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5144B - 扁平型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扁平型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5144B
CN106165144B CN201580019224.XA CN201580019224A CN106165144B CN 106165144 B CN106165144 B CN 106165144B CN 201580019224 A CN201580019224 A CN 201580019224A CN 106165144 B CN106165144 B CN 106165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secondary battery
flat
relative
type seco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9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5144A (zh
Inventor
前田壮宏
斋藤崇实
松尾梓
青梅亚美
新田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65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5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5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5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01M4/623Binders being polymers fluorinated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01M50/136Flexibility or fold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扁平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扁平型二次电池包括:层叠型发电元件,其是隔着隔膜层叠了板状的多个电极而成;以及一对外壳构件,其对层叠型发电元件以及电解液进行密封,并且从多个电极的层叠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的形状;一对外壳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外壳构件具有:抵接部,其具有与多个电极中的位于最上层的最上层电极相抵接的抵接面;密封部,其是在外壳构件的外周的位置外壳构件彼此重叠而成的;以及延伸部,其从抵接部向密封部延伸;该扁平型二次电池满足1≤LA/LB≤2。其中,在利用与长边平行并且沿着层叠方向的面剖切扁平型二次电池而得到的第1截面中,LA是在与长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在利用与短边平行并且沿着层叠方向的面剖切扁平型二次电池而得到的第2截面中,LB是在与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

Description

扁平型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4年4月1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的特愿2014―82374的优先权,在认可基于文献参照的引用的指定国中,将上述申请所记载的内容通过参照引入本申请,并作为本申请的记载的一部分。
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平型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专利文献1),在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将分别层叠了片状或膜状的正极板、保持电解质的隔膜以及负极板而成的扁平的电池元件收纳于利用树脂薄膜主体的层压片形成的袋状外壳体内、并且将一端分别连接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从外壳体的密封部向外部引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7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由于反复进行充放电而使电极的厚度膨胀的情况下,上述二次电池在电极的层叠面上具有收缩率在沿着长边的方向上与沿着短边的方向上不同的各向异性。另外,在上述二次电池中,对于形成于电极的层叠体与层压外壳体之间的、形成于电极的层叠面的长边侧的剩余空间和形成于电极的层叠面的短边侧的剩余空间,在电极的厚度膨胀的情况下,形成于电极的层叠面的短边侧的剩余空间的体积过度变大,电解液、产生气体集中于该剩余空间内,电池反应变得不均匀,因此存在电池的耐久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由于反复进行充放电而使电极的厚度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池反应变得不均匀、且能够提高单电池的耐久性的扁平型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通过包括层叠型发电元件以及对该层叠型发电元件和电解液进行密封并且从多个电极的层叠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的一对外壳构件,且外壳构件具有包括与最上层电极相抵接的抵接面的抵接部、在外壳构件的外周的位置外壳构件彼此重叠而成的密封部以及从抵接部向密封部延伸的延伸部,且延伸部的平均长度(LA、LB)满足1≤LA/LB≤2,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考虑到伴随着充放电的反复进行的、电极的收缩的各向异性而限定了发电元件与外壳构件之间的剩余空间,因此即使该剩余空间在外壳构件的长边方向上缩小,也能够抑制形成于电极的层叠面的短边侧的剩余空间的体积过度变大。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电池反应变得不均匀,能够提高单电池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A)及剖视图的一部分(B),是将剩余空间放大后的图,(a)表示长边方向的剩余空间,(b)表示短边方向的剩余空间。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9、比较例1~比较例4的二次电池中、相对于参数(LA/LB)的容量维持率的图表。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10~实施例11、比较例5、6的二次电池中、相对于参数(LA/LB)的容量维持率的图表。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11、比较例3、4、6的二次电池中、参数(b)与参数(L/d)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在实施例1~11、比较例4、6的二次电池中、参数(b)与参数(a/d)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是锂系、平板状、层叠类型的扁平型(薄型)电池,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5张正极板11、10张隔膜12、6张负极板13、正极端子14、负极端子15、上部外壳构件16、下部外壳构件17以及未特别图示的电解质。另外,正极板11、隔膜12以及负极板13的张数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是其他张数。
正极板11、隔膜12以及负极板13构成发电元件18,而且,正极板11、负极板13构成电极板,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构成一对外壳构件。
构成发电元件18的正极板11具有延伸至正极端子14的正极侧集电体11a和分别形成于正极侧集电体11a的一部分的两主面的正极层11b、11c。另外,对于正极层11b、11c,也可以是,在层叠正极板11、隔膜12以及负极板13构成发电元件18时,在正极板11上仅在隔着隔膜12实质上重叠的部分形成有正极层11b、11c。另外,在本例中,正极板11与正极侧集电体11a由一张导电体形成,但是也可以单独构成正极板11与正极侧集电体11a,并将它们相接合。
正极板11的正极侧集电体11a由铝箔构成。正极侧集电体11a除了铝箔以外,也可以由例如铝合金箔、铜箔或镍箔等电化学方面稳定的金属箔构成。正极板11的正极层11b、11c含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镍-锰-钴复合氧化物(以下,也称作“NMC复合氧化物”。)。NMC复合氧化物具有锂原子层与过渡金属(Mn、Ni以及Co有序地配置)原子层隔着氧原子层交替堆积而成的层状结晶结构,过渡金属M的每一个原子含有一个Li原子,可取出的Li量多,能够具有高容量。另外,正极活性物质也可以是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O2)或钴酸锂(LiCoO2)等锂复合氧化物等及将其多个组合而成的混合物。
正极层11b、11c是通过将在含有NMC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中混合了科琴黑、乙炔黑等炭黑的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的水性分散体等粘合剂(粘接剂)以及N-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浆料粘度调整溶剂后的材料涂布于正极侧集电体11a的两主面、并进行干燥及轧制而形成的。
构成发电元件18的负极板13具有延伸至负极端子15的负极侧集电体13a和分别形成于该负极侧集电体13a的一部分的两主面的负极层13b、13c。另外,负极板13的负极层13b、13c也可以与正极侧相同地仅形成于在负极板13上隔着隔膜12实质上重叠的部分。另外,在本例中,负极板13与负极侧集电体13a由一张导电体形成,但是也可以单独构成负极板13与负极侧集电体13a,并将它们相接合。
负极板13的负极侧集电体13a由铜箔构成。负极侧集电体13a除了铜箔以外,也可以由例如镍箔、不锈钢箔或铁箔等电化学方面稳定的金属箔构成。负极板13的负极层13b、13c含有作为负极性活性物质的人造石墨。另外,负极性活性物质只要是例如在Si合金、Gr中混合了SI后的物质或是像非晶质碳、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石墨等那样的、吸储及放出锂离子的物质即可。
负极层13b、13c是通过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的材料涂布于负极侧集电体13a的两主面、并进行干燥及轧制而形成的,该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的材料是使含有人造石墨的负极性活性物质含有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铵盐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乳液、并且使其分散于精制水中而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浆料也可以是使用将作为粘合剂的PVdF分散于NMP中而得到的。
发电元件18的隔膜12是防止上述正极板11与负极板13之间的短路的构件,也可以具有保持电解质的功能。该隔膜12例如是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等构成的微多孔性膜,也具有若流过有电流、则层的空孔因其发热而闭塞并切断电流的功能。
另外,本例的隔膜12并不仅限于聚烯烃等的单层膜,也能够使用利用聚乙烯膜夹着聚丙烯膜而成的三层构造、层叠了聚烯烃微多孔膜与有机无纺布等而成的隔膜、在表面具有耐热绝缘层(陶瓷层)的隔膜(所谓的陶瓷隔膜)。通过如此使隔膜12多层化,从而能够赋予过电流的防止功能、电解质保持功能以及隔膜的形状维持(刚性提高)功能等诸多功能。
以上发电元件18是通过正极板11与负极板13隔着隔膜12交替层叠而构成为层叠侧发电元件的。而且,5张正极板11借助正极侧集电体11a分别连接于金属箔制的正极端子14,另一方面,6张负极板13借助负极侧集电体13a同样地分别连接于金属箔制的负极端子15。
不管是正极端子14还是负极端子15,只要是电化学方面稳定的金属材料,就不特别限定,作为正极端子14,与上述正极侧集电体11a相同地能够列举例如厚度为0.2mm左右的铝箔、铝合金箔、铜箔或镍箔等。另外,作为负极端子15,与上述负极侧集电体13a相同地能够列举例如厚度为0.2mm左右的镍箔、铜箔、不锈钢箔或铁箔等。
虽然已述,但是在本例中,通过将构成电极板11、13的集电体11a、13a的金属箔自身延长至电极端子14、15,从而换言之,在一张集电体11a、13a的一部分上形成电极层(正极层11b、11c或负极层13b、13c),将剩余的端部设为与电极端子相连结的连结构件,将电极板11、13设为连接于电极端子14、15的结构,但是构成位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的集电体11a、13a的金属箔与构成连结构件的金属箔也可以利用独立的材料、元件来进行连接。
发电元件18与电解质一起收纳并密封于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另外,也可以将层叠的电极板中的、正极以及负极实际上隔着隔膜重叠的部分设为发电元件。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成为一对构件,是用于对发电元件18以及电解液进行密封的壳体,构成为如下那样。
如图2所示,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分别形成为杯状,上部外壳构件16具有抵接部161、延伸部162、164以及密封部163、165。下部外壳构件17具有抵接部171、延伸部172、174以及密封部173、175。另外,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在从层叠于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的层叠方向(图1的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
抵接部161具有与正极板11的主面(与层叠于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的层叠面平行的面:图1的xy平面)相抵接的抵接面。该抵接面与位于最上层的负极板13的主面平行,并且呈与该主面相同的形状。抵接部161的抵接面相当于多层的抵接部161中的、下层的构件的下表面。当外壳构件16、17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时,抵接部161对位于最上层的负极板13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在反复进行充放电、发电元件18在厚度方向(图2的z方向)上膨胀了的情况下,抵接部161从正极板11直接受到压力。另外,抵接部161的抵接面是与正极板11的主面对应的外壳构件16的主面中的、受到来自发电元件18的压力的部分。抵接面在利用外壳构件16、17对发电元件18进行了密封的状态下受到作为来自发电元件18的反作用力的压力。或者,抵接面在因电池的使用而使发电元件18膨胀时从发电元件18受到压力。
密封部163、165与外壳构件17的密封部173、175重叠,并且紧贴。密封部163、165构成为在从z方向看到的外壳构件16的俯视状态下位于外壳构件16的外周,并且包围发电元件18。密封部163、165在从z方向看到的外壳构件16的俯视状态下隔着延伸部162、164位于比抵接部161靠外侧的位置。密封部163、165在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的层叠方向(z方向)的高度位于抵接部161与抵接部171之间。换言之,密封部163、165在层叠方向(z方向)的高度位于比抵接部161低的高度。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密封部163、165在层叠方向(z方向)的高度位于抵接部161与抵接部171之间的中间部分。
另外,图2所示的密封部163、165在沿着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外壳构件16的长边的方向上位于两端。另外,与密封部163、165相同的一对密封部在沿着外壳构件16的短边的方向上形成于两端的位置。
延伸部162是使外壳构件16从抵接部161向密封部163延伸的部分,是用于在层叠型的发电元件18与密封部163、173(外壳构件16、17的侧面)之间形成空间的构件。
延伸部162具有平面部162a和倾斜部162b。平面部162a由与抵接部161的抵接面平行的面形成。倾斜部162b由相对于平面部162a的平行面倾斜的面形成。外壳构件16通过沿着抵接部161的抵接面延伸而形成平面部162a,通过在平面部162a的外缘弯曲并朝向密封部163延伸而形成倾斜部162b。另外,平面部162a作为于在层叠型的发电元件与密封部163、173(外壳构件16、17的侧面)之间形成空间时的富余量发挥作用,通过设置该平面部162a,从而该空间朝向沿着电极的层叠面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扩展。
延伸部164是使外壳构件16从抵接部161向密封部165延伸的部分,具有平面部164a和倾斜部164b。延伸部164、平面部164a、倾斜部164b的结构分别与上述延伸部162、平面部162a、倾斜部162b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延伸部以及密封部并不限于在沿着外壳构件16的长边的方向上形成于两端的位置,也在沿着外壳构件16的短边的方向上形成于两端的位置。
外壳构件17是从外壳构件16的相反侧对发电元件18以及电解液进行密封的构件。外壳构件17的结构与外壳构件16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抵接部171的结构与抵接部161的结构相同,延伸部172、174的结构与延伸部162、164的结构相同,密封部173、175的结构与密封部163、165的结构相同。由此,构成了将两者形成为杯子的形状的外壳构件16、17。
虽未特别图示,但是本例的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均形成为从二次电池1的内侧朝向外侧的内侧层、中间层、以及外侧层这样的三层结构。该内侧层由例如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或离子交联聚合物等耐电解液性以及热熔接性优异的树脂薄膜构成,该中间层由例如铝等金属箔构成,该外侧层由例如聚酰胺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等电绝缘性优异的树脂薄膜构成。
因而,上部外壳构件16以及下部外壳构件17均由树脂-金属薄膜层压材料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该树脂-金属薄膜层压材料是例如利用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或离子交联聚合物等的树脂层压了铝箔等金属箔的一个面(二次电池1的内侧面)、利用聚酰胺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层压了另一个面(二次电池1的外侧面)而成的。
这样,外壳构件16、17除了树脂层以外还具有金属层,从而能够谋求提高外壳构件自身的强度。另外,通过利用例如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或离子交联聚合物等树脂构成外壳构件16、17的内侧层,从而能够确保与金属制的电极端子14、15之间的良好的熔接性。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从被密封的外壳构件16、17的一个端部导出正极端子14,从其另一个端部导出负极端子15,但是由于与电极端子14、15的厚度部分相应地在上部外壳构件16与下部外壳构件17之间的熔接部产生间隙,因此为了维持二次电池1内部的密封性,也可以在电极端子14、15与外壳构件16、17相接触的部分夹设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构成的密封薄膜。基于热熔接性的观点考虑而优选的是,该密封薄膜在正极端子14和负极端子15中的任一者中都由与构成外壳构件16、17的树脂相同系统的树脂构成。
利用这些外壳构件16、17,包入上述发电元件18、正极端子14的一部分以及负极端子15的一部分,一边向由该外壳构件16、17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注入以高氯酸锂、氟硼酸锂、六氟化磷酸锂等锂盐为溶质溶于有机液体溶剂而成的液体电解质,一边对利用外壳构件16、17形成的空间进行抽吸并在设为真空状态之后,通过热压对外壳构件16、17的外周缘进行热熔接并密封。
作为有机液体溶剂,能够列举碳酸丙二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酯类溶剂以及向这些溶剂中添加了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磺酸内酯(PS)等作为添加剂而成的溶剂,但是本例的有机液体溶剂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用在酯类溶剂中混合了γ-丁内酯(γ-BL)、二乙氧基乙烷(DEE)等醚类溶剂及其他而调制而成的有机液体溶剂。期望的是,在有机液体溶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1,3-丙磺酸内酯(PS)等。
接着,说明二次电池1的体积能量密度与额定放电容量。在一般的电动汽车中,市场要求一次充电实现的行驶距离(续航距离)为数百km。考虑到这种续航距离,优选的是,二次电池1的体积能量密度为157Wh/L以上,而且优选的是,额定容量为20Wh以上。
另外,作为与电极的物理大小的观点不同的、大型化电池的观点,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中,根据电池面积、电池容量的关系限定电池的大型化。具体地说,二次电池1是平层叠型层压电池,电池面积(包括电池封装体在内的电池的投影面积)相对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5cm2/Ah以上,而且,额定容量为3Ah以上。设为如此大面积且大容量的电池,因此,由于伴随着上述的电极面内的电压的波动的局部的过充电模式的产生,可发现循环特性降低。
而且,优选的是,矩形形状的电极的层叠面的长宽比为1~3,更优选为1~2。另外,电极的长宽比被定义为矩形形状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纵横比。通过将长宽比设为这种范围,从而有能够兼顾车辆要求性能与搭载空间这样的优点。
接着,使用图3说明在由于反复进行充放电而使发电元件18的电极的厚度膨胀的情况下的剩余空间的变化。图3是二次电池的俯视图(A)和将二次电池的α与β部分放大后的剖视图(B)。图3的(B)的(a)表示沿着长边的方向的两端部分的状态,(b)表示沿着短边的方向的两端部分的状态。另外,剩余空间是形成于层叠型的发电元件18与外壳构件16、17的侧面(相当于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另外,长边和短边表示从电极的层叠方向(z方向)观察时的作为外壳构件16、17的形状的矩形的边。另外,t1表示从初始状态到膨胀的时间(t)。
在二次电池的初始状态下,发电元件18的厚度为d0,位于沿着长边的方向的端部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为a0A。另外,位于沿着短边的方向的端部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为a0B。另外,发电元件18的厚度相当于在电极的层叠方向(z方向)上从位于与密封部163、173相同的高度的电极板到位于最上层的电极之间的厚度,是发电元件18的整体厚度的一半。另外,平面部162a的长度是沿着平行面的方向(x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
若反复进行二次电池1的充放电,则发电元件18向z方向膨胀,因此发电元件18的厚度从d0变化为d1(>d0)。另一方面,发电元件18的x方向的宽度伴随着向z方向的膨胀而变小。即,发电元件18向z方向膨胀,并且向x方向收缩。同样地,发电元件18的y方向的宽度伴随着向z方向的膨胀而变小。即,发电元件18向z方向膨胀,并且也向y方向收缩。
外壳构件16的延伸部162伴随着发电元件18的向z方向的膨胀而变形,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因发电元件18的向z方向的厚度的膨胀而被拉伸倾斜,并且平面部162a的x方向成分的长度从a0A变短为aA(<a0)。另外,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也同样地因发电元件18的向z方向的厚度的膨胀而被拉伸倾斜,并且平面部162a的y方向成分的长度从a0B(=a0A)变短为aB(<a0)。
此时,构成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的层叠面在长边方向上变长,在短边方向上变短。因此,沿着xy平面的方向的电极板的收缩速度在沿着长边的方向上比在沿着短边的方向上快。若将长边方向的收缩速度设为p,将短边方向的收缩速度设为q,则p>q。而且,收缩后的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aA)以及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6a的长度(aB)用图3的(B)所示的式子表示,平面部162a的长度(aA)比平面部166a的长度(aB)短。
如上所述,从电极板的层叠方向观察,构成为矩形形状的发电元件具有各向异性(收缩速度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不同的性质)。因此,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例如在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的第1剩余空间的体积小于位于短边方向的两端的第2剩余空间的体积的情况下,伴随着电池的使用,第1剩余空间的体积进一步变小,剩余空间的体积受损。而且,电解液、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偏向一方的剩余体积,因此电池反应变得不均匀,耐久性降低。
另外,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各向异性,也考虑预先过度地增大剩余空间的体积来构成二次电池。但是,在剩余空间过大的情况下,电解液易于滞留于剩余空间内,二次电池1内的电解液的均匀性受损(液体枯竭)。因此,对于剩余空间的大小,基于提高空间效率的观点考虑而限定上限。
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各向异性,并且为了在发电元件膨胀之后也保持剩余空间的体积平衡(例如,由于发电元件的膨胀,即使剩余空间在外壳构件的长边方向上缩小,形成于电极的层叠面的短边侧的剩余空间的体积也不会过度变大),将在长边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LA)以及在短边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LB)之间的关系规定为满足以下式(1),从而提高了单电池的耐久性。
1≤LA/LB≤2 (1)
图4是二次电池1的俯视图、利用沿着长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利用沿着短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是用于说明上述式(1)~式(4)所含有的参数(LA、LB、d、aA、aB)的图。
如图4所示,在利用沿着长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以下,也称作第1截面)中,LA1是延伸部162的长度,是将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与长边方向的倾斜部162b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另外,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倾斜部162b是在第1截面中位于沿着长边的方向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平面部和倾斜部。另外,LA2是延伸部164的长度,是将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4a的长度与长边方向的倾斜部164b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
在利用沿着短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以下,也称作第2截面)中,LB1是延伸部162的长度,是将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与短边方向的倾斜部162b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另外,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倾斜部162b是在第2截面中位于沿着短边的方向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平面部和倾斜部。另外,LB2是延伸部164的长度,是将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4a的长度与短边方向的倾斜部164b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
而且,式(1)所含有的LA是LA1与LA2的平均值,用LA=(LA1+LA2)/2表示。另外,LB是LB1与LB2的平均值,用LB=(LB1+LB2)/2表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中,LA、LB以及d之间的关系优选规定为满足以下条件1较好。
满足LA/d≥LB/d,而且,在4≤b≤10的范围内,相对于b的LA/d的值以及相对于b的LB/d的值处于第1直线与第2直线之间(条件1)。
其中,d是发电元件18的厚度,是在电极的层叠方向(z方向)上从位于与密封部163、173相同的高度的电极板到位于最上层的电极板之间的厚度、或者从位于与密封部163、173相同的高度的电极板到位于最下层的电极板之间的厚度(参照图4)。另外,b是从位于多个密封部163、173、165、175之间的电极到密封部163、173之间的长度、或者从位于密封部163、173、165、175之间的电极到密封部165、175之间的长度。第1、第2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LA/d的最大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LB/d的最大值的特性。另外,用实施例说明第1、第2直线。
由此,相对于发电元件18的厚度,保持体积平衡,并且扩大剩余空间,因此在发电元件18膨胀的情况下,能够缓和施加于与发电元件18相抵接的部分或密封部163等的应力。因此,即使在外壳构件16变形的情况下,也抑制施加于发电元件18的压力变得不均匀,能够使电池反应变均匀,单电池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中,aA和aB之间的关系优选规定为满足以下式(2)较好。
1≤aA/aB≤7 (2)
其中,aA是aA1与aA2的平均值,用aA=(aA1+aA2)/2表示。另外,aB是aB1与aB2的平均值,用aB=(aB1+aB2)/2表示。而且,如图4所示,aA1是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aA2是长边方向的平面部164a的长度。另外,aB1是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2a的长度,aB2是短边方向的平面部164a的长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中,aA、aB以及d之间的关系优选规定为满足以下条件2较好。
满足aA/d≥aB/d,而且在4≤b≤10的范围内,相对于b的aA/d的值以及相对于b的aB/d的值处于第3直线与第4直线之间(条件2)。
其中,第3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aA/d的最小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aB/d的最小值的特性。另外,第4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aA/d的最大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aB/d的最大值的特性。另外,用实施例说明第3、第4直线。
式(1)、(2)所示的二次电池1的形状的规定及满足条件1、2的二次电池1的形状的规定并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二次电池1,也能够适用于以下变形例1的二次电池1。另外,式(1)以及条件1所示的二次电池1的形状的规定并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二次电池1,也能够适用于以下变形例2的二次电池1。
图5是变形例1的二次电池1的俯视图、利用沿着长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利用沿着短边的y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是用于说明上述式(1)~式(4)所含有的参数(LA、LB、d、aA、aB)的图。
如图5所示,外壳构件17形成为一张板状,外壳构件17的主面与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的层叠面平行。在外壳构件17的主面(xy平面)中,该主面的内部与构成发电元件18的电极板中的最下层的电极板相抵接。另外,在该主面的外周形成有与外壳构件16的密封部163、165重叠的密封部173、175。密封部173、175与密封部163、165紧贴。
而且,上部外壳构件16与图4所示的上部外壳构件16相同,各个参数(LA、LB、d、aA、aB)也相同。
图6是变形例2的二次电池1的俯视图、利用沿着长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利用沿着短边的yz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是用于说明上述式(1)~式(4)所含有的参数(LA、LB、d)的图。
如图6所示,上部外壳构件16具有抵接部161、弯曲部166、167以及密封部163、165。下部外壳构件17具有抵接部171、弯曲部176以及密封部173、175。抵接部161、171与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161、171相同,密封部163、165、173、175与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163、165、173、175相同,因此省略结构的说明。
弯曲部166从抵接部161的外缘弯曲并且向密封部163延伸。另外,在利用xz平面剖切二次电池1而得到的截面中,如图8所示,弯曲部166形成为从二次电池1的内部朝向外侧膨胀那样的曲线。弯曲部167的结构是与弯曲部166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外壳构件17与外壳构件16相同地具有弯曲部176、177,从外壳构件16的相反侧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构成外壳构件17的抵接部171、弯曲部176、177以及密封部173、175与构成外壳构件16的抵接部161、弯曲部166、167以及密封部163、16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利用沿着长边的xz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上,LA1是弯曲部166的长度,LA2是弯曲部167的长度。另外,在利用沿着短边的yz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上,LA1是弯曲部166的长度,LA2是弯曲部167的长度。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
<正极>
将90重量%的NMC复合氧化物(LiNi0.5Mn0.3Co0.2O2(平均粒径:10μm))、5重量%的作为导电助剂的科琴炭黑、5重量%的作为粘合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以及适量的作为浆料粘度调整溶剂的NMP混合,调整正极活性物质浆料,将所获得的正极活性物质浆料涂布在作为集电体的铝箔(厚度20μm)上,在以120℃干燥之后,利用辊压机进行压缩成型,制作出正极活性物质层为18mg/cm2的正极板11。在背面也同样地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制作出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正极板11。另外,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长度为215mm、宽度为190mm。
<负极>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96.5重量%的人造石墨、1.5重量%的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铵盐以及2.0重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乳液分散于精制水中并调整负极活性物质浆料。将该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布于成为负极集电体的铜箔(厚度为10μm),在以120℃干燥之后,利用辊压机进行压缩成型,制作出负极活性物质层为10mg/cm2的负极板13。在背面也同样地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制作出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负极板13。另外,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长度为219mm、宽度为194mm。
<单电池(二次电池1)的制作>
通过隔着隔膜交替层叠按上述制作的正极与按上述制作的负极(正极20层、负极21层),从而制作出发电元件18。隔膜的大小设为长度为223mm、宽度为198mm。
然后,将所获得的发电元件18堆积在铝层压片制袋中,注入电解液。电解液使用了将1.0M LiPF6溶解于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1)中的溶液。另外,在真空条件下,通过以导出连接于两电极的电流取出极耳的方式对铝层压制袋的开口部进行密封,从而完成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6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作为外壳构件16的除密封部以外的部分、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另外,对于由外壳构件16的抵接部161以及平面部162a、164a形成的部分(以下,也称作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4mm。外壳构件17的大小设为了与外壳构件16相同的大小。
对于层叠型的发电元件18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1)设为了21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1)设为了190mm,将z方向的长度(设为图4的d的两倍的长度)设为了8mm。
另外,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80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
<耐久性试验_初始的性能确认>
在设定为25℃的恒温槽内对完成的二次电池1进行0.2C_CCCV充电(上限电压为4.15V、8小时)之后,进行0.2C_CC放电(下限电压2.5Vcut),确认初次充放电容量。另外,实施体积(阿基米德法)、厚度测量。
<耐久试验>
在设定为45℃的恒温槽内对完成的二次电池1实施1C_CCCV充电(上限电压为4.15V、2小时)、1C_CC放电(下限电压为2.5Vcut)1000循环。然后,在实施充放电1000循环之后,确认二次电池1的充放电容量,计算相对于初次充放电容量的容量维持率((初次充放电容量)/(实施充放电1000循环后的充放电容量)×100%),从而对二次电池1进行评价。
《实施例1》
将如上所述制作的二次电池1作为实施例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3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除此以外的大小以及电极的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6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8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6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08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9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8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08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7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5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0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9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3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8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7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的二次电池1中,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5mm,宽度为110mm。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9mm,宽度为114mm。隔膜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13mm,宽度为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46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13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2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1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14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0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13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的二次电池1中,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5mm,宽度为110mm。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9mm,宽度为114mm。隔膜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13mm,宽度为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13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2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1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13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1的二次电池1中,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5mm,宽度为110mm。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9mm,宽度为114mm。隔膜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13mm,宽度为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4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13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1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2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1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1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6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13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0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0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7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6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0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16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206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7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6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16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64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08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9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4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88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08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的二次电池1中,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64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208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3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9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27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9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88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208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的二次电池1中,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5mm,宽度为110mm。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9mm,宽度为114mm。隔膜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13mm,宽度为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40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136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15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26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0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18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64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136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的二次电池1中,正极板11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5mm,宽度为110mm。负极板13的主面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09mm,宽度为114mm。隔膜的大小设为了长度为213mm,宽度为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大小,将外部尺寸的x方向的长度(图4的x4)设为了254mm,将外部尺寸的y方向的长度(图4的y4)设为了128mm,将z方向的高度设为了4mm。另外,对于对发电元件18进行密封的二次电池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3)设为了229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3)设为了118mm。对于外壳构件16的上表面部分的大小,将x方向长度(图4的x2)设为了217mm,将y方向的长度(图4的y2)设为了112mm。包括电极端子14、15在内的二次电池1的x方向的长度设为了278mm,y方向的长度(宽度)设为了128mm,z方向的长度(厚度)设为了8mm。除此以外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将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6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另外,在表1中,电极长边和电极短边分别表示电极板的层叠面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
而且,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8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4的二次电池1(电极板的层叠面的尺寸为215×190),将相对于LA/LB的容量维持率表示在图7中。另外,关于实施例9~实施例11及比较例5、比较例6的二次电池1(电极板的层叠面的尺寸为205×110),将相对于LA/LB的容量维持率表示在图8中。
如表1以及图7、8的图表所示,以满足式(1)的方式规定了参数(LA、LB)的二次电池1(实施例1~实施例12)即使在使用了1000循环之后,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容量维持率为80%以上)。另外,以满足式(2)的方式规定了参数(LA、LB、d)的二次电池1在使用了1000循环之后,能够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容量维持率为80%以上)。另外,以满足式(3)的方式规定了参数(aA、aB)的二次电池1在使用了1000循环之后,能够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容量维持率为80%以上)。而且,以满足式(4)的方式规定了参数(aA、aB、d)的二次电池1在使用了1000循环之后,能够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容量维持率为80%以上)。
另一方面,参数(LA、LB)未满足式(1)的二次电池1(比较例1~比较例6)在使用了1000循环之后,结果是容量维持率变差。
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以及比较例4、比较例6,将相对于b的LA/d的值以及相对于b的LB/d的值的评价结果表示在图9中。横轴表示b,纵轴表示L/d。纵轴的L是分别替换LA以及LB后的值。在图9中,实施例1A表示相对于b的LA/d的值,实施例1B表示相对于b的LB/d的值。对于其他实施例和比较例也同样地进行表示。另外,关于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5,由于未满足条件1中的LA/d≥LB/d,因此未图示。
而且,在图9所示的b与L/d的坐标中,在4≤b≤10的范围内,分别规定了相对于b的L/d的最小值与最大值。最小值是用b与L/d之比表示在使用了预定次数之后的二次电池中也能够获得期望的容量维持率(例如为80%)的剩余空间的形状的值。换言之,在相对于b的L/d的值小于最小值的情况下,在使用了预定次数后的二次电池中,无法充分地确保剩余空间,容量维持率小于期望的容量维持率。
另一方面,最大值是用b与L/d之比表示能够使电池反应变均匀的剩余空间的形状的值。换言之,在相对于b的L/d的值为最大值以上的情况下,剩余空间的体积过度变大,电池反应变得不均匀,电池的耐久性降低。
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b=4时的最小值(LA/d、LB/d)设为了1.4,b=5时的最小值设为了1.5,b=10时的最小值设为了2.3。另外,b=4时的最大值(LA/d、LB/d)设为了1.8,b=5时的最大值设为了2,b=10时的最大值设为了3.2。
而且,关于最小值和最大值,若分别引近似直线,则成为像图9那样的图表。如图9所示,能够确认容量维持率较高的实施例1~实施例11进入了表示最小值的直线与表示最大值的直线之间。另一方面,能够确认比较例3、比较例4、比较例6在4≤b≤10的范围内没有进入最小值的直线与最大值的直线之间。即,能够确认的是,满足条件1是用于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的条件之一。另外,图9所示的直线的图表中的、表示最小值的直线相当于规定条件1的第1直线,表示最大值的直线相当于规定条件1的第2直线。
同样地,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以及比较例4、比较例6,也评价了相对于b的aA/d的值和相对于b的aB/d的值。评价结果表示在图10中。纵轴的a是分别替换aA以及aB后的值。另外,实施例1A等的显示与图9相同。另外,关于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5,由于未满足条件2中的aA/d≥aB/d,因此未图示。另外,比较例3A在图10中未图示,但是b=12时,aA/d=1.75(参照表1)。
相对于b的a/d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规定与相对于b的L/d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同。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b=4时的最小值(aA/d、aB/d)设为了0.18,b=5时的最小值设为了0.21,b=10时的最小值设为了0.36。另外,b=4时的最大值(aA/d、aB/d)设为了0.7,b=5时的最大值设为了0.84,b=10时的最大值设为了1.46。
而且,关于最小值和最大值,若分别引近似直线,则成为像图10那样的图表。如图10所示,能够确认容量维持率较高的实施例1~实施例11进入了表示最小值的直线与表示最大值的直线之间。另一方面,能够确认比较例3、比较例4、比较例6在4≤b≤10的范围内没有进入最小值的直线与最大值的直线之间。即,能够确认的是,满足条件2是用于获得较高的容量维持率的条件之一。另外,图10所示的直线的图表中的、表示最小值的直线相当于规定条件2的第3直线,表示最大值的直线相当于规定条件2的第4直线。
另外,图9和图10所示的直线设为了关于b=4、5、10这三点的近似直线,但是也可以设为例如连结两点之间的直线,亦可以设为4个以上的点的近似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二次电池;11:正极板;12:负极板;13:隔膜;16、17:外壳构件;161、171:抵接部;162、164、172、174:延伸部;163、175:密封部。

Claims (3)

1.一种扁平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该扁平型二次电池包括:
层叠型发电元件,其是隔着隔膜层叠了板状的多个正极板以及负极板而成的;以及
一对外壳构件,其对所述层叠型发电元件以及电解液进行密封,并且从所述多个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层叠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的形状;
所述一对外壳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外壳构件具有:
抵接部,其具有与多个电极中的位于最上层的最上层电极相抵接的抵接面;
密封部,其是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外周的位置所述外壳构件彼此重叠而成的;以及
延伸部,其从所述抵接部向所述密封部延伸,
所述正极板至少包含NMC复合氧化物以及聚偏氟乙烯,
所述负极板至少包含混合了石墨以及聚偏氟乙烯的混合物,或者,混合了石墨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乳液的混合物,
所述电解液,作为有机液体溶剂,包含从由碳酸丙二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酯类溶剂,
该扁平型二次电池满足
1.21≤LA/LB≤2,
LA/d≥LB/d,
在4≤b(mm)≤10的范围内,相对于b的LA/d的值和相对于b的LB/d的值处于第1直线与第2直线之间,
所述扁平型二次电池的电池面积相对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5cm2/Ah以上,并且,额定容量为3Ah以上,该电池面积是包括电池外壳体在内的电池的投影面积,
所述扁平型二次电池的1000循环使用时的容量维持率相对于初始的容量维持率为80%以上,
被定义为所述电极的层叠面的纵横比的所述电极的长宽比为1~3,
其中,在利用与所述长边平行并且沿着所述层叠方向的面剖切所述扁平型二次电池而得到的第1截面中,LA是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所述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
在利用与所述短边平行并且沿着所述层叠方向的面剖切所述扁平型二次电池而得到的第2截面中,LB是在与所述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所述延伸部的长度的平均值,
d是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密封部相同的高度的所述电极到所述最上层电极之间的所述层叠型发电元件的厚度,
b是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密封部相同的高度的电极到所述密封部之间的长度(mm),
所述第1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LA/d的最小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LB/d的最小值的特性,
所述第2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LA/d的最大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LB/d的最大值的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有平面部,该平面部包括与所述抵接面平行的平行面,
该扁平型二次电池满足
1≤aA/aB≤7,
其中,在所述第1截面中,aA是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所述平面部的长度的平均值,
在所述第2截面中,aB是在与所述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一对所述平面部的长度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有平面部,该平面部包括与所述抵接面平行的平行面,
该扁平型二次电池满足
aA/d≥aB/d,
并且,在4≤b≤10的范围内,相对于b的aA/d的值和相对于b的aB/d的值处于第3直线与第4直线之间,
其中,
d是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密封部相同的高度的所述电极到所述最上层电极之间的所述层叠型发电元件的厚度,
b是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密封部相同的高度的电极到所述密封部之间的长度,
所述第3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aA/d的最小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aB/d的最小值的特性,
所述第4直线表示相对于b的aA/d的最大值的特性或相对于b的aB/d的最大值的特性。
CN201580019224.XA 2014-04-11 2015-03-31 扁平型二次电池 Active CN106165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374 2014-04-11
JP2014-082374 2014-04-11
PCT/JP2015/060125 WO2015156167A1 (ja) 2014-04-11 2015-03-31 扁平型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5144A CN106165144A (zh) 2016-11-23
CN106165144B true CN106165144B (zh) 2018-10-23

Family

ID=5428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9224.XA Active CN106165144B (zh) 2014-04-11 2015-03-31 扁平型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1852B2 (zh)
EP (1) EP3131135B1 (zh)
JP (1) JP6281635B2 (zh)
KR (1) KR101917488B1 (zh)
CN (1) CN106165144B (zh)
WO (1) WO20151561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0850B (zh) * 2023-04-13 2024-01-1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7925A (ja) * 1998-08-25 2000-03-03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596420B2 (ja) 2000-04-17 2004-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7476467B2 (en) * 2004-03-29 2009-01-13 Lg Chem,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ith high power
JP4720129B2 (ja) * 2004-09-07 2011-07-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2006185710A (ja) 2004-12-27 2006-07-13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JP4208865B2 (ja) 2005-07-07 2009-01-14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07194202A (ja) * 2005-12-20 2007-08-02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070065803A (ko) 2005-12-20 2007-06-25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정극 활물질과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JP5175453B2 (ja) 2006-05-25 2013-04-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
EP2001073B1 (en) * 2007-06-06 2012-02-22 Nissan Motor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econdary battery
KR100944987B1 (ko) * 2007-12-14 2010-03-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실링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5676172B2 (ja) 2010-08-03 2015-02-25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外装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2290245B (zh) 2011-04-29 2012-11-21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电容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5451681B2 (ja) 2011-05-09 2014-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正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13073867A (ja) 2011-09-29 2013-04-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13084566A (ja) 2011-09-30 2013-05-09 Fuji Heavy Ind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1135B1 (en) 2018-10-31
US10431852B2 (en) 2019-10-01
EP3131135A4 (en) 2017-02-15
JPWO2015156167A1 (ja) 2017-04-13
KR20160130827A (ko) 2016-11-14
US20170025710A1 (en) 2017-01-26
CN106165144A (zh) 2016-11-23
JP6281635B2 (ja) 2018-02-21
KR101917488B1 (ko) 2018-11-09
WO2015156167A1 (ja) 2015-10-15
EP3131135A1 (en)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60701B1 (ko) 천공 구조의 집전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6348807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636012B2 (ja) 加圧部を含む円筒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66869B2 (en) Battery cell of irregular structure
JP2013201077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716827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2082467B1 (ko) 집전체 중심 부위에 높은 활물질 로딩량을 가지는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WO2019098056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2011679B1 (ko) 양면에 활물질의 로딩량이 상이한 전극판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JP6187677B2 (ja) 扁平型二次電池
KR102070907B1 (ko) 충방전 시 발생하는 가스를 수용할 수 있는 잉여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KR102026292B1 (ko) 활물질 로딩량의 구배를 가진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KR102025564B1 (ko) 전지 소자들 사이에 개재되어 있는 단위셀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CN111697261A (zh) 锂二次电池
CN106165144B (zh) 扁平型二次电池
JP201916934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681017B2 (ja) 電極体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KR102164576B1 (ko) 전극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전극조립체
KR102064926B1 (ko) 톱니 구조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형 전지셀
JP2020077492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11293344B (zh) 密闭型电池以及组电池
KR20230098048A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전극 조립체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2005122923A (ja) 薄型電池
KR20200099744A (ko) 전해액 함침 향상을 위한 전지셀 활성화 트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셀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5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