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6947A - 流体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6947A
CN106286947A CN201610475427.6A CN201610475427A CN106286947A CN 106286947 A CN106286947 A CN 106286947A CN 201610475427 A CN201610475427 A CN 201610475427A CN 106286947 A CN106286947 A CN 106286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luids
control valve
mentione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54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6947B (zh
Inventor
中川大树
小关翔平
宫寺佑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86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6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9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1/00Other details not peculiar to particular types of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在电磁促动器的上方突出设置托架、安装台、按压卡定件等,且在处理引线时不会发生断线、绝缘不良的流体控制阀。该流体控制阀具备:托架(34),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托架保护部件(44),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以保护托架(34);以及卡合部(48),形成于阀主体(14),并与托架(34)进行卡合,托架(34)具备:托架主体(38),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弯曲卡定部(40),从托架主体部(38)以面向主体(14)的方式进行弯曲,并具有弹性;以及托架卡定部(42),与形成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进行卡合,并形成于弯曲卡定部(40)。

Description

流体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以下,简称为“流体控制阀”)。
更详细而言,涉及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的流体控制阀,上述电磁促动器具备通过通电而使阀芯相对于阀座接触或分离的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如上所述地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的流体控制阀,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2037号公报)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
图11是示意性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100的概略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流体控制阀100的A方向的局部放大向视图。
此外,本说明中,“上侧”、“上部”、“上方”、“下侧”、“下部”、“下方”等表示上下方向的词语基于流体控制阀的主视图来表示上下方向、表示各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而非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1、图12所示,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100具备大致环形的电磁促动器102和大致圆筒形的阀主体104。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02的内周的安装孔10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104。
而且,阀主体104具备阀芯部108和驱动部110。在该阀芯部108,虽未图示,但是在其内部具备与阀座接触或分离并对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并构成为通过该阀口的开闭,将第一流体通路112和第二流体通路114进行连通/阻断。
另外,在驱动部110的驱动外壳主体116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例如在电磁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活塞、吸引器等。另外,例如,在电动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由永久磁铁形成的转子磁铁。
另一方面,电磁促动器102具备外壳主体118,在该外壳主体118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具有具备缠绕有绕线的线轴的电磁线圈、密封电磁线圈的密封树脂等。
而且,如图11、图12所示,在电磁促动器102的外壳主体118的上部设有以突出设置于上方的方式形成的板状的托架120。而且,在该托架120的底端部形成有向外壳主体118的内径侧突出设置的卡合凸部122。
在阀主体104的驱动部110的上部在周向上间隔固定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124,以与该托架120的卡合凸部122卡合。
通过这样地构成,将阀主体104从下方插入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02的内周的安装孔106,从而电磁促动器102的托架120的卡合凸部122和阀主体104的卡合凹部124进行卡合,由此,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02的内周的安装孔10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104。
因此,通过阀主体104的卡合凹部124和在电磁促动器102的托架120设置的卡合凸部122进行卡合,构成为防止电磁促动器102相对于阀主体104脱落、旋转。
另外,如图11所示,在电磁促动器102具备用于与在电磁促动器102的内部所具备的电磁线圈进行通电的引线126。
另外,作为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的现有的流体控制阀,提出了如专利文献2(专利第3462636号公报)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
图13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2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3所示,专利文献2的流体控制阀200具备大致环形的电磁促动器202和大致圆筒形的阀主体204。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202的内周的安装孔20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204。
而且,阀主体204具备阀芯部208和驱动部210。在该阀芯部208,虽未图示,但是,在其内部具备与阀座接触或分离而对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并构成为通过该阀口的开闭动作,而可变地控制第一流体通路212与第二流体通路214之间的开度。
另外,在驱动部210的驱动外壳主体216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例如,在电磁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活塞、吸引器等。另外,例如,在电动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由永久磁铁形成的转子磁铁。
另一方面,电磁促动器202具备外壳主体218,并在该外壳主体218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具备具有绕线缠绕着的线轴的电磁线圈、密封电磁线圈的密封树脂等。
而且,如图13所示,在电磁促动器202的外壳主体218的上部竖立设置有以突出设置于上方的方式形成的安装台230。而且,在该安装台230的上面形成有槽部232。另外,具备按压卡定件226,并构成为通过弯曲成剖面大致U字形而形成前端部224,从而具有弹性。
而且,将按压卡定件226的平行延伸的底端部228与形成于安装台230的上面的槽部232嵌合,然后通过螺丝234经由垫圈236而将按压卡定件226紧固于安装台230的螺丝孔238。从而,构成为按压卡定件226的底端部228支撑于安装台230的槽部232的侧壁,并且不会在横向上移动。
另外,在按压卡定件226的前端部224形成有向内径侧突出设置的卡合凸部240。另一方面,在阀主体204的驱动部210的上部,在周向上间隔固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242,以与该按压卡定件226的卡合凸部240进行卡合。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将阀主体204从下方插入形成于电磁促动器202的内周的安装孔206,利用具有弹性的按压卡定件226,电磁促动器202的按压卡定件226的卡合凸部240和阀主体204的卡合凹部242弹性地卡合,从而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202的内周的安装孔20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20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2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462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近年来,例如空调、冷冻机等空调机具有小型化的倾向,与之相随,对于在制冷剂循环回路等中使用的控制设备也同样地期望维持性能,并且进行小型化、提高操作性。
特别地,作为控制设备之一的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例如,如图11的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100所示地,具备大致环形的电磁促动器102和大致圆筒形的阀主体104。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02的内周的安装孔10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104。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处理引线126时,有时引线126与以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02的上方的方式形成的托架120进行干扰、或者误接触。因此,如图14的B部分所示,存在引线126由于托架120的棱角部120a而被损伤的可能性,因此,在处理引线126时,必须细心注意。
另外,如图15所示,在将阀主体104安装至电磁促动器102时,有时发生误使电磁促动器102掉落等的情况。因此,如图15的C部分所示,由于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02的上方,因此在托架120与掉落面130之间,例如,托架120的棱角部120a由于掉落等外力等而产生变形,并存在有损向阀主体104的安装性的问题。
而且,如图11的D部分所示,电磁线圈的固定部、即,电磁促动器102与阀主体104的固定部为以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02的上方的方式形成的固定托架120与形成于阀主体104的驱动部110的上部的卡合凹部124的卡合。因此,需要如上所述地突出上方的部分,从而使流体控制阀100本身的大小增大,不能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流体控制阀200也存在与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100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不像现有的流体控制阀那样地在电磁促动器的上方突出设置托架、安装台、按压卡定件等,在处理引线时,引线不会干扰或者误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在将阀主体安装至电磁促动器时,即使误使电磁促动器掉落等,托架也不会由于掉落等的外力等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增大流体控制阀自身的大小,提供一种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紧凑的流体控制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课题及目的而发明的,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是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托架,形成为突出设置于上述电磁促动器的下方;托架保护部件,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以保护上述托架;以及卡合部,形成于上述阀主体,并且与托架进行卡合,上述托架具备: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电磁促动器;以及弹性卡定部,从上述固定部延伸设置,并且具有弹性,在上述弹性卡定部形成有与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进行卡合的托架卡定部。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卡定部具备:托架主体部,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以及弯曲卡定部,从上述托架主体部以面向阀主体的方式弯曲,并且具有弹性,上述托架卡定部形成于上述弯曲卡定部。
通过这样地构成,由于具备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托架,因此,能够不增大流体控制阀本身的大小,提供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紧凑的流体控制阀。
另外,由于具备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托架保护部件,以保护托架,因此,形成通过该托架保护部件保护托架的状态,从而在处理引线时,不会产生引线与托架干扰或者误接触。
而且,在将阀主体安装于电磁促动器时,即使误使电磁促动器掉落等,也由于托架为通过托架保护部件进行保护的状态,因此而不存在由于掉落等的外力等产生变形的可能。
另外,托架具有固定于电磁促动器的固定部和具有弹性的弹性卡定部,该弹性卡定部从固定部延伸设置,在弹性卡定部形成有与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进行卡合的托架卡定部。
因此,通过曲卡定部的弹性,能够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与在弹性卡定部的弯曲卡定部所形成的托架卡定部的卡合。
另外,托架具备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托架主体部和具有弹性的弯曲卡定部,该弯曲卡定部从托架主体部以面向阀主体的方式进行弯曲,并且,在弯曲卡定部形成有托架卡定部。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其通过弯曲卡定部的弹性,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与在弯曲卡定部所形成的托架卡定部的卡合。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保护部件的下端形成为突出设置于比托架的下端更靠下方。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保护部件的下端形成为突出设置于比托架的下端更靠下方,因此,成为由突出设置于比托架的下端更靠下方的托架保护部件的下端对托架进行保护的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在处理引线时,不存在引线与托架进行干扰、由于掉落等外力使托架产生变形的可能。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构成为,由托架保护部件支撑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由托架保护部件支撑,因此,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的弯曲卡定部构成为,在外径方向移动时,由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支撑。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的弯曲卡定部在外径方向移动时由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支撑,因此,能够防止托架进行塑性变形,并维持托架的弹性(托架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并防止塑性变形)。
从而,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与在弯曲卡定部所形成的托架卡定部的卡合。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保护部件具备以保护托架的两侧部的方式分别位于托架的两侧部的外侧的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
通过这样地构成,成为通过分别位于托架保护部件的托架的两侧部的外侧的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对托架的两侧部进行保护。
该情况下,通过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在宽度方向上支撑托架主体部,并将托架的两侧部支撑为不能在托架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其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可靠地进行托架的托架卡定部与阀主体的卡合部的卡合。
从而,由于托架的两侧部为被托架保护部件进行保护的状态,因此,不存在引线与托架的两侧部接触、托架的两侧部由于掉落等外力等而产生变形的可能。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在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通过支撑托架的连结部而连结。
通过这样地构成,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通过支撑托架的连结部进行连结,因此,托架支撑部的机械强度增强。
另外,托架被支撑于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因此,这些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能够在通过连结部更可靠地进行保护的同时,防止托架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在上述连结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对托架进行支撑。
通过这样地构成,由于支撑于在连结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因此,托架的轴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构成为通过在上述连结部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对托架进行支撑。
通过这样地构成,由于支撑于在连结部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因此,托架的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的底端部分别形成有托架支撑部,该托架支撑部在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托架。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的底端部分别形成有在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托架的托架支撑部,因此,托架的这些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支撑托架。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形成于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托架的轴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支撑托架。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形成于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轴向上所形成的轴向槽部,托架的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塑性变形,进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从电磁促动器的外壳主体向下方延伸设置。
通过这样地构成,由于托架从电磁促动器的外壳主体向下方延设设置,因此,托架的机械强度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托架保护部件从电磁促动器的线轴向下方延伸设置。
通过这样地构成,由于托架保护部件从电磁促动器的线轴向下方延伸设置,因此,托架保护部件的机械强度优异,其结果,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托架,因此,能够不增大流体控制阀本身的大小,提供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紧凑的流体控制阀。
另外,由于具备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保护托架的托架保护部件,因此,形成为由该托架保护部件保护托架的状态,在处理引线时,引线与托架不会干扰、不会误接触。
而且,在将阀主体安装于电磁促动器时,即使误使电磁促动器掉落等,也由于托架为由托架保护部件保护的状态,因此,不存在由于掉落等外力等而产生变形的可能。
另外,托架具备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的托架主体部、从托架主体部以面向阀主体的方式弯曲的具有弹性的弯曲卡定部、以及与形成于阀主体的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形成于弯曲卡定部的托架卡定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其通过弯曲卡定部的弹性,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与在弯曲卡定部所形成的托架卡定部的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是侧面图。
图3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底面图。
图4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实施例的、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其它实施例的、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和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其它实施例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将与图1相同的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其它实施例的、图8的流体控制阀的I方向的主视图。
图10是图8的流体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100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流体控制阀100的A方向的局部放大向视图。
图13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流体控制阀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处理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100的引线126时的概略图。
图15使说明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100的操作状态的概略图。
符号的说明
10—流体控制阀,11—阀芯外壳,12—电磁促动器,13—阀室,14—阀主体,16—安装孔,18—阀芯部,20—驱动部,22—第一流体通路,24—第二流体通路,26—驱动外壳主体,28—外壳主体,30—线轴,31—固定部,32—密封树脂,33—弹性卡定部,34—托架,34a、34b—两侧部,34c—下端,35—延设部,36—引线,38—托架主体部,38a—下方延设部,38b—下端,40—弯曲卡定部,42—托架卡定部,42a—叉形卡定部,44—托架保护部件,44a—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b—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下端,46—托架支撑部,46a—第一托架支撑部,46b—第二托架支撑部,46c—连结部,46d、46f—下方端部,46e、46g—轴向槽部,48—卡合部,50—操作部,100—流体控制阀,102—电磁促动器,104—阀主体,106—安装孔,108—阀芯部,110—驱动部,112—第一流体通路,114—第二流体通路,116—驱动外壳主体,118—外壳主体,120—托架,120a—棱角部,122—卡合凸部,124—卡合凹部,126—引线,130—掉落面,200—流体控制阀,202—电磁促动器,204—阀主体,206—安装孔,208—阀芯部,210—驱动部,212—第一流体通路,214—第二流体通路,216—驱动外壳主体,218—外壳主体,224—前端部,226—按压卡定件,228—底端部,230—安装台,232—槽部,234—螺丝,236—垫圈,238—螺丝穴,240—卡合凸部,242—卡合凹部,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将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一部分剖切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的侧面图,图3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底面图,图4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实施例的、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其它实施例的、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F方向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和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其它实施例的概略图。
在图1~图4中,符号10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整体。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10具备大致环形的电磁促动器12和大致圆筒形的阀主体14。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的安装孔1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14。
而且,阀主体14具备阀芯部18和驱动部20。在该阀芯部18的阀芯外壳11的内部具备阀室13、以及未图示的、与阀座接触或分离而对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并构成为,通过该阀口的开闭动作,可变地控制第一流体通路22与第二流体通路24之间的开度。
另外,在驱动部20的驱动外壳主体26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例如,在电磁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活塞、吸引器等。另外,例如,在电动阀的情况下,具备与阀芯连结的、由永久磁铁形成的转子磁铁。
另一方面,电磁促动器12具备外壳主体28,在该外壳主体28的内部,虽未图示,但是具备具有缠绕绕线的线轴30的电磁线圈、密封电磁线圈的密封树脂32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密封树脂32为由热固性树脂形成的封装,通过该封装,在外壳主体28的内部将具备线轴30的电磁线圈进行密封。
另外,在电磁促动器12具备用于与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部所具备的电磁线圈进行通电的引线36。
另外,在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侧形成有剖面观察为大致U字形的托架34,该托架34从外壳主体28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且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34从电磁促动器12的外壳主体28向下方延伸设置,因此,托架34的机械强度优异。
如图1、图4所示,托架34具备固定于电磁促动器12的固定部31和具有弹性的弹性卡定部33。另外,弹性卡定部33具备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且向内径侧延伸设置的托架主体部38。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托架34的弹性卡定部33具备大致板状且从电磁促动器12的外壳主体28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托架主体部3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托架主体部38具备向内径侧延伸设置的延设部35和下方延设部38a。
而且,从该托架主体部38的下端38b向内径侧弯曲,同时向上方延伸设置,从而具备以面向阀主体14的方式弯曲的、具有弹性的弯曲卡定部40。在该弯曲卡定部40具备向内径侧突出设置的大致圆弧形的凸形的托架卡定部42。
如后文所述,该托架卡定部42用于通过弯曲卡定部40的弹性力而与形成于阀主体14的阀芯部18的、大致圆弧形的凹形的卡合部48进行卡合。
而且,如图1~图4所示,流体控制阀10具备以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的方式形成的托架保护部件44,以保护托架34。
即,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大致板状的托架保护部件44从电磁促动器12的线轴30向下方通过一体成形进行延伸设置。
通过这样构成,托架保护部件44从电磁促动器12的线轴30向下方延伸设置,从而能够不增大流体控制阀本身的大小,提供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紧凑的流体控制阀。
另外,如图2、图3、图5(A)所示,托架保护部件44具备分别位于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的外侧的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即,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以分别保护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
此外,如图1、图3所示,配置成托架保护部件44的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位于托架34的具有弹性的弹性卡定部3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位置关系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该情况下,如图2、图4、图5(A)所示,通过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即、在突出设置于比托架34的下端34c更靠下方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对托架主体部38的宽度方向的端面进行支撑,并支撑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使之在托架34的宽度方向上不能移动。
由此,防止托架34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而不留神地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解除而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1、图3所示,在阀主体14的阀芯部18的侧周部,分离固定中心角度而具备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大致圆弧形的凹形的卡合部48。形成于该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用于与上述的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进行卡合。
此外,该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个数、中心角度能够根据第一流体通路22与第二流体通路24的期望的配置位置等进行适当变更,不特别地进行限定。
另外,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和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虽未图示,但是,例如,能够适当变更为形成四角柱状、三角柱状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的形状设置为凸形,将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形状设置为凹形,但是,如图7(A)所示,也能够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的形状设置为凹形状,而且将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形状设置为凸形。
而且,如图7(B)所示,也可以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的形状设置为具有叉形卡定部42a的形状,将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形状设置成圆柱状,并将叉形卡定部42a的宽度形成为比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直径更小,从而通过托架34的叉形卡定部42a以夹持阀主体14的圆柱状的卡合部48的方式进行卡合。
在这样构成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下所述地,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的安装孔16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14。
即,在将阀主体14安装于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所形成的安装孔16而进行组装时,首先,如图1、图4的箭头G所示地,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将阀主体14从驱动部20侧插入形成于侧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的安装孔16。
从而,如图1、图4的箭头H所示,由于阀主体14,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于其弹性而弯曲,从而向外径侧移动。
然后,在阀主体14的阀芯部18的侧周部的卡合部48的位置和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在图1、图4的箭头H的相反方向上,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于其弹性而向内径侧移动,从而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进行卡合。
从而,将阀主体14安装至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所形成的安装孔16而进行组装。
另一方面,在将阀主体14从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所形成的安装孔16卸下时,从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所形成的安装孔16,在图1、图4的箭头G的相反方向上拉拔阀主体14。
从而,如图1、图4的箭头H所述,通过阀主体14,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于其弹性而弯曲,从而向外径侧移动。
即,在图1、图4的箭头H的方向上,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于其弹性而向外径侧移动,进而从阀主体14的阀芯部18的侧周部的卡合部48的位置与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的位置一致的状态,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卡合解除。
从而,能够从在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所形成的安装孔16卸下阀主体14。
通过这样地构成,具备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的托架34,因此,无需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上方的部分(即,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上方的托架、阀主体14的驱动部20的上方的卡定部分),降低高度。
其结果,能够不增大流体控制阀10本身的大小而提供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的紧凑的流体控制阀10。
此外,虽未图示,但是,自然也能够同时设置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的托架34和形成为例如,为了将流体控制阀10固定于其它未图示的系统而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上方的托架。
另外,具备以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的方式形成的托架保护部件44,以保护托架34,因此,形成由该托架保护部件44保护托架34的状态,在处理引线36时,引线36不会与托架34干扰,不会产生误接触。
而且,在将阀主体14安装于电磁促动器12时,即使误使电磁促动器12掉落等,由于托架34为由托架保护部件44进行保护的状态,因此,不存在由于掉落等的外力等而变形的可能。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由分别位于托架保护部件44的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的外侧的、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两个保护部进行保护。
由此,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为通过托架保护部件44(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进行保护的状态。
其结果,不存在引线36与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进行接触、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由于掉落等的外力等而变形的可能。
另外,托架34具备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的托架主体部38、从托架主体部38以面向阀主体14的方式弯曲的具有弹性的弯曲卡定部40以及与形成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进行卡合的形成于弯曲卡定部40的托架卡定部42。
从而,能够提供通过弯曲卡定部40的弹性而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14所形成的卡合部48与在弯曲卡定部40所形成的托架卡定部42的卡合的流体控制阀10。
在该情况下,如图1、图2、图4所示,优选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形成为突出设置于比托架34的下端34c更靠下方。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形成为突出设置于比托架34的下端34c更靠下方,因此,形成由突出设置于比托架34的下端34c更靠下方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保护托架34的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在处理引线36时,不存在引线36与托架34干扰、托架34由于掉落等的外力而变形的可能。
此外,虽未图示,但是,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也可以与托架34的下端34c同面,或者也可以以突出设置于比托架34的下端34c更靠上方的方式形成托架保护部件44的下端44c。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1~图4所示,构成为,托架34的下端34c位于托架保护部件44的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与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之间的间隙S。
另外,优选构成为托架34由托架保护部件44在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支撑。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34由托架保护部件44进行支撑,因此,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34产生变形。
例如,优选构成为,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在外径方向移动时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44进行支撑。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在外径方向移动时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44进行支撑,因此,能够防止托架34进行塑性变形,维持托架34的弹性(托架34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
从而,可靠地进行在阀主体形成的卡合部与在弯曲卡定部形成的托架卡定部的卡合。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图5(A)所示,也可以使两个托架支撑部46、即,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托架支撑部46b在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通过支撑托架34的连结部46c进行连结。
从而,如图1、图4的箭头H所示,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由在外径方向移动时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连结部44c进行支撑,因此,能够防止托架34进行塑性变形,维持托架34的弹性(托架34的径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
另外,如图5(A)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连结部46c的下端形成下端槽部46d,通过该下端槽部46d支撑托架34(托架34的下端34c)。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连结部46c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46d,将托架34的轴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能够防止托架34产生变形。
该情况下,如图5(B)所示,也可以设置成,在连结部46c形成轴向槽部46e,在轴向槽部46e内嵌合托架主体部38并在托架主体部38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支撑,从而将托架34的两侧部34a、34b支撑为不能在托架34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从而,托架34至少不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托架卡定部42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卡合。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连结部46c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46e,托架34的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34发生变形。
通过这样地构成,托架支撑部46由连结部46c进行连结,因此,托架支撑部46的机械强度加强,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通过托架支撑部46的连结部46c更可靠地保护托架34,而且防止托架34产生变形。
此外,如图6(A)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分离,而且不形成如后面叙述的图6(B)所示的、第一托架支撑部46a、第二托架支撑部46b以及连结部46c。
另外,例如,如图6(B)所示,也可以在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的底端部(在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和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的宽度方向内侧且轴向的底端部)分别形成在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托架34的托架支撑部46、即,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托架支撑部46b。
从而,托架34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通过托架支撑部46(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托架支撑部46b)进行保护,而且防止托架34产生变形。
另外,如图6(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第一托架支撑部46b的下端形成下端槽部46f,通过该下端槽部46f支撑托架34(托架34的下端34c)。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托架支撑部46b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46f,使托架34的轴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另外,如图6(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第一托架支撑部46b的轴向形成轴向槽部46g,并嵌合托架主体部38,从而通过该轴向槽部46g支撑托架34。
通过这样地构成,通过在第一托架支撑部46a和第二托架支撑部46b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46g,使托架的径向、幅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变形保留为弹性变形,防止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托架产生变形。
(实施例2)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将与图1相同的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一部剖切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使表示本发明的流体控制阀的托架保护部件44的其它实施例的、图8的流体控制阀的I方向的主视图,图10是图8的流体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为与图1~图7所示的流体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添加相同的参考编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8、图10所示,在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侧设有剖面观察为大致L字形的托架34,该托架34从外壳主体28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且以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
如图8、图10所示,托架34具备固定于电磁促动器12的固定部31和具有弹性的弹性卡定部33。另外,弹性卡定部33具备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同时,向内径侧延伸设置的托架主体部38。
即,如图8、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托架34具备托架主体部38,该托架主体部38为大致板状,在从电磁促动器12的外壳主体28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同时,向内径侧延伸设置。
另外,托架34具备具有弹性的弯曲卡定部40,该弯曲卡定部40从该托架主体部38的内径侧端部以向下方弯曲的方式延伸设置,并以面向阀主体14的方式进行弯曲。在该弯曲卡定部40具备从内径侧突出设置的大致圆弧形的凸形的托架卡定部42。
而且,弯曲卡定部40的下端向内径侧弯曲,从而形成操作部50,并且,如图8、图9、图10所示,构成为该操作部50位于托架保护部件44的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与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之间的间隙S。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从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的安装孔16卸下阀主体14时,如图8、图10的箭头J所示,用手指等对位于第一托架侧部保护部44a与第二托架侧部保护部44b之间的间隙S的操作部50进行操作,从而易于使托架34的弯曲卡定部40根据其弹性力和手指的操作进行弯曲而向外径侧移动。
其结果,将托架34的托架卡定部42与阀主体14的卡合部48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从形成于电磁促动器12的内周的安装孔16容易地卸下阀主体14。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具备电磁促动器12的流体控制阀10,对于该电磁促动器12,密封树脂32为由热固性树脂形成的封装,在其外壳主体28的内部密封具备线轴30的电磁线圈。
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以下具备以下电磁促动器12的流体控制阀10:不具备外壳主体28,而通过注射,使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密封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密封具备线轴30的电磁线圈。
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由插入成形进行的一体成形,在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形成托架34、托架保护部件44。
另外,也能够通过注射,使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密封树脂将托架34、托架保护部件44中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形。
另外,在制成电磁促动器12后,虽未图示,但是,能够在所谓的改装中,通过例如螺丝、铆钉固定、焊接等在电磁促动器12的下方形成托架34、托架保护部件44。
而且,托架34、托架保护部件44的材质不特别地进行限定,根据流体控制阀10的用途,例如,能够由金属、合成树脂等构成。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用于图1所述的形状的流体控制阀中,但是,对于流体控制阀的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能够用于所有类型的、具备由永久磁铁形成的转子磁铁的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
更详细而言,能够适用于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的流体控制阀,上述电磁促动器具备通过通电而使阀芯相对于阀座接触或分离的电磁线圈。

Claims (14)

1.一种流体控制阀,构成为在形成于电磁促动器的内周的安装孔装卸自如地安装阀主体,
上述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
托架,形成为突出设置于上述电磁促动器的下方;
托架保护部件,形成为突出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以保护上述托架;以及
卡合部,形成于上述阀主体,并且与托架进行卡合,
上述托架具备:
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电磁促动器;以及
弹性卡定部,从上述固定部延伸设置,并且具有弹性,
在上述弹性卡定部形成有与在阀主体所形成的卡合部进行卡合的托架卡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卡定部具备:
托架主体部,延伸设置于电磁促动器的下方;以及
弯曲卡定部,从上述托架主体部以面向阀主体的方式弯曲,并且具有弹性,
上述托架卡定部形成于上述弯曲卡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保护部件的下端形成为突出设置于比托架的下端更靠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构成为,由托架保护部件支撑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的弯曲卡定部构成为,在外径方向移动时,由作为限位件发挥作用的托架保护部件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保护部件具备以保护托架的两侧部的方式分别位于托架的两侧部的外侧的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在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通过支撑托架的连结部而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控制阀构成为,通过在上述连结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支撑托架。
9.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控制阀构成为,通过在上述连结部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支撑托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托架侧部保护部的底端部分别形成有在托架的轴向、径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托架的托架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控制阀构成为,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下端所形成的下端槽部支撑托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控制阀构成为,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底端部的托架支撑部的轴向所形成的轴向槽部支撑托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从电磁促动器的外壳主体向下方延伸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保护部件从电磁促动器的线轴向下方延伸设置。
CN201610475427.6A 2015-06-26 2016-06-24 流体控制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86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9077A JP6265943B2 (ja) 2015-06-26 2015-06-26 流体制御弁
JP2015-129077 2015-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6947A true CN106286947A (zh) 2017-01-04
CN106286947B CN106286947B (zh) 2018-11-09

Family

ID=5765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54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86947B (zh) 2015-06-26 2016-06-24 流体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5943B2 (zh)
CN (1) CN1062869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445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9944975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110410551A (zh) * 2018-04-27 2019-11-0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1197664A (zh) * 2018-11-16 2020-05-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113853323A (zh) * 2019-05-23 2021-12-28 维宁尔瑞典公司 车载相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7350B2 (ja) * 2017-12-08 2020-10-14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用ステータ及び電動弁
JP6974899B2 (ja) * 2018-06-22 2021-12-0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制御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349307B2 (ja) * 2019-09-27 2023-09-2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用のステータ及び電動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4245A (ja) * 1998-08-27 2000-03-14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01245873A (zh) * 2007-02-14 2008-08-2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螺线管壳体及电磁阀
CN10208694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阀
CN102135204A (zh) * 2010-01-26 2011-07-27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JP2013019416A (ja) * 2012-09-24 2013-01-31 Otics Corp ク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888U (ja) * 1993-07-30 1995-02-21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製作所 電動流量制御弁
JPH08312823A (ja) * 1995-05-23 1996-11-26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式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のステータ取付構造
JP2003042327A (ja) * 2001-07-31 2003-02-13 Fuji Koki Corp 電動流量制御弁
DE602006010662D1 (de) * 2005-02-08 2010-01-07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Durch einen elektromotor angetriebene ventilanordnung mit statordichtung
JP2007278392A (ja) * 2006-04-06 2007-10-25 Denso Corp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4245A (ja) * 1998-08-27 2000-03-14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01245873A (zh) * 2007-02-14 2008-08-2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螺线管壳体及电磁阀
CN10208694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阀
CN102135204A (zh) * 2010-01-26 2011-07-27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JP2013019416A (ja) * 2012-09-24 2013-01-31 Otics Corp クリップ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445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9944975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109944975B (zh) * 2017-12-20 2020-10-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110410551A (zh) * 2018-04-27 2019-11-0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410551B (zh) * 2018-04-27 2021-07-1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1197664A (zh) * 2018-11-16 2020-05-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113853323A (zh) * 2019-05-23 2021-12-28 维宁尔瑞典公司 车载相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15104A (ja) 2017-01-19
CN106286947B (zh) 2018-11-09
JP6265943B2 (ja) 201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6947A (zh) 流体控制阀
KR101072627B1 (ko) 전자 개폐기의 가동접점 조립체
CN103915294B (zh) 接点装置及搭载有该接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
CN104081097B (zh) 适于家用电器的液压阀的电磁导阀
CN104810207A (zh) 电磁继电器
US8030846B2 (en) Discharge valve assembly for linear compressor
US20150155629A1 (en) Three-axis antenna
JP2012156188A (ja) コイルおよびコイルを用いた電磁弁
CN105097362A (zh) 触点装置
CN105264625B (zh) 桃心自锁式按钮
EP3629357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5097359A (zh) 触点装置
KR101870149B1 (ko) 일체형 구조를 갖는 보빈용 코어 커버
CN205810691U (zh) 风压开关
CN204348611U (zh) 风压开关
US20200067190A1 (en) Antenna coil
US20220230826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EP3979289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541000B2 (ja) ソレノイド
CN110476216B (zh) 线圈部件
US20130034991A1 (en) Terminal arrangement
CN204300408U (zh) 电子膨胀阀
CN107077961A (zh) 内燃机用的点火线圈
US20160363105A1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US11118579B2 (en) Linear compr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