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8867A -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8867A
CN106468867A CN201610082661.2A CN201610082661A CN106468867A CN 106468867 A CN106468867 A CN 106468867A CN 201610082661 A CN201610082661 A CN 201610082661A CN 106468867 A CN106468867 A CN 106468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tapered portion
toner
main part
ri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26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8867B (zh
Inventor
大场正太
玉泽纪洋
野口步
菅野诚
久保圭佑
筱崎诚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8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8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粉末收容装置包括:粉末容器,其收容粉末且具有:闭合的第一端,带开口的第二端、主体部和渐缩部,所述渐缩部自所述主体部起布置在第二端侧且具有随着靠近所述第二端侧而减小的直径,并且所述粉末容器具有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突脊部,以通过围绕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而将所述粉末输送到所述第二端侧;以及盖部件,其设有粉末出口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并且使来自所述开口的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出口流出。

Description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包括提升部的色调剂瓶,该提升部将色调剂提升至开口的边缘。
此外,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显影剂供给容器,该显影剂供给容器包括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舀取显影剂并将显影剂向上输送至排出开口。
[专利文献1]JP-A-2004-280064
[专利文献2]JP-A-2010-21094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粉末收容装置和包括该粉末收容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减少了在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减少且每小时排出的粉末量低于所需的排出量时的残留粉末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收容装置,包括:
粉末容器,其收容粉末且具有:闭合的第一端、带开口的第二端、主体部和渐缩部,所述渐缩部自所述主体部起布置在第二端侧且具有随着靠近所述第二端侧而减小的直径,并且所述粉末容器具有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突脊部,以通过围绕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而将所述粉末输送到所述第二端侧;以及
盖部件,其设有粉末出口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并且使来自所述开口的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突脊部形成为以在所述渐缩部中的间隔比在所述主体部中的间隔窄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到达所述渐缩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所述突脊部延伸成形成螺旋形状,使得所述螺旋形状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渐缩部允许是连续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其中,所述突脊部具有:第一螺旋,其延伸且允许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渐缩部是不连续的;以及第二螺旋,其在所述渐缩部中在所述第一螺旋之间延伸并且允许是不连续的,从而在所述渐缩部中形成双螺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粉末收容装置,包括:
粉末容器,其收容粉末且具有:闭合的第一端,带开口的第二端、主体部、渐缩部和出口部,所述渐缩部布置成比所述主体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并且具有随着靠近开口侧而减小的直径,所述出口部从所述渐缩部到达所述开口布置在所述开口侧,并且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渐缩部的直径相同的直径或者形成为从所述渐缩部平缓地倾斜,并且所述粉末容器具有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上横向地布置有突脊部,并且所述突脊部形成为通过围绕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而将所述粉末输送到第二端侧;以及
盖部件,其设有粉末出口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并且使来自所述开口的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突脊部形成为从所述粉末容器的自所述渐缩部起布置在第一端侧的所述主体部、经由所述渐缩部而到达所述出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所述渐缩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以小于或等于5度的倾斜角减小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从所述粉末收容装置取出粉末,并且利用所述粉末来形成图像。
根据第一方面,与沿旋转轴线方向的突脊部以均等间隔布置在主体部和渐缩部中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残留粉末量。
根据第二方面,与螺旋形突脊部形成为在主体部和渐缩部中以均等间隔沿旋转轴线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残留粉末量。
根据第三方面,与仅形成具有第一螺旋形状的突脊部且未形成具有第二螺旋形状的突脊部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残留粉末量。
根据第四方面,与突脊部从主体部延伸到渐缩部而不延伸到出口部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残留粉末量。
根据第五方面,与渐缩部的倾斜角超过5度的情况相比,保持了突脊部输送粉末良好的输送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通过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的操作,减少了残留粉末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1中示出其外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3是在图1和图2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的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侧视图;
图6是在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凸缘附近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当改变倾斜角和渐缩长度时突脊部的输送性能的实例的曲线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3至图6中所示的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另一实例的视图;以及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又一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扫描仪10和打印机20。
扫描仪10安装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架的装置壳体90上,并且打印机20被构造在装置壳体90中。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1中示出其外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打印机20包括基本上沿横向排成一列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和50K。在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和50K中,分别利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的各种色调剂来形成色调剂图像。此处,在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和50K的共同描述中,省略代表色调剂颜色之间的区别的符号Y、M、C和K,然后将图像形成单元描述为图像形成单元50。这同样适用于除了图像形成单元之外的其他组件。
感光体51分别设在图像形成单元50中。感光体51接受驱动力且沿箭头A方向旋转,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进一步通过显影来形成色调剂图像。
在设于图像形成单元50中的感光体51的周边上,设有充电装置52、曝光装置53、显影装置54、一次转印装置62和清洁装置55。此处,一次转印装置62布置在其与感光体51之间夹设下面要描述的中间转印带61的位置处。一次转印装置62不是设在图像形成单元50中的组件,而是设在下面要描述的中间转印带60中的组件。
充电装置52对感光体5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
曝光装置53使得用响应于图像信号而调制的曝光光线照射均匀带电的感光体51,并且在感光体51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54利用与图像形成单元50Y、50M、50C和50K对应的颜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体5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体5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一次转印装置62将形成在感光体5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下面要描述的中间转印带61上。
清洁装置55将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51上的色调剂等从感光体51上去除。
中间转印单元60布置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0的上方。另外,中间转印带61设在中间转印单元60中。中间转印带61支撑在诸如驱动辊63a、从动辊63b和张紧辊63c等多个辊上。另外,中间转印带61由驱动辊63a驱动,并且在包括沿着设置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0上的四个感光体51的路径的循环路径上沿箭头B方向循环移动。
由于一次转印装置62的操作,感光体5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使得图像顺序叠加。另外,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色调剂图像由中间转印带61转印到二次转印位置T2。二次转印装置71设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由于二次转印装置71的操作,中间转印带6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2的纸张P上。下面将对纸张P的传送进行说明。在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之后,通过清洁装置64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色调剂等从中间转印带61上去除。
内部收容有各颜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盒100设在中间转印带61的上方。当显影装置54中的色调剂由于显影而消耗时,色调剂从收容有相应颜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100经由色调剂供给路径(未示出)供给到显影装置54。色调剂盒100构造为能够附接到装置壳体90上且能够从装置壳体90拆除,当色调剂盒为空时拆除,并且安装新的色调剂盒100。
通过拾取辊24从纸张托盘21拾取一张纸P,并且该张纸被传送路径99上的传送辊25沿箭头C方向传送到定时调节辊26。传送到定时调节辊26的纸张P被定时调节辊26朝向二次转印位置传送,从而当中间转印带61上的色调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T2时该纸张P准时到达二次转印位置T2。通过二次转印装置71的操作,被定时调节辊26传送的纸张P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接受来自中间转印带61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接受色调剂图像转印的纸张P沿箭头D方向传送且经过定影装置72。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72加热和加压且定影到纸张P上。由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形成的图像如此打印在纸张P上。通过定影装置72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进一步被传送辊27传送,并且通过排纸辊28从排纸口29传送到排纸托盘22上。
接着,将对色调剂盒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的透视图,该色调剂盒用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另外,图4是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分解透视图。
另外,图5是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侧视图。此处,在图5中,示出了没有色调剂瓶的剖面。
此外,图6是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凸缘附近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色调剂盒100包括色调剂瓶110、搅拌部件120、密封部件130、凸缘140、另一密封部件150以及联接器160。色调剂盒100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粉末收容装置的实例对应。另外,色调剂瓶110与粉末容器的实例对应。此外,搅拌部件120至联接器160的组件与盖部件的实例对应。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色调剂盒100被组装,其中色调剂收容在色调剂瓶110中,并且处于组装状态的色调剂盒100横向地布置,以便安装到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另外,当色调剂瓶110为空时,沿箭头E的方向抽出色调剂盒100,并且安装新的色调剂盒100。
色调剂瓶110整体上具有大致筒形形状,第一端(沿箭头I方向的后端)闭合,第二端(沿箭头I方向的前端)具有开口,并且色调剂被收容在该色调剂瓶内部。手柄112设在第一端中,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抽出色调剂盒100时,抓握手柄。
另外,色调剂瓶110具有渐缩部(锥形部)B和出口部C,渐缩部形成为靠近形成有开口的第二端并且具有随着靠近开口侧而渐减的直径,并且渐缩部形成为正好到达第二端之前的位置,该出口部C形成在渐缩部B的开口侧以便以沿旋转轴线方向(纵向)均匀的直径到达开口。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出口部C形成为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纵向)均匀的直径;然而,出口部C无需具有均匀的直径,而是可以从渐缩部B起平缓地倾斜。另外,色调剂瓶110具有从渐缩部B起靠近第一端(手柄112侧)的主体部A。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部A形成为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大致相同的直径。此处,主体部A无需具有相同的直径,而是可以类似于出口部C,从渐缩部B起平缓地倾斜。
另外,凹槽113a延伸成在色调剂瓶110的外周表面110a中具有螺旋形状。此处,螺旋形的凹槽113a在加强肋118a处不连续。换言之,不连续且延伸成具有螺旋形状的一个凹槽113a形成在色调剂瓶110的外周表面110a中。
凹槽113a的背面在色调剂瓶110的内周表面110b上突出。换言之,延伸成具有螺旋形状的一个突脊部(突出脊状部)113b(参考图6)形成在色调剂瓶110的内周表面110b中。此处,突脊部113b被设在外周表面110a中的加强肋118a的背面118b中断(切断),并且突脊部延伸。如下面要描述的,色调剂瓶110围绕在色调剂瓶110的中心左右延伸的旋转轴线沿图3和图4中所示的箭头R方向旋转。色调剂瓶110填充有色调剂(未示出),当色调剂瓶110旋转时,色调剂被内周表面110b中的螺旋形的突脊部113b传送到开口111侧。
此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来填充色调剂瓶110的色调剂具有0.35至0.45的压缩比并且具有低流动性。如图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瓶110具有靠近开口111的部分,该部分具有朝向开口111且相对于旋转轴线以5度的倾斜角渐缩的半径。当倾斜角等于或小于5度时,经证实,即使压缩比为0.35至0.45,色调剂也可以被内周表面110b的突脊部113b朝向开口111平稳地输送。
如上所述,压缩比期望地为0.35至0.45。这是因为,当压缩比小于0.35时,流动性过高,色调剂很可能过量供应,这是不期望的。当压缩比大于0.45时,流动性过低,存在发生色调剂堵塞的可能性。
下面,给出了具有0.35至0.45的压缩比的色调剂的实例以及具有0.34和0.46的压缩比的色调剂的比较例。
制备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
上述物质被放入到圆底烧瓶中并且使用有罩加热器加热到200℃,烧瓶包括搅拌装置、氮引导管、温度传感器以及精馏塔。随后通过氮引导管引导氮气,保持惰性气体气氛,并且在烧瓶中搅拌。然后,相对于100份的原材料混合物添加0.05份的二丁基氧化锡,将反应物的温度保持为200℃,进行四个小时的反应,然后获得树脂(1)。
随后,使获得的树脂(1)处于熔融状态并且以每分钟100g的速度传递到乳化机(Cavitron CD1010,由Eurotech Ltd制造)。通过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剂氨水而获得的具有0.40%浓度的稀释氨水被放入单独准备的水介质罐中。在换热器中将稀释氨水加热到120℃并且连同聚酯树脂熔融物一起以每分钟0.1升的速度传递到乳化机。在该状态下,乳化机在如下条件下运转:转子的转速是60Hz,以及压力是0.49MPa(5kg/cm2),从而获得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
-防粘剂分散液(1)-
在混合上述各成分之后,加热到110℃且熔化,利用均化器(由IKA Works公司制造,Ultra-Turrax T50)来分散,分散处理利用Manton Gaulin型高压均化器(Gaulin公司)来执行,并且制备其中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220nm的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1)(防粘剂浓度:20%)。
着色剂分散液(1)的制备
上述物质混合、分解,并且使用作为高压冲击式分散机的Ulimizer(SuginoMachine有限公司,HJP30006)分散大约一小时,其中着色剂(蓝绿色颜料)被分散,从而制备着色剂分散液(1)。在着色剂分散液(1)中,着色剂(蓝绿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5μm,以及着色剂的颗粒浓度为23%。
色调剂颗粒的制备
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 400份
防粘剂分散液(1) 50份
着色剂分散液(1) 22份
这些物质被添加在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然后放入1.5份的10%聚氯化铝水溶液(Asada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并且系统在0.1N的硝酸水溶液中被调节至pH 2.5。然后,将获得的内容物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在均化器(由IKA Works有限公司制造,Ultra-Turrax T50)进行混合分散,在用于加热的油浴中搅拌并加热到45℃,并保持30分钟。随后,在另外加入50份的树脂分散液之后,将所获得的内容物加热到50℃,并保持一小时。
当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内容物时,可以确认,产生了具有大致7.5μm的粒径的凝聚颗粒。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pH值被调节至7.5,然后,使用用于加热的油浴将内容物加热至80℃并原样保持两小时。将内容物冷却至室温,进行过滤,用离子交换水充分地纯化,用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然后获得色调剂颗粒1。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1.7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34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1。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1.5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35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2。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1.2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4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3。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0.7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44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4。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0.5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45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5。
相对于100份相应获得的色调剂颗粒加入0.4份的硅胶(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的R972),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外部混合,并且获得压缩比为0.46且用于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6。
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的制备
在通过将0.12份的炭黑(商品名:VXC-72,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与1.25份的甲苯进行混合且在砂磨机中进行20分钟搅拌分散而获得的碳分散液中混合和搅拌三官能异氰酸酯(Takenate D110N,由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为80%的1.25份的乙酸乙酯溶液来获得涂布剂树脂溶液,并且将涂布剂树脂溶液和Mn-Mg-Sr铁氧体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5μm)放入到捏合机中,内容物在常温下混合且搅拌五分钟,然后在常压下加热至150℃,并且蒸馏溶剂。在内容物被进一步混合和搅拌30分钟后,切断加热器的电源,并将内容物冷却至50℃。使用75μm的网眼过滤所获得的涂覆载体,并制造出载体。在V型混合器中将95份载体与5份用于显影静电荷图像的色调剂进行混合,并且获得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在生产树脂(1)时反应物的温度保持在200℃,树脂(2)和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按与制造树脂(1)相同的方法制造,除了在X℃下执行四小时式反应Y个小时,并且色调剂颗粒(2)按与色调剂颗粒(1)相同的方式制造,除了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变更为树脂微粒分散液(2)。
色调剂的流动性的评估
通过下面的等式可以利用粉末测试器(Hosokawa Micron Ltd)获得色调剂的压缩比。
压缩比=[(硬化颗粒密度)-(松散颗粒密度)]/(硬化颗粒密度)
下面,示出了实例的色调剂的列表
表1
压缩比 外部添加量
色调剂1 0.34 1.7%
色调剂2 0.35 1.5%
色调剂3 0.4 1.2%
色调剂4 0.44 0.7%
色调剂5 0.45 0.5%
色调剂6 0.46 0.4%
再次描述图3至图6所示的色调剂瓶110。
在色调剂瓶110的外周表面110a上靠近色调剂瓶的开口111的位置形成有外螺纹114。搅拌部件120的内螺纹122(参见图6)螺接到外螺纹114上,并且搅拌部件120固定到色调剂瓶110上。因此,色调剂瓶110和搅拌部件120一体地旋转。
搅拌部件120具有在色调剂瓶110侧敞开的筒状部121,并且内螺纹122形成在筒状部121的内周表面上。另外,伸到凸缘140侧的搅拌叶片123设在搅拌部件120中。此处,如图6所示,在凸缘140中也形成有朝向色调剂瓶110的方向敞开的中空筒状部141。搅拌部件120的搅拌叶片123布置在凸缘140的筒状部141中。搅拌叶片123沿着围绕旋转轴线的旋绕方向(箭头R方向)搅拌从色调剂瓶110的开口111到达凸缘140内部的色调剂并且起到防止色调剂聚集的作用。在搅拌叶片123的末端处设有装配孔124。同时,在凸缘140的面向装配孔124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142。联接器160从凸缘140的外侧(图6中的左侧)插入到通孔142中,并且装配孔124装配到通孔中。当色调剂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参见图1和图2)中时,联接器160与装置主体侧的联接器(未示出)紧固。另外,通过设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电动机(未示出),经由装置主体侧的联接器驱动联接器160旋转。联接器160装配到搅拌部件120的装配孔124中,并且当联接器160旋转时,搅拌部件120也一体地选择。另外,搅拌部件120固定到色调剂瓶110上,因此,当搅拌部件120旋转时,色调剂瓶110也一体地旋转。
在搅拌部件120的外周部120a中设有沿周向连续的锁定凹槽125。同时,在凸缘140中设有装配到锁定凹槽125中的锁定爪件146。锁定爪件146使得凸缘140沿旋转轴线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固定到搅拌部件120上并且在旋转方向(图3和图4所示的箭头R方向)上沿着锁定凹槽125滑动。当色调剂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时,凸缘140相对于装置主体固定成非旋转状态。因此,搅拌部件120在凸缘140的锁定爪件146上滑动且旋转。
环形密封部件130介于搅拌部件120与凸缘140之间,并且被压靠在凸缘140的圆形突脊部147上。密封部件130防止色调剂在搅拌部件120与凸缘140之间泄漏。另外,另一环形密封部件150布置在密封部件围绕凸缘140的通孔142的位置处,并且防止色调剂从凸缘140的通孔142泄漏。
凸缘140与搅拌部件120等一起共同起到色调剂瓶110的盖件的作用,并且凸缘140还具有出口143,色调剂通过该出口流出。出口143的周边被另一密封部件144覆盖。此外,出口143和密封部件144被闸板145覆盖。当色调剂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时,闸板145打开,而当色调剂盒被移除时,闸板关闭。如上所述,当色调剂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时,闸板145打开,并且进一步地,凸缘140保持处于非旋转状态。此外,在装置主体侧的联接器(未示出)以及色调剂盒100的联接器160被紧固在一起。通过在装置主体侧的电动机,经由装置主体侧的联接器驱动联接器160旋转。另外,联接器160的旋转使得搅拌部件120和色调剂盒100的色调剂瓶110旋转。色调剂瓶110的旋转使得色调剂瓶110中的色调剂被输送到开口111侧,从开口111输送出,并且进入凸缘140。进入凸缘140内的色调剂被搅拌部件120的搅拌叶片123搅拌并且从出口143流出到色调剂盒100的外部。
此处描述的色调剂盒100代表了图2所示的色调剂盒100Y、100M、100C和100K。换言之,从色调剂盒100流出的色调剂被供给到对应的显影装置54且用来形成色调剂图像。
此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100经由设在旋转轴线上的联接器160被驱动旋转。因此,与在色调剂瓶110中形成齿轮且齿轮被驱动的构造相比,简化了驱动色调剂盒旋转的驱动系统的构造。另外,不需要在图2所示的四个色调剂盒100Y、100M、100C和100K之间的空间来布置齿轮(参考图3)等,使得实现了空间节约。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100的情况下,虽然色调剂瓶110朝向开口111以5度渐缩,但不存在如现有技术中所示那样朝向旋转轴线方向显著渐缩的开口,并且因此不需要朝向开口舀取色调剂的结构(舀取形状、部件等)。因此,实现了简单的结构,并且进一步地,色调剂盒100适合于收容和送出具有低流动性的色调剂。
图7是示出当倾斜角和渐缩长度改变时突脊部的输送性能的实例的曲线图。
此处,类似于图3至图5所示的色调剂瓶110,色调剂瓶具有突脊部并且具有朝向开口小直径减小的形状,生产出其中角度缩减或长度多样地变化的多个色调剂瓶,并且测量突脊部输送色调剂的输送性能。此处,使用压缩比为0.4的色调剂(上述表1中示出的色调剂3)。
图7显示出其测量结果。在图7中,横轴表示渐缩(倾斜)长度,纵轴表示输送性能(升/秒)。
获得等于或大于0.1升/秒的输送性能。在这点上,优选的是,倾斜角等于或小于5度。优选的是,当在图3至图6所示的色调剂瓶100的渐缩部B中采用渐缩结构(倾斜)时且当考虑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色调剂盒100的容纳尺寸时,渐缩长度小于或等于150mm。另外,优选的是,色调剂瓶110的开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主体A的尺寸的75%。在这点上,可取的是,渐缩长度小于或等于150mm。
接着,将讨论形成在色调剂瓶中的突脊部。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3至图6所示的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视图。
在图8中,示出了色调剂瓶100开口附近的形状以及在内壁面上的突脊部113b。
如上所述,色调剂瓶110具有:主体部A,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渐缩部B,其具有在正好到达开口之前朝向开口逐渐缩减的直径;以及出口部C,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该出口部C形成在开口与渐缩部B的位于开口侧的端部之间。
此处,突脊部113b从主体部A经由渐缩部B到达出口部C而形成在色调剂瓶110上。此处,在出口部C的开口侧边缘的部分中没有形成突脊部。这是因为,需要形成附接构成色调剂盒100的盖部的组件(在图3至图6所示的色调剂盒100的情况下是构成盖部件的搅拌部件120)的结构,诸如图3所示的外螺纹114等。
如图8所示,色调剂瓶110布置在水平取向的姿势。因此,当色调剂瓶110中的色调剂的收容量减少时,在水平取向的姿势中色调剂聚集在色调剂瓶下部上。当色调剂瓶110旋转时,色调剂瓶内的色调剂被推到从内壁面突出的突脊部113b并且朝向开口输送;然而,渐缩部B的下表面形成朝向开口的上升面。因此,在渐缩部B中的色调剂中,以下滑的取向通过上升面,也就是说,沿着与突脊部113b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力。此处,由于突脊部113b沿纵向形成在色调剂瓶110的整个长度上,所以渐缩部B中的色调剂由渐缩部B中的突脊部113b克服下滑力而朝向出口部C输送。
输送到出口部C的色调剂进一步由出口部C上形成的突脊部113b输送;然而,没有输送力通过突脊部113b直接施加到已输送到突脊部113b被切断(中断)的开口侧的边缘的色调剂上。此处,输送到开口的边缘的色调剂通过位于与开口分离的位置处的已传送色调剂而被推向开口并从开口排出。
在色调剂瓶110为空的最后阶段,没有其它输送力施加到出口部C的开口侧边缘处的色调剂上,该色调剂残留在色调剂瓶110中。
此处,在图8所示的一侧,由于突脊部113b形成到出口部C的中间部分上,所以当色调剂瓶110为空时极少量的色调剂残留。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另一实例的视图。此处,为了方便,与图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图9中相同的组件。
主体部A和渐缩部B设在色调剂瓶110中;然而,不存在与图8所示的色调剂瓶110中的出口部C对应的部分。换言之,渐缩部B连续到形成有开口的第二端。突脊部113b以螺旋形状从主体部A延伸而到达渐缩部B。此处,突脊部113b在渐缩部B的开口侧边缘处的部分中被切断。如上所述,这是因为,需要在开口侧边缘处的部分中设置构成色调剂盒的盖部件的附接结构。
由于盖部件的附接到色调剂瓶110的部分通常具有均匀的直径,所以色调剂瓶110的附接有盖部件的部分具有均匀的直径。
此处,图9所示的实例中的突脊部113b在渐缩部B中具有间隔比主体部A中的间隔窄的螺旋形状。
如上所述,色调剂瓶110中的色调剂通过被推送到突脊部113b而在渐缩部B中朝向上升面输送。因此,输送到渐缩部B的位于突脊部113b被切断的开口侧边缘处的部分的色调剂不仅失去了直接的输送力,而且下滑力经由随着远离开口而倾斜的表面被施加到色调剂上。当残留了足量的色调剂时,该部分的色调剂被从后面输送的色调剂推动且排出。此处,在色调剂瓶110为空的最后阶段,仅有下滑力经由随着远离开口而倾斜的表面被施加到位于渐缩部B的开口侧边缘处的位置的色调剂上。
此处,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渐缩部B中的突脊部的螺旋以比主体部A中的螺旋的间隔窄的间隔形成。色调剂在倾斜表面上的下滑距离越短,渐缩部B中的突脊部113b布置的间距越窄。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由于渐缩部B中的突脊部113b的螺旋的间隔比主体部A中的螺旋的间隔窄,所以与突脊部113b的螺旋以与主体部A中的螺旋相等的间距布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判定出色调剂瓶110为空的最后阶段将色调剂残留量抑制到极少量。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色调剂瓶及其突脊部的又一实例的视图。
此处,为了方便,与图8和图9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图10中相同的组件。
除了突脊部113b的形状之外,图10所示的色调剂瓶110的整体形状与图9所示的色调剂瓶110的整体形状相同。换言之,图10所示的色调剂瓶110具有主体部A和渐缩部B。不存在与图8所示的色调剂瓶110中的出口部C对应的部分。
此处,如上所述,附接了盖部件的部分需要具有均匀的直径,并且存在附接有盖部件并且在渐缩部B的末端处具有均匀直径的附接部分(未示出)。
换言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端是指除了附接部分的部分的端部。
图10所示的色调剂瓶110的突脊部113b构造为具有:突脊部113b_1,其具有从主体部A延伸到渐缩部B的第一螺旋形状;以及突脊部113b_2,其具有形成在渐缩部B中的第二螺旋形状。此处,突脊部113b_1和113b_2都不形成在开口侧边缘处的部分中,而是在开口(第二端)稍前面处被切断。突脊部113b_1形成为具有从主体部A到渐缩部B间隔相等的螺旋形状。另外,突脊部113b_2具有与突脊部113b_1的间隔相等的间隔,但是仅形成在渐缩部B中,并且延伸成具有在突脊部113b_1之间穿过的螺旋形状。
换言之,图10所示的色调剂瓶110的突脊部113b在主体部A中具有单螺旋形状而在渐缩部B中具有双螺旋形状。在渐缩部B中,突脊部113b以主体部A中的间隔一半的间隔布置,并且能够以与图9中的色调剂瓶110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在判定出色调剂瓶110为空的最后阶段将色调剂残留量抑制到极少量。
在图8至图10的示意图中,分别显示突脊部113b(在图10所示的实例中具有两个突脊部113b_1和113b_2)是连续的。此处,如图3至图6所示,突脊部113b(突脊部113b_1和113b_2)可以是被肋118a等切断的脊状部。此外,突脊部可以由布置成散开的多个短突脊部形成。
此外,此处,如图2所示,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所谓的串联彩色成像型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广泛地应用于如下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单色机):其利用从收容有诸如色调剂等粉末的容器喷出的粉末来形成图像。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粉末收容装置,包括:
粉末容器,其收容粉末且具有:闭合的第一端、带开口的第二端、主体部和渐缩部,所述渐缩部自所述主体部起布置在第二端侧且具有随着靠近所述第二端侧而减小的直径,并且所述粉末容器具有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突脊部,以通过围绕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而将所述粉末输送到所述第二端侧;以及
盖部件,其设有粉末出口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并且使来自所述开口的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突脊部形成为以在所述渐缩部中的间隔比在所述主体部中的间隔窄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到达所述渐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所述突脊部延伸成形成螺旋形状,使得所述螺旋形状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渐缩部允许是连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所述突脊部具有:第一螺旋,其延伸且允许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渐缩部是不连续的;以及第二螺旋,其在所述渐缩部中在所述第一螺旋之间延伸并且允许是不连续的,从而在所述渐缩部中形成双螺旋。
4.一种粉末收容装置,包括:
粉末容器,其收容粉末且具有:闭合的第一端,带开口的第二端、主体部、渐缩部和出口部,所述渐缩部布置成比所述主体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并且具有随着靠近开口侧而减小的直径,所述出口部从所述渐缩部到达所述开口布置在所述开口侧,并且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渐缩部的直径相同的直径或者形成为从所述渐缩部平缓地倾斜,并且所述粉末容器具有内周表面,所述内周表面上横向地布置有突脊部,并且所述突脊部形成为通过围绕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而将所述粉末输送到第二端侧;以及
盖部件,其设有粉末出口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并且使来自所述开口的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突脊部形成为从所述粉末容器的自所述渐缩部起布置在第一端侧的所述主体部、经由所述渐缩部而到达所述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所述渐缩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以小于或等于5度的倾斜角减小的直径。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装置,
其中,从所述粉末收容装置取出粉末,并且利用所述粉末来形成图像。
CN201610082661.2A 2015-08-17 2016-02-05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468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0302A JP6657653B2 (ja) 2015-08-17 2015-08-17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0302 2015-08-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8867A true CN106468867A (zh) 2017-03-01
CN106468867B CN106468867B (zh) 2021-02-05

Family

ID=5815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2661.2A Active CN106468867B (zh) 2015-08-17 2016-02-05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45526B2 (zh)
JP (1) JP6657653B2 (zh)
CN (1) CN1064688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5195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粉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8541B2 (ja) * 2018-10-30 2023-0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
EP3680720B1 (en) * 2019-01-14 2022-05-18 Jiangxi Kilider Technology Co., Lt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US10852666B2 (en) 2019-04-01 2020-12-01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382A (en) * 1994-11-08 1996-09-1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for a developing device
JPH10213957A (ja) * 1997-01-30 1998-08-11 Konica Corp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US20010008593A1 (en) * 2000-01-17 2001-07-19 Yasuaki Tsuji Toner storing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with
JP2001272852A (ja) * 2000-01-17 2001-10-05 Konica Corp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9198718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剤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82243A (zh) * 2012-06-03 2014-05-07 株式会社理光 粉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TWM492416U (zh) * 2014-08-27 2014-12-21 wu-xiong Zheng 支架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056A (en) * 1997-01-17 2000-07-0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cartridge with partition wall
JP2004196322A (ja) * 2002-12-17 2004-07-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粉体収容容器と粉体収容製品、トナー収容容器とトナー収容製品、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383898B2 (ja)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550369B (zh) * 2005-06-07 2016-09-2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676182B2 (en) * 2006-05-17 2010-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buffering mechanism
JP5132611B2 (ja) 2009-03-10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11227354A (ja) * 2010-04-22 2011-1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0874B2 (ja) * 2011-01-13 2013-06-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91825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382A (en) * 1994-11-08 1996-09-1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for a developing device
JPH10213957A (ja) * 1997-01-30 1998-08-11 Konica Corp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US20010008593A1 (en) * 2000-01-17 2001-07-19 Yasuaki Tsuji Toner storing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with
JP2001272852A (ja) * 2000-01-17 2001-10-05 Konica Corp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9198718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剤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82243A (zh) * 2012-06-03 2014-05-07 株式会社理光 粉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TWM492416U (zh) * 2014-08-27 2014-12-21 wu-xiong Zheng 支架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5195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粉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52479A1 (en) 2017-02-23
JP6657653B2 (ja) 2020-03-04
CN106468867B (zh) 2021-02-05
US9645526B2 (en) 2017-05-09
JP2017040673A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8867A (zh) 粉末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281124B2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08142B2 (en) Drive coupler
JP2016066051A (ja) 粉体収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93667B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
CN1955860B (zh)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装置
CN103454880B (zh)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08B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66421B (zh) 成像方法
CN101881934A (zh) 墨盒
CN102809909A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容器框架和包括其的成像设备
CN101103315A (zh) 墨粉容器和成像装置
EP2051146A2 (en) Developer,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983601B2 (en) Telescopic auger dispense drop tube
US5657115A (en) Rotary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988332B (zh) 粉体储存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64932A (zh) 显影剂、显影剂存储体、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519A (ja) 現像剤、現像剤収容体、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05457B1 (en) Powder accommod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1087852Y (zh)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筒
JP2003241436A (ja) 電子写真用イエロー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67797A (zh) 粉体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09470A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24013429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5861930B2 (ja) 粉体物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