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3102B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13102B CN106413102B CN201611063809.4A CN201611063809A CN106413102B CN 106413102 B CN106413102 B CN 106413102B CN 201611063809 A CN201611063809 A CN 201611063809A CN 106413102 B CN106413102 B CN 1064131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comp
- information
- transmitted
- pds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3—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each allocating device acting autonomously, i.e. without negotiation with other allocat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reactiv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协作通信模式,多个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非协作通信模式,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中,选择性地使用所述协作通信模式或所述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无线通信。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通过适当地区分使用多个基站协作地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协作通信,以及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非协作通信,从而能够适合于状况而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3月2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080018936.7,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与多个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业服务。此外,开始了通过在下行链路(个别数据信道、个别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输用的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从而实现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的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服务。进而,为了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进一步高速化,针对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开始服务。W-CDMA是通过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而制定的通信方式,在版本8的标准书中进行了归纳。
此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针对在无线区间中包含“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核心网(也单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正在研究被称为“系统框架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的新的通信方式。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协议与现在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接入方式在W-CDMA中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相对于此,在LTE中,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此外,带宽在W-CDMA中是5MHz,相对于此,在LTE中是在1.4/3/5/10/15/20MHz中能够按每个基站进行选择。此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样包含线路交换,而仅是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GPRS)不同的新的核心网来构成通信系统,所以被定义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因此,为了与W-CDMA的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的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station)称为eNB(E-UTRAN Node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化分组核心)(有时也称为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单播(Unicast)服务和E-MBMS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E-MBMS服务是广播型多媒体服务,有时也单称为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将其也称为1对多(Point toMultipoint)服务。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整体的框架(Architecture)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使用图1针对整体的框架(非专利文献1 4章)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如果对于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和用户面(例如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102终止的话,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通过1个或多个基站102构成。
基站102进行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ing,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的调度(Scheduling)和发送。基站102通过X2接口而相互连接。此外基站102通过S1接口连接于EPC(EvolvedPacket Core,分组核心演进),更明确地是通过S1_MME接口连接于MME103(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过S1_U接口连接于S-GW104(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MME103进行向多个或单个基站102的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103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103在移动终端是待机状态和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名单的管理。S-GW104与1个或多个基站102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S-GW104在基站间的移交(handover)时,成为本地的移动锚定点(Mobility Anchor Point)。进而存在P-GW(PDN Gateway),进行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UE-ID地址的分配等。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5章)中。使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1个无线帧(Radio frame)是10ms。无线帧分割为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子帧分割为2个相等大小的时隙(slot)。在每个无线帧的第1个和第6个子帧中包含下行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在同步信号中有第1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第2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子帧单位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用和MBSFN以外的信道的复用。以下,将MBSFN发送用的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MBSFN子帧的分配时的信令例。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中,按MBSFN帧(MBSFNframe)的每一个分配MBSFN子帧。调度MBSFN帧的集合(MBSFN frame Cluster)。分配MBSFN帧的集合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假设在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针对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 5章)图4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在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401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没有40ms定时的明确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402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PCFICH针对为了PDCCHs而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通知。PCFICH按照每个子帧进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403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DCCH对资源分配(allocation)、D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下行共有信道)相关的HARQ信息、P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寻呼信道)进行通知。PDCCH对上行调度准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进行输送。PDC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Nack进行输送。PDD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404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共有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PCH映射到PDS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multicast channel:PMCH)405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多播信道)映射到PM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406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UCCH对作为对下行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 signal)的ACK/Nack进行输送。PUCCH对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品质指示符)报告进行输送。CQI是表示接受的数据的品质、或通信路径品质的品质信息。此外,PUCCH对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进行输送。物理上行共有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407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U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上行共有信道)映射到PUS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408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HI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的ACK/Nack进行输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409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RACH对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进行输送。
在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中,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已知的符号插入到每时隙的最初第3个,最后的OFDM符号。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是参照符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针对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5章)图5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图5(a)表示下行传输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图5(b)表示上行传输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针对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对其基站(小区)全体进行广播。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HCH)。对下行共有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ARQ)的再发送控制。能够向基站(小区)全体进行广播。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为了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而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功耗,支持移动终端的DRX。请求向基站(小区)全体的广播。PCH向能够动态地在业务中利用的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或者其它的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那样的物理资源映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在向基站(小区)全体的广播中使用。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向PMCH映射。
对上行共有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 ARQ)的再发送控制。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向物理上行共有信道(PUSCH)映射。图5(b)所示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有冲突的风险。RACH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映射。针对HARQ进行说明。
HARQ是通过自动再发送(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纠错(Forward ErrorCorrection)的组合来使传输路径的通信品质提高的技术。具有对通信品质变化的传输路径通过再发送,也有效地发挥纠错功能的优点。特别是在再发送时通过将初次发送的接收结果和再次发送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品质提高。说明再发送的方法的一例。在接收侧不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错误发生的情况(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了“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再发送。在接收侧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错误没有发生的情况(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了“Ack”的发送侧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发送。作为HARQ方式的一例,有“Chase合并”(Chase Combing)。Chase合并是在初始发送和再发送中发送相同的数据序列,在再发送中通过进行初始发送的数据序列和再发送的数据序列的合成从而提高增益的方式。这时基于如下考虑,即,在初始发送的数据中即使有错误也包含部分正确的数据,通过对正确的部分的初始发送数据和再发送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发送。此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它例子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递增冗余)。IR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式,是通过在再发送中对奇偶校验位进行发送,与初始发送组合起来增加冗余度,通过纠错功能使品质提高的方式。
针对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 6章)图6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表示下行逻辑信道和下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图6(b)表示上行逻辑信道和上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信道。PCCH在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下使用。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BCH)映射。共有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在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下使用。在下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在上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1对多的发送的下行信道。是为了从网络向1个或数个移动终端的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的发送而使用的信道。MC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发送移动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用户信息的发送的向专用的移动终端的1对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下行中均存在。DT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网络向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发送的下行信道。MT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TCH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GCI是全球小区标识符(Global Cell Identity)。在LTE和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CSG小区(Closed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针对CSG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 3.1章)。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是操作者能够特别指定可利用的加入者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特别指定的加入者被允许接入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允许特别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 cell(s)”。其中,对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标识符(CSGidentity: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利用注册、被允许的加入者群的成员使用作为接入许可信息的CSG-ID接入CSG小区。
CSG-ID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被广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而且,CSG-ID为了使CSG相关的成员的接入变得容易,通过终端(UE)而被使用。在3GPP会议中讨论将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广播的信息代替CSG-ID而采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Area CodeTAC)。移动终端的位置追踪以由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追踪为了即使在没有通行的状态(待机状态)下也能够追踪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呼叫(移动终端被呼)。将该用于移动终端的位置追踪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记录有加入者所属的CSG小区的全部CSG ID的、储存在USIM中的名单。移动终端内的白名单通过上级层而被赋予。由此,CSG小区的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针对“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 4.3章)。“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是UE为了接受通常(normal)服务而驻留(Camp ON)的小区。在这样的小区中,(1)小区是被选择的PLMN或注册的PLMN、或“Equivalent PLMN名单”的PLMN的一部分,(2)在通过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提供的最新信息中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a)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b)该小区不是“用于漫游的被禁止的LAs”名单的一部分,至少是1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该小区需要满足上述(1),(c)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d)该小区关于作为CSG小区而通过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特别指定的小区,CSG-ID是UE的“CSG白名单”(CSGWhiteList)的一部分(在UE的CSG白名单中包含)。
针对“可接受的小区”(Accep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第4.3章),这是为了UE接受被限定的服务(紧急通报)而驻留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全部条件。也就是说,在以下表示E-UTRAN网络中用于开始紧急通报的最小设置条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区。(2)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称为Home-NodeB(N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HNB/HeNB是UTRAN/E-UTRAN中的、例如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在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种不同模式。是开放接入模式(Openaccess mode)和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和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mode)。各个模式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在开放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通常的操作者的正常小区而被操作。在封闭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CSG小区而被操作。这是仅有CSG成员能够接入的CSG小区。在混合接入模式中,是同时允许非CSG成员也接入的CSG小区。混合接入模式的小区换句话说是支持开放接入模式和封闭接入模式的双方的小区。
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称为LTE后续演进(LTE Advanced、LTE-A)的更先进的新的无线区间的通信方式(非专利文献5)。LTE-A将按照LTE的无线区间的通信方式作为基础,对其加入了一些新技术而构成。作为新技术,有支持更宽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带宽扩展),多地点协作发送接收技术(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协作多点传输)等。
为了LTE-A而研究的CoMP,是通过在地理上分离的多地点之间进行协作的发送或接收,从而谋求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的技术。CoMP中有下行CoMP(DL CoMP)和上行CoMP(UL CoMP)。
在DL CoMP中,在多地点(多点)间协作地将PDSCH向1个移动终端(UE)进行发送。向1个UE的PDSCH从多点中的1个点发送也可,从多点中的多个点发送也可。在从1个点发送的情况下,也称为协作调度(Coordinate Scheduling、CS)、协作波束赋形(CoordinateBeamforming、CB),针对从其它的点向该UE在下行链路中分配PDSCH的物理资源,进行发送停止、发送功率降低等。通过这样,降低向该UE的干扰,使该UE的PDSCH的接收品质提高。
在从多点中的多个点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称为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JP)、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JT),从该多点中的多个点同时向该UE发送PDSCH。从多点中的多个点向该UE发送的PDSCH是相同的。通过这样,该UE能够对接收的多个PD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接收品质的提高。物理信道PDSCH的向物理资源(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加载到物理信道PDCCH而向UE发送。
作为以多点进行发送的单元(小区),正在研究基站(NB、eNB、HNB、HeNB)、RRU(Remote Radio Unit)、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中继(Relay)等。将进行多地点协作发送的单元(小区)称为多点单元(多点小区)。
在UL CoMP中,在多地点(多点)间协作地接收来自1个移动终端(UE)的上行数据。通过对在多点接收的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谋求来自UE的上行接收品质的提高。
在UL CoMP中,正在研究在多点间协作地接收物理信道PUSCH。物理信道PUSCH的向物理资源(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加载到物理信道PDCCH而向UE发送。
作为以多点进行接收的单元(小区),正在研究基站(NB、eNB、HNB、HeNB)、RRU(Remote Radio Unit)、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中继(Relay)等。将进行多地点协作接收的单元(小区)称为多点单元(多点小区)。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8.6.0;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TR R3.020V0.6.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4V8.4.0;
非专利文献5:3GPP TR36.814V0.2.0;
非专利文献6: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7:3GPP R1-090529;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31V8.4.0;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211V8.6.0;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213V8.6.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通过适当地区分使用多个基站协作地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协作通信,以及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非协作通信,从而能够适合于状况而发挥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协作通信模式,多个基站协作地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非协作通信模式,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选择性地使用所述协作通信模式或所述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无线通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基站协作地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协作通信模式,以及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无线通信,所以能够实现适合于状况而发挥功能的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现在在3GPP中讨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3是在3GPP中讨论的DL CoMP的概念图。
图14是说明LTE-A中的下行物理资源的图。
图15是对BCCH映射到的PDSCH进行CoMP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6是周围小区和进行DL CoMP的小区的下行物理资源的分配的说明图。
图17是广播信息中的SIB1加载到的BCCH的情况下的物理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8是按每个逻辑信道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19是针对服务小区和与该小区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按每个逻辑信道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21不限于小区间接口,使用核心网侧与小区间的接口或MME间的接口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22是在对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之间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23是按每个信息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24是根据成为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25是按每个小区对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进行设定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26是说明准静态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的情况下的设定过程的图。
图27是UL CoMP的概念图。
图28是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29是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PUSCH分配信息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30是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PUSCH分配信息或者上行HARQ的判定结果的方法的时序图。
图31是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HARQ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32是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发送同一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是表示现在在3GPP中讨论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的结构的框图。现在在3GPP中,正在讨论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和non-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全体的结构,针对e-UTRAN,提出了图7(a)、(b)那样的结构(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3)。针对图7(a)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
eNB72-1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Home-eNB72-2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Home-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MME连接多个Home-eNB。
接着,针对图7(b)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与图7(a)同样地,eNB72-1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另一方面,Home-eNB72-2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74与MME73连接。Home-eNB72-2与HeNBGW74通过S1接口连接,HeNBGW74和MME73经由S1_flex接口连接。1个或多个Home-eNB72-2与1个HeNBGW74连接,通过S1对信息进行通信。HeNBGW74与1个或多个MME73连接,通过S1_flex接口对信息进行通信。
使用图7(b)的结构,在通过将1个HeNBGW74与属于相同的CSG-ID的Home-eNB连接,从MME73对属于相同的CSG-ID的多个Home-eNB72-2发送例如登记信息等的相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向HeNBGW74发送,从那里向多个Home-eNB72-2发送,从而与对多个Home-eNB72-2分别直接发送相比,能够提高信令效率。另一方面,在各Home-eNB72-2分别与MME73对个别的信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虽然经由HeNBGW74,但不在那里对信息进行加工而仅使其通过(透过),由此Home-eNB72-2和MME73就如直接连接那样进行通信。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发送处理。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部802的用户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804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向调制部805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在编码器部804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在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806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807向基站72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移动终端71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来自基站72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807接收。接收信号在变频部806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8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809,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了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801传递,用户数据向应用部802传递。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810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810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801~809)连接。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进行基站72和EPC(MME73,HeNBGW74等)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进行与其它的基站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9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来自EPC通信部9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905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向调制部906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编码了的数据在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907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通过天线908对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通过天线908接收来自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在变频部907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9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了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910,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用户数据向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基站72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911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911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901~910)连接。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进行MME73与PDN GW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在MME73和基站7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基站通信部1002传递,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PDN GW通信部1001传递,向PDN GW发送。
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设置,根据信息种类,进行利用MME73和HeNBGW74之间的接口(IF)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的处理的结果经由PDN GW通信部1001向PDN GW发送。此外,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过S1接口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此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向1个或多个HeNBGW74发送。
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荷载控制部10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流动性管理部1005-3等,进行对控制面的全部处理。NAS安全部1005-1提供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荷载控制部1005-2进行SAE(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荷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待机(LTE-IDLE状态,也仅称为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和控制、隶属下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名单(TAList)管理等。MME通过向属于注册(registered)有UE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着手于寻呼协议。连接于MME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白名单管理在空闲状态流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也可。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与CSG-ID对应的移动终端和CSG小区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是在某个CSG-ID中用户接入注册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和属于该CSG-ID的CSG小区的关系也可。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移动终端和CSG-ID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在白名单中,存储某个移动终端进行用户注册了的1个或多个CSG-ID也可。与这些CSG相关的管理在MME73中的其它部分中进行也可,但通过在空闲状态路流动性管理部1005-3中进行,能够高效地进行现在在3GPP会议中讨论的、代替CSG-ID使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的方法。MME73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006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006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001~1005)连接。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在HeNBGW74和MME73之间进行利用S1_flex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在HeNBGW74和Home-eNB72-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位置处理部1103对经由EPC通信部1001传递的来自MME73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等,进行向多个Home-eNB发送的处理。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处理了的数据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不需要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的处理而仅通过(透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001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HeNBGW74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04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104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101~1103)连接。
接着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例。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图。当在移动终端开始小区搜索时,在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外围的基站发送的第1同步信号(P-SS)、第2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对同步信号(SS)的P-SS和S-SS,分配与按每个小区分配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是1对1对应的同步码。PCI的数量现在讨论504种,使用该504种的PCI取得同步,并且检测(特别指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接着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出从基站按每个小区发送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进行接收功率的测定。在参考信号RS中使用与PCI是1对1对应的码,通过以该码取得相关,由此能够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在步骤ST1201中特别指定的PCI来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码,从而能够检测RS,测定RS接收功率。接着在步骤ST1203中,从到步骤ST1202为止检测出的1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优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也就是最优小区)。接着在步骤ST1204中接收最优小区的PBCH,获得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加载到PBCH上的BCCH。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数)等。
接着在步骤ST12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获得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在SIB1中包含与向该小区的接入相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跟踪区域码)。接着在步骤ST1206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205中接收的TAC、和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是相同的话,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在比较相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Network,EPC)(包含MME等)为了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而请求TA的变更。核心网络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UE-ID等),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受理信号。移动终端以该小区的TAC对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名单)进行改写(更新)。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
作为LTE-A用的新技术,正在研究DL CoMP。图13表示现在在3GPP中研究的DLCoMP的概念图。多点单元1(Unit1)1301、和多点单元2(Unit2)1302是进行DL CoMP即下行多地点协作发送的单元。1304是通过Unit1构成的小区1,1305是通过Unit2构成的小区2。1303是成为DL CoMP的对象的移动终端(UE1)。图13表示联合处理的情况下的DL CoMP。在DL CoMP中,从多点中的多个点向1个UE发送PDSCH。即,从小区1和小区2向该UE1发送相同的PDSCH(1306、1307)。该UE1对从小区1和小区2发送来的PD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接收品质的提高。为了谋求作为D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位于小区边缘的UE成为CoMP的对象。
图14表示对LTE-A中的下行物理资源进行说明的图。横方向表示频率,纵方向表示时间。LTE-A的下行物理资源的结构与LTE的基本相等。在图中针对1个子帧进行表示。在LTE(LTE-A)中将1个子帧设为1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在1个子帧中,对最初起的1个或2个或3个符号分配PDCCH、PHICH、PFICH(1401)。对除了上述符号的剩余的符号分配PDSCH(1402)。因此,进行DL CoMP即下行多地点协作发送的物理资源是图14的被分配PDSCH的物理资源。
在进行DL CoMP的小区(多点小区)之间取得同步,对从各小区(多点小区)发送的PDSCH分配相同的物理资源(资源块)。由此,如图13所示,UE1(1303)能够对接收的PDSCH(1306、1307)进行合成。
在3GPP中,正在研究将进行DL CoMP的情况下的PDSCH物理资源的分配,由服务小区(或者锚定小区)来进行。DL CoMP通过包含服务小区的多个多点小区来进行。被分配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通过进行DL CoMP的小区的任一个小区的PDCCH向UE发送。作为该任一个的小区,正在研究服务小区。或者,正在研究在作为对DL CoMP的协作发送进行调度的小区而设置锚定小区的情况下,将发送分配信息的1个小区设为该锚定小区。
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的通知方法在3GPP中还没有决定,但通过接口X2和/或接口S1,从服务小区(锚定小区)向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预先进行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即可。接口X2是小区(基站)间的接口,接口S1是小区与核心网侧(MME等)之间的接口。
如图5所示,在映射到PDSCH的下行传输信道中,有DL-SCH和PCH。映射到DL-SCH的下行逻辑信道如图6所示,是BCCH、CCCH、DCCH、DTCH、MCCH、MTCH。另一方面,映射到PCH的下行逻辑信道如图6所示,是PCCH。
这些逻辑信道根据其种类,发送的对象UE数也可不同。例如,因为广播信息加载到BCCH,所以向小区隶属下的全部移动终端(UE)进行广播。此外,因为向某1个UE的个别数据加载到DTCH,所以仅向小区隶属下的1个UE进行发送。
当逻辑信道被发送的对象的UE数变多时,成为进行DL CoMP的对象的UE数量也增大。这是因为伴随发送对象的UE数量的增大,位于小区边缘的UE的存在概率也增大的原因。当应用DL CoMP的UE数量增大时,为了DL CoMP所需要的无线资源增大,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降低。虽然应用DL CoMP的UE的吞吐量增大,但相反作为系统的吞吐量降低。此外,当应用DL CoMP的UE的数量增大时,产生如下课题,即,从对DL CoMP的协作发送进行调度的小区向其它的进行DL CoMP的小区通知的、向应用DL CoMP的UE的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的信息量增大。
作为由于DL CoMP应用UE数的增大而产生作为系统的吞吐量降低的问题的例子,示出BCCH被DL CoMP的情况。
小区的系统信息等的、向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广播的信息加载到BCCH。BCCH被映射到传输信道DL-SCH,进而被映射到物理信道PDSCH,向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发送。该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等的调度按每个小区来设定。
考虑将该小区设为服务小区的某一个UE进入小区边缘的情况。
当对在小区边缘存在的该UE应用DL CoMP时,从进行CoMP的其它小区也以同一物理资源发送PDSCH。将该小区设为服务小区的某一个UE处于某个小区边缘的可能性高,几乎可以说总是处于小区边缘。因此,该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几乎总是与某个周围的小区进行CoMP。这在周围的小区也是同样的。
也就是说,当拿一个小区来看时,该小区不仅必须几乎总是发送映射了该小区的BCCH的PDSCH,还有映射了周围小区的BCCH的PDSCH。
图15表示对BCCH映射到的PDSCH进行CoMP的情况的说明图。1501是多点单元1(小区1),在其周围配置有多点单元2(小区2)(1502)、多点单元3(小区3)(1503)、多点单元4(小区4)(1504)、多点单元5(小区5)(1505)、多点单元6(小区6)(1506)、多点单元7(小区7)(1507)。
UE1(1508)是将小区1作为服务小区的移动终端。同样地,UE2(1509)是小区2和小区1之间的DL CoMP对象的UE,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UE3(1510)是小区3和小区1之间的DLCoMP对象的UE,将小区3作为服务小区。UE4(1511)是小区4和小区1之间的DL CoMP对象的UE,将小区4作为服务小区。UE5(1512)是小区5和小区1之间的DL CoMP对象的UE,将小区5作为服务小区。UE6(1513)是小区6和小区1之间的DL CoMP对象的UE,将小区6作为服务小区。UE7(1514)是小区7和小区1之间的DLCoMP对象的UE,将小区7作为服务小区。
1515是对小区1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1对该PDSCH(1515)进行接收。1522是对小区2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2对该PDSCH(1522)进行接收。1523是对小区3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3对该PDSCH(1523)进行接收。1524是对小区4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4对该PDSCH(1524)进行接收。1525是对小区5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5对该PDSCH(1525)进行接收。1526是对小区6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6对该PDSCH(1526)进行接收。1527是对小区7隶属下的UE发送的BCCH映射到的PDSCH。UE7对该PDSCH(1527)进行接收。
BCCH映射到的PDSCH1516从小区2向UE2发送,并且通过DL CoMP从小区1向UE2发送。小区3~小区7也是同样,BCCH映射到的PDSCH1517~1521从小区3~小区7向UE3~UE7发送,并且通过DL CoMP从小区1向UE3~UE7发送。因此,在该情况下,小区1不仅必须对自小区(小区1)的BCCH映射到的PDSCH进行发送,还必须对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进行发送。
图16表示周围小区和进行DL CoMP的小区1的下行物理资源的分配的说明图。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在图中,在横轴方向表示系统频带,在纵轴方向表示多个由14符号构成的子帧。1个子帧是1TTI。
小区1(自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的一部分的区域1601分配。小区2(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1的一部分的区域1602分配。小区3(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2的一部分的区域1603分配。小区4(周围小区)和小区5(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3的一部分的区域1604和区域1605分配。小区6(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5的一部分的区域1606分配。小区7(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对子帧#n+6的一部分的区域1607分配。
像这样,小区1变得必须将自小区和周围小区的B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到物理资源进行发送,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显著下降。因此,虽然应用DL CoMP的UE的吞吐量增大,但相反作为系统的吞吐量降低。
图17是广播信息中的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加载到BCCH的情况下的物理资源分配的说明图。区域1701是小区1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2是小区2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3是小区3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4是小区4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5是小区5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6是小区6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区域1707是小区7的SIB1映射到的PDSCH被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在全部的小区中,决定对SIB1映射到的PDSCH进行发送的无线帧号码(SFN,System Frame Number)和子帧号码。SIB1的初次发送以8的倍数的SFN的子帧号码5,其副本(repetition)以其它全部的2的倍数的SFN的子帧号码5进行发送。
因此,如图所示,以2的倍数的SFN的子帧号码5,不仅对自小区的SIB1加载到的BCCH映射到的PDSCH、也对进行CoMP的周围小区的SIB1加载到的BCCH映射到的PDSCH的物理资源进行分配。
这导致如下情况产生,即,不仅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显著下降,而且无线资源不足,其它的PDSCH的分配变得不可能,或者连进行CoMP的周围的小区的PDSCH也不能够进行分配。这不仅使系统的吞吐量下降,而且使系统的工作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对应于逻辑信道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在这里,将DL CoMP设为对应,表示使用DL CoMP、即多个基站协作执行发送。将DL CoMP设为非对应,表示不使用DL CoMP、即基站不与其它基站协作来执行发送。
像这样通过根据逻辑信道的种类对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进行区分,从而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的发送对象UE数来设定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因此能够消除例如上述那样的、在发送对象UE数多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等。此外,由于能够根据通信方法极其细致地进行CoMP设定,所以能够使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此外,通过按每个逻辑信道进行区分,从而能够获得在基站的控制变得容易的效果,此外获得能够容易地进行基站间的协作发送控制的效果。
作为例子,以对UE个别地进行发送的逻辑信道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前者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后者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CoMP非对应。
与对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一齐广播的信息加载到的逻辑信道不同,对1个UE个别地发送的逻辑信道,仅在产生对该UE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仅对该UE进行发送。因此,发送该逻辑信道的UE处于小区边缘的情况少。因此,即使对处于小区边缘的该UE进行了DL CoMP,也不会使上述那样的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显著劣化。因此,以对某一个UE个别地发送的逻辑信道与除此之外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前者的逻辑信道设为DL CoMP对应,将后者的逻辑信道设为DL CoMP非对应,由此能够谋求CoMP的吞吐量的增大,能够是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作为其它的例子,以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
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是对1个UE个别地发送的逻辑信道,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的例子同样的效果。进而,通过将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限定为DTCH、DCCH,从而能够抑制应用DL CoMP的UE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进而,由于应用DL CoMP的UE的通信状态被限定,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DL CoMP控制、即多小区间的协作发送控制。
作为其它的例子,以广播用逻辑信道(B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广播用逻辑信道(B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
广播用逻辑信道(BCCH)对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一齐广播。是在逻辑信道中最发生上述那样的问题的信道。因此,通过使该信道(BCCH)映射到的PDSCH为DL CoMP非对应,从而抑制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通过其它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的DLCoMP的吞吐量增大,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
作为其它的例子,以MBMS用逻辑信道(MTCH、M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MBMS用逻辑信道(MTCH、M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
对MBMS用逻辑信道(MTCH、MCCH),加载用于MBMS的MBMS数据、控制信息等MBMS关联信息。在从一个小区发送MBMS关联信息的单小区发送的情况下,该MBMS用逻辑信道被映射到DL-SCH,映射到PDSCH,对能够进行MBMS接收和/或接受MBMS服务的UE进行发送。由于也有多个UE接收该小区的MBMS服务的情况,所以被发送MBMS用逻辑信道(MTCH、MCCH)的UE数不限于一个,有时是多个。由于成为对象的UE数量变多,所以MBMS用逻辑信道(MTCH、MCCH)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因此,通过使该信道(MTCH、MCCH)映射到的PDSCH为DL CoMP非对应,从而抑制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通过其它逻辑信道的映射到的PDSCH的DL CoMP的吞吐量增大,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
作为其它的例子,以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用逻辑信道(P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寻呼消息用逻辑信道(P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
寻呼消息包含:与寻呼相关的信息和/或关于系统信息变更的信息(BCCH modify信息)和/或关于ETWS(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地震海啸预警系统)通知的信息(ETWS indication)等。
因此,例如在发生地震,产生ETWS通知的情况下,小区对隶属下的UE一齐发送寻呼消息。寻呼消息加载到PCCH,PCCH映射到PCH,映射到PDSCH并对隶属下的UE一齐发送。在周围小区中也必须发送ETWS的情况下,当将P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时,在ETWS通知时,如上述那样为了进行DL CoMP需要使用巨大的无线资源。因此,不可能确保其它的PDSCH、例如用于在地震中受灾的用户等处于危险状况的用户的通话用的PDSCH的无线资源。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以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用逻辑信道(P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寻呼消息用逻辑信道(P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通过这样,从而抑制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通过其它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的DL CoMP的吞吐量增大,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
作为其它的例子,以广播用、MBMS用、寻呼消息用的逻辑信道(BCCH、MTCH、MCCH、P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前者的逻辑信道(BCCH、MTCH、MCCH、P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也可。通过这样,能够将成为CoMP对象的UE数变多的逻辑信道设为CoMP非对应,将成为CoMP对象的UE数少的其它的逻辑信道设为CoMP对应。由此,进一步抑制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通过其它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的DL CoMP的吞吐量增大,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进一步增大。
接着,对工作进行公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对应于逻辑信道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预先决定(predefined)将该逻辑信道的哪个逻辑信道设为CoMP对应或非对应。
作为例子,示出以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的情况。
图18表示按每个逻辑信道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从1801到1805与图13的1301到13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UE1将小区1作为服务小区(或锚定小区)。在图18中针对联合处理的情况进行表示。如图所示将PDSCH区分为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对于DL CoMP对象的UE1,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设为DL CoMP对应,该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从进行DL CoMP的多个多点小区(小区1、小区2)向UE1发送(1806、1807)。另一方面,对于DL CoMP对象的UE1,其它的逻辑信道设为DL CoMP非对应,该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仅从服务小区(小区1)向UE1发送(1808)。
该UE1对从小区1和小区2发送来的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接收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其它的逻辑信道由于是DL CoMP非对应,所以不能谋求在UE1的接收品质的提高,但没有上述那样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对于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谋求作为D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进而能够消除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谋求系统中的吞吐量的增大。
图19针对服务小区和与该小区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工作表示一个例子。在服务小区中,当在步骤ST1901中开始向UE1的PDSCH发送过程时,服务小区首先将发送的逻辑信道向与该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信道进行映射(步骤ST1902)。接着,将该传输信道向PDSCH映射(步骤ST1903)。接着,服务小区进行该PDSCH的物理资源的调度(步骤ST1904)。
在步骤ST1905中,服务小区判断发送该PDSCH的UE是否是DL CoMP对象的UE。作为判断指标,可以采用该UE是否位于小区边缘等。此外,服务小区对该UE决定与哪个小区进行DL CoMP。在判断为该UE不是DL CoMP对象的情况下,通过PDCCH发送在步骤ST1904中决定的PDSCH的调度信息,此外以该调度信息表示的物理资源对该PDSCH进行发送(步骤ST1908)。另一方面,在步骤ST1905中,在判断为该UE是CoMP对象的情况下,在步骤ST1906中,判断发送的逻辑信道是DL CoMP对应还是非对应。
在该逻辑信道是DL CoMP非对应的情况下,在步骤ST1908中,对PDCCH、PDSCH进行发送。在步骤ST1906中,在判断为发送的逻辑信道是DL CoMP对应的情况下,在步骤ST1907中向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对发送数据和PDSCH调度信息进行发送。之后,在步骤ST1908中,发送PDCCH、PDSCH。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对在步骤ST1907中从服务小区发送的发送数据和PDSCH调度信息进行接收(步骤ST1909)。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通过接收这些信息或其中的任一个,可以起动向该UE的DL CoMP。起动向该UE的DL CoMP的小区(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进入向该UE的PDSCH发送过程。在步骤ST1910中,该其它小区将向该UE的发送数据映射到PDSCH。在步骤ST1911中,该其它小区基于向该UE的PDSCH调度信息,将PDSCH对与服务小区相同的物理资源进行分配发送。DL CoMP对象的UE对从服务小区和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来的PDSCH进行接收。
通过根据逻辑信道的种类对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进行区分,从而能够在步骤ST1907中将从服务小区向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的数据按每个逻辑信道的格式进行发送,进而在步骤ST1910中,进行DL CoMP的其它的小区由于接收的数据已经成为逻辑信道的格式,所以不需要加工该接收数据,能够映射到PDSCH。因此,能够获得在基站的控制变得容易的效果,此外获得能够容易地进行基站间的协作发送控制的效果。
此外,在这里,在步骤ST1909中,进行DL CoMP的小区通过对从服务小区发送的DLCoMP用的1个或多个信息进行接收,从而起动向该UE的DL CoMP,但在步骤ST1905中服务小区判断为该UE是DL CoMP对象时,对决定进行DL CoMP的小区发送用于DL CoMP起动的信号也可。通过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接收该信信号,从而起动向该UE的DL CoMP。
通过这样,该其它小区能够明确地接收用于起动DL CoMP的信号,因此能够获得防止误动作的效果。在与进行PDSCH的分配的子帧相比在多久前进行该DL CoMP起动信号,预先决定该时间或者子帧数或者无线帧数。由此,该其它小区获知进行DL CoMP的无线帧,因此容易进行向该其它小区隶属下的UE的调度的调制。
图20表示按每个逻辑信道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时序图的一例。图20(a)是发送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情况,图20(b)是发送DL CoMP非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情况。
针对以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和其它的逻辑信道进行区分,将个别逻辑信道(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CoMP非对应的情况进行表示。
如图20(a)所示,在发送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小区1)在对DL CoMP对象的UE(UE1)发送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之前,对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该DTCH、DCCH、以及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步骤ST2001)。步骤ST2001可以以小区间的接口X2进行。之后,服务小区通过PDCCH,将该DTCH、DCCH的PDSCH分配信息对UE1发送(步骤ST2002)。服务小区按照该DTCH、DCCH的PDSCH分配信息,发送PDSCH(步骤ST2003)。另一方面,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将在步骤ST2001接收的该DTCH、DCCH映射到PDSCH,按照同样地在步骤ST2001接收的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将PDSCH对物理资源分配,对UE1进行发送(步骤ST2004)。UE1对在步骤ST2002中通过服务小区发送的PDCCH进行接收,检测出以自UE为目的地的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步骤ST2005),基于检测出的分配信息,对被分配该PDSCH的物理资源进行接收,检测DTCH、DCCH(步骤ST2006)。这时,UE1对来自与服务小区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在相同物理资源中分配的PDSCH进行接收,接收品质提高。
如图20(b)所示,在发送DL CoMP非对应的其它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小区1)不需要对其它小区发送该逻辑信道、该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因此,服务小区通过PDCCH,将该其它的逻辑信道的PDSCH分配信息对UE1发送(步骤ST2007)。服务小区按照该其它的逻辑信道的PDSCH分配信息,发送PDSCH(步骤ST2008)。UE1对在步骤ST2007中通过服务小区发送的PDCCH进行接收,检测出以自UE为目的地的PD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步骤ST2009),基于检测出的分配信息,对被分配该PDSCH的物理资源进行接收,检测该其它的逻辑信道(步骤ST2010)。
在图20的例子中,在步骤ST2001中,在发送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小区1)为了将该DTCH、DCCH以及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向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使用小区间接口(X2)。
不限于小区间接口,使用核心网侧(MME)与小区间的接口(S1)或MME间的接口也可。例如,如图21(a)的步骤ST2101、步骤ST2102所示那样也可。首先,从服务小区向控制该服务小区的MME(MME1),使用S1接口,对该DTCH、DCCH以及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进行发送(步骤ST2101)。接着,MME1向进行MME1控制的DL CoMP的其它小区进行发送(步骤ST2102)。由此,MME能够决定进行DL CoMP的小区,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服务小区不能识别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也能够进行DL CoMP。
此外,例如如图21(b)的步骤ST2103、步骤ST2104、步骤ST2105所示那样也可。首先,从服务小区向控制该服务小区的MME(MME1),使用S1接口,对该DTCH、DCCH以及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进行发送(步骤ST2103)。接着,MME1使用MME间的接口,向控制进行DL CoMP的小区的MME2发送(步骤ST2104)。接着,MME2使用S1接口向进行该DLCoMP的其它小区进行发送(步骤ST2105)。由此,进行DL CoMP的小区即使在控制这些小区的MME不同的情况下,也能进行DL CoMP。例如,通过在属于不同的跟踪区域的小区之间进行DLCoMP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从而能够进行DL CoMP。这是因为通常按每个跟踪区域设置MME的情况较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送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小区1)在对DL CoMP对象的UE(UE1)发送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之前,对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该DTCH、DCCH、以及该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分配调度信息(图20(a)的步骤ST2001)。在进行这些之前,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周围小区之间,通知不能分配(或者是能够也可)的物理资源信息也可。
图22(a)表示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周围小区之间通知必要的物理资源信息的流程图的一例。在步骤ST2201中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周围小区之间,通知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或能够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在小区已经识别DL CoMP对象UE与哪个小区进行DL CoMP的情况下,仅在对DL CoMP对象的UE进行DL CoMP的小区之间通知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也可。或者,通知能够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也可。
通过这样,进行DL CoMP的服务小区能够在PDSCH的调度中使用该信息,能够根据其它小区的物理资源使用状况进行调度。例如,在小区2定期对相同的物理资源分配某个PDSCH的情况下,通过将该信息向服务小区发送,服务小区能够避免对该物理资源进行调度,对进行DL CoMP的PDSCH进行调度。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多地点间的协作发送控制,此外能够防止再调度的产生,此外防止其导致的控制延迟等。
作为其他方法,服务小区对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或进行DL CoMP的小区,发送请求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信号也可。或者,对请求能够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信号进行发送也可。
在图22(b)中,示出服务小区对请求不能(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信号进行发送的时序图的一例。在步骤ST2202中,从服务小区对进行DL CoMP的小区,发送请求不能(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信号。从服务小区接收了该信号的小区,对服务小区发送自小区的不能(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步骤ST2203)。在步骤ST2202中,从服务小区对进行DL CoMP的小区发送信号,但在还没有识别进行DL CoMP的小区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发送信号也可。通过这样,进行DL CoMP的服务小区能够在PDSCH的调度中使用该信息,能够根据其它小区的物理资源使用状况进行调度。此外,因为从服务小区发送物理资源的请求信号,所以根据需要发送在步骤ST2202、步骤ST2203中示出的信号,能防止信令容量的增大。
这些不能(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通知,或请求不能(或能也可)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的信号的发送,利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那样的、小区间的接口(X2),或MME和小区间的接口(S1),或MME间的接口来实施也可。此外,经由MME进行,MME对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各小区的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进行保持、管理,成为DL CoMP对象的UE的服务小区从MME接收该信息也可。
在图22的例子中,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周围小区之间,对不能(或能也可)分配的物理资源信息进行通知,但预先决定对DL CoMP用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也可。作为该物理资源,在频域决定也可,在时域决定也可。在频域和时域的双方决定也可。此外,作为资源块单位也可。预先决定该物理资源的导出方法也可。作为系统优选预先决定。由此,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或进行DL CoMP的小区能够共有该物理资源信息,因此不需要在步骤ST2201或步骤ST2202、步骤ST2203中进行的小区间的相互通知,能削减信令量。
在预先决定该物理资源的导出方法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进行导出的输入参数,使用小区标识符(cell-ID、PCI)。在该情况下,为了识别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小区标识符信息,在进行DL CoMP的各小区之间相互进行通知即可。或者,作为周围小区信息由MME对各小区通知也可。这均能以少的信息量的信令来导出该物理资源。
对DL CoMP用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或能够分配的物理资源是静态(static)的也可,是准静态(semi-static)的也可。在准静态的情况下,将该物理资源信息或该物理资源信息的应用时间(开始、结束、有效期间等)信息等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或进行DLCoMP的小区之间相互通知即可。
通过设为准静态,不需要每当进行DL CoMP时在各小区间进行通知,因此能够削减信令量,并且能够适当地应对随时间变动的电波传播环境、小区隶属下的移动终端数量等。
作为准静态的情况下的一例,预先决定几种对DL CoMP用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在该物理资源的设定或变更时,在有可能进行DL CoMP的小区或进行DLCoMP的小区之间相互通知使用哪个种类也可。或者,MME对各小区通知也可。由此,如表示哪个种类的信息等那样,在小区间仅通知信息量少的信号即可。
上述信息的通知方法使用在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的小区间的接口(X2)、或MME和小区间的接口(S1)、或MME间的接口来实施也可。此外,经由MME来进行,MME对这些信息进行保持管理也可。成为DL CoMP对象的UE的服务小区从该MME接收这些信息也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根据逻辑信道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和非对应,但根据传输信道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和非对应也可。
例如,以DL-SCH和其它的传输信道进行区分,将前者的传输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后者的传输信道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
像这样通过根据传输信道的种类对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进行区分,从而能够根据传输信道的发送对象UE数来设定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能够消除在发送对象UE数多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等。此外,由于能够根据通信方法极其细致地进行CoMP设定,所以能够使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作为小区中的工作例,不是以逻辑信道进行图19所示的步骤ST1906的判断,而是以传输信道进行判断即可。此外,在步骤ST1907中,将服务小区向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的发送数据,设为加载到传输信道的数据单位也可。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T1908中,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对以加载到该传输信道的数据单位发送的来自服务小区的发送数据进行接收。通过按每个传输信道进行区分,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基站的控制变得更容易,此外由于能够将在基站间发送接收的信息设为加载到传输信道的数据单位,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基站间的协作发送控制,此外,在从服务小区接收传输信道单位的数据的基站中,能够缩短向PDSCH的映射、向物理资源的分配时间。
实施方式1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对应于逻辑信道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可是,即使是相同种类的逻辑信道,根据对其加载的信息的种类,发送的对象UE数也可能不同。
例如,加载到PCCH的信息。如上述那样,寻呼消息加载到PCCH,在寻呼消息中包含:与寻呼相关的信息和/或关于系统信息变更的信息和/或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等。与寻呼相关的信息向产生呼入的UE发送。可是,关于系统信息变更的信息、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在系统信息变更了的情况下、产生了ETWS通知的情况下,向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进行通知。因此,即使是相同种类的逻辑信道,根据对其加载的信息的种类,发送的对象UE数也可能不同。
与寻呼相关的信息向产生呼入的UE发送,因此当将PCCH设为DL CoMP对应时,在加载到PCCH的系统信息的变更产生的情况下、ETWS通知产生的情况等下,必须将PCCH向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一齐通知。PCCH被映射到PCH,映射到PDSCH并对隶属下的UE一齐发送。在周围小区中在系统信息变更了的情况下、必须发送ETWS通知的情况下,当将PCCH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时,为了进行DL CoMP必须使用巨大的无线资源,产生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显著下降,作为系统的吞吐量降低的问题。进而,如上述那样产生不能确保在地震中受灾的用户等处于危险状况的用户的通话用的无线资源的问题。
相反,当将PCCH设为DL CoMP非对应时,产生针对与寻呼相关的信息,本来能够使接收品质提高却不再能够实现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与寻呼相关的信息仅对产生了呼入的UE进行发送,所以本来即使设为DL CoMP对应也不会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能够设为DLCoMP对应。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对应于映射到PDSCH的信息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通过像这样根据信息的种类区分为DLCoMP对应/非对应,能够根据每个信息种类的发送对象UE数设定DL CoMP的对应/非对应。因此,例如如上述那样,在即使以相同种类的逻辑信道也有发送对象UE数多的情况和少的情况(或者仅1个UE的情况)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各个UE数极其细致地进行CoMP设定。此外,由于能够按每个信息的种类进行设定,所以也能够按每个服务进行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设定。因此,能够灵活地控制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能够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作为例子,以必须个别地对小区隶属下的一个UE发送的信息,和除此以外的信息来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
作为具体例子,将个别UE用用户信息、个别UE用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寻呼消息设为CoMP对应,将其它的信息设为CoMP非对应。个别UE用用户信息加载到DTCH,个别UE用控制信息加载到DCCH,公共控制信息加载到CCCH,映射到DL-SCH,进而映射到PDSCH被发送。寻呼信息加载到PCCH,被映射到PCH,进而映射到PDSCH被发送。将其它的信息,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变更信息、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MBMS关联信息等设为CoMP非对应。广播信息加载到BCCH,被映射到DL-SCH,进而映射到PDSCH被发送。系统信息变更信息和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加载到PCCH,被映射到PCH,进而映射到PDSCH被发送。MBMS关联信息加载到MTCH、MCCH,被映射到DL-SCH,进而映射到PDSCH被发送。如上所述按每个信息的种类进行区分,将个别UE用用户信息、个别UE用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寻呼消息加载到的PDSCH设为CoMP对应,将其它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设为CoMP非对应。通过这样,由于根据成为每个发送的信息的种类、每个服务的DL CoMP对象的UE数量区分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所以能够灵活地控制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能够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接着,对工作进行公开。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对应于发送的信息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预先决定(predefined)将该发送的信息的哪个种类设为CoMP对应或非对应。
作为例子,示出以个别发送信息和其它的发送信息进行区分,将个别发送信息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发送信息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的情况。
图23表示按每个信息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2301~2305与图13的1301~13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图所示,将PDSCH区分为个别发送信息映射到的PDSCH和其它的发送信息映射到的PDSCH。对于DL CoMP对象的UE1,个别发送信息设为DLCoMP对应,该信息映射到的PDSCH从进行DL CoMP的多个多点小区(小区1、小区2)向UE1发送(2306、2307)。另一方面,对于DL CoMP对象的UE1,其它的发送信息设为DL CoMP非对应,该信息映射到的PDSCH仅从服务小区(小区1)向UE1发送(2308)。
该UE1对从小区1和小区2发送来的个别发送信息映射到的PD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接收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其它的发送信息由于是DL CoMP非对应,所以不能谋求在UE1的接收品质的提高,但没有上述那样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对于个别发送信息谋求作为D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进而,通过将其它的发送信息设为CoMP非对应,从而能够消除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谋求系统中的吞吐量的增大。
针对服务小区和与该小区进行D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工作,在图19所示的流程图中进行以下步骤的追加和变更即可。在步骤ST1902之前,追加按发送的每个信息进行将该信息加载到对应的逻辑信道的处理的步骤。此外,在步骤ST1906中,将判断是否是CoMP对应逻辑信道变更为判断是否是CoMP对应的发送信息。通过这样,能够根据发送的信息的种类区分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来进行发送。
存在DL CoMP对应的发送信息和非对应的发送信息同时加载到相同的逻辑信道的情况。优选对这样的情况下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预先进行决定。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设为DL CoMP非对应。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上述那样的成为DL CoMP对象的UE数量多的情况下产生的无线资源的显著降低。
作为另一个方法,DL CoMP对应的发送信息和非对应的发送信息,加载到不同的逻辑信道也可。即使是相同种类的逻辑信道,加载到不同的逻辑信道也可。例如,将寻呼信息和系统信息变更信息加载到不同的PCCH来进行发送。这样的话,能够按每个信息种类区分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
此外,设置表示加载到逻辑信道的信息种类的信息,从而能够识别哪种发送信息加載在该逻辑信道。
针对本变形例1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将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图20的“DTCH、DCCH”变更为“CoMP对应的信息加载到的逻辑信道”,将“其它的逻辑信道”变更为“其它的发送信息加载到的逻辑信道”即可。
实施方式1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公开了对应于发送的信息的种类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可是,相同种类的信息,根据成为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要求的接收品质可能不同。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本变形例2中,公开了对应于UE的状态,区分为对DL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
作为例子,根据UE的状态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将向RRC_Connected的UE的PDSCH设为CoMP对应,将向RRC_Idle的UE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
例如,针对必须个别地对小区隶属下的1个UE发送的信息进行表示。在必须个别地对1个UE发送的信息中的控制信息,存在成为其发送对象的UE是待机状态(RRC_Idle)和通话状态(RRC_Connected)的2种。对RRC_Idle的UE发送的控制信息是公共控制信息,映射到公共控制信道(CCCH)并被发送。另一方面,对RRC_Connected的UE发送的控制信息是个别UE用控制信息,映射到个别控制信道(DCCH)并被发送。在根据成为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而要求的接收品质不同的情况下,例如在RRC_Connected的状态下要求高的接收品质、在RRC_Idle的状态下要求比其低的接收品质的情况下,如在本变形例中公开的那样,在成为该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是RRC_Connected的情况下设为DL CoMP对应,在RRC_Idle的情况下设为DL CoMP非对应。通过这样,能够实现根据成为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而不同的要求发送品质。此外,因为能够根据UE的状态区分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所以能够不进行为了获得过度的接收品质的不需要的DL CoMP,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
图24表示根据成为发送对象的UE的状态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下的概念图。2401~2405与图13的1301~13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图所示,区分为在成为发送对象的UE是RRC_Connected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和成为发送对象的UE是RRC_Idle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对DL CoMP对象的UE1,将在成为发送对象的UE是RRC_Connected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该信息映射到的PDSCH从进行DL CoMP的多个多点小区(小区1、小区2)向UE1发送(2406、2407)。另一方面,对DL CoMP对象的UE1,将在成为发送对象的UE是RRC_Idle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该信息映射到的PDSCH仅从服务小区(小区1)向UE1发送(2408)。
该UE1对从小区1和小区2发送来的在RRC_Connected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加载到的PD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接收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RRC_Idle的状态下发送的信息由于是DL CoMP非对应,所以不能谋求在UE1的接收品质的提高,但没有上述那样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因此,能够获得上述的目的那样的对应于UE的状态的接收品质,在DL CoMP对应的UE的状态下谋求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进而,在DL CoMP非对应的UE的状态下能够消除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下降,结果能够谋求系统中的吞吐量的增大。
本变形例2中的工作或者时序,是将实施方式1的工作或者时序以对应于UE的状态区分为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并进行判断的方式变更的。在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作为其它的例子,根据移动终端的对应系统(LTE对应、LTE-A对应等),或根据移动终端的对应版本(版本8对应,版本10对应等),或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也可。由此,能够根据对应的系统、版本或者能力,对作为DL CoMP对象的UE的数量极其灵活地进行设定。因此,能够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1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其变形例1和变形例2中,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不对应的设定,与是哪个小区无关地进行。在本变形例3中,作为其它方法公开了按每个小区进行区分为对DL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的设定。
在系统中,每个小区的通信状况不同。例如,按每个小区,隶属下的UE数、处于RRC_Idle或者RRC_Connected的UE数、接收MBMS的UE数等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全部的小区设定为相同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时,可想到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在本变形例3中,公开了按每个小区设定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的区分。
通过这样,能够按每个小区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优化,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例如,针对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按每个逻辑信道区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情况进行表示。按每个小区,设定将哪个逻辑信道作为DL CoMP对应,还是作为非对应。
图25表示按每个小区对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进行设定的情况下的概念图。2501~2505与图13的1301~13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2512是DL CoMP对象的UE(UE2)。作为例子,在UE1中,将DTCH、DC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设为非对应。在UE2中,将BC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它的逻辑信道设为非对应。
对于将小区1作为服务小区的DL CoMP对象的UE1,小区1对UE1的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2508)、和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2509)进行发送。此外,对于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的DL CoMP对象的UE2,小区1对小区2的BCCH映射到的PDSCH(2506)进行发送。另一方面,小区2为了对UE1进行DL CoMP,对以小区1发送的DTCH、DCCH映射到的PDSCH(2507)进行发送。此外,对UE2,对小区2的BCCH映射到的PDSCH(2511)、和其它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2510)进行发送。将小区1作为服务小区的UE1通过从小区1和小区2接收DTC、DCCH映射到的PDSCH,从而能够使该信道的接收品质提高。另一方面,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的UE2通过从小区1和小区2接收BCCH映射到的PDSCH,从而能够使该信道的接收品质提高。
像这样,通过限定于1个或数个小区(在这里是小区2)将广播信息加载到的BCCH设为DL CoMP对应,在其它的小区(在这里是小区1)中将广播信息加载到的BCCH设为DL CoMP非对应,从而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在全部的小区中对广播信息加载到的PDSCH进行DL CoMP的情况下产生的物理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显著下降、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下降。
此外,例如在某个小区(在这里是小区2)的小区边缘的广播信息的接收品质、吞吐量由于某种原因而差的情况等下,通过仅在该小区将所希望的逻辑信道设为DL CoMP对应,从而不会对系统整体的吞吐量造成大的影响,能够使在该小区中的小区边缘的接收品质、吞吐量提高。
在这里,针对逻辑信道的情况进行了表示,但并不限于逻辑信道,例如是信息的种类、UE的状态也可,或其组合也可,将其按每个小区设定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即可。
通过这样,能够根据系统的各小区的状况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能够谋求作为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提高、个别的小区的接收品质、吞吐量的提高。
作为其他例子,对应于小区的系统带宽,按每个小区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也可。如果系统带宽是宽带的话,相应地物理资源也变大。如果是窄带的话,物理资源也小。因此,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也可,即,在具有宽带的系统带宽的小区中,将PDSCH全部设为DL CoMP对应,在具有窄带的系统带宽的小区中,仅将成为DL CoMP对象的UE数少的逻辑信道或者信息映射到的PDSCH设为DL CoMP对应,将其他的PDSCH设为DL CoMP非对应。
通过这样,能够根据小区具有的物理资源,对DL CoMP所需要的物理资源进行设定,因此不会产生物理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显著降低,能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在LTE-A中,作为新技术,正在研究支持更宽频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为了支持更宽的频带,提出了将在多个频率轴中分离的频带集中起来(聚合)的方法。该分离的一个一个的频带被称为分量载波。在上述中,示出了可以根据小区的系统带宽按每个小区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但作为其它例子,可以按每个该分量载波,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通过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同等的效果,而且能够进行与根据频率而不同的电波传播环境对应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所以在Wider bandwidth extension时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无线资源的使用,谋求对分量载波进行聚合的小区的吞吐量的提高。
作为其它的例子,根据小区的对应系统(LTE对应、LTE-A对应等),或根据小区的对应版本(版本8对应,版本10对应等),按每个小区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也可。由此,能够根据对应的系统、版本,对作为DL CoMP对象的UE的数量极其灵活地进行设定。因此,能够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1变形例4
在实施方式1、其变形例1~变形例3中,预先决定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不对应的设定。在本变形例4中,公开了准静态(semi-static)地进行对DL CoMP是作为对应还是作为非对应的设定。
系统中的通信状况不仅按每个小区而不同,而且根据时间也不同。例如,根据时间,隶属下的UE数、处于RRC_Idle或者RRC_Connected的UE数、接收MBMS的UE数等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总是(static,静态的)相同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时,可想到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在本变形例4中,公开了准静态(semi-static)地进行对DL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的区分。
通过这样,能够根据时间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优化,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图26表示说明准静态地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的情况下的设定过程的一例。图26(a)针对小区决定的情况,图26(b)针对核心网侧(MME)决定的情况进行表示。针对图26(a)进行说明。在步骤ST2601中,在设置时或者重置时等,作为初始设定,小区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的初始设定。该初始设定预先决定也可。在步骤ST2602中,小区对自小区的状况、例如负荷状况进行测定。作为负荷状况,例如有隶属下的UE数和/或处于RRC_Idle或者RRC_Connected的UE数和/或接收MBMS的UE数等。在步骤ST2603中,小区使用自小区的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导出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作为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的设定,例如有实施方式1和其变形例1~变形例3中公开的、按每个逻辑信道的种类进行区分的设定、按每个信息种类进行区分的设定等。通过使用自小区的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从而能够进行在该时刻的最优设定。在步骤ST2604中,小区判断是否将当前设定变更为导出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在不变更的情况下,不变更当前设定,转移到步骤ST2602,再次测定自小区的负荷状况。在步骤ST2604中,在判断为变更的情况下,在步骤ST2605中,小区将当前设定变更为导出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在变更后,转移到步骤ST2602,再次测定自小区的负荷状况。
步骤ST2602的负荷状况的测定周期性地进行也可。或者,在任意的定时进行也可。此外,对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设置某个阈值,在从步骤ST2602向步骤ST2603的转移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也可。此外,同样地,对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设置是否变更设定的某个阈值,在步骤ST2604的判断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也可。
通过这样,能够根据时刻变化的小区的负荷状况使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变更,因此能够根据时间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优化,能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接着,针对图26(b)的核心网侧(MME)决定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T2606中,在小区设置时或者重置时等,核心网侧(MME)进行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为对DL CoMP是对应的初始设定。该初始设定预先决定也可。在步骤ST2607中,MME将该初始设定向该小区通知。该小区在步骤ST2608中进行接收,在步骤ST2609中将该初始值作为自小区用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初始设定。
在步骤ST2611中,小区对自小区的负荷状况进行测定。负荷状况的测定周期地进行也可,在任意的定时进行也可。或者,从MME向小区发送负荷状况测定请求也可。
测定了自小区的负荷状况的小区在步骤ST2613中将该测定结果向MME发送。在步骤ST2610中从各小区接收了该测定结果的MME,在步骤ST1612中导出各小区的每一个的DL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在步骤ST2614中,MME判断是否将当前设定变更为导出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在不变更的情况下,不变更当前设定,转移到步骤ST2610,再次接收各小区的负荷状况。在步骤ST2614中,在判断为变更的情况下,在步骤ST2616中,MME将当前设定变更为导出的每个小区的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在变更后,在步骤ST2618中,将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向对应的各小区发送。在步骤ST2615中接收了该设定的各小区,在步骤ST2617中进行自小区的DL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的变更。
之后,MME再次返回来自各小区的负荷状况的接收,各小区返回自小区的负荷状况的测定。
此外,对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设置某个阈值,作为在步骤ST2613中各小区是否对MME发送负荷状况的阈值也可。此外,在MME中的从步骤ST2610向步骤ST2612的转移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也可。此外,对负荷状况的测定结果设置是否变更设定的某个阈值,在步骤ST2614的判断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也可。
MME不在每个小区进行设定,而使在MMM控制的全部小区采用相同的设定也可。通过这样,不用按每个小区进行不同的控制,因此获得作为系统的DL CoMP控制变得容易的效果。
通过这样,能够根据时刻变化的小区的负荷状况使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的设定变更,因此能够根据时间使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优化,能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在MME中,由于能够使各小区的设定变更,所以作为系统能够进行最优的设定,因此获得能够进一步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提高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1~实施方式1变形例4中,示出了通过对应于各种情况对DL CoMP对应/非对应的区分进行设定,从而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可是,在区分为DL CoMP非对应的情况下,也有暂时希望谋求小区覆盖范围的增大、在小区边缘的接收品质的提高、吞吐量的提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1变形例4中公开了可以准静态地进行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的设定,但作为其它的方法,公开下述方法。在设定为DL CoMP非对应的信息中,将暂时需要进行DL CoMP的信息加载到DL CoMP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行发送。通过这样,该逻辑信道映射到的PDSCH进行DL CoMP,该信息在DL CoMP对象的UE中进行DL CoMP,能够使该信息的接收品质提高。由此,即使是设定为DL CoMP非对应的信息,也能够谋求暂时的该信息的小区覆盖范围的增大、在小区边缘的接收品质的提高、吞吐量的提高。与准静态地进行对DL CoMP是对应还是非对应的设定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变更某个小区的整体的设定,能够仅将需要的信息暂时地设为DL CoMP对应。由此,能够根据小区的状况、系统的状况进一步灵活地谋求作为系统的吞吐量的提高。
例如,在将PC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DCCH设为DL CoMP对应的情况下,将加载到寻呼消息的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为了在ETWS产生时暂时设为DL CoMP对应,加载到DCCH,映射到PDSCH进行发送。通过这样,加载到DCCH的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对位于小区边缘的UE进行DL CoMP,对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能够谋求小区覆盖范围增大、在小区边缘的接收品质的提高、吞吐量的提高。关于ETWS通知的信息对于便携式电话的用户来说,是当不能接收时生死攸关的重要信息。因此,使用在这里公开的方法进行DL CoMP对应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例如,在将PCCH设为DL CoMP非对应、将DCCH设为DL CoMP对应的情况下,将加载到寻呼消息的系统信息变更信息,为了在系统信息变更时暂时设为DL CoMP对应,加载到DCCH,映射到PDSCH进行发送。通过这样,加载到DCCH的系统信息变更信息对位于小区边缘的UE进行DL CoMP,对关于系统信息变更信息能够谋求小区覆盖范围增大、在小区边缘的接收品质的提高、吞吐量的提高。系统信息变更信息对于便携式电话的用户来说,是当不能接收时就不能与该小区进行通信的重要信息。因此,使用在这里公开的方法进行DLCoMP对应是有效的。
在实施方式1和其变形例1~变形例4中公开的内容不需要分别单独地使用,组合使用也可。作为系统能够以更好的组合进行设定,能够采用对通信负荷是灵活的系统设计,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1~变形例4针对DL CoMP的情况进行了表示,但并不限于DLCoMP,在UL CoMP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根据逻辑信道区分为UL CoMP对应/非对应也可,根据信息的种类区分为UL CoMP对应/非对应也可,根据UE的状态区分为UL CoMP对应/非对应也可,按每个小区进行UL CoMP对应/非对应的设定也可,准静态地进行UL CoMP对应/非对应的设定也可。
由此,与DL同样地,在UL中,能够使作为系统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增大。
实施方式2
作为LTE-A用的新技术,正在研究UL CoMP。如上述那样,在UL CoMP中,在多地点(多点)间协作地接收来自1个移动终端(UE)的上行数据。通过对在多点接收的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谋求来自UE的上行接收品质的提高。图27表示UL CoMP的概念图。多点单元1(Unit1)2701和多点单元2(Unit2)2702是进行UL CoMP即上行多地点协作接收的单元。2704是通过Unit1构成的小区,2705是通过Unit2构成的小区。2703是UL CoMP对象的移动终端(UE1)。在UL CoMP中,多个多点小区对从某1个UE发送的PUSCH进行接收。即,从该UE1对小区1和小区2发送相同的PUSCH(2708、2709)。小区1和小区2对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来自该UE的上行数据的接收品质的提高。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向PUSCH的物理资源(资源块)的分配信息、例如频率-时间区域的分配信息等通过作为下行物理信道的PDCCH向UE发送。通常,各小区个别地具有MAC,该MAC具有调度功能。由此,在各小区进行不同的调度,通过来自各小区的PDCCH,在各小区发送不同的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可是,为了进行UL CoMP,在进行各UL CoMP的各小区之间,需要使来自该UE的上行PUSCH的接受定时收敛在某个范围内。这是因为必须在小区之间对各小区接收的来自该UE的PUSCH进行合成。由于各小区等待接收然后进行合成,所以如果接收定时差异较大的话,在发送接收间产生大的延迟。
因此,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对UL CoMP对象的某个UE,以PUSCH的物理资源成为某个时间范围内的方式在各小区间进行调整,进行调度分配。从各小区通过PDCCH(在图27中2707、2706)接收了在各小区间调整了的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的信息的UE,对各小区将相同的PUSCH映射到这些的物理资源并发送。通过这样,能够进行UL CoMP。
图28的步骤ST2801~步骤ST2810表示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小区1和小区2以上述方法进行向UL CoMP对象的UE(UE1)的PUSCH的物理资源调度的定时调整,分别通过PDCCH对PUSCH分配信息进行发送(步骤ST2801、步骤ST2802)。在步骤ST2803中,UE1按照从小区1接收的PUSCH的分配信息向物理资源分配PUSCH,在步骤ST2804中对该PUSCH进行发送。同样地,在步骤ST2805中,按照从小区2接收的PUSCH的分配信息向物理资源分配与对小区1发送的PUSCH相同的PUSCH,在步骤ST2806中对该PUSCH进行发送。在步骤ST2807、步骤ST2808中,小区1、小区2分别接收来自UE1的PUSCH。在步骤ST2809中,小区2将从UE1接收的信息对小区1发送。在步骤ST2810中,小区1对小区1和小区2从UE1接收的信息进行合成。由此,能够使来自UE1的接收品质提高。
可是,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在小区1和小区2对分配PUSCH的物理资源的定时进行调整并且进行调度,必须将该PUSCH的分配信息从各个小区以PDCCH向UE1发送。
UE1必须对各个小区按照来自各个小区的PUSCH的分配信息对物理资源分配相同的PUSCH。这变成将相同的PUSCH重复地对物理资源分配,导致上行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这也引起UE的发送功率增大,产生功耗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了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发送相同的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的信息。由此,UL CoMP对象的UE对来自该各小区的通过PDCCH发送的同一PUSCH物理资源分配信息进行接收。
UE将相同的上行发送数据加载到向各小区发送的PUSCH,按照接收的该PUSCH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将该PUSCH向物理资源分配,向各小区发送。该情况下的概念图与图27相同。时序图成为图28的步骤ST2801~步骤ST2810,但在图28的步骤ST2801、步骤ST2802中从各小区发送的PUSCH分配信息在各小区中相同,因此在步骤ST2803、步骤ST2805中,UE将向各小区的PUSCH分配到相同的物理资源,因此,在步骤ST2804、步骤ST2806中,UE以相同的物理资源对向各小区的PUSCH进行发送。
在该情况下,在进行UL CoMP的小区之间,需要预先共有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因此,在步骤ST2801或进行步骤ST2801之前,可以将该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在小区之间相互通知。
服务小区进行该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从服务小区向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进行通知。这些通知使用在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的小区间的接口(X2)、或MME和小区间的接口(S1)、或MME间的接口来实施也可。
通过这样,UE对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以相同的物理资源发送PUSCH,因此对1个PUSCH使用的上行物理资源是1个即可,因此能够消除物理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
此外,由于不再同时以多个物理资源进行发送,所以产生能够抑制UE的发送功率的增大,能够抑制功耗的增大的效果。
此外,不需要接收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的利用PDCCH的PUSCH分配信息,对来自任一个小区的PUSCH分配信息进行接收即可。
相反,通过从多个小区进行接收,获得能够使该信息的接收品质提高的效果。
可是,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在小区1和小区2对分配PUSCH的物理资源的定时进行调整并且进行调度,必须将该PUSCH的分配信息从各个小区以PDCCH向UE1发送。
这由于必须从2个小区对UL CoMP对象的UE发送PDCCH,因此产生信令容量的增大。此外,UE也必须接收来自2个小区的PDCCH,产生UE的接收电路规模的增大、功耗的增大。
在这里,为了在解决上行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UE的功耗增大的之外还解决这些问题,公开了从1个小区进行UL CoMP时的PUSCH的调度分配。UL CoMP对象的UE按照来自该1个小区的PUSCH的分配信息。作为该1个小区,可以采用UL CoMP对象的UE的服务小区。由此,该UE不需要识别自UE是否成为UL CoMP的对象,仅接收服务小区的PDCCH即可。因此UE中的用于UL CoMP的控制变得容易,能够抑制UE的控制电路规模的增大,进而能够抑制用于UL CoMP的功耗的增大。
图29表示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PUSCH分配信息的方法的概念图。2901~2905与图27的2701~27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2906以加载了PUSCH分配信息的PDCCH,从小区1向UE1发送。2907以按照该PUSCH分配信息分配到物理资源的PUSCH从UE1发送。在这里,UE1对小区2不需要特别发送PUSCH,只要小区2接收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即可(2908)。小区1和小区2对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来自该UE的上行数据的接收品质的提高。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图30的步骤ST3001~步骤ST3010表示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PUSCH分配信息的方法的时序图的一例。将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UE1)的服务小区设为小区1,将进行ULCoMP的小区设为小区2。小区1向UE1进行向PUSCH的物理资源的调度,将该PUSCH的分配信息向小区2发送(步骤ST3001)。在步骤ST3002中,小区1使用PDCCH对UE1发送PUSCH分配信息。在步骤ST3003中,UE1接收来自小区1的PDCCH,在步骤ST3004中通过从小区1接收的PUSCH的分配信息,进行向物理资源的分配,在步骤ST3005中UE1对PUSCH进行发送。在这里,UE1对小区1发送PUSCH,但小区1和小区2均对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进行接收(步骤ST3006)。
在步骤ST3007中小区1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在步骤ST3008中小区2也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这时,小区2基于在步骤ST3001中从小区1接收的向UE1的PUSCH分配信息,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即可。在步骤ST3009中,小区2将从UE1接收的信息对小区1发送。在步骤ST3010中,小区1对小区1和小区2从UE1接收的信息进行合成。由此,能够使来自UE1的接收品质提高。
通过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方法,对UL CoMP对象的UE不用从2个小区发送PDCCH,能够消除信令容量的增大。此外,由于不再需要UE1对2个小区重复地对物理资源分配相同的PUSCH,所以能够消除上行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进而,由此,能够消除UE的发送功率的增大、功耗的增大。而且,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虽然说明了UE不用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接收PUS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信息,但不仅如此,也不用为了UL CoMP而接收服务小区的其它小区的扰码、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的标识符(UE-ID、C-RNTI)。具有UL中的UL CoMP时的控制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的效果。
在步骤ST3001中,示出了进行PUSCH的分配的小区(在本例中是服务小区、小区1)向进行CoMP的其它小区(在本例中是小区2)发送PUSCH的分配信息,但除此之外,对译码来自UE的PUSCH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例如,有在小区1中使用的移动终端标识符(UE-ID、C-RNTI)和/或在小区1中使用的每个UE的扰码等。这些信息的通知使用小区间接口(X2)也可,使用小区和核心网(MME)间的接口(S1)来进行也可。经由MME来进行也可。
由此,UE2能够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和译码。因此,通过对小区1发送译码后的信息,小区1能够通过译码后的信息进行合成。
虽然公开了将在小区1使用的移动终端标识符(UE-ID、C-RNTI)和/或在小区1中使用的每个UE的扰码等从小区1向小区2发送,但作为其它的方法,预先决定成为UL CoMP对象的UE使用的移动终端标识符(UE-ID、C-RNTI)和/或每个UE的扰码等也可。在此之外,通过预先决定这些信息的导出方法,在小区和UE对该导出方法进行共有,从而能够在各个小区、UE导出相同的结果也可。作为在导出中使用的输入参数,有移动终端标识符(IMSI)等。由此,不再需要从进行PUSCH的分配的小区向进行CoMP的其它小区,通知译码PUSCH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削减在小区间(X2)或小区和核心网(MME)间(S1)产生的信令量。
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从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向成为UL CoMP对象的UE的PDCCH没有言及,但发送也可不发送也可。从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向成为UL CoMP对象的UE不发送PDCCH也可。由此,该其它的小区不再需要对该UE分配移动终端标识符(UE-ID、C-RNTI),该移动终端标识符能够用于其它的UE,消除标识符的浪费。此外,通过不对该UE发送PDCCH,能够消除PDCCH用的物理资源的浪费。
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小区2)对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的其它的UE,不向从小区1通知的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分配上行物理资源也可。通过这样,在与来自成为UL CoMP对象的UE1的PUSCH相同频率、时间区域中不再从其它的UE进行发送,因此消除对UE1的PUSCH的干扰,在小区2的接收品质提高。通过这样,合成后的接收品质进一步提高,能够进一步谋求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相反,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小区2)对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的其它的UE,许可向从小区1通知的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分配上行物理资源也可。通过对UE的PDSCH乘以每个UE的扰码,小区能够检测是来自哪一个UE的发送。通过这样,例如对小区2隶属下的位于小区中心的UE分配与UE1的PUSCH相同的物理资源等,谋求PUSCH的物理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
实施方式3
通常,各小区个别地具有MAC,该MAC具有调度功能。此外,MAC对UE进行HARQ。在这样的小区之间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按每个小区构成1个MAC,通过该MAC对每个小区进行HARQ。上行(UL、Uplink)的HARQ使用PDCCH和PHICH以下面示出的方法来进行(非专利文献1)。以PHICH发送Ack/Nack。在有向UE的PDCCH的情况下,与PHICH的内容无关地,该UE服从该PDCCH的初次发送请求或者再次发送请求。在该情况下,物理资源的分配服从该PDCCH。在没有向UE的PDCCH的情况下,服从以PHICH发送的Ack/Nack。在Nack的情况下,该UE以与前面发送的相同的物理资源分配进行再次发送。在Ack的情况下,该UE不进行任何上行发送,服从后面发送的PDCCH。由于以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所以对于进行UL CoMP的每个小区(多点小区),上行HARQ使用PDCCH和PHICH来进行。
图28的步骤ST2811~步骤ST2822表示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的上行HARQ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其是如下情况,对于作为UL CoMP对象的某个UE,从各小区以PDCCH对在各小区间调整了的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进行发送,接收了来自各小区的该PDCCH的UE,对各小区将相同的PUSCH映射到这些物理资源上进行发送。
在步骤ST2807中小区1从UE1接收PUSCH,基于其结果,在步骤ST2811中进行上行HARQ,进行向UE1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小区1基于判定结果,在步骤ST2813中,对UE1发送PDCCH和/或PHICH。另一方面,小区2也同样地,在步骤ST2808中从UE1接收PUSCH,基于其结果,在步骤ST2812中进行上行HARQ,进行向UE1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小区2基于判定结果,在步骤ST2814中,对UE1发送PDCCH和/或PHICH。
UE1基于从小区1接收的PDCCH和/或PHICH,决定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或什么也不发送。在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情况下,按照以PDCCH和/或PHICH发送的内容,将对小区1的PUSCH分配到物理资源(步骤ST2815)。在步骤ST2816中,UE1将该PUSCH对小区1发送。此外,UE1基于从小区2接收的PDCCH和/或PHICH,决定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或什么也不发送。
在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情况下,按照以PDCCH和/或PHICH发送的内容,将对小区2的PUSCH分配到物理资源(步骤ST2817)。在步骤ST2818中,UE1将该PUSCH对小区2发送。
在步骤ST2820中小区1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在步骤ST2819中小区2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在步骤ST2821中,小区2对小区1发送从UE1接收的信息。在步骤ST2822中,小区1对自小区从UE1接收的信息和从小区2发送的UE1的接收信息进行合成。
可是,即使例如UE1对小区1和小区2发送相同的PUSCH,也有在小区1和小区2的接收结果不同的情况。这是因为每个小区的电波传播环境不同的原因。因此在各小区中,产生根据上行HARQ的向UE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例如在小区1中是初次发送判定,在小区2中变为再次发送判定。在该情况下,UE1在步骤ST2816中对小区1发送加载了初次发送数据的PUSCH,在步骤ST2818中对小区2发送加载了再次发送数据的PUSCH。也就是说,在每个小区产生个别地进行上行HARQ的状态,产生UE1对各小区发送不同的PDSCH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T2822中,即使小区1对自小区从UE1接收的信息和从小区2发送的UE1的接收信息进行合成,也完全没有意义。不再能进行ULCoMP。因此,完全不能够谋求UL CoMP带来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有如下方法,即在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不进行上行HARQ。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解决由于应用上行HARQ而产生的、不能进行UL CoMP的问题。可是,由于不进行上行HARQ,上行吞吐量降低。因此,与在进行UL CoMP时获得的上行吞吐量的改善效果相抵消,作为不能谋求吞吐量的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在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对成为对象的UE进行上行HARQ。
从进行UL CoMP的小区中的任一个小区,发送根据上行HARQ的向UE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结果。UE对该来自任一个小区的判定结果进行接收,服从该判定结果。
通过这样,能够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进行上行HARQ。因此,通过上行HARQ导致的上行吞吐量的提高、UL CoMP导致的上行吞吐量的提高,能够进一步谋求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将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发送该判定结果的该任一个小区设为服务小区也可。UE为了PUSCH发送,对来自服务小区的PDCCH进行接收。此外,来自服务小区的PHICH的物理资源的分配,通过该PUSCH被分配的物理资源(资源块)来决定。
因此,通过将该判定结果从服务小区进行发送,从而UE不需要为了UL CoMP对来自服务小区的其它小区的PDCCH和/或PHICH进行接收。因此,小区和UE中的UL CoMP的控制变得容易,谋求小区和UE的电路规模的削减、功耗的削减。
成为UL CoMP对象的UE的上行HARQ在任一个小区中进行也可。通过在任一个小区来进行,在其它的小区中不并行地进行对该UE的上行HARQ即可,因此能够省略在其它的小区中的无用的处理。作为该任一个的小区是服务小区也可。由此,服务小区能够进行从初次发送的PUSCH的物理资源的调度到HARQ。此外,如果进一步从服务小区对该判定结果进行发送的话,从而服务小区能够一贯地进行从初次发送的PUSCH的物理资源的调度到HARQ、进而到利用HARQ的判定结果的发送,能够使UL CoMP的上行HARQ的控制容易。在UE中,仅对来自服务小区的调度信息进行接收,服从该接收结果即可,因此能够使CoMP的上行HARQ的控制简单且容易。此外,能够使上行HARQ的控制方法与进行UL CoMP的情况和不进行的情况无关地进行统一,因此能够在小区和UE中获得控制电路规模的削减、控制误动作的减少的效果。
在图31中表示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HARQ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概念图。3101~3105与图27的2701~27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小区1是UE1的服务小区。在3106中,在从小区1向UE1发送的PDCCH中,载有:PUSCH分配信息、或者根据上行HARQ的判定结果的表示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信息、和该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加载到的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3107以按照该PUSCH分配信息分配到物理资源的PUSCH从UE1发送。在这里,UE1对小区2不需要特别发送PUSCH,只要小区2接收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即可(3109)。在3108中,在从小区1向UE1发送的PHICH中,加载利用上行HARQ的判定结果的Ack或Nack信息。小区1和小区2对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进行合成,能够谋求来自该UE的上行数据的接收品质的提高。在谋求利用上行HARQ的吞吐量的改善的同时,进而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在图30的步骤ST3011到步骤ST3020中,表示在UL CoMP时从1个小区发送HARQ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在图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在服务小区(小区1)中进行上行HARQ,从服务小区将该HARQ的结果向UL CoMP对象的UE(UE1)发送的情况。将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UE1)的服务小区设为小区1,将进行UL CoMP的小区设为小区2。
在步骤ST3010中,小区1对自小区从UE1接收的信息和从小区2发送的UE1的接收信息进行合成。基于该合成的接收信息,小区1在步骤ST3011中进行上行HARQ,进行向UE1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小区1基于判定结果,在步骤ST3012中,对小区2发送向UE1的下一个PUSCH分配信息,在步骤ST3013中,对UE1发送PDCCH和/或PHICH。
UE1按照从小区1接收的PDCCH和/或PHICH的内容,决定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或什么也不发送。在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情况下,按照以PDCCH和/或PHICH发送的内容,将对小区1的PUSCH分配到物理资源(步骤ST3014)。在步骤ST3015中,UE1将该PUSCH对小区1发送。在这里,UE1对小区1发送PUSCH,但小区1和小区2均对从该UE1发送来的PUSCH进行接收(步骤ST3016)。在步骤ST3017中小区1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在步骤ST3018中小区2也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这时,小区2基于在步骤ST3012中从小区1接收的向UE1的PUSCH分配信息,对来自UE1的PUSCH进行接收即可。在步骤ST3019中,小区2将从UE1接收的信息对小区1发送。在步骤ST3020中,小区1对小区1和小区2从UE1接收的信息进行合成。
由此,能够使来自UE1的接收品质提高。之后在小区1中再次进行HARQ。在步骤ST3012中,小区1基于判定结果,对小区2发送向UE1的下一个PUSCH分配信息,但在如果该判定结果是不发送PDCCH的情况下,小区1将表示该主旨的信息、例如表示是Ack或Nack的信息对UE1发送即可。在Nack的情况下,再次发送加载到的PDSCH被分配到与上次分配到的相同的物理资源。
因此,通过小区2保持上次分配的物理资源,从而即使仅从小区1对小区2发送表示是Nack的信息,在步骤ST3018中小区2也能接收来自UE1的再次发送。在Ack的情况下,UE不进行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等的任何上行发送,因此不需要发送PDSCH的分配。服从根据下一个PDCCH的PUSCH的分配。因此,仅从小区1对小区2发送表示是Ack的信息也可。然后,对来自小区1的根据之后的PDCCH的PUSCH的分配信息进行接收即可。通过这样,能够削减在小区间(X2)或者小区和核心网(MME)之间(S1)产生的信令量。
通过采用上述公开的方法,在谋求利用上行HARQ的吞吐量的改善的同时,进而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虽然说明了UE不用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接收PDCCH和/或PUSCH,但不仅如此,也不用为了UL CoMP而接收服务小区的其它小区的扰码、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的标识符(UE-ID、C-RNTI)。具有UL中的UL CoMP时的控制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的效果。
虽然示出了在步骤ST3012中发送PUSCH的分配信息,但与在步骤ST3001的说明时示出的同样地,也可以通知对来自UE的PUSCH进行译码所需要的信息,或者预先决定导出方法。此外,在进行UL CoMP的小区间的信息的通知中,使用小区间接口(X2)也可,使用小区和核心网(MME)间的接口(S1)来进行也可。经由MME来进行也可。通过使用这些方法,能够获得与在实施方式2中记载的同样的效果。
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小区2)对将小区2作为服务小区的其它的UE,不向在步骤ST3012中从小区1通知的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分配上行物理资源也可。或者,许可分配也可。能够获得与在实施方式2中记载的同样的效果。
在上面公开的方法中,作为上行HARQ,小区1基于向UE1的再次发送或者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结果,对UE1发送PDCCH和/或PHICH。作为其它的方法,对ULCoMP对象的UE,作为上行HARQ仅通过PDCCH发送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结果也可。通过这样,该UE不再需要接收PHICH,谋求UE的低功耗化。此外,由于在小区之间连表示Ack或Nack的信息都不需要发送,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在小区间(X2)或小区和核心网(MME)间(S1)产生的信令量。
在上述公开的方法中,服务小区对将来自进行UL CoMP的小区的接收信息合成后的检索结果,进行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作为其它的方法,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进行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也可。各小区将在自小区中的判定结果向服务小区通知。服务小区基于来自各小区的判定结果,决定向ULCoMP对象的UE的、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对该UE进行发送。从各小区对服务小区通知的该判定结果,使用X2接口也可,使用S1接口也可。最终,通过服务小区进行向UL CoMP对象的UE的、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能够仅使用X2。在使用X2接口的情况下,与使用S1接口相比,获得使控制延迟减少的效果。
最终,服务小区不进行向UL CoMP对象的UE的、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而是核心网(MME)进行判定也可。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使用S1接口将自小区的判定结果向MME通知。MME基于来自进行进行UL CoMP的小区的判定结果,最终进行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使用S1接口将该判定结果对服务小区通知。从MME接收了判定结果的服务小区按照该判定结果,对UE1发送PDCCH和/或PHICH。像这样,通过MME最终进行再次发送/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Nack的判定,与哪个小区是服务小区无关地,能够以MME使判定一元化。因此,能够灵活地应对服务小区的变更。
在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方法中,为了使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识别哪个小区是服务小区,在小区间或经由MME发送服务小区是哪个小区的信息也可。将该信息从服务小区经由X2接口向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也可,MME经由S1接口向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发送也可。通过这样,能够仅是服务小区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进行PDCCH的发送、初次发送/再次发送的判定或者Ack/Nack的判定、PHICH的发送。
实施方式3变形例1
在本变形例中,为了消除在实施方式3中举出的问题,公开了在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对成为对象的UE进行上行HARQ的其它的方法。
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发送相同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加载到的PDCCH和/或PHICH。在再次发送信息加载到PDCCH的情况下,对加载了同一用于再次发送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的PDCCH进行发送。
作为一个例子,图32表示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发送同一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图32与图28的一部分相同,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在图32中,加入了从步骤ST3201到步骤ST3203的步骤。在步骤ST2811、步骤ST2812中,在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小区1、小区2)进行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之后,在步骤ST3201中将该判定结果在各小区之间相互发送接收。各小区将接收的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的判定结果和自小区的判定结果合在一起,导出1个判定结果(步骤ST3202、步骤ST3203)。以该判定结果在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中变成相同结果的方式预先决定导出方法。通过这样,从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将基于相同判定结果的信息通过PDCCH和/或PHICH进行发送。由此不再有按每个小区,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不同的情况。因此,能够进行UL CoMP。
由此,在谋求利用上行HARQ的吞吐量的改善的同时,进而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在各小区间的判定结果的相互的发送接收方法使用在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方法即可。作为从各小区的判定结果导出1个判定结果的方法,例如在任一个小区的判定是初次发送的判定的情况下,设为初次发送。这是因为如果任一个小区能够正确地接收的话,通过利用UL CoMP的接收信息的合成就能够接收。此外,在没有初次发送/再次发送的判定,任一个小区的判定是Ack判定的情况下,设为Ack。这也是因为相同的理由。在全部小区为再次发送的情况下,设为再次发送。此外,在没有初次发送/再次发送的判定,全部小区为Nack的情况下,设为Nack。这是因为由于意味着在全部小区中不能够接收,所以在全部小区中进行再次发送。通过预先决定这样的导出方法,能够一边考虑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的电波传播状况,一边导出1个判定结果。因此,即使任一个小区的接收品质差,如果任一个的小区的接收品质好的话,就能够从全部小区发送初次发送和/或Ack,因此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在采用本导出方法的情况下,仅在初次发送和/或Ack的情况下,在各小区之间对判定结果进行发送接收也可。由此,能够削减在各小区间或者小区和核心网之间的信令量。
在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也能够与在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方法一起使用。根据进行UL CoMP的全部小区的判定结果导出1个判定结果,将该1个判定结果从进行UL CoMP的任一个小区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发送也可。通过这样,由于即使任一个小区的接收品质差,如果任一个的小区的接收品质好的话,就能够从全部小区发送初次发送和/或Ack,所以能够使作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并且能够谋求能够谋求利用UL CoMP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此外,将任一个小区作为服务小区也可。由此,UE一贯地对来自服务小区的控制信息进行接收即可,能够获得在小区和UE中的控制电路规模的削减、控制误动作的减少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也能够与在实施方式2中公开的方法一起使用。不仅是在本变形例中示出的效果,也能获得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的效果。
实施方式3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中,为了消除在实施方式3中举出的问题,公开了在进行UL CoMP的情况下,对成为对象的UE进行上行HARQ的其它的方法。
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基于来自UL CoMP内的各小区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的判定,导出1个判定结果也可。导出方法能够应用在变形例1中公开的方法。
各小区在从UE发送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数据中,加载再次发送号码或者初次发送号码等的表示是初次发送或第几次再次发送的识别信息。各小区基于该识别信息进行上行HARQ。通过这样,虽然UE必须接收来自各小区的再次发送或初次发送的判定和/或Ack或Nack判定结果,但各小区不进行用于将发送的判定结果决定为1个的控制即可。本变形例能够应用于周期地进行上行发送分配的持续调度或半持续调度等。由此,因为初次发送的分配定时被决定,所以即使从各小区对UE发送不同的判定结果,也基于在UE内进行的判定结果,在基于该周期的发送定时进行下一个发送,由此各小区能够接收来自该UE的发送数据(PUSCH)。由此,在谋求利用上行HARQ的吞吐量的改善的同时,进而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4
在LTE中在各小区中进行PUSCH的跳频(frequency hopping)(非专利文献9、非专利文献10)。PUSCH的跳频使用各小区的每一个的小区标识符(Cell-ID,PCI)而导出。因此,在进行UL CoMP的小区(多点小区)之间,PUSCH的跳频不同。例如,在从实施方式2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中公开的、从进行UL CoMP的小区中的服务小区向成为UL CoMP对象的UE发送PUSCH分配信息的情况下,当对该PUSCH进行跳频时,该频率跳变图案成为由服务小区使用的频率跳变图案。与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使用的频率跳变图案变得不同。因此,进行ULCoMP的其它小区由于不知道该UE的PUSCH的频率跳变图案,所以不能接收来自该UE的PUSCH。因此,不能够进行UL CoMP。
为了消除该问题,从服务小区向进行UL CoMP的其它小区,发送与对该UE的PUSCH的频率跳变图案相关的信息。该信息的发送可以在对该UE进行UL CoMP之前进行。例如,在图30的步骤ST3001进行也可。与PUSCH的频率跳变图案相关的信息,是表示是否进行频率跳变的信息、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符(Cell-ID、PCI)、服务小区的系统带宽、服务小区的子块数等。通过将这些信息预先对其它的小区发送,即使例如进行了PUSCH的频率跳变,其它的小区也能对来自该UE的PUSCH进行接收。因此,能够谋求作为UL CoMP的目的的、高数据率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的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增大。
可是,从服务小区向其它的小区发送与对该UE的PUSCH的频率跳变图案相关的信息,在其它的小区中导出发送该UE的PUSCH的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变得复杂。其原因在于,频率跳变在每个子帧或每个时隙进行。为了进行该跳变,必须按每个子帧或每个时隙发送与该频率跳变相关的信息,从服务小区向其它的小区的信令量增大。此外,其它小区中的频率跳变控制也按每个子帧或每个时隙来进行,控制变得复杂,招致小区的控制电路规模的增大、功耗的增大。
因此,为了消除该问题,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不进行(禁止)PUSCH的跳变即可。可以预先决定该情况。或者,服务小区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发送表示是否(许可还是禁止)进行频率跳变的信息也可。通过这样,由于服务小区能够不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进行PUSCH的跳变,所以能够消除上述那样的问题。
在服务小区能够不对成为UL CoMP对象的UE进行PUSCH的跳变的情况下,对其它的小区发送在图30的步骤ST3001中公开的PUSCH的分配信息也可。或者,对其它的小区发送表示是否进行频率跳变的信息也可。在发送了不进行频率跳变的信息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在图30的步骤ST3001中公开的PUSCH的分配信息即可,在发送了进行频率跳变的信息的情况下,发送上述的与PUSCH的频率跳变图案相关的信息即可。由此,由于能够动态地变更是否进行频率跳变,因此能够实现灵活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进行频率跳变的多是持续调度或半持续调度等的、周期地进行上行发送分配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UE周期地进行PUSCH的发送,但在每次发送时从服务小区对UE发送该PUSCH的分配信息是无线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该情况,当将每次的PUSCH的分配设为相同时,在其分配的物理资源即频率-时间区域的电波传播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在小区的PUSCH的接收品质连续地恶化。当PUSCH连续地恶化时,产生通信被切断等的问题。因此,在周期地进行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通过对PUSCH进行频率跳变,能够避免在小区的PUSCH的接收品质连续地恶化的情况。像这样,在周期地进行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对PUSCH进行频率跳变的情况较多。
可是,即使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不进行(停止)频率跳变,也不产生问题。其原因在于,在UL CoMP中,在1个UE与进行UL CoMP的小区之间形成多个电波传播路径。因此,即使与1个小区的PUSCH分配物理资源即频率-时间区域的电波传播状况恶化,与其它小区的电波传播状况不会恶化,因此在其它小区中该PUSCH的接收品质不会下降。因此,通过进行UL CoMP的小区对接收信息进行合成,能够维持接收品质,通信不再被切断。
因此,即使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不进行(禁止)频率跳变也没有问题,通过这样,能够获得可避免控制的复杂性的效果。
此外,对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根据服务,进行是否(许可还是禁止)进行PUSCH的跳变的设定也可。预先对该设定进行决定也可。例如设为在成为UL CoMP的对象的UE的发送数据是声音通信服务的情况下,不进行(禁止)PUSCH的跳变。这是因为,根据服务对PUSCH决定是进行持续调度或半持续调度等的情况较多,由此,对PUSCH决定是否进行频率跳变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根据服务来设定是否进行PUSCH的跳变,能够避免UL CoMP控制变得复杂。
也可以对UL CoMP应用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预先决定决定对于DL CoMP用不能分配的物理资源或能分配的物理资源的方法。
例如,在能够分配PUSCH的物理资源内,预先决定对UL CoMP用能够分配的物理资源的频域,将其它的频域决定为作为频率跳变的对象的物理资源也可。通过将能够进行上行频率跳变的物理资源分割为UL CoMP用的物理资源,从而能够使按每个小区进行的频率跳变的控制,和在进行UL CoMP的各小区之间协作地进行的PUSCH的向物理资源的调度控制独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行频率跳变控制、UL CoMP控制。
在准静态地进行的情况下,从各小区向UE的、能够进行频率跳变的物理资源信息或不能进行频率跳变的物理资源信息的通知,加载到广播信息进行通知即可。将该物理资源的变更信息加载到告知信息进行通知即可。
通过加载到广播信息从各小区向UE进行通知,各小区隶属下的全部UE能够识别该小区的可进行频率跳变的物理资源,因此,能够在可进行频率跳变的物理资源内决定频率跳变图案。
在这里,针对进行UL CoMP的情况进行了记载,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方法也可以用于DL CoMP。通过在DL CoMP中使用,在DL CoMP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针对本发明,将LTE后续演进系统作为中心进行了记载,但也能够应用于利用OFDM的其它系统。进而,在导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的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以于CSG相同的方式由操作者特别指定加入者,许可特别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通信系统,与HeNB同样地与通常的小区进行比较,导入小区半径小的小区那样的通信系统中也能够应用。
Claims (3)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协作通信模式,多个基站进行协作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非协作通信模式,基站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能力,选择性地使用所述协作通信模式或所述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从所述基站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
2.一种基站,具有:协作通信模式,与其他的基站进行协作在所述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非协作通信模式,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在所述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基站的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能力,选择性地使用所述协作通信模式或所述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
3.一种移动终端,在多个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多个基站具有:协作通信模式,与其他的基站进行协作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非协作通信模式,不与其它的基站进行协作进行无线通信,该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能力,选择性地使用所述协作通信模式或所述非协作通信模式的任一种来进行从所述基站朝向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9312 | 2009-04-28 | ||
JP2009-109312 | 2009-04-28 | ||
CN201080018936.7A CN102415207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936.7A Division CN102415207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13102A CN106413102A (zh) | 2017-02-15 |
CN106413102B true CN106413102B (zh) | 2020-06-05 |
Family
ID=4303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63809.4A Active CN106413102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1067134.0A Active CN106413103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终端 |
CN2010800189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207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1067214.6A Active CN106533513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67134.0A Active CN106413103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终端 |
CN2010800189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207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1067214.6A Active CN106533513B (zh) | 2009-04-28 | 2010-03-23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8953523B2 (zh) |
EP (3) | EP4312457A3 (zh) |
JP (8) | JP5079139B2 (zh) |
CN (4) | CN106413102B (zh) |
WO (1) | WO20101257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44956A1 (ja) | 2006-06-16 | 2007-1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US7885235B2 (en) | 2006-09-26 | 2011-0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139543B2 (ja) | 2009-02-02 | 2013-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BRPI1011352B1 (pt) | 2009-06-19 | 2020-12-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
KR101642311B1 (ko) | 2009-07-24 | 2016-07-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CoMP 참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
JP5683474B2 (ja) | 2009-10-02 | 2015-03-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US9226221B2 (en) | 2009-10-02 | 2015-12-29 | Mitsubishi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20273B2 (en) * | 2010-03-02 | 2017-11-14 | Xiaoxia Zhang |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891356B2 (en) | 2010-06-28 | 2014-11-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RLC sublayer |
US8989140B2 (en) | 2010-06-2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989004B2 (en) | 2010-11-0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
EP2458767A1 (en) * | 2010-11-25 | 2012-05-30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MX2013000954A (es) * | 2010-12-10 | 2013-03-22 | Panasonic Corp | Metodo de generacion de señales y aparato de generacion de señales. |
US10278157B2 (en) | 2010-12-22 | 2019-04-3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US9392576B2 (en) | 2010-12-29 | 2016-07-1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s for tranporting a plurality of media streams over a shared MBMS bearer in a 3GPP compli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671326A1 (en) | 2011-02-02 | 2013-12-11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co-operating cells |
WO2012106848A1 (zh) * | 2011-02-12 | 2012-08-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分配多小区协作发送/接收的上行信道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JP5599354B2 (ja) * | 2011-03-30 | 2014-10-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連携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連携装置 |
WO2012132015A1 (ja) * | 2011-03-31 | 2012-10-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2132016A1 (ja) * | 2011-03-31 | 2012-10-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8630253B2 (en) * | 2011-05-02 | 2014-01-1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data symbols |
US8792924B2 (en) * | 2011-05-06 | 2014-07-2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access |
JP5760685B2 (ja) * | 2011-05-20 | 2015-08-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2244477A (ja) * | 2011-05-20 | 2012-12-10 | Sony Corp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2166969A1 (en) * | 2011-06-01 | 2012-12-06 | Ntt Docomo, Inc. |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9125098B2 (en) | 2011-08-03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
CN102355292A (zh) * | 2011-08-05 | 2012-0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传输方法及装置、参数生成方法及装置 |
EP2557870B1 (en) * | 2011-08-10 | 2020-07-08 | Alcatel Lucent |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s |
JP5972543B2 (ja) * | 2011-09-08 | 2016-08-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EP2945448A1 (en) * | 2012-01-19 | 2015-11-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9668246B2 (en) * | 2012-01-19 | 2017-05-30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no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CoMP cooperating set |
US9461791B2 (en) | 2012-01-19 | 2016-10-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adding base station to CoMP cooperating set |
US9750010B2 (en) * | 2012-01-19 | 2017-08-29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 cooperating set |
US8879514B2 (en) * | 2012-09-14 | 2014-1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
US9497003B2 (en) * | 2012-03-16 | 2016-11-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10445598B (zh) | 2012-03-19 | 2022-07-08 |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KR20130124004A (ko) * | 2012-05-04 | 2013-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밀리미터 전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기법에 따른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TWI469599B (zh) * | 2012-06-08 | 2015-01-11 |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 無線行動通訊方法 |
US9397804B2 (en) * | 2012-06-14 | 2016-07-19 | Alcatel Lucent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dle mode load balancing |
KR101669701B1 (ko) * | 2012-06-25 | 2016-10-2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물리적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맵핑정보 제공방법 및 그 송수신포인트, 물리적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의 전송방법, 그 단말 |
US8838119B2 (en) | 2012-06-26 | 2014-09-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ell configuration |
EP2865232B1 (en) * | 2012-06-26 | 2020-0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for soft cell uplink prioritization |
US10154483B2 (en) | 2012-09-12 | 2018-1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140241272A1 (en) * | 2013-02-25 | 2014-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ace between low power node and macro cell to enable decoupled uplink and downlink communication |
KR20150015349A (ko) * | 2013-07-31 | 2015-0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접속점 간 조직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18068A1 (zh) * | 2013-08-09 | 2015-02-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息交互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JP6456961B2 (ja) * | 2013-09-16 | 2019-01-2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データ受信のための複数ポイント協調方法及びこれを行う装置 |
US9705572B2 (en) * | 2013-10-29 | 2017-07-11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WO2015103746A1 (en) * | 2014-01-08 | 2015-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mbsfn enhancement |
JP6382230B2 (ja) | 2014-01-22 | 2018-08-29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WO2015176317A1 (zh) * | 2014-05-23 | 2015-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CN104124999B (zh) * | 2014-07-31 | 2017-10-2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及基站之间相互协作的方法 |
HUE044631T2 (hu) | 2014-10-07 | 2019-11-28 | Ntt Docomo Inc | Felhasználói készülék, mobil kummunikációs rendszer és eljárás maximum adás teljesítmény meghatározására |
JP6398612B2 (ja) * | 2014-10-29 | 2018-10-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セル選択方法 |
WO2016166181A1 (en) * | 2015-04-13 | 2016-10-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of adapting re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based on data reception |
CN104780032B (zh) * | 2015-04-14 | 2018-01-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的下行CoMP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8370291B (zh) * | 2015-12-01 | 2021-12-07 | IPCom两合公司 | 单频网络中的ack/nack消息传送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
US20170273069A1 (en) * | 2016-03-16 | 2017-09-2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18027906A1 (en) * | 2016-08-12 | 2018-02-15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
WO2018115386A1 (en) * | 2016-12-22 | 2018-06-28 | Son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6526730B2 (ja) * | 2017-02-20 | 2019-06-05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6817910B2 (ja) * | 2017-08-10 | 2021-01-20 |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 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 |
US20190052406A1 (en) * | 2017-08-11 | 2019-02-14 | Mediatek Inc. | Transmission For 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IT201800000832A1 (it) * | 2018-01-12 | 2019-07-12 |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 Sender und/oder empfänger zum senden bzw. empfangen von rundfunkinformationssignalen |
CN112470535A (zh) * | 2018-07-27 | 2021-03-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113892281B (zh) | 2019-03-26 | 2024-04-02 | 苹果公司 | 在处于ce的ue的连接模式下的etws/cmas的通知和获取 |
WO2020192901A1 (en) * | 2019-03-26 | 2020-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
JP7414402B2 (ja) * | 2019-04-10 | 2024-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5309A (zh) * | 2007-04-18 | 2007-09-12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互相关的中继方法 |
CN101136724A (zh) * | 2007-10-18 | 2008-03-05 | 郑紫微 | 无线自组织协作通信方法 |
WO2009018251A1 (en) * | 2007-07-31 | 2009-02-05 | Motorol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371528A (zh) * | 2006-01-11 | 2009-02-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达设备能力和/或建立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00241A (zh) * | 2009-07-09 | 2009-12-0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中进行可靠通信的多点协同工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38551B1 (de) * | 1999-12-01 | 2006-02-08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übertragungskanälen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und teilnehmerstation |
US7251488B2 (en) * | 2002-06-28 | 2007-07-3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services in integrated WLAN-cellular systems |
US20040116146A1 (en) * | 2002-12-13 | 2004-06-17 | Sadowsky John S. | Cellular system with link diversity feedback |
US9661519B2 (en) | 2003-02-24 | 2017-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reporting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5119478A1 (en) * | 2004-05-21 | 2005-12-15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A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coodination modes for interfering neighbor networks |
ES2377648T3 (es) * | 2003-11-07 | 2012-03-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étodo para acceso por división de frecuencia y de tiempo |
US20050141596A1 (en) * | 2003-12-31 | 2005-06-30 | Black Greg 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ata collision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324817B2 (en) * | 2004-02-07 | 2008-01-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cells based on measurements performed using directional beams and an omni-directional beam pattern |
US7979072B2 (en) * | 2004-06-04 | 2011-07-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in mobile broadband systems |
JP4614798B2 (ja) * | 2005-03-16 | 2011-01-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局および重み付け制御方法 |
KR101113433B1 (ko) * | 2005-08-01 | 2012-03-21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
JP4708910B2 (ja) * | 2005-08-09 | 2011-06-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283526B (zh) | 2005-10-07 | 2015-09-09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台和多个基站使用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CN100440838C (zh) * | 2005-11-10 | 2008-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无线接入方法及其系统 |
US20090052401A1 (en) * | 2006-02-06 | 2009-02-26 | Nec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mobile device,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WO2007144956A1 (ja) | 2006-06-16 | 2007-1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EP2051408A4 (en) | 2006-08-09 | 2012-09-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797888B2 (ja) * | 2006-08-31 | 2011-10-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複数の無線リソースを用いて通信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ノード、および基地局 |
US7885235B2 (en) | 2006-09-26 | 2011-0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166073A (zh) * | 2006-10-17 | 2008-04-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应用于多跳通信系统的协作分集通信方法 |
JP5022017B2 (ja) | 2006-12-15 | 2012-09-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Ofdmセルラ無線通信方法、その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
CN101212777B (zh) | 2006-12-29 | 2012-05-23 | 朗迅科技公司 | 在回程连接中使用无线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
US7778598B2 (en) * | 2007-01-22 | 2010-08-17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Asymmetric cooperation in downlink cellular networks with relay stations |
US8326365B2 (en) * | 2007-05-29 | 2012-1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ctorized base stations as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
RU2441342C2 (ru) | 2007-07-05 | 2012-01-27 | Мицубиси Электрик Корпорейшн |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
CN101127548A (zh) * | 2007-08-18 | 2008-02-20 | 姜永权 | 非协作虚拟mimo技术 |
CN101373998B (zh) * | 2007-08-20 | 2012-07-25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低信息交互的多基站协作mimo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
JP2009065449A (ja) * | 2007-09-06 | 2009-03-26 | Olympus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066306B2 (en) | 2007-09-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
US8391206B2 (en) * | 2008-08-07 | 2013-03-05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joi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lustering of base stations |
CN101394255B (zh) * | 2008-10-21 | 2011-06-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的两用户协作通信方法 |
JP5538802B2 (ja) | 2008-11-04 | 2014-07-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
CN101399583B (zh) * | 2008-11-07 | 2012-09-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
EP2371157A1 (en) * | 2008-12-01 | 2011-10-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Establishment of new base st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 |
KR101708700B1 (ko) | 2008-12-23 | 2017-02-21 | 티씨엘 커뮤니케이션 테크놀로지 홀딩스 리미티드 |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
JP5139543B2 (ja) | 2009-02-02 | 2013-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CN107196752A (zh) | 2009-04-28 | 2017-09-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BRPI1011352B1 (pt) | 2009-06-19 | 2020-12-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
JP5683474B2 (ja) | 2009-10-02 | 2015-03-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US9226221B2 (en) | 2009-10-02 | 2015-12-29 | Mitsubishi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0
- 2010-03-23 JP JP2011511274A patent/JP50791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3-23 WO PCT/JP2010/002020 patent/WO201012573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3-23 CN CN201611063809.4A patent/CN10641310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23 CN CN201611067134.0A patent/CN106413103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23 CN CN201080018936.7A patent/CN1024152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23 CN CN201611067214.6A patent/CN106533513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23 EP EP23211710.1A patent/EP4312457A3/en active Pending
- 2010-03-23 US US13/264,767 patent/US89535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23 EP EP20152911.2A patent/EP366107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23 EP EP10769440.8A patent/EP242703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8-28 JP JP2012187573A patent/JP55119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25 JP JP2014061683A patent/JP57218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1-06 US US14/534,958 patent/US943839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3-24 JP JP2015060338A patent/JP60808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18 US US15/073,683 patent/US97056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6 JP JP2017005035A patent/JP64001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6-08 US US15/617,078 patent/US101103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29 JP JP2018160308A patent/JP201820752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09-20 US US16/136,469 patent/US201900366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0
- 2020-04-02 JP JP2020066521A patent/JP2020102889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10-19 JP JP2021170647A patent/JP724184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1528A (zh) * | 2006-01-11 | 2009-02-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达设备能力和/或建立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71520A (zh) * | 2006-01-11 | 2009-02-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涉及协作和非协作工作模式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1035309A (zh) * | 2007-04-18 | 2007-09-12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互相关的中继方法 |
WO2009018251A1 (en) * | 2007-07-31 | 2009-02-05 | Motorol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136724A (zh) * | 2007-10-18 | 2008-03-05 | 郑紫微 | 无线自组织协作通信方法 |
CN101600241A (zh) * | 2009-07-09 | 2009-12-0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中进行可靠通信的多点协同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41843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
US20230199821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US10383079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30129048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US20150208411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