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1018A -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1018A
CN106551018A CN201611030091.9A CN201611030091A CN106551018A CN 106551018 A CN106551018 A CN 106551018A CN 201611030091 A CN201611030091 A CN 201611030091A CN 106551018 A CN106551018 A CN 106551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cake
green tea
processing method
folium camelli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00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飞
周小军
张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300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1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1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1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干燥茶青;对干燥后的茶青进行杀青处理,得杀青叶;将杀青叶进行回潮处理,得回潮叶;将回潮叶进行揉捻、并干燥;然后再进行提香,得提香叶;将提香叶经喷雾、汽蒸、压制、烘焙处理得所述的饼形绿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饼形绿茶加工方法,采用喷雾、汽蒸的方法进行处理,使所生产的饼形绿茶的紧结度和光洁度都得到了改善,且采用喷雾、汽蒸处理后再进行压制,不仅使饼形绿茶的香气高爽、滋味甜醇,且外形美观,极具收藏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制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绿饼茶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但目前已经停止生产,在我国茶叶市场上已消失了近百年。我国生产的绿茶不仅香气高,而且滋味醇厚又耐泡。绿饼茶主要是由高级绿茶的毛茶加工而成,其形状与品质除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外,主要是由喷雾、汽蒸、压制等造型工序形成,在传统的造型过程中经常出现茶饼外形松散、闷黄、水闷气等现象而降低茶叶品质,不仅如此,压造的力度过长也是影响品质的关键技术,因此发明高质量绿饼茶的压造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茶形、茶色、茶香和茶味上保持了北宋绿饼茶的外在审美及内在品质的绿饼茶的加工方法。
一种绿饼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干燥茶青;
(2)对干燥后的茶青进行杀青处理,得杀青叶;
(3)将杀青叶进行回潮处理,得回潮叶;
(4)将回潮叶进行揉捻、并干燥;
(5)将经步骤(4)处理的茶叶进行提香,得提香叶;
(6)将提香叶经喷雾、汽蒸、压制、烘焙处理得所述的饼形绿茶。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茶青为长度为3.5cm-4.0cm的苔子茶;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0℃,干燥的时间为8-10h。干燥时,可放在摊放槽中进行干燥,为保证干燥的效果,每隔一段时间向摊放在摊放槽中的茶青进行鼓风,且在干燥期间进行3-5次的翻拌。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杀青为使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时,滚筒杀青机前端温度为220-240℃、滚筒杀青机中部温度为280-300℃、滚筒杀青机尾部温度为130-150℃。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普洱茶、部分红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进一步地,步骤(3)中,将杀青叶冷却到0-20℃,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密封回潮2-3h,得回潮叶。冷却的目的是避免在回潮时氧化。
进一步地,步骤(4)中,使用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所述揉捻的时间为60-90min;所述干燥包括初干和复干;所述初干为将经揉捻的回潮叶铺设成厚度为0.8-1.2cm的茶叶层,将茶叶层在温度为105-115℃的条件下,干燥6-7min;然后冷却至20-30℃得初干叶;所述复干为:将初干叶铺设成厚度为1-3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15-120℃的条件下干燥6-7min,再冷却到20-30℃,得复干叶。将经揉捻的茶叶分两次进行干燥,即初干和复干,这样可以将茶叶进行充分干燥,防止了茶叶出现外部焦掉,内部含水的情况;在初干干燥之后,进行冷却,这样使经初干之后的茶叶内部的水分从新分配,为复干充分对茶叶进行干燥做准备。
将经揉捻的茶叶进行初干时,铺设的厚度不应太厚、也不应太薄,若太厚达不到干燥的效果,太薄容易出现烧焦的现象;同样在复干时,茶叶铺设的厚度要适中。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提香为: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茶叶铺设成厚度为1.5-2.0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20-130℃的条件下提香6-7min。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喷雾为使用雾化喷壶对提香叶进行喷湿处理,得含水量为12%-16%的喷雾叶。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汽蒸为将喷雾叶在蒸汽温度为105-110℃的条件下处理5-8s,得含水量为16%-19%的汽蒸叶。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压制的压力为40-48kg、压制时间为5-6min。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烘焙的温度为58-62℃,烘焙时间为3-4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饼形绿茶加工方法,采用喷雾、汽蒸的方法进行处理,使所生产的饼形绿茶的紧结度和光洁度都得到了改善,且采用喷雾、汽蒸处理后再进行压制,不仅使饼形绿茶的香气高爽、滋味甜醇,且外形美观,极具收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取长度为3.5cm的茶青,然后将摘取的茶青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干燥8h,比较常规的干燥方法是:将摘取的茶青放在长、宽、高为10m、1m、0.8m的摊放槽中进行干燥,而为保证干燥的效果,每隔一段时间向摊放在摊放槽中的茶青进行鼓风,且在8h的干燥时间内,进行3次的翻拌,以达到均匀干燥。
对干燥后的茶青进行杀青处理,即使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在杀青时,滚筒杀青机前端的工作温度为220℃、滚筒杀青机中部的工作温度为280℃、滚筒杀青机尾部的工作温度为130℃;杀青处理可以破坏和钝化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的促氧化作用,蒸发鲜叶中部分的水分,使茶叶变软,散发茶叶中的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回潮处理,为避免回潮时出现茶叶氧化现象,将经杀青后的茶叶迅速冷却到0℃,然后将冷却后的茶叶密封回潮2h,得回潮叶。
将回潮叶进行揉捻,使用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揉捻的时间为60min,然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干燥分为初干和复干,初干为将经揉捻的回潮叶铺设成厚度为0.8cm的茶叶层,将茶叶层在温度为105℃的条件下,干燥6min;然后冷却至20℃得初干叶;铺设的厚度不应太厚、也不应太薄,若太厚达不到干燥的效果,太薄容易出现烧焦的现象;初干后将茶叶进行冷却,冷却时可以将初干后的茶叶薄摊在平台上,鼓风进行快速冷却,以达到使茶叶中剩余的水分能从新分配,为复干做准备;所述复干为:将初干叶铺设成厚度为1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15℃的条件下干燥6min,再冷却到20℃,得复干叶;同样在复干时,茶叶铺设的厚度也要适中。将经揉捻的茶叶分两次进行干燥,即初干和复干,因在初干后,茶叶中的水分进行了从新分配,这样防止了茶叶出现外部焦掉,内部含水的情况,达到了将茶叶进行充分干燥的目的。
然后将茶叶进行提香处理,提香时将茶叶铺设成厚度为1.5cm的茶叶层,然后在温度为120℃的条件下提香6min。然后将经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喷雾,即使用雾化喷壶对提香叶进行喷湿处理,得含水量为12%的喷雾叶,将喷雾叶在蒸汽温度为105℃的条件下汽蒸5s,得含水量为16%的汽蒸叶,将汽蒸叶在压力为40kg的压力下进行压制5min,然后将压制后的茶叶在温度为58℃的条件下进行烘焙3h,得所述的饼形绿茶。
实施例二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取长度为3.8cm的苔子茶,然后将摘取的苔子茶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干燥9h,比较常规的干燥方法是:将摘取的苔子茶放在长、宽、高为10m、1m、0.8m的摊放槽中进行干燥,而为保证干燥的效果,每隔一段时间向摊放在摊放槽中的苔子茶进行鼓风,且在9h的干燥时间内,进行4次的翻拌,以达到均匀干燥。
对干燥后的苔子茶进行杀青处理,即使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在杀青时,滚筒杀青机前端的工作温度为230℃、滚筒杀青机中部的工作温度为290℃、滚筒杀青机尾部的工作温度为140℃;杀青处理可以破坏和钝化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的促氧化作用,蒸发鲜叶中部分的水分,使茶叶变软,散发茶叶中的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将杀青后的苔子茶进行回潮处理,为避免回潮时出现苔子茶氧化现象,将经杀青后的苔子茶迅速冷却到10℃,然后将冷却后的苔子茶密封回潮2.5h,得回潮叶。
将回潮叶进行揉捻,使用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揉捻的时间为75min,然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干燥分为初干和复干,初干为将经揉捻的回潮叶铺设成厚度为1.0cm的茶叶层,将茶叶层在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干燥6.5min;然后冷却至25℃得初干叶;铺设的厚度不应太厚、也不应太薄,若太厚达不到干燥的效果,太薄容易出现烧焦的现象;初干后将茶叶进行冷却,冷却时可以将初干后的茶叶薄摊在平台上,鼓风进行快速冷却,以达到使茶叶中剩余的水分能从新分配,为复干做准备;所述复干为:将初干叶铺设成厚度为2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18℃的条件下干燥6.5min,再冷却到25℃,得复干叶;同样在复干时,茶叶铺设的厚度也要适中。将经揉捻的茶叶分两次进行干燥,即初干和复干,因在初干后,茶叶中的水分进行了从新分配,这样防止了茶叶出现外部焦掉,内部含水的情况,达到了将茶叶进行充分干燥的目的。
然后将茶叶进行提香处理,提香时将茶叶铺设成厚度为1.8cm的茶叶层,然后在温度为125℃的条件下提香6.5min。然后将经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喷雾,即使用雾化喷壶对提香叶进行喷湿处理,得含水量为14%的喷雾叶,将喷雾叶在蒸汽温度为108℃的条件下汽蒸6s,得含水量为17%的汽蒸叶,将汽蒸叶在压力为45kg的压力下进行压制5.5min,然后将压制后的茶叶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烘焙3.5h,得所述的饼形绿茶。
实施例三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取长度为4.0cm的苔子茶,然后将摘取的苔子茶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干燥10h,比较常规的干燥方法是:将摘取的苔子茶放在长、宽、高为10m、1m、0.8m的摊放槽中进行干燥,而为保证干燥的效果,每隔一段时间向摊放在摊放槽中的苔子茶进行鼓风,且在10h的干燥时间内,进行5次的翻拌,以达到均匀干燥。
对干燥后的苔子茶进行杀青处理,即使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在杀青时,滚筒杀青机前端的工作温度为240℃、滚筒杀青机中部的工作温度为300℃、滚筒杀青机尾部的工作温度为150℃;杀青处理可以破坏和钝化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的促氧化作用,蒸发鲜叶中部分的水分,使茶叶变软,散发茶叶中的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将杀青后的苔子茶进行回潮处理,为避免回潮时出现苔子茶氧化现象,将经杀青后的苔子茶迅速冷却到20℃,然后将冷却后的苔子茶密封回潮3h,得回潮叶。
将回潮叶进行揉捻,使用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揉捻的时间为90min,然后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干燥分为初干和复干,初干为将经揉捻的回潮叶铺设成厚度为1.2cm的茶叶层,将茶叶层在温度为115℃的条件下,干燥7min;然后冷却至30℃得初干叶;铺设的厚度不应太厚、也不应太薄,若太厚达不到干燥的效果,太薄容易出现烧焦的现象;初干后将茶叶进行冷却,冷却时可以将初干后的茶叶薄摊在平台上,鼓风进行快速冷却,以达到使茶叶中剩余的水分能从新分配,为复干做准备;所述复干为:将初干叶铺设成厚度为3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干燥7min,再冷却到30℃,得复干叶;同样在复干时,茶叶铺设的厚度也要适中。将经揉捻的茶叶分两次进行干燥,即初干和复干,因在初干后,茶叶中的水分进行了从新分配,这样防止了茶叶出现外部焦掉,内部含水的情况,达到了将茶叶进行充分干燥的目的。
然后将茶叶进行提香处理,提香时将茶叶铺设成厚度为2.0cm的茶叶层,然后在温度为130℃的条件下提香7min。然后将经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喷雾,即使用雾化喷壶对提香叶进行喷湿处理,得含水量为16%的喷雾叶,将喷雾叶在蒸汽温度为110℃的条件下汽蒸8s,得含水量为19%的汽蒸叶,将汽蒸叶在压力为48kg的压力下进行压制6min,然后将压制后的茶叶在温度为62℃的条件下进行烘焙4h,得所述的饼形绿茶。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细节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干燥茶青;
(2)对干燥后的茶青进行杀青处理,得杀青叶;
(3)将杀青叶进行回潮处理,得回潮叶;
(4)将回潮叶进行揉捻、并干燥;
(5)将经步骤(4)处理的茶叶进行提香,得提香叶;
(6)将提香叶经喷雾、汽蒸、压制、烘焙处理得所述的饼形绿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茶青为长度为3.5cm-4.0cm的苔子茶;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0℃,干燥的时间为8-1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杀青为使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时,滚筒杀青机前端温度为220-240℃、滚筒杀青机中部温度为280-300℃、滚筒杀青机尾部温度为13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杀青叶冷却到0-20℃,将密封后的杀青叶密封回潮2-3h,得回潮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使用揉捻机对回潮叶进行揉捻,所述揉捻的时间为60-90min;所述干燥包括初干和复干;所述初干为将经揉捻的回潮叶铺设成厚度为0.8-1.2cm的茶叶层,将茶叶层在温度为105-115℃的条件下,干燥6-7min;然后冷却至20-30℃得初干叶;所述复干为:将初干叶铺设成厚度为1-3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15-120℃的条件下干燥6-7min,再冷却到20-30℃,得复干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提香为:将步骤(4)中干燥后的茶叶铺设成厚度为1.5-2.0cm的茶叶层,在温度为120-130℃的条件下提香6-7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喷雾为使用雾化喷壶对提香叶进行喷湿处理,得含水量为12%-16%的喷雾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汽蒸为将喷雾叶在蒸汽温度为105-110℃的条件下处理5-8s,得含水量为16%-19%的汽蒸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压制的压力为40-48kg、压制时间为5-6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饼形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烘焙的温度为58-62℃,烘焙时间为3-4h。
CN201611030091.9A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6551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0091.9A CN106551018A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0091.9A CN106551018A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1018A true CN106551018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0091.9A Pending CN106551018A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101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778A (zh) * 2018-12-21 2019-04-05 黄山茗雅茶业有限公司 歙州青饼的制作工艺及歙州青饼
CN112155099A (zh) * 2020-09-11 2021-01-01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14600976A (zh) * 2022-04-07 2022-06-10 霞浦县崇儒商会 一种清香白茶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CN114903094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皖5茗片绿茶的加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42A (zh) * 1997-01-13 1998-07-22 云南海潮茶果有限责任公司 紧压茶生产工艺
CN101731376A (zh) * 2009-12-18 2010-06-16 防城港市百喜金花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钮扣形金花茶紧压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11575A (zh) * 2011-12-30 2012-06-27 贵州大学 一种提升夏秋绿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3082045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广西国茗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 紧压茶免蒸加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42A (zh) * 1997-01-13 1998-07-22 云南海潮茶果有限责任公司 紧压茶生产工艺
CN101731376A (zh) * 2009-12-18 2010-06-16 防城港市百喜金花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钮扣形金花茶紧压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11575A (zh) * 2011-12-30 2012-06-27 贵州大学 一种提升夏秋绿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3082045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广西国茗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 紧压茶免蒸加工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778A (zh) * 2018-12-21 2019-04-05 黄山茗雅茶业有限公司 歙州青饼的制作工艺及歙州青饼
CN112155099A (zh) * 2020-09-11 2021-01-01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14600976A (zh) * 2022-04-07 2022-06-10 霞浦县崇儒商会 一种清香白茶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CN114600976B (zh) * 2022-04-07 2023-11-24 霞浦县崇儒商会 一种清香白茶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CN114903094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皖5茗片绿茶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1018A (zh) 一种饼形绿茶加工方法
CN103704867B (zh) 一种提高梗丝品质的方法
CN103549047B (zh) 紧压茶制备方法
CN105166142B (zh) 一种高品质绿茶的加工方法
JP6850908B2 (ja) 嫩栗香緑茶の加工方法
CN108402219B (zh)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CN105360361A (zh) 一种黑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95A (zh)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4430993A (zh) 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21276A (zh) 一种香茶制作工艺
CN105341200A (zh) 一种绿茶的生产方法
CN110810547A (zh) 一种黑茶的加工方法
CN101627788A (zh) 一种针芽形名优绿茶加工方法
CN105285171A (zh) 一种功夫红茶分段提香方法
CN111109383A (zh) 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
CN104041605B (zh) 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86721A (zh) 一种扁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2952B (zh) 一种红茶生产方法
CN104938709A (zh) 一种桔梗叶绿茶的加工工艺
CN107114497B (zh) 一种熟栗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10800817A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7518135B (zh) 一种果香味桑叶红茶加工方法
CN107439756B (zh) 一种玫瑰花茶的加工工艺
CN106135488A (zh) 一种铁观音的制备方法
CN106509180A (zh) 一种茶叶烘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