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9188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9188A
CN106229188A CN201610365468.XA CN201610365468A CN106229188A CN 106229188 A CN106229188 A CN 106229188A CN 201610365468 A CN201610365468 A CN 201610365468A CN 106229188 A CN106229188 A CN 106229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linking part
conductive member
switching device
pressin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54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9188B (zh
Inventor
横田纯郎
横田纯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29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9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9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9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7/00Connections
    • H01H2207/03Connections via return spring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时的操作负荷大的开关。第一触点部(11)和第二触点部(21)在非按压操作时分离地对置配置,当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之后能够一起向下方侧位移,第一连结部(13)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部(13c),第二连结部(23)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变形部(23c),第一连结部(13)的第一变形部(13c)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连结部(23)的第二变形部(23c)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钮型的开关装置,尤其是涉及操作时的操作负荷较大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便携设备的小型化和电子基板的高密度化的发展,存在各种针对能够搭载于极小空间内的超小型开关装置的需求。作为现有的搭载面积较小的按钮型的开关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
图10是开关9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0所示,现有的开关900具备:固定导电构件901、可动导电构件902、按钮903、以及由假想线示出的壳体904。并且具备金属制的配线,该金属制的配线具有外部端子905且以与可动导电构件902始终接触的方式配置。固定导电构件901由冲裁形成为方形的漩涡状的平板状的金属板材构成,且具备:通过方形的漩涡状的中心部向上方(Z1方向)弯曲而形成的中心自由端部901a;以及外部端子901b。可动导电构件902由冲裁形成为方形的漩涡状的平板状的金属板材构成,且具备形成于旋涡的中心部的中心自由端部902a。壳体904具备方筒状的壳体主体904a,该壳体主体904a具备从下方对可动导电构件902的周部进行支承固定的锪孔。并且具备罩壳体904b,该罩壳体904b具备将按钮903沿着z轴压入且支承为能够位移的孔,并且嵌合地装配于壳体主体904a的上端侧。可动导电构件902在被壳体904从下方支承周部的同时,与固定导电构件901的上方侧分离地配置。按钮903在被罩壳体904b沿着z轴压入且支承为能够位移的同时,配置在可动导电构件902的上方侧。需要说明的是,中心自由端部901a、中心自由端部902a、以及按钮903沿着z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当按钮903向下方被压入而发生位移时,可动导电构件902被按向按钮903的下端部,由此,中心自由端部902a的周边部位向下方挠曲。然后,当向下方位移的中心自由端部902a与中心自由端部901a接触后,外部端子901b与外部端子905电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30428号公报
然而,由于开关900的导电构件采用在平板状的金属板上以成为方形的漩涡状的方式形成切口、而使其向上方或下方突出位移的构造,因此,存在操作时的操作负荷较小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时的操作负荷较大的开关装置。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导电构件、第二导电构件以及保持构件,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第一触点部,其设置为能够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第一外部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触点部的下方;以及第一连结部,其将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连结起来,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第二触点部;第二外部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方;以及第二连结部,其将所述第二触点部与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连结起来,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以电分离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在非按压操作时分离地对置配置,在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抵接之后,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能够一起向下方侧位移,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第一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所述第二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
由此,在第一触点部通过按压操作沿上下方向位移时,第一连结部将与第一触点部和第一外部连接部连结的两端部作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另外,在通过按压操作向下方位移的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抵接时,第二连结部将与第二触点部和第二外部连接部连结的两端部作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由于来自第一导电构件的弹性斥力和来自第二导电构件的弹性斥力的合力被传递至对第一触点部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因此操作负荷增大。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能够供按压操作时的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由此,第一触点部在被按压操作时向下方位移而与第二触点部抵接。与第一触点部抵接后的第二触点部在第一触点部进一步被按压操作时向下方位移而与抵接部抵接。当第二触点部与抵接部抵接且从第二触点部向抵接部传递作用力时,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向对第一触点部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的手指施加的操作负荷增大。另外,由于与抵接部抵接后的第二触点部向下方的位移被限制,因此,在第二触点部与第一触点部之间施加的接触压力增加,第二触点部与第一触点部容易导通。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在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触点部及所述第二触点部的假想中心线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
由此,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板构件能够通过弯折加工而容易构成,因此生产成本变小。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向相同的方向卷绕形成,以避免在非按压操作时相互发生干涉。
由此,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通过按压操作而发生了变形时,在上下方向上不交叉,因此,能够增大开关行程。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朝向对置配置的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由此,当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抵接时,在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集中于突出部。由于集中于突出部的力的力密度增大,因此,容易将形成于接触部分的氧化皮膜破坏,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容易导通。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部或所述第二触点部具备向上方侧或下方侧鼓出且能够进行翻转动作的鼓出部。
由此,在按压操作时抵接部与第二触点部抵接,并通过进一步压入而使鼓出部的中央部发生弹性变形而翻转,由此产生点击触感。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第一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部,第二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因此,第一连结部在第一触点部通过按压操作而沿上下方向位移时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第二连结部在通过按压操作而向下方位移的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时,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由于来自第一连结部的弹性斥力和来自第二连结部的弹性斥力的合力被传递至对第一触点部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因此,操作负荷增大。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提供操作时的操作负荷较大的开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时的俯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时的仰视图。
图4是从Y2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时的侧视图。
图5是从Z1方向观察沿图4所示的J-J线剖开第一连结部后的开关装置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从Y2方向观察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在非按压操作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的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抵接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的第二触点部与抵接部抵接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现有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开关装置
10 第一导电构件
11 第一触点部
12 第一外部连接部
13 第一连结部
13a 第一卷绕加工部
13b 第一弯折加工部
13c 第一变形部
20 第二导电构件
21 第二触点部
21a 突出部
22 第二外部连接部
23 第二连结部
23a 第二卷绕加工部
23b 第二弯折加工部
23c 第二变形部
30 保持构件
31 抵接部
40 鼓出部
A 假想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1时的俯视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1时的仰视图。图4是从Y2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1时的侧视图。图5是从Z1方向观察沿图4所示的J-J线剖开第一连结部13后的开关装置1时的示意剖视图。图6是从Y2方向观察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1在非按压操作时的示意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将图1所示的Z1方向称为上方,将Z2方向称为下方。
如图1至图6所示,开关装置1具备:第一导电构件10、第二导电构件20以及保持构件30。开关装置1是能够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按钮型的开关,并且是当被按压操作时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使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导通的开关。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各自的一部分埋设于保持构件30而限制配置,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在非按压操作时被保持为电分离。
第一导电构件10通过对冲压加工后的具有导电性的板材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构件10具备:设置为能够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一触点部11的下方对置设置的第一外部连接部12;以及将第一触点部11与第一外部连接部12连结起来的第一连结部13。第一触点部11具有倒圆角的四边形。第一触点部11呈大致水平地设置在开关装置1的最上部。第一外部连接部12的、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触点部11及第二导电构件20的一部分(第二触点部21)的假想中心线A侧的端部被埋设在保持构件30中。第一外部连接部12设置为下表面的一部分呈大致水平地露出,以使得容易从下方进行钎焊。
第一连结部13以从第一触点部11的X2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的方式突出形成。第一连结部13具有:第一卷绕加工部13a、第一弯折加工部13b以及第一变形部13c。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卷绕加工部13a是将第一连结部13弯折设置的部位。由于设置有第一卷绕加工部13a,所以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一连结部13以从第一触点部11的端部绕顺时针在假想中心线A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第一弯折加工部13b是将第一连结部13以相对于第一外部连接部12竖立设置的方式弯折而成的部位。第一变形部13c是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位。如图6所示,第一变形部13c设置为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第一导电构件10构成为,当从上方被按压操作时,第一连结部13弹性地挠曲且整体向下方侧位移。与此相对地,若为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小的平板状,则由于容易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无法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置得较大,因此,能够产生更大的弹性斥力。
第二导电构件20通过对冲压加工后的具有导电性的板材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第二导电构件20具备:第二触点部21;与第二触点部21的下方对置设置的第二外部连接部22;以及将第二触点部21与第二外部连接部22连结的第二连结部23。第二触点部21具有倒圆角的四边形。第二触点部21呈水平地设置在第二导电构件20的最上部。第二触点部21沿着假想中心线A而与第一触点部11的下方分离地对置配置。在第二触点部21的上表面的中央处,设置有朝向对置配置的第一触点部11的下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21a。第二外部连接部22相对于第一外部连接部12而配置在假想中心线A的相反侧的侧方。第二外部连接部22的假想中心线A侧的端部被埋设在保持构件30中。第二外部连接部22设置为下表面的一部分呈大致水平地露出,以使得容易从下方进行钎焊。
第二连结部23以从第二触点部21的X1方向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的方式突出形成。第二连结部23具有:第二卷绕加工部23a、第二弯折加工部23b以及第二变形部23c。如图2及图5所示,第二卷绕加工部23a是将第二连结部23弯折设置的部位。由于设置有第二卷绕加工部23a,所以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二连结部23以从第二触点部21的端部绕顺时针在假想中心线A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结部23配置为以与第一连结部13相同的方向卷绕形成,且相互不发生干涉。第二弯折加工部23b是将第二连结部23以相对于第二外部连接部22竖立设置的方式弯折而成的部位。第二变形部23c是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位。如图6所示,第二变形部23c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第二导电构件20构成为,当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之后,通过进一步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第二连结部23弹性地挠曲且整体向下方侧位移。
保持构件30是开关装置1的基部。保持构件30是通过插入成形而与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被一体地加工成形的合成树脂的成形体。保持构件30对第一外部连接部12的假想中心线A侧的端部与第二外部连接部22的假想中心线A侧的端部以电分离的方式进行保持。保持构件30配置在开关装置1的下部。保持构件30在与第二触点部21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能够供按压操作时的第二触点部21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部31。在非按压时,抵接部31设置为,上表面沿着假想中心线A而与第二触点部21的下表面的下方分离地对置配置,并且,具有能够穿过以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23卷绕的方式形成的这一构造的内侧的尺寸。因此,在按压操作时,当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位移到下方侧时,抵接部31在不碰到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的状态下能够与位移到下方侧的第二触点部21抵接。
接着,参照图1至图6,对第一导电构件10、第二导电构件20以及保持构件30的制作方法以及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第一导电构件10通过冲压加工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冲压而成,使第一触点部11成形为平板状,然后,如图4及图6所示,将比第一触点部11的端部靠前的成为第一连结部13的部位与第一触点部11垂直地弯折加工。第一连结部13在与第一触点部11垂直地被弯折加工之后,通过弯折加工而形成图2及图5所示的第一卷绕加工部13a,并以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构件10在第一卷绕加工部13a被弯折形成之后,在第一弯折加工部13b未被弯折加工的状态下导入到插入成形的模具中。
第二导电构件20通过冲压加工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冲压而成,使第二触点部21成形为平板状。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突出部21a成形在第二触点部21的中央处。第二导电构件20在第二触点部21和突出部21a成形之后,将第二触点部21的端部与第二触点部21垂直地弯折加工,由此形成第二连结部23。第二连结部23在与第二触点部21垂直地被弯折加工之后,通过弯折加工而形成图2及图5所示的第二卷绕加工部23a,并以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构件20在第二卷绕加工部23a而被弯折形成之后,在第二弯折加工部23b未被弯折加工的状态下导入到插入成形的模具中。
形成有第一卷绕加工部13a的第一导电构件10和形成有第二卷绕加工部23a的第二导电构件20通过插入成形而与保持构件30一体成形。在插入成形时,在第一外部连接部12与第二外部连接部22以电分离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端部被埋设并保持于保持构件30。此时,由于第一弯折加工部13b和第二弯折加工部23b未被弯折加工,所以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配置在保持构件30的侧方。如图3所示,第一外部连接部12和第二外部连接部22在保持于保持构件30的端部周边的下方侧的面呈大致水平地露出的状态下被埋设并保持于保持构件30。抵接部31在插入成形时同时形成。第二导电构件20在保持于保持构件30之后,通过将第二连结部23的端部垂直地弯折加工而形成图1所示的第二弯折加工部23b,由此形成第二外部连接部22。第一导电构件10在保持于保持构件30之后,通过将第一连结部13的端部垂直地弯折加工而形成图1所示的第一弯折加工部13b,由此形成第一外部连接部12。通过以上方式,制作并组装第一导电构件10、第二导电构件20以及保持构件30。在进行插入成形时,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配置在保持构件30的侧方,从而不妨碍模具的动作,因此,保持构件30能够简单地被加工成形。第一外部连接部12和第二外部连接部22由于保持于保持构件30的端部周边的下方侧的面呈大致水平地露出,因此,成为容易从下方进行钎焊的结构。
如图6所示,开关装置1的第二触点部21在非按压操作时与第一触点部11的下方分离地对置配置,并且配置在能够使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向下方位移的第一触点部11位移的范围内。另外,抵接部31在非按压操作时与第二触点部21的下方分离地对置配置,并且配置在能够使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向下方位移的第二触点部21位移的范围内。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在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触点部11及第二触点部21的假想中心线A的周围绕顺时针向相同的方向卷绕形成并配置,以避免在非按压操作时相互发生干涉。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由于在俯视观察下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成为在通过按压操作而发生了变形时在上下方向上不交叉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6至图8,对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伴随着按压操作而产生朝向上方的较大的弹性斥力的作用进行说明。图7是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1在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时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沿图2所示的I-I线剖开后的开关装置1在第二触点部21与抵接部31抵接时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6所示,开关装置1在非按压操作时,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分离。操作开关装置1的操作者沿着假想中心线A从上方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在从上方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开关装置1的第一导电构件10发生挠曲且整体向下方侧位移。第一导电构件10设置为,第一变形部13c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对第一导电构件10而言,在第一触点部11通过按压操作而沿上下方向位移时,第一连结部13将与第一触点部11和第一外部连接部12结合的两端作为支点并以扭转的方式挠曲而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产生朝向上方的较大的弹性斥力。此时,来自第一导电构件10的弹性斥力作为操作负荷而被传递至从上方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
如图7所示,在对开关装置1进一步进行了按压操作时,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另外,在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之后,当对第一触点部11进一步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一起向下方侧位移。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之间所产生的接触压力在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时集中于突出部21a,因此,将形成于接触部分的氧化皮膜破坏。第二导电构件20设置为,第二变形部23c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对第二导电构件20而言,在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一起向下方侧位移时,第二连结部23将与第二触点部2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22结合的两端作为支点并以扭转的方式挠曲而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产生朝向上方的较大的弹性斥力。此时,来自第一导电构件10的弹性斥力和来自第二导电构件20的弹性斥力的合力作为操作负荷而被传递至从上方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因此,操作负荷增大。
开关装置1在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构件20一起位移到下方侧之后,通过对第一触点部11进一步进行按压操作,如图8所示,第二触点部21与抵接部31抵接。由于第二触点部21对抵接部31施加的作用力而从抵接部31产生半作用力。此时,来自第一导电构件10的弹性斥力、来自第二导电构件20的弹性斥力以及来自抵接部31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作为操作负荷被传递至从上方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因此,操作负荷进一步增大。通过以上方式,开关装置1在操作时向操作者传递较大的操作负荷。
这样,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具备:第一导电构件10、第二导电构件20以及保持构件30,该第一导电构件10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第一触点部11,其设置为能够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第一外部连接部12,其设置在第一触点部11的下方;以及第一连结部13,其将第一触点部11与第一外部连接部12连结起来,该第二导电构件20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第二触点部21;第二外部连接部22,其设置在第二触点部21的下方;以及第二连结部23,其将第二触点部21与第二外部连接部22连结起来,该保持构件30对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以电分离的方式进行保持,第一触点部11和第二触点部21在非按压操作时分离地对置配置,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在抵接之后能够一起向下方侧位移,第一连结部13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部13c,第二连结部23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变形部23c,第一连结部13的第一变形部13c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连结部23的第二变形部23c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由此,在第一触点部11通过按压操作沿上下方向位移时,第一连结部13将与第一触点部11和第一外部连接部12结合的两端部作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另外,在通过按压操作向下方位移的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时,第二连结部23将与第二触点部21和第二外部连接部22结合的两端部作为支点进一步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斥力。由于来自第一导电构件10的弹性斥力和来自第二导电构件20的弹性斥力的合力被传递至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因此操作负荷增大。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保持构件30在与第二触点部21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能够供按压操作时的第二触点部21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部31。由此,第一触点部11在被按压操作时向下方位移而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与第一触点部11抵接后的第二触点部21在第一触点部11进一步被按压操作时向下方位移而与抵接部31抵接。当第二触点部21与抵接部31抵接且从第二触点部21向抵接部31传递作用力时,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向对第一触点部11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者的手指施加的操作负荷增大。另外,由于与抵接部31抵接后的第二触点部21向下方的位移被限制,因此,在第二触点部21与第一触点部11之间施加的接触压力增加,第二触点部21与第一触点部11容易导通。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第一连结部13及第二连结部23以在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触点部11及第二触点部21的假想中心线A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由此,第一导电构件10和第二导电板构件能够通过弯折加工而容易构成,因此生产成本变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向相同的方向卷绕形成,以避免在非按压操作时相互发生干涉。由此,第一连结部13和第二连结部23在通过按压操作而发生了变形时,在上下方向上不交叉,因此,能够增大开关行程。另外,开关动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在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朝向对向配置的面侧突出的突出部21a。由此,当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时,在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集中于突出部21a。由于集中于突出部21a的力的力密度增大,因此,容易将形成于接触部分的氧化皮膜破坏,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容易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形来实施,这些情况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1a以从第二触点部21的上表面的中央朝向对置配置的第一触点部11的下表面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但也可以设置为从第一触点部11的下表面朝向对置配置的第二触点部21的上表面侧突出。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1a仅设置于第二触点部21,但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这双方。在该情况下,突出部21a以分别朝向对置配置的面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部连接部12与第一触点部11对置而设置,但只要与供开关装置1安装的外部装置的安装面平行地设置即可,也可以不与第一触点部11对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触点部11与第二触点部21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突出部,但如图9所示,第一触点部11或第二触点部21也可以具备向上方侧或下方侧鼓出的能够进行翻转动作的鼓出部40。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鼓出部40以朝向对置配置的面侧鼓出的方式设置。由此,在按压操作时抵接部31与第二触点部21抵接,并通过进一步压入而使鼓出部40的中央部发生弹性变形而翻转,由此产生点击触感。
另外,在相互不矛盾的情况下,能够将实施例彼此组合,并且,还能够将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Claims (6)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装置具备第一导电构件、第二导电构件以及保持构件,
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
第一触点部,其设置为能够从上方被按压操作;
第一外部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触点部的下方;以及
第一连结部,其将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连结起来,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形成,且具备:
第二触点部;
第二外部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方;以及
第二连结部,其将所述第二触点部与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连结起来,
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以电分离的方式保持,
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在非按压操作时分离地对置配置,在从上方被按压操作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抵接之后,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能够一起向下方侧位移,
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部,
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伴随着按压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二变形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所述第一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的所述第二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的剖视观察下,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处具有能够供按压操作时的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在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触点部及所述第二触点部的假想中心线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向相同的方向卷绕形成,以避免在非按压操作时相互发生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朝向对置配置的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点部或所述第二触点部具备向上方侧或下方侧鼓出且能够进行翻转动作的鼓出部。
CN201610365468.XA 2015-06-02 2016-05-27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6229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1933 2015-06-02
JP2015111933A JP6399492B2 (ja) 2015-06-02 2015-06-02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9188A true CN106229188A (zh) 2016-12-14
CN106229188B CN106229188B (zh) 2018-10-02

Family

ID=5752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5468.XA Active CN106229188B (zh) 2015-06-02 2016-05-27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99492B2 (zh)
CN (1) CN106229188B (zh)
TW (1) TWI61586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428U (ja) * 1993-11-16 1995-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EP2403070A1 (de) * 2010-07-03 2012-01-04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Federkontakt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CN103296545A (zh) * 2012-02-23 2013-09-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3428U (zh) * 1985-09-04 1987-03-16
JP2006108516A (ja) * 2004-10-08 2006-04-20 Canon Inc 可変抵抗を有する操作キ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428U (ja) * 1993-11-16 1995-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EP2403070A1 (de) * 2010-07-03 2012-01-04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Federkontakt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CN103296545A (zh) * 2012-02-23 2013-09-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25194A (ja) 2016-12-28
CN106229188B (zh) 2018-10-02
JP6399492B2 (ja) 2018-10-03
TWI615866B (zh) 2018-02-21
TW201703080A (zh) 201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2575U (zh) 压接连接器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JP5772909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02427177B (zh) 接触件和电连接器
CN108011247A (zh) 具有悬臂的平坦触头插座
JP2014075278A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CN104425919A (zh) 连接器
CN108140974B (zh) 端子
CN106229188A (zh) 开关装置
US8052445B2 (en)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and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the contact
CN105655767A (zh) 提高绝缘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2523871U (zh) 一种高性能弹片
CN107453080B (zh) 一种预压高弹力弹片连接器
CN105826117A (zh) 滑动开关
CN101136289A (zh) 输入装置
JP2018045929A (ja) 接触端子
CN104733888A (zh) 内置型天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5491528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结构
CN203747095U (zh) 一种接插件
CN206076114U (zh) 按键排气结构
CN102170069A (zh) 插头
KR101942687B1 (ko) 전기활성 물질을 이용한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장치
CN212542238U (zh) 一种轻触开关
CN216648664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272705U (zh) 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