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866B -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866B
TWI615866B TW105116499A TW105116499A TWI615866B TW I615866 B TWI615866 B TW I615866B TW 105116499 A TW105116499 A TW 105116499A TW 105116499 A TW105116499 A TW 105116499A TW I615866 B TWI615866 B TW I6158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contact
conductive member
pressing operation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3080A (zh
Inventor
Junichiro Yokota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3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3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8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7/00Connections
    • H01H2207/03Connections via return spring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操作時之操作負荷大的開關。
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之後,變為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第1連結部13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1變形部13c;第2連結部23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2變形部23c;第1連結部13之第1變形部13c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連結部23之第2變形部23c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之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壓型開關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操作時之操作負荷大的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近年來,可攜式機器之小型化與電子基板之高密度化日新月異,由此出現了各種關於可搭載於極小之空間的超小型開關裝置的需求。作為先前之搭載面積小的按壓型開關裝置,已知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開關。
圖10係開關900之外觀立體圖。如圖10所示,先前之開關900具備:固定導電構件901、可動導電構件902、按鈕903、及由假想線所表示之殼體904。又,其具備金屬製之配線,該配線具有外部端子905,且以與可動導電構件902始終接觸之方式而配置。固定導電構件901包含沖製形成為角形之螺旋狀的平板狀金屬板材,且具備:中心自由端部901a,其係由角形之螺旋狀的中心部朝上方(Z1方向)屈曲而形成;及外部端子901b。可動導電構件902包含沖製形成為角形之螺旋狀的平板狀金屬板材,且具備形成於螺旋之中心部的中心自由端部902a。殼體904具備角筒狀之殼體本體904a,其具有將可動導電構件902之周部從下方予以支持固定的鍃孔。又,殼體904具備罩殼904b,其具有將按鈕903支持成可沿z軸壓入位移之孔,且嵌合安裝於殼體本體904a之上端側。可動導電構件902由殼體904從下方支持周部,且與固定導電構件901之上方側隔開而配置。按鈕903由罩殼904b支持成可 沿z軸壓入位移,且配置於可動導電構件902之上方側。另外,中心自由端部901a與中心自由端部902a及按鈕903係沿z軸配置於一條直線上。在使按鈕903朝下方壓入位移時,可動導電構件902受按鈕903之下端部按壓,藉此中心自由端部902a之周邊部位朝下方撓曲。如是,在朝下方位移之中心自由端部902a與中心自由端部901a接觸時,外部端子901b與外部端子905電性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7-30428號公報
然而,由於開關900係採用對於導電構件以在平板狀之金屬板上成為角形之螺旋狀之方式置入缺口,而使其朝上方或下方突出位移之構造,故有在操作時操作負荷小此一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操作時之操作負荷大的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為了解決該問題,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導電構件,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的第1接點部、設置於前述第1接點部之下方的第1外部連接部、及將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1外部連接部予以連結的第1連結部;第2導電構件,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第2接點部、設置於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方的第2外部連接部、及將前述第2接點部與前述第2外部連接部予以連結的第2連結部;及保持構件,其將前述第1導電構件與前述第2導電構件電性上隔開而保持;且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 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抵接之後,變為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前述第1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1變形部;前述第2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2變形部;前述第1連結部之前述第1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2連結部之前述第2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之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
藉此,在第1接點部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上下方向位移時,第1連結部以與第1接點部及第1外部連接部連結之兩端為支點,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而產生大的反彈力。又,在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下方位移之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抵接時,第2連結部以與第2接點部及第2外部連接部連結之兩端為支點,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而產生大的反彈力。對於就第1接點部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由於來自第1導電構件之反彈力與來自第2導電構件之反彈力的合力被傳遞至操作者本身,故操作負荷變大。
又,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前述保持構件在與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表面對向之位置,具有在按壓操作時可由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表面抵接之抵接部。
藉此,第1接點部在被施以按壓操作時,朝下方位移而與第2接點部抵接。在第1接點部被進一步施以按壓操作時,與第1接點部抵接之第2接點部朝下方位移而與抵接部抵接。在第2接點部與抵接部抵接,有作用力從第2接點部被傳遞至抵接部時,由於反作用力產生,故就第1接點部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之手指上的操作負荷變大。又,與抵接部抵接之第2接點部由於朝下方之位移受到限制,故其與第1接點部之間之接觸壓力變高,而容易與第1接點部導通。
另外,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連結部及前述第2連結部以周繞假想中心線之周圍捲繞的方式彎折而形成,該假想中 心線在上下方向上貫通前述第1接點部及前述第2接點部。
藉此,由於第1導電構件與第2導電板構件可藉由彎折加工而容易地構成,故生產成本變小。
又,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連結部與前述第2連結部在非按壓操作時,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
藉此,第1連結部與第2連結部在藉由按壓操作而變形時,由於在上下方向上不再交叉,故可將開關裝置行程增大。
又,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在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之至少一者處,設置有朝對向配置之面側突出之突出部。
藉此,在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抵接時,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之間所產生之接觸壓力集中至突出部。由於集中至突出部之力的力密度變大,故形成於接觸部分之氧化皮膜變得易於被破壞,而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變得容易導通。
又,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接點部或前述第2接點部具備朝上方側或下方側隆起之可進行反轉動作之隆起部。
藉此,在按壓操作時,抵接部與第2接點部抵接而進一步被壓入,藉此,隆起部之中央部發生彈性變形而反轉,藉此產生卡嗒聲感觸。
又,在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中,彈性接點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之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抵接後,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且在該製造方法中,前述第1接點部在成形為平板狀之後,將較前述第1接點部之端部更靠前之成為第1連結部之部位,以相對於第1接點部垂直之方式予以彎折加工後,藉由彎折加工以第1捲繞加工部形成捲繞之 方式予以彎折形成。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第1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1變形部,第2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2變形部。第1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之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因此在第1接點部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上下方向位移時,第1連結部產生大的反彈力。在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下方位移之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抵接時,第2連結部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而產生大的反彈力。對於就第1接點部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由於來自第1連結部之反彈力與來自第2連結部之反彈力的合力被傳遞至操作者本身,故操作負荷變大。如以上所述,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操作時之操作負荷大的開關裝置。
1‧‧‧開關裝置
10‧‧‧第1導電構件
11‧‧‧第1接點部
12‧‧‧第1外部連接部
13‧‧‧第1連結部
13a‧‧‧第1捲繞加工部
13b‧‧‧第1彎折加工部
13c‧‧‧第1變形部
20‧‧‧第2導電構件
21‧‧‧第2接點部
21a‧‧‧突出部
22‧‧‧第2外部連接部
23‧‧‧第2連結部
23a‧‧‧第2捲繞加工部
23b‧‧‧第2彎折加工部
23c‧‧‧第2變形部
30‧‧‧保持構件
31‧‧‧抵接部
40‧‧‧隆起部
901‧‧‧固定導電構件
901a‧‧‧中心自由端部
901b‧‧‧外部端子
902‧‧‧可動導電構件
902a‧‧‧中心自由端部
903‧‧‧按鈕
904‧‧‧殼體
904a‧‧‧殼體本體
904b‧‧‧罩殼
905‧‧‧外部端子
A‧‧‧假想中心線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從上方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的俯視圖。
圖3係從下方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的仰視圖。
圖4係從Y2方向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的側視圖。
圖5係從Z1方向觀察沿圖4所示之J-J線切斷第1連結部之開關裝置的示意剖視圖。
圖6係針對沿圖2所示之I-I線切斷之開關裝置,在非按壓操作時從Y2方向予以觀察之示意剖視圖。
圖7係沿圖2所示之I-I線切斷之開關裝置在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抵接時之示意剖視圖。
圖8係沿圖2所示之I-I線切斷之開關裝置在第2接點部與抵接部相抵接時之示意剖視圖。
圖9係說明本發明之變化例的示意剖視圖。
圖10係顯示先前之開關之構成的示意剖視圖。
以下,使用圖1至圖6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的構成。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的立體圖。圖2係從上方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1的俯視圖。圖3係從下方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1的仰視圖。圖4係從Y2方向觀察圖1所示之開關裝置1的側視圖。圖5係從Z1方向觀察沿圖4所示之J-J線切斷第1連結部13之開關裝置1的示意剖視圖。圖6係針對沿圖2所示之I-I線切斷之開關裝置1,在非按壓操作時從Y2方向予以觀察之示意剖視圖。
又,為了便於理解地說明本實施形態,將圖1所示之Z1方向稱為上方,將Z2方向稱為下方。
開關裝置1如圖1至圖6所示,具備第1導電構件10、第2導電構件20、及保持構件30。開關裝置1係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按壓型開關,且係在被施以按壓操作時,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從而使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導通之開關。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係以各自之一部分埋設於保持構件30之方式在配置上受到規制,在非按壓操作時電性上隔開而保持。
第1導電構件10係藉由將經沖製加工之具有導電性之板材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如圖1所示,第1導電構件10具備:第1接點部11,其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第1外部連接部12,其與第1接點部11之下方對向而設置;及第1連結部13,其將第1接點部11與第1外部連接部12予以連結。
第1接點部11具有將角倒圓角化之四角形。第1接點部11大致水平地設置於開關裝置1之最上部。第1外部連接部12其位於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第1接點部11及第2導電構件20之一部分(第2接點部21)的假想 中心線A側之端部,係埋設於保持構件30。為了使第1外部連接部12容易從下方進行焊接,下表面之一部分係大致水平地露出而設置。
第1連結部13係以自第1接點部11之X2方向側之端部朝下方垂下之方式突出而形成。第1連結部13具有:第1捲繞加工部13a、第1彎折加工部13b、及第1變形部13c。如圖2及圖5所示,第1捲繞加工部13a係將第1連結部13彎折而設置之部位。第1連結部13藉由設置有第1捲繞加工部13a,從上方觀察時,以周繞假想中心線A之周圍自第1接點部11之端部按照順時針捲繞之方式彎折而形成。第1彎折加工部13b係以將第1連結部13相對於第1外部連接部12豎立設置之方式而彎折之部位。第1變形部13c係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部位。如圖6所示,第1變形部13c係設置為:在上下方向的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第1導電構件10係以下之構成: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時,第1連結部13彈性地形變而整體朝下方側位移。相對於此,若第1導電構件10為上下方向之尺寸為小的平板狀,則容易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因而無法產生大的反彈力。在本實施形態中,因上下方向之尺寸設定得大,故可產生更大的反彈力。
第2導電構件20係藉由將經沖製加工之具有導電性之板材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如圖1所示,第2導電構件20具備:第2接點部21;第2外部連接部22,其與第2接點部21之下方對向而設置;及第2連結部23,其將第2接點部21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予以連結。第2接點部21具有將角倒圓角化之四角形。第2接點部21水平地設置於第2導電構件20之最上部。第2接點部21沿假想中心線A,與第1接點部11之下方隔開而對向配置。在第2接點部21之上表面之中央,設置有朝與其對向而配置之第1接點部11之下表面側突出的突出部21a。第2外部連接部22相對於第1外部連接部12而配置於假想中心線A之相反側之側方。第2外部連接部22的假想中心線A側之端部係埋設於保持構件30。為了使 第2外部連接部22容易從下方進行焊接,下表面之一部分係大致水平地露出而設置。
第2連結部23係以從第2接點部21之X1方向側之端部朝下方垂下之方式突出而形成。第2連結部23具有:第2捲繞加工部23a、第2彎折加工部23b、及第2變形部23c。如圖2及圖5所示,第2捲繞加工部23a係將第2連結部23彎折而設置之部位。第2連結部23藉由設置有第2捲繞加工部23a,從上方觀察時,以繞假想中心線A之周圍自第2接點部21之端部按照順時針捲繞之方式彎折而形成。另外,第2連結部23與第1連結部13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而配置。第2彎折加工部23b係以將第2連結部23相對於第2外部連接部22豎立設置之方式而彎折之部位。第2變形部23c係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部位。如圖6所示,第2變形部23c係設置為: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第2導電構件20係以下之構成: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後,藉由第1接點部11進一步受到按壓操作,第2連結部23彈性地形變而整體朝下方側位移。
保持構件30係開關裝置1之基部。保持構件30係藉由嵌入成形而與第1導電構件10及第2導電構件20一體地成形加工之合成樹脂的成形體。保持構件30將第1外部連接部12之假想中心線A側之端部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之假想中心線A側之端部電性上隔開而予以保持。保持構件30配置於開關裝置1之下部。保持構件30在與第2接點部21之下表面對向之位置,具有在按壓操作時可由第2接點部21之下表面抵接之抵接部31。在非按壓時,抵接部31係設置為上表面沿假想中心線A與第2接點部21之下表面之下方隔開而對向配置,且具有可插通於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以捲繞之方式而形成之構造的內側之尺寸。因此,在按壓操作時,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朝下方側位移 時,抵接部31可在不與第1連結部13及第2連結部23碰觸之下,與朝下方側位移之第2接點部21抵接。
其次,一邊參照圖1至圖6,一邊說明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及保持構件30的製作方法及組裝方法。第1導電構件10藉由沖製加工而從具有導電性之板材沖製形成,在將第1接點部11成形為平板狀之後,將較第1接點部11之端部更靠前之成為第1連結部13的部位,如圖4及圖6所示般,相對於第1接點部11垂直地予以彎折加工。第1連結部13在相對於第1接點部11垂直地被彎折加工之後,藉由彎折加工而形成圖2及圖5所示之第1捲繞加工部13a,其以捲繞之方式彎折而形成。另外,第1導電構件10係在第1捲繞加工部13a經彎折形成後,在第1彎折加工部13b尚未被彎折加工之狀態下,導入至嵌入成形之模具。
第2導電構件20藉由沖製加工而從具有導電性之板材沖製形成,且第2接點部21係成形為平板狀。又,如圖4及圖6所示,突出部21a成形於第2接點部21之中央。第2導電構件20在第2接點部21與突出部21a成形後,藉由將第2接點部21之端部相對於第2接點部21垂直地予以彎折加工而形成第2連結部23。第2連結部23在相對於第2接點部21垂直地被彎折加工之後,藉由彎折加工而形成圖2及圖5所示之第2捲繞加工部23a,其以捲繞之方式彎折而形成。另外,第2導電構件20係在第2捲繞加工部23a經彎折形成後,在第2彎折加工部23b未被彎折加工之狀態下,導入至嵌入成形之模具。
形成有第1捲繞加工部13a之第1導電構件10與形成有第2捲繞加工部23a之第2導電構件20係藉由嵌入成形而與保持構件30一體地成形。在嵌入成形時,第1外部連接部12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係在電性上隔開而配置之狀態下,以端部埋設於保持構件30而被保持。此時,由於第1彎折加工部13b與第2彎折加工部23b未被彎折加工,故第1導電構件 10與第2導電構件20配置於保持構件30之側方。如圖3所示,第1外部連接部12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係以保持於保持構件30的端部周邊之下方側之面大致水平地露出之狀態埋設於保持構件30而被保持。抵接部31在嵌入成形時同時地形成。第2導電構件20在保持於保持構件30後,藉由將第2連結部23之端部垂直地予以彎折加工而形成圖1所示之第2彎折加工部23b,從而形成第2外部連接部22。第1導電構件10在保持於保持構件30後,藉由將第1連結部13之端部垂直地予以彎折加工而形成圖1所示之第1彎折加工部13b,從而形成第1外部連接部12。如以上所述般,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及保持構件30係在被製作的同時被組裝。在嵌入成形時,由於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因配置於保持構件30之側方而不會妨礙模具之動作,故保持構件30可簡單地成形加工而成。第1外部連接部12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係保持於保持構件30的端部周邊之下方側之面大致水平地露出,因此為容易從下方進行焊接之構成。
開關裝置1在非按壓操作時,如圖6所示,第2接點部21與第1接點部11之下方隔開而與其對向配置,且配置於伴隨著按壓操作朝下方位移之第1接點部11之可位移之範圍內。又,抵接部31與第2接點部21之下方隔開而與其對向配置,且配置於伴隨著按壓操作朝下方位移之第2接點部21之可位移之範圍內。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如圖2及圖5所示,在非按壓操作時,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周繞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第1接點部11及第2接點部21之假想中心線A之周圍,按照順時針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而同時配置。因在平面觀察下為隔以間隔而配置,故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在因按壓操作而變形時,成為在上下方向上不交叉之構成。
其次,利用圖6至圖8,說明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產生朝向上方之大的反彈力之作用。圖7係沿圖2所示之I-I 線切斷之開關裝置1在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時之示意剖視圖。圖8係沿圖2所示之I-I線切斷之開關裝置1在第2接點部21與抵接部31相抵接時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6所示,開關裝置1在非按壓操作時,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係隔開。操作開關裝置1之操作者沿假想中心線A從上方對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開關裝置1在從上方對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時,第1導電構件10發生形變而整體朝下方側位移。第1導電構件10係設置為:第1變形部13c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因此,由於在第1接點部11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上下方向位移時,第1導電構件10以與第1接點部11及第1外部連接部12結合之兩端為支點,第1連結部13以扭曲之方式形變而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產生朝向上方之大的反彈力。此時,對於從上方就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來自第1導電構件10之反彈力係作為操作負荷而被傳遞至操作者本身。
如圖7所示,開關裝置1在進一步被施以按壓操作時,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又,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後,在對第1接點部11進一步施以按壓操作時,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一起朝下方側位移。由於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之間所產生之接觸壓力在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時集中於突出部21a,故會破壞形成於接觸部分之氧化皮膜。第2導電構件20係設置為:第2變形部23c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因此,由於在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一起朝下方側位移時,第2導電構件20以與第2接點部21及第2外部連接部22結合之兩端為支點,第2連結部23以扭曲之方式形變而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因此產生朝向上方之大的反彈力。此時,對於從上方就第1接 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來自第1導電構件10之反彈力與來自第2導電構件20之反彈力的合力係作為操作負荷而被傳遞至操作者本身。因此,操作負荷變大。
開關裝置1在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一起朝下方側位移後,藉由對第1接點部11進一步進行按壓操作,如圖8所示般,第2接點部21與抵接部31抵接。第2接點部21對抵接部31帶來作用力,起因於此,從抵接部31產生反作用力。此時,對於從上方對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來自第1導電構件10之反彈力與來自第2導電構件20之反彈力及來自抵接部31之反作用力的合力被作為操作負荷而傳遞至操作者本身。因此,操作負荷變得更大。如以上般,開關裝置1對於操作者在操作時傳遞大的操作負荷。
如上述般,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具備:第1導電構件10,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的第1接點部11、設置於第1接點部11之下方的第1外部連接部12、及將第1接點部11與第1外部連接部12予以連結的第1連結部13;第2導電構件20,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第2接點部21、設置於第2接點部21之下方的第2外部連接部22、及將第2接點部21與第2外部連接部22予以連結的第2連結部23;及保持構件30,其將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構件20電性上隔開而保持;且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之後,變為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第1連結部13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1變形部13c;第2連結部23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2變形部23c;第1連結部13之第1變形部13c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連結部23之第2變形部23c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之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藉此,在第1接點部11藉由按壓操作而 朝上下方向位移時,第1連結部13以與第1接點部11及第1外部連接部12結合之兩端部為支點,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而產生大的反彈力。又,進而,在藉由按壓操作而朝下方位移之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時,第2連結部23以與第2接點部21及第2外部連接部22結合之兩端部為支點,在上下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而產生大的反彈力。對於就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而言,由於來自第1導電構件10之反彈力與來自第2導電構件20之反彈力的合力被傳遞至操作者本身,故操作負荷變大。
又,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其保持構件30在與第2接點部21之下表面對向之位置,具有在按壓操作時可由第2接點部21之下表面抵接之抵接部31。藉此,第1接點部11在被施以按壓操作時,朝下方位移而與第2接點部21抵接。在第1接點部11被進一步施以按壓操作時,與第1接點部11抵接之第2接點部21朝下方位移而與抵接部31抵接。在第2接點部21與抵接部31抵接,作用力從第2接點部21被傳遞至抵接部31時,由於反作用力產生,故就第1接點部11進行按壓操作之操作者之手指上的操作負荷變大。又,與抵接部31抵接之第2接點部21由於朝下方之位移受到限制,故其與第1接點部11之間之接觸壓變高,而容易與第1接點部11導通。
另外,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的第1連結部13及第2連結部23係以周繞假想中心線A之周圍捲繞的方式彎折而形成,假想中心線A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第1接點部11及第2接點部21。藉此,第1導電構件10與第2導電板構件由於可藉由彎折加工而容易地構成,故生產成本變低。
又,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的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在非按壓操作時,係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藉此,第1連結部13與第2連結部23在藉由按壓操作而變形時,由 於在上下方向上不交叉,故可將開關行程增大。又,進而,開關動作之信賴性變高。
又,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在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之至少一者,設置有朝對向配置之面側突出之突出部21a。藉此,在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抵接時,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之間所產生之接觸壓集中至突出部21a。由於集中至突出部21a之力的力密度變大,故形成於接觸部分之氧化皮膜變得易於被破壞,而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變得容易導通。
另外,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在不脫離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而實施。例如,可如下述般進行變化而實施,該等變化亦屬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在本發明之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突出部21a以從第2接點部21之上表面之中央朝對向配置之第1接點部11之下表面側突出之方式而設置,但亦能夠以從第1接點部11之下表面側朝對向配置之第2接點部21之上表面側突出之方式而設置。
又,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突出部21a僅設置於第2接點部21,但亦可將其設置於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二者。在此情形下,突出部21a係分別以朝對向配置之面側突出之方式而設置。
又,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第1外部連接部12係與第1接點部11對向設置,但將其相對於安裝有開關裝置1的外部裝置之安裝面平行地設置即可,亦可不與第1接點部11對向。
又,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係在第1接點部11與第2接點部21之至少一者設置突出部,但亦可在第1接點部11或第2接點部21,如圖9所示般,具備朝上方側或下方側隆起之可進行反轉動作之隆起部40。圖9係說明本發明之變化例之示意剖視圖。隆起部40係以朝對向配置之面側突出之方式而設置。藉此,在按壓操作時,抵接部31與第2接 點部21抵接,藉由進一步被壓入,隆起部40之中央部發生彈性變形而反轉,藉此產生卡嗒聲感觸。
又,在互不矛盾之情形下,諸個實施例之組合為可能,且不同實施例之中之諸個特徵之組合亦屬可能。
1‧‧‧開關裝置
11‧‧‧第1接點部
12‧‧‧第1外部連接部
13‧‧‧第1連結部
13c‧‧‧第1變形部
21‧‧‧第2接點部
21a‧‧‧突出部
22‧‧‧第2外部連接部
23‧‧‧第2連結部
23c‧‧‧第2變形部
30‧‧‧保持構件
31‧‧‧抵接部
A‧‧‧假想中心線

Claims (10)

  1. 一種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導電構件,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的第1接點部、設置於前述第1接點部之下方的第1外部連接部、及將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1外部連接部予以連結的第1連結部;第2導電構件,其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包含第2接點部、設置於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方的第2外部連接部、及將前述第2接點部與前述第2外部連接部予以連結的第2連結部;及保持構件,其將前述第1導電構件與前述第2導電構件電性上隔開而保持;且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抵接之後,變為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前述第1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1變形部;前述第2連結部具有伴隨著按壓操作而發生彈性變形之第2變形部;前述第1連結部之前述第1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2連結部之前述第2變形部之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之剖面觀察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水平方向之尺寸大。
  2.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保持構件在與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表面對向之位置,具有在按壓操作時可由前述第2接點部之下表面抵接之抵接部。
  3.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結部及前述第2連結部以 周繞假想中心線之周圍捲繞的方式彎折而形成,該假想中心線在上下方向上貫通前述第1接點部及前述第2接點部。
  4.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結部與前述第2連結部在非按壓操作時,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
  5.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之至少一者處,設置有朝對向配置之面側突出之突出部。
  6.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第1接點部或前述第2接點部具備朝上方側或下方側隆起之可進行反轉動作之隆起部。
  7. 一種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其係用於製造彈性接點者,該彈性接點由具有導電性之板材形成,且以可從上方進行按壓操作之方式而設置之第1接點部與第2接點部係在非按壓操作時隔開而對向配置,在從上方被施以按壓操作之前述第1接點部與前述第2接點部抵接後,可一起朝下方側位移,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接點部在成形為平板狀之後,將較前述第1接點部之端部更靠前之成為第1連結部之部位,以相對於第1接點部垂直之方式予以彎折加工後,藉由彎折加工以第1捲繞加工部形成捲繞之方式予以彎折形成。
  8. 如請求項7之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第1接點部之下表面將前述第2接點部成形為平板狀之後,將較前述第2接點部之端部更靠前之成為第2連結部之部位,以相對於前述第2接點部垂直之方式予以彎折加工後,藉由彎折加工以第2捲繞加工部形成捲繞之方式予以彎折,而形成第2導電構件。
  9. 如請求項8之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連結部與上述第2連結部以不相互干涉之方式在同一方向上捲繞形成。
  10. 如請求項9之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連結部及前述第2連結部以周繞假想中心線之周圍捲繞的方式彎折而形成,該 假想中心線在前述第1捲繞加工部及前述第2捲繞加工部之彎折形成時在上下方向貫通。
TW105116499A 2015-06-02 2016-05-26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TWI615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1933A JP6399492B2 (ja) 2015-06-02 2015-06-02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3080A TW201703080A (zh) 2017-01-16
TWI615866B true TWI615866B (zh) 2018-02-21

Family

ID=5752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499A TWI615866B (zh) 2015-06-02 2016-05-26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99492B2 (zh)
CN (1) CN106229188B (zh)
TW (1) TWI61586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3070A1 (de) * 2010-07-03 2012-01-04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Federkontakt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TWI513127B (zh) * 2012-02-23 2015-12-11 Dai Ichi Seiko Co Ltd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3428U (zh) * 1985-09-04 1987-03-16
JPH0730428U (ja) * 1993-11-16 1995-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2006108516A (ja) * 2004-10-08 2006-04-20 Canon Inc 可変抵抗を有する操作キ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3070A1 (de) * 2010-07-03 2012-01-04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Federkontakt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TWI513127B (zh) * 2012-02-23 2015-12-11 Dai Ichi Seiko Co Ltd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9492B2 (ja) 2018-10-03
JP2016225194A (ja) 2016-12-28
TW201703080A (zh) 2017-01-16
CN106229188B (zh) 2018-10-02
CN106229188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8493B1 (ko) 압접 커넥터와 그 제조 방법
TWI470881B (zh) Coaxial connector
US8052491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upper contact with thickened base portion
KR101963844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5924038B2 (ja) 端子の接続構造
TWI615866B (zh) 開關裝置及彈性接點之製造方法
JP666085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8045929A (ja) 接触端子
JP2015220188A (ja) 端子、端子固定構造及び回路遮断器
JP6212233B2 (ja) 圧接コネクタ
US20230238722A1 (en) Connection device
JP2016195142A (ja) スイッチ
JP6789181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6088279B2 (ja) 圧接型コンタクト
JP5696422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643585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08827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4787953A (zh)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JP2018147724A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18113237A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WO2018131321A1 (ja) 圧接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