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4004B -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4004B
CN106284004B CN201610660275.7A CN201610660275A CN106284004B CN 106284004 B CN106284004 B CN 106284004B CN 201610660275 A CN201610660275 A CN 201610660275A CN 106284004 B CN106284004 B CN 106284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pavement
road
vehicle
traffic ligh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02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4004A (zh
Inventor
张民平
范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6602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4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4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4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4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40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不设置红绿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道口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让位于机动车流,交叉道口系统包括: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围成隔离区域,其中,隔离区域呈风扇叶片状,每个叶片对应一条路,多个叶片构成多路交叉道口,当车辆通过该叶片对应的道路时,自动减速并绕行通过交叉道口;在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建设缓坡地下通道,在交叉道口系统的地面附近适当位置设置进出口。本发明在城市交叉道口的设计方法上取消红绿灯管控,取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三流”中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全部分流,使交叉道口的道路畅通无阻,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交通事故也将大幅下降。

Description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面临的两大难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观原因例如:人们对交通法律法规宣传落实的不到位,守法执法的力度有待于加强,酒后驾车,抢道通行,超速,闯红灯等违章行驶更是比比皆是。客观原因例如:城市人口增加过快、车辆增加过多、道路建设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设计能力、新手上路等。针对这种情况,各国城市采取了很多方法:如人为限制城市人口,限制车辆过快增加,摇号购车,单双号出车,道路加宽,增加红绿灯的管控,建设各种立交桥等,建设成本越来越高。所有这些方法只能是暂时有所缓解,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析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区道路交叉道口设计的不科学。采用红绿灯管控交叉道口,表面上感觉有序通行,实质上却造成交叉道口的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和人流(简称“三流”)混杂抢道通行和排队等待,使道口更加不畅通,不安全,也是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瓶颈。即使采取其他多种方法,如:人为限制人口和车辆过快增长、摇号购车、单双号限号通行、红绿灯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等。所有这些办法只能是暂时有所缓解,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必须解决交叉道口的等待停留和“三流”混杂抢路通行这两大主要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将“三流”中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全部分流,使交叉道口的道路畅通无阻,车流量提高一倍以上,安全,方便,快捷。使“三流”都能够安全、科学、合理与无障碍的流动起来,这样将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交通事故也将大幅下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不设置红绿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道口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让位于机动车流,所述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包括:交叉道口系统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其中,
所述交叉道口系统包括: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围成隔离区域,在所述安全隔离护栏的外侧喷涂有反光警示标志,其中,所述隔离区域呈风扇叶片状,其中,每个叶片对应一条路,多个叶片构成多路交叉道口,每个所述叶片的宽度不低于6米,从交叉道口中心点起算的长度不低于15米,街道路宽不低于24米,所述交叉道口系统适用于三条路交叉道口和四条路交叉道口,当车辆通过该叶片对应的道路时,自动减速并绕行通过交叉道口,其中,
(1)如果所述车辆向右路行驶,则按运行线直接右侧通行;
(2)如果所述车辆向直路、左路或原始行驶时,先在左侧运行线绕叶片运行,行驶至直路、左路或原路位置时再按右路行驶;
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采用以下至少一种设计:
(1)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建设缓坡地下通道,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面附近适当位置设置进出口;
(2)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附近街道建设地下建设缓坡;
(3)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建在街道地面上,将机动车道建在地下;
(4)在街道地面的适当位置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天桥;
(5)在街道地面适当位置的地上和地下建设凹凸形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叉桥。
进一步,所述隔离区域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设置治安岗亭区、违章车辆检查区和违章车辆停放区。
进一步,所述安全隔离护栏的高度为1米。
进一步,每个所述叶片的宽度不低于6米,从交叉道口中心点起算的长度不低于15米,街道路宽不低于24米。
进一步,所述交叉道口系统适用于三条路交叉道口和四条路交叉道口。
进一步,所述缓坡地下通道的高度为3米。
进一步,当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设置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时,在地下通道交叉处设置公共厕所,地下通道旁边建设地下商场兼防空设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在城市交叉道口的设计方法上取消红绿灯管控,取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通过道口时不用等待,不用相互避让,将“三流”中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全部分流,使交叉道口的道路畅通无阻,车流量提高一倍以上,安全,方便,快捷。使“三流”都能够安全、科学、合理与无障碍的流动起来,这样将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交通事故也将大幅下降。本发明打破传统的拓宽道路,增加红绿灯管控和建设立交桥等设计方案,与圆形转盘设计也有本质区别。此方案交叉道口采用“风扇叶片形”设计,新颖、独创、实用、科学合理,简单方便,实际效果好,可操作性强,达到了机动车自动减速、自动运行,街道指向性明确等目的
应用本发明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城市街道和交叉道口情况按此方法设计施工图纸并施工即可实现目标。并且,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方便、建设成本低、车流量大、“风扇叶片性”具有通用性等特点,较好的解决了城市道路交叉道口等待停留和“三流”混杂抢路通行两大主要矛盾,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很好方案。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的设计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道路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及机动车运行的平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道路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的主标志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条路交叉道口道路设计及机动车的运行平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地下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的平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到地下人行道与非机动车运行图及商场出入口和公厕位置平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附近地下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出入口标志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机动车行驶路与地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街道地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天桥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街道地上、地下凹凸形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叉立交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城市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这两大难题,必须解决交叉道口的等待停留和“三流”混杂抢路通行两大主要矛盾。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该方案可以将这两大矛盾都能解决。通过取消道口红绿灯和人行道的设置,将“三流”中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从主干道中分流,机动车通过道口时不用等待,不用相互避让,自动减速,自动运行,使交叉道口的道路畅通无阻、安全、方便、快捷。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不设置红绿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道口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让位于机动车流,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包括:交叉道口系统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
通过设置合理的交叉道口系统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在交叉道口将路面都让位于机动车流,避免混杂运行,相互抢道,各自运行才能安全畅通,同时取消红绿灯管控,机动车不用等待停留,自动减速,机动车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具体地,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的设计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道路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及机动车运行的平面图
参考图1和图2,交叉道口系统包括: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围成隔离区域,其中,隔离区域呈风扇叶片状。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叉道口道路系统(以四条路交叉道口为例)的主标志立体图。其中,每个叶片对应一条路,多个叶片构成多路交叉道口
如图4所示,三条路交叉道口就由三个“风扇形”的“叶片”组成。如图2所示,四条路交叉道口就由四个“风扇形”的“叶片”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叉道口系统适用于三条路交叉道口和四条路交叉道口。
需要说明的是,交叉道口系统不限于上述三路交叉道口或四路交叉道口,还适用于多路交叉道口,通用性很强,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每个叶片的宽度不低于6米,从交叉道口中心点起算的长度不低于15米。优选的,街道路宽为双向6车道的不低于24米。具体数据可根据交叉道口路面情况而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区域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设置治安岗亭区、违章车辆检查区和违章车辆停放区。这是整个交叉道口的核心区域。
当车辆通过该叶片对应的道路时,自动减速并绕行通过交叉道口。
叶片形道路的作用主要是:使车辆自动减速,车辆自动绕行通过交叉道口,街道道路的指向性,“叶片”内部围成安全检查区域。
进一步,在安全隔离护栏的外侧喷涂有反光警示标志,以起到提醒车辆的目的。优选的,安全隔离护栏的高度为1米,这样不影响视线。
交叉道口的机动车运行主要是围绕“风扇”的“叶片”运行。机动车要想在交叉道口不停的规范运动,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运行:
(1)如果车辆向右路行驶,则按运行线直接右侧通行;
(2)如果车辆向直路、左路或原始行驶时,先在左侧运行线绕叶片运行,行驶至直路、左路或原路位置时再按右路行驶。
参考图2,按照上述方案机动车运行时,交通事故率将显著下降。通过交叉道口的车流量将成倍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影响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是:①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在交叉道口红绿灯变换时抢道通行;②机动车速度过快,超速行驶;③道路拥堵,等待时间长,造成司机的心情烦躁等。而这些原因此方案都能很好的客服。所以交通事故率将会显著下降,交通道口的车流量将成倍提高。
举例说明:
车辆在交叉道口遇到红灯时,需等待的时间一般是60秒左右,通过道口时的平均车速一般在20公里/小时(即5.6米/秒),通过道口后的平均车速一般在30公里/小时(即8.3米/秒)。
参照图2,假如车辆直行,那么在交叉道口需要运行的路程是:15米(“叶片”长度)+30米(绕行“叶片”)+15米(“叶片”长度)=60米;所用的时间是:60米÷5.6米/秒≈11秒。
换言之,车辆以20公里/小时(5.6米/秒)的速度,用11秒的时间就通过了道口,还剩余49秒(60秒—11秒)。通过道口后车速是30公里/小时(8.3米/秒)(平均)。那么车辆在剩余的49秒时间里还将运行407米(8.3米/秒×49秒≈407米)。在60秒的时间里车辆直行共行驶了467米(60米+407米=467米)。
同样可以计算出,假如车辆到左侧路行驶,在交叉道口需要运行的路程是90米,所用的时间是16秒,剩余44秒,车辆还将行驶365米,在60秒的时间里,车辆若到左侧路共行驶了445米(90米+365米)。假如车辆需要原路返回,那么在交叉道口需要运行的路程是120米,通过道口所用的时间是22秒,剩余38秒,还将行驶315米。若在60秒的时间里若原路返回,车辆共行驶了435米(120米+315米)。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车辆通过交叉道口在60秒的时间里行驶的最短路程是435米。假设小车的长度为4米,车间距为3米,那么可以计算出车辆通过交叉道口单车道单向流量为5、6米/秒×60秒=336米.336米÷7米(4米+3米)=48辆.即每分(60秒)单车道单向流量是48辆,每小时将达2880辆(48辆/分×60分=2880辆)。若单向双车道每小时将达5760辆,如果有红绿灯管控时,只能达到一半。
可以看出,所有车辆都将处于运行状态,在交叉道口车辆拥堵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的设计进行说明。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从交叉道口与机动车道分开。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合并设计,本发明提供了多种设计方案,可根据城市街道情况自行选择。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采用以下至少一种设计:
(1)在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建设缓坡地下通道,在交叉道口系统的地面附近适当位置设置进出口,参考图8。其中,缓坡地下通道的高度为3米。参考图5和图6,在地下通道交叉处设置公共厕所,地下通道旁边建设地下商场,战争时可作为防空设施,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在交叉道口系统附近街道建设高为3米左右的地下建设缓坡,参考图7。
(3)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建在街道地面上,将机动车道建在地下,参考图9。
(4)在街道地面的适当位置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天桥,参考图10。
(5)在街道地面适当位置的地上和地下建设凹凸形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叉桥参考图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规则:人流和非机动车流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按右侧通行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在城市交叉道口的设计方法上取消红绿灯管控,取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通过道口时不用等待,不用相互避让,将“三流”中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全部分流,使交叉道口的道路畅通无阻,车流量提高一倍以上,安全,方便,快捷。使“三流”都能够安全、科学、合理与无障碍的流动起来,这样将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交通事故也将大幅下降。本发明打破传统的拓宽道路,增加红绿灯管控和建设立交桥等设计方案,与圆形转盘设计也有本质区别。此方案交叉道口采用“风扇叶片形”设计,新颖、独创、实用、科学合理,简单方便,实际效果好,可操作性强,达到了机动车自动减速、自动运行,街道指向性明确等目的
应用本发明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城市街道和交叉道口情况按此方法设计施工图纸并施工即可实现目标。并且,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方便、建设成本低、车流量大、“风扇叶片性”具有通用性等特点,较好的解决了城市道路交叉道口等待停留和“三流”混杂抢路通行两大主要矛盾,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很好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Claims (5)

1.一种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不设置红绿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道口主干道的非机动车流和人流让位于机动车流,所述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包括:交叉道口系统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其中,
所述交叉道口系统包括: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围成隔离区域,在所述安全隔离护栏的外侧喷涂有反光警示标志,其中,所述隔离区域呈风扇叶片状,其中,每个叶片对应一条路,多个叶片构成多路交叉道口,当车辆通过该叶片对应的道路时,自动减速并绕行通过交叉道口,每个所述叶片的宽度不低于6米,从交叉道口中心点起算的长度不低于15米,街道路宽不低于24米,所述交叉道口系统适用于三条路交叉道口和四条路交叉道口,其中,
(1)如果所述车辆向右路行驶,则按运行线直接右侧通行;
(2)如果所述车辆向直路、左路或原始行驶时,先在左侧运行线绕叶片运行,行驶至直路、左路或原路位置时再按右路行驶;
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采用以下至少一种设计:
(1)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建设缓坡地下通道,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面附近适当位置设置进出口;
(2)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附近街道建设地下建设缓坡;
(3)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建在街道地面上,将机动车道建在地下;
(4)在街道地面的适当位置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天桥;
(5)在街道地面适当位置的地上和地下建设凹凸形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叉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域内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设置治安岗亭区、违章车辆检查区和违章车辆停放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隔离护栏的高度为1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坡地下通道的高度为3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设置在所述交叉道口系统的地下时,
在地下通道交叉处设置公共厕所,地下通道旁边建设地下商场兼防空设施。
CN201610660275.7A 2016-08-10 2016-08-10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84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0275.7A CN106284004B (zh) 2016-08-10 2016-08-10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0275.7A CN106284004B (zh) 2016-08-10 2016-08-10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4004A CN106284004A (zh) 2017-01-04
CN106284004B true CN106284004B (zh) 2018-07-06

Family

ID=5766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02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84004B (zh) 2016-08-10 2016-08-10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400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4318A (zh) * 1998-04-10 1998-09-30 宋宝山 畅通式路口交通设施
CN101280544A (zh) * 2008-05-29 2008-10-08 张俊岭 小型全互通平交路口
CN102425087A (zh) * 2011-08-28 2012-04-25 叶元华 交叉路口阻断式顺向梳理无红灯全向不停顿通行管理法
CN104088204A (zh) * 2014-07-25 2014-10-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城乡结合部环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及其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5058A1 (en) * 2007-08-03 2009-02-05 Reuben Berman Interchang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4318A (zh) * 1998-04-10 1998-09-30 宋宝山 畅通式路口交通设施
CN101280544A (zh) * 2008-05-29 2008-10-08 张俊岭 小型全互通平交路口
CN102425087A (zh) * 2011-08-28 2012-04-25 叶元华 交叉路口阻断式顺向梳理无红灯全向不停顿通行管理法
CN104088204A (zh) * 2014-07-25 2014-10-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城乡结合部环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4004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4932B (zh) 基于停车需求的城市道路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3938511B (zh)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US20150043969A1 (en) Overpass
CN105279977A (zh) 拉伸路口及信号警示系统
US202301827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al zones for an autonomous vehicle
CN103243622A (zh)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通行方法
CN101250842A (zh) 一种取消红绿灯的交叉路口道路结构及其行车方法
CN103498394B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106592360A (zh) 一种借道通行的车道结构及其通行方法
CN105672074A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Fitzpatrick et al. Operation and safety of right-turn lane designs
CN106284004B (zh) 无红绿灯和人行道的多路交叉道口结构
CN107025791A (zh) 一种城市快速路交通指示方法
CN108257393A (zh) 基于地面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的行人路段过街控制方法
Pratelli et al. Mini-roundabouts for improving urban accessibility
CN112211051A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系统
Fitzpatrick et al. Managed lane ramp and roadway design issues
CN207987644U (zh) 无过街信号灯控制的道路
Luo et al. Analysis on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ighway Interchange Design
CN201317903Y (zh) 十字路口分道隧道洞桥
Richter Road Planning-Freeways and Country Roads
CN207193683U (zh) 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
CN102286905A (zh) 一种基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右行解堵方法
CN1510215A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CN207904679U (zh) 一种十字路口机动车辆疏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