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9515B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49515B CN106549515B CN201610154199.2A CN201610154199A CN106549515B CN 106549515 B CN106549515 B CN 106549515B CN 201610154199 A CN201610154199 A CN 201610154199A CN 106549515 B CN106549515 B CN 1065495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coil
- stator
- rotor
- stato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马达(1)包括: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20)和配置于定子20的内周侧并与旋转磁场对应地进行旋转的转子(30),定子(20)具有包含槽(26)的定子铁芯24和配置于槽(26)的线圈(21),定子铁芯(24)的表面(24c)具有彼此相交的多个平滑面(24d),线圈(21)具有与定子铁芯(24)的某一平滑面(24d)对置、且作为仿照该平滑面(24d)的至少一个成形面的内周面(21a),彼此对置的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的至少一个具有后退面(23),在线圈(21)具有后退面(23)的情况下,后退面(23)与内周面(21a)邻接,并与内周面(21a)相比远离内周面(21a)所仿照的定子铁芯(24)的齿(24b)的侧面(24j)。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3-3432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包括: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以及配置在定子的内周侧并与旋转磁场对应地进行旋转的转子。转子具有: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永久磁铁、以及介于永久磁铁彼此之间的转子铁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输出更高的旋转电机。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包括: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以及配置于定子的内周侧并基于旋转磁场进行旋转的转子,定子具有包含槽的定子铁芯和被配置在槽中的线圈,定子铁芯的表面具有彼此相交的多个平滑面,线圈具有与定子铁芯的多个平滑面的任一个平滑面对置且仿照该平滑面的至少一个成形面,定子铁芯和线圈的至少一者具有后退面,在定子铁芯具有后退面的情况下,该后退面与成形面所仿照定子铁芯的表面邻接,并与该表面相比远离仿照该表面的成形面,在线圈具有后退面的情况下,该后退面与成形面邻接,并与该成形面相比远离该成形面所仿照的定子铁芯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输出更高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处的截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定子铁芯和线圈的例子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处的截面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定子铁芯和线圈的例子的、沿着中心轴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线圈的制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线圈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放大地示出定子铁芯和线圈的其它例子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处的截面图;
图8是转子的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2的IX-IX线的、转子的截面图;
图10是沿着图2的X-X线的、转子的端面图;
图11是示出板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沿着中心轴线的旋转电机的截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旋转电机中的磁通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一边参考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电机)1例如是永磁体内置型的同步电动机。马达1例如能够用作电动装置的动力源。
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1包括:马达箱10、定子20和转子30。
(马达箱)
马达箱10容纳定子20和转子30。例如,马达箱10具有:筒状的框架11、以及分别堵塞框架11的两端部的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第一支架12被安装在驱动对象的马达固定架上。
(定子)
定子20产生旋转磁场。定子20例如具有多个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
(定子铁芯)
定子铁芯24包括:磁轭24a和多个齿24b。磁轭24a是环状,在其中心轴线Ax1沿着框架11的中心轴线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框架11的内表面。多个齿24b以包围磁轭24a的中心轴线Ax1的方式被配置,分别从磁轭24a的内周面24e向中心轴线Ax1侧突出。磁轭24a和齿24b可以是将电磁钢板层压而成的,也可以是对软磁复合材料(SMC:Soft Magnetic Composites)进行压缩成形的。
由于定子铁芯24具有上述的形状,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铁芯24的表面24c具有彼此交叉的多个平滑面24d。平滑面意味着不弯曲地连续的面。此处的“弯曲”意味着实质上“弯曲”,包括带有微小的圆弧而弯曲的情况。
具体地,多个平滑面24d包括:磁轭24a的内周面24e,磁轭24a的端面24f、24g和齿24b的端面24h(从磁轭24a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面),以及齿24b的侧面24j(与端面24h交叉的面)。磁轭24a的端面24f位于第一支架12侧。磁轭24a的端面24g位于第二支架13侧。齿24b的侧面24j是在绕中心轴线Ax1的周向(以下,存在仅记载成周向的情况)上位于齿24b的両侧的、沿着绕中心轴线Ax1的径向(以下,存在仅记载成径向的情况)的侧面。齿24b的端面24h是位于齿24b的内周侧且与转子30对置的、沿着周向的面。
定子铁芯24可以分成围绕中心轴线Ax1的多个块25,齿24b可以按照每个块25来设置。在定子铁芯24的周向上,各个齿24b可以位于块25的中央部。
(线圈)
多个线圈21被分别安装到多个齿24b上。线圈21的线材在包围了齿24b的状态下被容纳在相邻的齿24b彼此之间。即,齿24b彼此之间成为用于容纳线圈21的槽26,在齿24b上缠绕线圈21。这样,定子铁芯24包括槽26,线圈21被配置在槽26中。线圈21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模塑而与定子铁芯24一体化。
线圈21的表面例如包括:内周面21a、外周面21b、第一端面21c和第二端面21d。内周面21a是位于线圈21的内周侧的面,隔着绝缘体27与侧面24j对置。外周面21b是位于线圈21的外周侧的面。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齿24b的线圈21的外周面21b之间彼此对置。第一端面21c是位于定子铁芯24的内周侧的面,与转子30对置。第二端面21d是位于定子铁芯24的外周侧的面,隔着绝缘体27与磁轭24a的内周面24e对置。
多个线圈21经由接线部22被供应驱动电力(例如三相交流电力)。多个线圈21根据驱动电力的供应产生绕中心轴线Ax1的旋转磁场。接线部22例如被设置在线圈21和第二支架13之间。
(绝缘体)
如图3所示,定子20可以还具有绝缘体27。绝缘体27具有电绝缘性,介于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之间。绝缘体27例如是树脂性的薄片部件。例如绝缘体27包括:安装于齿24b的周围的筒状部27a、以及在磁轭24a侧从筒状部27a的端部向外周侧伸出的凸缘部27b。筒状部27a被配置在线圈21的内周面21a和齿24b的侧面24j之间。凸缘部27b被配置在线圈21的第二端面21d和磁轭24a的内周面24e之间。绝缘体27的形状能够根据定子铁芯24的形状适当改变。另外,绝缘体27的厚度和材质能够根据在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应确保的电绝缘性适当设定。绝缘体27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模塑来与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一体化。
(线圈的成形面)
线圈21可以具有仿照定子铁芯24的某一表面24c的至少一个成形面(以下,称作“第一成形面”。)。例如,可以是:线圈21的内周面21a为仿照齿24b的侧面24j的第一成形面,线圈21的第二端面21d为仿照磁轭24a的内周面24e的第一成形面,线圈21的内周面21a为仿照齿24b的端面24f、24g的第一成形面。如图4所示,线圈21还可以具有仿照第一支架12的内表面(第二支架13侧的表面)12a的成形面(以下,称作“第二成形面”。)。例如,可以是线圈的外周面21b中、与第一支架12对置的部分为第二成形面。
这些成形面例如通过对线圈21进行冲压成形而成形。线圈21的冲压成形例如图5所示,将缠绕线材51而形成的线圈21如箭头A所示通过由成形模具(例如金属模具)50压缩且沿成形模具50的内表面50a对线圈21的外表面推压来形成。因此,通过使成形模具50的内表面形状与上述表面24c和内表面12a一致,来形成作为分别仿照上述表面24c和内表面12a的成形面的内周面21a和外周面21b。
此外,成形面仿照表面(内表面)意味着相对于在与该表面(内表面)之间构成一定的间隔的基准面而被收纳在预定的范围内。预定的范围例如意味着相对于基准面而在表面(内表面)侧以第一基准间隔离开的面和相对于基准面而在表面(内表面)的相反侧以第二基准间隔离开的面之间的范围。第一基准间隔和第二基准间隔与例如线圈21的线材的外周直径同等。第一基准间隔和第二基准间隔也可以与线材的半径同等。换言之,成形面可以具有微观的凹凸,该凹凸的高度可以是线材的外周直径的2倍以下,也可以是线材的外周直径以下。
如图6所示,可以是:线圈21的线材51的截面(与线材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为非圆形。例如,线材51的截面也可以为多边形(包括圆角多边形。)。这样的构成通过上述冲压成形得到。例如,在冲压成形前的线材51是圆线(截面形状是圆形的线)的情况下,线材51的外周面由于相邻的其它线材51或成形模具50挤压,线材51的截面形状能变成非圆形。
在线材51的截面是非圆形的情况下,线材51的截面之间可以彼此咬合。咬合意味着在由相邻的线材51的截面的外周形成的凹部52嵌入其它线材51的截面的角部53的状态。
在线材51的截面是非圆形的情况下,线圈21的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平坦面54。平坦面54意味着与截面积和线圈21相等的圆线的外周面相比接近平面的面。即,平坦面54包括以比上述圆线的截面的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弯曲的曲面。在线圈21的第一成形面中,各线材51的平坦面54也可以相对于该第一成形面成大致同一水平面。在第二成形面中,各线材51的平坦面54也可以相对于该第二成形面成大致同一水平面。在线圈21的内侧,相邻的线材51的平坦面54之间可以彼此对置。
作为一例,在线圈21的截面中可以是多边形(例如六边形)的多个线材51被大致最密地排列。
线圈21也可以具有与最密配置了相同直径的圆线的情况的占空系数相比占空系数高的部分。最密配置意味着在空间内使配置对象的物体最密集地配置,换言之,配置对象的物体之间的空隙的比例最小的配置。线圈21的占空系数意味着在连结相邻的线材51的中心而形成的多边形内线材51所占的比例(将该多边形的面积作为分母、将该多边形内的线材51的面积作为分子的值)。作为一例,线圈21的占空系数也可以在线材51沿着中心轴线Ax1的部分的截面(与中心轴线Ax1正交的截面)中比90.7%高。
通过线圈21具有成形面,能够削减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间隙,且在被限定的空间内扩大线圈21的截面积。通过将外周面21b作为成形面形成,也能够削减线圈21和第一支架1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扩大线圈21的截面积。通过将内周面21a和外周面21b作为成形面形成时的冲压成形,线材51彼此接近,且线圈21的占空系数提高。在线材51的截面是非圆形且线材51之间彼此咬合的情况下,线圈21的占空系数进一步提高,与最密配置了圆线材的情况的占空系数比变高。线圈21的截面积的扩大和占空系数的提高,例如,能够不改变线圈21的缠绕数而使线材51变粗,抑制由线材51的电阻引起的发热,抑制线圈21的温度上升。通过削减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间隙且削减线圈21和第一支架12之间的间隙,也期待来自线圈21的散热性提高。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线圈21的温度上升。通过抑制线圈21的温度上升,能够不使马达1变大地增加对线圈21的输入电流,且提高马达1的输出。
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后退面23。例如,线圈21可以具有后退面23。在该情况下,后退面23与成形面邻接,与该成形面相比,远离该成形面所仿照的平滑面24d。作为一例,后退面23与线圈21的内周面21a邻接。与内周面21a相比,后退面23远离内周面21a所仿照的齿24b的侧面24j。线圈21的后退面23能够通过上述的冲压成型形成。此外,在线圈21的第二端面21d是成形面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后退面23也可以与第二端面21d邻接。
如图7所示,定子铁芯24可以具有后退面23。在该情况下,后退面23例如与作为成形面的内周面21a所仿照的齿24b的侧面24j邻接。与齿24b的侧面24j相比,后退面23远离内周面21a。此外,在线圈21的第二端面21d是成形面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后退面23也可以与第二端面21d所仿照的磁轭24a的内周面24e邻接。以下,对线圈21具有后退面23的情况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后退面23可以被设置在与绝缘体27的缘部对应的位置。例如,后退面23可以被设置在与筒状部27a的顶端(中心轴线Ax1侧的端)的周缘部27c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位置。此外,与周缘部27c对应的位置意味着后退面23和绝缘体27之间的空间被形成在周缘部27c上的位置。以下也是同样的。后退面23也可以被设置在与凸缘部27b的周缘部27d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位置。
后退面23也可以沿着中心轴线Ax1延伸。例如,后退面23也可以被设置在周缘部27c、27d中的、沿着中心轴线Ax1的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后退面23也可以遍及周缘部27c、27d的全周而被设置。
可以在形成于后退面23和定子铁芯24的表面24c之间的空间S中填充树脂。即,定子20也可以在与后退面23对应的位置还具有形成于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之间的树脂部28。该树脂可以是上述的模塑用树脂。此外,空间S可以为没有被填充树脂的空洞。
后退面23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空间S的大小优选为与垂直于中心轴线Ax1的方向上的线圈21的截面积相比足够小。该空间S的大小例如根据接下来的两个条件决定。第一条件是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沿着绝缘体27的爬电距离为了保持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电绝缘性而能够在充分的程度上确保。第二条件是在上述模塑中能够在空间S内填充树脂。
(转子)
图8是转子30的立体图。转子30被配置在定子20的内周侧,且与由定子20产生的旋转磁场对应地进行旋转。例如转子30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x1延伸的轴31、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0个)永久磁铁35、转子铁芯36、以及板38。
(轴)
轴31以沿着定子20的中心轴线Ax1的方式被配置。轴31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架12的第一轴承14和设置于第二支架13的第二轴承15,绕中心轴线Ax1旋转自如地被保持。由此,转子30绕中心轴线Ax1旋转自如。即,中心轴线Ax1为转子30的旋转轴。作为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可以举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等。
轴31的一端部31a贯穿第一支架12。一端部31a作为马达1的输出轴发挥功能。轴31的另一端部31b贯穿第二支架13。另一端部31b能够用于旋转角度等的检测。作为具体例子,另一端部31b可以与设置于第二支架13的外侧(第一支架12的相反侧)的旋转编码器41的旋转轴连接。
(永久磁铁和转子铁芯)
多个永久磁铁35被配置为在轴31的外周在转子30的旋转方向排列。换言之,多个永久磁铁35被配置为围绕轴31。永久磁铁35分别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x1延伸的平板形状,从中心轴线Ax1的延长线上看被配置为放射状。
永久磁铁35被配置为其磁化方向沿着转子30的旋转方向。即,永久磁铁35的N极和S极沿着转子30的旋转方向排列。另外,在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相邻的永久磁铁35之间的磁化方向彼此反向。即,在相邻的永久磁铁35彼此之间,N极之间或S极之间相对置。
转子铁芯36介于永久磁铁35彼此之间。转子铁芯36被固定于轴31,且将永久磁铁35的磁通导向定子20侧。作为一例,转子铁芯36也可以具有在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与永久磁铁35交替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0个)铁芯块37。多个铁芯块37可以彼此分开,也可以分别被固定在轴31的外周。
通过这样的构成,永久磁铁35和转子铁芯36形成将磁通向定子20侧送出的磁极(N极)和从定子20侧接受磁通的磁极(S极)交替排列的磁场。
转子铁芯36例如由软磁性材料等磁性材料构成。转子铁芯36也可以是电磁钢板的层叠体。例如转子铁芯36也可以将电磁钢板在沿着中心轴线Ax1的方向上层叠且通过铆接部36a(参照图9)处的铆接加工进行一体化来构成。电磁钢板之间的固定方法不限于铆接加工。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沿着中心轴线Ax1的销贯穿各电磁刚板来固定电磁刚板彼此。在转子铁芯36被分成多个铁芯块37的情况下,各铁芯块37例如通过将扇形的电磁钢板在沿着中心轴线Ax1的方向上层叠来构成。
转子铁芯36被以不架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定子20侧的侧面35a)的方式构成。换言之,转子铁芯36被以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侧在转子30的径向上不与永久磁铁35重叠的方式构成。例如,如图9所示,转子铁芯36相对于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的永久磁铁35的厚度以同等以上的间隔向定子20侧开口。即,铁芯块37彼此之间相对于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的永久磁铁35的厚度以同等以上的间隔向定子20侧开口。由此,永久磁铁35的外周不被转子铁芯36覆盖而向定子20侧露出。此外,也可以是:转子铁芯36架在永久磁铁35的定子20侧的侧面35a的一部分上,侧面35a的仅一部分向定子20侧露出。
转子铁芯36也可以被以也不架在永久磁铁35的内周(中心轴线Ax1侧的侧面35b)的方式构成。换言之,转子铁芯36也可以构成为在永久磁铁35的内周侧在转子30的径向上不与永久磁铁35重叠。例如,转子铁芯36相对于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的永久磁铁35的厚度以同等以上的间隔向轴31侧开口。即,铁芯块37彼此之间相对于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的永久磁铁35的厚度以同等以上的间隔向轴31侧开口。由此,永久磁铁35的内周不被转子铁芯36覆盖而向轴31侧露出。此外,也可以是:转子铁芯36架在永久磁铁35的中心轴线Ax1侧的侧面35b的一部分上,侧面35b的仅一部分向中心轴线Ax1侧露出。
此外,在转子铁芯36被分成多个铁芯块37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构成转子铁芯36不架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和内周这两者上的状态。
(低磁性部分)
轴31中至少被固定在转子铁芯36上的部分31c与转子铁芯36的导磁率相比可以由导磁率低的低磁性材料构成。低磁性材料的相对导磁率例如是500以下、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作为低磁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非磁性的不锈钢材料。以下,将部分31c称作“低磁性部分31c”。
低磁性部分31c也可以具有被嵌入转子铁芯36的至少一处凸部31d。在该情况下,在转子铁芯36上设置与凸部31d对应的形状的凹部36b,凸部31d嵌合在该凹部36b中。凸部31d例如沿着中心轴线Ax1延伸。凸部31d也可以被配置在相邻的永久磁铁35彼此之间。凸部31d可以具有随着朝向外周侧而扩展的形状。低磁性部分31c也可以具有在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上与永久磁铁35交替排列的多处凸部31d。此外,在将凸部31d的顶部作为基准的情况下,凸部31d彼此之间为凹部31e。即,轴31具有凸部31d与轴31具有凹部31e同义。
轴31中低磁性部分31c以外的部分可以由上述的低磁性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与转子铁芯36同样的软磁性材料构成。
轴31也可以被分为轴主体32和被安装在轴主体32的外周的低磁性管33。轴主体32和低磁性管33例如通过冷缩配合或压入来彼此固定。轴主体32的构成材料能够根据强度等观点适当选择。低磁性管33由上述的低磁性材料构成,在其外周包括上述低磁性部分31c。即,转子铁芯36被固定在低磁性管33的外周。
(板)
板38被以沿着中心轴线Ax1与转子铁芯36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2、图8和图10所示,板38被构成为架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定子20侧的侧面35a)上。通过该构成,板38限制永久磁铁35向绕中心轴线Ax1的径向的移动,固定永久磁铁35。板38也可以被构成为也挂在永久磁铁35的内周(中心轴线Ax1侧的侧面35b)上。
例如,板38具有与轴31同心的圆形的外形。板38在其中心部具有孔38a。板38还具有包围孔38a的多个孔38b。轴31通过孔38a,多个永久磁铁35分别通过多个孔38b。通过该构成,相对于孔38b,与定子20侧邻接的部分挂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上,相对于孔38b,与中心轴线Ax1侧邻接的部分挂在永久磁铁35的内周上。
板38的外径也可以与转子铁芯36的外径同等。据此,永久磁铁35的外周与转子铁芯36的外周相比可以位于中心轴线Ax1侧。板38的内径也可以与转子铁芯36的内径同等。据此,永久磁铁35的内周与转子铁芯36的外周相比可以位于定子20侧。即,永久磁铁35的内周也可以远离轴31的外周面。
转子30也可以具有多个板38。在该情况下,多个板38也可以在中心轴线Ax1的延伸的方向上隔着转子铁芯36的方式配置。多个板38可以包括被配置在中心轴线Ax1的延伸的方向上的转子铁芯36的两端的两张板38。板38也可以被配置于在沿着中心轴线Ax1的方向上不与齿24b重叠的位置(参照图2)。此外,转子30也可以不必具有多个板38。另外,板38除了在中心轴线Ax1的延伸的方向上的转子铁芯36的两端之外,也可以被配置在转子铁芯36的两端间的任何位置。板38的张数可以是一张,也可以是多张。作为在图2中示出的例子的变形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三张板38在沿着中心轴线Ax1的方向上被设置于转子铁芯36的两端、中央部。
构成板38的材料可以具有比构成转子铁芯36的材料低的导磁率。例如,板38也可以由上述的低磁性材料构成。
如图10所示,凸部31d除了转子铁芯36之外也被嵌入板38。在该情况下,在板38上设置有与凸部31d对应的形状的凹部38c,凸部31d嵌合在该凹部38c中。
在转子铁芯36被分成多个铁芯块37的情况下,铁芯块37彼此可以经由板38被一体化。换言之,多个铁芯块37也可以通过被安装在板38上成为一体。
板38例如可以通过在与上述铆接部36a对应的铆接部38dに实施铆接加工来被固定在转子铁芯36上。在构成转子铁芯36的电磁刚板彼此被销固定的情况下,板38可以通过使该销也贯穿板38来固定于转子铁芯36。
(由转子铁芯形成的磁路)
在如此构成的转子30中,如图12所示,来自永久磁铁35的磁通由转子铁芯36导入朝向定子20侧的磁路R1,与线圈21交链。由此,该磁通和由线圈21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绕中心轴线Ax1的旋转转矩,转子30旋转。如上所述,在转子铁芯36被构成为不架在永久磁铁35的外周的情况下,不经过定子20而经过沿永久磁铁35的外周侧循环的磁路R2的磁通被削减。另外,当在轴31的外周形成有低磁性部分31c的情况下,不经过定子20而经过沿永久磁铁35的内周侧循环的磁路R3的磁通被削减。并且,在转子铁芯36被构成为不架在永久磁铁35的内周的情况下,经过磁路R3的磁通被进一步削减。这些有助于向朝向定子20侧的磁路R1的磁通集中。通过向磁路R1的磁通集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1的输出。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马达1包括: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20、以及配置于定子20的内周侧并基于旋转磁场进行旋转的转子30,定子20具有包括槽26的定子铁芯24和配置于槽26的线圈21。定子铁芯24的表面24c具有彼此相交的多个平滑面24d。线圈21具有内周面21a,所述内周面21a仿照定子铁芯24的某一平滑面24d的成形面,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的至少一者具有后退面23。在定子铁芯24具有后退面23的情况下,后退面23与内周面21a所仿照的定子铁芯24的齿24b的侧面24j邻接,与侧面24j相比远离仿照侧面24j的内周面21a。在线圈21具有后退面23的情况下,后退面23与内周面21a邻接,与内周面21a相比远离内周面21a所仿照的定子铁芯24的齿24b的侧面24j。根据该马达1,通过设置作为成形面的内周面21a来使线圈21与定子铁芯24接近,并且通过在应强化绝缘性的部分设置后退面23来分离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能够保持可靠性并使线圈21的截面积变大。从而,能够使大的电流流过线圈21。另外,通过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接近,线圈21的散热性提高。从而,能够抑制线圈21的温度上升,并使大的电流流过线圈21。由此,能够使马达1的输出提高。
定子20在与后退面23对应的位置,还可以还具有被形成在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之间的树脂部28。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与后退面23对应的位置使树脂介于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能够提高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之间的电绝缘性。
线圈21也可以具有后退面23。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用于由冲压形成内周面21a的成形模具50容易地形成后退面23。
定子20还具有介于定子铁芯24和线圈21之间且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体27,后退面23也可以被设置在与绝缘体27的缘部(周缘部27c、27d)对应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与线圈21、定子铁芯24和绝缘体27的周缘部27c、27d对应的位置,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距离扩大,因此即使在沿着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绝缘体27的爬电距离小的该位置也能够充分确保上述爬电距离,能够提高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的电绝缘性。
后退面23也可以沿着转子30的中心轴线Ax1延伸。在该情况下,沿着转子30的中心轴线Ax1方向形成树脂的流路,因此在与后退面23对应的位置,在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之间容易填充树脂。因此,容易形成上述树脂部28。另外,在通过模塑而将线圈21和定子铁芯24一体化的情况下,通过模塑用的树脂形成上述树脂部28也变容易。
以上,虽然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3)
1.一种旋转电机,包括:定子,所述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以及转子,所述转子被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侧并基于所述旋转磁场进行旋转,
所述定子具有包含槽的定子铁芯和配置在所述槽中的线圈,
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线圈具有与最密配置了圆线的情况的占空系数相比占空系数高的成形部分,
所述成形部分的表面包含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第四面、面对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五面以及面对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的第六面,还包含以与所述第三面相比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间的后退面、以及以与所述第四面相比远离所述第二面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后退面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定子还具有介于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线圈之间且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体,所述后退面以远离所述绝缘体的方式被设置在与绝缘体的缘部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定子在与所述后退面对应的位置还具有被形成在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线圈之间的树脂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后退面沿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76732 WO2017046952A1 (ja) | 2015-09-18 | 2015-09-18 | 回転電機 |
JPPCT/JP2015/076732 | 2015-09-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49515A CN106549515A (zh) | 2017-03-29 |
CN106549515B true CN106549515B (zh) | 2019-03-01 |
Family
ID=5828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54199.2A Active CN106549515B (zh) | 2015-09-18 | 2016-03-17 | 旋转电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28684B2 (zh) |
CN (1) | CN106549515B (zh) |
WO (1) | WO20170469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27157A1 (de) | 2017-11-17 | 2019-05-23 | Gkn Sinter Metals Engineering Gmbh | Rotor für einen Axialflussmotor |
DE102021117625A1 (de) * | 2021-07-08 | 2023-01-1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Permanenterregte Elektromaschin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2855A (ja) * | 1997-10-17 | 1999-04-30 | Toshiba Corp | ステータ用コイルボビンと電動機 |
JP2006081252A (ja) * | 2004-09-07 | 2006-03-23 | Toyota Motor Corp | コイルの巻線構造およびモータおよびコイルの形成方法 |
CN101669267A (zh) * | 2007-06-06 | 2010-03-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旋转电机以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989772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旋转电机 |
JP2013005652A (ja) * | 2011-06-20 | 2013-01-07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及び集中巻コイル |
CN102916510A (zh) * | 2011-08-02 | 2013-02-06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旋转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00625A (ja) * | 2007-10-19 | 2009-05-07 | Toyota Motor Corp |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
JP2011200050A (ja) * | 2010-03-23 | 2011-10-0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固定子、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
JP5854268B2 (ja) * | 2012-01-27 | 2016-02-0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2015
- 2015-09-18 WO PCT/JP2015/076732 patent/WO20170469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03-16 JP JP2016052777A patent/JP64286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17 CN CN201610154199.2A patent/CN1065495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2855A (ja) * | 1997-10-17 | 1999-04-30 | Toshiba Corp | ステータ用コイルボビンと電動機 |
JP2006081252A (ja) * | 2004-09-07 | 2006-03-23 | Toyota Motor Corp | コイルの巻線構造およびモータおよびコイルの形成方法 |
CN101669267A (zh) * | 2007-06-06 | 2010-03-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旋转电机以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989772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旋转电机 |
JP2013005652A (ja) * | 2011-06-20 | 2013-01-07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及び集中巻コイル |
CN102916510A (zh) * | 2011-08-02 | 2013-02-06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旋转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28684B2 (ja) | 2018-11-28 |
JP2017060376A (ja) | 2017-03-23 |
WO2017046952A1 (ja) | 2017-03-23 |
CN106549515A (zh) | 2017-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55585B2 (ja) |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 |
JP5996917B2 (ja) |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及びその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JP5931702B2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ロータコア並びに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 |
JP5726065B2 (ja) | 一体に圧縮成形された固定子 | |
US20150001979A1 (en) | Axial Gap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JP6576549B2 (ja) |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装置 | |
JP2009189078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 |
US9978492B2 (en) | Coil,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linear motor | |
JP6234002B2 (ja) | 永久磁石を備える同期電動機 | |
JP2018068069A (ja) |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CN106208427A (zh) | 马达用电枢以及马达 | |
JP2017169419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CN106549515B (zh) | 旋转电机 | |
JP2016116421A (ja) | 回転電機 | |
US20180145549A1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2018074638A (ja) |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CN106411014B (zh) |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定子线圈、线圈树脂结构体 | |
JP2007135392A (ja) | スロットレスモータ | |
KR100533012B1 (ko) | 왕복동식 모터의 고정자 구조 | |
US10511199B2 (en) | Rotary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ary machine | |
JP2018143049A (ja) |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 |
JP2008072854A (ja) | 多相クローポール型モータ | |
KR200420759Y1 (ko) | 발전기 및 전동기의 스테이터 | |
JP2018143048A (ja) | 樹脂ケーシングの成型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 |
JP5311290B2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