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7805A -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7805A
CN106417805A CN201610746542.2A CN201610746542A CN106417805A CN 106417805 A CN106417805 A CN 106417805A CN 201610746542 A CN201610746542 A CN 201610746542A CN 106417805 A CN106417805 A CN 10641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machine
fermentation
shaping
t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46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7805B (zh
Inventor
胡廷建
王忠达
刘奎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Jinluo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46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7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7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7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生产工艺包括清洗、鲜叶萎凋、切叶、揉捻、发酵、初烘和对初烘后的海棠叶进行整形、松包、烘干,即得海棠叶红茶。生产装置包括清洗部分、脱水萎凋部分、切叶发酵部分、初级烘干部分和整形松包部分,各个部分之间以输送机或者提升机相连接。本发明生产的海棠叶红茶气味浓郁,本发明保证了海棠叶在发酵房内发酵的质量,且针对湖北海棠叶片较厚的情况,经20道次左右的整形松包处理后可获得较好效果;本发明生产装置连续自动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属于茶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海棠,性喜阳光,也能耐半阴,耐寒,对环境要求不严,适于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湖北海棠(Malus hapehensis)又名野海棠、野红花、花红茶、茶海棠,属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其嫩叶晒干可作茶叶饮用,称花红茶、林檎茶,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湖北海棠含有茶多酚、黄酮、蛋白质及Fe、Cu、Zn、Cr、Mn等多种矿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耐缺氧、抗疲劳、降血糖等作用,传统湖北海棠茶加工方法简单,通过才嫩叶,堆积发酵,然后晒干即可,没有湖北海棠中的成分发挥出来。
申请号为200710053716.8、名称为“湖北海棠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中公开了一种海棠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为:采生长45-90天的湖北海棠嫩叶进行净选,除去花蕾、花、枝及杂质;揉捻,经揉捻机械或者手工常温揉捻,使得茶叶形成卷索形状;发酵,采用堆积发酵法,堆积厚度不少于10cm,在阳光下发酵2-8天,至茶叶表面成为金黄色;烘干,发酵后经揉捻机揉捻、解块、散热、烘干制成湖北海棠红茶。通过本制备方法可见,主要采用手工加工、部分步骤辅以机械加工为该种海棠叶红茶的重要制备方法,其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本发明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棠叶红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清洗:取生长20-50天的湖北海棠嫩叶,用清水清洗干净;
(2)鲜叶萎凋:嫩叶铺开,自然委调至含水量为45-50%;
(3)切叶:采用切片机将委调后的嫩叶切成长度为15-20mm的叶片;
(4)揉捻:10kg叶片揉捻时间为10-13min,揉捻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茶叶的品质;
(4)发酵:利用80平方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相对湿度在95%以上,发酵时间为10小时,风量为8.5L/min,发酵结束时,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60-65%之间;
红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叶子内部各种化学成分发生氧化的结果。发酵的目的是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类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颜色和滋味,形成浓郁的香气。这种变化不管是有酶参与的活动或是自动氧化,都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温度、湿度、空气的控制尤为重要。
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包括酶性氧化和非酶性氧化两种。化学物质的氧化,如果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称为酶促氧化,如果物质的氧化在常温下,不靠酶的作用而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非酶性氧化或自动氧化。
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在酶促作用下,生成邻醌和联苯醌酚。这类化合物的氧化能力极强,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便不需要酶促作用,而氧化其它的物质。但是自动氧化,在红茶发酵作用中是很次要的,它消耗氧的量,不超过氧的总消耗量的10%左右。因此,红茶发酵的主要生化变化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
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对儿茶素的亲和力比其它多酚类化合物要大。所以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是以儿茶素的氧化为主。而在儿茶素的组成中,L-EGC和L-EGCG因为它们的氧化还原势比其它儿茶素低,同时它们的含量也较多,约占儿茶素总量的60%以上,因此最先被大量氧化缩合,其氧化缩合产物,对红茶色香味关系极大。
(5)初烘:对发酵后的半成品进行初烘,温度为40℃,烘至海棠叶含水量为40-45%;初烘可阻止二次发酵。
(6)对初烘后的海棠叶进行整形、松包、烘干,然后再进行整形、松包、烘干,共反复20次,海棠叶红茶。
上述海棠叶红茶的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前端输入采摘下的新鲜叶片,从后端输出的即为加工完成的海棠叶红茶,以降低成本成本、节约生产时间,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棠叶红茶的生产装置,为全自动生产装置,生产装置包括清洗部分、脱水萎凋部分、切叶发酵部分、初级烘干部分和整形松包部分,各个部分之间以输送机或者提升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叶发酵部分包括计量称,计量后累计的嫩叶量符合预先设定量值时,所述计量秤底部打开,嫩叶有切叶机切叶,切叶后的嫩叶进入揉捻机,揉捻完成的嫩叶经输送机入发酵房发酵,发酵后的嫩叶经初级烘干机烘干后输送至整形松包部分;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整形松包模块,所述整形松包模块包括计量秤,经所述计量秤计量后的嫩叶进入计量布料均叶机,所述计量布料均叶机的漏斗将嫩叶输送至整形机,所述整形机内设有液压整形部件,经所述液压整形后的叶块经移栽升降机输送至松包机中实现整形松包;多道次所述整形松包部分依次串联,经所述整形松包处理后、大小符合要求的嫩叶经烘干风选部分后输出为成品海棠叶红茶;
所述计量布料均叶机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均叶部件,所述均叶部件包括均叶辊,所述均叶辊上装有均叶齿,所述箱体为敞开式箱体,所述敞开式箱体的下部设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动链板,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整形机的一侧装有与所述箱体连通的漏斗;
所述整形机包括整形机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整形料箱,所述整形料箱内装有由挤压油缸和压盖油缸驱动的顶板,经过计量后的嫩叶经所述顶板挤压后形成所述叶块;
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20个所述整形松包模块,所述整形松包模块之间还至少设一个回潮机;
所述清洗部分包括储青机,进入所述储青机的嫩叶经均匀机构和输送机输送至清洗机,经清洗后的嫩叶进入振动沥水机沥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烘干风选部分,所述烘干风选部分包括烘干机、振动槽和风选机,嫩叶经烘干机进行最后风干处理后成为成品,所述成品经分选机风选,分别分离成不同等级外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酵房包括发酵机房、发酵机主机和位于所述发酵机房内的嫩叶输送机构,所述嫩叶输送机构包括多层上下交错布置的输送带,嫩叶从所述输送带的最上层进入所述输送机构、从最底层输送带输出至初烘干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酵机主机包括电蒸汽锅和超声波加湿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揉捻完成的嫩叶经所述振动槽振动后,经带有布料小车的斜向输送机输送至所述发酵房发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送机上还设有布料小车,所述布料小车的上方为布料箱,所述布料箱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均料组件,所述均料组件包括均料辊和安装在所述均料辊上的均料叶片,所述箱体的底部敞开,并在所述箱体的两侧设有朝向所述布料小车的导料板;所述布料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的下方设小车滚轮组件,所述小车本体上还设有环形的布料带,所述小车在小车横向移动部件带动下垂直所述斜向输送机的输送带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包括通过上述工艺和生产装置制备的海棠叶红茶。
本发明中,还包括海棠叶茶包,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海棠叶红茶12份、金银花3份、芹菜叶2份、决明子2份、芦荟0.8份。
上述茶包制备方法如下:
(1)将各个组分置于容器中,加水至完全淹没组分,进行加热提取3次,加热温度为55-60℃,加热时间为40-50min;
(2)将步骤(1)3次提取获得的提取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至干浸膏,将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茶粉;
(3)将茶粉分成小包进行包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生产的海棠叶红茶气味浓郁,本发明保证了海棠叶在发酵房内发酵的质量,且针对湖北海棠叶片较厚的情况,经20道次左右的整形松包处理后可获得较好效果;本发明生产装置连续自动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清洗部分Ⅰ和脱水萎凋部分Ⅱ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切叶发酵部分Ⅲ、初级烘干部分Ⅳ、整形松包部分Ⅴ和烘干风选部分Ⅵ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中从切叶发酵部分Ⅲ至整形松包的第9道次侧视图;
附图5是附图3中从整形松包部分的第10 道次至第17道次侧视图;
附图6是附图3中从整形松包第18道次到本生产装置结束的侧视图;
附图7是发酵房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7的俯视图;
附图9是附图7的布局试图;
附图10是整形松包部分Ⅴ结构示意图。
Ⅰ是清洗部分:Ⅰ1是储青机,Ⅰ2是匀叶机构,Ⅰ3是输送机,Ⅰ4是清洗机,Ⅰ41是进水口,Ⅰ42是排水口,Ⅰ43是二次喷淋进水口,Ⅰ44是水箱溢水口,Ⅰ5是振动沥水机;
Ⅱ是脱水萎凋部分:Ⅱ1是风干机,Ⅱ2是脱水机,Ⅱ3是输送机,Ⅱ4是匀叶机,Ⅱ5是萎凋机,Ⅱ51是蒸汽加热器,Ⅱ52是抽湿机,Ⅱ6是输送机;
Ⅲ是切叶发酵部分: Ⅲ1是斗式提升机,Ⅲ2是输送机, Ⅲ3是计量称,Ⅲ4是输送机,Ⅲ5是揉捻机,Ⅲ6 是切叶机,Ⅲ7是斜向输送机,Ⅲ71是布料小车,Ⅲ711是小车本体, Ⅲ712是小车滚轮组件,Ⅲ713是布料带,Ⅲ72是布料箱,Ⅲ721是箱体,Ⅲ722是均料辊,Ⅲ723是均料叶片,Ⅲ724是导料板,Ⅲ725是电机,Ⅲ726是拨料叶片,Ⅲ727是传动齿轮,Ⅲ728是拨料辊;Ⅲ8是发酵房,Ⅲ81是发酵机房,Ⅲ82是输送带,Ⅲ83是电蒸汽锅,Ⅲ84是超声发生器,Ⅲ85是均叶机构,Ⅲ86是换气扇;
Ⅳ是初级烘干部分;
Ⅴ是整形松包部分:Ⅴ1是计量布料匀叶机,Ⅴ11是箱体,Ⅴ12是均料部件,Ⅴ13是传动部件,Ⅴ14是传动链板,Ⅴ15是漏斗,Ⅴ16是支架,Ⅴ2是整形机,Ⅴ21是整形料箱,Ⅴ22是整形机机架,Ⅴ23是挤压油缸,Ⅴ24是压盖油缸Ⅰ(关闭),Ⅴ25是压盖油缸Ⅱ(打开),Ⅴ26是整形机机架,Ⅴ3是移栽升降机,Ⅴ31是底部液压支架,Ⅴ32是移栽箱板,Ⅴ33是底部液压缸;Ⅴ4是松包机,Ⅴ41是松包箱体,Ⅴ42是松包齿,Ⅴ43是旋转轴,Ⅴ44是旋转电机,Ⅴ5输送机,V6是回潮机;
Ⅵ是烘干风选部分:Ⅵ1是输送机,Ⅵ2是烘干机,Ⅵ3是风选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海棠叶红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清洗:取生长20-50天的湖北海棠嫩叶,用清水清洗干净;
(2)鲜叶萎凋:嫩叶铺开,自然委调至含水量为45-50%;
(3)切叶:采用切片机将委调后的嫩叶切成长度为15-20mm的叶片;
(4)揉捻:10kg叶片揉捻时间为10-13min,揉捻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茶叶的品质;
(4)发酵:利用80平方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相对湿度在95%以上,发酵时间为10小时,风量为8.5L/min,发酵结束时,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60-65%之间;
(5)初烘:对发酵后的半成品进行初烘,温度为40℃,烘至海棠叶含水量为40-45%;初烘可阻止二次发酵。
(6)对初烘后的海棠叶进行整形、松包、烘干,然后再进行整形、松包、烘干,共反复20次,即得海棠叶红茶。
实施例2 海棠叶红茶的生产装置
如图1-10所示,生产装置前端输入采摘下的新鲜叶片,从后端输出的即为加工完成的海棠叶红茶,以降低成本成本、节约生产时间,生产装置包括清洗部分Ⅰ、脱水萎凋部分Ⅱ、切叶发酵部分Ⅲ、初级烘干部分Ⅳ、整形松包部分Ⅴ和烘干风选部分Ⅵ,各个部分之间或者同一部分的不同结构之间均以输送机或者提升机相连接,从放置入清洗部分Ⅰ中的代用茶所用的嫩叶(比如湖北海棠)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从烘干风选部分Ⅵ输出的是经过风选分了等级的、加工完成的代用茶。
清洗部分包括储青机Ⅰ1、匀叶机构Ⅰ2、输送机Ⅰ3、清洗机Ⅰ4、振动沥水机Ⅰ5。进入储青机Ⅰ1的嫩叶经均匀机构Ⅰ2匀叶和输送机Ⅰ3输送至清洗机Ⅰ4,经清洗后的嫩叶进入振动沥水机Ⅰ5沥水。匀叶机构Ⅰ2设有匀叶辊,在匀叶辊上设匀叶叶片,暂存在储青机Ⅰ1内的嫩叶在匀叶叶片作用下向外均匀输出。清洗机Ⅰ4包括进水口Ⅰ41,从进水口Ⅰ41进入的清洗水从排水口Ⅰ42排出,为了清洗彻底,本清洗机还设有二次喷淋进水口Ⅰ43,溢流的水从是箱溢水口Ⅰ44排出。清洗后的嫩叶经振动沥水机Ⅰ5振动,去除嫩叶上多余的水分后入脱水萎凋部分Ⅱ。
脱水萎凋部分Ⅱ包括风干机Ⅱ1、脱水机Ⅱ2、输送机Ⅱ3、匀叶机Ⅱ4、萎凋机Ⅱ5和输送机Ⅱ6。风干机Ⅱ1上装有鼓风机,对振动沥水后的嫩叶进行风干,脱水机Ⅱ2为高速离心式脱水机,加工后水分含量符合要求的嫩叶被输送至萎凋机Ⅱ5中萎凋处理。该萎凋机上还设有匀叶机Ⅱ4,以保证嫩叶在萎凋机内的输送带上的均匀程度。对萎凋机Ⅱ5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通过蒸汽加热器Ⅱ51和抽湿机Ⅱ52实现。
切叶发酵部分Ⅲ包括斗式提升机Ⅲ1、输送机Ⅲ2、计量称Ⅲ3、输送机Ⅲ4、、揉捻机Ⅲ5、切叶机Ⅲ6、斜向输送机Ⅲ7和发酵房Ⅲ8。发酵后的嫩叶经斗式提升机Ⅲ1提升,进入输送机Ⅲ2的料箱,从该料箱入计量称Ⅲ3计量,计量后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嫩叶由切叶机Ⅲ6切叶,切叶后的嫩叶进入揉捻机Ⅲ5进行揉捻提香处理,提香后的嫩叶输送至发酵房Ⅲ8发酵。
发酵房Ⅲ8发酵机房Ⅲ81、发酵机主机和位于发酵机房Ⅲ81内的嫩叶输送机构,嫩叶输送机构包括多层上下交错布置的输送带Ⅲ82,从图示可见,该输送带Ⅲ82为上下布置的多条环形带,且上下相邻两条环形带交错布置,嫩叶从最上层环形实施带一侧进入该输送带,从相对侧的最底部输出,上下交错布置的方式保证了嫩叶在不同输送带之间输送的需要。为了温度和湿度的需要,发酵机主机包括电蒸汽锅Ⅲ83和超声波加湿器Ⅲ84。经发酵后的嫩叶至初烘干部分进行烘干。
揉捻后的嫩叶与发酵房之间的斜向输送机Ⅲ7上还设有布料小车Ⅲ71,布料小车Ⅲ71的上方为布料箱Ⅲ72,布料箱Ⅲ72包括中空的箱体Ⅲ721,箱体Ⅲ721内设有均料组件,均料组件包括均料辊Ⅲ722和安装在均料辊Ⅲ722上的均料叶片Ⅲ723,箱体Ⅲ721的底部敞开,并在箱体Ⅲ721的两侧设有朝向布料小车Ⅲ71的导料板Ⅲ724;布料小车Ⅲ71包括小车本体Ⅲ711,小车本体Ⅲ711的下方设小车滚轮组件,小车滚轮组件包括滚轮电机,小车本体Ⅲ711上还设有环形的布料带Ⅲ713,布料小车Ⅲ71在小车滚轮组件带动下可垂直输送带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完成向下一级输送机的布料,尽量保证发酵房上输送带嫩叶的均匀性,以防止由于嫩叶堆积厚薄不均造成的产品质量的差异。
整形松包部分Ⅴ包括计量布料匀叶机Ⅴ1、整形机Ⅴ2、移栽升降机Ⅴ3、松包机Ⅴ4和输送机Ⅴ5。
计量布料均叶机Ⅴ1包括箱体Ⅴ11,在箱体Ⅴ11有均叶部件Ⅴ12,均叶部件Ⅴ12包括均叶辊,均叶辊上装有均叶齿。箱体Ⅴ11为敞开式箱体,敞开式箱体的下部设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包括链板电机和传动链板Ⅴ14,在链板上设有链板齿,在箱体朝向整形机的一侧装有与箱体Ⅴ11连通的漏斗Ⅴ15。嫩叶在均叶部件Ⅴ12作用下,经传动链板Ⅴ14和漏斗Ⅴ15后输送入整形机Ⅴ2的整形料箱Ⅴ21。
整形机Ⅴ2包括整形机机架Ⅴ22,在整形机机架Ⅴ22上安装整形料箱Ⅴ21,整形料箱Ⅴ21内装有由挤压油缸和压盖油缸驱动的顶板,经过计量后的嫩叶经顶板挤压后形成叶块。本实施例中的压盖油缸为两个,压盖油缸ⅠⅤ24负责关闭压盖,压盖油缸ⅡⅤ25负责打开压盖。经挤压油缸和压盖油缸挤压、并保压一定时间后,嫩叶成叶块向外推出。
叶块推出至移栽升降机Ⅴ3,移栽升降机Ⅴ3包括与底部液压缸Ⅴ33相连的底部液压支架Ⅴ31,在底部液压缸Ⅴ33作用下,底部液压缸Ⅴ33可上升或者下降,安装在其上的,移栽箱板Ⅴ32也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并将该叶块传送至松包机Ⅴ4。
松包机Ⅴ4包括松包箱体Ⅴ41,在该松包箱体Ⅴ41的内壁上装有松包齿Ⅴ42,旋转电机Ⅴ44带动旋转轴Ⅴ43,进而松包箱体Ⅴ41旋转,叶块在松包机内逐渐被解块,并形成代用茶所需要的外形。
本全自动生产线中共设有20道次的整形松包操作,并在其中设有回潮机V6。加工完成后的嫩叶其香气、外形符合要求。
烘干风选部分Ⅵ包括是输送机Ⅵ1、烘干机Ⅵ2和风选机Ⅵ3。整形松包后,经烘干机烘干降低水分后,代用茶就从最初的原料成为成品,该成品再经风选机Ⅵ3风选分级,整个代用茶生产完成。
实施例3 一种含有海棠叶红茶的茶包
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海棠叶红茶12份、金银花3份、芹菜叶2份、决明子2份、芦荟0.8份。
上述茶包制备方法如下:
(1)将各个组分置于容器中,加水至完全淹没组分,进行加热提取3次,加热温度为55-60℃,加热时间为40-50min;
(2)将步骤(1)3次提取获得的提取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至干浸膏,将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茶粉;
(3)将茶粉分成小包进行包装。

Claims (10)

1.一种海棠叶红茶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清洗:取生长20-50天的湖北海棠嫩叶,用清水清洗干净;
(2)鲜叶萎凋:嫩叶铺开,自然委调至含水量为45-50%;
(3)切叶:采用切片机将委调后的嫩叶切成长度为15-20mm的叶片;
(4)揉捻:10kg叶片揉捻时间为10-13min;
(4)发酵:利用80平方的发酵房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相对湿度在95%以上,发酵时间为10小时,风量为8.5L/min,发酵结束时,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60-65%之间;
(5)初烘:对发酵后的半成品进行初烘,温度为40℃,烘至海棠叶含水量为40-45%;
(6)对初烘后的海棠叶进行整形、松包、烘干,然后再进行整形、松包、烘干,共反复20次,即得海棠叶红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海棠叶红茶的生产工艺使用的生产装置,生产装置包括清洗部分、脱水萎凋部分、切叶发酵部分、初级烘干部分和整形松包部分,各个部分之间以输送机或者提升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叶发酵部分包括计量称,计量后累计的嫩叶量符合预先设定量值时,所述计量秤底部打开,嫩叶有切叶机切叶,切叶后的嫩叶进入揉捻机,揉捻完成的嫩叶经输送机入发酵房发酵,发酵后的嫩叶经初级烘干机烘干后输送至整形松包部分;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整形松包模块,所述整形松包模块包括计量秤,经所述计量秤计量后的嫩叶进入计量布料均叶机,所述计量布料均叶机的漏斗将嫩叶输送至整形机,所述整形机内设有液压整形部件,经所述液压整形后的叶块经移栽升降机输送至松包机中实现整形松包;多道次所述整形松包部分依次串联,经所述整形松包处理后、大小符合要求的嫩叶经烘干风选部分后输出为成品海棠叶红茶;
所述计量布料均叶机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均叶部件,所述均叶部件包括均叶辊,所述均叶辊上装有均叶齿,所述箱体为敞开式箱体,所述敞开式箱体的下部设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动链板,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整形机的一侧装有与所述箱体连通的漏斗;
所述整形机包括整形机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整形料箱,所述整形料箱内装有由挤压油缸和压盖油缸驱动的顶板,经过计量后的嫩叶经所述顶板挤压后形成所述叶块;
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20个所述整形松包模块,所述整形松包模块之间还至少设一个回潮机;
所述清洗部分包括储青机,进入所述储青机的嫩叶经均匀机构和输送机输送至清洗机,经清洗后的嫩叶进入振动沥水机沥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烘干风选部分,所述烘干风选部分包括烘干机、振动槽和风选机,嫩叶经烘干机进行最后风干处理后成为成品,所述成品经分选机风选,分别分离成不同等级外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房包括发酵机房、发酵机主机和位于所述发酵机房内的嫩叶输送机构,所述嫩叶输送机构包括多层上下交错布置的输送带,嫩叶从所述输送带的最上层进入所述输送机构、从最底层输送带输出至初烘干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机主机包括电蒸汽锅和超声波加湿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完成的嫩叶经所述振动槽振动后,经带有布料小车的斜向输送机输送至所述发酵房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上还设有布料小车,所述布料小车的上方为布料箱,所述布料箱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均料组件,所述均料组件包括均料辊和安装在所述均料辊上的均料叶片,所述箱体的底部敞开,并在所述箱体的两侧设有朝向所述布料小车的导料板;所述布料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的下方设小车滚轮组件,所述小车本体上还设有环形的布料带,所述小车在小车横向移动部件带动下垂直所述斜向输送机的输送带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工艺配合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生产装置生产的海棠叶红茶。
9.含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海棠叶红茶的茶包,其特征在于,茶包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海棠叶红茶12份、金银花3份、芹菜叶2份、决明子2份、芦荟0.8份。
10.制备如权利要求9所述茶包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各个组分置于容器中,加水至完全淹没组分,进行加热提取3次,加热温度为55-60℃,加热时间为40-50min;
(2)将步骤(1)3次提取获得的提取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至干浸膏,将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茶粉;
(3)将茶粉分成小包进行包装。
CN201610746542.2A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Active CN106417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6542.2A CN10641780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6542.2A CN10641780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7805A true CN106417805A (zh) 2017-02-22
CN106417805B CN106417805B (zh) 2019-06-25

Family

ID=5818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46542.2A Active CN10641780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780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976A (zh) * 2017-07-18 2017-09-26 湖南农业大学 三叶海棠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50331A (zh) * 2018-06-08 2018-11-23 青海赫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叶海棠茶膏及其制备工艺
CN11149318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三峡大学 一种富硒海棠青柑茶制备系统
CN112514854A (zh) * 2020-11-24 2021-03-19 赤水山宝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虫源人工培养方法及其培养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23788C1 (ru) * 1998-03-27 1998-12-27 Нахметов Фарух Гидаят-оглы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ая из кипрея (иван-чая) (варианты)
CN102613354A (zh) * 2011-08-31 2012-08-01 广州乐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
CN101199301B (zh) * 2007-10-26 2013-05-08 三峡大学 湖北海棠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757209A (zh) * 2015-04-09 2015-07-08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71A (zh) * 2015-09-07 2015-12-09 刘玉芳 一种玉兰花香桑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475578A (zh) * 2015-12-30 2016-04-13 梁全锐 一种灵芝咖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55782U (zh) * 2016-02-05 2016-08-17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茶叶松包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23788C1 (ru) * 1998-03-27 1998-12-27 Нахметов Фарух Гидаят-оглы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ая из кипрея (иван-чая) (варианты)
CN101199301B (zh) * 2007-10-26 2013-05-08 三峡大学 湖北海棠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13354A (zh) * 2011-08-31 2012-08-01 广州乐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
CN104757209A (zh) * 2015-04-09 2015-07-08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71A (zh) * 2015-09-07 2015-12-09 刘玉芳 一种玉兰花香桑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475578A (zh) * 2015-12-30 2016-04-13 梁全锐 一种灵芝咖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55782U (zh) * 2016-02-05 2016-08-17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茶叶松包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976A (zh) * 2017-07-18 2017-09-26 湖南农业大学 三叶海棠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50331A (zh) * 2018-06-08 2018-11-23 青海赫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叶海棠茶膏及其制备工艺
CN11149318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三峡大学 一种富硒海棠青柑茶制备系统
CN112514854A (zh) * 2020-11-24 2021-03-19 赤水山宝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虫源人工培养方法及其培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7805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7805B (zh) 一种海棠叶红茶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
CN1650726A (zh) 一种绿碎茶的生产工艺
CN213127868U (zh)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生产系统
CN106212758A (zh) 一种代用茶全自动生产线
CN206563477U (zh) 一种水稻烘干机
CN212971519U (zh) 一种茉莉花茶的生产系统
CN104068139B (zh) 一种茶叶杀青提香系统
CN111919946A (zh) 一种茉莉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9907143A (zh) 一种利用食用昆虫快速制作新型虫茶的方法
CN105192141A (zh)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CN110800817B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2165878A (zh) 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机及其收获方法
CN103932357B (zh) 一种牧草加工车间及其加工工艺
CN106106869A (zh)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CN205567677U (zh) 一种红茶高效揉捻机
CN112006125A (zh)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
CN206227541U (zh) 一种代用茶全自动生产线
CN106615351A (zh) 一种复合型掌叶覆盆子茯砖茶及制备方法
CN217429157U (zh) 一种发酵茶制备生产线
CN217337246U (zh) 一种多功能茶叶自动生产线
CN217349972U (zh) 一种茶叶摊凉输送线
CN212971517U (zh) 一种石阡苔茶的生产系统
CN113575715A (zh) 一种发酵茶制备生产线
CN106551016A (zh)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208547174U (zh) 一种油茶籽的烘干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Tingjian

Inventor after: Liu Lingling

Inventor after: Leng Chengbing

Inventor before: Hu Tingjian

Inventor before: Wang Zhongda

Inventor before: Liu Kuixi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5

Address after: 276036 Bancheng Town,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Linyi Jinluo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76036 Bancheng Town,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yi Shans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