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2812B - 高速梳理机 - Google Patents

高速梳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2812B
CN106222812B CN201610886980.9A CN201610886980A CN106222812B CN 106222812 B CN106222812 B CN 106222812B CN 201610886980 A CN201610886980 A CN 201610886980A CN 106222812 B CN106222812 B CN 106222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onum
wind
pipe
cotton carding
card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69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2812A (zh
Inventor
范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69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2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2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2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2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2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D01G15/2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carding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74Air draught arrangements

Abstract

一种高速梳理机,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主梳棉辊、上出棉辊和下出棉辊,机架上且在分别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前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主梳棉辊与上出棉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三角区,主梳棉辊与所述下出棉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下三角区,特点:在对应于所述上三角区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上三角区的气流并且使上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一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而在对应于所述下三角区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下三角区的气流并且使下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该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以及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各支承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之间。减少梳理环,降低CV值,提高后续工位的铺网质量。

Description

高速梳理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梳理机。
背景技术
前述的梳理机也称梳棉机,是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业界所知,成套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或无纺织毡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和针刺机(或水刺机),梳理机的功用是将由开松机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梳理并且由出棉辊馈送至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针刺机针刺或者送水刺机水刺,形成无纺织产品。
关于梳理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1313660C(以纤维垫的形式多路喂给纤维的盖板梳理机)、CN2816061Y(全固定盖板梳棉机)、CN100510211C(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CN105648582A(一种无纺织纤维的梳理设备)、CN104312788A(一种梳理混纺织物的高性能纤维梳现机及其梳理方法)、CN102505201C(罗拉盖板混合式梳理机)、CN104153045A(新型梳理机)、CN202671747U(非织造高速杂乱梳理机)和CN202671748U(无纺高速杂乱输出梳理机),等等。
如业界所知,梳理机工作过程中,在主梳棉辊(业界习惯称“主锡林”或“锡林”)与上出棉辊(业界习惯称“上道夫”)之间的上三角区以及在主梳棉辊与下出棉辊(业界习惯称“下道夫”)之间的下三角区会出现气旋(即气流旋涡)现象,而气旋会影响出棉效果和出棉效率,因此业界通常在对应于前述上三角区以及下三角区的位置设置挡风辊或挡风板。如CN200958134Y推荐的“梳理机的梳理装置”通过设置挡风辊来缓解气流,CN103225137A提供的“一种单锡林双道夫梳理机”同例。又如CN202466005U介绍的“非织造布梳理机”在主梳棉辊与两个出棉辊(专利称“道夫”)之间设置挡风板而藉以缓解气流,即阻止气旋现象。
但是,上述通过设置挡风辊或挡风板的措施并不能达到业界之预期,因为不论是挡辊还是挡风板仅仅起到尽可能避免在三角区形成气流旋涡的作用,而并不能起到将该部位(即前述三角区的区域)的气流化解乃至使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作用,因而是一种治表而非治本的措施。尤其,当梳理机的工作速度高时,即在调整梳理状态下,前述挡风辊或挡风板的作用表现为聊胜于无,并且严重影响出棉辊的出棉效率,因为在气流旋涡的作用下,会使完成了梳理的本来应当进入出棉辊的纤维返回至主梳棉辊,使梳理环增加,出网CV(不均匀率)值增大,即出网率降低。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主梳棉辊与上出棉辊之间的上三角区区域以及主梳棉辊与下出棉辊之间的下三角区区域的气流充分化解并使上、下三角区区域形成负压而藉以保障上、下出棉辊的出棉效率和出棉效果的高速梳理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高速梳理机,包括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的主梳棉辊、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右侧并且以并行于主梳棉辊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的上出棉辊和对应于上出棉辊的下方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梳棉辊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的下出棉辊,其中: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前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对主梳棉辊墙板,所述主梳棉辊与所述上出棉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三角区,而主梳棉辊与所述下出棉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下三角区,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上三角区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上三角区的气流并且使上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一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而在对应于所述下三角区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下三角区的气流并且使下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该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以及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各支承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包括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和一上抽气管,上三角区挡风管对应于所述上三角区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上三角区挡风管朝向所述主梳棉辊的一侧构成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在上三角区挡风管朝向所述上出棉辊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上三角区抽气槽,该上三角区抽气槽与上三角区挡风管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相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上三角区挡风管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上抽气管的前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上,上抽气管的后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的后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上,上抽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内并且在上抽气管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上抽气管的上抽气管管腔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贯通的上抽气管进气槽,所述的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而所述的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设置在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所述上抽气管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以及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的结构是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结构相同的,在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整槽,在对应于该对调整槽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整固定螺钉,该调整固定螺钉与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朝向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孔,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插入该轴孔内并且由锁定螺钉锁定,在对应于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背离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整螺钉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上,该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整螺钉。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抽气管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上挡风管增强条,该上挡风管增强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上三角区挡风管腔的一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包括一下三角区挡风管和一下抽气管,下三角区挡风管对应于所述下三角区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下三角区挡风管朝向所述主梳棉辊的一侧构成有一下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在下三角区挡风管朝向下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出棉辊的上方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下三角区抽气槽,该下三角区抽气槽与下三角区挡风管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相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下三角区挡风管的后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下抽气管的前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的后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的后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内并且在下抽气管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下抽气管的下抽气管管腔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贯通的下抽气管进气槽。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所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的结构是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结构相同的,在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节槽,在对应于该对调节槽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节固定螺钉,该调节固定螺钉与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朝向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头孔,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插入该轴头孔内并且由锁紧螺钉锁定,在对应于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背离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节螺钉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上,该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节螺钉。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抽气管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下挡风管增强条,该下挡风管增强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下三角区挡风管腔的一侧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对应于上三角区以及下三角区的位置分别设置了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和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因而由上、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消除上、下三角区区域的气流旋涡并且同时使上、下三角区的区域形成负压,从而可保障上、下出棉辊的出棉效率和出棉效果,不会产生棉网向主梳棉辊返回的现象,既可减少梳理环又能显著降低CV值,提高后续工位的铺网机的铺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通过主梳棉辊轴承座23(图2示)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主梳棉辊2、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右侧并且以并行于主梳棉辊2的状态通过上出棉辊轴承座31(图2示)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上出棉辊3和对应于上出棉辊3的下方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梳棉辊2的状态通过下出棉辊轴承座41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下出棉辊4,其中:在前述机架1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前述主梳棉辊2与前述上出棉辊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三角区21,而主梳棉辊2与前述下出棉辊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下三角区22。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对应于前述上三角区21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上三角区21的气流并且使上三角区21形成负压的一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而在对应于前述下三角区22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下三角区22的气流并且使下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该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以及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各支承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之间。这里所讲的“化解”的含意为消除(以下同)。
继续见图1,前述的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包括一上三角区挡风管51和一上抽气管52,上三角区挡风管51对应于前述上三角区21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上三角区挡风管51朝向前述主梳棉辊2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构成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511,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朝向前述上出棉辊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上三角区抽气槽512(长条状孔),该上三角区抽气槽512与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相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设置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515,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515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设置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上抽气管52的前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上,上抽气管52的后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后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上,上抽气管52的中部位于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并且在上抽气管52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上抽气管52的上抽气管管腔521与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贯通的上抽气管进气槽522,前述的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设置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而前述的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设置在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前述上抽气管52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
由图1所示,前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更形象地讲呈人体器官的鼻子的形状。
由于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以及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的结构是与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作详细说明。在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整槽71,在对应于该对调整槽71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整固定螺钉711,该调整固定螺钉711与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朝向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孔72,前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插入该轴孔72内并且由锁定螺钉5141锁定,在对应于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背离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整螺钉73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73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731上,该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731固定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整螺钉74。
在旋松调整固定螺钉711的状态下对径向调整螺钉73进行调整,使上三角区挡风管支承调整座7径向位移,可改变上三角区挡风管51与主梳棉辊2之间的径向间隙,并且同时对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旋紧调整固定螺钉71。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以及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的调整同例。通过对一对调整座周向调整螺钉74的调整而可使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偏转,从而使上三角区挡风管51实现周向调整,即改变与主梳棉辊2之间的周向间隙,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上抽气管前、后支承调整座20、30的周向调整同例。
为了保障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刚性,即增加强度,防止产生挠度,本发明在前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抽气管52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上挡风管增强条5131,该上挡风管增强条51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或其它类似的装置。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包括一下三角区挡风管61和一下抽气管62,下三角区挡风管61对应于前述下三角区2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下三角区挡风管61朝向前述主梳棉辊2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构成有一下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611,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朝向下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下出棉辊4的上方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下三角区抽气槽612,该下三角区抽气槽612与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相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设置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后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615,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615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设置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下抽气管62的前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62的后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后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62的中部位于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内并且在下抽气管62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下抽气管62的下抽气管管腔621与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贯通的下抽气管进气槽622。
由图1所示,前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更形象地讲呈人体器官的鼻子的形状,前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或其它等效的装置。
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的结构是与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结构相同的,在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节槽81,在对应于该对调节槽81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节固定螺钉811,该调节固定螺钉811与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前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朝向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头孔82,前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插入该轴头孔82内并且由锁紧螺钉6141锁定,在对应于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背离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节螺钉83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83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831上,该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831固定在前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节螺钉84。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知,由于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结构实质上与前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结构相同并且调节机理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为了保障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刚性,即增加强度,避免产生挠度,本发明在前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下抽气管62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下挡风管增强条6131,该下挡风管增强条61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的一侧固定。
请参见图2,在图2中还示出了设置于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的背对背一侧的多个工作辊轴承座托脚111和剥棉辊轴承座托脚112,该工作辊轴承座托脚111以及剥棉辊轴承座托脚112是以彼此配成对的形式布置的,在工作辊轴承座托脚111上转动地设置工作辊1111,而在剥棉辊轴承座托脚112上转动地设置剥棉辊1121。由前道工序的开松机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经输送帘以及给棉辊12输送至主输棉辊2,由主梳棉辊2将纤维转移至工作辊1111,即由工作辊1111从主梳棉辊2上梳取无纺织纤维,同时由剥棉辊1121从前述工作辊1111上剥取无纺织纤维并将剥取的无纺织纤维转移即返回给主梳棉辊2,直至由上、下出棉辊3、4输出。依据专业常识在前述的主梳棉辊2的表面设有针布24(图1示),前述的给棉辊12、上出棉辊3、下出棉辊4、工作辊1111以及剥棉辊1121上同样设有针布。
在梳理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在主梳棉辊2与上出棉辊3之间的上三角区21的区域以及在主梳棉辊2与下出棉辊4之间的下三角区22的区域会产生气流并且气流会形成旋涡,影响出棉效果和出棉效率,因而在梳理机工作的同时,由上面提及的负压发生装置如抽真空泵工作,将上三角区21以及下三角区22的区域的气流化解并形成负压。现以上三角区21为例,在负压发生装置的工作下,上三角区21的区域的空气从上三角区抽气槽512进入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进入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的空气经上抽气管进气槽511进入上抽气管管腔521,由于上抽气管52的前后端各由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因而进入上抽气管管腔521内的空气被负压发生装置抽出,从而使上三角区21的区域形成负压,使主梳棉辊2上的无纺织纤维得以顺利地由上、下出棉辊3、4输出,不会出现上、下出棉辊3、4上的无纺织纤维返回至主梳棉辊2的情形。由于下三角区22处的空气的抽出方式与前述雷同,因而不再赘述。
综上前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9)

1.一种高速梳理机,包括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主梳棉辊(2)、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右侧并且以并行于主梳棉辊(2)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上出棉辊(3)和对应于上出棉辊(3)的下方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梳棉辊(2)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的下出棉辊(4),其中: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后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所述主梳棉辊(2)与所述上出棉辊(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三角区(21),而主梳棉辊(2)与所述下出棉辊(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下三角区(22),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上三角区(21)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上三角区(21)的气流并且使上三角区(21)形成负压的一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而在对应于所述下三角区(22)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化解下三角区(22)的气流并且使下三角区形成负压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该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以及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各支承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之间,所述的上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5)包括一上三角区挡风管(51)和一上抽气管(52),上三角区挡风管(51)对应于所述上三角区(21)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上三角区挡风管(51)朝向所述主梳棉辊(2)的一侧构成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511),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朝向所述上出棉辊(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上三角区抽气槽(512),该上三角区抽气槽(512)与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相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一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515),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515)支承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上,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上抽气管(52)的前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上,上抽气管(52)的后端探出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后端端面并且支承在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上,上抽气管(52)的中部位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并且在上抽气管(52)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上抽气管(52)的上抽气管管腔(521)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贯通的上抽气管进气槽(522),所述的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而所述的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设置在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所述上抽气管(52)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10)、上抽气管前支承调整座(20)以及上抽气管后支承调整座(30)的结构是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结构相同的,在该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整槽(71),在对应于该对调整槽(71)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整固定螺钉(711),该调整固定螺钉(711)与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朝向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孔(72),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514)插入该轴孔(72)内并且由锁定螺钉(5141)锁定,在对应于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背离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整螺钉(73)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73)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731)上,该径向调整螺钉固定块(731)固定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上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7)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整螺钉(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抽气管(52)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上挡风管增强条(5131),该上挡风管增强条(51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上三角区挡风管(51)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上三角区挡风管腔(513)的一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三角区气流化解机构(6)包括一下三角区挡风管(61)和一下抽气管(62),下三角区挡风管(61)对应于所述下三角区(2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下三角区挡风管(61)朝向所述主梳棉辊(2)的一侧构成有一下三角区挡风管弧形凹腔(611),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朝向下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出棉辊(4)的上方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下三角区抽气槽(612),该下三角区抽气槽(612)与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相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在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后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615),该对下三角区挡风管后定位轴(615)各自支承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上,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后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上,下抽气管(62)的前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62)的后端探出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后端端面并且通过管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下抽气管(62)的中部位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内并且在下抽气管(62)的管体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下抽气管(62)的下抽气管管腔(621)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贯通的下抽气管进气槽(6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所述的负压发生装置为抽真空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后支承调整座(40)的结构是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结构相同的,在该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中部开设有一对调节槽(81),在对应于该对调节槽(81)的位置各配设有一调节固定螺钉(811),该调节固定螺钉(811)与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所述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朝向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一端开设有一轴头孔(82),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前定位轴(614)插入该轴头孔(82)内并且由锁紧螺钉(6141)锁定,在对应于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背离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径向调节螺钉(83)的一端,而该径向调整螺钉(83)的另一端连接在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831)上,该径向调节螺钉固定块(831)固定在所述的一对主梳棉辊墙板(11)中的对应于主梳棉辊(2)的前端端面的一枚主梳棉辊墙板朝向外的一侧,在下三角区挡风管前支承调整座(8)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一调整座周向调节螺钉(8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梳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抽气管(62)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的腔壁上固定有一下挡风管增强条(6131),该下挡风管增强条(61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下三角区挡风管(61)的前端端面以及后端端面朝向下三角区挡风管腔(613)的一侧固定。
CN201610886980.9A 2016-10-11 2016-10-11 高速梳理机 Active CN106222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6980.9A CN106222812B (zh) 2016-10-11 2016-10-11 高速梳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6980.9A CN106222812B (zh) 2016-10-11 2016-10-11 高速梳理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2812A CN106222812A (zh) 2016-12-14
CN106222812B true CN106222812B (zh) 2018-06-22

Family

ID=5807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6980.9A Active CN106222812B (zh) 2016-10-11 2016-10-11 高速梳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28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5596A1 (fr) * 1993-05-19 1994-11-23 N. SCHLUMBERGER & CIE, S.A.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e la distance entre les cylindres travailleurs et le grand tambour et/ou entre le peigneur et le grand tambour sur une carde
CN201092595Y (zh) * 2007-06-08 2008-07-30 东华大学 高速高产梳理机杂乱转移系统
CN202643974U (zh) * 2012-05-29 2013-01-02 高忠林 五罗拉喂入式无纺梳理机
CN103215712A (zh) * 2013-04-22 2013-07-24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7036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羊绒分梳机三角区吸风装置
CN206109624U (zh) * 2016-10-11 2017-04-19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高速梳理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5596A1 (fr) * 1993-05-19 1994-11-23 N. SCHLUMBERGER & CIE, S.A.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e la distance entre les cylindres travailleurs et le grand tambour et/ou entre le peigneur et le grand tambour sur une carde
CN201092595Y (zh) * 2007-06-08 2008-07-30 东华大学 高速高产梳理机杂乱转移系统
CN202643974U (zh) * 2012-05-29 2013-01-02 高忠林 五罗拉喂入式无纺梳理机
CN103215712A (zh) * 2013-04-22 2013-07-24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7036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羊绒分梳机三角区吸风装置
CN206109624U (zh) * 2016-10-11 2017-04-19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高速梳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2812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824532B2 (ja) オ−プンエンド紡積装置用繊維開繊装置
CN106222812B (zh) 高速梳理机
CN206109624U (zh) 高速梳理机
CN104480667A (zh) 一种灯芯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及其装置
CN104357972A (zh) 一种须条纤维双重聚集的纺纱方法
CN107416557A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卷料架
CN105624845B (zh) 气流成网机的纤维分梳与输出装置
CN106930020B (zh) 分段式短纤纱经编整经上浆系统
CN110589620A (zh) 一种纺织机纱线理纱器
CN102493031A (zh) 一种紧密段彩纱的生产方法
CN105256411B (zh) 非织造纤维高速杂乱梳理机
CN204281939U (zh) 环锭纺加工过程中须条的整束去羽装置
CN206089904U (zh) 梳理机
CN209082071U (zh) 一种异形管装置网格圈支撑机构
CN203890552U (zh) 一种双喂给分梳装置
CN109913986A (zh) 一种精毛纺短竹节纱纺制细纱机装置及纺制方法
CN109385696A (zh) 一种梳棉机
CN206089905U (zh) 梳理机的分梳辊轴承座支承调整装置
CN104494216A (zh) 一种新型复合面料及其生产设备和工艺
CN209127794U (zh) 一种羊毛条的供料传输装置
CN104404659B (zh) 无纺布梳理机
CN206109623U (zh) 非织造梳理机
CN207760468U (zh) 梳毛机上的自动吸毛装置
CN106435850B (zh) 梳理机出棉机构的剥棉罗拉剥棉装置
CN208183142U (zh) 一种减少纤维后弯钩的梳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