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6666A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6666A
CN106206666A CN201610754193.9A CN201610754193A CN106206666A CN 106206666 A CN106206666 A CN 106206666A CN 201610754193 A CN201610754193 A CN 201610754193A CN 106206666 A CN106206666 A CN 106206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ssure sensitivity
display pan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41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6666B (zh
Inventor
冷传利
霍思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541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6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6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6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6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6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阴极层、位于基板和阴极层之间的阳极层、位于基板和阳极层之间的多个金属层以及位于金属层和阴极层之间的绝缘介质;其中,阳极层包括阳极区;阴极层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金属层或者位于阳极层且与阳极区无交叠的区域设有第二压感电极;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以及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用于压力感测。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能够在现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基础上实现压力感测,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小了压感显示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压感功能的显示装置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压感显示装置中,压感功能的实现通常需要在液晶显示屏的背光单元与阵列基板之间增加膜层结构、或者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四周区域增加膜层结构以形成压感电容,将压力转化为压感电容的变化,从而通过感应压感电容的变化量来检测压力。
在制作上述压感显示装置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制作压感电容膜层的工艺步骤,从而增加了制作成本;并且,由于增加了膜层结构,可能会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不利于柔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此外,现有压感显示装置都是针对刚性的显示面板设计的,无法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期望能够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压感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期望提供的显示装置厚度小、可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阴极层、位于基板和阴极层之间的阳极层、位于基板和阳极层之间的多个金属层以及位于金属层和阴极层之间的绝缘介质;其中,阳极层包括阳极区;阴极层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金属层或者位于阳极层且与阳极区无交叠的区域设有第二压感电极;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以及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用于压力感测。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将阴极层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并将第二压感电极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能够减小压感显示装置的厚度,同时,可以在制作金属层的工序中同时制作第二压感电极,因此,降低了具有压感功能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降低了制作成本。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上实现压感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介质层向基板的投影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压感电极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一种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压感电极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另一种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压感功能的实现是基于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来设计的,以下首先参考图1描述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
在图1所示的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阴极层11、位于基板10和阴极层11之间的阳极层12、位于基板10和阳极层12之间的多个金属层13、14等,以及位于金属层13或14与阴极层之间的绝缘介质17。
其中,基板10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用于承载设置于其上的各膜层结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多个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阴极层11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器件的阴极,阳极层12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器件的阳极,在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可以设置有机发光材料110。当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的电压差高于一定值时,有机发光材料110中受到激发而发出光子,从而实现发光。
多个金属层可以包括扫描线金属层13和数据线金属层14。其中扫描线金属层13可以用于形成扫描线,数据线金属层14可以用于形成数据线。扫描线和数据线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交叉设置。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的基础上,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其中阴极层11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与阳极层12或金属层13、14同层设置,即第二压感电极设置于阳极层12或金属层13、14且不与阳极层12或金属层13、14已有的电路结构相交叠。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以及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形成压感电容,用于压力感测。
以下结合图2至图6描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压感功能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0包括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中相同的基板10、阴极层11、位于基板10和阴极层11之间的阳极层12、位于基板10和阳极层12之间的多个金属层13、14以及位于金属层13或14与阴极层11之间的绝缘介质17。
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11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阳极层12包括阳极区121,阳极区121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器件的阳极。位于阳极层12且与阳极区121无交叠的区域内设有第二压感电极。
具体地,阳极层12还包括第一导电区122,第一导电区122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不交叠,则第一导电区122和阳极区121不交叠。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第一导电区122,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包括位于阳极层12和阴极层11之间的第一介质层171。在这里,第一介质层可以为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701,可以由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有机聚合物材料形成。阴极层11复用的第一压感电极、形成于第一导电区122的第二压感电极以及第一介质层171形成压感电容Cf,用于感测压力。
进一步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120,该薄膜晶体管120可以为用于控制有机发光器件进行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120的栅极132可以设置于金属层13,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和漏极143可以设置于金属层14。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20的漏极143与阳极区12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与阳极区121连接。薄膜晶体管120还可以包括有源层161,该有源层161可以采用多晶硅、非晶硅、氧化物等材料制成。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图2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介质层向基板的投影示意图。
结合图2和图3,阳极层12包括阳极区121和第一导电区122。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为101,第一导电区122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为102,有机发光材料110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为103,阴极层11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为104。从图3可以看出,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101与第一导电区122向基板101的正投影102不交叠。也就是说,阳极区121和第一导电区122位于同一导电层的两个彼此独立的区域,二者未电连接,相互之间的电信号不会发生串扰。并且,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101覆盖有机发光材料110向基板10的正投影,使有机发光材料110位于阳极区121与阴极层11所形成的电场内,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正常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阳极层的第一导电区122,在制作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0时,可以在现有的制作阳极层的工序中制作第二压感电极,利用同一掩膜板制作阳极区121和第一导电区122。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来制作压感电容,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压感电容制作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已有的膜层结构中,不额外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0中的多个金属层包括数据线金属层14,数据线金属层14包括多条数据线141,且数据线金属层14可以位于阳极层12远离阴极层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11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144形成于数据线金属层14,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44之间的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和阴极层11之间的第二介质层172。其中第二介质层172可以包括位于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701以及位于阳极层12和数据线金属层14之间的第一平坦化层1702。像素定义层1701和第一平坦化层1702可以由绝缘化合物(例如无机化合物氮化硅、有机化合物PI等)形成。第一压感电极(即阴极层11)、第二压感电极144以及第二介质层172形成压感电容Cf,用于感测压力。
进一步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0还包括扫描线金属层13,扫描线金属层13包括多条扫描线131。扫描线金属层13可以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远离阴极层11的一侧。
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0类似,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0也可以设有薄膜晶体管120,薄膜晶体管120的栅极132可以设置于扫描线金属层13,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和漏极143可以设置于数据线金属层14。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20的漏极143与阳极区12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与阳极区121连接。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0中,第二压感电极144形成于数据线金属层14,在制作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0时,可以在现有的制作数据线金属层的工序中制作第二压感电极144,利用同一掩膜板制作数据线141、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和漏极143以及第二压感电极144,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来制作压感电容,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由于压感电容制作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已有的膜层结构中,因此压感功能的实现不会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二压感电极144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无交叠。这时,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44之间仅存在第二介质层172,不会被其他导电结构(例如阳极区121)遮挡,所形成的压感电容Cf较大且电容值不受其他电路结构的影响,,更容易被探测,从而可以提升压感灵敏度。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中的多个金属层包括扫描线金属层13,扫描线金属层13包括多条扫描线131,且扫描线金属层13可以位于阳极层12远离阴极层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11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133形成于扫描线金属层13,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33之间的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扫描线金属层13和阴极层11之间的第三介质层173。其中第三介质层173包括位于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701、位于阳极层12和数据线金属层14之间的第一平坦化层1702以及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和扫描线金属层13之间的第二平坦化层1703。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和第二平坦化层1703可以由绝缘化合物(例如无机化合物氮化硅、有机化合物PI等)形成。第一压感电极(即阴极层11)、第二压感电极133以及第三介质层173形成压感电容Cf,用于感测压力。
进一步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还包括数据线金属层14,数据线金属层14包括多条数据线141。数据线金属层14可以位于扫描线金属层13和阳极层12之间。
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0、400类似,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也可以设有薄膜晶体管120,薄膜晶体管120的栅极132可以设置于扫描线金属层13,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和漏极143可以设置于数据线金属层14。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20的漏极143与阳极区12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与阳极区121连接。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中,第二压感电极133形成于扫描线金属层13,在制作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时,可以在现有的制作扫描线金属层的工序中制作第二压感电极133,利用同一掩膜板制作扫描线141、薄膜晶体管120的栅极132以及第二压感电极133,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来制作压感电容,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由于压感电容制作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已有的膜层结构中,因此压感功能的实现不会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二压感电极133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无交叠,且第二压感电极133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1、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薄膜晶体管142的漏极143向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这时,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33之间仅存在第三介质层173,不会被其他导电结构(例如阳极区121、数据线141、源极142、漏极143等)遮挡,所形成的压感电容Cf较大且电容值不受其他电路结构的影响,更容易被探测,从而可以提升压感灵敏度。
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中的多个金属层还包括电容金属层15,电容金属层15可以位于阳极层12远离阴极层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11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第二压感电极152形成于电容金属层15,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52之间的绝缘介质包括位于电容金属层15和阴极层11之间的第四介质层174。其中第四介质层174包括位于阴极层11和阳极层1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701、位于阳极层12和数据线金属层14之间的第一平坦化层1702以及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和电容金属层15之间的第三平坦化层1704。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和第三平坦化层1704可以由绝缘化合物(例如无机化合物氮化硅、有机化合物PI等)形成。第一压感电极(即阴极层11)、第二压感电极152以及第四介质层174形成压感电容Cf,用于感测压力。
进一步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还包括扫描线金属层13和数据线金属层14,扫描线金属层13包括多条扫描线131,数据线金属层14包括多条数据线141。数据线金属层14可以位于阳极层12远离阴极层11的一侧,扫描线金属层13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远离阳极层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电容金属层15可以位于扫描线金属层13和数据线金属层14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容金属层15也可以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和阳极层12之间,或者位于扫描线金属层13远离数据线金属层14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包括有机发光器件以及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进行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电容器件和薄膜晶体管。其中,电容金属层15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电容器件,该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容极板151和第二电容极板(图6未示出),第一电容极板151可以形成于电容金属层15,第二电容极板可以与扫描线金属层13或数据线金属层14同层设置。
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图6所示的薄膜晶体管120。薄膜晶体管120的栅极132可以设置于扫描线金属层13,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和漏极143可以设置于数据线金属层14。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20的漏极143与阳极区12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与阳极区121连接。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中,第二压感电极152形成于电容金属层15,在制作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时,可以在现有的制作电容金属层的工序中制作第二压感电极152,利用同一掩膜板制作电容器件的第一电容极板151和第二压感电极152,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来制作压感电容,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由于压感电容制作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已有的膜层结构中,因此压感功能的实现不会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当电容金属层15位于数据线金属层14和扫描线金属层13之间时,第二压感电极152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阳极区121向基板10的正投影无交叠,且第二压感电极152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41、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薄膜晶体管142的漏极143向基板10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当电容金属层位于扫描线金属层13远离数据线金属层14的一侧时,第二压感电极152向基板10的正投影与阳极区121、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142、薄膜晶体管142的漏极143、薄膜晶体管的栅极132、数据线141以及扫描线142向基板10的正投影无交叠。这时,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151之间仅存在第四介质层174,不会被其他导电结构(例如阳极区121、数据线141、源极142、漏极143、扫描线131、栅极132等)遮挡,所形成的压感电容Cf较大且电容值不受其他电路结构的影响,更容易被探测,从而可以提升压感灵敏度。
在以上结合图2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中,压感电容Cf可以用作压力感测。具体来说,假设压感电容Cf的电容值为C,可以由如下式(1)计算:
C = ϵ 0 ϵ r S d - - - ( 1 )
其中,ε0、εr分别为真空介电常数和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的正对面积,d为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厚度。
受压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厚度减小Δd,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厚度减小量Δd相对于其未受压时的厚度d为一个较小的值,则受压后压感电容的电容值为C’,可以由如下式(2)计算:
C ′ = ϵ 0 ϵ r S d - Δ d - - - ( 2 )
则在受压前后压感电容的电容值的变化量ΔC为:
Δ C = C ′ - C = ϵ 0 ϵ r S d - Δ d - ϵ 0 ϵ r S d = ϵ 0 ϵ r S d · ( Δ d d - Δ d ) ≈ ϵ 0 ϵ r S d · Δ d d = C · Δ d d - - - ( 3 )
假设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弹性模量为E,受压时的压力大小为F,则有
E = F · d Δ d · S - - - ( 4 )
可得出:
Δ d d = F E · S = P E - - - ( 5 )
其中P为压感电容Cf受到的压强,将式(5)带入式(3)可得出:
Δ C = C · P E - - - ( 6 )
从式(6)可以看出,压感电容Cf的电容变化量ΔC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形成上述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中的一层或多层,也就是说,即上述第一介质层171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二介质层172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和第一平坦化层1702中的至少一层、第三介质层173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第二平坦化层1703中的至少一层、第四介质层174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第三平坦化层1704中的至少一层可以选择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制作,以提升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量,从而提升压力感测的灵敏度。可选地,上述第一介质层171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二介质层172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和第一平坦化层1702中的至少一层、第三介质层173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第二平坦化层1703中的至少一层、第四介质层174所包含的像素定义层1701、第一平坦化层1702、第三平坦化层1704中的至少一层的弹性模量E小于等于10GPa,这时压力感测电容的最小变化量可被探测。可选地,位于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的绝缘介质中,弹性模量E小于等于10GPa的膜层可以采用有机聚合物材料(例如PI、PEN)制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介质层171、第二介质层172、第三介质层173和第四介质层174的厚度小于1.5μm。根据公式(3)可知,第一压感电极和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厚度越小,电容变化量ΔC相对于未受压时的电容C越大,则压力更易被探测,压力感测的灵敏度越高。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基板10为柔性基板,从而可以在不额外增加制作工艺的情况下在柔性的有机发光显示屏上实现压力感测功能。
请参考图7和图8,其示出了第二压感电极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两种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700包括多个第二压感电极71,第二压感电极71为矩形电极,且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700上呈矩阵排列。
如图8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800包括多个第二压感电极81,第二压感电极81为条状电极,且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800上沿与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阴极层为整层结构,第一压感电极为整层结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700包括整层的第一压感电极72。每个矩形第二压感电极71分别与第一压感电极72交叠形成一个压感电容Cf。有机发光显示面板800包括整层的第一压感电极82,每个条状第二压感电极81分别与第一压感电极82交叠形成第一压感电容Cf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700和800还分别设有压感信号线710和810。每条压感信号线710分别与一个第二压感电极71连接,每条压感信号线810分别与一个第二压感电极81连接。压感信号线710、810可以用于分别向每个第二压感电极71、81传输压感驱动信号,并接收第二压感电极71、81返回的压力感测信号。进一步地,压感信号线710、810可以与驱动电路连接。第一压感电极72、82可以与一个电源电压信号连接,该电源电压信号可以提供恒定的低电压信号。驱动电路可以提供上述压感驱动信号以及接收上述压力感测信号,并根据压感驱动信号和压力感测信号判断对应位置是否发生按压。
可选地,与不同第二压感电极71、81连接的多条压感信号线可以相互连接,则对应的多个压感电容可以作为一个压感单元,在压力感测时可以通过一条压感信号线向压感单元中的多个第二压感电极提供压感驱动信号,驱动电路可以根据该压感单元返回的压力感测信号判断该压感单元对应的位置是否发生按压。进一步地,可以将相互靠近排列的多个压感电容对应的压感信号线相互连接,则相互靠近排列的多个压感电容构成一个压感单元。由此,可以缩短压力感测的所需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功耗。
通常手指在显示屏上的按压点对应多个像素,则上述实施例中将多个相互邻近的压感电容作为一个压感单元,可以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
可以理解,图7和图8仅示出了第二压感电极的两种示例性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压感电极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例如各第二压感电极可以为同心的环状电极,各第二压感电极的内环半径互不相同、外环半径互不相同,或者不同第二压感电极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压感功能的需求对第二压感电极的形状和排布方式进行设计,此处不再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手机9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阴极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阳极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阳极层之间的多个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绝缘介质;
其中,所述阳极层包括阳极区;所述阴极层复用为第一压感电极;
所述金属层或者位于所述阳极层且与所述阳极区无交叠的区域设有第二压感电极;
所述第一压感电极、所述第二压感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压感电极和所述第二压感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介质用于压力感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区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区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不交叠;
所述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区;
所述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第一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金属层包括数据线金属层;
所述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所述数据线金属层;
所述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所述数据线金属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第二介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金属层包括扫描线金属层;
所述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所述扫描线金属层;
所述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所述扫描线金属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第三介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电容金属层;
所述第二压感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金属层;
所述绝缘介质包括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第四介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感电极为矩形电极且呈矩阵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感电极为条状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中的一层或多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等于10G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的厚度小于1.5μ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为整层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12.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1610754193.9A 2016-08-29 2016-08-29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206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193.9A CN106206666B (zh) 2016-08-29 2016-08-29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193.9A CN106206666B (zh) 2016-08-29 2016-08-29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6666A true CN106206666A (zh) 2016-12-07
CN106206666B CN106206666B (zh) 2019-10-01

Family

ID=5752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4193.9A Active CN106206666B (zh) 2016-08-29 2016-08-29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666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5081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压力感应显示装置
CN108183122A (zh) * 2017-12-18 2018-06-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0780501A (zh) * 2019-11-29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78389A1 (zh) * 2018-10-16 2020-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260A (zh) * 2013-01-31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US20150162389A1 (en) * 2013-09-27 2015-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793804A (zh) * 2015-05-12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205122587U (zh) * 2015-11-30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5121513U (zh) * 2015-10-26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33119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55380A (zh) * 2016-03-17 2016-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260A (zh) * 2013-01-31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US20150162389A1 (en) * 2013-09-27 2015-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633119A (zh) * 2014-11-26 2016-06-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3804A (zh) * 2015-05-12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205121513U (zh) * 2015-10-26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5122587U (zh) * 2015-11-30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55380A (zh) * 2016-03-17 2016-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5081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压力感应显示装置
US10636848B2 (en) 2016-12-13 2020-04-28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force-sensing display device
CN106775081B (zh) * 2016-12-13 2020-04-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压力感应显示装置
CN108183122B (zh) * 2017-12-18 2020-11-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83122A (zh) * 2017-12-18 2018-06-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119596A1 (zh) * 2017-12-18 2019-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720475B2 (en) 2017-12-18 2020-07-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device with embedded touch electrode
US11016625B2 (en) 2018-10-16 2021-05-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eformation sens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78389A1 (zh) * 2018-10-16 2020-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WO2020192054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0780501A (zh) * 2019-11-29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501B (zh) * 2019-11-29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6666B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963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73763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having input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20666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4910780B2 (ja) 入力機能付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4023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JP515382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7048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06783933B (zh)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US20090102774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6340523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7452773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129097B (zh) 像素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CN109326612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28188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70084406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126162B2 (ja) 表示装置
US11830392B2 (en)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CN101587939A (zh) 有机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JP200913406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US92310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6006640A (ja) 検知器、入力装置、入出力装置
JP2017215854A (ja) 表示装置
KR102370064B1 (ko) 적층 구조물, 입출력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적층 구조물의 제작 방법
CN1093266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08146956A (ja)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キャリアバランスの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