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851B -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851B
CN106461851B CN201580029655.4A CN201580029655A CN106461851B CN 106461851 B CN106461851 B CN 106461851B CN 201580029655 A CN201580029655 A CN 201580029655A CN 106461851 B CN106461851 B CN 106461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ogram
light
diffraction efficiency
screen
dif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96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851A (zh
Inventor
北村满
塚田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03H1/0252Laminate comprising a hologram layer
    • G03H1/0256Laminate comprising a hologram layer having specific functional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6Transmiss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02B5/1871Transmissive phase gr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6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for relief proj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03H1/024Hologram nature or properties
    • G03H1/0244Surface relief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03H1/08Synthesising holograms, i.e. holograms synthesized from objects or objects from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2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 optical image from holograms
    • G03H1/2202Reconstruction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 G03H2001/2223Partic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source, hologram and observer
    • G03H2001/2228Partic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source, hologram and observer adapted fo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re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40/00Hologram nature or properties
    • G03H2240/50Parameters or numerical values associated with holography, e.g. peel strength
    • G03H2240/53Diffraction efficiency [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50/00Laminate comprising a hologram layer
    • G03H2250/36Conform enhancement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提供透明性高并且能够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而观察的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全息图(1)的特征在于:具有凹凸部,对从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进行反射,并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和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不同。

Description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从一方照射的白色光透射,并反射从另一方照射的白色光而能够观察白色的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体积型全息图的透明屏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3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作为体积全息图,必须使用高价感光材料,另外量产时伴随着使用激光的曝光工序,对于量产性未必是优异的。另外,体积型全息图中,具有称为波长选择性的只有特定波长较强衍射的特性,存在显示会带有颜色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透明性高并且能够使投影的影像明亮、明确地反射而进行观察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其特征在于:
具有凹凸部,
对从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进行反射,
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
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和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不同。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块全息图,该全息图具有凹凸部,对从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波长范围的白色光进行反射扩散,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对于所述透射光的衍射效率比对于所述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低;无色透明的薄膜层,形成在所述全息图的所述凹凸部,光折射率比所述全息图高或低;以及低衍射效率层,以埋入所述全息图的凹凸部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设置所述低衍射效率层,与没有所述低衍射效率层的情况相比,对于所述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变低,在使用时能够透射性高地视觉辨认从所述全息图远离的距离的物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衍射效率层至少是粘接性或粘附层中任一种。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中,特征在于:
所述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低于所述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所述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2。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所述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1,并且,
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为60%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中,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有多种深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全息图中,特征在于:
所述全息图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
包含所述全息图,
对从所述全息图的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进行反射,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
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和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不同。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在所述全息图的凹凸部的反射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低衍射效率层,以填埋所述全息图的凹凸部的方式配置,降低所述全息图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全息图与所述低衍射效率层的折射率之差为0.25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全息图或所述透光性反射板。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屏幕;以及
以既定角度向所述屏幕出射既定白色光的投影仪(projector)。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透明性高并且能够使投影的影像明亮、明确地反射而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投影仪用屏幕的概念图
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概略图。
图3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概略图。
图4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的衍射效率和其他例子的衍射效率。
图5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概略图。
图6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概略图。
图7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的衍射效率。
图8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概略图。
图9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的一个例子的衍射效率。
图10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的其他例子的衍射效率。
图1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
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的单元全息图群。
图13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投影仪用屏幕。
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相位分布的一个例子。
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运算步骤的流程。
图16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范围。
图17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窄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图18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窄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图19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宽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图20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宽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含本发明所涉及的全息图的透光性反射板之中作为用于投影系统20的投影仪用屏幕10而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用屏幕10或者贴在窗上,或者使用于商品说明用的陈列柜(showcase),是能够以高亮度观察到从投影仪P投影的影像,且能够透射性高地观察到外面的景色或陈列柜的内部的屏幕。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用屏幕的概念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20所使用的投影仪用屏幕10(以下,仅称为“屏幕”),透明性高并且使投影的影像明确地反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由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高于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的全息图形成。此外,全息图也可以为表面凹凸全息图(reliefhologram)、浮雕全息图(emboss hologram)、或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任一种,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作为全息图,记载更加实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
例如,屏幕10如图1所示,粘贴到窗W等而使用。通常,使得来自处于屏幕10之外的物体O的物体光Lo1不漫射而作为透射光Lo2能够透射。即,不会过于受全息图的衍射的影响。因而,透视(see through)性高,且能明确地观察到外面的景色。
若从投影仪P向该屏幕10照射影像,则入射光Lp在屏幕10反射及漫射,反射光Lr成为影像,被观察者E观察。此外,在图1中,以直线表示投影仪P照射的入射光Lp,但是实际上,从投影仪P漫射并入射到屏幕10,在屏幕10的各自部位反射。反射光Lr由于全息图的衍射功能漫射到既定范围,并且能够高亮度地进行观察。
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概略图。
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具备: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基体材料2;反射层3;以及低衍射效率层4。此外,屏幕10至少具有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即可。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与基体材料2邻接地配置。此外,也可以通过热压来使基体材料层2本身带凹凸,以作为全息图层。反射层3在基体材料2的相反侧形成在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上。低衍射效率层4形成在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反射层3侧。低衍射高率层4是指用于降低对于全息图的透射光的衍射效率的层。
即,屏幕10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及观察者E侧依次配置低衍射效率层4、反射层3、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在最靠近物体O侧基体材料2配置在窗W侧。
因此,若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等照射的第1入射光L1从区域A1入射到低衍射效率层4,则反射光L2在反射层3反射,再次透射低衍射效率层4而从区域A1射出。此外,第1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透射光L3向区域A2侧射出。另外,若图1所示的来自外面的物体O的第2入射光L11从区域A2入射到基体材料2,则透射光L12透射全息图形成层1、反射层3及低衍射效率层4,并从区域A1射出。此外,第2入射光L2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13向区域A2侧射出。在此,透射光L3及反射光L13不会对反射型透视屏幕的投影仪的反射光的可见性(visibility)或外面的物体的透射光的可见性产生影响,因此后面省略说明。
此外,屏幕10也可以从投影仪P及观察者E侧依次配置基体材料2、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反射层3,在最靠近物体O侧低衍射效率层4配置在窗W侧。
在该情况下,若图1所示的从投影仪P等照射的第1入射光L1从区域A1入射到基体材料2,则透射全息图形成层1,反射光L2在反射层3反射,再次透射全息图形成层1及基体材料2,并从区域A1射出。另外,若图1所示的来自外面的物体O的第2入射光L11从区域A2入射到低衍射效率层4,则透射光L12透射反射层3、全息图形成层1及基体材料2,并从区域A1射出。
衍射效率η在具有周期性的构造的情况下,根据标量(scalar)衍射理论,由以下的式(1)求出。
[数1]
其中,φ(x)为相位,
Λ为衍射光栅的栅距,
m为衍射级数,
i为虚数单位,
Tm为衍射效率ηm的平方根。
相位φ在反射型的情况下由以下的式(3)求出,在透射型的情况下由以下的式(4)求出。
[数2]
其中,n1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和低衍射效率层4之中观察者E侧的层的折射率,
n2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和低衍射效率层4之中与观察者E相反侧的层的折射率,
λ为光的波长,
z为从基准位置起的凹凸深度。
基体材料2透明且能够减薄厚度,使用具有机械强度或能承受在制造计算机合成全息图记录介质的片、标签、及转印片时的加工的耐溶剂性及耐热性的材料。也根据使用目的进行选择,因此并不限定于此,优选膜状或片状的塑料。
能够例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芳酯、三醋酸纤维素(TAC)、二醋酸纤维素、聚乙烯/乙烯醇等的各种塑料膜。
出于同样的考虑,基体材料2的厚度优选为5~500μm,特别优选为5~50μm。也可以在形成转印片时,在基体材料2设置由通常使用的醋酸纤维素树脂、异丁烯树脂等构成的剥离层。
作为用于构成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透明的树脂材料,能够选择各种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树脂等的各种树脂材料。例如,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改性丙烯树脂、环氧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能举出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酰胺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这些树脂能够单独或者作为两种以上的共聚合物而使用。另外,这些树脂也可以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的各种异氰酸酯树脂;或环烷酸钴(ネフテン酸コバルト)、环烷酸锌等的金属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基乙基酮等的过氧化物;苯酮、乙酰苯、蒽醌、萘醌、偶氮双异丁腈、二苯硫醚等的热或紫外线固化剂。另外,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举出丙烯酸环氧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丙烯改性聚酯等。出于形成交联构造、进行粘度调整等的目的,能够使其他单官能或多官能团单体、低聚物等化合到这样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是通过将复制用原版的模具面按到上述树脂材料进行的赋型而形成的。而且,在模具面密合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状态下,利用加热或电离辐射线照射进行固化,并在固化后进行剥离,从而能够在由固化的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层的单面形成精密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细微凹凸。此外,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也可以从模具面剥离,并在剥离后进行固化而形成。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采用含有(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类;(2)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羟基和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或(3)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羟基的多元醇类的反应生成物即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的是含有聚乙烯蜡,涂敷并干燥后以电离辐射线进行固化,作成电离辐射线固化树脂即可。
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能够例示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具体而言,在日本特开2001-329031号公报公开的光固化性树脂等。具体而言,能够例示MHX405清漆(ザ・インクテック(株)制,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商品名)。
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形成如下即可:以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为主成分,加入光聚合引发剂、可塑剂、稳定剂、界面活性剂等,分散或溶解到溶剂,以辊涂敷、凹版涂敷、刮刀式涂敷(comma coating)、压模涂敷等涂敷方法来涂布到透明基体材料上,并加以干燥,将细微凹凸赋型后以电离辐射线使之反应(固化)。计算机合成全息图层的厚度通常为1~10μm左右,优选为2~5μm。
在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也可以设置反射层3。反射层3以跟随凹凸面的薄膜层形成。该反射层3需要对入射的光进行反射,因此,如果为具有比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高的折射率或低的折射率的薄膜层就无特别限定。
作为反射层3,能够使用各种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形成的金属薄膜等的大致全波长区反射可见光的金属光泽反射层、或仅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通过观察方向等而视为透明的透明反射层,但是局部地设置金属光泽反射层,或者较薄地形成金属光泽反射层,或者设置透明反射层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透明反射层观察到来自物体O的入射光,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用于形成反射层3的金属材料,能够采用Al、Cr、Ti、Fe、Co、Ni、Cu、Ag、Au、Ge、Mg、Sb、Pb、Cd、Bi、Sn、Se、In、Ga或Rb等的金属、或这些金属的氧化物或氮化物等,能够从这些之中组合1种或2种以上而使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Al、Cr、Ni、Ag或Au等,作为其膜厚优选为1nm~10,000nm,更优选为2nm~1000nm。
另外,为了提高透射性而附加透明的反射层3,则更加优选。透明的反射层3通过向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凹凸面设置,能够提高衍射效果。作为透明的反射层3,利用真空薄膜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形成。
透明的反射层3为大致无色透明的色相,其光学折射率与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不同,从而,尽管没有金属光泽,可是能够视觉辨认全息图等的光亮性。例如,有光折射率比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高的薄膜以及光折射率低的薄膜,作为前者的例,有ZnS、TiO2、Al2O3、Sb2S3、SiO、SnO2、ITO等,作为后者的例,有LiF、MgF2、AlF3。优选为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具体而言,能够例示Be、Mg、Ca、Cr、Mn、Cu、Ag、Al、Sn、In、Te、Fe、Co、Zn、Ge、Pb、Cd、Bi、Se、Ga、Rb、Sb、Pb、Ni、Sr、Ba、La、Ce、Au等的氧化物或氮化物以及其他将这些混合2种以上的材料等。透明金属化合物的形成与金属的薄膜同样,通过蒸镀、溅射、离子镀、CVD等的真空薄膜法等,以成为1~10000nm左右、优选为2~1000nm的厚度的方式在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凹凸面设置即可。
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能够适用加热时熔化或软化而发挥粘接效果的热敏粘接剂,具体而言,能举出聚氯乙烯类树脂、醋酸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
另外,低衍射效率层4作为粘附性树脂,也可为醋酸乙烯树脂、醋丁酸乙烯树脂、氯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氨基甲酸酯树脂等。
或者,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不仅具有热粘接性而且还具有粘附性的粘附性粘接层能够适用具有粘附性和热粘接性的丙烯类树脂或橡胶类树脂、或者粘附性树脂和热粘接性树脂的混合物等。
关于低衍射效率层4,向溶剂中溶解或分散这些树脂,并添加适当颜料等的添加剂后,以公知的辊涂敷、凹版涂敷、刮刀式涂敷等的方法涂敷并使之干燥,从而成为厚度1~30μm的层。
在对象物的表面如膜片那样平滑的情况下,1~5μm的厚度合适。在对象物的表面具有30μm以上的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5μm~30μm的厚度、进而20μm~30μm的厚度合适。
在具有剥离层的转印片结构的情况下,向对象物的表面的既定位置叠加转印片,在进行既定加热/加压后,剥离透明基体材料,以期望的形状转印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从而能够在图1所示的窗W转印屏幕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优选使用折射率1.49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2优选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优选使用折射率1.47的丙烯类粘附剂;作为被粘附体优选使用玻璃。
此外,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的粘附层的折射率设为1.46~1.49。因此,关于无机氧化物粒子的混合量,相对于固化型化合物100重量份,设为50~300重量份,优选为100~20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00~150重量份的范围。
图3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概略图。
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中,低衍射效率层4为空气层,并且不使用反射层3。因而,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等照射的与入射光相当的第1入射光L1,如图3所示,在区域A1的空气层与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界面反射,作为反射光L2朝向图1所示的观察者E侧。另外,与图1所示的物体O的物体光Lo1相当的第2入射光L11,从区域A2透射基体材料2及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而作为透射光L12朝向图1所示的观察者E侧。
第1实施方式的低衍射效率层4为空气层,因此折射率n1=1.0。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使用折射率n2=1.49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基体材料2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每个积分区间Λ的凹凸的深度z形成为:0~Λ/4为止为0;Λ/4到Λ/2为止为h/4;Λ/2到3Λ/4为止为h/2;3Λ/4到Λ为止为3h/4。
图4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衍射效率。
图4的单点划线表示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双点划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另外,实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第1入射光L1及第2入射光L11的波长使用了532nm。
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透明性高并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优选以使反射的衍射效率高于透射的衍射效率的方式进行设定。特别是,优选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2。另外,若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1,并且,反射的衍射效率为60%以上,则更加优选。在此,衍射效率是按照JISZ8791(全息图的衍射效率及关联的光学特性的测定方法)的“5.5.3相对衍射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图5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概略图。
第2实施方式的屏幕10在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采用了反射层3。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等照射的与入射光相当的第1入射光L1,如图5所示,从区域A1的空气层由反射层3反射,作为反射光L2朝向图1所示的观察者E侧。反射层3的折射率为n3=2.37。
反射层3如果经蒸镀而形成折射率比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高的透明层,则反射率变高,能以更加高亮度观察到投影仪等的投影像。
图6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概略图。
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10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相反地配置的例。因而,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等照射的与入射光相当的第1入射光L1,如图6所示,从区域A1向基体材料2入射,并透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在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与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的空气层的界面反射,作为反射光L2透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及基体材料2,朝向图1所示的区域A1的观察者E侧。另外,与图1所示的物体O的物体光Lo1相当的第2入射光L11,从区域A2透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及基体材料2并作为透射光L12朝向图1所示的区域A1的观察者E侧。
低衍射效率层4为空气层,因此折射率n1=1.0。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使用折射率n2=1.49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基体材料2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每个积分区间的凹凸的深度z形成为:0~Λ/4为止为0;Λ/4到Λ/2为止为h/4;Λ/2到3Λ/4为止为h/2;3Λ/4到Λ为止为3h/4。
图7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衍射效率。
图7的单点划线表示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双点划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另外,实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第1入射光L1及第2入射光L2的波长采用532nm。
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透明性高并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优选以使反射的衍射效率高于透射的衍射效率的方式进行设定。特别是,优选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2。另外,若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1,并且,反射的衍射效率为60%以上,则更加优选。
进而,从图7所示的基体材料2侧投影投影仪等的影像的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10反射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凹凸深度H2下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值B2,小于从图4所示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侧投影的第1实施方式的屏幕10反射的衍射效率为最大的凹凸深度H1下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值B1,因此透明性更高且能够使投影的影像明确地反射。
图8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概略图。
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在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10形成反射层3,作为低衍射效率层4使用粘附层并粘贴在窗W。因而,从图1所示的投影仪P等照射的与入射光相当的第1入射光L1,如图8所示,从区域A1向基体材料2入射,透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由反射层3反射,作为反射光L2透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及基体材料2,从而向区域A1射出,朝向图1所示的观察者E侧。另外,与图1所示的物体O的物体光Lo1相当的第2入射光L11,从区域A2透射窗W、低衍射效率层4、反射层3、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及基体材料2而作为透射光L12向区域A1射出,朝向图1所示的观察者E侧。
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低衍射效率层4采用折射率n1=1.47的丙烯类粘附层。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使用折射率n2=1.49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反射层使用折射率n3=2.37的硫化锌。基体材料2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每个积分区间的凹凸的深度z形成为:0~Λ/4为止为0;Λ/4到Λ/2为止为h/4;Λ/2到3Λ/4为止为h/2;3Λ/4到Λ为止为3h/4。
图9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一个例子的衍射效率。
图9的单点划线表示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双点划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另外,实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第1入射光L1及第2入射光L2的波长采用532nm。
第4实施方式中,为了透明性高并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优选以使反射的衍射效率高于透射的衍射效率的方式进行设定。特别是,以由具有接近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折射率n2=1.49的折射率n1=1.47的粘附层填埋的方式形成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凹凸部位,因此,透射的衍射效率变得非常低,如果反射的衍射效率为0.1以上,则透射的衍射效率/反射的衍射效率会小于0.1,更加优选。
图10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其他例子的衍射效率。
图10的单点划线表示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双点划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另外,实线表示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第1入射光L1及第2入射光L2的波长采用532nm。
图1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其他例子的衍射效率为将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与低衍射效率层4的折射率之差设为0.25的情况下的衍射效率。即,图10示出满足|粘附层的折射率-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折射率|=0.25的情况下的第4实施方式的屏幕10的衍射效率。此外,优选|粘附层的折射率-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折射率|为0.25以下。其中,“||”是表示绝对值的符号。
该例中,以由与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折射率之差为0.25的粘附层填埋的方式形成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凹凸部位,从而如果在凹凸的深度h<300nm的范围内反射的衍射效率为0.2以上,则透射的衍射效率/反射的衍射效率会小于0.2。因而,即便反射衍射效率从最大的位置偏离一些,也能透明性高并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因此是优选的。
接着对使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具有指向性,并且在既定白色观察区中,能够以高亮度进行白色观察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的单元全息图群。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在二维的平面排列多个单元全息图群11而形成。另外,如图12所示,单元全息图群11在二维的平面排列多个单元全息图1而形成。即,屏幕10由分割的多个单元全息图群11的集合构成,单元全息图群11由分割的多个单元全息图1的集合构成。单元全息图1设定为漫射角度比各向同性散射更窄。因而,其集合体即屏幕10也是漫射角度比各向同性散射更窄。二维的平面优选由第1方向X和与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横方向为第1方向X、纵方向为第2方向Y。
单元全息图1由形成单元全息图群11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构成。1个单元全息图群11如图12(b)所示,由排列成纵3×横3的单元全息图1形成。另外,实施例1的1个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呈正方形,1个单元全息图群11的形状呈正方形。另外,屏幕10成为横方向较长的长方形。
实施例1的屏幕10由二维地排列成纵4×横6的单元全息图群11形成。实施例1的单元全息图群11在作为第1方向的横方向排列有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群11。例如,在图11中,在最上排作为第1横块12A排列6个第1单元全息图群11A,在第2排作为第2横块12B排列6个第2单元全息图群11B,在第3排作为第3横块12C排列6个第3单元全息图群11C,在第4排作为第4横块12D排列6个第4单元全息图群11D。各块12A、12B、12C、12D在纵方向Y并行配置。
此外,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不限于正方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三角形等也可。另外,相邻的单元全息图1未必一定密合,实质上为接近配置的状态,就也可以隔着既定间隙。进而,单元全息图群11也可以与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另外,形成单元全息图群11的单元全息图1的数量、形成屏幕10的单元全息图群11的数量各为几个均可。
图13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投影仪用屏幕。
实施例2的1个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呈正方形,1个单元全息图群11的形状呈正方形。另外,屏幕10呈正方形。
实施例2的屏幕10由二维地排列成纵4×横4的单元全息图群11形成。实施例2的单元全息图群11在作为第2方向的纵方向Y排列有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群11。例如,在图13中,最左排作为第1纵块13A排列4个第1单元全息图群11A,左起第2排作为第2纵块13B排列4个第2单元全息图群11B,左起第3排作为第3纵块13C排列4个第3单元全息图群11C,最右排作为第4纵块13D排列4个第4单元全息图群11D。各块13A、13B、13C、13D在横方向X并行配置。
此外,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不限于正方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三角形等也可。另外,相邻的单元全息图1未必一定密合,实质上为接近配置的状态,就也可以隔着既定间隙。进而,单元全息图群11也可以与单元全息图1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另外,形成单元全息图群11的单元全息图1的数量、形成屏幕10的单元全息图群11的数量各为几个均可。
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1及图13所示的实施例2那样,按每个块由同样的单元全息图1构成,在横方向或纵方向排列有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群11,因此能够由较小的原版进行多版面配置(多面付け),可以容易进行大型化。例如,实施例1中,能够在作为第1方向的横方向进行多版面配置,实施例2中,能够在作为第2方向的纵方向进行多版面配置。在此,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规格是指形状、厚度、及栅距等的尺寸、材质等。
关于单元全息图群,在实施例1中记载了沿横方向排列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群的例,在实施例2中记载了沿纵方向排列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群的例,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排列全部不同的单元全息图群的例、排列全部相同的单元全息图群的例、或排列一部分相同且其他不同的单元全息图群的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能够容易理解地对透射型的单元全息图1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反射型的单元全息图1也同样可以适用。
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相位分布的一个例子。
由计算机合成全息图构成的单元全息图1,由以二维阵列状配置的微小单位的集合体构成,各单位各自对于反射光或入射光具有提供独自的相位的光程,并且,在既定观察区内实质上衍射垂直入射的光束,在该观察区外具有相加实质上不衍射这样的第1相位分布和使倾斜地以既定入射角入射的光束垂直出射这样的第2相位分布而得到的相位分布。
在此,第1相位分布是以平行光对全息图面垂直进行照明的情况下将光仅向既定观察区衍射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相位分布,是图14(a)中如例示的相位分布φHOLO
另外,第2相位分布是将从背后以入射角θ入射的光向正面方向衍射的相位衍射光栅的相位分布,在图14(b)中,是将由虚线所示那样的相位分布近似为数字的阶梯状的函数的相位分布φGRAT
相加这两个相位分布φHOLO及φGRAT后的就是如图14(c)所示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相位分布φ,具有该相位分布φ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就是将以入射角θ从背后倾斜入射的光向既定前方的观察区衍射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
此外,一般为了获得计算机合成全息图进行如下。现在,假设某一全息图,从此处的再现距离比全息图的大小充分大,在以平行光对全息图面垂直进行照明的情况下,在再现像面得到的衍射光由全息图面上的振幅分布以及相位分布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夫琅和费衍射)。
因此,以往为了向再现像面提供既定衍射光,作为Gerchberg-Saxton迭代计算法,已知一边在全息图面与再现像面之间加入束缚条件,一边将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换交替重复,一边求得配置在全息图面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方法。
在此,若设全息图面上的光的分布为h(x,y);再现像面上的光的分布为f(u,v),则各自可以写为以下式(5)及(6)。
h(x,y)=AHOLO(x,y)exp(iφHOLO(x,y)) (5)
f(u,v)=AIMG (u,v)exp(iφIMG (u,v)) (6)
上述中,AHOLO(x,y)为全息图面上的振幅分布,φHOLO(x,y)为全息图面上的相位分布,AIMG (u,v)为再现像面上的振幅分布,φIMG u,v)为再现像面上的相位分布。
上述傅里叶变换及逆傅里叶变换成为如下式(7)及(8)。
[数3]
在此,为了易于理解今后的议论,以AHOLO表达全息图面上的振幅分布AHOLO(x,y);以φHOLO表达全息图面上的相位分布φHOLO(x,y) ;以AIMG表达再现像面上的振幅分布AIMG (u,v);以φIMG 表达再现像面上的相位分布φIMG (u,v)。
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运算步骤的流程。图16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范围。
图15是用于此的流程图,步骤1中,以图16中的全息图面区域x0≤x≤x1、y0≤y≤y1、全息图的振幅AHOLO为1,全息图的相位φHOLO为随机的值而进行初始化,步骤2中,以该初始化的值实施上述式(7)的傅里叶变换。步骤3中,判断出经傅里叶变换而得到的再现像面上的振幅AIMG 在既定区域例如u0≤u≤u1、v0≤v≤v1内成为大致恒定值、在该既定区域外成为大致0的情况下,步骤1中初始化的振幅和相位成为期望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
步骤3中判断为不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4中被赋予束缚条件。具体而言,上述既定区域内再现像面上的振幅AIMG 例如为1,除此之外为0,再现像面上的相位φIMG 按照原样维持。在被赋予那样的束缚条件后,步骤5中,实施上述式(8)的傅里叶逆变换。经该傅里叶逆变换而得到的全息图面上的值,在步骤6中被赋予束缚条件,振幅AHOLO为1,相位φHOLO被多值化(将原来的函数近似为数字的阶梯状的函数(量子化))。此外,相位φHOLO具有连续的值也可的情况下,该多值化未必是必须的。
而且,步骤2中对该值实施傅里叶变换,步骤3中,判断出经傅里叶变换而得到的再现像面上的振幅AIMG 在既定区域例如u0≤u≤u1、v0≤v≤v1内成为大致恒定值,在该既定区域外成为大致0的情况下,步骤6中被赋予束缚条件的振幅和相位成为期望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在步骤3中判断为不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4→5→6→2→3的循环,直至满足步骤3的条件(直至收敛),得到最终的期望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
在此,步骤3中,作为判断再现像面中振幅AIMG 收敛到大致既定值的评价函数,例如使用如下的式(9)。其中,与u、v相关的Σ(和)意味着取u0≤u≤u1、v0≤v≤v1内的全息图的单位中的值之和,<AIMG (u,v)>为该单位内的理想的振幅。根据该(评价函数)例如成为0.01以下而判断为收敛。此外,作为评价函数,也能够采用利用计算循环的重复的前次振幅的值和本次的值之差的如下的式(10)。在此,AIMG i-1为前次振幅的值,AIMG i为本次振幅的值。
[数4]
由这样求出的相位分布,求出实际的全息图的深度分布。深度分布的求出方法,在将全息图用作为反射型时和用作为透射型时不同,反射型的情况下,通过式(11a),而透射型的情况下,通过式(11b),将图13(c)的φ(下述式中φ(x,y))变换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深度D(下述式中D(x,y))。
D(x,y)=λφ(x,y)/(4πn)   (11a)
D(x,y)=λφ(x,y)/{2π(n1-n0)} (11b)
在此,(x,y)为表示全息图面上的位置的坐标,λ为基准波长,n为到反射层为止的材料的折射率,n1及n0为构成透射型的全息图的两种材质的折射率,两个折射率之中较大的为n1、较小的为n0
后面也有说明,通过上述式(11a)及(11b),将按每个纵横的尺寸为Δ的微小单位求出的深度D(x,y)的凹凸图案形成在全息图形成用的树脂层的表面,层叠既定反射性层,从而能够用作为提高效果的全息图。该Δ例如相当于图案曝光光的进给间距。
以上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相位分布的计算本身采用已知的方法来进行,除了上述以外,也能采用例如日本特开昭47-659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应用将相位分布最优化的方法,能够适用遗传算法、或模拟退火法(退火法)等。
接着,对期望的观察区域中能够观察为白色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进行说明。期望的观察区域中能够观察为白色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是指构成为:使以既定入射角入射的既定基准波长的入射光在既定角度范围进行漫射,对于以所述入射角入射的0级透射光或0级反射光,在包括所述基准波长在内加法混色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波长范围的最短波长的所述入射角的入射光的最大衍射角,大于该波长范围的最长波长的所述入射光的最小衍射角。
在以下的说明中,能够容易理解地对透射型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反射型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也同样。
图17概念性地示出观察区域设定为较窄的情况下的、随着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波长的观察区域变化的情况。图18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窄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使照明光的基准波长λSTD处于最短波长λMIN与最长波长λMAX之间,并关于该基准波长λSTD设计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如图17(a)所示,在按照基准波长λSTD,设定以某一倾斜角度θ(角度为从全息图1的法线起的角度,以左旋的角度为正。)入射的照明光3在正面附近的角度范围β1STD~β2STD(下标1设为最小衍射角,下标2设为最大衍射角。此外,最小衍射角是相对于0级透射光呈最小的角度的衍射光的衍射角,最大衍射角是相对于0级透射光呈最大的角度的衍射光的衍射角。)内作为衍射光5STD而扩展的情况下,若以相同倾斜的入射角θ入射最短波长λMIN的照明光3,则认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是相位衍射光栅的集合,因此如图17(b)所示,衍射光5MIN所入射的观察区域(角度范围β1MIN~β2MIN)比基准波长λSTD的情况更向下侧(0级透射光)偏离。另外,若以相同倾斜的入射角θ入射最长波长λMAX的照明光3,则如图17(c)所示,衍射光5MAX所入射的观察区域(角度范围β1MAX~β2MAX)比基准波长λSTD的情况更向上侧(与0级透射光侧相反侧)偏离。
此外,采用如上述那样衍射光的分布,考虑了在包括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法线和照明光3的平面内,包括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法线并与该平面正交的面内,衍射光分布在照明光3的两侧的情况。
接着,此时如图18所示,各衍射光5MIN、5STD及5MAX全部没有重叠的部分,因此能够同时观察所有的波长,在波长范围λMIN~λSTD~λMAX为可见光区的情况下,不存在能够观察为白色的区域,因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而所能观察到颜色会不同。
图19概念地示出观察区域被设定为较宽的情况下的、随着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的波长的观察区域变化的情况。图20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投影仪用屏幕所使用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的观察范围较宽的情况下的各波长的衍射。
在该情况下,也与图17所示的观察区域较窄的情况同样,在入射最短波长λMIN或最长波长λMAX的情况下(图19(b)、图19(c)),观察区域(角度范围β1MIN~β2MIN、β1MAX~β2MAX)与基准波长λSTD的情况相比,分别向下侧、上侧偏离。然而,观察范围较宽,因此如图20所示,在衍射光5MIN、5STD及5MAX全部重叠的正面附近6(角度范围β1MAX~β2MIN)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同时观察到所有的波长。因而,只要观察者在这样的区域内移动,就几乎感觉不到所观察的颜色的变化。
使得这样假设的所有波长存在能够观察的区域6的条件,由图20可清楚,是假设的波长范围的最短波长λMIN的最大衍射角β2MIN大于最长波长λMAX的最小衍射角β1MAX。在衍射光5MIN、5STD及5MAX相对于0级透射光分布在与图17~图20相反侧的情况下,该关系相反,因此,若以0级透射光为基准,则可以说相对于0级透射光所成的最短波长λMIN的最大衍射角β2MIN大于最长波长λMAX的最小衍射角β1MAX
为了使所有的波长重叠而能够观察到白色,如果设λMIN=450nm、λMAX=650nm就足够。因而,在至少最短波长λMIN=450nm的最大衍射角度β2MIN大于最长波长λMAX=650nm的最小衍射角β1MAX的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中,只要在区域6内进行观察就不会有颜色变化而能够观察到白色。
由以上可知,在想要在某一观察区域观察到期望的全部波长的情况下,按照以下的步骤决定基准波长λSTD的观察区域β1STD~β2STD即可。
(A)决定再现用的照明光3的入射角θ。
(B)决定视为白色的期望的观察角度范围6。即,决定最小衍射角γ1(=β1MAX)~最大衍射角γ2(=β2MIN)。
在此,最小衍射角γ1、最大衍射角γ2是相对于0级透射光呈最小、最大的角度的衍射角,在图17~图20的分布的情况下,处于θ<γ1≤γ2的关系,在光以与图17~图20相反地分布的情况下,处于θ>γ1≥γ2的关系。
(C)决定期望的观察波长(最短波长λMIN~最长波长λMAX)。
(D)在λMIN≤λSTD≤λMAX的范围决定基准波长λSTD
(E)基于衍射光栅的基本式(12),利用以下的式(13),由最小衍射角γ1、最长波长λMAX,求出基准波长λSTD上的最小衍射角β1STD
sinθd-sinθi=mλ/d (12)
其中,m为衍射级数,d为衍射光栅的间距,λ为波长,θi为入射角,θd为衍射角。
(sinγ1-sinθ)/λMAX=(sinβ1STD-sinθ)/λSTD
sinβ1STD=sinθ+(sinγ1-sinθ)×λSTDMAX (13)
(F)同样地,基于衍射光栅的基本式(12),利用以下的式(14),由最大衍射角γ2、最短波长λMIN,求出基准波长λSTD上的最大衍射角β2STD
(sinγ2-sinθ)/λMIN=(sinβ2STD-sinθ)/λSTD
sinβ2STD=sinθ+(sinγ2-sinθ)×λSTDMIN (14)
而且,在照明光的入射角θ、基准波长λSTD,以成为最小衍射角β1STD和最大衍射角β2STD的方式,制作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从而能得到相对于再现用的照明光3的入射角θ,在观察角γ1~γ2的范围能够观测到波长λMIN~λMAX且视为白色的漫射全息图。
以上,是在提供照明光的期望的入射角θ、衍射范围γ1~γ2、波长范围λMIN~λMAX时的、计算所使用的衍射角度范围β1STD~β2STD的求出方法。
另一方面,当相对于基准波长λSTD、照明光的入射角θ,能提供最小衍射角β1STD、最大衍射角β2STD时,能够同波时观察到长范围λMIN~λMAX的光且存在视为白色的区域的条件,可以利用最长波长λMAX的最小衍射角β1MAX=γ1和最短波长λMIN的最大衍射角β2MIN=γ2而如下提供。
(1)在衍射光相对于0级透射光存在于正的一侧的情况下(图17~图20),
γ2≥γ1
sinγ2≥sinγ1
若使用式(13)和式(14),则
sinθ+(sinβ2STD-sinθ)×λMINSTD
≥sinθ+(sinβ1STD-sinθ)×λMAXSTD
(sinβ2STD-sinθ)×λMIN≥(sinβ1STD-sinθ)×λMAX
sinβ2STD>sinθ,因此
λMINMAX≥(sinβ1STD-sinθ)/(sinβ2STD-sinθ) (15)
(2)在衍射光相对于0级透射光存在于负的一侧的情况下(与图17~图20的相反),
γ2≤γ1
sinγ2≤sinγ1
若使用式(13)和式(14),则
sinθ+(sinβ2STD-sinθ)×λMINSTD
≤sinθ+(sinβ1STD-sinθ)×λMAXSTD
(sinβ2STD-sinθ)×λMIN≤(sinβ1STD-sinθ)×λMAX
sinβ2STD<sinθ,因此
λMINMAX≥(sinβ1STD-sinθ)/(sinβ2STD-sinθ) (15)
因而,式(15)无论在衍射光处于正的一侧还是处于负的一侧时都成立。
该式(15)意味着在设定照明光的入射角θ、期望的观察波长范围λMIN~λMAX时,如果以满足该式(15)的方式设定某一基准波长λSTD上的衍射角度范围β1STD~β2STD,就存在能够同时观察到期望的观察波长范围λMIN~λMAX全部的范围γ1~γ2
另外,若将式(15)变形,则成为
sinθ≥λMAXsinβ1STD-λMINsinβ2STD)/(λMAX-λMIN) (16)。
该式(16)意味着在提供期望的观察波长范围λMIN~λMAX、某一基准波长λSTD上的衍射角度范围β1STD~β2STD时,仅在设定满足该式(16)这样的照明光的入射角θ的情况下,存在能够同时观察到期望的观察波长范围λMIN~λMAX全部的范围γ1~γ2
此外,以上仅考虑了包括单元全息图1的法线和照明光3的平面内的情况,但是在包括单元全息图1的法线并与该平面正交的面内,以衍射光分布在照明光的两侧的情况为前提,因此在该面内的方向上,最短波长λMIN上的分布范围为能够观察为白色的区域,该范围能够通过与上述同样地变换基准波长λSTD上的观察区域而求出。
此外,单元全息图群11内的单元全息图1也可为相同规格。若为相同规格,则数据量少,且能够在短期间以低成本制造。
进而,也可以至少将一部分的单元全息图群11用相同规格的单元全息图1形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任意的单元全息图群11为相同规格。若使任意的单元全息图群11为相同规格,则数据量会更少,能够在更短期间以低成本制造。另外,也可以使所有的单元全息图群为相同规格。
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全息图1,具有凹凸部,反射从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并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和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不同,因此透明性高并且能够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全息图1中,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低于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因此透明性更高且能够更加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全息图1由于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2,所以透明性更高且能够更加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全息图1由于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小于0.1,并且,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为60%以上,所以透明性更高且能够更加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全息图1中,凹凸部存在多种深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衍射效率,并且能够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10中,全息图1为计算机合成全息图1,因此可以更加实用。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10包含全息图1,反射从全息图1的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并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和对于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不同,因此透明性高并且能够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10具备形成在全息图1的凹凸部的反射层,因此能够更加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10具备以填埋全息图1的凹凸部的方式配置,并降低全息图的对于透射光的衍射效率的低衍射效率层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性。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反射板10使全息图1与低衍射效率层4的折射率之差为0.25以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性。
本实施方式的屏幕10由于采用透光性反射板10,透明性更高且能够更加明亮且明确地反射投影的影像。
以上,基于几个实施例说明了投影仪用屏幕,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标号说明
1 计算机合成全息图(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2 基体材料(透光性反射板);3反射层;4 低衍射效率层;10 投影仪用屏幕;11 单元全息图群;20 投影系统;P 投影仪;E 白色观察区。

Claims (4)

1.一种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块全息图,该全息图具有凹凸部,对从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波长范围的白色光进行反射扩散,使从另一侧以既定角度入射的既定白色光透射,对于所述透射光的衍射效率比对于所述反射光的衍射效率低;
无色透明的薄膜层,形成在所述全息图的所述凹凸部,光折射率比所述全息图高或低;以及
低衍射效率层,以填埋所述全息图的凹凸部的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设置所述低衍射效率层,与没有所述低衍射效率层的情况相比,对于所述透射光的衍射效率变低,
在使用时能够透射性高地视觉辨认从所述全息图远离的距离的物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衍射效率层至少是粘接性或粘附层中任一种。
3.一种屏幕,其特征在于:使用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性反射板。
4.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以及
向所述屏幕以既定角度出射既定白色光的投影仪。
CN201580029655.4A 2014-06-03 2015-06-01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Active CN106461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4584A JP5962930B2 (ja) 2014-06-03 2014-06-03 光透過性反射板、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JP2014-114584 2014-06-03
PCT/JP2015/065809 WO2015186672A1 (ja) 2014-06-03 2015-06-01 ホログラム、光透過性反射板、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851A CN106461851A (zh) 2017-02-22
CN106461851B true CN106461851B (zh) 2019-06-14

Family

ID=54766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9655.4A Active CN106461851B (zh) 2014-06-03 2015-06-01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92388A1 (zh)
JP (1) JP5962930B2 (zh)
CN (1) CN106461851B (zh)
TW (1) TWI642977B (zh)
WO (1) WO2015186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56452A (ja) * 2016-02-29 2017-09-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JP2016200822A (ja) * 2016-06-14 2016-1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反射板、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US11209586B2 (en) * 2016-12-15 2021-12-28 Fusao Ishii Ghost image elimination of doe using fourier optics method
KR20180090115A (ko) * 2017-02-02 2018-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프로젝션 시스템
JP7043095B2 (ja) * 2017-04-23 2022-03-29 シェンジェン フォトニック クリス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位相変調層及び位相補償層を有する光学装置
US20210405274A1 (en) * 2017-09-08 2021-12-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modulation element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DE112019004473T5 (de) * 2018-09-07 2021-05-20 Sony Corporation Bildanzeigeeinrichtung
JP7231093B2 (ja) * 2020-07-08 2023-03-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584A (ja) * 2000-05-30 2001-1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計算機ホログラ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33257A (zh) * 2008-03-11 2009-09-16 索尼株式会社 全息基板、全息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2460236A (zh) * 2009-06-18 2012-05-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75475U (zh) * 2012-11-14 2013-06-05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全息光波导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JP2013127489A (ja) * 2010-03-29 2013-06-27 Panasonic Corp シースルーディスプレ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1323B1 (en) * 1985-05-07 1994-08-17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Article incorporating a transparent hologramm
JP2687558B2 (ja) * 1989-03-20 1997-1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H06227286A (ja) * 1993-02-09 1994-08-16 Asahi Glass Co Ltd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1288035A (ja) * 1998-02-09 1999-10-19 Denso Corp 表示装置
JP2001075462A (ja) * 1999-09-01 2001-03-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透明反射層形成方法及びホログラム形成体の製造方法とホログラム形成体
JP4046112B2 (ja) * 2004-07-28 2008-02-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スクリーン
US20080152875A1 (en) * 2005-03-11 2008-06-2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Foil and Image Forming Matter Employing It
CN100422851C (zh) * 2005-12-23 2008-10-01 深圳市泛彩溢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投影屏及其制作方法、系统和应用
JP5462443B2 (ja) * 2008-03-27 2014-04-02 株式会社東芝 反射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及び移動体
JP5610221B2 (ja) * 2010-12-21 2014-10-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積層体
JP2013171099A (ja) * 2012-02-20 2013-09-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ホログラム付き遮熱フィルム
JP2013213933A (ja) * 2012-04-02 2013-10-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ホログラム形成体及び包装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584A (ja) * 2000-05-30 2001-1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計算機ホログラ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33257A (zh) * 2008-03-11 2009-09-16 索尼株式会社 全息基板、全息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2460236A (zh) * 2009-06-18 2012-05-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27489A (ja) * 2010-03-29 2013-06-27 Panasonic Corp シースルーディスプレイ
CN202975475U (zh) * 2012-11-14 2013-06-05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全息光波导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92388A1 (en) 2017-07-06
TW201608290A (zh) 2016-03-01
WO2015186672A1 (ja) 2015-12-10
TWI642977B (zh) 2018-12-01
CN106461851A (zh) 2017-02-22
JP2015228010A (ja) 2015-12-17
JP5962930B2 (ja)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851B (zh) 全息图、透光性反射板、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02958705B (zh) 具有集成安全器件的安全票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3955A (zh) 防伪用光学元件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05339177B (zh) 安全设备和制造该安全设备的方法
US10471757B2 (en) Optical element for forgery proof
CN103472703B (zh) 体积全息图层叠体
CN105264591B (zh) 多个图像显示体
CN104335097A (zh) 各向异性反射显示体以及使用了各向异性反射显示体的信息记录体
JPH0679195B2 (ja) 絵柄付きホログラム転写シート
JPS61238079A (ja) 着色ホログラムシ−ト
JP6686323B2 (ja) ホログラム構造体
JP2000272300A (ja) 偽造防止粘着シ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7349B2 (ja) 外光利用型表示体
JP6102237B2 (ja) スクラッチシール
WO2017026521A1 (ja) ホログラム構造体
JP2016200822A (ja) 光透過性反射板、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JP2011118034A (ja) 画像形成体
JP6686322B2 (ja) ホログラム構造体
JPS6217783A (ja) 着色ホログラムシ−ル
JP2017072693A (ja) ホログラム構造体
WO2018181825A1 (ja) モチーフとしての光学構造体
JP2774440B2 (ja) 光回折パターン記録体
JP2011128269A (ja) 画像形成体
JP7031272B2 (ja) 光学素子
JP6565385B2 (ja) 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