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5352B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5352B
CN106195352B CN201610369897.4A CN201610369897A CN106195352B CN 106195352 B CN106195352 B CN 106195352B CN 201610369897 A CN201610369897 A CN 201610369897A CN 106195352 B CN106195352 B CN 106195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uide
valve body
guide portion
frictional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98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5352A (zh
Inventor
中尾康雄
森田光正
桥川悠辉
渡边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228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69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95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5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5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5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25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2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产生鸣动的阀装置。阀装置(1)包括:主体部(10),其形成有供压缩空气通过的内部通路(11);阀芯(40),其收容在主体部内,通过与设于内部通路的阀座(14)接触而将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阀座分开而将内部通路开放;施力构件(60),其用于对阀芯朝向阀座施力;以及引导构件(30),其用于在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阀芯。阀芯具备被引导部引导的阀引导件(42)。在阀引导件上设有供施力构件插入的内部空间(SA)。阀装置(1)具备形成在阀芯上的凹部(45)和安装于凹部的弹性构件(50)作为用于对阀芯和引导构件之间赋予摩擦力的摩擦力赋予部件。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阀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容许流体向一个方向流通、不容许流体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的止回阀。这样的止回阀包括形成有供流体流通的内部通路的主体部和收容在主体部内且被施力构件朝向主体部的阀座施力的阀芯。阀芯通过在其一部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到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引导部的状态下根据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和流体对阀芯赋予的力(压力)之间的关系与阀座接触和分开而将内部通路开放和封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80819号公报(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采用以往的止回阀,在止回阀将内部通路开放的开阀状态、即阀芯与阀座分开的状态下,对阀芯赋予施力构件对阀芯的作用力和流体推压阀芯的力。此时,存在因在阀芯与引导部接触的状态下振动而产生鸣动的情况。另外,这样的课题并不限定于止回阀,在压差阀中也存在同样地产生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产生鸣动的阀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阀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形成有供流体通过的内部通路;阀芯,其收容在所述主体部内,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以及引导部,其用于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阀芯,其中,所述阀芯具备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阀引导件,在所述阀引导件上设有供所述施力构件插入的内部空间,该阀装置还具备用于对所述阀芯和所述引导部之间赋予摩擦力的摩擦力赋予部件。
采用本阀装置,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在引导部和阀引导件之间产生在阀芯相对于引导部移动时成为该移动的阻力的摩擦力,因此,在阀芯与阀座分开的状态下阀芯不易振动。因而,能够抑制阀装置产生鸣动。
(2)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在所述阀芯中,阀元件和阀引导件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一体化,该阀元件通过与所述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该阀引导件随着所述阀芯的开闭动作而被所述引导部引导。
采用本阀装置,随着阀芯的开闭动作,阀引导件和阀元件一体地移动、即阀元件不相对于阀引导件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阀元件相对于阀引导件移动引起的振动。
(3)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部具备朝向所述阀座延伸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和所述阀芯是间隙配合的关系。
采用本阀装置,通过在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部支承阀芯的范围扩大,能够进一步抑制阀芯相对于引导部倾斜。因而,能够在阀芯进行开闭动作时使阀芯相对于引导部顺畅地移动。
(4)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阀引导件形成为包含所述内部空间的圆筒状,在所述阀引导件上形成有使所述阀引导件的外部和所述内部空间在径向上连通的阀侧连通孔。
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使流体不易从阀芯和引导部之间流入到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因此,在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低于阀芯的外部的压力的情况下,阀芯的外部的压力相对于阀芯向阀座的移动而言成为阻力,在阀芯进行闭阀动作时阀芯有可能不会迅速地移动到阀座。
因此,采用本阀装置,由于利用阀引导件的阀侧连通孔使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连通,因此,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大致相等。因而,在阀芯闭阀时阀芯易于迅速地移动到阀座。
(5)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在所述延长部形成有与所述阀侧连通孔连通的引导侧连通孔。
采用本阀装置,在利用引导部收容了阀芯的状态下,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和引导部的外部能够通过引导侧连通孔和阀侧连通孔相连通。因此,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和引导部的外部的压力大致相等,因此,在阀芯闭阀时阀芯易于迅速地移动到阀座。
(6)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部的外部和所述阀侧连通孔仅通过所述阀芯和所述延长部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采用本阀装置,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和引导部的外部(内部通路)通过阀芯的阀侧连通孔以及阀芯和延长部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因而,能够利用阀芯和延长部之间的比较小的间隙容易地抑制阀引导件的内部空间和引导部的外部之间因流体急剧的流动而产生声音。
(7)本发明的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阀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形成有供流体通过的内部通路;阀芯,其收容在所述主体部内,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以及引导部,其用于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阀芯,其中,所述阀芯具备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阀引导件,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支承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和所述阀引导件这两者,该阀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阀芯和所述引导部之间赋予摩擦力的摩擦力赋予部件。
采用本阀装置,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在引导部和阀芯之间产生在阀芯相对于阀引导件移动时成为该移动的阻力的摩擦力,因此,在阀芯与阀座分开的状态下阀芯不易振动。因而,能够抑制阀装置产生鸣动。
(8)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引导部接触的弹性构件,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是使因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引导部接触而产生的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值。
在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产生的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阀芯难以相对于引导部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随着弹性构件自引导部的凹部的开口部的突出量增多而变大。
因此,采用本阀装置,通过变更凹部的深度尺寸来调整弹性构件相对于凹部的开口部的突出量。由此,能够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摩擦力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的振动和阀芯顺畅地开闭动作。
(9)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截面形状。
在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产生的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阀芯难以相对于引导部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随着弹性构件自引导部的凹部的开口部的突出量增多而变大。
因此,采用本阀装置,通过变更弹性构件的截面形状来调整弹性构件相对于凹部的开口部的突出量。由此,能够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摩擦力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的振动和阀芯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时等情况下,通过更换弹性构件,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10)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多个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多个凹部中的至少1个凹部内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个数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个数。
在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产生的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阀芯难以相对于引导部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随着弹性构件的个数增多而变大。
因此,采用本阀装置,通过变更弹性构件的个数来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能够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摩擦力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的振动和阀芯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时等情况下,通过变更弹性构件的数量,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11)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材质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材质。
在利用摩擦力赋予部件产生的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阀芯难以相对于引导部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引导部和阀芯中的一者与弹性构件的摩擦系数根据弹性构件的材质而变更。因此,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与弹性构件的材质相应地变更。
因此,采用本阀装置,通过变更弹性构件的材质来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摩擦力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的振动和阀芯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时等情况下,通过将弹性构件更换为其材质不同的构件,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和阀芯之间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12)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构件是O型密封圈或者MY密封件。
采用本阀装置,通过采用被标准化且产品的流通量也较多的O型密封圈、MY密封件,能够廉价且容易地获取弹性构件。因此,在维护阀装置时更换弹性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准备弹性构件。
(13)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和所述阀座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设有缓冲件。
采用本阀装置,能够利用缓冲件缓和在阀芯闭阀时对阀芯、阀座施加的冲击。
(14)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仅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设有所述缓冲件。
采用本阀装置,由于仅在阀芯上设有缓冲件,因此,在维护阀装置时需要更换缓冲件的情况下更换阀芯即可。因此,与在阀座上设有缓冲件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容易地维护阀装置,并且能够降低在缓冲件劣化时更换部件的成本。
(15)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缓冲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阀芯上。
采用本阀装置,在需要更换缓冲件的情况下,自阀芯拆下缓冲件而仅更换缓冲件即可,即能够以更换最少部件的方式应对,因此,能够降低在缓冲件劣化时更换部件的成本。
(16)根据上述阀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阀芯是这样的结构:阀元件和阀引导件彼此独立地构成,并且所述阀引导件和所述阀元件一体地动作,所述阀元件通过与所述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所述阀引导件随着所述阀芯的开闭动作而被所述引导部引导,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引导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缓冲垫。
采用本阀装置,利用阀元件和阀引导件之间的缓冲垫,在阀元件相对于阀引导件移动时与缓冲垫接触,避免阀元件和阀引导件直接冲撞。因此,能够减少由阀元件和阀引导件的冲撞引起的振动、噪音。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阀装置,能够抑制产生鸣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阀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D-D线的剖视图,是阀单元和主体部分离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的阀单元的弹性构件及其周边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D-D线的剖视图。
图5是将阀装置为开阀状态下的阀芯及其周边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6是阀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阀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阀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阀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将阀装置为开阀状态下的阀芯及其周边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11是将阀装置即将成为闭阀状态之前的阀芯和阀座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1的阀装置的插塞及其周边的剖视图。
图13是将变形例3的阀装置的弹性构件及其周边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14是变形例5的阀装置的阀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装置;10、主体部;11、内部通路;14、阀座;30、引导构件(引导部);40、阀芯;41、阀元件;42、阀引导件;44、连通孔(阀侧连通孔);45、凹部(摩擦力赋予部件);45A、开口部;46、缓冲件;50、弹性构件(摩擦力赋予部件);60、施力构件;70、引导构件(引导部);73、延长部;74、连通孔(引导侧连通孔);49、缓冲件;90、阀芯;91、阀构件(阀);93、缓冲件;94、阀引导件;95A、凹部(摩擦力赋予部件);96A、连通孔;98、缓冲垫;100、弹性构件;110、阀芯;111、阀构件(阀);113、阀引导件;116、连通孔;SA、内部空间;SB、内部空间;SC、内部空间;PL、突出量;LH、深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由容许作为流体的一个例子的压缩空气向一个方向流通、不容许该压缩空气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的止回阀构成。此外,作为流体,也可以是油、水等液体而替代压缩空气等气体。
如图1所示,阀装置1包括:主体部10,其形成有构成压缩空气的流通路径的内部通路11;以及阀单元20,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10上,用于切换内部通路11的开放(开阀)和封闭(闭阀)。主体部10由不锈钢等钢材形成,包括用于在内部通路11的上游侧与配管(省略图示)连接的第1连接部12和用于在内部通路11的下游侧与同上述配管不同的配管(省略图示)连接的第2连接部13。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0内形成有划分内部通路11的划分壁10A。在划分壁10A上形成有在阀单元20的开闭方向上贯通划分壁10A并且构成内部通路11的一部分的贯通孔10B。在划分壁10A的形成有贯通孔10B的周缘形成有阀座14。
在主体部10的外壁的、与阀座14的开口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安装开口部15。在安装开口部15的内周部分形成有螺纹部16。而且,在安装开口部15上安装有阀单元20。
阀单元20具备有盖圆筒状的插塞21。在插塞21的圆筒部22的外周部分形成有螺纹部23和凸缘24。另一方面,在插塞21的圆筒部22的内周部分的、圆筒部22和盖部25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台阶部26。在盖部25的中央部形成有自盖部25突出的圆筒状的支承部27。在支承部27上利用例如压入等固定有圆柱状的支承销28。
在插塞21的圆筒部22的内周部分固定有作为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的、例如由黄铜等形成的圆筒状的引导构件30。引导构件30通过与插塞21的台阶部26接触而相对于插塞21定位。
在引导构件30内插入有阀芯40的一部分,该阀芯40的一部分收容在主体部10内,通过相对于阀座14接触和分开而将内部通路11开放(开阀)和封闭(闭阀)。由此,引导构件30在阀芯40的开闭方向上引导阀芯40。此外,阀芯40包括与阀座14相对的阀元件41和从阀元件41朝向插塞21延伸且作为被引导构件30引导的部分的圆筒状的阀引导件42。阀元件41和阀引导件42例如由黄铜的单一构件一体地形成。阀元件41的外径大于阀引导件42的外径。阀引导件42插入到引导构件30内。
在阀元件41的、与阀座14相对的部分利用烧结一体不可分地固定有橡胶制的缓冲件46。即,缓冲件46是阀元件41的一部分。
在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的、靠阀元件41侧的内周部分形成有缩径部43。在缩径部43的、绕阀引导件42的中心轴线分开180°的位置形成有作为阀侧连通孔的一个例子的连通孔44。连通孔44使内部空间SA和阀芯40的外部在作为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径向上连通。另外,连通孔44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在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中插入有施力构件60。施力构件60的一个例子是螺旋弹簧。施力构件60的一端侧插入到支承销28,施力构件60的另一端侧插入到缩径部43而与阀元件41接触。
在阀引导件42的、插入到引导构件30的部分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45。在凹部45上安装有作为O型密封圈的弹性构件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阀芯40的凹部45和安装于凹部45的弹性构件50构成摩擦力赋予部件。
如图3所示,由引导构件30的内周面和凹部45的底面45A之间的距离规定的深度尺寸LH大于基于O型密封圈的大小根据标准(例如日本JIS标准的JIS B2401)决定的深度尺寸LR(LH>LR)。深度尺寸LR表示从引导构件30的内周面到作为假想的凹部的底面的双点划线的距离。因此,弹性构件50自凹部45的开口部45B(虚线)的突出量、即弹性构件50自阀引导件42的外周面42A的突出量PL少于安装于由标准决定的凹部(双点划线)的弹性构件50自阀引导件42的外周面42A的突出量。本实施方式的深度尺寸LH被设定为,弹性构件50确保阀引导件42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密封性,并且引导构件30和阀引导件42之间的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另外,基准范围利用试验等预先设定,大于阀芯40振动而产生鸣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而且该基准范围在能够利用施力构件60(参照图2)的作用力使阀芯40朝向阀座14(参照图2)迅速地移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以下。
如图4所示,在固定于插塞21的引导构件30内插入有阀芯40的阀引导件42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弹性构件50在引导构件30和凹部45之间被压缩。由此,弹性构件50按压引导构件30,因此,在引导构件30和阀引导件42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如上述那样是基准范围内的大小。
通过插塞21的螺纹部23向主体部10的螺纹部16旋入直到插塞21的凸缘24与主体部10的安装开口部15的周缘接触为止,这样的结构的阀单元20安装在主体部10上。在该状态下,施力构件60将阀芯40的阀元件41的缓冲件46按压于阀座14。由此,阀装置1成为阻断内部通路11中的比阀座14靠第1连接部12侧的上游侧通路11A和内部通路11中的比阀座14靠第2连接部13侧的下游侧通路11B之间的连通、也就是将内部通路11封闭的闭阀状态。
参照图5说明阀装置1的动作和作用效果。
在阀装置1闭阀的状态下,在压缩空气从第1连接部12(参照图4)流入到上游侧通路11A时,压缩空气赋予使阀元件41与阀座14分开的力。而且,在克服对阀元件41赋予的施力构件60的作用力而阀元件41与阀座14分开时,内部通路11被开放,阀装置1成为开阀状态。由此,上游侧通路11A和下游侧通路11B连通,上游侧通路11A的压缩空气向下游侧通路11B流入。
在维持这样的阀芯40与阀座14分开的状态时,压缩空气使阀芯40与阀座14分开的力与施力构件60将阀芯40朝向阀座14推压的力和下游侧通路11B的压缩空气将阀芯40朝向阀座14推压的力的总和大致平衡。在该状态下,通过压缩空气从上游侧通路11A经由阀元件41向下游侧通路11B流动,对阀元件41赋予的力以使阀芯40在其开闭方向上的振动的方式进行作用。
但是,利用安装于阀引导件42的凹部45的弹性构件50,在阀芯40欲相对于引导构件30振动时,在阀芯40(弹性构件50)和引导构件30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该摩擦力成为相对于使阀芯40振动的力的阻力。因此,通过抑制阀芯40的振动,能够抑制产生鸣动。
然而,在假定由弹性构件50引起的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难以利用施力构件60使阀芯40朝向阀座14移动。即,阀装置1的闭阀动作变慢。因此,在阀装置1的闭阀动作时压缩空气有可能从下游侧通路11B流入到上游侧通路11A。
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设定了形成在阀芯40的阀引导件42上的凹部45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深度尺寸LH(参照图3),使得引导构件30和阀引导件42之间的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阀芯40的闭阀动作变慢。因而,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40产生振动和阀装置1从开阀状态迅速地移动到闭阀状态。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除了上述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例如以下所示的效果。
(1)通过采用被标准化且流通量也较多地O型密封圈作为弹性构件50,能够廉价且容易地获取弹性构件50。因此,在维护阀装置1时需要更换弹性构件50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准备要更换的弹性构件50。
(2)在阀引导件42上形成有使阀引导件42的供施力构件60插入的内部空间SA和阀引导件42的外部在径向上连通的连通孔44。因此,阀芯40的外部的内部通路11的压力和内部空间SA的压力大致相等。因而,在阀装置1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切换时,阀芯40能够迅速地移动到阀座14。
此外,在假定施力构件60没有插入到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的结构、即在开闭方向上配置成施力构件60和阀引导件42相邻的结构(以下是“比较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在插塞21中在开闭方向上并列地形成有可收容阀引导件42的空间和可收容施力构件60的空间。因此,需要增大插塞21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维护成品的阀装置时成品的阀装置的阀单元更换为比较结构的情况下,更换了阀单元之后的阀装置的尺寸会变大。因此,更换了阀单元之后的阀装置有可能与其周围的构件相干涉。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阀单元20是施力构件60插入到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插塞21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增大,能够抑制阀装置1的尺寸增大。因此,在维护成品的阀装置时,即使成品的阀单元更换为本实施方式的阀单元20,也能够抑制阀装置1与其周围的构件相干涉。
(3)仅在阀芯40和阀座14中的阀芯40上设有缓冲件46。因此,能够避免金属制的阀元件41和金属制的阀座14直接接触,因此,在阀芯40随着闭阀动作而与阀座14接触时,能够缓和对阀芯40、阀座14施加的冲击。此外,与由于在阀芯40和阀座14上均未设置缓冲件46而金属制的阀元件41和金属制的阀座14直接接触的结构相比较,能够提高阀元件41和阀座14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在维护阀装置1时由缓冲件46劣化引起需要更换缓冲件46的情况下更换阀芯40即可,即不必更换包含阀座14在内的主体部10,因此,能够降低在缓冲件46劣化时更换部件的成本。
(4)阀元件41和阀引导件42由单一构件构成。即,阀元件41和阀引导件42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一体化。由此,随着阀芯40的开闭动作,阀元件41和阀引导件42一体地移动,因此,阀元件41不相对于阀引导件42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因阀元件41相对于阀引导件42移动而产生振动。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6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共用的结构元件使用共用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6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阀引导件42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阀引导件42的在阀芯40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较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作为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的引导构件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引导构件的形状有所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70具备固定在插塞21的圆筒部22上的圆筒状的固定部71。在固定部71的、靠阀元件41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固定部7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凸缘72。在凸缘72的外周缘形成有朝向阀元件41延伸的圆筒状的延长部73。延长部73的内周面73A能够与阀芯40的阀元件41的外周面41A接触。详细地讲,延长部73和阀元件41是间隙配合的关系。
通过引导构件70的凸缘72与插塞21的圆筒部22的顶端部接触,进行引导构件70相对于插塞21的定位。此外,固定部71的顶端部位于比插塞21的台阶部26靠阀元件41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固定部71的在阀芯40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变长。
在凸缘72和延长部73之间的边界部分的、绕引导构件70的中心轴线分开180°的位置形成有作为使引导构件70的内部和外部在径向上连通的引导侧连通孔的一个例子的连通孔74。该连通孔74通过内部空间SB与阀芯40的连通孔44连通。如图6所示,连通孔74位于比第2连接部13的开口部13A靠插塞21侧的位置。此外,连通孔74形成在比阀芯40的连通孔44靠插塞21侧的位置。另外,连通孔74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此外,连通孔74也可以形成为与阀芯40的连通孔44相对。
采用本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5)由于阀芯40的阀元件41和引导构件70的延长部73是间隙配合的关系,因此,阀元件41的外周面41A能够与延长部73的内周面73A接触。因此,在阀芯40相对于引导构件70倾斜时,延长部73支承阀元件41。由此,能够减小阀芯40倾斜。
(6)由于缩短了阀引导件42的在阀芯40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引导构件70的固定部71的尺寸,因此,即使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30追加了引导构件70的凸缘72和延长部73,也能够抑制阀装置1的重量增加。
(7)在引导构件70上形成有与阀芯40的连通孔44连通的连通孔74。采用该结构,在阀芯40收容在引导构件70和插塞21中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连通孔74和连通孔44使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和引导构件70的外部连通。因此,阀引导件42的内部空间SA的压力和引导构件70的外部的压力大致相等,因此,在阀芯40闭阀时阀芯40易于迅速地移动到阀座14。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7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共用的结构元件使用共用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阀元件41和缓冲件的固定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阀元件41的与阀座14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圆环状的收容凹部47和在收容凹部47的内侧在阀芯40的开闭方向上贯通阀元件41的螺孔48。在收容凹部47中嵌入有圆环状的缓冲件49。在阀元件41上设有用于将缓冲件49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固定的固定机构80。
固定机构80包括在与阀元件41之间夹入缓冲件49的保持件81、旋入到螺孔48中的螺栓82、以及在与缓冲件49之间夹入保持件81的防松螺母83。在保持件81的中央部分插入有螺栓82,形成有朝向阀元件41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81A。如图7所示,在保持件81安装于阀芯40时,突起81A与阀元件41接触。
采用本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8)利用固定机构80将缓冲件49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阀元件41上。因此,在由于缓冲件49的劣化而需要更换缓冲件49的情况下,仅更换缓冲件49即可。即,能够以更换最少部件的方式应对。因此,能够降低在缓冲件49劣化时更换部件的成本。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8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共用的结构元件使用共用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在阀芯由阀元件和阀引导件这两个构件独立地形成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有所不同。本实施方式的阀芯90是在阀引导件94中收容有阀构件91的结构。阀引导件94具备可插入到引导构件30的圆筒状的插入部95。在插入部95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95A。在凹部95A上安装有弹性构件50。凹部95A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深度尺寸与第1实施方式的阀芯40的凹部45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深度尺寸LH(参照图3)相同。
在插入部95的靠阀座14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插入部95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96。在凸缘96的外边缘形成有朝向阀座14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延长部97。在凸缘96的、绕阀引导件94的中心轴线分开180°的位置形成有使阀引导件94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96A。另外,连通孔96A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阀构件91收容在延长部97内。阀构件91是利用例如嵌入成形将橡胶制的缓冲件93一体化于作为金属制的圆盘的芯材92而成的结构。在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的凸缘96之间形成有间隙G。在该间隙G中配置有形成为圆环状的橡胶制的缓冲垫98。此外,阀构件91构成为利用在相对于阀构件91而言与缓冲垫98相反的一侧安装于延长部97的挡圈99使阀构件91不会自阀引导件94脱落。由此,在阀芯40开闭动作时,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一体地移动。
采用本实施方式,除了除第1实施方式的(4)以外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9)由于阀芯90由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构成,因此,在由于阀构件91的缓冲件93的劣化而需要更换缓冲件93的情况下,自阀引导件94拆下阀构件91而更换阀构件91。因此,与将阀芯90全部更换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在缓冲件93劣化时更换部件的成本。
然而,在由阀构件和阀引导件这两个构件构成阀芯的情况下,随着阀芯的开闭动作而阀构件相对于阀引导件相对地移动,存在阀构件冲撞于阀引导件的情况。由此,存在由阀构件和阀引导件冲撞引起的冲撞音成为噪音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之间配置有缓冲垫98,能够避免在阀芯90的开闭方向上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减少由阀构件91和阀引导件94的冲撞引起的阀芯90的振动、噪音。
(10)缓冲垫98为橡胶制。因此,即使阀构件91移动而冲撞于缓冲垫98,也能够利用缓冲垫98缓和该冲撞。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阀构件91冲撞于阀引导件94引起阀芯90产生振动。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9~图11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结构共用的结构元件使用共用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相比较,在省略了引导构件70的连通孔74、省略了在阀芯40中隔着轴心相对配置的一对连通孔44中的一者这一点上有所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相比较,在引导构件70的凸缘72上追加了在凸缘72的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连通槽75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构件70上隔着轴心相对配置的一对连通槽75形成在凸缘72上。连通槽75在固定部71的内周面和延长部73的内周面之间的整个范围内延伸。因此,如图10所示,即使阀装置1是开阀状态,也在凸缘72和阀元件41之间可靠地形成有间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相比较,阀芯40的缓冲件46的形状有所不同。缓冲件46包括固定在阀元件41上的平板状的缓冲件主体46A和从缓冲件主体46A朝向关闭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46B。缓冲件主体46A和突出部46B一体地形成。如图9所示,在阀芯40闭阀的状态下,突出部46B位于阀座14的内周侧,在与阀芯40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该突出部46B和阀座14的内周侧的贯通孔10B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另外,也可以是缓冲件主体46A和突出部46B独立地形成,突出部46B固定在缓冲件主体46A的下表面。此外,突出部46B除了环状之外,也可以是平板状。
接着,说明阀装置1的作用效果。
如图10的粗线箭头所示,在阀装置1中,内部通路11(引导构件70的外部)通过形成在阀元件41和引导构件70的延长部73之间的间隙与引导构件70内和阀芯40之间的内部空间SB相连通。而且,该内部空间SB通过阀芯40的连通孔44与配置有施力构件60的内部空间SA相连通。也就是说,引导构件70的外部和连通孔(阀侧连通孔)44仅通过阀芯40和引导构件70的延长部73之间的间隙相连通。由此,能够利用阀芯40和延长部73之间的比较小的间隙容易地抑制阀芯40的内部空间SB和引导构件70的外部之间因压缩空气的急剧的流动导致产生气流音。此外,由于阀芯40的连通孔44并未设置在隔着阀芯40的轴心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因压缩空气直线地通过多个连通孔44而产生气流音。
此外,如图11所示,例如在阀芯40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动作时的即将成为闭阀状态之前的状态、即上游侧通路11A和下游侧通路11B的压力差较小时,虽然阀芯40是开阀状态,但是阀芯40和阀座14的开闭方向之间的间隙较小。而且,由于能够维持缓冲件46的突出部46B位于阀座14的内周侧的状态,因此,在突出部46B和阀座14的内周侧的贯通孔10B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由此,与具备不具有突出部46B的缓冲件46的阀装置相比较,阀芯40与阀座14以及贯通孔10B之间的微小间隙的距离变长。由此,能够抑制通过阀芯40和阀座14之间的微小间隙的压缩空气产生气流音。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能够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的(5)和(6)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是按照本发明的阀装置可实现的方式的例示,并不意在限制该方式。按照本发明的阀装置可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不互相矛盾的至少两个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方式。此外,按照本发明的阀装置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之外,还可实现例如以下所示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和不互相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成的方式。
(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阀芯40、90的凹部45、95A形成多个。在多个凹部45、95A中的至少一者上安装有弹性构件50。即,凹部45、95A的数量和弹性构件50的数量也可以不同。总而言之,能够调整弹性构件50的数量,使得引导构件30、70和阀芯40、90之间的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2所示,在阀芯40的阀引导件42上互相分开地形成有两个凹部45。在各凹部45上安装有弹性构件50。由此,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1个弹性构件50时,在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基准范围的下限值,无法充分地抑制阀芯40振动,利用两个弹性构件50使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而使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
这样,通过变更弹性构件50的个数,能够将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调整到基准范围内,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40的振动和阀芯40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1时等情况下,通过变更弹性构件50的数量,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引导件42、94的比凹部45、95A靠阀元件41(阀构件91)侧的部分和阀引导件42、94的比凹部45、95A靠与阀元件41(阀构件91)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用于保持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凹部或者槽。通过调整填充在该凹部或槽中的润滑剂的种类、填充量,能够将阀芯40、90和引导构件30、70之间的摩擦力调整到基准范围内。
另外,该凹部或槽也可以是与凹部45、95A相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变形例1中凹部45、95A的数量多于弹性构件50的数量的情况下向没有安装弹性构件50的凹部45、95A中填充润滑剂。
(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O型密封圈作为弹性构件50,但弹性构件50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3所示使用MY密封件(日文:MYパッキン)作为弹性构件100,MY密封件是指图13所示那样的具有Y字形的截面的、具有多个接触点的密封元件。该密封件由于具有多个接触点,因此在密封性能方面优异。在图13中,在阀芯40上安装有弹性构件100。另外,也可以在阀芯90上安装有弹性构件100。
如图13所示,弹性构件100的截面形状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50的截面形状不同。这样,通过变更弹性构件100的种类(截面形状),能够调整弹性构件50自凹部45的开口部45B的突出量PL(参照图3)。而且,一般来讲,安装有MY密封件的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安装有相同尺寸的O型密封圈的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弹性构件也可以是除了O型密封圈、MY密封件的截面形状之外的截面形状。
采用该结构,通过变更弹性构件50的种类(截面形状),能够将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调整到基准范围内。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40的振动和阀芯40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1时等情况下,通过更换弹性构件50,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此外,由于采用被标准化且流通量也较多的MY密封件,因此,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1)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变更作为弹性构件50的O型密封圈的材质。由此,能够变更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也可以将弹性构件50的材质变更为使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这样的材质。另外,对于弹性构件100,也可以同样地变更弹性构件100的材质。
采用该结构,由于变更弹性构件50的材质,将阀芯40和引导构件30之间的摩擦力调整到基准范围内,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阀芯40的振动和阀芯40顺畅地开闭动作。此外,在维护阀装置1时等情况下,通过更换弹性构件50,能够在事后调整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引导构件30和阀芯40的摩擦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变形例5)
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阀芯40的阀元件41和阀引导件42由单一构件形成,但阀芯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阀芯110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通过独立地形成的阀构件111和阀引导件113互相固定,阀构件111和阀引导件113一体化。详细地讲,在阀构件111的中央形成有沿阀芯110的开闭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螺纹部112。在圆筒状的阀引导件113的、靠阀构件111侧的内周部分形成有螺纹部114。此外,在阀芯110上形成有连结孔115,该连结孔115在径向上分别贯通阀引导件113的螺纹部114和阀构件111的螺纹部112,使阀引导件113的内部空间SC和阀引导件113的外部连通。通过阀引导件113的螺纹部114和阀构件111的螺纹部112螺纹结合,该结构的阀构件111和阀引导件113互相固定。由此,能够获得以第1实施方式的(4)的效果为基准的效果。另外,阀构件111和阀引导件113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螺纹结合,也可以是焊接、粘接、压入等其他的方法。
(变形例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50安装在阀芯40、90上,但也可以在引导构件30、70上形成凹部,在该凹部上安装弹性构件50。采用该结构,能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对引导构件30、70和阀芯40、90之间赋予摩擦力。
(变形例7)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替代缓冲件46而在阀座14上设置缓冲件或者除了缓冲件46之外还在阀座14上设置缓冲件。由此,能够避免阀元件41和阀座14直接接触,因此,在阀芯40随着闭阀动作而与阀座14接触时,能够缓和对阀芯40施加的冲击。此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除了缓冲件49之外还在阀座14上设置缓冲件。
此外,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座14上设置缓冲件。在这种情况下,阀构件91既可以具备缓冲件93,也可以替代缓冲件93和芯材92而构成为金属制的圆盘。
(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插塞21和引导构件30、70独立地形成,但插塞21的圆筒部22也可以兼具引导构件30、7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插塞21的圆筒部22相当于引导部,省略了引导构件30、70。
(变形例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阀芯40、90的阀引导件42、94也可以形成为圆柱状。即,也可以自阀引导件42、94省略内部空间SA。在该结构中,施力构件60将阀引导件42、94的与阀元件41和阀构件91相反侧的端部朝向阀座14按压。
(变形例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阀芯40、90是平板阀,但阀芯40、90也可以是提升阀。
(变形例11)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阀芯40的缓冲件46变更为像第5实施方式的阀芯40那样具有突出部46B的缓冲件46。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在阀芯40的缓冲件46上设有突出部46B。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在阀芯90的缓冲件93上设有突出部46B。
(变形例1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阀装置1应用于止回阀,但阀装置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阀装置1也可以应用于压差阀。

Claims (25)

1.一种阀装置,其为止回阀,其包括:
主体部,其形成有供流体通过的内部通路;
阀芯,其收容在所述主体部内,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
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以及
引导部,其用于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阀芯,其中,
所述阀芯具备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阀引导件,
在所述阀引导件上设有供所述施力构件插入的内部空间,
该阀装置还具备用于对所述阀芯和所述引导部之间赋予摩擦力的摩擦力赋予部件,
所述阀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摩擦力设定在基准范围内,
该基准范围大于因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的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和所述流体推压所述阀芯的力导致所述阀芯振动而产生鸣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而且该基准范围在能够利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所述作用力使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迅速地移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阀芯中,阀元件和阀引导件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一体化,该阀元件通过与所述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该阀引导件随着所述阀芯的开闭动作而被所述引导部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备朝向所述阀座延伸的延长部,
所述延长部和所述阀芯是间隙配合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引导件形成为包含所述内部空间的圆筒状,
在所述阀引导件上形成有使所述阀引导件的外部和所述内部空间在径向上连通的阀侧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延长部形成有与所述阀侧连通孔连通的引导侧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的外部和所述阀侧连通孔仅通过所述阀芯和所述延长部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引导部接触的弹性构件,
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是使因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引导部接触而产生的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截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多个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多个凹部中的至少1个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的个数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的材质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材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是O型密封圈或者MY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和所述阀座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设有缓冲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仅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设有所述缓冲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阀芯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芯是这样的结构:阀元件和阀引导件彼此独立地构成,并且所述阀引导件和所述阀元件一体地动作;所述阀元件通过与所述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所述阀引导件随着所述阀芯的开闭动作而被所述引导部引导,
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在所述阀元件和所述阀引导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缓冲垫。
16.一种阀装置,其为止回阀,其包括:
主体部,其形成有供流体通过的内部通路;
阀芯,其收容在所述主体部内,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
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以及
引导部,其用于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阀芯,其中,
所述阀芯具备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阀引导件,
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支承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和所述阀引导件这两者,
该阀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阀芯和所述引导部之间赋予摩擦力的摩擦力赋予部件,
所述阀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摩擦力设定在基准范围内,
该基准范围大于因对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施力的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和所述流体推压所述阀芯的力导致所述阀芯振动而产生鸣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而且该基准范围在能够利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所述作用力使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阀座迅速地移动的摩擦力的上限值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引导部接触的弹性构件,
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是使因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引导部接触而产生的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截面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多个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多个凹部中的至少1个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的个数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个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力赋予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引导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的凹部、和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的材质是使所述摩擦力在基准范围内那样的材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是O型密封圈或者MY密封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和所述阀座的与所述阀芯相对的部分中的一者上设有缓冲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仅在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相对的部分设有所述缓冲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阀芯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芯是这样的结构:阀元件和阀引导件彼此独立地构成,并且所述阀引导件和所述阀元件一体地动作;所述阀元件通过与所述阀座接触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封闭,通过与所述阀座分开而将所述内部通路开放;所述阀引导件随着所述阀芯的开闭动作而被所述引导部引导,
在所述阀芯的开闭方向上,在所述阀元件和所述阀引导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缓冲垫。
CN201610369897.4A 2015-05-28 2016-05-30 阀装置 Active CN106195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9128 2015-05-28
JP2015109128 2015-05-28
JP2016022819A JP6816957B2 (ja) 2015-05-28 2016-02-09 弁装置
JP2016-022819 201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5352A CN106195352A (zh) 2016-12-07
CN106195352B true CN106195352B (zh) 2020-02-14

Family

ID=5745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9897.4A Active CN106195352B (zh) 2015-05-28 2016-05-30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5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7482B2 (ja) * 2017-03-06 2020-12-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の弁装置と弁ガイド筒と弁ガイド筒の製造方法
JP7133332B2 (ja) * 2018-03-27 2022-09-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逆止弁
CN216742876U (zh) * 2021-12-18 2022-06-14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85200A (en) * 1948-03-08 1952-12-31 Electro Hydraulic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luid control valves
CN201651439U (zh) * 2010-01-14 2010-11-24 威海博胜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气动单向阀
JP5462764B2 (ja) * 2010-10-25 2014-04-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減圧弁
JP5697975B2 (ja) * 2010-12-28 2015-04-08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逆止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0313374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CN203131122U (zh) * 2012-11-01 2013-08-14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气动单向阀
JP6128835B2 (ja) * 2012-12-26 2017-05-1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温度式膨張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5352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9694B2 (en) Shock absorber
KR101479323B1 (ko) 2방 밸브
CN106195352B (zh) 阀装置
JP5677574B2 (ja) 閉止体を備えるピストンポンプのバルブ
KR101773238B1 (ko) 완충기의 감쇠 밸브
CN107923470B (zh) 缓冲器
EP1818749A1 (en) Valve device for high-pressure gas
KR102392753B1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솔레노이드 밸브
KR20170033631A (ko) 쇽업소버
JP2008157393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EP2518364A1 (en) Shock absorber
JP7097430B2 (ja) 弁装置
JP2016161038A (ja) 懸架装置
JP4575141B2 (ja) 高圧ガス用減圧弁
JP2008106930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7084756B2 (ja) 逆止弁
KR20180094293A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솔레노이드밸브
JP4948058B2 (ja) シール構造
US20210061245A1 (en) Valve Cartridge for a Solenoid Valve
JP2013079692A (ja) 流量制御弁
JP6218777B2 (ja) 弁装置
JP2022088126A (ja) 弁装置
US10851903B2 (en) Check valve assembly
JP2021116883A (ja) 緩衝器
JP2001099339A (ja) チェック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