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730B -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8730B
CN106458730B CN201580023078.8A CN201580023078A CN106458730B CN 106458730 B CN106458730 B CN 106458730B CN 201580023078 A CN201580023078 A CN 201580023078A CN 106458730 B CN106458730 B CN 106458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rame
region
vehicle window
plate body
ge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3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8730A (zh
Inventor
山崎正弘
山田大介
猪熊久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G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C Inc filed Critical AG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5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8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1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the coating to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29C45/14434Coating brittle material, e.g.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57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adhering or bonding the layers or parts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fixedly moun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 C03C17/38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coating of an organic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04Frames for doors, windows, or the like to be fixed in openings
    • E06B1/26Frames of plastic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04Frames for doors, windows, or the like to be fixed in openings
    • E06B1/36Frames uniquely adapted for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1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the coating to the articles
    • B29C2045/14319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the coating to the articles bonding by a fusion bo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2045/1486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2045/14868Pretreatment of the insert, e.g. etching, cleaning
    • B29C2045/14877Pretreatment of the insert, e.g. etching, cleaning preheating or precooling the insert for non-deform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1/00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101/12Thermoplast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 B29L2009/005Layered products co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以充分的密合性配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该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具有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热塑性树脂制窗框、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底漆层和外涂层,所述热塑性树脂制窗框配设于由板状体的两主面的周缘部和侧面部构成的板状体端部区域中的包含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的区域,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按照在板状体的配设有所述窗框的主面一侧与窗框的配设区域部分重叠的方式配设,且该重叠部分配设于窗框与板状体之间,在与窗框的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所述底漆层按照与窗框邻接的方式配设于窗框的所述板状体侧,所述外涂层以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且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与底漆层之间按照包含至少两者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进行配设。

Description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附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出于对车辆用的窗赋予各种功能的目的,在由玻璃、透明树脂等构成的透明板状体的表面形成功能性被膜。作为被膜形成的方法,例如已知利用水解性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反应的通过条件温和的溶胶凝胶法来形成氧化硅系的固化被膜的方法。
另一方面,出于简化将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安装于车辆主体的作业的目的,广泛进行在透明板状体的周缘部通过注射成型设置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此时,在透明板状体和窗框之间,为了确保两者的密合性,通常配设底漆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若要在上述表面形成有功能性的溶胶凝胶被膜的透明板状体上与上述同样地隔着底漆层来配设窗框,则在以下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形成有溶胶凝胶被膜的区域,底漆层和溶胶凝胶被膜之间的密合性不能说充分,在制造过程、之后的使用中,窗框从透明板状体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3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对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以充分的密合性配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该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的构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1]一种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具有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底漆层和外涂层,
所述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配设于由所述透明板状体的两主面的周缘部和侧面部构成的板状体端部区域中的包含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的区域,
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按照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配设有所述窗框的主面一侧与配设有所述窗框的区域部分重叠的方式配设,且该重叠部分配设于所述窗框与所述透明板状体之间,
在与所述窗框的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所述底漆层按照与所述窗框邻接的方式配设于所述窗框的所述透明板状体侧,
所述外涂层以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且在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和所述底漆层之间按照包含两者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进行配设。
[2]根据[1]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所述氧化物是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通过水解反应而形成的氧化物。
[3]根据[2]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所述水解性化合物为4官能水解性硅化合物和/或聚硅氮烷。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进一步具有以掩蔽所述窗框的内缘的方式配设的黑色陶瓷层。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所述外涂层的厚度为1~500nm。
[6]一种[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1)~(5)的工序:
(1)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至少一侧主面上的规定的区域形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工序;
(2)在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上的所述外涂层的配设区域,使用含有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和溶剂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外涂层的工序;
(3)在所述(2)的工序后,在包含所述外涂层上的所述底漆层的配设区域涂敷含有底漆成分和溶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得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的工序;
(4)在所述(3)工序后,对所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进行加热而得到车窗用层叠体的工序;
(5)在所述(4)工序后,在所述车窗用层叠体的规定的区域通过注射成型而配设所述窗框的工序。
[7]根据[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4)工序中的所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的加热温度为80℃以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上以充分的密合性配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上以具有充分的密合性的方式配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X-X线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X-X线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实施方式的再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X-X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或变形。
图1是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X-X线的截面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在主面的形状大致为梯形的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遍及该主面2a的整个面地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与相接于车窗用透明板状体2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遍及整个面地具有以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的外涂层5。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成为如下构成:进一步在外涂层5的与相接于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主面相反侧的主面上的整个周缘部具有底漆层6,在该底漆层6上,使其配设区域与底漆层6的配设区域一致地配设有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3。
在本说明书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简称为板状体,将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简称为窗框。在层叠于板状体的各层中,也可以将板状体侧的主面称为下表面,将与下表面相反侧的主面称为上表面。某面的周缘部是指从该面的外周朝向面的中央具有某一定宽度的区域。
以下,对图1和图2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车窗用透明板状体)
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2只要是通常作为车窗用使用的透明的板状体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形状,可以举出:平板状、弯曲状的形状。主面的形状为所搭载的车辆的窗的形状。板状体可以为通用的平板玻璃、强化玻璃、双层玻璃、夹层玻璃、夹金属线玻璃。作为板状体的材质,可以举出:透明的玻璃、树脂等。板状体的厚度取决于车辆的种类,大致为2.8~5.0mm左右。
作为玻璃,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通常的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作为玻璃,也可以使用吸收紫外线、红外线的玻璃。另外,作为树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亚苯酯等芳香族聚碳酸酯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
(功能性溶胶凝胶层)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遍及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的整个面进行配设。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功能性溶胶凝胶层至少配设于板状体的一侧主面,其配设区域具有与窗框的配设区域重叠的部分。
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配设区域根据利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对车窗赋予的功能等来适当选择。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配设区域也有时如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那样是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的整个面,也有时如后述的图3、图4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那样是该主面2a的一部分。
作为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例如可以举出:将用于通过溶胶凝胶法形成氧化硅系的功能性固化被膜的液态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层。作为功能性溶胶凝胶层,除氧化硅系的溶胶凝胶层以外,还可以举出:氧化铝系、氧化钛系、氧化铌系、氧化铁系、钛酸钡系、铌酸锂系等。作为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功能,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红外线吸收、低反射、可见光高透射、拒水、亲水、导电、着色等。
作为用于形成氧化硅系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液态组合物(以下,称为“液态组合物S”),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含有水解性硅化合物、酸等催化剂和功能性成分的液态组合物S。通常,将液态组合物涂布于板状体的规定区域,使其加热固化而形成被膜,制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
作为液态组合物S所含有的水解性硅化合物,只要是通过水解缩合形成-Si-O-Si-所示的硅氧烷键、能够形成直线地或三维地高分子量化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水解性硅化合物,优选3官能或4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特别优选4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水解性硅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可以对3官能、4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组合1官能、2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进而,也可以组合使用二氧化硅微粒。
液态组合物S所含有的水解性硅化合物可以为未反应的水解性硅化合物,也可以为1种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缩合物、2种以上的水解性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共缩合物。
作为水解性硅化合物所具有的水解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烷氧基、烯氧基、酰氧基、亚氨基氧基、氨基氧基等有机氧基,特别优选烷氧基。作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4以下的烷氧基和碳原子数4以下的烷氧基取代烷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等),特别优选甲氧基和乙氧基。
上述4官能性水解性硅化合物为4个水解性基团键合于硅原子而成的化合物。4个水解性基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水解性基团优选为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以下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甲氧基和乙氧基。作为4官能性水解性硅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仲丁氧基硅烷、四叔丁氧基硅烷等。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四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3官能性水解性硅化合物为3个水解性基团和1个非水解性基团键合于硅原子而成的化合物。3个水解性基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水解性基团优选为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以下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甲氧基和乙氧基。
作为非水解性基团,优选为非水解性的具有官能团或不具有官能团的1价有机基团,更优选为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是指该有机基团和硅原子通过碳-硅键键合的键合末端原子为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在此,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官能团是与单纯的取代基相区别的概括性地表示具有反应性的基团的术语,例如,饱和烃基这样的非反应性的基团不包含于其中。另外,在侧链具有单体这样的不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形成的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双键(烯键式双键)是官能团的1种。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的术语是表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的术语。
上述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中,作为不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优选烷基、芳基等不具有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双键的烃基、卤代烷基等不具有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双键的卤代烃基。不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的碳原子数优选20以下,更优选10以下。作为该1价有机基团,优选碳原子数4以下的烷基。
作为含有不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的3官能性水解性硅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三正丙氧基硅烷、甲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甲基三正丁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中的官能团,可以举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伯氨基或仲氨基、氧杂环丁烷基、乙烯基、苯乙烯基、脲基、巯基、异氰酸酯基、氰基、卤原子等。其中,优选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伯氨基或仲氨基、氧杂环丁烷基、乙烯基、脲基、巯基等。特别优选环氧基、伯氨基或仲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作为具有环氧基的1价有机基团,优选具有环氧丙氧基、3,4-环氧环己基的1价有机基团,作为具有伯氨基或仲氨基的有机基团,优选具有氨基、单烷基氨基、苯基氨基、N-(氨基烷基)氨基等的1价有机基团。
作为含有具有官能团的非水解性的1价有机基团的3官能性水解性硅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从与硅化合物的反应性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液态组合物S所含有的功能性成分,可以举出:使氧化硅系溶胶凝胶层的成膜性提高的挠性成分,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等对氧化硅系溶胶凝胶层赋予规定功能的成分。
作为挠性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含有聚氧化烯基的亲水性有机树脂、环氧树脂等各种有机树脂、甘油等有机化合物。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应予说明,为了防止这些化合物从得到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渗出,可以向上述化合物导入具有水解性基团的甲硅烷基而使用。
作为红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选自复合钨氧化物、掺锑氧化锡(ATO)、和掺锡氧化铟(ITO)中的1种以上。应予说明,这些红外线吸收剂以微粒的形状使用。此时,液态组合物S优选含有红外线吸收剂微粒以及分散介质。另外,液态组合物S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剂两者时,优选含有与红外线吸收剂形成配合物,且该配合物相对于可见光波长的光实质上不显示吸收的螯合剂。
作为液态组合物S所含有的催化剂,优选酸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以例示:硝酸、盐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类、甲酸、乙酸、丙酸、乙醇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邻苯二甲酸、柠檬酸、苹果酸等羧酸类、甲磺酸等磺酸类。
液态组合物S除上述各成分以外,通常含有用于水解的水、有机溶剂,根据情况含有表面调节剂。有机溶剂是指与水相溶且溶解水解性硅化合物、成膜成分、紫外线吸收剂等成分的溶剂和使红外线吸收剂等的固体微粒分散的分散介质,是指较低沸点的在常温下为液态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由醇等有机化合物构成,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使用这样的液态组合物S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的整个面如例如后述的制造方法那样形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厚度取决于其功能、用途等,优选1.0~8.0μm,更优选1.5~7.0μm。
(外涂层)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外涂层5遍及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上表面的整个面进行配设。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外涂层在上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与后述的底漆层之间按照包含至少两者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进行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只要外涂层的配设区域包含至少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和底漆层重叠的区域即可。在图1和图2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和底漆层6重叠的区域仅为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上表面的周缘部,但大幅超过该周缘部地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上的整个面配设有外涂层5。外涂层例如也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那样配设于与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和底漆层6重叠的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涂层是以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的层。应予说明,以该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的层是指层的构成成分中超过50质量%地含有该元素的氧化物的层。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可以为单一元素的氧化物,也可以为多个元素和氧键合而成的复合氧化物。另外,氧化物可以由这些氧化物的1种构成,也可以由2种以上构成。应予说明,作为上述元素的氧化物以外的成分,可以举出:上述元素的氮化物等。
作为外涂层所含有的上述氧化物,优选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通过水解反应而得到的氧化物。作为上述氧化物,优选氧化硅,作为水解性化合物,更优选选自4官能水解性硅化合物和聚硅氮烷中的至少1种,特别优选4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
作为上述水解性化合物所具有的水解性基团或原子,可以举出:烷氧基、酰氧基、酮肟基、烯氧基、氨基、氨基氧基、酰胺基、异氰酸酯基、卤原子等。
其中,作为键合于硅原子的水解性基团或原子,从得到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水解的容易性的平衡的方面考虑,优选烷氧基、异氰酸酯基和卤原子。作为卤原子,优选氯原子。作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更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作为键合于硅原子的水解性的官能团或原子,更优选异氰酸酯基、氯原子、甲氧基、乙氧基,特别优选异氰酸酯基。
另外,作为4官能的水解性硅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四异氰酸酯硅烷、四氯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等。在本发明中,这些水解性硅化合物中,特别优选四异氰酸酯硅烷、四氯硅烷。
作为键合于钛原子、锆原子的水解性基团或原子,从得到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水解的容易性的平衡的方面考虑,优选烷氧基、酰氧基等,另外,作为化合物,也优选螯合化合物。作为键合于钛原子的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更优选异丙氧基或正丁氧基,作为4官能的水解性钛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作为键合于锆原子的水解性基团或原子,优选正丙氧基。作为水解性锆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锆酸正丙酯。
作为使用水解性化合物形成外涂层的方法,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具体而言,只要制备以上述水解性化合物和溶剂为必需成分并含有其它任意成分、作为催化剂的酸等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后,将该组合物涂布于被形成面并使其干燥、固化即可。应予说明,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不含表面调节剂等任意成分。在此,关于涂布、干燥、固化等的具体的方法,在后述的制造方法中进行说明。
作为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只要是对于含有上述水解性化合物和其它任意成分的配合成分的溶解性良好的溶剂,且对于这些配合成分为惰性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醇类、乙酸酯类、醚类、酮类、水等。作为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和水解性化合物的比例,相对于溶剂和水解性化合物的合计量100质量%,水解性化合物优选0.1~10质量%的比例,更优选0.5~5质量%。
使用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外涂层的厚度优选1~500nm,更优选1~10nm。若外涂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则能够充分地确保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和底漆层之间的密合性。
(底漆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底漆层出于使窗框充分地固定于板状体的目的进行配设。因此,底漆层在与后述的窗框的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按照与窗框邻接的方式配设于该窗框的板状体侧。本说明书中,对于某2层配设于大致相同的区域,若以底漆层和窗框为例进行说明,则是指底漆层的配设区域的面积相对于窗框的配设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90~110%,窗框的配设区域和底漆层的配设区域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窗框的配设区域和底漆层的配设区域的各面积分别为90%以上。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窗框3配设于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的周缘部整体。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底漆层6在该窗框3的板状体侧以与窗框3相同形状相同尺寸配设于上述外涂层5的上表面。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外涂层5配设于遍及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的整个面配设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上表面的整个面,因此,底漆层6没有与板状体2和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相接的区域。底漆层6的整个配设区域位于外涂层5上,由此能够将窗框3以充分的强度固定于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板状体2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侧。
作为构成底漆层的材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与一般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为了提高板状体和窗框的粘接性而通常使用的底漆层的材料同样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氨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酚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多元醇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其中,从与窗框的粘接性而且尤其从与上述外涂层的粘接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聚酯系树脂、多元醇系树脂等。
底漆层通过如下操作得到:将含有由上述各树脂构成的底漆成分、溶解其的溶剂以及根据需要的任意的添加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外涂层上的规定区域并根据需要干燥后,进行加热处理。
使用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底漆层的厚度优选3~20μm,更优选5~15μm。若底漆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则能够充分地确保外涂层和窗框之间的密合性。
(热塑性树脂制窗框)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窗框3配设于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的周缘部整体。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窗框可以配设于与一般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窗框的配设区域同样的区域。具体而言,窗框配设于由板状体的两主面的周缘部和侧面部构成的板状体端部区域中的包含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的区域。另外,带窗框的车窗部件通常根据上述板状体端部区域中的配设有窗框的区域而分类为一面嵌条(モール)、二面嵌条、三面嵌条。
具体而言,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那样窗框仅配设于板状体的一侧主面上的周缘部的情况称为一面嵌条。此外,将窗框也配设于板状体的侧面的情况称为二面嵌条,进而,将窗框配设于板状体的两侧主面上的周缘部和侧面、换言之窗框以夹持板状体端部的方式配设的情况称为三面嵌条。
如图1所示,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中,窗框3配设于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的周缘部整体。在此,窗框也可以未必设置于周缘部整体。窗框可以为设置于周缘部整体的窗框、断续地设置于周缘部的窗框、设置于周缘部的一边或多边的窗框等中的任一者。进而,关于截面形状,可以如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的窗框3的方式形成为平坦的层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部分具有凹凸的层状。另外,可以对窗框附加地设置排雨水槽等部件。
作为窗框3的宽度w1,取决于板状体的大小、形状,可以举出大致为10~90mm左右。应予说明,该宽度可以遍及周缘部整体而相同,也可以在周缘部的一部分宽度比其它部分宽或窄。窗框3的厚度也取决于车辆的设计等,但若考虑作业性等,则优选5~30mm,更优选5~10mm。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中,窗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通常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在较低温且低压力下能够注射的熔融粘度且在注射成型后显示作为窗框所需的机械特性、耐寒性、耐候性的热塑性树脂。从上述熔融粘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9Pa·s~30Pa·s的熔融粘度的热塑性树脂。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熔融粘度为依照JIS K 7199在测定温度:190℃、剪切速度:3700s-1的测定条件下测得的值。
作为满足上述各种条件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含氯高分子化合物系的热塑性树脂。从成本、耐候性、流动性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氯乙烯系树脂。
进而,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准备注射成型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依照后述的制造方法进行注射成型,得到窗框。注射成型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除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通常还含有聚乙酸乙烯酯等。
以上,对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遍及整个面地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图1和图2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进行了说明。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又一个例子,对图3、图4中示出主视图和截面图的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部分地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进行说明。
图3和图4表示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的主视图和其X-X线的截面图。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相比,除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配设区域和外涂层5的配设区域不同以外,全部相同。
对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配设区域而言,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在从板状体2的主面的整个区域去除沿着除构成主面的外周的最长边和最短边以外的相邻的2个边的周缘部而得的区域配设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应予说明,该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未配设区域比沿着上述2个边的周缘部的窗框3的配设区域大。图3中,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配设区域为由2条虚线和将该虚线相交的板状体的主面的外周上的2点连接的线围住的大致梯形的区域。
在此,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中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在板状体2的主面2a上的配设区域和窗框3的在板状体2的主面2a上的配设区域重叠的区域仅为在板状体2的主面2a的外周沿着最长边的周缘部和沿着最短边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中,外涂层5形成于包含全部该重叠区域且比该重叠区域稍宽的区域。图3中,外涂层5的配设区域为由点线和将点线相交的板状体的主面的外周上的2点连接的线围成的大致五角形的区域。应予说明,外涂层5的配设区域的面积优选为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和窗框3的配设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的大致100%~110%。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B中,外涂层5在必要最低限度的范围进行设置。由此,能够排除在未配设有窗框3的区域外涂层5对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板状体2带来的影响。另外,在经济性、作业性方面也有利。
应予说明,在板状体2的主面2a上的未配设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区域配设窗框3时,如图4的截面图的右侧所示在板状体2的主面2a上形成底漆层6,在其上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窗框3。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再一个例子,对图5、图6中示出主视图和截面图的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上具有黑色陶瓷层7且按照成为三面嵌条的方式配设窗框3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进行说明。
图5和图6表示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的主视图和其X-X线的截面图。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相比,有以下不同:具有黑色陶瓷层7且按照成为三面嵌条的方式配设窗框3。因此,外涂层5和底漆层6的配设区域不同,除此以外,全部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相同。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中,黑色陶瓷层7在板状体2的一侧主面2a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呈框状形成且以比窗框3的配设区域的宽度稍宽的宽度形成。
这样的黑色陶瓷层例如为了掩蔽在将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作为车窗安装于其它部件时的粘接部分而呈带状、框缘状地形成于周缘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中,黑色陶瓷层7为了掩蔽窗框3的内周附近而设置。
应予说明,板状体的配设有黑色陶瓷层的主面可以如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那样是板状体的形成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主面,也可以是其相反侧的主面。
作为对板状体的黑色陶瓷层的形成方法,能够应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将作为无机成分的氧化金属等耐热性黑色颜料的粉末以及低熔点玻璃粉的粉末和根据需要添加的任意成分加入树脂和溶剂中进行混炼而制备黑色陶瓷糊料。接着,在玻璃基板的至少一侧主面上的规定的位置和区域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得到的黑色陶瓷糊料,根据需要使其干燥后,进行加热并烧结,由此形成黑色陶瓷层。
应予说明,黑色陶瓷层的“黑色”只要按照在至少能够掩蔽要求掩蔽的部分的程度下不使可见光线透过的方式进行调整即可。从该观点考虑,使用的黑色颜料中也包含通过多个有色颜料的组合而成为黑色的颜料的组合。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黑色陶瓷层可以以层整体连续的一体膜的形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微细的点的集合体的点图案等构成。
黑色陶瓷层7的厚度只要是可视性、其上所形成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密合性没有问题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黑色陶瓷层优选以8~20μm左右的厚度形成,更优选10~15μm。黑色陶瓷层7的宽度只要是能够掩蔽窗框3的内周附近的宽度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从窗框3的内周至黑色陶瓷层7的内周的宽度w2为10~80mm左右。
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中,窗框3以夹持板状体2的端部的方式配设。因此,关于底漆层6,也遍及与窗框3的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整体、即在包含板状体2的两主面的周缘部和侧面的区域连续地形成。
另外,在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C中,外涂层5以没有底漆层6与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接触的部位的方式来覆盖功能性溶胶凝胶层4的两端部地形成。
以上,以图1~图6所示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1A~1C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并不限定于这些。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其构成。
应予说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可以与其它部件一体成形。作为这样的其它部件,除缓冲部件、表面部件、夹具、芯材等嵌入部件以外,也可以为树脂的分隔部件等附属于带窗框的车窗部件而在车窗用透明板状体和车辆主体之间所使用的任一部件。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例如可以通过具有下述(1)~(5)的工序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1)在上述透明板状体的至少一侧主面上的规定的区域形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工序;
(2)在上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上的上述外涂层的形成区域,使用含有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和溶剂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外涂层的工序;
(3)在上述(2)的工序后,在包含上述外涂层上的上述底漆层的配设区域涂敷含有底漆成分和溶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得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的工序;
(4)在上述(3)工序后,对上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进行加热而得到车窗用层叠体的工序;
(5)在上述(4)工序后,在上述车窗用层叠体的规定的区域通过注射成型而配设上述窗框的工序。
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1)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工序
在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的规定的区域形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时,例如可以准备上述说明的含有水解性化合物的液态组合物,在车窗用透明板状体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面的规定的区域涂布液态组合物而形成涂膜,从得到的涂膜根据需要除去有机溶剂、水等挥发成分,进一步加热至上述水解性化合物固化的温度使涂膜固化。
首先,在板状体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面的规定的区域涂布液态组合物,形成液态组合物的涂膜。应予说明,在此形成的涂膜通常为含有上述有机溶剂、水等挥发成分的涂膜。在板状体上的液态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只要是均匀地涂布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流涂法、浸涂法、旋涂法、喷涂法、柔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凹版印刷法、辊涂法、弯月面涂布法、模涂法、揩涂法等公知的方法。涂布液的涂膜的厚度考虑最终得到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厚度来确定。应予说明,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板状体进行遮蔽等来调整涂布液态组合物的区域。
接着进行的加热处理根据水解性化合物适当选择条件而施行。即,加热处理是从板状体上的液态组合物的涂膜中根据需要除去有机溶剂、水等挥发成分,并且在含有水解性化合物和其它固化成分时将该固化成分加热使其固化而形成被膜。
此时,加热处理中的从涂膜除去挥发成分优选通过加热和/或减压干燥来进行。从提高涂膜的流平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板状体上形成涂膜后,在常温(大致23±2℃)~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临时干燥。通常在该临时干燥的操作中,与其并行地将挥发成分气化而除去,因此,可以说挥发成分的除去操作包含在临时干燥中。临时干燥的时间、即用于除去挥发成分的操作的时间取决于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中使用的液态组合物,但优选为3秒~2小时左右。
应予说明,此时,优选将挥发成分充分除去,但也可以不完全除去。即,也可以在不影响最终得到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性能的范围内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中残留一部分挥发成分。另外,为了除去上述挥发成分而进行加热时,可以连续地实施用于除去挥发成分的加热、即通常的临时干燥和之后如下进行的在含有水解性化合物和其它固化成分时用于使该固化成分固化的加热。
如上从涂膜除去挥发成分后,使水解性化合物等固化。该反应可以在常温下~加热下进行。在加热下生成固化物时,由于固化物含有有机成分,因此,其加热温度的上限优选200℃,特别优选190℃。由于在常温下也能够生成固化物,因此,其加热温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有意通过加热来促进反应时,加热温度的下限优选60℃,更优选80℃。因此,该加热温度优选60~200℃,更优选80~190℃。加热时间取决于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中使用的液态组合物,但优选为数分钟~数小时。
(2)外涂层形成工序
接着,在上述(1)工序中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上的包含层叠底漆层和窗框的层叠区域的上述说明的外涂层的形成区域、具体而言至少包含层叠区域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使用含有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和溶剂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外涂层。
关于形成外涂层的区域和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如上所述。通过将上述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的规定区域并使其反应而得到外涂层。
作为将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的规定区域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上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液态组合物的涂布同样的公知的方法。应予说明,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进行遮蔽等来调整涂布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区域。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厚度是该组合物中的反应成分发生反应而最终得到的外涂层的厚度为上述范围这样的厚度。
在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上涂布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后,根据需要通过干燥除去溶剂,在与使用的反应成分相对应的条件下使反应成分反应而制成外涂层。作为通过干燥除去溶剂的条件,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常温~200℃、30秒~20分钟。另外,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反应条件取决于反应成分,可以举出25~100℃、30秒~5分钟。
然后,优选在底漆层涂敷工序之前对外涂层的表面进行擦水。由此,进一步促进外涂层的固化,下一工序的作业性变得良好。
(3)底漆层涂敷工序
在上述(2)的工序后,在包含上述外涂层上的上述底漆层的配设区域涂敷含有底漆成分和溶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得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
关于形成底漆层的区域和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如上所述。通过将上述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带外涂层·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的规定区域并使其反应而得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
作为将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带外涂层·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的规定区域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上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液态组合物的涂布同样的公知的方法。应予说明,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带外涂层·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板状体进行遮蔽等来调整涂布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区域。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厚度是最终得到的底漆层的厚度为上述范围这样的厚度。
(4)加热工序
在上述(3)工序后,对上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进行加热而得到车窗用层叠体。
具体而言,从上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根据需要通过干燥除去溶剂后,在与使用的反应成分相对应的条件下使反应成分反应而得到底漆层,制成车窗用层叠体。作为通过干燥除去溶剂的条件,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常温~200℃、30秒~20分钟。另外,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反应条件取决于反应成分。例如,使用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可以举出40℃以上、1~10分钟。应予说明,反应温度的上限优选120℃左右。可以根据需要与上述干燥同时进行反应。
(5)注射成型工序
在上述(4)工序后,在上述车窗用层叠体的规定的区域通过注射成型而配设上述窗框。关于通过注射成型而配设窗框的区域和注射成型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如上所述。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是将该组合物所含有的各成分混合、混炼,以整体为均匀的组成的方式进行。用于混合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装置只要是能够实质上均匀地混合的装置就可以为任何装置,例如可以使用螺带式混合器、亨舍尔混合机、行星混合机等。另外,用于混炼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装置只要是能够实质上均匀地混炼的装置就可以为任何装置,例如可以使用辊混合机、班伯里混合机、捏合机、挤出机等能够一边加热一边在机械剪切力下混炼的装置。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挤出型造粒机等成型为颗粒状。进而,通过将该颗粒熔融并注射成型,能够制成窗框。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以下的例子中使用的市售品(商品名)如下所述。
·Nonpol PMA-50W:日油公司制,分子量1200的聚马来酸的44.0质量%的水溶液,以下,适当简写为“PMA-50W”。作为螯合剂使用。
·SR-SEP:阪本药品工业公司制,山梨糖醇系聚缩水甘油醚
·Solmix AP-1:日本醇贩卖公司制,乙醇:2-丙醇:甲醇=85.5:13.4: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
·甲醇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公司制,将平均一次粒径10~20nm的二氧化硅微粒以固体成分浓度30质量%分散于甲醇而成的胶体二氧化硅
·ITO超微粒:三菱材料公司制(平均一次粒径20nm),以下,适当简写为“ITO”。
·DISPERBYK-190:BYK-Chemie·Japan公司制,酸值10mgKOH/g、分子量2200的分散剂的40质量%水溶液,以下,适当简写为“BYK190”。作为分散剂使用。
(甲硅烷基化紫外线吸收剂溶液的制备例)
加入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BASF公司制)49.2g、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123.2g、氯化苄基三乙基铵(纯正化学公司制)0.8g、乙酸丁酯(纯正化学公司制)100g,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60℃,使其溶解,加热至120℃使其反应4小时,由此得到固体成分浓度63质量%的甲硅烷基化紫外线吸收剂溶液。
(ITO分散液的制备例)
将ITO超微粒11.9g、DISPERBYK-190 3.0g、Solmix AP-1 24.2g使用球磨机进行48小时分散处理,然后进一步添加Solmix AP-1,以ITO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得到ITO分散液。
以下的说明中,各层的膜厚使用触针式表面形状测定器(ULVAC:Dektak3)进行测定。
<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用的液态组合物1:紫外线吸收膜形成用涂布液>
加入Solmix AP-1 45.0g、四甲氧基硅烷10.5g、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5g、上述制备例中得到的甲硅烷基化紫外线吸收剂溶液10.2g、作为聚环氧化物的SR-SEP 0.8g、作为胶体二氧化硅的甲醇二氧化硅溶胶1.5g、乙酸9.9g、离子交换水18.6g并搅拌,得到液态组合物1。
<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形成用的液态组合物2: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形成用涂布液>
加入ITO分散液7.0g、Solmix AP-1 45.8g、四甲氧基硅烷10.9g、甲硅烷基化紫外线吸收剂溶液11.7g、SR-SEP 0.8g、纯水13.5g、乙酸10.3g、PMA-50W 0.20g并搅拌,得到液态组合物2。
<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的制作>
在将表面进行清洁的高热辐射吸收绿色玻璃(Tv(依照JIS-R3212(1998年)测得的可见光透射率):73.7%,Tuv(依据ISO-9050(1990年)测得的紫外线透射率):10.0%,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31.5%,纵10cm、横10cm、厚度3.5mm,旭硝子公司制,通称UVFL)上通过旋涂法涂布上述得到的液态组合物1 5.0mL,在大气中、180℃加热30分钟,得到在玻璃板的一侧主面上的整个面具有厚度4.0μm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紫外线吸收膜)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1。
上述中,将液态组合物1变为液态组合物2,得到在玻璃板的一侧主面上的整个面具有厚度4.0μm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2。
[粘接性试验]
使用上述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紫外线吸收膜)的玻璃板1或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的玻璃板2,对通过在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上配设外涂层而带来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与底漆层的粘接性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价。试验例1~3为具有外涂层的例子,试验例4为不具有外涂层的例子。参考例1~3为对不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时的玻璃板与底漆层的粘接性进行试验的例子。
(试验例1:紫外线吸收膜+SiO2层)
将四异氰酸酯硅烷(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制,Orgatics SI-400(商品名))以成为3质量%的浓度的方式溶解于脱水乙酸丁酯(关东化学特级),制作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使该组合物1的1mL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Kimwipes)(注册商标,以下相同),揩涂于上述的得到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1的紫外线吸收膜上的整个面,在常温(23±2℃、50±10%Rh)下使其干燥3分钟。然后,使1mL纯水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进行揩涂,得到在紫外线吸收膜的表面形成有作为外涂层的SiO2层(厚度:约1~2nm)的被膜。
在上述被膜的SiO2层上的整个面,使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2mL渗入毛毡进行涂布,分别以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进行处理。处理后,在5分钟以内实施棋盘格试验(JISK5600-5-6附着性(交叉切割法)),通过肉眼对其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通过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结果与玻璃板上的层构成一同示于表2。应予说明,得到的底漆层的厚度在任一处理时间时均约为10μm。另外,以下的试验例、参考例中,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的涂布量为等量,底漆层的厚度在任一情况下均约为10μm。
(评价基准)
表面状态以表1所示的“JIS K5600-5-6表1试验结果的分类”为基准,按照分类0~5进行评价。
(试验例2: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ZrO层)
将锆酸正丙酯(含丙醇26%,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社制,Orgatics ZA-45(商品名))以成为3质量%的浓度的方式溶解于脱水乙酸丁酯(关东化学特级),制作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2。使该组合物2的1mL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揩涂于上述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2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上的整个面,在常温(23±2℃、50±10%Rh)下使其干燥3分钟。然后,使1mL纯水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进行揩涂,得到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的表面形成有作为外涂层的ZrO层(厚度:约1~2nm)的被膜。
在上述被膜的ZrO层上的整个面,使与试验例1同样的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渗入毛毡并进行涂布,分别以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3分钟、5分钟进行处理后,在5分钟以内实施棋盘格试验(JIS K5600-5-6附着性(交叉切割法)),通过肉眼对其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与玻璃板上的层构成一同示于表2。
(试验例3: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TiO2层)
将钛酸四异丙酯(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制,Orgatics TA-10(商品名))以成为3质量%的浓度的方式溶解于脱水乙酸丁酯(关东化学特级),制作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3。使该组合物3的1mL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揩涂于上述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2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上的整个面,在常温(23±2℃、50±10%Rh)下使其干燥3分钟。然后,使1mL纯水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进行揩涂,得到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的表面形成有作为外涂层的TiO2层(厚度:约1~2nm)的被膜。
在上述被膜的TiO2层上的整个面,使与试验例1同样的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渗入毛毡并进行涂布,分别以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3分钟、5分钟进行处理后,在5分钟以内实施棋盘格试验(JIS K5600-5-6附着性(交叉切割法)),通过肉眼对其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与玻璃板上的层构成一同示于表2。
(试验例4:紫外线吸收膜(无外涂层))
在上述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1的紫外线吸收膜上的整个面,使与试验例1同样的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渗入毛毡布并进行涂布,分别以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进行处理后,在5分钟以内实施棋盘格试验(JISK5600-5-6附着性(交叉切割法)),通过肉眼对其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与玻璃板上的层构成一同示于表2。
在此,试验例1和试验例4中得到的带被膜的玻璃板的紫外线吸收性能(Tuv:0.3%以下)同等。另外,关于试验例2和试验例3中得到的带被膜的玻璃板,具有与在玻璃板上仅具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膜的带被膜的玻璃板同等的紫外线吸收性能(Tuv:0.3%以下)和红外线吸收性能(1550nm处的透射率为30%以下)。
(参考例1~3)
在玻璃基板(与上述同样的旭硝子公司制,通称UVFL)上的整个面,使与试验例1同样的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渗入毛毡布进行涂布,分别以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进行处理(参考例1)。处理后,在5分钟以内实施棋盘格试验(JIS K5600-5-6附着性(交叉切割法)),通过肉眼对其表面的状态进行观察,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另外,将参考例1的加热温度变更为80℃(参考例2)或90℃(参考例3),除此以外,进行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与试验例1同样地分别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表1]
[表2]
[实施例1]
在具有黑色陶瓷层的强化玻璃板上依次形成紫外线吸收膜、外涂层(SiO2层)、底漆层,如下制作通过注射成型配设了窗框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
将具有在一侧主面的周缘部整体呈框缘状地以宽度40mm形成的黑色陶瓷层的强化玻璃板(Tv:73.7%,Tuv:10.0%,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31.5%,纵50cm、横30cm、厚度3.5mm,旭硝子公司制,通称UVFL)的表面利用氧化铈进行清洁。在该强化玻璃的具有黑色陶瓷层的主面上通过流涂法涂布20mL上述得到的液态组合物1,在大气中、180℃下加热30分钟。由此,得到在带黑色陶瓷层的强化玻璃板的一侧主面上的整个面具有厚度3.5μm的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紫外线吸收膜)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3。
使与上述试验例1中使用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同样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的1mL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揩涂于上述得到的带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玻璃板3的紫外线吸收膜上的整个面,在常温(23±2℃、50±10%Rh)下使其干燥3分钟。然后,使1mL纯水渗入折叠的低尘擦拭纸进行揩涂,得到在紫外线吸收膜的表面形成有作为外涂层的SiO2层(厚度:约1~2nm)的被膜。
在上述被膜的SiO2层上,从其配设区域的外周向内侧呈宽度40mm的框状地使含有聚酯系树脂的底漆形成用组合物渗入毛毡进行涂布,以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3分钟进行处理而形成底漆层(厚度:约10μm),接着,在该底漆层上以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方式对聚氯乙烯(Riken Technos公司制,型号AM7550)进行注射成型,得到具有一面嵌条型的窗框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关于该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在成型后1分钟以内进行确认通过用手拉伸注射成型部分是否发生剥离的手剥离试验,结果未发现剥离。
[比较例1]
未设置上述实施例1中的外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同样地得到比较例的具有一面嵌条型的窗框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关于该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在成型后1分钟以内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剥离试验,结果发现剥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对通过具有功能性溶胶凝胶层而高功能化了的车窗用透明板状体以充分的密合性配设窗框而成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
符号说明
1A、1B、1C…带窗框的车窗部件、2…车窗用透明板状体、3…热塑性树脂制窗框、4…功能性溶胶凝胶层、5…外涂层、6…底漆层、7…黑色陶瓷层。

Claims (6)

1.一种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具有车窗用的透明板状体、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底漆层和外涂层,
所述热塑性树脂制的窗框配设于由所述透明板状体的两主面的周缘部和侧面部构成的板状体端部区域中的包含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的区域,
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按照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配设有所述窗框的主面一侧与配设有所述窗框的区域部分重叠的方式配设,且该重叠部分配设于所述窗框与所述透明板状体之间,
在与所述窗框的配设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所述底漆层按照与所述窗框邻接的方式配设于所述窗框的所述透明板状体侧,
所述外涂层以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氧化物为主体,且在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和所述底漆层之间按照包含两者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进行配设,厚度为1~1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所述氧化物是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通过水解反应而形成的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所述水解性化合物为4官能水解性硅化合物和/或聚硅氮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其中,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至少一侧主面的周缘部进一步具有以掩蔽所述窗框的内缘的方式配设的黑色陶瓷层。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窗框的车窗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1)~(5)的工序:
(1)在所述透明板状体的至少一侧主面上的规定的区域形成功能性溶胶凝胶层的工序;
(2)在所述功能性溶胶凝胶层上的所述外涂层的配设区域,使用含有选自硅、钛、锆和锌中的至少1种的元素的水解性化合物和溶剂的外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厚度1~10nm的外涂层的工序;
(3)在所述(2)的工序后,在包含所述外涂层上的所述底漆层的配设区域涂敷含有底漆成分和溶剂的底漆层形成用组合物,得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的工序;
(4)在所述(3)工序后,对所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进行加热而得到车窗用层叠体的工序;
(5)在所述(4)工序后,在所述车窗用层叠体的规定的区域通过注射成型而配设所述窗框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4)工序中的所述车窗用层叠体前体的加热温度为80℃以上。
CN201580023078.8A 2014-04-28 2015-04-23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458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3201 2014-04-28
JP2014093201 2014-04-28
PCT/JP2015/062349 WO2015166874A1 (ja) 2014-04-28 2015-04-23 窓枠付き車両窓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8730A CN106458730A (zh) 2017-02-22
CN106458730B true CN106458730B (zh) 2019-03-12

Family

ID=5435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3078.8A Active CN106458730B (zh) 2014-04-28 2015-04-23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6519A1 (zh)
EP (1) EP3138823A4 (zh)
JP (1) JP6610539B2 (zh)
CN (1) CN106458730B (zh)
WO (1) WO2015166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6883B2 (ja) 2015-04-22 2019-07-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樹脂ガラス
CN106945493B (zh) * 2017-03-14 2019-10-1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玻璃的包边总成
JP2019209862A (ja) * 2018-06-05 2019-12-1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JP7268765B2 (ja) * 2018-06-13 2023-05-08 Agc株式会社 曲面に印刷層を有するカバーガラスおよびその印刷方法
DE102018125432A1 (de) 2018-10-15 2020-04-16 Webasto SE Fahrzeugschei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7409205B2 (ja) 2020-04-08 2024-01-09 Agc株式会社 熱線反射膜付きガラス
JPWO2022097567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7226A (ja) * 1989-02-28 1990-09-10 Hashimoto Forming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製ウインドウの製造方法
JP2000071380A (ja) * 1998-09-03 2000-03-07 Asahi Glass Co Ltd 樹脂部材付き透明窓体
CN101395020A (zh) * 2006-03-03 2009-03-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间隙封闭构件以及利用其的带间隙封闭构件的车窗用板状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1745B2 (ja) * 2006-05-23 2012-01-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隙間閉塞部材及び隙間閉塞部材付き車両窓用板状体
JP5659177B2 (ja) * 2012-03-14 2015-01-2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紫外線遮蔽能を有するガラス物品
JP2014001106A (ja) * 2012-06-19 2014-01-09 Asahi Glass Co Ltd 防曇性ガラス物品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輸送機器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7226A (ja) * 1989-02-28 1990-09-10 Hashimoto Forming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製ウインドウの製造方法
JP2000071380A (ja) * 1998-09-03 2000-03-07 Asahi Glass Co Ltd 樹脂部材付き透明窓体
CN101395020A (zh) * 2006-03-03 2009-03-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间隙封闭构件以及利用其的带间隙封闭构件的车窗用板状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8823A1 (en) 2017-03-08
CN106458730A (zh) 2017-02-22
WO2015166874A1 (ja) 2015-11-05
JP6610539B2 (ja) 2019-11-27
US20170036519A1 (en) 2017-02-09
EP3138823A4 (en) 2017-11-01
JPWO2015166874A1 (ja)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8730B (zh) 带窗框的车窗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CN105899977B (zh) 光反射膜及使用该光反射膜的光反射体
JP6053949B2 (ja) 半透明コーティングを有する基体
JP5471441B2 (ja) 手塗り可能なゾルゲル膜形成用塗布液
CN105102498B (zh) 共聚物及包含该共聚物的亲水性材料
CN106574099B (zh) 包含磺酸系共聚物和氨基树脂的亲水性材料
CN103648762B (zh) 绝热叠层体
JP2014522370A (ja) 半透明コーティング材料
CN104610795A (zh) 带有导电覆层的基材以及制造带有导电覆层的基材的方法
CN105073917B (zh) 由共聚物或组合物形成的膜
CN106526715A (zh)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539051B2 (ja) 防曇膜つき物品
JP2020122809A (ja) 可視光散乱性被膜形成用塗布液、及び可視光散乱性被膜形成基材
CN105408274A (zh) 车辆用的夹层玻璃
JP6625609B2 (ja) 透明物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膜形成溶液
JP6488575B2 (ja) 近赤外線吸収構造体
JPH11152445A (ja) 親水性無機塗料とそれを用いた親水性塗装品
JP2022529237A (ja) イオン交換および自動車用ガラスのための細孔充填装飾層
JP2004181735A (ja) 被膜形成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90560B2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8995B2 (ja) 機能性無機塗膜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機能性塗装品
WO2021045037A1 (ja) 車両後方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JPWO2017183700A1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JP2004050138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塗布方法
WO2018105212A1 (ja) 着色被膜付ガラス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