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4849B -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4849B
CN106384849B CN201610839129.0A CN201610839129A CN106384849B CN 106384849 B CN106384849 B CN 106384849B CN 201610839129 A CN201610839129 A CN 201610839129A CN 106384849 B CN106384849 B CN 106384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negative electrode
preparation
electrolyte
pore cr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91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4849A (zh
Inventor
赵金龙
阮宇
阮一宇
王劲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el Batte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el Batte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el Batte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el Batte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391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4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4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4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2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286Cells or batterie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30Nickel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24Electrodes for 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4/26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30Pres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24Electrodes for 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4/32Nickel oxide or hydroxid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搭配卷绕成圆筒状装入电池壳,注入电解液,封口处理,其中,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正极原料球形Ni(OH)2、造孔剂和正极添加剂,将所述正极原料混合形成正极材料后,填充到正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负极原料稀土系储氢合金、造孔剂和负极添加剂,将所述负极原料混合形成负极材料后,填充到负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负极片。

Description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镍氢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是使用氢氧化镍做正极,储氢合金作负极,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的混合水溶液为电解液(通常称为三元电解液),无纺布为隔膜的二次电池。镍氢电池充放电时的电化学反应如下:
正极
正极
总反应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充电时,负极析出氢气,正极由Ni(OH)2变成NiOOH和H2O;放电时氢在负极上被消耗掉,正极由NiOOH变成Ni(OH)2。不论是正极还是负极,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化学反应发生在电极表面。Ni(OH)2是p型半导体,其充电过程是一个固相内质子的传递过程,反应面积影响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的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镍氢电池的正负极反应界面包括电极的表面、电池卷绕过程的产生的裂纹表面,以及球镍之间的微小空隙表面。由于球镍之间的微小孔隙所存储的电液量非常少,因此充放电时产生较大的浓差极化,加之固相内的质子传递过程影响了电极的反应速率,造成电池的充电电压高,放电平台低。高的充电电压导致了充电过程的副反应即水的电解反应提前发生,造成电池充电效率低,内压高,电池发热,加速了正极的劣化及电解液的消耗,降低了电池的放电平台以及充放电次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寿命、高功率的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镍氢二次电池充电电压高导致电池充电效率低、放电平台以及充放电次数降低,进而影响镍氢二次电池寿命和功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搭配卷绕成圆筒状装入电池壳,注入电解液,封口处理,
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正极原料球形Ni(OH)2、造孔剂和正极添加剂,将所述正极原料混合形成正极材料后,填充到正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正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球形Ni(OH)2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和/或
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负极原料稀土系储氢合金、造孔剂和负极添加剂,将所述负极原料混合形成负极材料后,填充到负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负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
一种镍氢二次电池,所述镍氢二次电池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和/或
所述负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在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添加易挥发物质或可以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当极片制作完成后,所述易挥发物质或易溶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或加热条件下可挥发、融化或溶解;或者再极片完成卷绕注入电解液或电池通过充放电激活过程中或激活后,极片中所述易挥发物质或易溶物质挥发或溶解,在正负极片中形成小的孔隙结构。由此,所述孔隙结构不但可以增加电解液的储存空间,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同时可以提高镍氢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面积,降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程度,提高电池的放电平台以及循环寿命。此外,所述孔隙结构的多少及大小可以通过调整添加量的多少以及添加物质的粒度来调整。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简单,能实现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镍氢二次电池,1C充放电次数可提高100周次以上,3C放电平台提高8mV以上,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以及较好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提供的1C充放电循环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提供的3C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搭配卷绕成圆筒状装入电池壳,注入电解液,封口处理,
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正极原料球形Ni(OH)2、造孔剂和正极添加剂,将所述正极原料混合形成正极材料后,填充到正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正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球形Ni(OH)2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和/或
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负极原料稀土系储氢合金、造孔剂和负极添加剂,将所述负极原料混合形成负极材料后,填充到负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负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
正极片
本发明可以采用常规的正极片,也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正极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球形Ni(OH)2为制备镍氢二次电池常用的球形Ni(OH)2。为了提高所述正极片的性能,添加了正极添加剂。所述正极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CoO、Ca(OH)2、ZnO中的至少一种。
有别于常规镍氢二次电池的正极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正极材料中,添加了造孔剂成分。所述造孔剂可以在制备完所述正极片后挥发或溶解,从而在所述正极片表面及内部形成大量的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不但可以增加电解液的储存空间,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同时可以提高镍氢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面积,降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程度,提高电池的放电平台以及循环寿命。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以便为形成孔隙结构提供固态基础。进一步的,所述造孔剂的粒径不宜过高,以防止形成通孔结构,不能实现极片的相应性能,具体的,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球形Ni(OH)2的粒径。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优选的,所述易溶物质为能够完全溶解在所述电解液中的物质。基于此,所述造孔剂能在电池使用之前挥发或溶解,形成对应的孔隙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造孔剂的含量不宜过多。若所述造孔剂的含量过多,则所述球形Ni(OH)2的含量相对减少,同时,大量造孔剂的存在容易形成通孔结构,不仅难以实现造孔剂带来的效果,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正极片的基本性能。根据所制作电池内部的空间以及添加后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优选的,以所述正极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造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30%。
作为具体优选实施例,所述易挥发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冰、干冰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易挥发物质廉价易得,只需在使用前进行粉碎处理,得到合适的粒径要求即可。
作为另一个具体优选实施例,所述易溶物质包括但不限于KOH、NaOH、LiOH粉体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易溶物质,不仅可以完全溶于电解液中,使得所述正极片形成大量孔隙结构;而且溶解后的所述易溶物质还可以充当电解质的溶解,从而减少电解质的用量。甚至可以将原有的电解质的种类由以前的三元、二元相应将少为二元、一元电解质,甚至可以直接以水作为电解液成分。由此,减小了生产成本。
将所述正极原料混合形成正极材料后,填充到正极导电基片上。其中,所述混合方式可以将所述正极添加剂、所述造孔剂依次添加到所述球形Ni(OH)2中混合均匀获得,所述填充包括但不限于涂覆方式。所述正极导电基片可以采用本领与常规的正极导电基片,包括但不限于发泡镍、三维钢带。进一步的,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正极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负极片
本发明可以采用常规的负极片,也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负极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所负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为制备镍氢二次电池常用的稀土系储氢合金。为了提高所述正极片的性能,添加了正极添加剂。
有别于常规镍氢二次电池的负极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负极材料中,添加了造孔剂成分。所述造孔剂可以在制备完所述负极片后挥发或溶解,从而在所述负极片表面及内部形成大量的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不但可以增加电解液的储存空间,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同时可以提高镍氢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面积,降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程度,提高电池的放电平台以及循环寿命。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以便为形成孔隙结构提供固态基础。进一步的,所述造孔剂的粒径不宜过高,以防止形成通孔结构,不能实现极片的相应性能,具体的,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的粒径。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优选的,所述易溶物质为能够完全溶解在所述电解液中的物质。基于此,所述造孔剂能在电池使用之前挥发或溶解,形成对应的孔隙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造孔剂的含量不宜过多。若所述造孔剂的含量过多,则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含量相对减少,同时,大量造孔剂的存在容易形成通孔结构,不仅难以实现造孔剂带来的效果,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正极片的基本性能。根据所制作电池内部的空间以及添加后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优选的,以所述正极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造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30%。
作为具体优选实施例,所述易挥发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冰、干冰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易挥发物质廉价易得,只需在使用前进行粉碎处理,得到合适的粒径要求即可。
作为另一个具体优选实施例,所述易溶物质包括但不限于KOH、NaOH、LiOH粉体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易溶物质,不仅可以完全溶于电解液中,使得所述正极片形成大量孔隙结构;而且溶解后的所述易溶物质还可以充当电解质的溶解,从而减少电解质的用量。甚至可以将原有的电解质的种类由以前的三元、二元相应将少为二元、一元电解质,甚至可以直接以水作为电解液成分。由此,减小了生产成本。
将所述负极原料混合形成负极材料后,填充到负极导电基片上。其中,所述混合方式可以将所述正极添加剂、所述造孔剂依次添加到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中混合均匀获得,所述填充包括但不限于涂覆方式。所述负极导电基片可以采用本领与常规的负极导电基片,包括但不限于发泡镍、三维钢带、切拉铜网、切拉镍网。进一步的,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负极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造孔剂为挥发温度≤200℃的易挥发物质时,应保证所述正、负极片生成过程的环境温度不高于物质的挥发温度。如采用冰作为造孔剂时,应在低于0℃的环境或设备中进行操作,采用干冰作为造孔剂时,考虑在高压密闭设备中操作,可以缩短制作时间,以防止以上材料在极片未压制成型前融化或挥发。
电解液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可以采用常规的电极液,也可以根据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的造孔剂的种类,在常规电解液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的,若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的造孔剂中含有KOH时,所述电解液中可少添加或不添加KOH组分;当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的造孔剂中含有NaOH时,所述电解液中可少添加或不添加NaOH组分;当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的造孔剂中含有LiOH时,所述电解液中可少添加或不添加LiOH组分。当所述造孔剂含有KOH、NaOH、LiOH中的两种时,可适当减少所述电解液中对应物质的相对含量,甚至不添加对应物质。当所述造孔剂同时含有KOH、NaOH、LiOH时,可减少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甚至不添加上述物质,仅以水作为电解液成分。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溶解液包括0-10mol/L的KOH、0-10mol/L的NaOH、0-3mol/L的LiOH中的至少一种。
隔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隔膜为无纺布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隔膜为聚丙烯磺化隔膜或聚丙烯接枝隔膜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隔膜具有放电倍率高、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搭配卷绕成圆筒状装入电池壳,注入电解液,封口处理,均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制备获得。封口后的所述镍氢二次电池经过常温或高温陈化对电池正常充放电激活。
其中,可以将常规正极片与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负极片进行组装获得镍氢二次电池;也可以将常规负极片与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正极片进行组装获得镍氢二次电池;还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负极片和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正极片进行组装获得镍氢二次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在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中添加易挥发物质或可以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当极片制作完成后,所述易挥发物质或易溶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或加热条件下可挥发、融化或溶解;或者再极片完成卷绕注入电解液或电池通过充放电激活过程中或激活后,极片中所述易挥发物质或易溶物质挥发或溶解,在正负极片中形成小的孔隙结构。由此,所述孔隙结构不但可以增加电解液的储存空间,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同时可以提高镍氢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面积,降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程度,提高电池的放电平台以及循环寿命。此外,所述孔隙结构的多少及大小可以通过调整添加量的多少以及添加物质的粒度来调整。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工艺简单,能实现批量生产。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还一种镍氢二次电池,所述镍氢二次电池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和/或
所述负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镍氢二次电池,1C充放电次数可提高100周次以上,3C放电平台提高8mV以上,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以及较好的循环寿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按质量比将球形Ni(OH)2 100份、CoO 5份、ZnO 2份、KOH 4份混合均匀,过150目筛两次,然后将其填充进发泡镍基体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0mm宽×0.71mm厚规格的正极片。正极片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预压发泡镍8.0mm长×4.0mm宽用于点焊镍带,镍带在后续装配中与盖帽点焊在一起作为正极的引出端。
S12.将普通储氢合金100份填充到260g/m2的切拉铜网导电骨架的空隙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5m宽×0.25mm厚规格的负极片。
S13.电解液使用普通的6mol/L NaOH、1mol/L KOH、2mol/L LiOH三元电解液,以聚丙烯为材质后期进行磺化处理的无纺布为隔膜;用普通卷绕机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卷绕成筒状,装入镀镍钢壳中,组装成1.2V AA1600mAh电池。
实施例2
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按质量比将球形Ni(OH)2 100份、CoO 5份、ZnO 2份混合均匀,过150目筛两次,然后将其填充进发泡镍基体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0mm宽×0.71mm厚规格的正极片。正极片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预压发泡镍8.0mm长×4.0mm宽用于点焊镍带,镍带在后续装配中与盖帽点焊在一起作为正极的引出端。
S22.将普通储氢合金100份、KOH 4份,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混合均匀,填充到260g/m2的切拉铜网导电骨架的空隙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5m宽×0.25mm厚规格的负极片。
S23.电解液使用普通的6mol/L NaOH、1mol/L KOH、2mol/L LiOH三元电解液,以聚丙烯为材质后期进行磺化处理的无纺布为隔膜;用普通卷绕机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卷绕成筒状,装入镀镍钢壳中,组装成1.2V AA1600mAh电池。
实施例3
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按质量比将球形Ni(OH)2 100份、CoO 5份、ZnO 2份、KOH 4份混合均匀,过150目筛两次,然后将其填充进发泡镍基体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0mm宽×0.71mm厚规格的正极片。正极片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预压发泡镍8.0mm长×4.0mm宽用于点焊镍带,镍带在后续装配中与盖帽点焊在一起作为正极的引出端。
S32.将普通储氢合金100份、KOH 4份,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混合均匀,填充到260g/m2的切拉铜网导电骨架的空隙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5m宽×0.25mm厚规格的负极片。
S33.电解液使用普通的6mol/L NaOH、1mol/L KOH、2mol/L LiOH三元电解液,以聚丙烯为材质后期进行磺化处理的无纺布为隔膜;用普通卷绕机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卷绕成筒状,装入镀镍钢壳中,组装成1.2V AA1600mAh电池。
对比例1
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1.按质量比将球形Ni(OH)2 100份、CoO 5份、ZnO 2份混合均匀,过150目筛两次,然后将其填充进发泡镍基体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0mm宽×0.71mm厚规格的正极片。正极片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预压发泡镍8.0mm长×4.0mm宽用于点焊镍带,镍带在后续装配中与盖帽点焊在一起作为正极的引出端。
D12.将普通储氢合金100份填充到260g/m2的切拉铜网导电骨架的空隙中,辊压成片状,将其裁切为80.0mm长×38.5m宽×0.25mm厚规格的负极片。
D13.电解液使用普通的6mol/L NaOH、4mol/L KOH、2mol/L LiOH三元电解液,以聚丙烯为材质后期进行磺化处理的无纺布为隔膜;用普通卷绕机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卷绕成筒状,装入镀镍钢壳中,组装成1.2V AA1600mAh电池。
将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1制备的镍氢二次电池,用二次电池检测设备以320mA(0.2C)的电流进行充放,放电电压限制在1.0V,循环3次,让其充分活化容量达到1600mAh,然后进行充放电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1制备的镍氢二次电池的1C充放电循环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造孔剂KOH不论是加入到正极中(实施例1)还是负极中(实施例2),或者是加入到正负极中(实施例3),都可以提升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而且以造孔剂KOH加入到正极中(实施例1)比加入到负极中(实施例2)对提高充放电次数的效果更明显,正负极(实施例3)均加入造孔剂KOH效果更好;
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1制备的镍氢二次电池的3C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造孔剂KOH不论是加入到正极中(实施例1)还是负极中(实施例2),或者是加入到正负极中(实施例3),都可以明显提升电池的3C放电平台,而且以造孔剂KOH加入到正极中(实施例1)比加入到负极中(实施例2)对提高电池3C放电平台效果更明显,正负极(实施例3)均加入造孔剂KOH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搭配卷绕成圆筒状装入电池壳,注入电解液,封口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正极原料球形Ni(OH)2、造孔剂和正极添加剂,将所述正极原料混合形成正极材料后,填充到正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正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球形Ni(OH)2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冰、干冰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造孔剂能在电池使用之前挥发或溶解,形成对应的孔隙结构,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和/或
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提供负极原料稀土系储氢合金、造孔剂和负极添加剂,将所述负极原料混合形成负极材料后,填充到负极导电基片上,采用对辊机压制、经裁剪后得到负极片,其中,所述造孔剂为粉体材料,所述造孔剂的粒径≤所述稀土系储氢合金的粒径,所述造孔剂为冰、干冰或易溶于所述电解液的易溶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造孔剂能在电池使用之前挥发或溶解,形成对应的孔隙结构,且以所述易溶物质的总重量为100%计,在所述电解液中溶解的所述易溶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步骤中,以所述正极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造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30%;和/或
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步骤中,以所述负极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造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溶物质为能够完全溶解在所述电解液中的物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溶物质包括KOH、NaOH、LiOH粉体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添加剂为CoO、Ca(OH)2、ZnO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液包括0-10mol/L的KOH、0-10mol/L的NaOH、0-3mol/L的LiOH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氢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聚丙烯磺化隔膜或聚丙烯接枝隔膜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镍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氢二次电池由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方法制备获得,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和/或
所述负极片表面含有孔隙结构。
CN201610839129.0A 2016-09-21 2016-09-21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384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9129.0A CN106384849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9129.0A CN106384849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4849A CN106384849A (zh) 2017-02-08
CN106384849B true CN106384849B (zh) 2019-03-29

Family

ID=5793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9129.0A Active CN106384849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48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397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充电的动力型氢镍电池制造方法
CN102593435A (zh) * 2012-02-24 2012-07-18 深圳市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 可在低温环境使用的镍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0858A (zh) * 2012-03-06 2012-07-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1378A (zh) * 2012-10-09 2013-02-13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397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江苏海四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充电的动力型氢镍电池制造方法
CN102593435A (zh) * 2012-02-24 2012-07-18 深圳市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 可在低温环境使用的镍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0858A (zh) * 2012-03-06 2012-07-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1378A (zh) * 2012-10-09 2013-02-13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4849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8711B2 (en) Zinc electrodes for batteries
US10763500B2 (en) Zinc electrodes for batteries
US9802254B2 (en) Zinc electrodes for batteries
CN101465439A (zh) 碱性电池
CN102738520B (zh) 镍氢蓄电池
CN108091921A (zh) 一种混合电解液水系可充镍钠/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6385368B2 (ja) 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鉄電極及びこの鉄電極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0459271C (zh) 一种碱性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6463786A (zh) 镍氢二次电池
CN108886141A (zh) 碱性二次电池用的负极、包含该负极的碱性二次电池以及该负极的制造方法
CN108199009B (zh) 一种负极双面涂层的低温镍氢电池
CN106384849B (zh) 镍氢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4442A (zh) 一种多孔铝阳极及铝空气电池
JP5557385B2 (ja) プロトンを挿入種とする蓄電デバイス
KR101779602B1 (ko) 아연공기전지 음극용 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640272B (zh) 碱性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和正极以及碱性二次电池
CN102569811B (zh) 一种耐存储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1609889B (zh) 镉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含该镉负极的二次镍镉电池
CN101820055A (zh) 一种镍镉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JP2926732B2 (ja) アルカリ二次電池
CN108232335A (zh) 一种超低自放电镍氢电池及其电极的制作方法
KR100666869B1 (ko) 이차 전지 양극 복합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057737B2 (ja) 密閉形アルカリ蓄電池
CN106602048B (zh) 一种耐深放电镍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530281B2 (ja) アルカリ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