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2099B -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2099B
CN106462099B CN201580032327.XA CN201580032327A CN106462099B CN 106462099 B CN106462099 B CN 106462099B CN 201580032327 A CN201580032327 A CN 201580032327A CN 106462099 B CN106462099 B CN 106462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cartridge
frame body
developing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23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2099A (zh
Inventor
铃木阳
松崎祐臣
铃木一德
山崎俊辉
宫部滋夫
上野隆人
里村章悟
吉田正福
星信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62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2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03G21/002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blad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较少数量的部件的结构,该结构不容易受热量影响并允许固定到框架本体的刮刀与旋转部件在纵向方向上以均匀的压力彼此接触。一种结构包括可旋转的旋转部件、刮刀、支撑部件和框架本体。刮刀在旋转部件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旋转部件的表面接触或设置为靠近该表面。支撑部件支撑刮刀使得刮刀的一个端侧在与轴向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朝向旋转部件突出。框架本体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在嵌入成型中,在支撑部件被固定到模具的同时注入树脂。框架本体夹持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以支撑该支撑部件。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可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并且可从成像设备的主体拆卸的盒,以及用于成像设备的盒的框架本体。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及可附接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并且可从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拆卸的处理盒(以下称为“盒”)。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称为“成像设备”)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过程而在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打印机(诸如激光束打印机或LED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器、具有这些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多功能打印机)等。
允许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以及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拆卸的处理盒方法被用于使用光电图像形成过程的现有技术的成像设备。通过该处理盒方法,电子照相感光鼓(以下称为“感光鼓”)和对感光鼓执行操作的处理装置在盒中彼此成一体,从而可以简化成像设备的维护。
在这种盒中,由于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显影刮刀支撑板与显影框架之间出现热膨胀的差异。该差异导致显影刮刀弯曲的问题。因此,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与端部部分之间出现显影刮刀与显影辊接触的接触压力的差。这可导致图像中的密度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显影刮刀通过使用波形垫圈的台阶螺钉固定到显影框架(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PTL 1:日本特开No.11-28225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了上面描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使用波形垫圈和台阶螺钉,显影刮刀被固定到显影框架。因此,部件的数量增加,并且制造过程变得复杂。
另外,在刮刀和辊被设置为在二者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由于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刮刀支撑板与框架之间可能存在热膨胀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刮刀的弯曲,并且因此,可能间隙的尺寸的改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允许刮刀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容易地固定到框架本体,并且能够抑制由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刮刀和框架本体的弯曲。因此,在刮刀与旋转部件彼此接触的情况下,抑制刮刀与旋转部件在旋转部件的轴向方向上彼此接触处的压力接触的差异的出现。在显影刮刀和旋转部件设置为彼此靠近并且在显影刮刀与旋转部件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间隙的尺寸的变化减小。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盒包括可旋转的旋转部件、刮刀、支撑部件和框架本体。所述刮刀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旋转部件的表面接触或设置为靠近所述旋转部件的表面。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刮刀,使得所述刮刀的一个端侧在与轴向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朝向所述旋转部件突出。所述框架本体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在所述嵌入成型中,在所述支撑部件被固定到模具的同时注入树脂。所述框架本体夹持所述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以支撑所述支撑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本体是用于可附接到成像设备并且可从成像设备拆卸的盒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在所述嵌入成型中,在加强部件被固定到模具的同时注入树脂。所述加强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部分被露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结构,所述结构允许以较少数量的部件将刮刀容易地固定到框架本体,并且所述结构抑制了由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刮刀和框架本体的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平面图。
图5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制造方法。
图5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制造方法。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变型例的盒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盒的平面图。
图10A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10B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盒的制造方法。
图12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盒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盒的另一结构的平面图。
图14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盒的另一结构的平面图。
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一步细节。在下面的描述中,纵向方向N是指显影剂承载部件(也就是,显影辊)和图像承载体(也就是,感光鼓)的轴向方向。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的概述
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2描述成像设备的主体A(以下称为“主体”)的整体概述。如图2所示,可附接到主体且可从主体拆卸的处理盒B被附接到主体A。这里,处理盒是指这样的盒,其中,感光鼓和用作在感光鼓上执行操作的处理装置的至少显影装置集成在所述盒中,并且所述盒可附接至成像设备的主体A且可从成像设备的主体A拆卸。
在盒B中一体地设置有可旋转的感光鼓7和围绕感光鼓7设置的处理装置。围绕感光鼓7的处理装置包括例如充电辊8、显影辊9c、显影刮刀9d以及清洁刮刀10a。充电辊8使感光鼓7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显影刮刀9d将被吸引到显影辊9c的调色剂的厚度保持为固定的厚度。显影辊9c用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潜像显影,从而使潜像可视化。在感光鼓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之后,清洁刮刀10a将残留在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移除。另外,曝光装置1设置在盒B的上方。通过根据图像信息使用曝光装置1,感光鼓7被选择性地曝光,以使得潜像形成在感光鼓7上。
盒3附接在主体A的下部。盒3包含记录介质2或记录媒介2。记录介质2或每一记录媒介2是例如纸张的片材。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被设置成使得记录介质2通过转印辊4和定影装置5被传送到主体A的上部。更具体地,设置有进给辊3c、传送辊对3d和对准辊对3e。进给辊3c将片材一张接一张地从盒3中的记录介质2分离并进给每张片材。传送辊对3d传送已被进给至该传送辊对的每一记录介质2。对准辊对3e使在感光鼓7上形成的潜像与记录介质2同步。此外,设置有使得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的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5。
当形成图像时,感光鼓7旋转并通过充电辊8均匀地充电。被均匀地充电的感光鼓7选择性地曝露于来自曝光装置1的光。因此,在感光鼓7上形成静电潜像。潜像由显影辊9c显影。因此,在感光鼓7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对准辊对3e将记录介质2传送到感光鼓7与转印辊4之间的夹持部,从而使得记录介质2的传送与该图像形成同步。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4,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因此,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图像。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2通过定影装置5受到热和压力,以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此后,记录介质2通过输出辊3g输出到输出单元6。
盒的整体概述
接下来,参照图3描述盒B的整体的概述。图3是包含调色剂的盒B的剖视图。
盒B包括清洁单元C和显影剂单元T。清洁单元C包括感光鼓7、充电辊8、清洁刮刀10a、防泄漏板13b和形成废调色剂室13a的清洁容器13。充电辊8、清洁刮刀10a和防泄漏板13b设置在作为旋转部件的感光鼓7的周边处。清洁刮刀10a由诸如橡胶的弹性部件形成,并且通过第二支撑部件10c固定到清洁容器13,第二支撑部件10c被支撑在第一固定部分30a处并且介于清洁刮刀10a与清洁容器13之间。清洁刮刀10a与感光鼓7的表面接触,同时清洁刮刀10a相对于感光鼓7的法线在感光鼓7的旋转方向上倾斜。该清洁刮刀10a使得从感光鼓7的表面移除的残留调色剂落入废调色剂室13a中。另外,为了防止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室13a泄漏,防泄漏板13b与感光鼓7接触。感光鼓7通过将驱动力从主体A传递到清洁单元C来根据图像形成操作旋转。充电辊8可旋转地附接到清洁单元C并且压靠在感光鼓7上,从而由感光鼓7旋转。
显影剂单元T包括显影单元D和调色剂容器11。调色剂容器11容纳待供给到显影单元D的显影容器12的开口12d的调色剂。显影单元D包括显影辊9c、显影刮刀9d、防吹出板14和显影容器12。显影辊9c与感光鼓7接触,使得显影辊9c被旋转。显影刮刀9d管制显影辊9c上的调色剂层。显影容器12支撑显影辊9c。显影刮刀9d和防吹出板14设置在作为旋转部件的显影辊9c的周边处。显影刮刀9d由诸如橡胶的弹性部件形成,并且通过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到显影容器12,该第一支撑部件9a被支撑在第二固定部分12b处并且介于显影刮刀9d与显影容器12之间。根据本实施例,显影刮刀9d设置为与显影辊9c的表面接触。替代性地,显影刮刀9d可以设置为靠近显影辊9c并且在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之间形成有间隙。此外,为了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容器12泄漏,防吹出板14设置在显影容器12中,以便与显影辊9c接触。显影剂单元T被固定到清洁单元C,使得显影辊9c面向感光鼓7。
显影剂单元的详细描述
显影单元D包括显影辊9c、显影刮刀9d和显影容器12。显影辊9c与感光鼓7接触,使得显影辊9c可以被旋转。显影刮刀9d管制显影辊9c上的调色剂层。用作框架本体的显影容器12支撑显影辊9c。另外,为了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容器12泄漏,防吹出板14设置在显影容器12中,以与显影辊9c接触。显影单元D固定到清洁单元C,使得显影辊9c面向感光鼓7。容纳供给到显影容器12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11连接到显影单元D,从而形成显影剂单元T。
显影容器12的一端连接到调色剂容器11,并且显影容器12的另一端具有开口12d,显影辊9c设置在所述开口12d处。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件9a设置在开口12d的另一端侧上。显影刮刀9d在纵向方向N上固定至第一支撑部件9a,并且显影刮刀9d在横向方向上从面向开口的一端侧延伸到旋转部件侧,即,朝向显影辊9c延伸。显影刮刀9d与第一支撑部件9a一体形成或者焊接到第一支撑部件9a,以与第一支撑部件9a成一体。
参照图1和图4,描述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器刮刀9d附接到显影容器12的结构的进一步细节。图1是显影容器12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图4包括视图(a)和(b),示出了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刮刀9d以及靠近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刮刀9d的区域。图4的视图(a)是在图1所示的IV(a)方向上观察的显影刮刀9d的平面图,其示出了显影刮刀9d作为上表面。图4的视图(b)是从显影容器12的外侧在图1所示的IV(b)方向上观察的平面图。
第一支撑部件9a由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加强部件形成。根据本实施例,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弯曲金属片材被用作第一支撑部件9a。更具体地,由第一板部分9a1和第二板部分9a2形成的具有在横向方向M上的L形截面的钢材被用作第一支撑部件9a,其中,显影刮刀9d被固定至该第一板部分9a1。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在显影容器12的固定部分12b处。刮刀9d被固定到第一板部分9a1,使得刮刀9d从第一板部分9a1的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一侧朝向与第一板部分9a1的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那侧相反的一侧突出。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的一部分嵌入显影容器12中,以便在厚度方向上夹持在显影容器12的主体与显影容器12的固定部分12b之间,所述厚度方向与第二板部分9a2的纵向方向N相交。因此,第一支撑部件9a由显影容器12支撑,并且在横向方向M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在该结构中,形成露出部分9A,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的纵向方向N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从显影容器12露出。根据本实施例,露出部分9A形成为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都从显影容器12露出。
另外,如图4所示,槽口部分9a3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显影容器12的树脂已经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侧或者固定部分12b侧流动到设置在第二板部分9a2中的槽口部分9a3中。这允许第一支撑部件9a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槽口部分9a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孔、在横向方向M上细长的长孔、凹部、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形状等中的任一者。根据本实施例,槽口部分9a3在第二板部分9a2的与连接到第一板部分9a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槽口部分9a3的宽度可以等于开口的宽度或者可以从开口减小。
支撑显影辊9c的轴的支承部件设置在显影容器12的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上。因此,已经形成了显影单元D。
效果1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支撑部件9a的一部分被夹持在显影容器12的主体与显影容器12的固定部分12b之间。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显影容器12之外而无需使用密封部件。此外,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在横向方向M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
另外,露出部分9A形成为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部从显影容器12露出。因此,第一支撑部件9a相对于显影容器12的膨胀和收缩是可容许的。
通常,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小于树脂的线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所述线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表示在受热时的膨胀量或收缩量。具体地,用于第一支撑部件9a的镀锌钢板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015<1/℃>。相比之下,用于显影容器12的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087<1/℃>,这与镀锌钢板的热膨胀系数明显不同。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容器12在纵向方向N上在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固定至彼此时,盒B由于包括在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容器12中的部件之间的线性膨胀(热膨胀)的差而变形。也就是,当温度从室温升高时,显影容器12侧突出,并且当温度从室温降低时,第一支撑部件9a侧突出。
相比之下,根据本实施例,显影容器12可以允许第一支撑部件9a在纵向方向N上的运动,同时管制第一支撑部件9a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因此,可以抑制由室温变化引起的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显影刮刀9d以及显影容器12的弯曲或变形。也就是说,根据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彼此接触的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在显影辊9c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接触压力的差的出现。在显影刮刀9d和显影辊9c设置为彼此靠近并且在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间隙的尺寸的变化。结果,能够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而不是增加部件的数量来容易地减小受热影响的可能性。
另外,槽口部分9a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中。形成显影容器12的树脂已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12b侧流动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槽口部分9a3中,以与槽口部分9a3接合。结果,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一支撑部件9a未被螺接或结合到显影容器12,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中的槽口部分9a3向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端面开口。因此,可以获得容易回收的结构。
[制造显影单元1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制造上述显影单元D的方法。如图5A所示,以显影容器12与第一支撑部件9a通过使用包括固定部分20a和可移动部分20b和20c的模具20一体成型的形成方法的示例来描述制造方法。首先,第一支撑部件9a被制备并且被固定至固定部分20a。然后,可移动部分20b和20c设置在固定部分20a中,并且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被注入到已经形成的空间23中。因此,显影容器12形成。更具体地,不用将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和第一板部分9a1二者都嵌入熔融树脂中的情况下形成显影容器12。因此,露出部9A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处。同时,当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被注入到模具20中时,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的一部分被固定为突出到模具20的空间23中。因此,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嵌入显影容器12中。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嵌入成型,第一支撑部件9a被固定到显影容器12。槽口部分9a3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中。因此,形成显影容器12的树脂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12b侧流动到第二板部分9a2的槽口部分9a3中。结果,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
显影容器12可以由能够通过注塑成型处理的任意类型的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树脂组合物,该苯乙烯树脂组合物至少包含作为基材树脂的苯乙烯树脂和橡胶类聚合物。尽管包含在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苯乙烯树脂的示例包括例如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理想地使用聚苯乙烯。包含在苯乙烯树脂化合物中的橡胶类聚合物的示例包括例如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异戊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天然橡胶、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组合。作为包含在苯乙烯树脂化合物中的橡胶类聚合物,特别理想地使用高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包含苯乙烯树脂和橡胶类聚合物的苯乙烯树脂化合物可以称为HIPS,HIPS是橡胶改性的苯乙烯材料。HIPS是通过将廉价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聚苯乙烯(PS)与橡胶类聚合物(包括橡胶类共聚物)混合而制成的树脂组合物,从而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因此,理想地使用HIPS。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容器12由HIPS形成。
如图5B所示,在由例如不锈钢形成的显影刮刀9d已经被设置在固定于显影容器12的第一支撑部件9a上之后,照射激光L以将显影刮刀9d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容器盖12a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而接合到显影容器12。最后,显影辊9c的轴由设置在显影容器12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处的支承部件(未示出)支撑,从而使得显影刮刀9d的末端设置在显影辊9c上,该显影辊9c为旋转部件。由此形成显影单元D。替代性地,支承部分可以设置在显影容器12中,以使得显影辊9c的轴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由显影容器12的支承部分支撑。
效果2
通过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显影容器12外,而无需在第一支撑部件9a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之间使用密封部件。因此,制造过程可以进一步简化。另外,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显影单元D中的露出部分9A,第一支撑部件9a相对于显影容器12的运动在横向方向上被管制并且在纵向方向N上被允许。因此,可以抑制由室温变化引起的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显影刮刀9d以及显影容器12的弯曲或变形。也就是说,根据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彼此接触的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在显影辊9c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接触压力的差的出现。在显影刮刀9d和显影辊9c设置为彼此靠近并且在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间隙的尺寸的变化。结果,能够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而不是增加部件的数量而容易地减小受热量影响的可能性。
另外,槽口部分9a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中。形成显影容器12的树脂已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12b侧流动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槽口部分9a3中。结果,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另外,第一支撑部件9a未螺接或结合到显影容器12,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中的槽口部分9a3向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端面开口。因此,除了使得制造更容易之外,可以获得可容易地回收的结构。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处的露出部分9A和第一板部分9a1未嵌入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中。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如图6所示,下述结构是可能的,在所述结构中,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未嵌入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中。在这种情况下,缓冲部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端部中的前述一个端部处,以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缓冲部件和显影容器12在纵向方向N上顺序地布置。另外,不仅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而且第一板部分9a1也可以嵌入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中。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刮刀9d固定到第一板部分9a1,其中,显影容器12介于显影刮刀9d与第一板部分9a1之间。根据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槽口部分9a3。在这种情况下,槽口部分9a3可以设置在第二板部分9a2中或者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诸如第一板部分9a1而不是第二板部分9a2)中。槽口部分9a3被形成为使得槽口部分9a3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熔融树脂中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最短距离S小于第一支撑部件9a被嵌入熔融树脂中的长度W的一半。也就是说,距离S小于通过从第一支撑部件9a的长度减去露出部分9A的长度而计算的长度的一半。根据本实施例,用作槽口部分9a3的圆形孔设置在距第一支撑部件9a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距离为第一支撑部件9a被嵌入熔融树脂中的长度W的四分之一的位置处。图6包括示出了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刮刀9d以及靠近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刮刀9d的区域的视图(a)和(b)。图6的视图(a)是显影刮刀9d的平面图,示出了显影刮刀9d作为上表面。图6的视图(b)是从显影容器12的外侧观察的平面图。
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况那样,显影容器12可以允许第一支撑部件9a在纵向方向N上运动,同时管制第一支撑部件9a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这可以抑制由包括在显影容器12和第一支撑部件9a中的部件之间的线性膨胀(热膨胀)的差所引起的处理盒B的变形。也就是,可以抑制由室温变化引起的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显影刮刀9d以及显影容器12的弯曲或变形。根据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彼此接触的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在显影辊9c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接触压力的差的出现。在显影刮刀9d和显影辊9c设置为彼此靠近并且在显影刮刀9d与显影辊9c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间隙的尺寸的变化。结果,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而不是增加部件的数量来容易地减小受热量影响的可能性。
在现有技术中,当加强显影容器12和显影刮刀9d的第一支撑部件9a设置在显影容器12中时,由于在组装部件的步骤中的误差,显影刮刀9d不能够以良好的位置精度固定到显影容器12。然而,根据本实施例,显影刮刀9d被直接固定到显影容器12。因此,显影刮刀9d能够以良好的位置精度固定到显影容器12。
另外,槽口部分9a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12中的部分中。形成显影容器12的树脂已经从显影容器12的主体侧或者固定部分12b侧流动到槽口部分9a3中。这允许第一支撑部件9a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显影容器12定位。
根据本实施例的本发明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方法制造,并且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在显影容器12的固定部分12b处,并且显影刮刀9d固定到第一板部分9a1,从而使得显影刮刀9d从第一板部分9a1的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一侧朝向与第一板部分9a1的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那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如图7所示,显影刮刀9d可以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一板部分9a1,使得显影刮刀9d从与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一板部分9a1与第二板部分9a2彼此连接的一侧的相反的一侧朝向第一板部分9a1与第二板部分9a2彼此连接的一侧突出。此外,如图7所示,足够的是,露出部分9A可以通过露出纵向方向N上的端面而形成。第一支撑部件9a的端部或多个端部不必如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那样在纵向方向N上突出。通过该结构,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本发明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方法制造,并且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设置单个槽口部分9a3。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可以设置如图8所示的多个槽口部分9a3。在这种情况下,槽口部分9a3的端部之间的最短间距I小于第一支撑部件9a嵌入熔融树脂中的长度W(即,通过从第一支撑部件9a的长度减去露出部分9A的长度所计算的长度)的一半。图8包括示出了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刮刀9d以及靠近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刮刀9d的区域的视图(a)和(b)。图8的视图(a)是显影刮刀9d的平面图,示出显影刮刀9d作为上表面。图8的视图(b)是从显影容器12的外侧观察的平面图。参照图8,槽口部分9a3之间的距离I是第一支撑部件9a嵌入熔融树脂中的长度W的三分之一,并且槽口部分9a3中的每个槽口部分具有圆形形状。
虽然在横向方向M上具有L形截面的钢材料被用作第一支撑部件9a,但是第一支撑部件9a不限于此。任何加强部件都可以用作第一支撑部件9a。例如,板状或杆状的钢材料可以被用作第一支撑部件9a。
尽管在第一支撑部件9a已经与显影容器12成一体之后,显影刮刀9d被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使用第一支撑部件9a,其中,显影刮刀9d已经被提前固定至该第一支撑部件9a。另外,第一支撑部件9a与显影刮刀9d可以彼此成一体。
[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结构,通过该结构,显影刮刀9d被固定在显影单元D中。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结构,通过该结构,支撑清洁刮刀的支撑部件被固定在清洁单元中。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盒的整体概述相似。因此,下面主要描述第一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清洁单元的详细描述]
清洁容器13具有开口,该开口被设置为使得感光鼓7面向开口。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部件10c设置在开口中。清洁刮刀10a在纵向方向N上固定到第二支撑部件10c,并且清洁刮刀10a在横向方向上从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个端侧延伸到旋转部件侧,即,朝向感光鼓7延伸。清洁刮刀10a与第二支撑部件10c一体形成或者焊接到第二支撑部件10c以与第二支撑部件10c成一体。
第二支撑部件10c由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加强部件形成。根据本实施例,使用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弯曲金属片材作为第二支撑部件10c。也就是说,使用在横向方向M上具有L形截面的钢材作为第二支撑部件10c,该第二支撑部件10c由第四板部分10a2以及清洁刮刀10a所固定至的第三板部分10a1形成。第二支撑部件10c固定在清洁容器13的固定部分处。清洁刮刀10a固定到第三板部分10a1,使得清洁刮刀10a从第三板部分10a1的连接到第四板部分10a2的一侧朝向与第三板部分10a1的连接到第四板部分10a2的那侧相反的一侧突出。更具体地,第二支撑部件10c的第四板部分10a2的一部分嵌入清洁容器13中,以在厚度方向上夹持在清洁容器13的主体与清洁容器13的固定部分之间,所述厚度方向与第四板部分10a2的纵向方向N相交。因此,第二支撑部件10c由清洁容器13支撑,并且在横向方向M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在该结构中,形成露出部分,使得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部从清洁容器13露出。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都从清洁容器13露出。
另外,槽口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嵌入清洁容器13中的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清洁容器13的树脂已经从清洁容器13的主体侧或者固定部分侧流动到第四板部分10a2中的槽口部分中。这允许第二支撑部件10c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槽口部分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孔、在横向方向M上细长的长孔、凹部、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形状等中的任一者。根据本实施例,槽口部分在第四板部分10a2的与连接到第三板部分10a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槽口部分的宽度可以等于开口的宽度或者可以从开口减小。
支撑感光鼓7的轴的支承部件被设置在清洁容器13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上。因此,形成了清洁单元C。替代性地,支承部分可以设置在清洁容器13中,以使得感光鼓7的轴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都通过清洁容器13的支承部分支撑。
效果3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支撑部件10c的一部分被夹持在清洁容器13的主体与清洁容器13的固定部分之间。因此,在无需使用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清洁容器13之外。这还允许第二支撑部件10c在横向方向M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
另外,露出部分形成为使得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部从清洁容器13露出。因此,清洁容器13可以允许第二支撑部件10c在纵向方向N上的运动,同时管制第二支撑部件10c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也就是说,第二支撑部件10c相对于清洁容器13的膨胀和收缩是可容许的。因此,可以抑制由室温变化引起的第二支撑部件10c、固定到第二支撑部件10c的清洁刮刀10a和清洁容器13的弯曲或变形。根据清洁刮刀10a与感光鼓7彼此接触的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清洁刮刀10a与感光鼓7在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接触压力的差的出现。结果,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而不是增加部件的数量来容易地减小受热量影响的可能性。
另外,槽口部分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嵌入清洁容器13中的部分中。形成清洁容器13的树脂已经从清洁容器13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侧流动到第二支撑部件10c的槽口部分中。结果,第二支撑部件10c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
另外,第二支撑部件10c未螺接或结合到清洁容器13,并且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中的槽口部分向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端面开口。因此,可以获得可容易回收的结构。
制造清洁单元的方法
下面描述制造上述清洁单元C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以清洁容器13通过使用模具与第二支撑部件10c一体成型的形成方法的示例来描述制造方法。首先,第二支撑部件10c被制备并且设置在模具中,其中,在第二支撑部件10c中,清洁刮刀10a已经形成在第三板部分10a1的一端部处。之后,将用于形成清洁容器13的熔融树脂注入模具中,从而形成清洁容器13。更具体地,在未将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以及清洁刮刀10a嵌入用于形成清洁容器13的熔融树脂中的情况下,形成清洁容器13。因此,露出部分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处。同时,第二支撑部件10c的第四板部分10a2的一部分被固定为当用于形成清洁容器13的熔融树脂被注入到模具中时突出到模具的空间中。因此,第二支撑部件10c的第四板部分10a2嵌入清洁容器13中。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嵌入成型,第二支撑部件10c被固定到清洁容器13。槽口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嵌入清洁容器13中的部分中。因此,形成清洁容器13的树脂从清洁容器13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侧流动到第四板部分10a2的槽口中。结果,第二支撑部件10c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
清洁容器13可以由能够通过注塑成型处理的任意类型的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树脂组合物,该苯乙烯树脂组合物至少包含作为基材树脂的苯乙烯树脂和橡胶类聚合物。尽管包含在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苯乙烯树脂的示例包括例如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但是理想地使用聚苯乙烯。包含在苯乙烯树脂化合物中的橡胶类聚合物的示例包括例如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异戊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天然橡胶、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组合。作为包含在苯乙烯树脂化合物中的橡胶类聚合物,特别理想地使用高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包含苯乙烯树脂和橡胶类聚合物的苯乙烯树脂化合物可以称为HIPS,HIPS是橡胶改性的苯乙烯材料。HIPS是通过将廉价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聚苯乙烯(PS)与橡胶类聚合物(包括橡胶类共聚物)混合而制成的树脂组合物,从而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因此,使用HIPS是理想的。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容器13由HIPS形成。
感光鼓7的轴由设置在清洁容器13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处的支承部件(未示出)支撑,从而使得清洁刮刀10a的末端设置在感光鼓7上,该感光鼓7为旋转部件。由此形成清洁单元D。
效果4
通过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在无需在第二支撑部件10c与清洁容器13的主体之间使用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清洁容器13之外。因此,制造过程可以进一步简化。另外,通过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清洁单元C中的露出部分,第二支撑部件10c相对于清洁容器13的运动在横向方向上被管制而在纵向方向N上被允许。因此,可以抑制由室温变化引起的第二支撑部件10c、固定到第二支撑部件10c的清洁刮刀10a以及清洁容器13的弯曲或变形。根据清洁刮刀10a与感光鼓7彼此接触的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清洁刮刀10a与感光鼓7在感光鼓7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接触压力的差的出现。结果,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部件而不是增加部件的数量来容易地减小受热量影响的可能性。
另外,槽口部分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的嵌入清洁容器13中的部分中。形成清洁容器13的树脂已经从清洁容器13的主体侧或固定部分侧流动到第二支撑部件10c的槽口部分中。结果,第二支撑部件10c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清洁容器13定位。
另外,第二支撑部件10c未螺接或结合到清洁容器13,并且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10c中的槽口部分向在纵向方向N上延伸的端面开口。因此,除了使得制造更容易之外,可以获得可容易地回收的结构。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清洁刮刀10a所提前固定至的第二支撑部件10c,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清洁刮刀10a可以在第二支撑部件10c与清洁容器13成一体之后被固定到第二支撑部件10c。替代性地,清洁刮刀10a可以与第二支撑部件10c成一体。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可以对本实施例做出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对第一实施例做出的改变相似的改变,并且可以获得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支撑部件9a被固定到固定部分20a,可移动部分20b和20c被设置在固定部分20a中,然后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被注入到已经形成的空间23中。因此,形成显影容器12。此时,为了将第一支撑部件9a固定到固定部分20a,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都被支撑。然而,当用于形成显影容器12的熔融树脂被注入时,第一支撑部件9a相对于固定部分20a的位置可能由于施加的树脂的压力而偏移。因此,作为第五实施例,下面将描述显影单元以及制造该显影单元的方法,通过该显影单元,抑制了第一支撑部件9a相对于固定部分20a的位置的偏移。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盒的整体概述相似。因此,下面主要描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图9包括视图(a)、(b)和(c),其分别为显影容器42的俯视图、内侧视图和外侧视图。图10A和10B是显影容器42的剖视图,其分别示出图9中所示的截面H1和H2。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使用这样的第一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9a具有在横向方向M上的L形截面,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由显影刮刀9d所固定至的第一板部分9a1和第二板部分9a2形成。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嵌入显影容器42的固定部分42b中,以便被固定到显影容器42,并且显影刮刀9d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一板部分9a1。在这种状态下,根据本实施例,显影刮刀9d被固定到第一板部分9a1,从而使得显影刮刀9d的末端朝向第一板部分9a1的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那侧突出。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件9a被设置成使得第一板部分9a1的与连接到第二板部分9a2的那侧相反的一侧面向显影容器42的外侧。
更具体地,如图9至图10B所示,设置有多个露出部分9B1和多个露出部分9B2,在该多个露出部分9B1和多个露出部分9B2处,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从显影容器42露出。当从面向显影器刮刀9d的末端的方向观察时,第二板部分9a2在露出部分9B1处从显影容器42露出。露出部分9B1中的每个露出部分具有向第二板部分9a2的连接到第一板部分9a1的一侧开口的槽口形状。露出部分9B1和9B2的位置在与显影容器42的纵向方向N相交的横向方向上叠置在这些浇口部分G上,熔融树脂通过该浇口部分G注入。
当从面向第一板部分9a1的朝向外侧的一侧的方向观察时,第二板部分9a2在露出部分9B2处从显影容器42露出。露出部分9B2是向外侧开口的通孔。
如图9和图10B所示,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未设置显影容器42的露出部分9B1和9B2的其它部分由显影容器42夹持并且被牢固地固定。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露出部分9A被形成为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两端都从显影容器42露出。另外,槽口部分9a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嵌入显影容器42的部分中。形成显影容器42的树脂已经流动到槽口部分9a3中。
[制造显影单元2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11描述制造上述的显影容器42的制造方法。以显影容器42通过使用包括固定部分50a和可移动部分50b、50c和50d的模具50与第一支撑部件9a一体成型的形成方法的示例来描述制造方法。
首先,第一支撑部件9a被制备并且被固定到固定部分50a。然后,可移动部分50b、50c和50d设置在固定部分50a中,并且用于形成显影容器42的熔融树脂被注入到已经形成的空间43中。因此,形成了显影容器42。更具体地,当第一支撑部件9a被设置在模具50中时,第一支撑部件9a通过例如磁吸引或空气抽吸而被支撑,以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一板部分9a1与模具50的第一接收部分50a1形成接触并且由模具50的第一接收部分50a1支撑。接下来,将可移动部分50b、50c和50d设置在固定部分50a中,以便与固定部分50a接触,从而在模具50中形成空间43。此时,第一支撑部件9a也由固定部分50a的第一接收部分50a1和可移动部分50d的第二接收部分50d1支撑,以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被夹持在第一接收部分50a1与第二接收部分50d1之间。
然后,熔融树脂通过设置在可移动部分50d中的浇口部分G注入模具50的空间43中,其中,第一支撑部件9a设置在(插入到)模具50中。根据距浇口部分G的距离,通过浇口部分G注入的熔融树脂在不同的时间到达模具50中的各个部分。在与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容器42)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截面中,浇口部分G与第一支撑部件9a之间的距离最短。因此,第一支撑部件9a的位置可能由首先流动到第一支撑部件9a对应于浇口部分G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的熔融树脂偏移。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部件9a在与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容器42)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截面中被固定部分50a的第一接收部分50a1和可移动部分50d的第二接收部分50d1支撑的同时,可以执行注塑成型。
在树脂已经被注入之后,显影容器42(第一支撑部件9a已经插入该显影容器)从模具50中脱模。由第一接收部分50a1和第二接收部分50d1支撑的部分分别成为露出部分9B1和9B2,在露出部分9B1和9B2处,第一支撑部件9a被露出。
效果5
通过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由通过浇口部分G注入的熔融树脂施加到第一支撑部件9a的压力可以由第一接收部分50a1和第二接收部分50d1支撑。结果,通过有效地执行嵌入成型,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同时该第一支撑部件9a以通过抑制位置偏移而实现的提高的位置精度嵌入显影容器42中。如上所述,通过在注入树脂期间将支撑部件稳定地支撑在模具中,还可以抑制在成型期间树脂的注入的变化,并且可以实现稳定的可成型性。此外,固定到支撑部件的刮刀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被附接。
露出部分9B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相同,并且露出部分9B2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宽度相同。露出部分9B1中的每个露出部分的形状关于对应的一个浇口部分G的中心线对称,该中心线在浇口部分G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中心处,并且露出部分9B2中的每个露出部分关于对应的一个浇口部分G的中心线对称,该中心线在浇口部分G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中心处。然而,露出部分9B1、9B2不限于此。足够的是,露出部分9B1和9B2在与纵向方向N相交的截面中叠置在各个浇口部分G上。露出部分9B1不必关于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中心处的中心线对称,并且露出部分9B2不必关于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第二板部分9a2的在纵向方向N上的中心处的中心线对称。
尽管露出部分9B1和9B2部分地根据上述实施例设置,这不是限制性的。具体地,根据上述实施例,露出部分9B1和9B2设置为在与第一支撑部件9a(显影容器42)的纵向方向N相交的截面中对应于浇口部分G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然而,露出部分9B1和9B2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第一支撑部件9a通过纵向方向N露出,其中,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板部分9a2的端部固定到显影容器42。替代性地,取决于模具的形状,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一板部分9a1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可以通过磁吸引、空气抽吸或类似方式而被支撑,第一板部分9a1的另一个表面可以被压靠在设置在模具中的接收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部分9a1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通过露出部分或者多个露出部分露出。
第六实施例
根据第五实施例,露出部分9B1和9B2对应于浇口部分G的位置。然而,露出部分的结构和位置不限于此。以下,主要通过描述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五实施例的差异来描述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盒的整体概述相似。
在第一支撑部件9a被嵌入成型的情况下,显影容器52可能在显影容器52已经被模制之后弯曲。因此,描述抑制这种弯曲的结构。
首先,描述如何发生这种弯曲。通常,在刚刚进行成型之后,在诸如显影容器的树脂成型部件(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部件)中出现被称为成型收缩的收缩。此时,通过第一支撑部件9a周围的树脂的收缩力,由树脂形成的显影容器与第一支撑部件之间的附着力增大。因此,阻碍了显影容器与第一支撑部件之间的界面处的滑动。结果,当由金属形成的第一支撑部件9a与由树脂形成的显影容器52之间的线性膨胀(热膨胀)的差较大时,盒B由累积的应力而变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置露出部分以减小第一支撑部件9a与显影容器52在第一支撑部件9a的纵向方向N上彼此接触处的各个接触部分的宽度,以使得在第一支撑部件9a和显影容器52中积累的应力减小。结果,在露出部分中,由金属形成的第一支撑部件与由树脂形成的显影容器之间的线膨胀(热膨胀)的差引起的应力可以减小,因此,盒B的变形可以被抑制。
具体地,露出部分9B1和露出部分9B2分别设置在显影容器52的第二固定部分12b的外侧表面(图12的视图(b))和内侧表面(图12的视图(c))中,该第二固定部分12b支撑第一支撑部件9a,从而使得露出部分9B1的行和露出部分9B2的行在纵向方向N上相对于彼此交错。也就是,在与显影容器52的纵向方向N相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第一支撑部件9a不由显影容器52的树脂夹持。这可以减小显影容器52与第一支撑部件9a之间的附着力。此外,分别在显影容器52的第二固定部12b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中在纵向方向N上设置多个露出部分9B1和多个露出部分9B2。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应力。
根据第六实施例,露出部分9B1和露出部分9B2分别设置在支撑第一支撑部件9a的第二固定部分12b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中,从而使得露出部分9B1的行和露出部分9B2的行在纵向方向N上彼此交错。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只要弯曲量F是可容许的,如图13所示,露出部分9B1和9B2不必在纵向方向N上彼此叠置,并且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被以特定间距夹持在第二固定部分12b的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之间。替代性地,如图14所示,用于第一支撑部件9a的露出部分9B1和露出部分9B2可以在纵向方向N上彼此叠置,以进一步减小应力。
根据第六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件9a从显影容器52的露出量相对于用于显影的开口在纵向方向N上的宽度H的比率为大约50%。然而,只要弯曲的量是可容许的,从显影容器52的露出量的比率可以为50%或更小。相反,当不担心显影容器52的刚度过度降低或第一支撑部件9a的掉落时,第一支撑部件9a从显影容器52的露出量的比率可以为50%或更大。
尽管根据上述实施例,显影刮刀9d直接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9a,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第一支撑部件9a可以设置成作为形成显影容器52的树脂中的加强部件,并且显影器刮刀9d可以固定到显影容器52。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24748和于2015年5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95772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7 感光鼓
8 充电辊
9a 第一支撑部件
9c 显影辊
9d 显影刮刀
10a 清洁刮刀
9a3 槽口部分
9A 露出部分
10c 第二支撑部件
11 调色剂容器
12,42,52 显影容器
13 清洁容器
13a 废调色剂室
13b 防泄漏板
A 成像设备的主体
B 盒
C 清洁单元
D 显影单元
G 浇口部分
T 显影剂单元
L 激光

Claims (20)

1.一种盒,包括:
可旋转的旋转部件,所述可旋转的旋转部件构造成围绕一轴向方向旋转;
刮刀,所述刮刀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旋转部件的表面接触或设置为靠近所述旋转部件的表面;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刮刀,使得所述刮刀的一个端部在与所述轴向方向相交的横向方向上朝向所述旋转部件延伸,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以及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在所述嵌入成型中,在所述支撑部件被固定到模具的同时注入树脂,并且所述框架本体夹持所述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以支撑所述支撑部件,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的线膨胀系数与所述框架本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本体构造成不管制支撑部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热膨胀和收缩并且构造成管制支撑部件在横向方向上的热膨胀和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槽口部分,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槽口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框架本体定位,并且,
其中,形成所述框架本体的树脂与所述至少一个槽口部分接合,以使所述支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口部分包括在轴向方向上以间距布置的多个槽口部分,并且所述间距中的每个间距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的被框架本体夹持的部分是支撑部件在横向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框架本体支撑所述支撑部件使得所述支撑部件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从所述框架本体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槽口部分,
其中,在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中的所述支撑部件中,所述支撑部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槽口部分之间的在所述支撑部件的轴向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并且
其中,形成所述框架本体的树脂被形成为与所述至少一个槽口部分接合,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槽口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在轴向方向上以间距设置的多个槽口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间距中的每个间距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件比所述框架本体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由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弯曲金属片材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表面中,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多个第一接触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露出,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本体与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分处彼此接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介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包括多个第一露出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
其中,框架本体具有一个浇口部分或多个浇口部分,树脂通过所述一个浇口部分或所述多个浇口部分注入,并且
其中,在设置所述一个浇口部分或所述多个浇口部分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设置在与轴向方向相交的一个截面或多个截面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
其中,框架本体具有多个浇口部分,树脂通过所述多个浇口部分注入,并且
其中,在设置所述多个浇口部分的多个部分处,所述多个第一露出部分设置在与轴向方向相交的多个截面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
其中,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另一表面中,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多个第二接触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露出部分,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露出部分露出,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本体与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分处彼此接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露出部分介于所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分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露出部分包括多个第二露出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露出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露出部分一起设置在与轴向方向相交的一个截面或多个截面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支撑所述旋转部件的支承部件被固定到所述框架本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框架本体具有支撑所述旋转部件的支承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是感光鼓,并且
其中,所述刮刀是将显影剂从感光鼓的表面移除的清洁刮刀。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是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
其中,所述刮刀是管制由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厚度的显影刮刀。
20.一种成像设备,
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盒能够附接到所述成像设备并且能够被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
CN201580032327.XA 2014-06-17 2015-06-12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Active CN106462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4748 2014-06-17
JP2014124748 2014-06-17
JP2015095772A JP6576093B2 (ja) 2014-06-17 2015-05-08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枠体
JP2015-095772 2015-05-08
PCT/JP2015/002952 WO2015194144A1 (en) 2014-06-17 2015-06-12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rtridge, and frame body used for the cartrid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2099A CN106462099A (zh) 2017-02-22
CN106462099B true CN106462099B (zh) 2019-12-10

Family

ID=5354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2327.XA Active CN106462099B (zh) 2014-06-17 2015-06-12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646B2 (zh)
JP (1) JP6576093B2 (zh)
CN (1) CN106462099B (zh)
WO (1) WO2015194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8473B2 (ja) * 2016-11-30 2021-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10761452B2 (en) * 2017-09-07 2020-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a resin regulating blade
JP7135674B2 (ja) * 2018-09-28 2022-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945A (ja) * 2000-01-18 2001-07-24 Canon Inc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成形用金型及び電子写真用現像ブレード
CN1314620A (zh) * 2000-03-07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808298A (zh) * 2005-01-21 2006-07-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盒的轴的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1896870A (zh) * 2007-11-14 2010-11-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刮板用模具和显影刮板的制造方法
CN102566356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0174A (ja) * 1987-11-27 1989-06-01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用ブレード
JPH09190146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1282251A (ja) 1998-03-30 1999-10-15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32039A (ja) *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枠体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285A (ja) * 1999-06-24 2001-01-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80349B2 (ja) * 2002-10-29 2008-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ブレードの取出し方法及び現像ブレード成形用金型
JP3966257B2 (ja) * 2003-08-25 2007-08-2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5046B2 (ja) * 2004-03-23 2009-09-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剤量規制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現像剤量規制ブレード成型用金型
JP4496111B2 (ja) * 2005-03-14 2010-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6369B2 (ja) * 2005-07-13 2011-08-10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JP4746370B2 (ja) * 2005-07-13 2011-08-10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044245B2 (ja) * 2006-12-15 2012-10-10 藤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ブレ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33368A (ja) * 2007-03-19 2008-10-02 Ricoh Co Ltd マグネットローラ、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2626B2 (ja) * 2008-03-31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097683B2 (ja) * 2008-11-14 2012-1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Oa用ブレード
JP2012022111A (ja) * 2010-07-14 2012-02-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061653B2 (ja) * 2011-12-21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28780B2 (ja) * 2012-09-05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864402B2 (ja) * 2012-11-13 2016-02-1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945A (ja) * 2000-01-18 2001-07-24 Canon Inc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成形用金型及び電子写真用現像ブレード
CN1314620A (zh) * 2000-03-07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808298A (zh) * 2005-01-21 2006-07-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盒的轴的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1896870A (zh) * 2007-11-14 2010-11-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刮板用模具和显影刮板的制造方法
CN102566356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46136A1 (en) 2018-02-15
JP6576093B2 (ja) 2019-09-18
JP2016021050A (ja) 2016-02-04
WO2015194144A1 (en) 2015-12-23
US10048646B2 (en) 2018-08-14
CN106462099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1762B2 (en) Cartridge and unit
US8879954B2 (en) Cartridge with member for fixing a member-to-be-energized
US898333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71282B2 (en) Cartridge having a seal member filling a gap between a frame and a blade member
CN105301930B (zh) 显影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928013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31487B2 (en) Regulating device, image bearing member cleaning device, developing device,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462099B (zh) 成像设备、盒以及用于所述盒的框架本体
US9857733B2 (en) Sealing member having a seal portion and a supporting portion
US20140064777A1 (en)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JP2016021050A5 (zh)
US9910405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85247A (ja) 定着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176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748421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033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0862064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의 현상롤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97615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972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493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47777A (ja) 導電性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286A (ja) 導電性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1134A (ja) 導電性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7724A (ja) 導電性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