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8716B - 绳扣 - Google Patents

绳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8716B
CN106488716B CN201580037302.9A CN201580037302A CN106488716B CN 106488716 B CN106488716 B CN 106488716B CN 201580037302 A CN201580037302 A CN 201580037302A CN 106488716 B CN106488716 B CN 106488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le parts
hole
female part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73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8716A (zh
Inventor
石井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8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8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8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8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绳扣,其具有阳部件和阴部件,该阴部件以能够进行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收纳上述阳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阳部件的预定的按入位置,使形成于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的侧部的绳的通孔重合。在上述阳部件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利用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而与上述阴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从而阻止上述阳部件从上述按入操作前的位置脱落,并且在上述阳部件的通孔内形成有使上述绳的通过变得容易的导向部。

Description

绳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绳扣的改良,该绳扣构成为能够固定在绳的任意位置,另外,通过进行抵抗施力而将阳部件按入阴部件内的操作来解除该固定状态。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的绳扣,该绳扣构成为,具有阳部件和阴部件,该阴部件以能够进行抵抗弹簧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收纳该阳部件的一部分,在该阳部件的预定的按入位置,使形成于该阳部件及阴部件的侧部的绳的通孔重合(参照专利文献1)。
在使上述通孔重合的状态下,向该通孔插通绳,但是,在通孔的孔径和绳的粗细相差较小的情况下,绳的前端挂在通孔的入口等,难以顺畅地进行该插通作业。如果增大上述通孔来增大该通孔的孔径与绳的粗细的差,则虽然上述插通作业变得容易,但是在与通孔的孔轴交叉的朝向上,在通孔的内壁与绳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产生以下不良情况,即,绳在绳扣内在上述朝向上偏移、绳扣相对于绳的长度方向倾斜而成为固定在该绳上的状态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1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点在于,在这种绳扣中,能够不损害其功能而向其尽可能容易地插通作为固定对象的绳。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绳扣,其构成为,具有阳部件和阴部件,该阴部件以能够进行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收纳上述阳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阳部件的预定的按入位置,使形成于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的侧部的绳的通孔重合,其中,
在上述阳部件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利用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而与上述阴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阻止上述阳部件从上述按入操作前的位置脱落,而且,
在上述阳部件的通孔内形成有使上述绳的通过变得容易的导向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未将绳穿过上述各通孔的状态下,也能够与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无关地维持阳部件与阴部件的组合状态,并且能够在抵抗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而将阳部件按入至使该阳部件的通孔和阴部件的通孔重合的位置的状态下将绳顺畅地插通各通孔。
如果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分别在左右具备上述通孔,则通过将穿过了两处通孔的一个的绳再穿过两处通孔的另一个,从而能够用绳扣代替一根绳的绳结。
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面是,上述导向部由使上述阳部件的上述通孔的孔径随着远离该通孔的入口侧而减小的倾斜面或弧状面构成。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面是,上述阳部件的上述通孔的孔径在其孔轴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变成最小。
这种情况下,即使设定为使阳部件的通孔的入口的孔径比绳大而容易将绳导入该通孔,在通孔的深处,该孔径也变得比入口侧小,穿过绳扣的绳也难以在通孔内在与通孔的孔轴交叉的朝向上偏移。另外,当在如上所述地将阳部件按入后的状态下将绳穿过阴部件的通孔而导入阳部件的通孔时,绳的前端虽然与作为导向部的倾斜面或弧状面抵接,但是被该倾斜面或弧状面诱导至通孔的深侧而顺畅地引导至与导入侧相反的入口侧。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面是,上述阳部件的与导向部对置的一侧为上述通孔的沿着孔轴的壁面。这种情况下,插通阳部件的通孔的绳能够在与导向部侧相反的一侧横贯通孔的全长而与通孔的壁面相接,有效抑制在通孔内所穿过的绳的类似于上述的偏移。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面是,将上述施力单元设为盘簧,将上述阳部件的形成上述盘簧的收纳部的隔壁的外侧部作为上述导向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上述收纳部而将上述导向部装备于阳部件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损害绳扣的功能而向其尽可能容易地插通作为固定对象的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扣(第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上述第一例的阳部件按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第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第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上述第一例的与阳部件的按入方向正交的朝向的剖视图,且通过假想线分别在左侧示出插通后的绳,在右侧示出插通中途的上述绳。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扣(第二例)的剖视图,在与图7相同的位置剖视地示出该第二例。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扣(第三例)的剖视图,在与图7相同的位置剖视地示出该第三例。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扣(第四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上述第四例的将阳部件按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上述第四例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C-C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D-D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15是上述第四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上述第四例的与阳部件的按入方向正交的朝向的剖视图,且通过假想线示出插通中途的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6,对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绳扣R构成为,能够固定在绳C的任意位置,另外,通过抵抗施力而将阳部件1按入阴部件2内的操作来解除该固定状态。
只要绳扣R能够如上所述地固定,该绳C的形状(圆绳、扁绳等)、材质或结构(编织绳、橡胶绳、合成树脂制的绳等)不受限制。该绳扣R典型地如下使用,即,固定在具备被这样的绳C勒紧、拉紧的部位的各种物品的该绳C上,通过改变其固定位置,将这样的部位勒紧或放松。
该绳扣R构成为,具有阳部件1和阴部件2,该阴部件2以能够进行抵抗施力单元3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收纳该阳部件1的一部分,且在该阳部件1的预定的按入位置,使形成于该阳部件1及阴部件2的侧部的绳C的通孔13、23重合(参照图2)。从而,在使通孔13、23重合的状态下,绳C穿过绳扣R(参照图7),或者解除绳扣R对已穿过的绳C的固定。然后,停止对阳部件1的上述按入操作,通过上述施力使阳部件1向按入操作前的位置移动,从而穿过的绳C被变成为不重合的阳部件1的通孔13和阴部件2的通孔23(参照图1、图4)夹住,绳扣R固定在该绳C上。
在图1~图9所示的第一例~第三例中,在阳部件1及阴部件2上分别形成有两处通孔13、23。即,在第一例中,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各自在左右分别具备上述通孔13、23。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将穿过了两处通孔13、23的一个的绳C再穿过两处通孔13、23的另一个,能够用绳扣R代替一根绳C的绳结。
另一方面,图10~图16所示的第四例在阳部件1及阴部件2上分别形成有一处通孔13、23。
(第一例)
上述第一例中,阳部件1构成为呈扁平盘状。该阳部件1的厚度方向与向阴部件2内的按入方向x(参照图2)一致。阳部件1的宽幅的一面为进行该按入操作时的操作面10。在该阳部件1的侧部11(参照图6),也就是,在该操作面10和与该操作面10对置的阳部件1的宽幅的另一面12(参照图4)之间,形成有绳C的通孔13。在图示的例子中,阳部件1的宽幅的两面10、12分别实质上呈长方形,阳部件1具备四个角部14、14…,因此,侧部11由四个侧面部11a、11a…构成(参照图6)。绳C的通孔13横贯位于背对背的位置的两个侧面部11a、11a之间而贯通阳部件1。
在阳部件1的中央形成有作为上述施力单元的压缩盘簧30的收纳部15(参照图4)。该收纳部15为使孔中心轴沿着上述按入方向x,同时在上述宽幅的另一面12开放且使上述操作面10侧封闭的有底圆形的孔。此外,作为施力单元的例子,除了能够列举压缩盘簧之外,还能够列举板簧、锥形弹簧、橡胶、能够弹性伸缩的合成树脂件、封入有气体的袋体。
在夹着上述收纳部15的左右分别设有上述绳C的通孔13(参照图4)。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该收纳部15的隔壁16的外侧部构成作为上述通孔13的孔壁的一部分的后述的导向部17(参照图7)。
另外,在阳部件1的四个侧面部11a、11a…中的未设置通孔13的两个侧面部11a、11a分别形成有卡合部18,该卡合部18利用上述施力单元3的施力而与阴部件2的被卡合部25卡合,阻止阳部件1从上述按入操作前的位置脱落(参照图3及4)。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卡合部18设置于形成有该卡合部的侧面部11a相接的两个角部14、14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该阳部件1的卡合部18作为从该阳部件1的侧面部11a向外侧突出的突起而构成。就该突起而言,将夹着顶部18a并位于上述操作面10侧的侧突出面设置成与侧面部11a大致正交的卡合面18b(参照图6),同时将夹着顶部18a的与该卡合面18b相对的侧突出面设置成随着朝向该顶部15a而向操作面10侧靠近的倾斜面18c。
另一方面,阴部件2构成为呈扁平的箱状。该阴部件2的厚度方向与阳部件1的按入方向x一致。阴部件2的位于阳部件1的按入跟前侧xa(参照图4)的宽幅的上面开放,从该开放部20,将阳部件1从与其操作面10相反的一侧放入阴部件2内。在阴部件2的侧部23,也就是,在该开放部20与该底部21之间,形成有绳C的通孔23(参照图6)。在图示的例子中,阴部件2呈大致四边形的箱状,具有构成上述侧部22的四个侧面部22a、22a…。而且,绳C的通孔23以连通阴部件2的内外的方式形成于位于背对背位置的两个侧面部22a、22a。在这两个侧面部22a、22a的每一个的夹着该侧面部22a的左右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有通孔23。在阴部件2的底部21的内侧的中央形成有环绕突部21a,该环绕突部21a嵌入上述压缩盘簧30的弹簧下端30b内,上述压缩盘簧30的弹簧上端30a侧收纳于上述收纳部15(参照图4及6)。
另外,在该阴部件2的侧部22形成有连通阴部件2的内外的连通部24,位于该连通部24与阴部件2的上表面之间的阴部件2的侧部的一部分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被卡合部25(参照图6)。通过将该阴部件2设置成合成树脂的成形品,能够容易地对该被卡合部25赋予弹性变形特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构成阴部件2的侧部22的四个侧面部22a、22a…中的未形成通孔23的侧面部23a分别形成有该连通部24。该连通部24在底部21侧也开放。通过该连通部24,围绕阴部件2的开放部20的边缘部中的位于形成有连通部24的侧面部22a侧的缘部呈横跨形成有通孔23的两处侧面部22a、22a之间的桥接片状,该缘部作为上述被卡合部25发挥作用。
该实施方式中,阳部件1的一对卡合部18、18的顶部18a之间的尺寸稍大于阴部件2的一对被卡合部25、25之间的尺寸。在该放入的过程中,卡合部18的倾斜面18c与被卡合部25抵接,使该被卡合部25在扩大一对被卡合部25、25之间的间隔的朝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容许阳部件1导入至卡合部18的顶部18a进入该被卡合部25之下的位置。当卡合部18的顶部18a进入该被卡合部25之下时,被卡合部25弹性恢复。在不进行按入阳部件1的操作的状态下,利用施力单元3的施力,卡合部18的卡合面18b与该被卡合部25的下表面卡合,即使在不使绳C插通通孔13、23的状态下,阳部件1和阴部件2也不会分离。在该状态下,阳部件1的操作面10侧从阴部件2的开放部20突出,阳部件1的通孔13和阴部件2的通孔23不重合(图1)。从该图1的状态,抵抗上述施力单元3的施力而将阳部件1按入至使该阳部件1的通孔13和阴部件2的通孔23重合的位置(图2),从而能够将绳C穿过绳扣R,或者,另外解除绳扣R对已穿过了绳扣R的绳C的固定的状态。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阴部件2的形成有连通部24的侧面部22a的外侧,通过从设置有通孔23的两处侧面部22a分别伸出的腕部26而架设有作为带状体的悬挂部27(参照图6)。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阳部件1的通孔13内形成有使上述绳C的通过变得容易的导向部17。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绳扣中,如上所述,即使在未将绳C穿过各通孔13、23的状态下,也能够与上述施力单元3的施力无关地维持阳部件1和阴部件的组合状态,并且能够在抵抗上述施力单元3的施力而将阳部件1按入至使该阳部件1的通孔13和阴部件2的通孔23重合的位置的状态下将绳C顺畅地插通各通孔13、23。
第一例中,上述导向部17为使上述阳部件1的上述通孔13的孔径随着远离该通孔13的入口13a侧而减小的弧状面17a(参照图7)。第一例中,形成上述收纳部15的隔壁16呈圆筒状,利用该收纳部15,在阳部件1的中央侧形成上述弧状面17a。收纳部15与侧面部11a之间为沿着通孔13的孔轴y的间隔壁19。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阳部件1的上述通孔13的孔径在其孔轴y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变成最小。另外,阴部件2的通孔23的孔径与阳部件1的通孔的入口13a侧的孔径实质上相等。
即使设定为使阳部件1的通孔13的入口13a的孔径比绳C大而容易将绳C导入该通孔,但是,在通孔13的深处,该孔径也变得比入口13a侧小,穿过绳扣R的绳C也难以在通孔13内在与通孔13的孔轴y交叉的朝向上偏移。另外,当在如上述地将阳部件1按入后的状态下将绳C穿过阴部件2的通孔23而导入阳部件1的通孔时,绳C的前端虽然与作为导向部17的弧状面17a抵接,但是被该弧状面17a诱导至通孔13的深侧而顺畅地引导至与导入侧相反的入口13a侧(图7)。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上述阳部件1的导向部17的对置侧为沿着上述通孔13的孔轴y的壁面。由此,在阳部件1的通孔13所插通的绳C能够在与导向部17侧相反的一侧横贯通孔13的全长而与通孔13的壁面相接,有效地抑制在通孔13内所穿过的绳C的类似于上述的偏移。
(第二例)
图8所示的第二例中,上述导向部17也为使上述阳部件1的上述通孔13的孔径随着远离该通孔13的入口13a侧而减小的弧状面17a。在该第二例中,形成上述收纳部15的隔壁16呈以沿着通孔13的孔轴y的一侧为长尺寸侧的椭圆形的筒状,由此,在阳部件1的中央侧形成上述弧状面17a。该第二例的其余的结构与上述第一例实质上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三例)
图9所示的第三例中,上述导向部17为使上述阳部件1的上述通孔13的孔径随着远离该通孔13的入口13a侧而减小的倾斜面17b。在该第三例中,形成上述收纳部15的隔壁16呈方筒状,该方筒状为将与阳部件1的按入方向x正交的朝向的截面实质上作成四边形,并且使位于其对置位置的两个角部16a、16a在通孔13内位于阳部件1的中央侧,由此,在阳部件1的中央侧形成上述倾斜面17b。由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阳部件1的上述通孔13的孔径在其孔轴y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变成最小。当在如上所述地将阳部件1按入后的状态下将绳C穿过阴部件2的通孔23而导入阳部件1的通孔时,绳C的前端虽然与作为导向部17的倾斜面17b抵接,但是被该倾斜面17b诱导至通孔13的深侧而顺畅地引导至与导入侧相反的入口13a侧。该第三例的其余的结构与上述第一例实质上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四例)
图10~图16所示的第四例中,就阴部件2而言,在与阳部件1的按入方向x正交的朝向的剖面中,使未形成通孔23的两处侧面部22a的一个的沿着该通孔23的孔轴的朝向的长度比该两处侧面部22a的另一个的相同朝向的长度长而使形成有通孔23的侧面部22a倾斜,将上述剖面形状实质上设置成梯形。
另一方面,就上述阳部件1而言,将与其按入方向x正交的朝向的剖面形状设置成与上述阴部件2的上述剖面形状相仿的实质上的梯形。上述收纳部15设置成偏靠该阳部件1的面向阴部件2的较长的侧面部22a的侧面部11a侧。
该第四例中,在上述阳部件1的与操作面10对置的另一面12侧,在上述梯形的角部分别形成有从侧面部11a突出的作为上述卡合部18的爪部18’(参照图12)。在阴部件2的侧面部22a的内侧,即开放部20侧,形成有与上述阳部件1的各爪部18’相对应的作为上述被卡合部25的钩挂部25’,并且在该钩挂部25’的下方形成有收纳爪部18’的槽部28(参照图15)。该第四例中,当进行从上述开放部20将阳部件1从与其操作面10相反的一侧放入阴部件2内的操作时,爪部18’抵住上述钩挂部25’,通过阴部件2侧的弹性变形而容许爪部18’越过钩挂部25’,而且越过的爪部18’进入上述槽部28,由此,能够以进行抵抗上述施力单元3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将阳部件1和阴部件2组合。
该第四例的其余的结构与上述第一例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实质上相同的部分,在表示第四例的附图中使用与在第一例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此外,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而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R—绳扣,C—绳,1—阳部件,11—侧部,13—通孔,17—导向部,2—阴部件,22—侧部,23—通孔,3—施力单元。
此外,本文引用了于2014年7月24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5102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并入。

Claims (9)

1.一种绳扣,其具有阳部件和阴部件,该阴部件以能够进行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力的按入操作的方式收纳上述阳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阳部件的预定的按入位置,使形成于上述阳部件的侧部及上述阴部件的侧部的绳的通孔重合,
上述绳扣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阳部件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利用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而与上述阴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从而阻止上述阳部件从上述按入操作前的位置脱落,
在上述阳部件形成有用于收纳上述施力单元的收纳部,
在上述阳部件的通孔内形成有使上述绳的通过变得容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是沿上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形成上述收纳部的隔壁的外侧部,并且
上述导向部为使上述阳部件的上述通孔的孔径随着远离该通孔的入口侧而减小的倾斜面或弧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的与导向部对置的一侧为沿着上述通孔的孔轴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的上述通孔的孔径在其孔轴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变得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单元是盘簧,上述阳部件的形成上述盘簧的收纳部的隔壁的外侧部成为上述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单元是盘簧,上述阳部件的形成上述盘簧的收纳部的隔壁的外侧部成为上述导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分别在左右具备上述通孔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分别在左右具备上述通孔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分别在左右具备上述通孔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部件及上述阴部件分别在左右具备上述通孔而成。
CN201580037302.9A 2014-07-24 2015-07-16 绳扣 Active CN106488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1025A JP6272169B2 (ja) 2014-07-24 2014-07-24 コードロック
JP2014-151025 2014-07-24
PCT/JP2015/070370 WO2016013476A1 (ja) 2014-07-24 2015-07-16 コードロ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8716A CN106488716A (zh) 2017-03-08
CN106488716B true CN106488716B (zh) 2019-06-14

Family

ID=5516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7302.9A Active CN106488716B (zh) 2014-07-24 2015-07-16 绳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72169B2 (zh)
CN (1) CN106488716B (zh)
TW (1) TWI567313B (zh)
WO (1) WO2016013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9468B2 (ja) * 2016-06-06 2020-03-04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コードロック
JP6708845B2 (ja) * 2016-07-28 2020-06-10 清資産業株式会社 留め具
US10527129B2 (en) * 2016-08-26 2020-01-07 Nike, Inc. Cord l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0527C2 (sv) * 1997-09-17 1999-05-31 Alfa Laval Agri Ab Linlåsanordning för att lösbart gripa en lina samt ett avtagningsorgan för avtagning av ett mjölkningsorgan innefattande en sådan linlåsanordning
JP3069411U (ja) * 1999-12-03 2000-06-23 島田商事株式会社 コ―ドストッパ―
TWM269751U (en) * 2005-01-11 2005-07-11 Taiwan Ind Fastener Corp Rope buckle
US20080115334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Button International Co., Ltd. Drawstring toggle
US20090094798A1 (en) * 2007-10-10 2009-04-16 Nifco Taiwan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cord lock
JP2009183447A (ja) * 2008-02-06 2009-08-20 Osaka Bijo Kogyo Kk 紐止め具
JP2011019622A (ja) * 2009-07-14 2011-02-03 Nifco Inc 紐状体の留め具
JP5687850B2 (ja) * 2010-06-02 2015-03-2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コードロック
US8205316B2 (en) * 2010-08-17 2012-06-26 Nifco Taiwa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stening a cord lock device on a fabric
TWM400229U (en) * 2010-10-08 2011-03-21 Nifco Taiwan Corp Rope fastener
JP3187726U (ja) * 2013-09-30 2013-12-12 島田商事株式会社 紐留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2435A (en) 2016-04-01
JP2016022336A (ja) 2016-02-08
TWI567313B (zh) 2017-01-21
WO2016013476A1 (ja) 2016-01-28
CN106488716A (zh) 2017-03-08
JP6272169B2 (ja) 2018-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016B (zh) 绳扣
CN106488716B (zh) 绳扣
US7849543B2 (en) Encasement systems
WO2005112683A3 (en) Zipper securing devices
US20110314584A1 (en) Body towel structure
US20170055611A1 (en) Pre-constructed necktie knot
JP2016518210A (ja) 布地止着用ボタン
US20180140031A1 (en) Fastener for Clothing or Lingerie
ES2657285T3 (es) Conjunto para sujetar un alojamiento de hebilla a un componente
KR200412933Y1 (ko) 표찰케이스용 정방향 핀온릴
US8578570B1 (en) Silencer patch for hook-and loop closure system
JP2019041918A (ja) ゴルフクラブ用ヘッドカバー及びその保持具
US20230023027A1 (en) Cord lock
US20170231331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 Zipper Closure
JP2005343482A (ja) 手提げ紐
KR200434983Y1 (ko) 자석 앞치마
US20150359299A1 (en) Hidden Universal Necktie Retaining Device
US20170095024A1 (en) Magnet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stomizing the Closure Point or Fastening Point on the Front-Facing Placket of a Button-Down Shirt
JP6083815B2 (ja) タッセル
CN206079161U (zh) 一种新型口罩颈扣
JP2020180403A (ja) 衣服用ベルト
CN209670544U (zh) 一种带磁力的锁紧装置
KR200479538Y1 (ko) 넥타이를 구비한 지퍼식 셔츠
JP6410373B2 (ja) タッセル
CN210076884U (zh) 一种带木质扣的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