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3568B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3568B
CN106553568B CN201510627023.XA CN201510627023A CN106553568B CN 106553568 B CN106553568 B CN 106553568B CN 201510627023 A CN201510627023 A CN 201510627023A CN 106553568 B CN106553568 B CN 106553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lever
hand brake
sliding block
pulley
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70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3568A (zh
Inventor
窦惠敏
黄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70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手刹杆、扶手组件以及连动组件,手刹杆在使车辆停车的制动位置和使车辆行驶的释放位置之间可运动,扶手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滑块,滑块相对固定块在使用位置和避让手刹杆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滑移,连动组件连接在手刹杆与扶手组件之间,且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手刹杆运动至释放位置时,手刹杆控制连动组件驱动滑块滑移至使用位置,当手刹杆运动至制动位置时,手刹杆控制连动组件驱动滑块滑移至避让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连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刹杆的动作驱动扶手滑块关联动作,从而行车时扶手可以向前伸出以满足使用舒适性,刹车时扶手可以向后收回以避免干涉手刹的制动动作。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驻车是车辆的安全功能,驻车操作不能受到周边零部件影响,在手刹驻车的车辆中,为了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通常配备中央扶手,中央扶手的设计尺寸直接影响其使用的舒适性,然而,中央扶手和手刹互为周边件,为了确保手刹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难免要牺牲中央扶手的设计尺寸,从而降低了中央扶手的使用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解决了车辆在采用手刹方式驻车时,中央扶手过长而影响手刹操作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手刹杆,所述手刹杆在使所述车辆停车的制动位置和使所述车辆行驶的释放位置之间可运动;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滑块,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固定块在使用位置和避让所述手刹杆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滑移;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手刹杆与所述扶手组件之间,且所述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控制所述连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使用位置,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控制所述连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避让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连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刹杆的动作驱动扶手滑块关联动作,从而行车时扶手可以向前伸出以满足使用舒适性,刹车时扶手可以向后收回以避免干涉手刹的制动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动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以常推动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使用位置滑移;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手刹杆之间,且所述拉紧组件构造成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拉紧组件拉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避让位置以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使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紧组件包括:相对所述固定块可转动的第一拉紧轮;和可与所述第一拉紧轮同步转动的第二拉紧轮;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可绕设在所述第一拉紧轮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手刹杆和所述第一拉紧轮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可绕设在所述第二拉紧轮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拉紧轮上;其中,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拉动所述第一传动带拉紧并带动所述第一拉紧轮和所述第二拉紧轮同步转动进而拉紧所述第二传动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紧轮的轮槽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拉紧轮的轮槽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带和所述第二传动带分别为链条、扁形皮带或者圆柱形皮带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在前后方向上可伸缩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前后滑移,所述第二拉紧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拉紧组件进一步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设在所述导向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在左右方向上可伸缩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左右滑移,所述第二拉紧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拉紧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前后延伸,所述第二传动带沿着从所述第二拉紧轮到所述滑块的方向顺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前后滑移或左右滑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刹杆、扶手组件和拉紧组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刹杆、扶手组件和拉紧组件的一个动作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手刹杆、扶手组件和拉紧组件的另一个动作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拉紧组件等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拉紧组件和手刹杆等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扶手组件和弹性件等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扶手组件和弹性件等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手刹杆、扶手组件和拉紧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扶手组件和弹性件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手刹杆;12:固定架;121:固定柱;
2:扶手组件;21:固定块;22:滑块;
3:拉紧组件;31:第一拉紧轮;32:第二拉紧轮;
33:第一传动带;34:第二传动带;
35:导向轮;36:第一导向轮;37:第二导向轮;
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手刹杆11、扶手组件2以及连动组件。
具体地,参照图1,手刹杆11在使车辆停车的制动位置和使车辆行驶的释放位置之间可运动,例如手刹杆11在制动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手刹杆11A所在位置)和使用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手刹杆11所在位置)之间可以枢转运动,扶手组件2包括固定块21和滑块22,滑块22相对固定块21在使用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滑块22所在位置)和避让手刹杆11的避让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滑块22A所在位置)之间可滑移,连动组件连接在手刹杆11与扶手组件2之间,且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手刹杆11运动至释放位置时,手刹杆11控制连动组件驱动滑块22滑移至使用位置,以方便用户的胳肘搭放,当手刹杆11运动至制动位置时,手刹杆11控制连动组件驱动滑块22滑移至避让位置,以避免干扰手刹杆11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连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刹杆11的动作同时驱动扶手滑块22关联动作,使得车辆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扶手组件2中的滑块22可以停留在使用位置,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使用,车辆停车时,扶手组件2中的滑块22可以滑移到避让位置,以避让手刹杆11,使得手刹杆11可以顺利运动以可靠地实现刹车功能,从而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改善了手刹杆11的操作风险。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将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车辆。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7,手刹杆11设在扶手组件2前侧的下方,滑块22在使用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前后滑移。也就是说,车辆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滑块22相对固定块21向前移动以达到使用位置,从而使得扶手组件2的整体尺寸朝向手刹杆11的方向(向前)加长,便于用户胳肘搭放,车辆刹车的过程中,滑块22相对固定块21向后移动以达到避让位置,从而使得扶手组件2的整体尺寸朝向远离手刹杆11的方向(向后)缩短,便于避让手刹杆11,使得手刹杆11可以顺利实现抬起等刹车动作。由此,滑块22采用此种运动方式可以简单有效地满足使用舒适性、同时改善手刹杆11的操作风险。
具体地,参照图2,连动组件包括:弹性件4和拉紧组件3,弹性件4可伸缩地连接在滑块22与固定块21之间以常推动滑块22朝向使用位置(向前)滑移,拉紧组件3连接在滑块22与手刹杆11之间,且拉紧组件3构造成当手刹杆11运动至制动位置时拉紧组件3拉动滑块22滑移至避让位置以压缩弹性件4,当手刹杆11运动至释放位置时弹性件4推动滑块22滑移至使用位置。由此,连动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实现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且此种运动方式的滑块22可以简单有效地满足扶手组件2的使用舒适性、改善手刹杆11的操作风险。
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弹簧在前后方向上可伸缩,当滑块22向后运动至避让位置(如图3所示)时,弹簧被压缩,当弹簧释放弹性恢复原形时,弹簧可以将滑块22向前弹动至使用位置(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手刹杆11可枢转地安装在固定架12上,手刹杆11向上枢转至抬起的极限位置时,手刹杆11处于使车辆停车的制动位置,如图2所示,手刹杆11向下枢转至下压的极限位置时,手刹杆11处于使车辆行驶的释放位置。
由此,当手刹杆11向上抬起至制动位置时,手刹杆11通过拉紧组件3向后拉动滑块22以压缩弹性件4,也就是说,拉紧组件3可以通过滑块22拉紧弹簧,当手刹杆11被压下至释放位置时,施加在弹簧上的拉紧力被释放,滑块22可以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向前滑移。
通常情况下,手刹杆11的运动行程应较短以方便用户操作,而滑块22的运动行程应尽量较长,从而确保扶手组件2伸长时可以足够长以便于使用,缩短时可以足够短以可靠地避让手刹杆11。由此,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拉紧组件3来调整手刹杆11和滑块22相对运动关系。
具体地,参照图4,拉紧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拉紧轮31、第二拉紧轮32、第一传动带33以及第二传动带34,其中,第一拉紧轮31相对固定块21可转动,例如,第一拉紧轮31可以可转动地设在固定架12上。第二拉紧轮32与第一拉紧轮31同步转动,即第二拉紧轮32与第一拉紧轮31同轴固连,例如第二拉紧轮32可以固定在第一拉紧轮31轴向上的一侧,或者与第一拉紧轮31一体成型。
参照图4,第一传动带33可绕设在第一拉紧轮31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手刹杆11和第一拉紧轮31上,例如第一传动带33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手刹杆11上凸出的固定柱12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拉紧轮31的轮槽周壁上,第二传动带34可绕设在第二拉紧轮32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块22和第二拉紧轮32上,例如第二传动带34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滑块22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拉紧轮32上。
这样,当手刹杆11运动至制动位置时,手刹杆11拉动第一传动带33拉紧并带动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同步转动进而拉紧第二传动带34。具体而言,参照图1,手刹杆11、第一拉紧轮31、第二拉紧轮32的枢转轴均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当手刹杆11朝向制动位置运动时,第一传动带33从第一拉紧轮31上松脱以实现拉紧,第二传动带34向第二拉紧轮32上盘绕以实现拉紧,当手刹杆11朝向释放位置运动时,第二传动带34从第二拉紧轮32上松脱以实现拉紧,第一传动带33向第一拉紧轮31上盘绕以实现拉紧。
当需要执行停车动作时,参照图3,将手刹杆11向上抬起以使手刹杆11朝向制动位置运动,手刹杆11带动第一传动带33向前运动,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带34向第二拉紧轮32上缠绕,从而拉紧滑块22相对固定块21后移以压缩弹性件4,从而使得滑块22运动至避让位置。
当需要执行行驶动作时,参照图2,将手刹杆11放倒以使手刹杆11朝向释放位置运动,手刹杆11推动第一传动带33的固定在手刹杆11上的一端后运动,第一传动带33上的拉紧力消失,第二传动带34上的拉紧力也随之消失,弹性件4的压缩力消失可以恢复原形伸长,从而弹动滑块22向前运动,滑块22拉动第二传动带34的固定在滑块22上的一端向前运动,从而第二传动带34拉动第二拉紧轮32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一拉紧轮31同步顺时针转动,卷紧第一传动带33使得第一传动带33拉紧。
由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传动比,调整手刹杆11和滑块22的相对位移关系。优选地,第二拉紧轮32的轮槽直径大于第一拉紧轮31的轮槽直径。也就是说,当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转动角度相同时,第一传动带33在第一拉紧轮31上的缠绕(或松脱)的长度大于第二传动带34在第二拉紧轮32上的缠绕(或松脱)的长度。这样,手刹可以通过运动较小的位移,操控滑块22运动较长的位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滑块22的极限滑移距离和第一传动带33固定在手刹杆11上的一端的极限滑移距离来计算设计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直径比。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弹性件4在前后方向上可伸缩,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中心旋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拉紧组件3进一步包括导向轮35,导向轮35可转动地设在固定块21上,导向轮35的中心旋转轴线也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传动带34绕设在导向轮35上,由此,通过设置导向轮35,可以将第二传动带34在第二拉紧轮32和导向轮35之间的上下竖直运动转化为第二传动带34在滑块22和导向轮35之间的前后水平移动,使得滑块22可以更加稳定可靠地前后运动。
其中,第一传动带33和第二传动带34分别为链条、扁形皮带或者圆柱形皮带中的一个。也就是说,第一传动带33可以为链条、扁形皮带或者圆柱形皮带,第二传动带34也可以为链条、扁形皮带或者圆柱形皮带。由此,进一步便于实现和应用。
实施例二,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二中滑块22在使用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左右滑移。这样,当手刹杆11与滑块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时,向后拉动手刹杆11的过程中,滑块22可以避让到手刹杆11后侧的左方或者右方,从而同样可以实现可靠的避让效果,确保手刹杆11的顺利操作。
参照图8和图9,弹性件4在左右方向上可伸缩,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拉紧组件3进一步包括第一导向轮36和第二导向轮37和第二导向轮37,第二传动带34沿着从第二拉紧轮32到滑块22的方向顺次绕设在第一导向轮36和第二导向轮37上。其中,第二导向轮37可以设在第一导向轮36的上方,以保证拉紧组件3可以可靠地工作,且使得连动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第一导向轮36可转动地设在固定块21上,且第一导向轮36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由此,第一导向轮36和第二拉紧轮32之间的第二传动带34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竖直运动,第二导向轮37可转动地设在固定块21上,且第二导向轮37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前后延伸,由此,第二导向轮37和滑块22之间的传动带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水平运动,其中,第二传动带34优选为第二圆柱形皮带,从而可以确保拉紧组件3的正常工作。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轮36和第二导向轮37可以有效地提高拉紧传动效果,改变传动带的传动方向,使得滑块2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滑移。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扶手组件2的整体长度可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使用要求,车辆停车时,拉动手刹杆11后扶手组件2可以向后收回,从而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避免了对手刹杆11操作的影响,且此种机械控制方式的机械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皮带传动和弹簧实现手刹杆11锁止、扶手滑块22后移、和手刹杆11释放、扶手滑块22前移的功能,通过调整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直径比放大手刹杆11的拉动位移(即放大了第一皮带轮与手刹杆11固定点的位移),从而调节了扶手滑块22的可滑动距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拉紧轮31和第二拉紧轮32的直径比,实现在用户操控手刹杆11时,同时实现手刹杆11的小位移变化和滑块22的大位移变化,从而满足扶手组件2尽量长的使用舒适性,和手刹杆11行程较短的便于操纵性和空间节约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刹杆,所述手刹杆在使所述车辆停车的制动位置和使所述车辆行驶的释放位置之间可运动;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滑块,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固定块在使用位置和避让所述手刹杆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滑移;
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手刹杆与所述扶手组件之间,且所述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控制所述连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使用位置,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控制所述连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避让位置,所述连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拉紧组件,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以常推动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使用位置滑移,所述拉紧组件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手刹杆之间,且所述拉紧组件构造成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拉紧组件拉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避让位置以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滑块滑移至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拉紧组件包括:
相对所述固定块可转动的第一拉紧轮;和
可与所述第一拉紧轮同步转动的第二拉紧轮;
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可绕设在所述第一拉紧轮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手刹杆和所述第一拉紧轮上;
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可绕设在所述第二拉紧轮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拉紧轮上;
其中,当所述手刹杆运动至所述制动位置时,所述手刹杆拉动所述第一传动带拉紧并带动所述第一拉紧轮和所述第二拉紧轮同步转动进而拉紧所述第二传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紧轮的轮槽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拉紧轮的轮槽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带和所述第二传动带分别为链条、扁形皮带或者圆柱形皮带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前后方向上可伸缩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前后滑移,所述第二拉紧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拉紧组件进一步包括: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设在所述导向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左右方向上可伸缩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左右滑移,所述第二拉紧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所述拉紧组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左右延伸;
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中心旋转轴线沿前后延伸,所述第二传动带沿着从所述第二拉紧轮到所述滑块的方向顺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前后滑移或左右滑移。
CN201510627023.XA 2015-09-28 2015-09-28 车辆 Active CN106553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7023.XA CN106553568B (zh) 2015-09-28 2015-09-28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7023.XA CN106553568B (zh) 2015-09-28 2015-09-28 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568A CN106553568A (zh) 2017-04-05
CN106553568B true CN106553568B (zh) 2018-12-11

Family

ID=5841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7023.XA Active CN106553568B (zh) 2015-09-28 2015-09-28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3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751B (zh) * 2018-04-28 2024-02-06 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扶手盖翻转后滑落的中控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4897Y (zh) * 1994-12-07 1995-12-13 余永男 供汽车后座乘客抓握的固定装置
DE10236129A1 (de) * 2002-08-07 2004-02-26 Daimlerchrysler Ag Handbremshebelgriff als Armauflage
JP2007055447A (ja) * 2005-08-24 2007-03-08 Inoac Corp フロアコンソール
KR20110050959A (ko) * 2009-11-09 2011-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콘솔 암레스트 이동장치
JP2011246004A (ja) * 2010-05-27 2011-12-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4897Y (zh) * 1994-12-07 1995-12-13 余永男 供汽车后座乘客抓握的固定装置
DE10236129A1 (de) * 2002-08-07 2004-02-26 Daimlerchrysler Ag Handbremshebelgriff als Armauflage
JP2007055447A (ja) * 2005-08-24 2007-03-08 Inoac Corp フロアコンソール
KR20110050959A (ko) * 2009-11-09 2011-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콘솔 암레스트 이동장치
JP2011246004A (ja) * 2010-05-27 2011-12-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568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0522B1 (en) Caster system equipped with hand-operated brakes
AU2005313534B2 (en) Servodrive for a trailer
AU2013314175B2 (en) Improved-model golf trolley
CN202448969U (zh) 一种自动驻车装置
KR102006142B1 (ko) 전동 기능 및 프레임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웨건
CN106553568B (zh) 车辆
EP2065289A3 (en) A brake device for prams
CN104786839A (zh) 油门刹车安全控制装置及其应用的车辆
EP2895127B1 (en) Guiding wheel for a hospital bed
CN106553570B (zh) 车辆
US8215462B2 (en) Actuation system for a parking brake
JP6243272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EP1300306B1 (en) Hand brake control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PL2173603T3 (pl) Układ sterowania za pośrednictwem kabla i/lub cięgna skrzynią biegów samochodu ciężarowego z kabiną odchylaną
US8333266B2 (en)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and two-wheele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CN202574178U (zh) 一种汽车驻车装置中的驱动机构
CN201325444Y (zh) 机动车手刹装置
JP5604868B2 (ja) 操作機構及び生活支援用具
AU2019384923B2 (en) Cable accumulator
CN214240748U (zh) 手动蜗轮蜗杆管线式控制机构
CN201291979Y (zh) 摩托后轮手脚双刹车机构
CN201646686U (zh) 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手柄
CN114954382B (zh) 一种可折叠手刹装置
JP3778967B2 (ja) 四輪懸架式走行車両のブレーキ機構
CN201410945Y (zh) 一种叉车用脚踏式停车制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6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he Lia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9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