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0215A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0215A CN1510215A CNA021541108A CN02154110A CN1510215A CN 1510215 A CN1510215 A CN 1510215A CN A021541108 A CNA021541108 A CN A021541108A CN 02154110 A CN02154110 A CN 02154110A CN 1510215 A CN1510215 A CN 1510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k
- bridge
- overpass bridge
- obstacle
- 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在立交桥交叉中心以及出口处设有各个方向的停车站点,将公交车分流。十字路口立交桥入口处右车道一方向各设两线引桥另一方向各设单线引桥,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可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车道,两线引桥还可将左转弯车道直线进入对面车道进入出口,两线引桥又可将右转弯车引至右侧进入出口,单线引桥方向右车道进入出口,不进入立交桥车道车进入地面层直线车道。该发明构成的四路互通式具有显明的人性化设计特点,解决了行人行走、转乘车的问题,无行车直接交叉点,提高了路口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有效地避免了车辆堵塞现象和交通事故问题。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的设计或布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立交桥,具体地说是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的路网也开始逐步形成,用以缓解交通急剧增加的车辆,如在路网的交织点普遍采用立交桥,但仍会有车辆的阻塞问题突现,交叉路口的立交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立体交叉路口所涉及的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所呈现的层数少难于兼顾行人及机动车穿越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等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经专利查新检索有关道路的设计及立体交叉或互相联接,如专利申请95110220公开了一种变道逆行式立体交叉桥,在立交桥区用变道桥的方法,将右侧顺行变为左侧逆行,使各路车辆各行其道,合理分流,没有环形匝道。
这种立交桥在没有设置环形匝道的情况下实现变道逆行,能使车辆分流,立交桥节省了一定的占地面积,能使车辆分流,在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分流的速度有限,易产生堵塞,无公交车的停站点,行人难以穿越十字路口交叉点。
专利申请01125357公开了一种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将四路中的左转弯车道用跨线桥引至左侧最外道,与同道顺行的右转弯车道同层,转向后一起接入另一轴出口段的车道,用各路的左转弯车道的跨线桥起始位置至交叉中心区边沿留出的一段没有通行车辆的道路,做人行道和建造人行天桥,形成地面上的“十”字形人行立体通道,在原道路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内,用二层结构实现人车的地面立体交叉。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的技术方案是将四路中的左转弯车道用跨线桥引至左侧最外道,达到立交桥另一轴出口段,另外交叉中心区边沿留出的一段没有通行车辆的道路,做人行道和建造人行天桥,实现了人行立体通道,但也提高了立交桥的建造成本,这一方式对于立交桥上车辆通行的效率有极大的阻碍,分流速度有限,易产生堵塞。
专利申请01128389公开了十字形双层无交叉立交桥,在位于不相同两平面上的两相邻相互交叉的车道之间设有倾斜弯曲的上行或下行的匝道,沟通相邻的两车道。在车道行进方向的右侧、与匝道的交汇处标有三角形斑马线,在车道通向立交桥的方向标有车道通行标志、中心分道线和分道线,在底面上由匝道和车道围城的口字形的垂直投影投区构成绿化地或停车场,能使各方向的车辆均能由右行车道转至左行国道。该技术方案通过在位于不相同两平面上的两相邻相互交叉的车道之间设有倾斜弯曲的上行或下行的匝道,沟通相邻的两车道,显然四个匝道的设置使立交桥的占地面积大为提升,结构简单,车辆在立交桥上的绕行时间加长,而且匝道行下的车易与直行车道车辆抢道行驶,也不能解决行人在立交桥上方便行走和改变方向。
诸如此类互通式立交桥,从桥的结构上看它们有些共同的之处,立交桥为二层,行车路线的立叉点在十字路口过于集中,存在车辆分流慢、易堵塞,人们转、乘公交车不便的弊端,而立交桥的占地面积较大,结构复杂,工程量大,空间利用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人性化设计特点的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方便行人行走、转换乘车,避免人、车相遇而产生的交通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无行车直接交叉点、无匝道环行线路,分流速度快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有效解决了城市道路中心占地面积的有效利用问题。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沿(Y)、(X)两轴正、负四个方向为四条道,进入立交桥入口处每一条道都有同轴正向与逆向车道,右车道(A)、(C)、(E)、(G)立交桥入口处各有一座两线引桥(14)、(15)、单线引桥(16)、(17),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
立交桥(Y)轴向最外侧车道设有的可停靠停站台点;在立交桥交叉中心(X)轴的两侧各设有的停站台(M)、(N)上,其上可分别设有(X)、(Y)两轴四向停车站点。
(X)轴方向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最外道(13)、(13′),(13)、(13′)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进入(1)、(2)、(1′)、(2′),而(1)、(1′)道车可停靠在其车道左侧即立交桥(Y)轴向最外侧车道设有的各停站台(18)、(18′),并进入立交桥(Y)轴向出口处(B)(D),(E)、(G)入口处将车道分为(8)、(9)、(8′)、(9′),而(9)、(9′)道车直接沿(X)轴正、负方向进入车道(10)、(10′),进入立交桥的车道(8)、(8′)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可停靠在其车道右侧即立交桥(Y)轴向最外侧车道设有的各停站台(19)、(19′),分别进入(6)、(7)和(6′)、(7′)车道,并进入立交桥(Y)轴向出口处(B)(D)。
(Y)轴方向两线引桥中一线道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道(5)、(5′),另一线道将右转弯车引至右侧道(3)、(3′),而(3)、(3′)和(5)、(5′)车道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可停靠在立交桥交叉中心(X)轴的两侧各设有的停站台(M)、(N)上,其上可分别设有(X)、(Y)两轴四向停车站点(20)、(20′)、(21)、(21′)、(22)、(22′),(3)、(3′)可停靠停车站点(20)、(20′),(5)、(5′)道车可停靠在车站点(21)、(21′)和(22)、(22′),并分别进入(11)、(12)、(4)、和(11′)、(12′)、(4′),并进入立交桥(X)轴向出口处(F)、(H)。
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具有显著的优点:
1、人性化设计。解决了在城市中心交叉路口行人行走的问题,在立交桥交叉中心(X)轴的两侧各设有的停站台(M)、(N),以及在立交桥上入口处(X)(Y)两轴四向最外侧车道设有各停站台,方便人们在十字路口转、乘公交车,通往各个方向,及时疏散城市道路中心交叉路口的人流。
2、在立交桥(X)(Y)两轴四向的右车道(A)、(C)、(E)、(G)入口处分别设有一座两线引桥或单线引桥,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解决了立交桥上左转弯车道和(Y)轴正、负方向的直通行,以及沿(X)轴向正、负方向的直通行,各个方向的分流设置完整、合理,无行车直接交叉点,无环行线路,车分流量大且迅速,效率高,有效地避免了车辆堵塞现象。
3、无红绿灯、无斑马线,行人与车辆通行无需交通指挥系统,立交桥各道合理分流,公交道与机动车道合理分道,合理停靠车站,既解决了公交车自行抢道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人、车相遇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
4、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在立交桥路口外围设单线引桥或两线引桥,在立交桥解决分流的基础上,引桥再次进行交叉分流,极大地化解了道路中心交叉路口的车流量。
5、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交通系统特别是中心路口道路利用率低的问题,没有环形匝道,极大限度地节省了中心地带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立交桥的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道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底层道路示意图。
I为单线引桥或双线引桥,II为停车站,III直线道。
参照图1、2,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沿(Y)、(X)两轴正、负四个方向为四条道,进入立交桥入口处每一条道都有同轴正向与逆向车道,右车道(A)、(C)、(E)、(G),左车道(B)、(D)、(F)、(H)。
右车道(A)、(C)立交桥入口处各设有一座两线引桥(14)、(15),右车道(E)、(G)立交桥入口处各设有单线引桥(16)、(17),各引桥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
立交桥(Y)轴向最外侧车道设有的可停靠停站台(18)、(18′)、(19)、(19′)。
在立交桥交叉中心(X)轴的两侧各设有的停站台(M)、(N)上,其上可分别设有(X)、(Y)两轴四向停车站点(20)、(20′)、(21)、(21′)、(22)、(22′)。
在地面分别设有通向停站点(18)、(18′)、(19)、(19′)、(20)、(20′)、(21)、(21′)、(22)、(22′)的楼梯(S),并设通向(9)、(10)、(9′)、(10′)车道层的楼梯(T)
(X)轴方向:
左转弯车道:单线引桥(16)、(17)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最外道(13)(13′)——。公交车与机动车分流——公交车可停靠停车站(18)、(18′)——进入车道(1)、(2)、(1′)、(2′)——全部进入(Y)轴向出口处(B)、(D)。
在立交桥出口处(B)、(D)外侧可设(18)与(19)、(18′)与(19′)合并停车站点(23)、(23′)。
(E)、(G)入口处将车道分为(8)、(9)、(8′)、(9′)。
车道(9)、(9′)——不进入立交桥直接沿(X)轴正、负方向进入地下层或地面层车道(10)、(10′)。
(9)、(10)、(9′)、(10′)车道可以做成地下层,或为地面层。
车道(8)、(8′)——进入立交桥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流——公交车可停靠在其车道右侧停站台(19)、(19′)——分别进入车道(6)、(7)和(6′)、(7′)——进入立交桥(Y)轴向出口处(B)、(D)。
在地面分别可设有通向停站点(18)、(18′)、(19)、(19′)、(20)、(20′)、(21)、(21′)、(22)、(22′)的楼梯(S),或做成人行天桥;或车道(9)、(10)、(9′)、(10′)为地下层时,车道(9)、(10)、(9′)、(10′)可设有停车站台点(25),并设通向地面的楼梯(S)。
(Y)轴方向:
左转弯车道:
1、(A)、(C)入口两线引桥(14)(15)中一线道引桥——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例道(5)、(5′)——公交车与机动车分流——公交车可停靠停车站点(21)(21′)——进入车道(11)、(11′)——全部进入(X)轴向出口处(H)、(F)。
2、(A)、(C)入口两线引桥(14)、(15)中一线道引桥——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道(5)、(5′)——直线进入公交车停车站点(22)、(22′)——进入车道(4)、(4′)——出口处(D)(B)。
右转弯车道:
另一线道———将右转弯车引至右侧道(3)、(3′)——公交车与机动车分流——公交车可停靠停车站(20)(20′)——进入车道(11)、(12)、(11′)、(12′)——全部进入(X)轴向出口处(H)、(F)。
在立交桥出口处(H)、(F)外侧可设(20)与(21)、(20′)与(21′)的合并停车站点(24)、(24′)。
Claims (6)
1、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Y)、(X)两轴四向的右车道(A)、(C)、(E)、(G)立交桥入口处各有一座两线引桥(14)、(15)、单线引桥(16)、(17),跨越同轴左侧逆向车道;(X)轴向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最外道(13)、(13′),(13)、(13′)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进入车道(1)、(2)、(1′)、(2′),(1)、(1′)道车并可停靠在其车道左侧设有的各停站台(18)、(18′),进入立交桥(Y)轴向出口处(B)、(D),(E)、(G)入口处将车道分为(8)、(9)、(8′)、(9′),而(9)、(9′)道车直接沿(X)轴正、负方向进入车道(10)、(10′),进入立交桥的车道(8)、(8′)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可停靠其车道右侧设有的各停站台(19)、(19′),分别进入(6)、(7)和(6′)、(7′)车道;(Y)轴向两线引桥中一线道将左转弯车道引至左侧道(5)、(5′),另一线道将右转弯车引至右侧道(3)、(3′),而(3)、(3′)和(5)、(5′)车道可将公交车与机动车分别分流,可停靠在立交桥交叉中心(X)轴的两侧各设有的停站台(M)、(N)上,其上可分别设有(X)、(Y)两轴四向停车站点(20)、(20′)、(21)、(21′)、(22)、(22′),(3)、(3′)可停靠停车站点(20)、(20′),(5)、(5′)道车可停靠在车站点(21)、(21′)和(22)、(22′),分别进入(11)、(12)、(4)、和(11′)、(12′)、(4′)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立交桥出口处(B)、(D)外侧可设(18)与(19)、(18′)与(19′)的合并停车站点(23)、(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立交桥出口处(H)、(F)外侧可设(20)与(21)、(20′)与(21′)的合并停车站点(24)、(24′)。
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9)、(10)、(9′)、(10′)车道可以做成地下层,或直接为地面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分别可设有通向停站点(18)、(18′)、(19)、(19′)、(20)、(20′)、(21)、(21′)、(22)、(22′)的楼梯(S)。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地下车道(9)、(10)、(9′)、(10′)设有停车站台点(25),并设通向地面的楼梯(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021541108A CN1510215A (zh) | 2002-12-24 | 2002-12-24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021541108A CN1510215A (zh) | 2002-12-24 | 2002-12-24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0215A true CN1510215A (zh) | 2004-07-07 |
Family
ID=34235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1541108A Pending CN1510215A (zh) | 2002-12-24 | 2002-12-24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510215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37477A1 (fr) * | 2006-05-31 | 2007-12-06 | Guoliang Dong | Structure de gare routière à transfert sans interruption et système rapide d'autobus utilisant une telle gare |
WO2008009189A1 (fr) * | 2006-07-11 | 2008-01-24 | Guoliang Dong | Système urbain écologique sans blocage, économique en occupation du sol et en énergie et doté d'une organisation de l'espace |
CN103643607A (zh) * | 2013-12-05 | 2014-03-19 | 北京大学 |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CN110055843A (zh) * | 2019-05-31 | 2019-07-26 | 刘建峰 | 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 |
CN110924253A (zh) * | 2019-12-07 | 2020-03-27 | 易晓林 | 一种集成式无障碍城市立交桥 |
-
2002
- 2002-12-24 CN CNA021541108A patent/CN151021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37477A1 (fr) * | 2006-05-31 | 2007-12-06 | Guoliang Dong | Structure de gare routière à transfert sans interruption et système rapide d'autobus utilisant une telle gare |
WO2008009189A1 (fr) * | 2006-07-11 | 2008-01-24 | Guoliang Dong | Système urbain écologique sans blocage, économique en occupation du sol et en énergie et doté d'une organisation de l'espace |
CN103643607A (zh) * | 2013-12-05 | 2014-03-19 | 北京大学 |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CN103643607B (zh) * | 2013-12-05 | 2016-04-06 | 北京大学 |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
CN110055843A (zh) * | 2019-05-31 | 2019-07-26 | 刘建峰 | 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 |
CN110055843B (zh) * | 2019-05-31 | 2023-12-12 | 刘建峰 | 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 |
CN110924253A (zh) * | 2019-12-07 | 2020-03-27 | 易晓林 | 一种集成式无障碍城市立交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302C (zh) | 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 |
CN101008171A (zh)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
CN207073044U (zh) | 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 |
CN102747661A (zh) |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 |
CN108999042A (zh) | 一种基于环形交叉口的无红灯十字路口立交桥 | |
CN1047643C (zh) | 三分流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 | |
CN100494571C (zh) | 对称式立交桥 | |
CN1328189A (zh) | 单向式立体交叉立交桥 | |
CN1510215A (zh) |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 |
CN101792994A (zh) |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 |
CN209602887U (zh) | 一种无红灯十字路口立交桥 | |
CN1344838A (zh) |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 |
CN1105084A (zh) | 4/4(4/3)车道地上双层无交叉立交桥 | |
CN101487214A (zh) |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 |
CN1222664C (zh) |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 |
CN102234962B (zh) | 右行制四个独立“卜”字形分叉桥的全单层组合桥 | |
CN112112020B (zh) |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 |
CN108867217A (zh) | 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 | |
CN1869335A (zh) | 再继两层式立体交叉桥 | |
WO2021093137A1 (zh) | 地下回转式全互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 | |
CN102797207A (zh) | 一种单行道与单行道相交的城市二层互通式立交桥 | |
CN106958173A (zh) | 城市道路无红绿灯设计 | |
CN1776094A (zh) | 半潜式全互通人车分道立交桥 | |
CN201317903Y (zh) | 十字路口分道隧道洞桥 | |
CN1661162A (zh) | 公路十字路口分向式组合路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57 |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Pan Yuhe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patent for invention |
|
C57 |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Pan Yu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before expiration of term |
|
C57 |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Pan Yuheng Document name: Deemed as a notice of withdrawal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