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0535A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70535A CN112470535A CN201980048911.2A CN201980048911A CN112470535A CN 112470535 A CN112470535 A CN 112470535A CN 201980048911 A CN201980048911 A CN 201980048911A CN 112470535 A CN112470535 A CN 1124705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bwp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146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29889 Me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8910 keratinopathic ichthy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7—Variable allocation of band or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率的技术。通信系统包含通信终端、构成为能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来向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通知用于第一基站与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参数集的信息(步骤ST1501、ST150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关于无线区间,对被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探讨,并且关于包含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以下也统称为网络)在内的系统整体结构,对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探讨(例如,非专利文献1~5)。该通信方式也被称为3.9G(3.9Generation:3.9代)。
作为LTE的接入方式,下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SC-FDMA(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载波频分多址)。此外,LTE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不同,不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使用图1来说明非专利文献(第5章)中所记载的3GPP中的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相关的决定事项。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无线帧被分割为10个相同大小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分割为2个相同大小的时隙(slot)。在每一个无线帧中,在第1个和第6个子帧中包含有下行链路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作为同步信号,存在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SS)。
在非专利文献(第5章)中记载了3GPP中的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相关的决定事项。假设在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闭合用户群)小区中也使用与非CSG(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
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基站”)向移动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移动终端”)等通信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通信终端”)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不存在40ms定时的清楚的信令。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CFICH将用于PDCCHs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码元的数量从基站通知到通信终端。PCFICH在每一个子帧被发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DCCH对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以及与DL-SCH相关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进行通知。PDCCH传送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传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认)。PDCCH也被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DSCH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以及作为传输信道的PCH。
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MCH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UCCH传送针对下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signal)即Ack/Nack。PUCCH传送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CSI由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报告所构成。RI是指MIMO中的信道矩阵的秩信息。PMI是指MIMO中所使用的预编码权重矩阵的信息。CQI是指表示所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或通信路径质量的质量信息。此外,PUCCH传送调度许可(Scheduling Request:SR)。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USCH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HICH传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Nack。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信道。PRACH传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是作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而已知的码元。定义有以下五种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MBSFN参照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UE固有参照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即数据解调用参照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位置决定参照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作为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存在有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测定。
对于上行链路参照信号也是相同的,是作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而已知的码元。定义有以下两种类型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数据解调用参照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探测用参照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对非专利文献1(第5章)中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进行说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的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到该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中应用利用了HARQ(Hybrid ARQ:混合ARQ)的重发控制。DL-SCH能通知到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DL-SCH支持动态的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为了通信终端的低功耗化,DL-SCH支持通信终端的间歇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为了实现通信终端的低功耗,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支持通信终端的DRX。PCH被请求广播至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PCH被映射到能动态地用于话务量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
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MCH对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进行支持。MCH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被映射到PMCH。
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中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中应用利用了HARQ(Hybrid ARQ:混合ARQ)的重发控制。UL-SCH支持动态的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被映射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RACH存在冲突的风险。RACH被映射至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对HARQ进行说明。HARQ是指通过组合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来提高传输线路的通信品质的技术。HARQ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对于通信质量发生变化的传输线路,也能利用重发使纠错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重发时,通过将初次发送的接收结果和重发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质量。
说明重发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在接收侧不能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发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错误时(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重发数据。在接收侧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未产生CRC错误时(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Ack”的发送侧发送下一个数据。
对非专利文献1(第6章)中记载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进行说明。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至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PagingInformation)和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变更的下行链路信道。PCCH用于网络不知晓通信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至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
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用于通信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下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单点到多点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MCCH被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或多个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MCCH被映射至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CH)。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点对点地发送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用于通信终端为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上行链路中,DCCH被映射至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DCCH被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专用话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发送用户信息的向专用通信终端进行点对点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存在。在上行链路中,DTCH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DTCH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话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到通信终端的话务数据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的信道。MTCH被映射至多播信道(MCH)。
CGI是指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是指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在LTE、后述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和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
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以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追踪是为了使得即使在待机状态下也能够追踪通信终端的位置,从而呼叫通信终端,换言之,是为了能够呼叫通信终端而进行的。将该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用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
此外,在3GPP中,作为版本10,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制订正不断推进(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LTE-A以LTE的无线区间通信方式为基础,通过向其中增加一些新技术来构成。
在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bandwidths:传输带宽),探讨了对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汇集(也称为“聚合(aggregation)”)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CA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
在构成CA的情况下,UE具有与网络(Network:NW)唯一的RRC连接(RRCconnection)。在RRC连接中,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移动信息和安全性输入。该小区称为主服务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下行链路中,与PCell相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PCC)。在上行链路中,与PCell相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PCC)。
根据UE的能力(能力(capability)),构成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以与PCell一起形成服务小区的组。在下行链路中,与SCell相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SCC)。在上行链路中,与SCell相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SCC)。
针对一个UE,构成由一个PCell和一个以上的SCell构成的服务小区的组。
此外,作为LTE-A的新技术,包括支持更宽频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带宽扩展)及多点协同收发(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CoMP)技术等。3GPP中为了LTE-A而探讨的CoMP被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
此外,3GPP中,为了应对将来大量的话务量,正在探讨使用构成小蜂窝小区的小eNB(以下,有时称为“小规模基站装置”)。例如,探讨了通过设置多个小eNB,并构成多个小蜂窝小区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通信容量的增大的技术等。具体而言,存在由UE和两个eNB相连接来进行通信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简称为DC)等。DC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
有时将进行双连接(DC)的eNB中的一个称为“主eNB(简称为MeNB)”,将另一个称为“辅eNB(简称为SeNB)”。
移动网络的话务量有增加的趋势,通信速度也不断向高速化发展。若正式地开始运用LTE和LTE-A,则可以预见到通信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另外,针对更新换代的移动体通信,正在探讨以在2020年以后开始服务为目标的第五代(以下,有时简称为“5G”)无线接入系统。例如,在欧洲,正由METIS这一组织来总结5G的要求事项(参照非专利文献5)。
在5G无线接入系统中,对于LTE系统,列举了下述内容作为要件,即:系统容量为1000倍,数据传送速度为100倍,数据处理延迟为10分之1(1/10),通信终端的同时连接数为100倍,进一步实现低功耗化和装置的低成本化。
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3GPP中,作为版本15,5G的标准制订正不断推进(参照非专利文献6~18)。5G的无线区间的技术被称为“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Technology)”(“新无线(New Radio)”简称为“NR”)。
NR系统基于LTE系统、LTE-A系统的探讨正在不断推进,但是在以下这一点,进行来自LTE系统、LTE-A系统的变更或者追加。
作为NR的接入方式,下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上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DFT-s-OFDM(DFT-spread(传播)-OFDM)。
在NR中,与LTE相比能够使用较高的频率,以提高传送速度、降低处理延迟。
在NR中,通过在形成较窄的波束状的收发范围(波束成形)的同时使波束的方向发生变化(波束扫描),从而力图确保小区覆盖范围。
在NR的帧结构中支持各种各样的子载波间隔、即各种各样的参数集(Numerology)。在NR中,1个子帧为1毫秒,1个时隙由14个码元所构成,而与参数集无关。此外,1个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数量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参数集中为一个,在其它参数集中与子载波间隔成比例地变多(参照非专利文献13(TS38.211 v15.0.0))。
NR中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作为同步信号突发(Synchronization Signal Burst;以下,有时称为SS突发),以规定的周期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从基站被发送。SS突发由基站的每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以下,有时称为SS块)来构成。基站在SS突发的持续时间内改变波束来发送各波束的SS块。SS块由P-SS、S-SS和PBCH所构成。
在NR中,作为NR的下行链路参照信号,通过追加相位追踪参照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来力图降低相位噪声的影响。在上行链路参照信号中,也与下行链路相同地追加PTRS。
在NR中,为了灵活进行时隙内的DL/UL的切换,对PDCCH所包含的信息中追加了时隙构成通知(Slot Format Indication:SFI)。
此外,在NR中,基站针对UE预先设定载波频带中的一部分(以下,有时称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UE在该BWP中在自身与基站之间进行收发,从而力图降低UE中的功耗。
3GPP中,作为DC方式,探讨了与EPC相连接的LTE基站和NR基站所进行的DC、与5G核心系统相连接的NR基站所进行的DC、以及与5G核心系统相连接的LTE基站和NR基站所进行的DC(参照非专利文件12、16、23)。
此外,在3GPP中,探讨了一些新技术。例如,探讨了使用NR基站和LTE基站的DC中的多个频率下的NR通信和LTE通信的共存(以下,有时称为NR-LTE共存)、通过使用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来减少UE的功耗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9~22)。
在NR中,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探测的SRS被分配在由14个码元构成的1个时隙中的末尾的6个码元的范围内。此外,SRS的码元数量设为1、2或4中的任一个(参照非专利文献13、15)。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V14.3.0
非专利文献2:3GPPS1-083461
非专利文献3:3GPPTR36.814V9.2.0
非专利文献4:3GPPTR36.912V14.0.0
非专利文献5:“Scenarios,requirements and KPIs for 5G mobile and wirelesssystem(针对5G移动和无线系统的场景、要求和KPIs)”,ICT-317669-METIS/D1.1
非专利文献6:3GPPTR23.799V14.0.0
非专利文献7:3GPPTR38.801V14.0.0
非专利文献8:3GPPTR38.802V14.1.0
非专利文献9:3GPPTR38.804V14.0.0
非专利文献10:3GPPTR38.912V14.0.0
非专利文献11:3GPPRP-172115
非专利文献12:3GPPTS37.340V15.0.0
非专利文献13:3GPPTS38.211V15.0.0
非专利文献14:3GPPTS38.213V15.0.0
非专利文献15:3GPPTS38.214V15.0.0
非专利文献16:3GPPTS38.300V15.0.0
非专利文献17:3GPPTS38.321V15.0.0
非专利文献18:3GPPTS38.212V15.0.0
非专利文献19:3GPPRP-172834
非专利文献20:3GPPR1-1711710
非专利文献21:3GPPR1-1714892
非专利文献22:3GPPR1-1804450
非专利文献23:3GPPRP-16126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NR-LTE共存中,NR基站向LTE基站通知与该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隙有关的信息。然而,NR系统中,支持有不同的参数集,因此,LTE基站不能掌握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隙的定时。因此,在NR-LTE共存中,NR基站以及LTE基站可能针对相同的定时进行调度。由此,UE无法与一个基站进行通信,其结果为,产生了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率降低这一问题。
此外,在NR中,为了削减UE的功耗,探讨了使用UL载波中的一部分的频带的BWP的使用。然而,在UE切换BWP并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时,没有考虑BWP切换所需的时间。因此,在基站中,没有在BWP切换时的附近适当进行上行链路调度,其结果是,产生了在BWP切换时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可靠性降低以及上行链路发送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将提供能够确保NR中通信的可靠性及传输率的技术作为目的之一。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终端、以及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来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通知用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在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一起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且所述双连接中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向所述其它基站通知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在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一起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且所述双连接中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的情况下,所述基站从所述其它基站接收用于所述其它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能够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向所述基站通知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是构成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通信终端中进行BWP(Bandwidth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所述基站从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终端中进行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在提供双连接的基站(例如,NR-LTE共存下的LTE基站和NR基站)之间针对通信终端的调度发生冲突。其结果是,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率。
或者,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BWP切换前后的上行链路发送过程中通信终端的发送定时与基站的接收定时之间的不一致。其结果是,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率。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3GPP中所讨论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3GPP中所讨论的NR方式的通信系统21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4是与EPC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图。
图5是与NG核心相连接的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图。
图6是与NG核心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图。
图7是与NG核心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5GC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通信终端(UE)所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NR系统中的小区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将NR基站所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通知至LTE基站的动作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将NR基站所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通知至LTE基站的动作的其它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UE将BWP切换时间通知至基站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在优先发送通信中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在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下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推迟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开始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2的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时隙之后和在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时隙之前分配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的发送中止时间的动作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是示出3GPP中所讨论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说明图2。无线接入网络被称为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201。作为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202能与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E-UTRAN NodeB:eNB))203进行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
这里,“通信终端装置”不仅是能够移动的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等移动终端装置,也包含传感器等不移动的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通信终端装置”简称为“通信终端”。
如果针对移动终端202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用户层面(以下,有时也称为U-Plane)、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分集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203处终止,则E-UTRAN由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构成。
移动终端202与基站203之间的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协议)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作为RRC中的基站203和移动终端202的状态,存在有RRC_IDLE以及RRC_CONNECTED。
在RRC_IDLE中,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共用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移动等。在RRC_CONNECTED中,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够进行与网络之间的数据的收发。此外,在RRC_CONNECTED中,进行切换(Handover:HO)、相邻小区(Neighbour cell)的测定(测量(measurement))等。
基站203由一个或多个eNB 207构成。此外,由作为核心网络的EPC(Evolved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络的E-UTRAN201构成的系统被称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此外,有时将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络的E-UTRAN 201一并称作“网络”。
eNB 207通过S1接口连接至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或者包含MME和S-GW在内的MME/S-GW部(以下,有时称为“MME部”)204,控制信息在eNB 207与MME部204之间通信。多个MME部204也可连接至一个eNB 207。eNB 207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控制信息在eNB 207间通信。
MME部204是上位装置,具体来说是上位节点,控制作为基站的eNB207与移动终端(UE)202之间的连接。MME部204构成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基站203构成E-UTRAN 201。
基站203可构成1个小区,也可构成多个小区。各小区具有被预先确定的范围来作为能够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的范围即覆盖范围,在覆盖范围内进行与移动终端202之间的无线通信。在一个基站203构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每个小区被构成为能够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
图3是示出3GPP中所讨论的5G方式的通信系统21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说明图3。无线接入网络被称为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211。UE202能够与NR基站装置(以下,称为NR基站(NG-RAN NodeB:gNB))213进行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此外,核心网络被称为5G核心(5G Core:5GC)。
如果针对UE 212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用户层面(以下,有时也称为U-Plane)、例如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业务数据适配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分集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NR基站213处终止,则NG-RAN由一个或多个NR基站213构成。
UE 202和NR基站213之间的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协议)的功能与LTE相同。作为RRC中的NR基站213和UE 202的状态,存在有RRC_IDLE、RRC_CONNECTED以及RRC_INACTIVE。
RRC_IDLE、RRC_CONNECTED与LTE方式相同。RRC_INACTIVE中,维持有5G核心与NR基站213之间的连接,并且进行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移动等。
gNB 217通过NG接口连接至接入/移动管理实体(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AME)、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或者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层面功能)、或者包含AMF、SMF和UPF在内的AMF/SMF/UPF部(以下,有时称为“5GC部”)214。控制信息和/或用户数据在gNB 217与5GC部214之间通信。NG接口是gNB 217与AMF之间的N2接口、gNB 217与UPF之间的N3接口、AMF与SMF之间的N11接口、以及UPF与SMF之间的N4接口的统称。多个5GC部204也可连接至一个gNB 217。gNB 217间通过Xn接口相连接,控制信息和/或用户数据在gNB 217间通信。
NR基站213也与基站203相同,也可构成一个或多个小区。在一个NR基站213构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每个小区被构成为能够与UE 212进行通信。
gNB 217也可以被分割成中央小区(Central Unit;以下,有时称为CU)218和分散小区(Distributed Unit;以下,有时称为DU)219。在gNB 217中构成有一个CU 218。在gNB217中构成有一个或多个DU 219。CU 218通过F1接口连接至DU 219,控制信息和/或用户数据在CU 218与DU 219之间通信。
图4是示出与EPC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的图。在图4中,实线表示U-Plane的连接,虚线表示C-Plane的连接。在图4中,eNB 223-1为主基站,gNB 224-2为辅基站(有时将该DC结构称为EN-DC)。在图4中,示出了经由eNB 223-1来进行MME部204与gNB 224-2之间的U-Plane连接的示例,但是也可在MME部221与gNB 224-2之间直接进行。
图5是示出与NG核心相连接的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的图。在图5中,实线表示U-Plane的连接,虚线表示C-Plane的连接。在图5中,gNB 224-1为主基站,gNB 224-2为辅基站(有时将该DC结构称为NR-DC)。在图5中,示出了经由gNB 224-1来进行5GC部214与gNB 224-2之间的U-Plane连接的示例,但是也可在5GC部214与gNB 224-2之间直接进行。
图6是示出与NG核心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结构的图。在图6中,实线表示U-Plane的连接,虚线表示C-Plane的连接。在图6中,eNB 226-1为主基站,gNB 224-2为辅基站(有时将该DC结构称为NG-EN-DC)。在图6中,示出了经由eNB 226-1来进行5GC部214与gNB 224-2之间的U-Plane连接的示例,但是也可在5GC部214与gNB 224-2之间直接进行。
图7是示出与NG核心相连接的eNB和gNB所进行的DC的其它结构的图。在图7中,实线表示U-Plane的连接,虚线表示C-Plane的连接。在图7中,gNB 224-1为主基站,eNB 226-2为辅基站(有时将该DC结构称为NE-DC)。在图7中,示出了经由gNB 224-1来进行5GC部214与eNB 226-2之间的U-Plane连接的示例,但是也可在5GC部214与eNB 226-2之间直接进行。
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发送处理。首先,来自协议处理部3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302的用户数据被保存至发送数据缓存部303。发送数据缓存部303中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器304,进行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有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303直接输出到调制部305的数据。在调制部305中对由编码部304编码处理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在调制部305中,也可以进行MIMO中的预编码。经调制后的数据在被转换为基带信号之后,输出到频率转换部306,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此后,发送信号从天线307-1~307-4被发送到基站203。在图8中,例示了天线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但是天线数量也并不限于4个。
此外,移动终端202的接收处理如以下那样地执行。来自基站203的无线信号由天线307-1~307-4来接收。接收信号在频率转换部306中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成基带信号,在解调部308中进行解调处理。也可在解调部308中进行权重计算和乘法处理。经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给解码部309,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经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给协议处理部301,用户数据被传送给应用部302。移动终端202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310来控制。因而,控制部310虽然在图8中被省略,但与各部301~309相连接。在图8中,移动终端202用于发送的天线数量与用于接收的天线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图9是示出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203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401进行基站203与EPCC(MME部204等)、HeNBGW 205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5GC通信部412进行基站203与5GC(5GC部214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402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的收发。EPC通信部401、5GC通信部412以及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4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通信部401、5GC通信部412及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的用户数据及控制数据被保存至发送数据缓存部404。
发送数据缓存部404中保存的数据被传递到编码部405,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有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404直接输出到调制部406的数据。在调制部406中对经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在调制部406中,也可以进行MIMO中的预编码。经调制后的数据在被转换为基带信号之后,输出到频率转换部407,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此后,发送信号从天线408-1~408-4发送至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在图9中,例示了天线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但天线数量也并不限于4个。
此外,基站203的接收处理如以下那样地执行。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无线信号由天线408来接收。接收信号在频率转换部407中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成基带信号,在解调部409中进行解调处理。经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给解码部410,实施纠错等解码处理。经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给协议处理部403或被传送给EPC通信部401、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用户数据被传送给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基站203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411来控制。因而,控制部411在图4中虽然被省略,但与各部401~410相连接。在图9中,基站203用于发送的天线数量与用于接收的天线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图9是示出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但基站213也可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针对图8和图9,移动终端202的天线数量与基站203的天线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图10是示出MME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0中,示出在上述的图2中所示的MME部204中所包含的MME 204a的结构。PDNGW通信部501进行MME 204a与PDNGW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502经由MME 204a与基站203之间的S1接口进行数据的收发。在从PDNGW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GW通信部50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传送给基站通信部502,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在从基站203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传送给PDNGW通信部502,发送至PDNGW。
在从PDN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GW通信部501传送给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传送给控制层面控制部505。
在存在HeNBGW 205的情况下设置有HeNBGW通信部504,其根据信息类别来经由MME204a与HeNBGW 205之间的接口(IF)进行数据的收发。从HeNBGW通信部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504传送给控制层面控制部505。由控制层面控制部505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经由PDNGW通信部501传送给PDNGW。此外,由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处理后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502通过S1接口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此外,经由HeNGBW通信部504发送至一个或多个HeNBGW 205。
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包含有NAS安全部505-1、SAE承载控制部5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移动管理部505-3等,对控制层面(以下,有时称为C-Plane)进行所有处理。NAS安全部505-1进行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的保全性等。SAE承载控制部5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的承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进行待机状态(空闲状态(Idle State);LTE-IDLE状态,或简称为空闲)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和控制、覆盖范围下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跟踪区域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管理等。
MME 204a对一个或多个基站203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 204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空闲状态)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在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以及处于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MME 204a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MME 204a通过向属于UE所登录(registered:注册)的跟踪区域(跟踪区域:TrackingAre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来开始进行寻呼协议。连接到MME 204a的Home-eNB 206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和白名单的管理也可以由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来进行。
图11是示出5GC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1中,示出在上述的图3中所示的5GC部214的结构。图11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5GC部214中包含有AMF的结构、SMF的结构和UPF的结构的情况。数据网络通信部521进行5GC部214与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522经由5GC部214与基站203之间的S1接口和/或5GC部214与基站213之间的NG接口进行数据的收发。在从数据网络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数据网络通信部52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23传送给基站通信部522,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和/或基站213。在从基站203和/或基站213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2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23传送给数据网络通信部521,发送至数据网络。
在从数据网络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数据网络通信部521传送给会话管理部527。会话管理部527将控制数据传送给控制层面控制部525。在从基站203和/或基站213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22传送给控制层面控制部525。控制层面控制部525将控制数据传送给会话管理部527。
控制层面控制部525包含NAS安全部525-1、PDU会话控制部525-2、空闲状态(IdleState)移动管理部525-3等,对控制层面(以下,有时也称为C-Plane)进行所有处理。NAS安全部525-1进行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的保全性等。PDU会话控制部525-2进行移动终端202与5GC部214之间的PDU会话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25-3进行待机状态(空闲状态(Idle State);RRC_IDLE状态,或简称为空闲)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和控制、覆盖范围下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跟踪区域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管理等。
5GC部214对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和/或基站213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5GC部214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空闲状态)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在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处于非活动状态(Inactive State)和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5GC部214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5GC部214通过向属于UE所登录(registered:注册)的跟踪区域(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来开始进行寻呼协议。
接着,示出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个示例。图12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通信终端(UE)所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若通信终端开始小区搜索,则在步骤ST601中,通信终端使用从周边的基站发送来的第一同步信号(P-SS)及第二同步信号(S-SS)来进行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
将P-SS和S-SS一并称作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SS)中分配有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一一对应的同步码。考虑将PCI的数量设为504个。使用该504个PCI来进行同步,并且检测(确定)取得同步的小区的PCI。
接着,对于取得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602中,检测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S)即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进行RS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的测定。参照信号(RS)中使用了与PCI一一对应的代码。能利用该代码来取得相关性从而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从步骤ST601中所确定的PCI中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代码,从而能检测RS,测定RS的接收功率。
接着,在步骤ST603中,从到步骤ST602为止检测到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好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接着,在步骤ST6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得到广播信息即BCCH。PBCH上的BCCH中映射有包含有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因此,通过接收PBCH从而得到BCCH,得到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存在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量、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数)等。
接着,在步骤ST6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并且获取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SIB 1中包含有与接入该小区有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以及其它SIB(SIBk;k是≧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SIB 1中包含有跟踪区域代码(Tracking Area Code:TAC)。
接着,在步骤ST606中,通信终端将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SIB 1的TAC与通信终端已经保存的跟踪区域列表内的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的TAC部分进行比较。跟踪区域列表也称为TAI列表(TAI list)。TAI是用于识别跟踪区域的识别信息,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代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代码)、以及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域代码)所构成。MCC是国家代码。MNC是网络代码。TAC是跟踪区域的代码编号。
如果步骤ST606中比较后得到的结果是,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与跟踪区域列表内所包含的TAC相同,则通信终端在该小区中进入待机动作。若比较结果为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未包含在跟踪区域列表内,则通信终端通过该小区向包含有MME等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请求变更跟踪区域,以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更新)。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LTE方式中的从小区搜索到待机为止的动作的示例,但在NR方式中,步骤ST603中除了最佳小区之外也可以选择最佳波束。此外,在NR方式中,在步骤ST604中,也可以获取波束的信息,例如波束的标识。此外,在NR方式中,在步骤ST604中,可以获取剩余最小SI(Remaining Minimum SI(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的调度信息。在NR方式中,在步骤ST605中,也可以设置为接收RMSI。
构成核心网络的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核心网络侧装置”)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通信终端发送来的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号(UE-ID等),进行跟踪区域列表的更新。核心网络侧装置将更新后的跟踪区域列表发送给移动终端。通信终端基于接收到的跟踪区域列表,来改写(更新)通信终端所保有的TAC列表。在此之后,通信终端在该小区中进入待机动作。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型终端装置的普及导致利用蜂窝类无线通信进行的话务爆发式增大,从而担心世界上无线资源的不足。为了应对此情况,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对小区的小型化、推进空间分离进行了研究。
在以往的小区的结构中,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较宽范围的覆盖范围。以往,利用由多个eNB构成的多个小区的较宽范围的覆盖范围,以覆盖某个区域的方式构成小区。
在小区小型化的情况下,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范围比由现有的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要窄的覆盖范围。因此,与以往相同,为了覆盖某一区域,与以往的eNB相比,需要多个小区小型化后的eNB。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现有的eNB构成的小区那样的覆盖范围区域较大的小区称为“宏蜂窝小区”,将构成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宏蜂窝eNB”。此外,如进行了小区小型化后的小区那样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小区称为“小蜂窝小区”,将构成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小蜂窝eNB”。
宏蜂窝eNB例如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广域基站(Wide Area BaseStation)”。
小蜂窝eNB例如是低功率节点、局域节点、及热点等。此外,小蜂窝eNB也可以是构成微微蜂窝小区的微微蜂窝eNB、构成毫微微蜂窝小区的毫微微蜂窝eNB、HeNB、RRH(Remote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RRU(Remote Radio Unit:远程无线小区)或RN(中继节点)。此外,小蜂窝eNB例如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局域基站(Local Area Base Station)”或“家庭基站(Home Base Station)”。
图13是示出NR中的小区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在NR的小区中,形成窄波束,改变方向并进行发送。在图13中所示的示例中,基站750在某一时间使用波束751-1来进行与移动终端的收发。在其它时间,基站750使用波束751-2来进行与移动终端的收发。以下相同,基站750使用波束751-3~751-8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进行与移动终端的收发。由此,基站750构成宽范围的小区。
在图13中,示出将基站750使用的波束的数量设置为8的示例,但是波束的数量也可以与8不同。此外,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将基站750同时使用的波束的数量设置为1,但是也可以是多个。
作为NR-LTE共存下的NR基站和LTE基站所进行的调度的方法,NR基站分配与UE进行收发的时隙,在该分配后的空时隙中分配LTE基站与UE进行收发的时隙。
NR基站可以将本基站所分配的时隙的信息通知给LTE基站。也可以对该通知可以使用基站间接口。此外,NR基站可以将与帧定时有关的信息通知给LTE基站。LTE基站也可使用该信息来获取与NR基站中的帧定时与LTE基站中的帧定时之间的差分相关的信息。LTE基站也可以使用上述获取的信息来对UE进行调度。
上述的DC的结构可以是图4所示的结构,可以是图6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结构。
在上述的方法中,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在NR系统中,支持有不同的参数集,因此,LTE基站不能掌握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间资源。因此,在NR-LTE共存中,存在NR基站和LTE基站分别进行调度的时间资源产生冲突的可能性。由此,UE无法与一个基站进行通信,其结果为,产生了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点的方法。NR基站将在与UE的通信中所使用的参数集相关的信息通知给LTE基站。LTE基站使用该信息来获取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间资源的信息。
NR基站可使与上述参数集有关的信息包含在本NR基站针对UE进行调度的时隙的信息中并进行通知。上述的时隙的信息中可包含有与调度的码元有关的信息。由此,例如,LTE基站能在一个信令中获取与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间资源相关的信息。因此,在NR-LTE共存中,LTE基站能进行快速的调度处理。
作为其它示例,NR基站也可使与上述参数集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与本NR基站的帧定时有关的信息中并进行通知。与上述的帧定时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与帧边界有关的信息,可以是与帧编号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与NR基站和LTE基站之间的帧定时的差分有关的信息。该差分可以由NR基站接收LTE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测定,也可以由UE测定并通知给NR基站。由此,例如,能削减与从NR基站发送至LTE基站的上述参数集有关的信息的发送次数。其结果是,能削减基站间接口中的信令量。
作为其它示例,NR基站也可设为不使与上述参数集有关的信息包含在本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隙的信息或与本NR基站的帧定时有关的信息的任一个中来通知给LTE基站。例如,NR基站可以使用仅通知该信息的信令来将与上述参数集有关的信息通知给LTE基站。也可新设置上述信令。或者,NR基站也可设为使该信息包含在其它信息中来进行通知。例如,NR基站也可设为使该信息包含在向LTE基站通知UE的RRC设定变更的信令中来进行通知。由此,例如,能灵活变更用于NR基站与UE之间的收发的参数集,并且能削减从NR基站到LTE基站的信令量。
图14是示出将NR基站与UE的通信中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通知至LTE基站的动作的图。图14示出NR基站使该信息包含在本基站所分配的时隙的信息中来进行通知的情况。
在图14所示的步骤ST1501中,使NR基站与UE的通信中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包含在本NR基站针对该UE分配的时隙的信息中来进行通知。在步骤ST1502中,进行与步骤ST1501相同的动作。在步骤ST1501中的时隙的分配的信息的更新时进行上述的步骤ST1502。也可以在与UE的通信中所使用的参数集被变更时进行步骤ST1502。
图15是示出NR基站将与UE的通信中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通知至LTE基站的动作的其它示例的图。图15示出NR基站使该信息包含在本基站的帧定时的信息中来进行通知的情况。
在图15所示的步骤ST1601中,NR基站使与UE的通信中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包含在本基站所使用的帧定时的信息中并进行通知。在步骤ST1602中,NR基站向LTE基站通知本NR基站针对该UE分配的时隙的信息。LTE基站使用上述的ST1601、ST1602的信息来导出NR基站所分配的时间资源。在步骤ST1603中,NR基站也进行与步骤ST1602相同的动作。LTE基站使用上述的ST1601、ST1603的信息来导出NR基站所分配的时间资源。
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为NR基站向LTE基站通知与参数集有关的信息,但也可以设为通知UE在与本NR基站的通信中使用的BMP的相关信息。LTE基站也可以使用与该BWP有关的信息来获取在NR基站与UE之间的收发中使用的参数集。NR基站可以将UE在与本NR的通信中所设定的BWP和在该BWP中使用的参数集预先通知给LTE基站。该通知例如也可以被包含于将UE的RRC设定变更通知给LTE基站的信令中。由此,例如,能够削减基站间的信令量。
利用本实施方式1,在NR-LTE共存中,LTE基站能掌握与NR基站进行调度的时间资源相关的信息。其结果是,能在UE与两个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确保可靠性和传输率。
实施方式2.
在UE中的BWP的切换中,基站使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包含有使用BWP的信息并通知给UE。UE使用该信息来切换上行链路的使用BWP并进行上行链路发送。也可在UE中设置规定的时间,并在该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使用BWP的切换。上述的规定的时间例如可以设为直到UE中上行链路频率稳定为止的时间,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进行确定。
在上述情况中,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基站不识别UE中的上述规定的时间。由此,在BWP切换前后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中,产生了UE的发送定时与基站的接收定时的不一致,其结果是,产生了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UE将与本UE的BWP切换时间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该信息例如也可以被包含于UE能力中。UE也可以将该信息包含在UE能力中并通知给基站。基站也可以使用该通知来获取该UE中的BWP切换时间。基站也可以使用该BWP切换时间来进行针对UE的调度。BWP切换时间例如也可以使用本UE的RF(无线频率;Radio Frequency)电路稳定的时间来确定。
上述的BWP切换时间例如可以以微秒为单位来进行确定,可以以规定的时间为单位(例如,LTE中的Ts)来进行确定,也可以以码元为单位来进行确定。上述的BWP切换时间也可以针对每个参数集来进行确定。由此,例如,基站中的调度变得容易。
使用附图来说明它的一个示例。图16是示出UE将BWP切换时间信息通知至基站的示例的图。图16所示的示例中,UE将该信息包含在UE能力中并通知给基站。
在应用上述方法时,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UE不决定进行BWP切换的定时。由此,例如,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发送与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相邻的情况下,产生基站与UE之间用于收发的BWP的不一致。其结果是,在BWP切换前后,基站变得不能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由此,产生了BWP切换前后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UE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BWP切换前的时隙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也可以设为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以上、例如将BWP切换时间以BWP切换前的码元为单位进行进位后得到的时间量,来停止该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通过从基站对UE的信令(例如,DCI)来进行。例如,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中也可以包含有与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相关的信息。该信令中可以包含有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例如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有与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例如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码元编号有关的信息。作为其它示例,在该信令中,也可以包含有与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理由、例如BWP切换有关的信息。UE使用与该理由有关的信息,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上述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时间例如可以以码元为单位。上述的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切换前的BWP中的码元。
作为其它示例,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作为与UE的动作相关的标准来预先确定。UE也可以假定该BWP切换时间量的空调度。即,UE也可以在不存在来自基站的信令的情况下自主地停止该切换时间量的上行链路发送,并进行BWP切换。由此,例如,能够削减从基站对UE的信令量。
图17是示出UE提早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在BWP切换前的时隙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在图17中所示的示例中,将UE最开始使用的BWP、即图的左侧的使用BWP设为BWP#1。
在图17中,基站向UE发送上行链路许可1701。上行链路许可1701中包含有使用了BWP#1的时隙1702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调度信息。UE通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1701,来使用BWP#1在时隙1702中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在图17中,基站向UE发送上行链路许可1703。上行链路许可1703中包含有使用了BWP#2中的时隙1704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调度信息。UE通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1703,在时隙1702中,停止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资源1705中的上行链路发送。UE将使用BWP从BWP#1切换为BWP#2,在时隙1704中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上述的解决方案例如也可在抢占(Preemption)中应用。例如,在上述的解决方案中,也可以使使用了切换前的BWP的上行链路发送先占,即,为优先度较低的上行链路发送。也可以使使用了切换后的BWP的上行链路发送先占,即,为优先度较高的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优先度例如通过被分配给逻辑信道的QCI来确定。由此,例如,能确保抢占的可靠性。
图18是示出在抢占通信中,UE提早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在BWP切换前的时隙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动作的示例的图。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时隙中,基站将抢占(Preemption)消息发送给UE,UE在中断了作为抢占的对象的上行链路时隙的发送并进行了BWP的切换之后,通过利用抢占消息新分配的BWP来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图18中,对与图17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编号,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8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1701和时隙1702与图17相同。
在图18中,基站向UE通知抢占用许可1803。抢占用许可1803中包含有使用了BWP#2中的时隙1804的上行链路抢占发送的调度信息。在抢占用许可1803中也可包含有针对时隙1702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抢占指示(Preemption Indication;PI)。UE也可使用抢占用许可1803来停止在时间资源1805中的使用了BWP#1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资源1805中也可以包含有从时隙1804起追溯了BWP切换时间量的时间资源。UE使用抢占用许可1803将使用BWP从BWP#1切换为BWP#2,在时隙1704中进行上行链路抢占发送。
上述的解决方案也可在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由此能得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效果。
图19是示出在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下,提前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中止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时隙的发送的示例的图。在图19中,对与图17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编号,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9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1701和时隙1702与图17相同。
在图19中,基站向UE发送上行链路许可1903。上行链路许可1903中包含有使用了BWP#2中的时隙1904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调度信息。UE通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1903,在时隙1702中,停止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资源1705中的上行链路发送。UE将使用BWP从BWP#1切换为BWP#2,在时隙1904中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在本解决方案中,BWP切换时间可以是比BWP切换后的调度开始定时要早的定时,也可以是BWP切换前的调度结束定时之前的定时。例如,在BWP切换后的调度从时隙的中途的码元开始的情况下,BWP切换时间也可设为在该码元之前。由此,例如,非时隙(Non-slot)调度中的BWP切换中也能应用上述的解决方案。上述的非时隙调度例如也可以是抢占中的非时隙调度。由此,例如,在使用了非时隙调度的抢占中,也能确保可靠性。
公开了其它解决方案。UE推迟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停止BWP切换后的时隙中的上行链路通信。也可以设为推迟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以上、例如将BWP切换时间以BWP切换前的码元为单位进行进位后得到的时间量,来停止该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通过从基站到UE的信令(例如,DCI)来进行。例如,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中也可以包含有与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相关的信息。该信令中可以包含有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例如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有与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例如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码元编号有关的信息。作为其它示例,在该信令中,也可以包含有与UE停止上行链路发送的理由、例如BWP切换有关的信息。UE使用与该理由有关的信息,推迟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开始上述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时间例如可以以码元为单位。上述的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切换后的BWP中的码元。
作为其它示例,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作为与UE的动作相关的标准来预先确定。UE也可以假定该切换时间量的空调度。即,UE也可以在不存在来自基站的信令的情况下自主地在该切换时间内进行BWP切换,并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由此,例如,能够削减从基站到UE的信令量。
上述情况下,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能得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效果。
图20是示出推迟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而开始BWP切换后的上行时隙的发送的示例的图。图20也示出了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在图20中,对与图17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编号,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0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1701和时隙1702与图17相同。
在图20中,基站向UE发送上行链路许可1903。上行链路许可1903中包含有使用了BWP#2中的时隙1904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调度信息。UE通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1903,在时隙1702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之后,将使用BWP从BWP#1切换成BWP#2。UE在时隙1904中,在经过了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资源1705之后,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虽然在图20中示出了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但是参数集在BWP切换前后也可以是不同的。能得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情况中,BWP切换时间可以是BWP切换后的调度开始定时后的定时,也可以是BWP切换前的调度结束定时后的定时。例如,在BWP切换后的调度从时隙的中途的码元开始的情况下,BWP切换时间也可设为在该码元之后。由此,例如,非时隙(Non-slot)调度中的BWP切换中也能应用上述的解决方案。
公开了其它解决方案。BWP切换时间也可以被分配给BWP切换前的时隙和BWP切换后的时隙。上述的分配例如可以在BWP切换前后的时隙中是均等的。作为其它示例,在BWP切换前后的时隙中上述的分配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上述的分配也可以使用时隙长度来确定。作为分配由时隙长度来确定的示例,BWP切换前后的时隙长度为4:1的情况下,将BWP切换时间的BWP切换前后的分配设为4:1。由此,例如,在BWP切换前后,能将经调度后的时间资源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是相同的。其结果是,基站能使用纠错等,来确保BWP前后双方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的可靠性。作为其它示例,也可以将发送中止的数据量平分。在上述情况下,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时间可以分别以BWP切换前后的码元长度为单位来进行提供,也可以分别以BWP切换前后的码元长度为单位进行进位。
基站可以决定上述的分配。基站也可以将与上述的分配有关的信息通知给UE。在该通知中,例如,可以使用RRC信令,可以使用MAC信令,也可以使用DCI。UE也可以在经上述的分配后的BWP切换时间内停止上行链路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通过从基站到UE的信令(例如,DCI)来进行。例如,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中也可以包含有与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相关的信息。基站也可以将各个BWP切换前后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时间分别设置为BWP切换前后的码元单位的时间来进行提供。
作为其它示例,也可以将上述的分配预先确定作为标准。上述的分配例如可以在BWP切换前后是均等的,可以使用时隙长度来确定,也可以使用其它的信息来确定。UE也可以使用该分配来假定该BWP切换时间前后的空调度。即,UE也可以在不存在来自基站的信令的情况下自主地在该切换时间内进行BWP切换,并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由此,例如,能够削减从基站到UE的信令量。
图21是示出在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时隙的后端和在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时隙的前端分配与BWP切换时间相当的时间量的发送中止时间的示例的图。图21示出BWP切换前后的BWP切换时间的分配为平分的示例。在图21中,对与图17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编号,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1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1701和时隙1702与图17相同。
在图21中,基站向UE发送上行链路许可1903。上行链路许可1903中包含有使用了BWP#2中的时隙1904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调度信息。UE通过接收上行链路许可1903,在时隙1702中,停止与BWP切换时间中被分配到BWP切换前的时隙的时间相当的时间资源2105中的上行链路发送。UE将使用BWP从BWP#1切换为BWP#2。UE在时隙1904中,在经过了与BWP切换时间中被分配到BWP切换后的时隙的时间相当的时间资源2106之后,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在图21中,示出时间资源2105、2106为均等的情况,但是时间资源2105、2106也可以是不同的。此外,虽然在图21中示出了BWP切换前后的参数集相同的情况,但是参数集在BWP切换前后也可以是不同的。能得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情况中,BWP切换时间可以设为在BWP切换后的调度开始定时前后被分配,也可以设为在BWP切换前的调度结束定时前后被分配。例如,在BWP切换后的调度从时隙的中途的码元开始的情况下,BWP切换时间也可设为在该码元之后。由此,例如,非时隙(Non-slot)调度中的BWP切换中也能应用上述的解决方案。
公开了其它解决方案。UE中的BWP切换时间也可以预先按标准来确定。UE也可以设为在按标准确定的该时间以内进行BWP切换。基站也可以使用按标准确定的该BWP切换时间来对UE进行调度。BWP切换时间例如可以由切换前的频带来确定,可以由切换后的频带来确定,也可以由切换前和切换后的频带的组合来确定。由此,例如,不需要从UE对基站通知与BWP切换时间有关的信息,因而,能削减UE与基站之间的信令量。
对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用哪个解决方案,可以预先按标准来确定,也可以设置为由基站确定并且通知给UE。例如,在抢占通信中,面向被先占的上行链路发送可以将BWP切换时间分配到经调度的时间资源内,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BWP切换时间分配给在BWP切换后经调度的时间资源内。由此,例如,能确保URLLC等需要较高可靠性的通信中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2中,UE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可通过不发送映射至停止期间的码元的数据来实施,也可以通过重新映射到除了该期间以外的码元(即,重新进行编码、调制)来实施。也可以将两者相组合。例如,BWP切换前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通过不发送被映射到停止期间的码元的数据来实施。例如,BWP切换后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也可以通过重新映射到除了该期间以外的码元来实施。由此,例如,能确保UE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可靠性,并且能抑制UE中的处理量的增加。
也可将本实施方式2中所公开的方法应用于SUL/非SUL切换。在上述的应用过程中,也可将本实施方式2的BWP切换替换为SUL/非SUL切换来进行应用。作为其它示例,也可将本实施方式2中所公开的方法应用于BWP切换和SUL/非SUL切换双方。可以将BWP切换时间和SUL/非SUL切换时间设置为是共通的,也可以设置为是不同的。例如,通过使BWP切换时间与SUL/非SUL切换时间共通,能削减UE能力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防止BWP切换时的不需要的发送和接收。其结果是,具有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率的降低的效果。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只是本发明的例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自由组合。此外,能将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意结构要素进行适当变更或省略。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时隙是第五代基站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时间单位的一个示例。也可以以调度为单位。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也可以以TTI为单位、以子帧为单位、以子时隙为单位、以微时隙为单位来进行被记载为以时隙为单位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中,在全部的方式中都为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设想到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标号说明
200通信系统,202通信终端装置,203基站装置。
Claims (8)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终端;以及
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来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通知用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作为所述双连接的主基站来进行动作,
所述第二基站作为所述双连接的辅基站来进行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作为所述双连接的辅基站来进行动作,
所述第二基站作为所述双连接的主基站来进行动作。
4.一种基站,
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一起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且在所述双连接中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向所述其它基站通知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5.一种基站,
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一起向所述通信终端提供双连接、且在所述双连接中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使用相同的频带的情况下,所述基站从所述其它基站接收用于所述其它基站与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的参数集的信息。
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以及
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
所述通信终端向所述基站通知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7.一种通信终端,
该通信终端是构成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向所述基站通知在所述通信终端中进行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8.一种基站,
该基站是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从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在所述通信终端中进行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切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58599.2A CN118139186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202410259825.9A CN118158815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41113 | 2018-07-27 | ||
JP2018-141113 | 2018-07-27 | ||
PCT/JP2019/029054 WO2020022389A1 (ja)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端末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59825.9A Division CN118158815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202410258599.2A Division CN118139186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70535A true CN112470535A (zh) | 2021-03-09 |
Family
ID=6918048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8911.2A Withdrawn CN112470535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202410258599.2A Pending CN118139186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202410259825.9A Pending CN118158815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58599.2A Pending CN118139186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N202410259825.9A Pending CN118158815A (zh) | 2018-07-27 | 2019-07-24 | 通信系统、基站和通信终端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210227607A1 (zh) |
EP (2) | EP4422338A3 (zh) |
JP (2) | JPWO2020022389A1 (zh) |
CN (3) | CN112470535A (zh) |
WO (1) | WO202002238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1510A (zh) * | 2021-05-25 | 2021-08-24 | 江苏中虹瑞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69312B2 (en) * | 2017-10-31 | 2020-12-15 | Ofinno, Llc | Scheduling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
US10862613B2 (en) * | 2018-02-01 | 2020-12-08 | T-Mobile Usa, Inc. | Dynamic numerology based on services |
CN116996951A (zh) * | 2018-11-19 | 2023-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WO2020190195A1 (en) * | 2019-03-15 | 2020-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5207A (zh) * | 2009-04-28 | 2012-04-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WO2015050099A1 (ja) * | 2013-10-04 | 2015-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5065076A1 (ko) * | 2013-11-01 | 2015-05-07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이중연결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위한 파라미터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50282150A1 (en) * | 2014-03-25 | 2015-10-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void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
US20150326371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60119840A1 (en) * | 2013-06-21 | 2016-04-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plink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
CN106105303A (zh) * | 2014-04-28 | 2016-1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06231637A (zh) * | 2016-07-29 | 2016-12-14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
JP2017046077A (ja) * | 2015-08-24 | 2017-03-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8056865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65704B2 (en) * | 2016-08-12 | 2022-03-01 | Nec Corporation | Security key gener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based on beam selection |
EP4090114A1 (en) * | 2017-01-05 | 2022-11-16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therefor |
KR102331796B1 (ko) * | 2017-01-06 | 2021-11-25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멀티캐리어 동작을 위한 뉴머롤로지 조합 세트 |
WO2019063694A1 (en) * | 2017-09-28 | 2019-04-04 | Sony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2019
- 2019-07-24 CN CN201980048911.2A patent/CN11247053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7-24 WO PCT/JP2019/029054 patent/WO2020022389A1/ja unknown
- 2019-07-24 US US17/056,313 patent/US2021022760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7-24 JP JP2020532444A patent/JPWO2020022389A1/ja active Pending
- 2019-07-24 CN CN202410258599.2A patent/CN1181391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7-24 EP EP24187341.3A patent/EP4422338A3/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24 CN CN202410259825.9A patent/CN118158815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7-24 EP EP19841856.8A patent/EP383313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3
- 2023-08-08 JP JP2023128942A patent/JP2023145753A/ja active Pending
- 2023-09-15 US US18/468,146 patent/US2024000812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5207A (zh) * | 2009-04-28 | 2012-04-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US20160119840A1 (en) * | 2013-06-21 | 2016-04-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plink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
WO2015050099A1 (ja) * | 2013-10-04 | 2015-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5065076A1 (ko) * | 2013-11-01 | 2015-05-07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이중연결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위한 파라미터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50282150A1 (en) * | 2014-03-25 | 2015-10-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void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
CN106105303A (zh) * | 2014-04-28 | 2016-1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US20150326371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7046077A (ja) * | 2015-08-24 | 2017-03-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 |
CN106231637A (zh) * | 2016-07-29 | 2016-12-14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
JP2018056865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T&T,CATT,ET AL: "WF on RAN3 signaling support for LTE-NR coexistence featur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 R1-1714892, pages 1 - 4 * |
PANASONIC: "Discussions on intended DL/UL direction configuration via Xn signall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777, pages 2 - 3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1510A (zh) * | 2021-05-25 | 2021-08-24 | 江苏中虹瑞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3301510B (zh) * | 2021-05-25 | 2022-06-28 | 浙江万消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33131A4 (en) | 2022-07-27 |
JPWO2020022389A1 (ja) | 2021-08-02 |
EP4422338A2 (en) | 2024-08-28 |
CN118158815A (zh) | 2024-06-07 |
EP3833131A1 (en) | 2021-06-09 |
EP4422338A3 (en) | 2024-10-23 |
US20240008120A1 (en) | 2024-01-04 |
CN118139186A (zh) | 2024-06-04 |
JP2023145753A (ja) | 2023-10-11 |
WO2020022389A1 (ja) | 2020-01-30 |
US20210227607A1 (en) | 2021-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26003B (zh) | 通信系统 | |
US20220287003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 |
US20240008120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EP4106430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EP4319429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 |
CN113412637A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 |
CN116158190A (zh) | 通信系统及通信终端 | |
JP2023179745A (ja) | 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 |
CN115486134A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 |
WO2020110825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 |
WO2022080309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8011776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EP4383821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412309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440233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