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604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6049B
CN106406049B CN201610291322.5A CN201610291322A CN106406049B CN 106406049 B CN106406049 B CN 106406049B CN 201610291322 A CN201610291322 A CN 201610291322A CN 106406049 B CN106406049 B CN 106406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ceptor
imaging unit
developer roll
developing bias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1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6049A (zh
Inventor
石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06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6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6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6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1)具备转印带(32)、第一成像单元(41a)、第二成像单元(41b)、一次转印辊(33a~33d)、二次转印辊(35)、显影偏压外加部(38)、带电偏压外加部(39)及控制部(12)。控制部(12)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显影辊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二显影辊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复合机这种图像处理装置中,在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后,基于所读取的图像对图像形成部所具备的感光体照射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向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供给带电的显影剂做成可视图像后,转印在纸张上,并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向装置外排出。
此处,已知有关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能够形成全彩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黄色、青色、品红及黑色各色重合,形成全彩图像。在形成全彩图像时,暂时在对应各色设置的感光体上形成各个颜色的图像,并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上分别进行一次转印。即,在转印带上将各色图像重合。然后,将形成在转印带上的全彩图像二次转印于纸张上。
在形成各色图像时,设置有对应各色的多个成像单元。成像单元分别具备感光体、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辊、以及向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关于各成像单元的配置,存在例如以四串联方式等,沿转印带的旋转方向按照黄色、青色、品红、黑色的顺序从上游侧排列配置的情况。
在具有各色成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要在整面形成浓度均匀的半色调图像时,存在发生浓度不均的情况。形成这种图像的状况在具有四串联方式的成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显著。出于提高图像质量的观点,这种状况要尽可能避免。对于这种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结构上的问题,不令人满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质量提高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对于在整面形成浓度均匀的半色调图像时产生的浓度不均,着眼于使感光体带电时的带电不均,进而发现对于带电偏压与显影偏压的关系存在以下倾向。即,在图像形成时,由于外加有带电偏压的带电辊设置在接近外加有显影偏压的显影辊的位置,因此在外加于相邻的显影辊上的显影偏压为交流的情况下,发现显影偏压的静电感应的影响体现。于是,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做出本申请发明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带、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一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显影偏压外加部、带电偏压外加部及控制部。转印带向一个方向旋转,调色剂图像在该转印带上被一次转印。第一成像单元包括第一感光体、向第一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辊、以及使第一感光体带电的第一带电辊。第一成像单元基于形成在第一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成像单元相对于第一成像单元设置在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相邻的位置。第二成像单元包括第二感光体、第二显影辊以及第二带电辊,其中,所述第二显影辊相对于第二感光体设置在第一成像单元侧,向第二感光体供给显影剂,所述第二带电辊相对于第二感光体设置在与第一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使第二感光体带电。第二成像单元基于形成在第二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将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转印带上。二次转印辊将一次转印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显影偏压外加部对第一及第二显影辊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带电偏压外加部对第一及第二带电辊外加带电偏压。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对第一显影辊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对第二显影辊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
(三)有益效果
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对第一显影辊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对第二显影辊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因此能够降低配置在第一显影辊与第二显影辊之间的第一带电辊从第一显影辊侧及第二显影辊侧受到的静电感应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使第一感光体带电时的带电不均,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的图。
图2为表示复合机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图。
图3为简略表示构成图像形成部的部件的配置的图。
图4为表示黄色的成像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在图像形成时外加至第一~第四显影辊的显影偏压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为测定并表示第二显影辊上外加的显影偏压和第二带电辊上外加的带电偏压的图表。
图7为测定并表示第二显影辊上外加的显影偏压和第二带电辊上外加的带电偏压的图表。
图8为简略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部件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的图。图2为表示复合机11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5的图。图3为简略表示构成图像形成部15的部件的配置的图。
参照图1~图3,复合机11具备控制部12、操作部13、图像读取部14、图像形成部15、纸张放置部19及排出托盘30。
控制部12对复合机11整体进行控制。操作部13包含显示从复合机11侧发送的信息、用户的输入内容的显示画面(未图示)。操作部13输入印刷份数、浓淡度等图像形成条件、电源的打开或关闭。图像读取部14包含作为原稿输送装置的ADF(Auto DocumentFeeder,自动输稿器)22,其将放置在放置位置的原稿输送至读取位置。图像读取部14读取放置在ADF22或载置台上的原稿图像。纸张放置部19包含手动放置纸张的手动托盘28、可以存放不同尺寸的多张纸张的供纸盒组29。纸张放置部19放置向图像形成部15供给的纸张。图像形成部15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图像、经由网络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输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通过图像形成部15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向排出托盘30排出。
接着,对复合机11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5的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部15包括与黄色、品红、青色、黑色各4色分别对应的第一成像单元41a、第二成像单元41b、第三成像单元41c及第四成像单元41d、作为曝光装置的LSU(LaserScanner Unit,激光扫描装置)31、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2、包含与各成像单元41a~41d对应设置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3a、33b、33c、33d的一次转印单元34、二次转印辊35、显影偏压外加部38以及带电偏压外加部39。对LSU31以虚线示意性地进行表示。另外,复合机11具备所谓的四串联形式的图像形成部15。
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成像单元41a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一感光体42a、向第一感光体42a供给黄色显影剂的第一显影辊43a及使第一感光体42a带电的第一带电辊44a。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二成像单元41b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二感光体42b、向第二感光体42b供给青色显影剂的第二显影辊43b及使第二感光体42b带电的第二带电辊44b。形成品红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三成像单元41c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三感光体42c、向第三感光体42c供给品红显影剂的第三显影辊43c及使第三感光体42c带电的第三带电辊44c。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第四成像单元41d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四感光体42d、向第四感光体42d供给黑色显影剂的第四显影辊43d及使第四感光体42d带电的第四带电辊44d。
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分别外加显影偏压。显影偏压外加部38能够外加交流(AC)及直流(DC)两种显影偏压。显影偏压外加部38也可以仅外加交流,还可以以在交流上重叠直流的形式来外加。此外,显影偏压外加部38能够对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的每一个个别外加显影偏压。即,例如在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的情况下,显影偏压外加部38能够使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的显影偏压的相位与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的显影偏压的相位不同。另外,对于显影偏压,若做成在DC上重叠AC的结构,则能够精确地控制调色剂的显影性,因此出于提高图像质量的观点是有效的。
带电偏压外加部39对第一~第四带电辊44a~44d分别外加显影偏压。带电偏压外加部39可以外加交流及直流两种显影偏压。另外,对于带电偏压,优选仅外加DC。这是因为能够降低感光层、即感光体膜的膜磨损,同时能够实现降低臭氧产生量、降低带电音、消除与显影之间的频率干扰。
此处,对黄色的成像单元41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黄色的成像单元41a的结构的图。参照图4,黄色的成像单元41a包括第一感光体42a、第一显影辊43a、第一带电辊44a、第一除电灯45a、第一调色剂密封件46a以及第一清洁刮板47a。第一显影辊43a通过称作显影偏压的高电压使带电的调色剂移动至第一感光体42a侧。第一带电辊44a为在金属轴周围设置有导电性橡胶的辊。第一带电辊44a通过外加在轴上的电压即带电偏压而引起的附近放电,使第一感光体42a的表面带电。在一次转印辊33a进行一次转印后,第一除电灯45a去除第一感光体42a上的残留电荷。除电后,第一清洁刮板47a以刮去第一感光体42a上残留的调色剂50的方式来进行去除。第一调色剂密封件46a防止由第一清洁刮板47a刮去的调色剂漏出。另外,由于青色成像单元41b、品红成像单元41c及黑色成像单元41d也是与黄色成像单元41a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第一~第四成像单元41a~41d按照黄色、青色、品红、黑色的顺序,从图2及图3中的箭头D1的方向所示的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起进行配置。即,从上游侧起以第一成像单元41a、第二成像单元41b、第三成像单元41c、第四成像单元41d的顺序配置。在最下游侧配置第四成像单元41d。
此外,作为构成第一~第四成像单元41a~41d的部件的配置,其构成如下。即,第一显影辊43a相对于第一感光体42a设置在与第二成像单元41b相反的一侧。第一带电辊44a相对于第一感光体42a设置在第二成像单元41b侧。第二显影辊43b相对于第二感光体42b设置在第一成像单元41a侧。第二带电辊44b相对于第二感光体42b设置在与第一成像单元41a相反的一侧。第三显影辊43c相对于第三感光体42c设置在第二成像单元41b侧。第三带电辊44c相对于第三感光体42c设置在与第二成像单元41b相反的一侧。第四显影辊43d相对于第四感光体42d设置在第三成像单元41c侧。第四带电辊44d相对于第四感光体42d设置在与第三成像单元41c相反的一侧。
第一成像单元41a构成为,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显影辊43a与第一带电辊44a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带电辊44a与第二显影辊43b之间的距离短。即,若将第一显影辊43a的中心48a与第一带电辊44a的中心49a的距离设为L1,将第一带电辊44a的中心49a与第二显影辊43b的中心48b的距离设为L2,则构成为L1<L2。具体而言,作为L1选择200mm,作为L2选择400mm。另外,其他显影辊43b、43c、43d及其他带电辊44b、44c、44d的关系也同样。
第一~第四带电辊44a~44d分别使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带电至规定的电位。LSU31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图像,对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分别曝光。基于被曝光的各色成分的光,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上分别形成静电潜像。由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向形成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上的静电潜像分别供给各色显影剂,具体而言是调色剂。各色调色剂分别供给至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上,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上分别形成各色调色剂图像。这样,形成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在转印带32上。
转印带32为环状。转印带32通过驱动辊36a及从动辊36b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由图2及图3中的箭头D1示出。即,对于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在设置有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的下方区域为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在其相反的上方区域为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第四成像单元41a~41d中,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成像单元41a配置在最上游侧,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第四成像单元41d配置在最下游侧。另外,转印带3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旋转。
四个一次转印辊33a~33d分别经由转印带32配置在与各色感光体42a~42d相对的位置上。通过一次转印单元34,由黄色、品红、青色、黑色4色的第一~第四成像单元41a~41d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在转印带32上。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33a~33d的每一个外加一次转印偏压,由第一~第四成像单元41a~41d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在转印带32的表面上。此时,各色图像在转印带32上重叠,在转印带32上形成全彩图像。
二次转印辊35经由转印带32设置在与从动辊36b相对的位置上。图像形成部15具备纸张输送路37a,所述纸张输送路37a用于向二次转印辊35与转印带32的表面抵接的位置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此外,图像形成部15具备纸张输送路37b,所述纸张输送路37b用于将二次转印后的纸张向未图示的定影单元侧输送。从成为供纸盒23a~23c所在的上游侧的纸张输送路37a,向二次转印辊35与转印带32的表面抵接的位置供给纸张。配合纸张的输送时机,向二次转印辊35外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通过向二次转印辊35外加二次转印偏压,形成在转印带3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电吸引到供给的纸张侧,二次转印在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利用纸张输送路37b,被输送至未图示的定影单元。
此处,在图像形成时,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此外,通过带电偏压外加部39对第一~第四带电辊44a~44d外加直流的带电偏压。并且,控制部12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此外,在图像形成时,控制部12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三显影辊43c外加的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四显影辊43d外加的第四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即,在该情况下,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为反相位,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为同相位,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四显影偏压的相位为同相位。
图5为表示在图像形成时外加至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的显影偏压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中,横轴表示经过时间,纵轴表示所外加的显影偏压。用线51a表示外加至第一显影辊43a的第一显影偏压。用线51b表示外加至第二显影辊43b的第二显影偏压。用线51c表示外加至第三显影辊43c的第三显影偏压。用线51d表示外加至第四显影辊43d的第四显影偏压。
参照图5,在时间T0开始图像形成,从时间T1开始,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此处,如线51a~51d所示,从时间T1至时间T2,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负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1至时间T2,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正显影偏压。此外,从时间T1至时间T2,对第三显影辊43c外加负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1至时间T2,对第四显影辊43d外加正显影偏压。
若到达时间T2,则从时间T2至时间T3,这次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正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2至时间T3,这次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负显影偏压。此外,从时间T2至时间T3,对第三显影辊43c外加正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2至时间T3,对第四显影辊43d外加负显影偏压。
若到达时间T3,则从时间T3至时间T4,再次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负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3至时间T4,再次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正显影偏压。此外,从时间T3至时间T4,再次对第三显影辊43c外加负显影偏压。另一方面,从时间T3至时间T4,再次对第四显影辊43d外加正显影偏压。
这样,若分别到达时间T4、时间T5、时间T6,则交替切换正负,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各显影辊43a~43d外加显影偏压。进行该显影偏压的外加直至图像形成结束。
根据这种复合机11,由于进行控制,使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一显影辊43a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显影偏压外加部38对第二显影辊43b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因此能够降低配置在第一显影辊43a与第二显影辊43b之间的第一带电辊44a从第一显影辊43a侧及第二显影辊43b侧受到的静电感应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使第一感光体42a带电时的带电不均,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同样地,能够降低配置在第二显影辊43b与第三显影辊43c之间的第二带电辊44b从第二显影辊43b侧及第三显影辊43c侧受到的静电感应的影响。此外,能够降低配置在第三显影辊43c与第四显影辊43d之间的第三带电辊44c从第三显影辊43c侧及第四显影辊43d侧受到的静电感应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使第一~第三感光体42a~42c带电时的带电不均,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是被认为比较容易发生浓度不均的带正电的单层OPC的感光体时,也能够抑制浓度不均的发生,使图像质量提高。
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是被认为比较容易发生浓度不均的膜厚为30μm的感光体时,也能够抑制浓度不均的发生,使图像质量提高。因此,将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的感光层的膜厚至少设为20μm以上40μm以下,优选设为25μm以上35μm以下,能够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接着,对静电感应的影响进行说明。图6及图7为测定并表示第二显影辊43b上外加的显影偏压和第二带电辊44b上外加的带电偏压的图表。在图6及图7所示的情况下,对第一~第四显影辊43a~43d全部外加同相位的交流的显影偏压。图6中的线52a表示第二显影偏压,图6中的线53a表示外加至第二带电辊44b的第二带电偏压。图7中的线52b表示第二显影偏压,图7中的线53b表示第二带电偏压。
另外,此时的试验条件如下。作为复合机11,使用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制的TASKalfa2550Ci改造机。此外,对于图像形成的条件,将系统速度设为160mm/秒,第一~第四感光体42a~42d设为带正电单层型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有机光导体)鼓(,膜厚30μm,感光层粘结树脂分子量55000),第一~第四带电辊44a~44d设为的氯醚橡胶制的辊,由带电偏压外加部39外加的外加电压设为+1400V的DC定电压,表面电位设为+500V,显影方式设为AC+DC外加显影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由显影偏压外加部38外加的外加电压设为+320V的DC(1kVpp(peak to peak,峰峰值)与1.35kVpp两种,3.2KHz),清洁刮板47a设为聚氨酯橡胶制,且厚度为2.0mm(JIS-A硬度为75度,回弹性在23℃下为30%,杨氏模量为9.5MPa)。
首先,参照图6,该情况下,以规定周期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图6中长度M1所示的Vpp为1.0kV。该情况下,无论是否外加直流的带电偏压,带电偏压都以图6中的长度N1所示的振幅增减。该振幅为27V。
接着,参照图7,该情况下,以规定周期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图7中长度M2所示的Vpp为1.35kV。该情况下,无论是否外加直流的带电偏压,带电偏压都以图7中的长度N2所示的振幅增减。该振幅为32V。
对带电偏压的振幅与浓度不均的等级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表1为表示带电偏压的振幅与浓度不均的等级之间的关系的表。表1中,“恶劣”表示无论在32℃/80%的高温高湿环境、23℃/50%的常温常湿环境、还是10℃/15%的低温低湿环境下,都会明确地发生浓度不均的情况。“差”表示虽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没有发生浓度不均,但在常温常湿环境、低温低湿环境下都会明确地发生浓度不均的情况。“良好”表示虽然在高温高湿环境及常温常湿环境下没有发生浓度不均,但在低温低湿环境下会略微发生浓度不均的情况。“优良”表示无论在高温高湿环境、常温常湿环境、还是低温低湿环境下,都没有发生浓度不均的情况。另外,由于低温低湿环境比其他环境容易在感光层上残留转印偏压的影响,因此容易发生浓度不均。
表1
带电偏压的振幅(V) 浓度不均的等级
30 恶劣
27
22
18 良好
14 良好
10 优良
5 优良
3 优良
0 优良
参照表1,在图7所示的情况下,即,带电偏压的振幅为32V的情况下,浓度不均的等级为“恶劣”。此外,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即带电偏压的振幅为27V的情况下,浓度不均的等级为“差”。
另一方面,在做成上述图5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即,通过控制部12,使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使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同相位,使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四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同相位的结构,带电偏压的振幅为18V,浓度不均的等级为“良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控制,使通过位于最下游侧的第四显影辊43d外加的第四显影偏压小于第一、第二及第三显影偏压。由此,能够减少因反相位而相抵的影响小的第四带电辊44d所造成的静电感应的影响。在该情况下,对于第四带电辊44d,由于在下游侧并未设置显影辊,因此带电偏压增减的风险小,并且其程度也小,难以发生浓度不均。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显影辊43a与第一带电辊44a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带电辊44a与第二显影辊43b之间的距离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显影辊43a与第一带电辊44a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带电辊44a与第二显影辊44b之间的距离相等。
图8为简略表示构成该情况下的图像形成部20的部件的配置的图。图8相当于图3。
参照图8,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20包括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成像单元54a、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二成像单元54b、形成品红调色剂图像的第三成像单元54c以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第四成像单元54d。第一成像单元54a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一感光体55a、向第一感光体55a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辊56a以及使第一感光体55a带电的第一带电辊57a。第二成像单元54b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二感光体55b、向第二感光体55b供给显影剂的第二显影辊56b以及使第二感光体55b带电的第二带电辊57b。第三成像单元54c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三感光体55c、向第三感光体55c供给显影剂的第三显影辊56c以及使第三感光体55c带电的第三带电辊57c。第四成像单元54d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四感光体55d、向第四感光体55d供给显影剂的第四显影辊56d以及使第四感光体55d带电的第四带电辊57d。
此处,第一成像单元54a构成为,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显影辊56a与第一带电辊57a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带电辊57a与第二显影辊56b之间的距离相等。即,若将第一显影辊56a的中心58a与第一带电辊57a的中心59a的距离设为L3,将第一带电辊57a的中心59a与第二显影辊56b的中心58b的距离设为L4,则构成为L3=L4。具体而言,L3及L4选择300mm。另外,其他显影辊56b、56c、56d及其他带电辊57b、57c、57d的关系也同样。这种结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转印带32的旋转方向上,例如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比,将第一~第四显影辊56a~56d分别配置在靠近第一~第四感光体55a~55d侧的方向,同时将第一~第四带电辊57a~57d分别配置在远离第一~第四感光体55a~55d的中心的方向。
再次参照表1,在做成以下结构,即,通过控制部12使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使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同相位,使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与第四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同相位,并且是图8所示的配置结构的情况下,带电偏压的振幅为3V,浓度不均的等级为“优良”。
如上所述,这种结构的复合机11能够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控制,使通过位于最下游侧的第四显影辊43d外加的第四显影偏压小于第一、第二及第三显影偏压。由此,能够减少因反相位而相抵的影响小的第四带电辊44d所造成的静电感应的影响。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成像单元41a设为黄色成像单元,将第二成像单元设为青色成像单元,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成像单元41a及第二成像单元41b上设为相邻的其他颜色间的组合。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是在所有方面的例示,应该理解不论从哪方面都不被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规定,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要求提高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尤其被有效利用。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带、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第三成像单元、第四成像单元、一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显影偏压外加部、带电偏压外加部、控制部、四个清洁刮板及四个调色剂密封件,
所述转印带向一个方向旋转,可视图像在该转印带上被一次转印;
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包括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第一感光体、向所述第一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辊、以及使所述第一感光体带电的第一带电辊,形成被一次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可视图像;
所述第二成像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像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包括第二感光体、第二显影辊以及第二带电辊,所述第二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所述第二显影辊相对于所述第二感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像单元侧,向所述第二感光体供给显影剂;所述第二带电辊相对于所述第二感光体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使所述第二感光体带电;形成被一次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可视图像;
所述第三成像单元包括第三感光体、第三显影辊及第三带电辊,所述第三感光体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在相反侧与所述第二成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所述第三显影辊相对于所述第三感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成像单元侧,向所述第三感光体供给显影剂;所述第三带电辊相对于所述第三感光体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使所述第三感光体带电;形成被一次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可视图像;
所述第四成像单元包括第四感光体、第四显影辊及第四带电辊,所述第四感光体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在相反侧与所述第三成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所述第四显影辊相对于所述第四感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三成像单元侧,向所述第四感光体供给显影剂;所述第四带电辊相对于所述第四感光体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使所述第四感光体带电;形成被一次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的可视图像;
所述一次转印辊将形成在所述第一感光体、所述第二感光体、所述第三感光体及所述第四感光体上的所述可视图像一次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上;
所述二次转印辊将一次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可视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一显影辊及所述第二显影辊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
所述带电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一带电辊及所述第二带电辊外加带电偏压;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通过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一显影辊外加的第一显影偏压的相位与通过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二显影辊外加的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
所述四个清洁刮板及所述四个调色剂密封件分别包含在所述第一成像单元、所述第二成像单元、所述第三成像单元及所述第四成像单元中,其中,所述四个清洁刮板以刮去所述第一感光体、所述第二感光体、所述第三感光体及所述第四感光体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方式来进行去除,所述四个调色剂密封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感光体、所述第二感光体、所述第三感光体及所述第四感光体的旋转方向上各所述清洁刮板的上游侧,防止由所述清洁刮板刮去的调色剂漏出,
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三显影辊及所述第四显影辊外加交流的显影偏压,
所述带电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三带电辊及所述第四带电辊外加带电偏压,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通过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三显影辊外加的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并使通过所述显影偏压外加部对所述第四显影辊外加的第四显影偏压的相位与所述第三显影偏压的相位成为反相位,
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显影辊与所述第一带电辊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带电辊与所述第二显影辊之间的距离构成为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带电偏压外加部外加的带电偏压为直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光体及所述第二感光体同为带正电型的单层OPC,即有机光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光体及所述第二感光体的感光层的膜厚为20μm以上4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成像单元配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最下游侧;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所述第四显影偏压小于所述第一显影偏压、所述第二显影偏压及所述第三显影偏压。
CN201610291322.5A 2015-05-15 2016-05-0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406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9620 2015-05-15
JP2015099620A JP6332135B2 (ja) 2015-05-15 2015-05-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6049A CN106406049A (zh) 2017-02-15
CN106406049B true CN106406049B (zh) 2019-10-18

Family

ID=5727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1322.5A Active CN106406049B (zh) 2015-05-15 2016-05-0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850B2 (zh)
JP (1) JP6332135B2 (zh)
CN (1) CN106406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515B (zh) * 2018-01-19 2019-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KR20200109996A (ko) 2019-03-15 2020-09-23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비화상 영역에서의 백그라운드 발생을 감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5554A (ja) * 2002-04-04 2003-10-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5995A (ja) * 2003-02-13 2004-09-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2110A (ja) * 2005-08-16 2007-03-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6337A (ja) 1991-07-31 1993-08-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75472A (ja) 1992-12-10 1994-06-24 Canon Inc 帯電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9232A (ja) * 1999-11-19 2001-08-03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1050A (ja) * 2001-02-22 2002-09-06 Sharp Corp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555A (ja) * 2001-03-06 2002-09-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745001B2 (en) * 2002-05-06 2004-06-01 Nexpress Solutions Llc Web conditioning charging station
JP4564777B2 (ja) * 2004-01-30 2010-10-2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
US7639961B2 (en) * 2004-11-11 2009-12-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of preventing backside soil of transfer material
JP4689239B2 (ja) * 2004-11-12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0779B2 (en) * 2004-12-26 2007-10-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banding compensation method
US7526238B2 (en) * 2005-03-16 2009-04-28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ving toner particles by a phase-shifting electric field
US7672604B2 (en) * 2005-03-16 2010-03-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electrostatic transport and hopping
JP2009098453A (ja) * 2007-10-17 2009-05-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291B2 (ja) * 2008-03-28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トナーシール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シール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24279B2 (ja) * 2009-04-01 2014-1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883808B2 (ja) * 2013-01-31 2016-03-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5554A (ja) * 2002-04-04 2003-10-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5995A (ja) * 2003-02-13 2004-09-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2110A (ja) * 2005-08-16 2007-03-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34733A1 (en) 2016-11-17
US9625850B2 (en) 2017-04-18
JP2016218120A (ja) 2016-12-22
CN106406049A (zh) 2017-02-15
JP6332135B2 (ja)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49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38627A (ja) 転写装置
JP43747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4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003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3554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0004886A1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2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96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279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9809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389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20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7827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0905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752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0196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480211U (zh) 一种具有良好充电质量的软质充电辊
JP588779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003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385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300A (ja) カブリトナー除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17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3054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624311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