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3748A -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3748A
CN103133748A CN2012104771860A CN201210477186A CN103133748A CN 103133748 A CN103133748 A CN 103133748A CN 2012104771860 A CN2012104771860 A CN 2012104771860A CN 201210477186 A CN201210477186 A CN 201210477186A CN 103133748 A CN103133748 A CN 103133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ve
valve body
plunge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7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山纪郎
古牧久司
大泽一彦
吉野谷宽人
上野知之
大仓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70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676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3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3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其在使柱塞(5)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利用连结部(52、62)使控制阀体(6)离开活塞阀(4)的突跳动作,从而使柱塞与控制阀体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由收缩部(52a)与凸台部(52b)构成柱塞的连结部(52)。在控制阀体的连结部(62)上设置导向槽(62a)与切口部(62b)。使导向槽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柱塞的凸台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长规定量。将凸台部嵌合在导向槽内,将收缩部嵌合在切口部内,从而连结柱塞与控制阀体。可以在控制阀体(6’)的外周形成槽(62d)。可以应用于直动式电磁阀。

Description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连结在由电磁驱动部驱动的柱塞上的阀体相对于阀座接近或离开的电磁阀,尤其涉及在使阀体从阀座离开时使阀体进行突跳动作的电磁阀及将该电磁阀作为控制阀而具备的控制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磁阀中作为在使阀体从阀座离开时使阀体及柱塞进行突跳动作的电磁阀,具有例如日本特开2001-4134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磁阀。该电磁阀通过电磁驱动部向电磁线圈的通电对吸引件进行激发并吸引柱塞,使柱塞前端所保持的阀体从阀座离开而成为开阀状态。另外,通过使电磁线圈为非通电,利用柱塞弹簧的弹力将柱塞向阀座侧驱动并使阀体落座到阀座上而成为闭阀状态。
另外,阀体相对于柱塞在移动方向上具有一点间隔(间隙)而保持,由此,在从闭阀状态变为开阀状态时,在对电磁线圈通电后不久,阀体在利用作用在阀体的上部的流体的压力落座到阀座上的状态下首先只有柱塞移动,通过柱塞靠近吸引件,在由吸引件产生的吸引力充分大的时点,柱塞与阀体的下部抵接而提起阀体,并从阀座离开。这种动作是突跳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1340号公报
在进行上述突跳动作的电磁阀中,以柱塞与阀体能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柱塞与阀体。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阀中,将阀体7与阀弹簧15收放在柱塞12的阀体接受孔12a内,并且利用限制环14推压阀弹簧15,通过铆接柱塞12的阀室3侧的端部,将限制环14铆接结合在柱塞12上。由此,连结柱塞12与阀体7。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连结柱塞与阀体,需要限制环,存在部件件数增多之类的问题。另外,为了得到连结结构,需要铆接柱塞的端部,存在组装工序变多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进行突跳动作的电磁阀中,改进由电磁驱动部驱动的柱塞与阀体的连结结构,减少部件件数并且容易地进行组装工序。
方案一的电磁阀具备在轴线方向上被电磁驱动部驱动的柱塞、连结在该柱塞上,能与该柱塞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结并且与阀座相对地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地配置的阀体,在使上述柱塞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该柱塞的连结部与上述阀体的连结部的配合状态并使该阀体从上述阀座离开,该电磁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柱塞的连结部与上述阀体的连结部中、一方的连结部具有圆柱状且直径小的收缩部和直径比该收缩部大的圆柱状的凸台部,另一方的连结部具有在侧部具有开口且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凸台部长的导向槽和宽度比该导向槽小的切口部,将上述凸台部嵌合在上述导向槽内,并且将上述收缩部嵌合在上述切口部内,通过上述两连结部,连结上述柱塞与上述阀体。
方案二的电磁阀是方案一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的外周形成一个以上从该阀体的上述阀座侧端部导通到与该阀座相反侧的端部的导通通道。
方案三的电磁阀是方案一或二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有上述阀座的阀座部件,在上述阀体与上述阀座部件之间配设有在使该阀体离开该阀座部件的方向上加力的弹簧。
方案四的电磁阀是方案一至三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两连结部设定为上述导向槽与上述切口部的轴线方向的合计的长度比上述收缩部与上述凸台部的轴线方向的合计的长度长。
方案五的电磁阀是方案一至四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
方案六的控制式电磁阀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控制阀的方案一至五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并且具备在圆柱形状的阀室内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地配设的活塞阀、在上述轴线上与上述活塞阀相对配置的主阀座,方案一至五的任一项的上述阀座是形成在上述活塞阀上的控制阀座,方案一至五任一项所述的上述阀体是在上述阀室内与上述控制阀座相对配置的控制阀体。
方案七的控制式电磁阀是方案六所述的控制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利用树脂部件形成上述控制阀体的至少针部,利用金属部件形成上述活塞阀的上述控制阀座。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的电磁阀,由于将柱塞的连结部与阀体的连结部中、一方的连结部的凸台部嵌合在另一方的连结部的导向槽内,将一方的连结部的收缩部嵌合在另一方的凸台部的切口部内,利用两连结部连结柱塞与阀体,因此不需要铆接等,能够容易地组装柱塞与阀体。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组装工序变得容易。
根据方案二的电磁阀,在方案一的效果之外,由于在阀体(或控制阀体)的外周形成有导通通道,因此能够在阀体(或控制阀体)与例如柱塞筒之间确保流道,能够确保阀体的驱动速度。因此,不会妨碍突跳动作,也能够降低电磁驱动部的动作电压。
根据方案三的电磁阀,在方案一或二的效果之外,由于在阀座部件(或活塞阀)与阀体(或控制阀体)之间配设有弹簧(或控制阀弹簧),因此能够利用弹力提起阀体,能够防止阀体下降而确保阀口的打开状态,能稳定地进行动作。
根据方案四的电磁阀,在方案一至三任一项的效果之外,由于设定为导向槽与切口部的轴线L方向的合计的长度比收缩部与凸台部的轴线L方向的合计的长度长,因此在闭阀时,柱塞与阀体上端面抵接,凸台部不与阀部抵接,因此负荷不会施加在收缩部上,也提高了部件寿命。
根据方案五的电磁阀,在方案一至四任一项的效果之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利用切削加工难以制造的形状的部件。
根据方案六的控制式电磁阀,在控制式电磁阀中,得到与方案一至五任一项相同的效果。
根据方案七的控制式电磁阀,在方案六的效果之外,由于利用树脂部件形成控制阀体的至少针部,利用金属部件形成活塞阀的控制阀座,因此即使重复多次地进行动作,控制阀座也不会变形,控制口的流量也不会受动作次数的影响而一定,能够确保活塞阀与其外周的间隙的流量与控制口的流量的规定的平衡,能够可靠地进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突跳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主要部分分解纵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突跳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突跳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控制阀体的下部立体图、上部立体图及仰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控制阀体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柱塞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控制式电磁阀的由柱塞与控制阀体的设定尺寸得到的效果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控制阀体与活塞阀的效果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直动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
图中:1—主体部,2—气缸壳体,3—电磁驱动部,31—柱塞筒,32—吸引件,33—电磁线圈,34—外箱,4—活塞阀,42a—控制口,5—柱塞,52—连结部,52a—收缩部,52b—凸台部,6—控制阀体(阀体),61—阀部,61a—针部,62—连结部,62a1—开口,62a—导向槽,62b—切口部,63—控制阀弹簧(弹簧),7—柱塞,71—滑动部,72—连结部,72a1—开口,72a—导向槽,72b—切口部,8—控制阀体,81—阀部,81a—针部,82—连结部,82a-收缩部,82b-凸台部,4’-活塞阀,43-活塞部,44-密封部,43a-控制口,43a1—控制阀座,5’—柱塞,53—贯通孔,6’—控制阀体,62d—槽(导通通道),62e—倒角部(导通通道),64a—针部,10—主体部,103—阀座,103a—阀口,L—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电磁阀的控制式电磁阀及直动式电磁阀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该控制式电磁阀的通电时的突跳动作的状态的图,图3是该控制式电磁阀的主要部分分解纵侧视图,图4是该控制式电磁阀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另外,该控制式电磁阀在图1的状态下配置,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图的上下对应。该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例如具有一体地形成制冷剂等流体流入的高压的一次侧接头11与流体流出的二次侧接头12的金属制的主体部1、安装在该主体部1上的气缸壳体2、设在气缸壳体2的上部的电磁驱动部3。
在主体部1上,在一次侧接头11与二次侧接头12之间形成有隔壁13,在隔壁13的上端侧形成有主阀座14。在主阀座14上形成有呈圆形开口的主阀口14a。另外,在主阀座14的周围形成有薄型的圆形空间15,在开阀状态时,通过该圆形空间15及主阀口14a导通一次侧接头11与二次侧接头12。另外,主体部1具有从圆形空间15的周围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气缸保持部16,在该气缸保持部16的内侧形成有阴螺纹部16a。
气缸壳体2具有以轴线L为旋转中心的圆筒状的气缸部21、凸缘部22以及延伸设置到电磁驱动部3侧的圆筒形状的结合部23。在气缸部21的外周形成有阳螺纹部21a,通过将该阳螺纹部21a螺纹结合在气缸保持部16的阴螺纹部16a上,将气缸壳体2固定在气缸保持部16上。另外,在气缸壳体2的凸缘部22与气缸保持部16的端部之间配设有填充件17。
在气缸壳体2的气缸部21内内插有外形为大致圆柱形状的活塞阀4。活塞阀4具有覆盖外侧的金属制(例如黄铜制)的活塞部41与配设在活塞阀4的内侧的树脂制(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制的密封部42,通过铆接活塞部41的上端,一体地固定活塞部41与密封部42。并且,密封部42在活塞阀4落座在主阀座14上时,关闭主阀口14a。另外,在密封部42上,在中心形成有控制口42a与导通通道42b,控制口42a通过导通通道42b与二次侧接头12导通。另外,控制口42a的周围为控制阀座42a1。另外,在活塞阀4与气缸壳体2的气缸部21之间设有间隙,通过该间隙,一次侧接头11侧的流体能流入活塞阀4的背空间。
在气缸壳体2的结合部23内嵌合有电磁驱动部3的柱塞筒31,利用钎焊等固定该柱塞筒31与结合部23的端部的周围。在柱塞筒31内内插有由磁性体构成的柱塞5、控制阀体6,连结柱塞5与控制阀体6。并且,柱塞5与控制阀体6在柱塞筒31内能在轴线L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
柱塞5具有与柱塞筒31内整合的滑动部51与形成在该滑动部51的下部的连结部52。连结部52具有向控制阀6侧延伸的圆柱状且直径小的收缩部52a、直径比该收缩部52a大的圆柱状的凸台部52b。
控制阀体6是大致圆柱形状,具有活塞阀4侧的圆柱形状的阀部61、形成在该阀部61的上部且与柱塞筒31内整合的连结部62。阀部61具有圆锥状的针部61a与形成在该针部61a的根的周围的凹部61b。在连结部62上形成有水平截面形状是U字形状且在控制阀体6的侧部具有开口62a1的导向槽62a。该导向槽62a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凸台部52b长。另外,在导向槽62a的上部形成有水平截面形状是U字形状且宽度比导向槽62a小的切口部62b,在该切口部62b的周围具有爪部62c。
根据以上的结构,柱塞5的凸台部52b嵌合在控制阀体6的导向槽62a内,柱塞5的收缩部52a嵌合在控制阀体6的切口部62b内。另外,控制阀体6的导向槽62a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柱塞5的凸台部52b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大规定量,柱塞5与控制阀体6以在轴线L方向上能相对移动的方式互相连结。
在控制阀体6的阀部61的周围配设有控制阀弹簧63,该控制阀弹簧63在连结部62的下端与活塞阀4之间压缩并介于其间。在柱塞5的纵孔5a内配设有在纵孔5a的底部与电磁驱动部3的吸引件32之间被压缩的柱塞弹簧5b。
电磁驱动部3具备固定在柱塞筒31的上端的由磁性体构成的吸引件32、配置在柱塞筒31的外周的电磁线圈33、外箱34。电磁线圈33由外箱34覆盖,外箱34利用螺钉N将上部螺钉固定在吸引件32上。另外,柱塞筒31与吸引件32利用焊接等固定。
在未向电磁线圈33通电时(非通电时)为图1的状态。即,不产生磁力,利用柱塞弹簧5b的作用力及柱塞5的自重,柱塞5为离开吸引件32的位置。此时,控制阀体6的针部61a使控制口42a为闭阀状态。另外,绕针部61a的凹部61b的作用如下。在由于常年变化,针部61a或控制口42a稍微磨耗的场合,当没有该凹部61b而阀部61的下端是平坦面时,该平坦面贴在活塞阀4的上表面,有可能使控制阀体6的动作不稳定。但是,能够利用凹部61b防止这种状态。
当对电磁线圈33通电时,磁力通过外箱34传递到吸引件32,柱塞5上升,柱塞5的下端的凸台部52b与控制阀体6的爪部62c抵接并配合。由此,从图2的状态,柱塞5与控制阀体6利用连结部52与连结部62保持配合状态并一起上升。之后,柱塞5的上端部与吸引件32抵接且柱塞5停止,控制阀体6利用控制阀弹簧63的弹力进一步上升。这样,在使柱塞5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凸台部52b与控制阀体6的爪部62c抵接,使控制阀体6离开控制口42a的动作是突跳动作。
另外,当控制阀体6停止且控制口42a全部打开时,活塞阀4的上部的背空间的流体向二次接头12侧流出,活塞阀4的上部的压力下降。由此,利用活塞阀4的上部的压力与下部的压力(一次侧接头11的压力)的压力差,活塞阀4上升,主阀口14a全部打开,流体从一次接头11流向二次接头12。
如上那样,由于为利用柱塞5的连结部52与控制阀体6的连结部62连结的结构,因此在组装柱塞5与控制阀体6时,只要将柱塞5的凸台部52b从控制阀体6的侧部的开口62a1嵌合在导向槽62a内,将收缩部52a嵌合在切口部62b内,将该组装后的柱塞5与控制阀体6收放在柱塞筒31内即可。因此,不需要铆接等,组装作用极其容易。另外,不需要限制环等,也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控制式电磁阀的通电时的突跳动作的状态的图,图7是该控制式电磁阀的主要部分分解纵侧视图。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是使柱塞7与控制阀体8的连结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结构的例子。
即,具备内插在柱塞筒31内的由磁性体构成的柱塞7、控制阀体8,连结柱塞7与控制阀体8,柱塞7与控制阀体8在柱塞筒31内能在轴线L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
柱塞7具有在柱塞筒31内整合的滑动部71、形成在该滑动部71的下部的连结部72。在连结部72上形成有水平截面形状为U字形状且在柱塞7的侧部具有开口72a1的导向槽72a。另外,在导向槽72a的下部形成有水平截面形状是U字形状且宽度比导向槽72a小的切口部72b,在该切口部72b的周围具有爪部72c。
控制阀体8是大致圆柱形状,具有活塞阀4侧的圆柱形状的阀部81、形成在该阀部81的上部且与柱塞筒31内整合的连结部82。阀部81具有圆锥状的针部81a与形成在该针部81a的根的周围的凹部81b。连结部82具有向柱塞7侧延伸的圆柱状且直径小的收缩部82a与直径比该收缩部82a大的圆柱状的凸台部82b。
利用以上的结构,控制阀体8的凸台部82b与柱塞7的导向槽72a内嵌合,控制阀体8的收缩部82a与柱塞7的切口部72b内嵌合。另外,柱塞7的导向槽72a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控制阀体8的凸台部82b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大规定量,柱塞7与控制阀体8以能在轴线L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互相连结。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未向电磁线圈33通电时,控制阀体8的针部81a使控制口42a为闭阀状态。另外,绕针部81a的凹部81b的作用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当对电磁线圈33通电时,磁力通过外箱34传递到吸引件32,柱塞7上升,柱塞7的下端的爪部72c与控制阀体8的凸台部82b抵接并配合。由此,柱塞7与控制阀体8从图5的状态保持配合状态并一起上升。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使柱塞7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爪部72c与控制阀体8的凸台部82b抵接,使控制阀体8从控制口42a离开的动作是突跳动作。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该控制式电磁阀的通电时的突跳动作的状态的图,图10是该控制式电磁阀的控制阀体的下部立体图(图10(A))、上部立体图(图10(B))、及仰视图(图10(C))。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要素在图1的符号上标注标记了“’”的符号。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是活塞阀4’、柱塞5’及控制阀体6’的结构。
活塞阀4’的外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阀4相同,但该实施方式的活塞阀4’具有圆柱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黄铜制)的活塞部43与配置在该活塞部43的下部的树脂制(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制)的密封部44,通过铆接活塞部43的下端,一体地固定活塞部43与密封部44。并且,密封部44在活塞阀4’落座到主阀座14上时,关闭主阀口14a。另外,在活塞部43上,在中心形成有控制口43a与导通通道43b,控制口43a的周围为金属制的控制阀座43a1。另外,在密封部44的中心形成有导通通道44a。并且,控制口43a通过导通通道43b、44a与二次侧接头12导通。另外,一次侧接头11侧的流体能通过活塞阀4’与气缸壳体2的气缸部21之间的间隙流入活塞阀4’的背空间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由磁性体构成的柱塞5’与控制阀体6’内插在柱塞筒31内,柱塞5’与控制阀体6’能在柱塞筒31内在轴线L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
柱塞5’具有与柱塞筒31内整合的滑动部51与形成在该滑动部51的下部的连结部52。连结部5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有收缩部52a与凸台部52b。在滑动部51上形成有纵孔5a’,并且形成有从该纵孔5a’向滑动部51的侧部导通的贯通孔53。另外,在纵孔5a’内配设有在纵孔5a’的底部与电磁驱动部3的吸引件32之间被压缩的柱塞弹簧5b。
控制阀体6’是大致圆柱形状,具有活塞阀4’侧的圆柱形状的阀部61与形成在该阀部61的上部且与柱塞筒31内整合的连结部62。在阀部61的下端形成有嵌合孔61c,在该嵌合孔61c内配设有树脂制(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制)的针阀部件64,通过铆接嵌合孔61c的外周端部固定针阀部件64。针阀部件64具有圆锥状的针部64a。在连结部62上沿其外周形成有与轴线L平行的作为“导通通道”的多个槽62d。该槽62d在柱塞筒31内从控制阀体6’的控制阀座43a1侧端部(活塞阀4’侧端部)导通到与控制阀座43a1相反侧的端部(滑动部51侧端部)。
另外,控制阀体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导向槽62a、切口部62b、爪部62c,柱塞5’的凸台部52b与导向槽62a内嵌合,柱塞5’的收缩部52a嵌合在切口部62b内。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柱塞5’与控制阀体6’以能在轴线L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互相连结。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未向电磁线圈33通电时,控制阀体6’的针部64a使控制口43a为闭阀状态。另外,在对电磁线圈33通电时,柱塞5’上升,柱塞5’的下端的凸台部52b与控制阀体6’的爪部62c抵接并配合。由此,柱塞5’与控制阀体6’从图9的状态保持配合状态并一起上升。在该实施方式中,凸台部52b与控制阀体6’的爪部62c抵接,使控制阀体6’从控制口43a(控制阀座43a1)离开的动作是突跳动作。
接着,对各实施方式的其他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由控制阀体6与柱塞筒31的间隙形成的流道面积小,因此存在控制阀体6的驱动速度变慢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流体是粘性流体的场合与粘性阻力大相应地更加明显。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控制阀体6’的外周形成有作为“导通通道”的槽62d,因此能够在控制阀体6’与柱塞筒31之间确保流道,即使流体是粘性流体的场合,也能够确保控制阀体6’的驱动速度。由此,能够不妨碍突跳动作地降低电磁驱动部3的动作电压。尤其在流体是粘性流体的场合,该效果更显著。另外,作为“导通通道”,不限定于槽62那样的形状,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在控制阀体6’的外周形成D切割状的倒角部62e。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由柱塞5、7与柱塞筒31的间隙形成的流道面积小,因此存在柱塞5、7的驱动速度变慢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流体是粘性流体的场合与粘性阻力大相应地更显著。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柱塞5’上形成有贯通孔53,因此使柱塞5’的上下导通的流道面积变大,因此能够确保柱塞5’的驱动速度。由此,通过不妨碍柱塞5’的动作,突跳动作变得可靠,并且也能够降低动作电压。尤其在流体是粘性流体的场合,该效果更显著。另外,贯通孔53在柱塞5’的侧面开口,但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从纵孔5a’贯通到凸台部52b的贯通孔54。
另外,在第一至第三各实施方式中,在活塞阀4、4’与控制阀体6、8、6’之间配设有控制阀弹簧63。因此,在活塞阀4、4上升时,利用控制阀弹簧63的弹力能够提起控制阀体6、8、6’,在活塞阀4、4’上升到气缸部21的内周上端时控制阀体6、8、6’也不下降,能够确保控制口42a、43a的打开状态,进行稳定的动作。
另外,如图13(A)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导向槽62a的长度D1与切口部62b的长度D2的轴线L方向的合计的和D1+D2、收缩部52a的长度d1与凸台部52b的长度d2的轴线L方向的合计的和d1+d2设定为D1+D2>d1+d2的关系。因此,在闭阀时,柱塞5、5’的滑动部51的下端面与控制阀体6、6’的上端面抵接,凸台部52b与阀部61不抵接,因此负荷不会施加在收缩部52a上,也提高了部件寿命,这种情况在图13(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场合,在导向槽72a的长度D1、切口部72b的长度D2、收缩部82a的长度d1、凸台部82b的长度d2之间也存在D1+D2>d1+d2的关系,即使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控制阀座42a1是树脂,因此例如如图14(A)所示,由于重复多次地进行动作,存在控制阀座42a1变形且控制口42a的有效直径如φ那样缩小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活塞阀4’的控制阀座43a1是金属制,如图14(B)所示,即使重复多次地进行动作,控制阀座43a1也不会变形。因此,控制口43a的流量不会受到动作次数的影响而为一定,能够确保活塞阀4’与气缸部21的间隙的流量与控制口43a的流量的规定的平衡,能够可靠地进行动作。
也能够将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控制式电磁阀的柱塞与控制阀体的结构、作用效果应用于直动式电磁阀。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直动式电磁阀的非通电时的纵剖视图,对与图1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该直动式电磁阀的主体部10上形成有阀室10A,并且安装有一次侧接头101与二次侧接头102。另外,在阀室10A的底部形成有阀座103,在该阀座103的中心形成有阀口103a。并且,一次侧接头101能与阀室10A连通,二次侧接头102通过阀口103a与阀室10A连通。
另外,在主体部10上安装有柱塞筒31,在该柱塞筒31内插通有柱塞5与阀体6。另外,该阀体6不是控制阀体,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结构,阀体6、阀部61及连结部62的细部使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
在未向电磁线圈33通电时(非通电时),利用柱塞弹簧5a的作用力及柱塞5的自重,柱塞5从吸引件离开。并且,阀体6的针部61a落座到阀座103上,阀口103a为闭阀状态。在向电磁线圈33通电时,柱塞5上升,柱塞5的下端的凸台部52b与控制阀体6的爪部62c抵接并配合。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柱塞5与控制阀体6保持配合状态并上升,进行突跳动作。
以上的直动式电磁阀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柱塞5与控制阀体6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柱塞7与控制阀体8的结构。另外,阀体6可以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阀体6’的结构。另外,可以在柱塞5上形成上述贯通孔53或贯通孔54。
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体6、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阀体8、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阀体6’及第四实施方式的阀体6通过利用MIM(Metal InjectionMolding)或树脂成型等注塑成型而形成,能容易地制造利用切削加工难以形成的形状的部件。另外,MIM是使金属粉末与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树脂或石蜡混合,注塑成型后,通过过热除去树脂或石蜡,成为金属单体的制造方法。
另外,可以利用MIM形成作为磁性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柱塞5、第二实施方式的柱塞7、第三实施方式的柱塞5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柱塞5,能够容易地制造利用切削加工难以形成的形状的部件。

Claims (7)

1.一种电磁阀,其具备:柱塞,其在轴线方向上被电磁驱动部驱动;以及阀体,其连结在该柱塞上,能与该柱塞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地连结,并且与阀座相对且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地配置,在使上述柱塞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该柱塞的连结部与上述阀体的连结部的配合状态并使该阀体从上述阀座离开,该电磁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柱塞的连结部与上述阀体的连结部中、一方的连结部具有圆柱状且直径小的收缩部和直径比该收缩部大的圆柱状的凸台部,另一方的连结部具有在侧部具有开口且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凸台部长的导向槽和宽度比该导向槽小的切口部,
将上述凸台部嵌合在上述导向槽内,并且将上述收缩部嵌合在上述切口部内,利用上述两连结部,连结上述柱塞与上述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体的外周形成一个以上从该阀体的上述阀座侧端部导通到与该阀座相反侧的端部的导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有上述阀座的阀座部件,在上述阀体与上述阀座部件之间配设有在使该阀体离开该阀座部件的方向上加力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连结部设定为上述导向槽与上述切口部的轴线方向的合计的长度比上述收缩部与上述凸台部的轴线方向的合计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
6.一种控制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作为控制阀的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并且具备在圆柱形状的阀室内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地配设的活塞阀、在上述轴线上与上述活塞阀相对配置的主阀座,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上述阀座是形成在上述活塞阀上的控制阀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述阀体是在上述阀室内与上述控制阀座相对配置的控制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利用树脂部件形成上述控制阀体的至少针部,利用金属部件形成上述活塞阀的上述控制阀座。
CN2012104771860A 2011-11-30 2012-11-21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Pending CN1031337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1813 2011-11-30
JP2011-261813 2011-11-30
JP2012197092A JP5567632B2 (ja) 2011-11-30 2012-09-07 電磁弁及びパイロット式電磁弁
JP2012-197092 2012-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3748A true CN103133748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71860A Pending CN103133748A (zh) 2011-11-30 2012-11-21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374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384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开闭阀
CN105909851A (zh) * 2015-02-24 2016-08-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074168A (zh) * 2016-08-10 2016-11-09 山东新马制药装备有限公司 液料硬胶囊充填装置
CN106195352A (zh) * 2015-05-28 2016-12-07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阀装置
CN106574734A (zh) * 2014-08-06 2017-04-19 株式会社京浜 流量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034U (zh) * 1974-06-28 1976-01-14
JPS57179656U (zh) * 1981-05-11 1982-11-13
JP2001041340A (ja) * 1999-07-29 2001-02-1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磁弁
CN201344278Y (zh) * 2009-03-10 2009-11-11 蒋可贞 高流量膜片式电磁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034U (zh) * 1974-06-28 1976-01-14
JPS57179656U (zh) * 1981-05-11 1982-11-13
JP2001041340A (ja) * 1999-07-29 2001-02-1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磁弁
CN201344278Y (zh) * 2009-03-10 2009-11-11 蒋可贞 高流量膜片式电磁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384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开闭阀
CN104653842B (zh) * 2013-11-19 2017-04-1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开闭阀
CN106574734A (zh) * 2014-08-06 2017-04-19 株式会社京浜 流量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74734B (zh) * 2014-08-06 2019-12-27 株式会社京浜 流量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09851A (zh) * 2015-02-24 2016-08-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5909851B (zh) * 2015-02-24 2019-06-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195352A (zh) * 2015-05-28 2016-12-07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阀装置
CN106074168A (zh) * 2016-08-10 2016-11-09 山东新马制药装备有限公司 液料硬胶囊充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3748A (zh) 电磁阀及控制式电磁阀
US10161360B2 (en) Valve device
US7690630B2 (en) Long travel, high force combination spring
CN101324289B (zh) 电磁阀
CN202402759U (zh) 电磁阀以及先导式电磁阀
US10030786B2 (en) Adjustable damping valve arrangement
KR102128672B1 (ko) 특히 차량 공압 서스펜션 시스템용의 솔레노이드 밸브
JP2018523796A (ja)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ー型ダンパー
CN105637252A (zh) 用于控制液压装置中的可变负载的系统
CN114992268B (zh) 悬架装置
CN107956911A (zh) 一种电磁阀
CN103195968B (zh) 电磁阀以及先导式电磁阀
JP5567632B2 (ja) 電磁弁及びパイロット式電磁弁
JP2015083472A (ja) 板状スプリング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ッシュ型スプレー
KR102086109B1 (ko) 개선된 형상의 랜드부를 갖는 스풀을 구비한 비례감압밸브
CN106104124B (zh) 电磁阀
EP2694851B1 (en) Solenoid housing with elongated center pole
KR101490582B1 (ko) 전자 밸브 및 파일럿식 전자 밸브
CN100467855C (zh) 燃油喷射阀
KR102086117B1 (ko) 개선된 정렬 특성을 갖는 스풀을 구비한 비례감압밸브
JP6238962B2 (ja) 緩衝器における改良
CN112469920B (zh) 阻尼器的改进
CN208750067U (zh) 电磁阀
KR102086119B1 (ko) 피스톤 제어성이 향상된 솔레노이드 액추에이터를 구비한 비례감압밸브
JP6609972B2 (ja) 電磁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