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034A -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034A
CN106200034A CN201610292547.2A CN201610292547A CN106200034A CN 106200034 A CN106200034 A CN 106200034A CN 201610292547 A CN201610292547 A CN 201610292547A CN 106200034 A CN106200034 A CN 10620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entioned
light polarizing
unit
polariz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25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0034B (zh
Inventor
郑再植
金明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0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0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沿着一侧面将膜附着于面板的膜附着系统包括:膜供给部,供给膜单元,上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上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膜移送部,以上述膜单元的移送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上述膜供给部的前方,移送从上述膜供给部供给的上述膜单元;半切割部,配置于上述膜移送部的前方,仅切割由上述膜移送部移送的上述膜单元中的上述偏光膜;膜图案检测部,在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及后端之间以与上述偏光膜隔开一定间距的方式配置,检测上述偏光膜的图案;剥离部,从由上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图案的上述膜单元中分离上述离型膜;膜吸附部;面板移送部;以及离型膜回收部。

Description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在如液晶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模块等的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用于将膜附着于面板的系统及附着方法,涉及对以辊形态供给的膜单元进行半切割(Half Cutting)并对被半切割的偏光膜的图案(pattern)进行校正而将图案得到校正后的偏光膜附着于显示面板的系统及附着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示出以往的光学膜附着系统的附着过程的图。
参照图1,以往的对光学膜进行校正并附着于面板的系统以如下方式进行工作。
在图1(a)中,在按保护膜4、光学膜3及离型膜2的顺序层叠的膜单元中,上述离型膜2维持与剥离部60的一端部接触的状态,附着有光学膜3的面板6的后端部从接合辊50排出。
在图1(b)部分,膜移送部(未图示)进行倒卷,使得膜单元后退。在该情况下,被半切割的光学膜3及保护膜4的前端部后退至送出位置80。
在图1(c)中,膜前端检测装置70对位于送出位置80的光学膜3及保护膜4的前端进行拍摄,对光学膜3位于送出位置80的状态进行检测。在此,若光学膜3倾斜或折叠至超出送出位置80的适当基准的程度,则膜移送部对膜单元进行卷绕或倒卷而使其进行前进或后退运动,由此调整光学膜3的位置,使得光学膜3不超出送出位置80的适当基准。
在图1(d)中,在光学膜3不超出送出位置80的适当基准的情况下,膜移送部将膜单元向剥离部60的一端部移送,而使膜单元的光学膜3及保护膜4的端部从离型膜2分离。
在图1(e)中,若被分离的光学膜3及保护膜4的端部与面板的一面接触,则附着辊50的上部附着辊51及下部附着辊52分别下降及上升,而在面板5的一面对光学膜3及保护膜4进行加压。并且,上部附着辊51及下部附着辊52进行旋转,并使光学膜3及保护膜4附着于上述面板5的一面。
在以往的包括膜前端检测装置70的光学膜附着系统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为了确认普通光学膜的位置而使用一个前端检测装置也并无大碍,但在用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偏光膜的情况下,由于形成有用于实现立体影像的图案,因而无法通过一个检测装置检测出图案的弯曲状态,从而存在无法对偏光膜的图案形态进行校正的问题。
第二,在普通光学膜的情况下,即使通过一个检测装置来调整位置,也因在调整位置之后的移送光学膜的过程中光学膜的位置再次发生错位,而存在面板与光学膜之间的附着无法良好地实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离型膜受损并精密地附着偏光膜的膜附着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膜附着系统包括:膜供给部,供给膜单元,上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上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膜移送部,以上述膜单元的移送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上述膜供给部的前方,移送从上述膜供给部供给的上述膜单元;半切割(half cutting)部,配置于上述膜移送部的前方,仅切割由上述膜移送部移送的上述膜单元中的上述偏光膜;膜图案检测部,在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及后端之间以与上述偏光膜隔开一定间距的方式配置,检测上述偏光膜的图案;剥离部,从由上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图案的上述膜单元中分离上述离型膜;膜吸附部,配置于上述半切割部与上述剥离部之间,对由上述半切割部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进行吸附,与上述膜单元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面板移送部,沿着由上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膜单元的图案方向调整上述面板的位置,并向上述剥离部的一端部移送上述面板,而使上述偏光膜附着于上述面板的一面;以及离型膜回收部,配置于上述剥离部的前方,对在上述剥离部中被分离的上述离型膜进行回收。
上述膜吸附部可以使前端位于比上述偏光膜的前端靠后一定间距而吸附上述偏光膜。
并且,上述膜吸附部可以与上述膜单元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若上述膜单元在上述剥离部中被分离,则上述膜吸附部解除上述偏光膜的吸附状态。
并且,若解除上述偏光膜的吸附状态,则上述膜吸附部可以返回到吸附上述偏光膜的位置而对后续执行的半切割的偏光膜进行吸附。
上述膜图案检测部,可以包括:前端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部图案进行检测;后端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后端部图案进行检测;以及中央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中央部图案进行检测。
并且,上述面板移送部,可以包括:入口侧移送部,以使由上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偏光膜的图案方向与上述面板的长边或短边平行的方式调整上述面板的位置并进行移送;附着部,配置于上述剥离部的前方,通过使上部附着辊下降并使下部附着辊上升而对上述偏光膜和上述面板进行加压,从而使上述偏光膜附着于上述面板的一面;以及出口侧移送部,将附着有上述偏光膜的上述面板向外部排出。
并且,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可以配置于上述上部附着辊与上述下部附着辊之间的空间,在上述上部附着辊及上述下部附着辊对上述偏光膜和上述面板进行加压时,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以与上述上部附着辊或上述下部附着辊互不干扰的方式进行前后往复运动。
由此,在上述上部附着辊下降且上述下部附着辊上升时,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可以后退,在上述上部附着辊上升且上述下部附着辊下降时,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可以前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将膜附着于面板的膜附着方法可以包括:膜单元供给步骤,供给膜单元,上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上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膜单元移送步骤,向半切割部移送上述膜单元;半切割步骤,对上述膜单元的上述偏光膜进行半切割;膜单元位置调整步骤,在上述膜单元以使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与剥离部的一端部接触的方式进行移动时,膜吸附部以上述膜单元不会从设定的膜移动路径脱离的方式调节上述膜单元的位置;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膜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至后端的图案进行检测;面板位置校正步骤,面板移送部以使在上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偏光膜的图案方向与上述面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校正上述面板的位置;将上述偏光膜剥离及附着于面板的步骤,剥离部从上述膜单元分离上述偏光膜,被分离的上述偏光膜附着于在上述面板位置校正步骤中校正位置后的上述面板的一面;以及离型膜回收步骤,由离型膜回收部对被分离的上述离型膜进行回收。
并且,在上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中,可以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部、后端部及中央部的图案进行检测。
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具有如下优点:检测装置不仅位于膜单元的前端,还位于中央部及后端,从而可以确认用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偏光膜的图案的畸变。由此,对偏光膜的图案形态进行校正,使得相对于面板准确地被半切割且位于膜与膜之间的切断空间的离型膜维持紧绷的状态,从而可防止离型膜的翘起现象,而防止离型膜起皱或裂开的现象。
第二,具有如下效果:通过附加地使用吸附板,从而在检测装置对偏光膜的图案及位置进行检测之后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光膜的错位现象而使偏光膜精密地附着于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在以往的光学膜附着系统中执行的附着膜的工序图。
图2为示出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面板的理想的图案及实际图案形态的图。
图3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中执行的附着膜的工序图。
图4为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膜检测校正部分的动作的工序图。
图5为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膜附着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形态,并不局限于在此所说明的结构或方法。
通常,为了制造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TV),以下称作三维(3D,three dimensional)装置),多使用通过在显示面板附着偏光膜来对左右影像进行分离而呈现立体感的偏光膜方式(FPR:Film Patterned Retarder)。在为了上述偏光膜方式而附着于面板的偏光膜中依次形成有用于左眼及右眼的图案。
图2为示出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面板的理想的图案及实际图案形态的图。
参照图2(a),可以确认偏光膜11的理想的图案11a、11b方向。附着于面板的偏光膜11的理想的图案11a、11b方向为与面板的一边平行或垂直的方向。但是,在实际工序中,在以辊式提供用于附着于面板的偏光膜11的情况下,因膜单元的长度长而产生膜单元下垂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所供给的膜单元的偏光膜图案11a、11b也发生畸变。参照图2(b),可以确认实际所供给的偏光膜图案11a、11b发生畸变的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在偏光膜图案11a以发生畸变的状态附着于面板的情况下,产生面板性能下降的问题。
对此,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100及偏光膜附着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中执行的附着膜的工序图。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可包括膜供给部110、膜移送部120、半切割部130、膜图案检测部200、膜吸附部240、剥离部150、面板移送部160、离型膜回收部140及面板供给部170。
上述膜供给部110向上述膜移送部120供给上述膜单元(film unit)10。详细地,为了供给上述膜单元10,上述膜供给部110可以为辊形态。在该情况下,上述辊形态的膜供给部110进行旋转,并向上述膜移送部120供给上述膜单元10。
并且,由上述膜供给部110供给的膜单元10可包括保护膜、偏光膜11及离型膜(release film)12。
上述保护膜起到防止附着于上述面板的偏光膜11受损的作用,上述离型膜12在上述偏光膜11即将附着于上述显示面板之前被去除,上述离型膜12起到防止灰尘等其他异物附着于上述偏光膜11的作用。
详细地,上述膜单元10可以为上述保护膜、偏光膜11及离型膜12依次层叠的结构。即,在上述偏光膜11的一面附着有上述保护膜,在上述偏光膜11的另一面附着有上述离型膜12。
上述膜移送部120将从上述膜供给部110供给的上述膜单元10向上述半切割部130及上述剥离部150移送。
详细地,上述膜移送部120可包括多个辊及张力调节装置。在该情况下,上述膜单元10可维持借助多个辊及张力调节装置而设置的张力,并依次向上述半切割部130及上述剥离部150移送上述膜单元10。
上述半切割部130为以设定的长度对上述膜单元10进行半切割(half cutting)的半切割用装置。在此,半切割是指,借助上述半切割部130仅切断至上述膜单元10的结构中除上述离型膜12之外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
此时,在被上述半切割部130切割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后的部分中,上述离型膜12可能被露出。在该情况下,上述膜单元10可以被半切割成设定的长度,上述设定的长度可以为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距离。
并且,上述离型膜12的一部分可以被切割,但不完全被切断。作为一实施例,在上述面板20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上述设定的长度可以为与上述面板20的长边对应的长度。
上述剥离部150使从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从上述离型膜12分离。
详细地,上述剥离部150作为一端部具有尖锐形态的楔形板(wedge plate),若上述膜单元10的前端部经过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则使上述膜单元10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从上述离型膜12的前端部分离。
上述离型膜回收部140起到对在上述剥离部150中从上述膜单元10中分离的上述离型膜12进行回收的作用。
详细地,上述离型膜回收部140可包括多个辊及离型膜回收辊。详细地,若上述多个辊及上述离型膜回收辊进行旋转,则被剥离的上述离型膜12被卷绕于上述离型膜回收辊而被回收。
上述面板移送部160移送上述面板20,而将借助上述剥离部150分离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并对附着有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面板20进行移送。
详细地,上述偏光膜11以直接接触的方式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从而可使层叠于上述偏光膜11的上述保护膜也间接地附着于上述面板20。详细地,上述面板移送部160可包括入口侧移送部161、附着部162及出口侧移送部163。
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从上述面板供给单元170被供给上述面板20,并以使上述面板20与从上述剥离部150分离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接触的方式向上述附着部162移送上述面板20。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可包括传送带或多个辊,只要能够将上述面板20以与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接触的方式移送,则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的结构就不受限制。
上述附着部162向由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移送的上述面板20附着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
详细地,上述附着部162可包括上部附着辊162a及下部附着辊162b。在上述面板20与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接触的情况下,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下降且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上升。此时,上述面板20、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配置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与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之间,并被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加压。并且,若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进行旋转,则借助加压力及旋转力而使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
上述出口侧移送部163起到将通过上述附着部162附着有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面板20向实施下一工序的地点移送的作用。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出口侧移送部163也可以与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同样地包括传送带或多个辊,但只要能够将上述面板20向实施下一工序的地点移送,则上述出口侧移送部163的结构就不受限制。
并且,若后述的上述膜图案检测部200检测出上述偏光膜11图案,则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被从控制部(未图示)输入检测结果。
并且,在通过上述附着部162将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之前,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以使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形态与上述面板20的短边或长边平行的方式调节上述面板20的位置。即,在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弯曲的情况下,可与该弯曲的程度相应地调节上述面板20的位置,而对上述面板20的移送方向进行调节。
上述面板供给部170向上述面板移送部160供给上述面板20。详细地,上述面板供给部170配置于上述面板移送部160的入口侧移送部161的上侧,从而可向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的上表面供给上述面板20。
上述膜吸附部240对进入上述剥离部150之前的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的前端或一部分进行吸附,由此可固定上述膜单元10的位置或解除上述膜单元10的吸附状态。并且,上述膜吸附部240可沿上述膜单元1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吸附整个上述膜单元10。
并且,上述膜吸附部240可在已吸附上述膜单元10的状态下沿着上述剥离部150的下表面以与上述膜单元10一体的方式前进。在该情况下,若上述膜单元10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与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接触,则可解除上述膜单元10的吸附状态,并后退而返回到原位。
详细地,上述膜吸附部240在吸附上述膜单元10的吸附面形成有用于真空吸附的真空吸附孔,从而可以吸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或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粘接力的粘接片固定于上述膜吸附部240的吸附面,从而可以使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附着于上述粘接片。但是,只要能够使上述膜单元10吸附于吸附面,则吸附方式就不受限制。
详细地,在借助上述膜移送部20移送上述膜单元10的情况下,上述膜吸附部240能够以吸附于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位置的方式配置。
更详细地,在上述膜吸附部240的前端部配置于与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一致的位置或上述膜吸附部240的前端部配置于比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靠后一定间距的状态下,上述膜吸附部240可以吸附上述膜单元10。
并且,在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在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中从上述离型膜12分离之前,上述膜吸附部240能够以与上述膜单元10一体的方式沿膜移动路径移动。上述膜移动路径可以为,上述膜单元以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相互平行的方式移动的路径。不同地,上述膜移动路径可以为上述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向上述剥离部150的方向移动的路径。对上述膜吸附部240的动作的详细说明将后述。
上述膜图案检测部200在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至少配置两个以上,而对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进行检测。优选地,为了对偏光膜11的图案进行检测,上述膜图案检测部200可包括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后端图案检测部220及中央图案检测部230。
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从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的前端隔开规定间距,并配置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相隔开的隔开空间,用于对形成于上述偏光膜12的前端图案进行检测。详细地,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可以以检测用相机的形态从上述偏光膜11的前端拍摄一定长度的图案形态,而对图案形态进行检测。
并且,当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分别进行下降或上升运动时,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能够以与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互不干扰的方式进行后退运动或后退之后返回到原位。详细地,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可与气缸等连接,从而使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借助气缸的运动进行往复运动。
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对形成于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的后端的图案进行检测。详细地,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可以以检测用相机的形态从上述偏光膜12的后端部向前端方向拍摄一定长度的图案形态,而对图案形态进行检测。
并且,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由于初始位置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互不干扰,因而可无需额外的移动单元的连接而被固定。
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从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的中央部隔开一定间距,而对形成于上述偏光膜12中央部的图案进行检测。
详细地,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可以以检测用相机的形态对上述偏光膜12的中央部的图案形态进行拍摄,而对图案形态进行检测。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的图案检测范围中的一部分可以与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和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的检测范围重叠。
并且,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由于初始位置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互不干扰,因而可无需额外的移动单元的连接而被固定。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偏光膜附着动作进行说明。
图4为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膜图案检测部及膜吸附部的动作的工序图。并且,图5为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膜附着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膜附着方法可包括膜单元供给步骤(步骤S10)、膜单元移送步骤(步骤S20)、半切割步骤(步骤S30)、膜单元位置调整步骤(步骤S40),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步骤S50)、面板位置校正步骤(步骤S51)、将偏光膜剥离及附着于面板的步骤(步骤S60)及离型膜回收步骤(步骤S70)。
上述膜单元供给步骤(步骤S10)为供给膜单元的步骤,上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上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
上述膜单元移送步骤(步骤S20)为向半切割部移送上述膜单元的步骤。
上述半切割步骤(步骤S30)为对上述膜单元的上述偏光膜进行半切割的步骤。
上述离型膜回收步骤(步骤S70)为对从上述膜单元分离的离型膜进行回收的步骤。
上述膜单元供给步骤(步骤S10)、上述膜单元移送步骤(步骤S20)、上述半切割步骤(步骤S30)及上述离型膜回收步骤(步骤S70)的过程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膜附着系统的结构容易得知,且为在通常膜附着系统中公知的技术,因而省略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上述膜单元位置调整步骤(步骤S40)为如下的步骤:上述膜吸附部240对上述膜单元10的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进行吸附,并且上述膜单元10与上述膜吸附部240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而将上述膜单元10向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移送。
即,上述膜吸附部240吸附上述膜单元10而对上述膜单元1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上述膜单元10沿设定的膜移送路径移送。
上述设定的膜移送路径是指上述膜单元10不向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偏离而向一定方向移送的路径。如后述,若上述膜单元10的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被移送而与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接触,则上述膜吸附部240可解除上述膜单元10的吸附状态,并返回到原位,而对后续的偏光膜的前端部进行吸附。
上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步骤S50)为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图案进行检测的步骤。
详细地,从上述偏光膜11隔开一定间距的膜图案检测部200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图案进行检测。
更详细地,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前端的图案进行拍摄,而对图案的形态进行检测,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中央部的图案进行拍摄,而对图案形态进行检测,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对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的后端的图案进行拍摄,而对图案的形态进行检测,由此可对偏光膜的前端、后端及中央部的图案均进行检测。使用通过该方法检测出的上述偏光膜的图案,可以沿横向及纵向检测上述偏光膜的图案弯曲至何种程度。
在上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步骤S50)中,在上述偏光膜的图案弯曲至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在面板位置校正步骤(步骤S51)中对上述面板20的位置进行校正。
详细地,上述入口侧移送部161和上述出口侧移送部163被从控制部(未图示)输入依据图案的检测结果的校正程度,并在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借助上述附着部162附着于上述面板20之前,调整上述面板20的位置,使得上述偏光膜11以使图案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平行的方式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
即,根据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的弯曲程度来调节上述面板20的位置,从而将上述偏光膜11附着于上述面板20。
在将上述偏光膜剥离及附着于面板的步骤(步骤S60)中,从上述离型膜12分离从被移送的膜单元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并将被剥离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
详细地,若被移送的膜单元10中被半切割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剥离部150的一端部,则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一部分从上述离型膜12分离。并且,根据上述偏光膜11图案的弯曲程度来调整上述面板20的位置。
之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及下部附着辊162b对被分离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和上述面板20进行加压并进行旋转。借助上述附着部162的旋转,上述面板20进行移动,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此时,由于根据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的弯曲程度而调整了上述面板的位置,因而以使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与上述面板的短边或长边平行的方式附着于上述面板20。
以下,参照图4,对上述膜单元位置调整步骤(步骤S40)、上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步骤S50)、上述面板位置校正步骤(步骤S51)及上述将偏光膜剥离及附着于面板的步骤(步骤S60)的动作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参照图4(a),先行的偏光膜11及保护膜从上述离型膜12被剥离并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后行的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被上述膜吸附部240所吸附。先行的上述偏光膜11及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而被移送,上述膜吸附部240以吸附后行的上述膜单元10的前端部的状态与上述膜单元10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相同地以与上述膜单元10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
参照图4(b),上述膜单元10的前端部被吸附于上述膜吸附部240而以与上述膜吸附部240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而位于上述剥离部150的末端部。
参照图4(c)及(d),若上述膜单元10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剥离部150的末端部,则上述膜吸附部240在解除上述膜单元10的吸附状态之后返回到原位。并且,上述膜吸附部240对后续的被半切割的偏光膜及保护膜的前端部重新进行吸附。
参照图4(e),若上述膜吸附部240返回到原位,则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前进而对上述膜单元10的前端部图案进行检测,上述中央图案检测部230及上述后端图案检测部220对上述膜单元的中央部及后端部的图案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传送检测结果。
此时,为了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在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的移动路径中进行下降以回避。
参照图4(f),被半切割的偏光膜11及保护膜的前端部位于剥离部150的末端部,而从上述离型膜12分离一部分。
并且,上述入口侧移送部被从控制部输入依据检测结果的校正程度,而对上述面板20的位置进行校正。
之后,上述附着部162的上部附着辊162a下降,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上升,而对上述面板20的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的被分离的部分进行加压并且进行旋转,从而使上述偏光膜11及上述保护膜附着于上述面板20的附着面。
并且,上述前端图案检测部210进行后退而从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的移动路径中回避,以避免当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上升时,与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发生干扰。
之后,上述上部附着辊162a和上述下部附着辊162b进行旋转并使上述偏光膜11附着于面板20的附着面。此时,由于在上述偏光膜11被移送的同时上述膜吸附部240吸附后续的膜单元10的状态下进行移动,从而使处于附着于上述面板的状态下的上述偏光膜11牢固地得到支撑,而不会松弛或改变移送方向。因而,防止在上述偏光膜11的附着过程或在移送过程中上述偏光膜11的图案发生错位。
并且,在包括形成有图案的偏光膜11的膜单元10在方向发生错位的状态被移送的情况下难以调整位置,相对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根据偏光膜11的错位程度来调整面板的位置,从而可将上述偏光膜11准确地附着于面板20。

Claims (10)

1.一种膜附着系统,将膜附着于面板,
所述膜附着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膜供给部,供给膜单元,所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所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
膜移送部,以所述膜单元的移送方向为基准配置于所述膜供给部的前方,移送从所述膜供给部供给的所述膜单元;
半切割部,配置于所述膜移送部的前方,仅切割由所述膜移送部移送的所述膜单元中的所述偏光膜;
膜图案检测部,在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前端及后端之间以与所述偏光膜隔开一定间距的方式配置,检测所述偏光膜的图案;
剥离部,从由所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图案的所述膜单元中分离所述离型膜;
膜吸附部,配置于所述半切割部与所述剥离部之间,对由所述半切割部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进行吸附,与所述膜单元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
面板移送部,沿着由所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膜单元的图案方向调整所述面板的位置,并向所述剥离部的一端部移送所述面板,而使所述偏光膜附着于所述面板的一面;以及
离型膜回收部,配置于所述剥离部的前方,对在所述剥离部中被分离的所述离型膜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吸附部使前端位于比所述偏光膜的前端靠后一定间距而吸附所述偏光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吸附部与所述膜单元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若所述膜单元在所述剥离部中被分离,则所述膜吸附部解除所述偏光膜的吸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解除所述偏光膜的吸附状态,则所述膜吸附部返回到吸附所述偏光膜的位置而对后续执行的半切割的偏光膜进行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图案检测部包括:
前端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前端部图案进行检测;
后端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后端部图案进行检测;以及
中央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中央部图案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移送部包括:
入口侧移送部,以使由所述膜图案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偏光膜的图案方向与所述面板的长边或短边平行的方式调整所述面板的位置并进行移送;
附着部,配置于所述剥离部的前方,通过使上部附着辊下降并使下部附着辊上升而对所述偏光膜和所述面板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偏光膜附着于所述面板的一面;以及
出口侧移送部,将附着有所述偏光膜的所述面板向外部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图案检测部配置于所述上部附着辊与所述下部附着辊之间的空间,在所述上部附着辊及所述下部附着辊对所述偏光膜和所述面板进行加压时,所述前端图案检测部以与所述上部附着辊或所述下部附着辊互不干扰的方式进行前后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附着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附着辊下降且所述下部附着辊上升时,所述前端图案检测部后退,在所述上部附着辊上升且所述下部附着辊下降时,所述前端图案检测部前进。
9.一种膜附着方法,将膜附着于面板,
所述膜附着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膜单元供给步骤,供给膜单元,所述膜单元包括偏光膜及附着于所述偏光膜的一面的离型膜;
膜单元移送步骤,向半切割部移送所述膜单元;
半切割步骤,对所述膜单元的所述偏光膜进行半切割;
膜单元位置调整步骤,在所述膜单元以使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前端与剥离部的一端部接触的方式进行移动时,膜吸附部以所述膜单元不会从设定的膜移动路径脱离的方式调节所述膜单元的位置;
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膜图案检测部对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前端至后端的图案进行检测;
面板位置校正步骤,面板移送部以使在所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所述偏光膜的图案方向与所述面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校正所述面板的位置;
将所述偏光膜剥离及附着于面板的步骤,剥离部从所述膜单元分离所述偏光膜,被分离的所述偏光膜附着于在所述面板位置校正步骤中校正位置后的所述面板的一面;以及
离型膜回收步骤,由离型膜回收部对被分离的所述离型膜进行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膜图案检测步骤中,对被半切割的所述偏光膜的前端部、后端部及中央部的图案进行检测。
CN201610292547.2A 2015-05-27 2016-05-05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Active CN106200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74195 2015-05-27
KR1020150074195A KR102208089B1 (ko) 2015-05-27 2015-05-27 편광필름 부착 시스템 및 편광필름 부착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034A true CN106200034A (zh) 2016-12-07
CN106200034B CN106200034B (zh) 2019-07-09

Family

ID=5745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2547.2A Active CN106200034B (zh) 2015-05-27 2016-05-05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08089B1 (zh)
CN (1) CN1062000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891B1 (ja) * 2017-09-28 2018-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2930B1 (ko) * 2018-06-27 2019-06-25 주식회사 엘텍 필름 부착장치
CN110174784A (zh) * 2019-06-17 2019-08-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精度补正方法及偏光片贴附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5131T2 (de) * 2000-10-25 2007-09-20 Horiba, Ltd. Spektralellipsometer
CN101910925A (zh) * 2008-04-15 2010-1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连续制造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与装置
JP201122695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Sanritz Corp 偏光板の欠陥検査方法及び欠陥検査装置
CN102844702A (zh) * 2010-04-12 2012-12-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膜的贴合装置及具有该贴合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CN102971648A (zh) * 2010-09-01 2013-03-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1709B2 (ja) * 2003-06-05 2009-1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JP4186805B2 (ja) * 2003-11-28 2008-11-2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KR101108405B1 (ko) * 2010-04-23 2012-01-30 수미토모 케미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편광필름의 접합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시스템
KR101318179B1 (ko) 2012-03-30 2013-10-16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릴투패널 편광필름 부착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597397B1 (ko) * 2013-07-23 2016-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필름 부착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5131T2 (de) * 2000-10-25 2007-09-20 Horiba, Ltd. Spektralellipsometer
CN101910925A (zh) * 2008-04-15 2010-1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连续制造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与装置
CN102844702A (zh) * 2010-04-12 2012-12-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膜的贴合装置及具有该贴合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JP201122695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Sanritz Corp 偏光板の欠陥検査方法及び欠陥検査装置
CN102971648A (zh) * 2010-09-01 2013-03-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6891B1 (ja) * 2017-09-28 2018-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9064619A1 (ja) * 2017-09-28 2019-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704399B (zh) * 2017-09-28 2020-09-1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層積體的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39456A (ko) 2016-12-07
CN106200034B (zh) 2019-07-09
KR102208089B1 (ko)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9809B (zh) 用于贴膜的系统
CN106200034A (zh) 偏光膜附着系统及偏光膜附着方法
US8434537B2 (en)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steroscopic image display panel
KR20180119946A (ko) 이차전지용 라미네이션장치
TWI647090B (zh) Method for attaching an optical film to an optical display unit
CN104692169B (zh) 卷至卷膜处理系统
KR101485385B1 (ko) 필름 첩부 장치
US20150382523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upplying Carrier Tape Compri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Exposing Parts
US10390470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component mounter, and component-mounted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080038019A (ko) 감광성 적층체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20150092268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1254677A (zh) 感光性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TWI580542B (zh) 裁切裝置
TWI540053B (zh) 層壓光學膜之系統及使用其製備顯示單元之方法
KR102166696B1 (ko) 광학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및 장치
US2019011167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splay device
CN101254675A (zh) 感光性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3579066A (zh) 半导体晶圆的固定方法及半导体晶圆的固定装置
KR101561329B1 (ko) 부착 장치
CN107009724A (zh) 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
KR101689119B1 (ko) 시트타입 원단의 영상프레스 제어방법과 그 시스템
KR101864449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의 표시패널과 필름 패턴 리타더의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449718B1 (ko) 라미네이팅 장치
CN109891307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其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US20190233244A1 (en)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cal display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