短时间的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会返回到原来的画面,能够帮助不清楚返回到原来的画面的操作而困惑的用户。
另外,在虽然用户意图使用其他电子设备而进行了画面转移但由于不知道使用方法而疑惑从而在转移后的画面中无操作状态持续那样的情况下,阈值被变更为长,不会由于短时间的无操作状态的持续而自动转移到原来的画面,所以防止在疑惑操作的期间轻易地自动转移到原来的画面而阻碍用户的便利性。
以上,利用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实施方式示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的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
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不限于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容,可以是任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第1电子设备设为默认的电子设备,将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51设为默认地显示的操作画面,但在本发明中,只要是从显示第1操作画面51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第2操作画面52的第2状态、并在第2操作画面52中无操作状态持续了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自动转移到第1状态的装置即可,第1电子设备、第1操作画面51不限于默认的电子设备、默认的画面。另外,电子设备也可以是3个以上。
选出电子设备系统5中的使显示于操作面板31的画面自动地转移的功能、并将它设为画面转移控制装置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Claims (20)

1.一种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对在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的显示和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的显示中共用的操作面板中的画面转移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移步骤,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显示所述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转移到显示所述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
测量步骤,在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1状态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所述转移之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所述转移之后接受了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
自动转移步骤,在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以及
阈值变更步骤,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使用之后的该用户对所述第1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所述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所述阈值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所述阈值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子设备是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未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并且未使用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自动转移步骤中,如果在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之前识别出用户的切换,则立即进行所述自动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2自动转移步骤,在所述第1状态下无操作状态持续了固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第3状态;以及
接受如下设定的步骤,即,进行从所述第2状态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的通常转移以及从所述第2状态不经由所述第1状态而转移到所述第3状态的直接转移中的哪一个转移作为已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的所述自动转移的设定,
在所述自动转移步骤中,在已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依照所述设定来进行所述自动转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接受所述阈值的初始值的设定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接受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的所述阈值的变更的程度的设定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预先设定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和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使用的顺序的情况下,
在所述阈值变更步骤中,在基于用户的操作的向所述第2状态的转移与所述使用的顺序不一致的情况下,相比于与所述使用的顺序一致的情况,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接受所述使用的顺序的设定的步骤。
14.一种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对在用于使用第1电子设备的第1操作画面的显示和用于使用第2电子设备的第2操作画面的显示中共用的操作面板中的画面转移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切换部,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将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切换到显示所述第1操作画面的第1状态和显示所述第2操作画面的第2状态;
测量部,在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1状态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之后到接受接下来的操作之前将所述转移之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在所述转移之后接受了操作的情况下将从接受最后的操作起的经过时间测量为无操作持续时间;
自动转移控制部,在所述测量部所测量的所述无操作持续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面板的状态从所述第2状态自动转移到所述第1状态;以及
阈值变更部,根据由一个用户开始使用之后的该用户对所述第1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变更所述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了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阈值变更部使所述阈值增加。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阈值变更部使所述阈值减少。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子设备是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未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并且未使用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面转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使用作为默认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相比于在使用所述第1电子设备之后转移到所述第2状态而使用了所述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所述阈值变更部将所述阈值设定得短。
CN201610854330.6A 2015-09-29 2016-09-27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558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816A JP6210099B2 (ja) 2015-09-29 2015-09-29 画面遷移制御方法、画面遷移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90816 201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148A CN106558148A (zh) 2017-04-05
CN106558148B true CN106558148B (zh) 2019-07-12

Family

ID=5840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4330.6A Active CN106558148B (zh) 2015-09-29 2016-09-27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0074B2 (zh)
JP (1) JP6210099B2 (zh)
CN (1) CN106558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2068B2 (en) * 2015-10-27 2021-11-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acting with a touch screen
CN111726450B (zh) * 2019-03-19 2021-06-0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快递柜的控制方法和智能快递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764A (zh) * 1999-10-06 2001-04-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画面显示控制方法和画面转移方法及其系统
JP2004062645A (ja) * 2002-07-30 2004-02-26 Kyocera Corp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3322B2 (ja) * 1993-11-26 2001-01-0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操作制御方法
US5877763A (en) * 1996-11-20 1999-03-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ewing objects on a user interface
US6184883B1 (en) * 1998-03-18 2001-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system,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utilizing in-focus switch delay for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JP3985593B2 (ja) * 2002-06-12 2007-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US20090094551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ements to prevent split entries in the event of a window focus shift
US8015509B2 (en) * 2007-11-14 2011-09-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ly locking GUI controls to prevent accidental operations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JP6571908B2 (ja) 2012-10-29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990483B2 (en) * 2014-05-07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ctivation of user profiles based o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764A (zh) * 1999-10-06 2001-04-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画面显示控制方法和画面转移方法及其系统
JP2004062645A (ja) * 2002-07-30 2004-02-26 Kyocera Corp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68405A (ja) 2017-04-06
US10430074B2 (en) 2019-10-01
US20170090731A1 (en) 2017-03-30
JP6210099B2 (ja) 2017-10-11
CN106558148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4128B2 (en) Imag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165134B2 (en) Imag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CN1020142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4315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609154B2 (en) Image display ope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display operation device
CN10198912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543917A (zh) 显示控制装置、服务提供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3379242B (zh)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082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53659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 screens
CN103793125A (zh) 接受滚动操作的显示装置
CN106558148B (zh) 画面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画面转移控制装置
JP5795465B2 (ja) 表示装置
CN1031672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109902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ttable low power consumption mode
JP2009086919A (ja) 電子マネー表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76486B2 (ja) 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139943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3200602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652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9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31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520652B2 (ja) 操作システムおよび操作方法
EP318810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731579B (zh) 可设定多个设定项目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