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8526B -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8526B
CN106158526B CN201510462978.4A CN201510462978A CN106158526B CN 106158526 B CN106158526 B CN 106158526B CN 201510462978 A CN201510462978 A CN 201510462978A CN 106158526 B CN106158526 B CN 106158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ixed part
terminal cover
top plate
surfac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2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8526A (zh
Inventor
松冈真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58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8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8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85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Breake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得到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端子罩。具有固定部(21)和可动部(22),其中,该固定部由下述部件一体形成:顶板部(21t),其在嵌合到端子部(12)上时,对端子部的操作面(1ft)侧进行覆盖;侧壁部(21wS);以及中间壁部(21wM),其对多个端子(12r)之间进行分隔,该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用于对覆盖电线(50)的长度Lc进行调整,在可动部上一体形成有在移动时,分别与固定部的顶板部(21t)、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滑动的顶板部(22t)、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并且固定部的中间壁部和可动部的中间壁部中的任意一者在从顶板部侧观察时,剖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以夹着另一方的中间壁部。

Description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连接有电线的开闭装置的至少充电部进行覆盖的端子罩、以及具有该端子罩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开闭装置通常在设置在墙面等上的状态下进行配线作业,然后,对用于覆盖露出的导电部分(充电部)的端子罩进行安装。此时,配线作业者与压接端子、根据现场状态而变化的配线形状这些充电部的状态相对应地,例如对长度不同的端子罩进行区分而使用。因此,需要预先准备超出作业对象的开闭装置数量的若干种类的端子罩,需要与充电部的状态相对应而进行每次选定。
因此,提出例如使用能够与开闭装置主体滑动的转接器而与充电部的长度对应的端子罩,或者设置有能够在长度方向进行补充的连结用罩的端子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34040号公报(第2栏第25行~第4栏第17行、图1~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96688号公报(第0016段~第0017段、图1、第0020段~第0021段、图6~图7)
发明内容
然而,在使用上述的能够滑动的转接器的端子罩中,虽然具有相对于外部保护充电部的功能,但由于在极间具有间隙,因此不能充分地确保绝缘距离。另一方面,能够进行补充的端子罩虽然能够确保绝缘距离,但在配线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将连结用罩拆下或者重新安装,在作业性上存在问题。即,无法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端子罩以及具有端子罩的开闭装置。
本发明的端子罩是下述端子罩,即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的从设置面的相反侧即操作面侧观察时的纵向的端部处沿横向配置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在所述多个端子的任意一者上连接有电线的状态下,能够自由拆卸,该端子罩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和可动部,其中,该固定部由下述部件一体形成:嵌合部,其用于嵌合在所述端子部上;顶板部,其在所述嵌合部嵌合到所述端子部上时,对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操作面侧进行覆盖;侧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横向的两端朝向所述设置面侧延伸;以及中间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朝向所述设置面侧延伸,以对所述多个端子之间进行分隔,该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纵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用于对所述纵向上的覆盖所述电线的长度进行调整,在所述可动部上一体形成有在所述纵向移动时,分别与所述固定部的顶板部、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滑动的顶板部、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并且所述固定部的中间壁部和所述可动部的中间壁部中的任意一者在从所述顶板部观察时,剖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以夹着另一方的中间壁部。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端子罩是下述端子罩,即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的从操作面侧观察时的端部处配置有单个或多个端子的端子部,相对于连接有电线的状态下的端子的每一个,能够自由拆装,该端子罩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和挠性部,其中,该固定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端子的每一个能够自由嵌合,在嵌合在所述端子的每一个上时,在围绕与该端子连接的电线的四个方向中,将所述操作面的相反侧即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该挠性部以使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状态从所述固定部连续的方式,从所述固定部延长,并能够进行与所述设置面平行的面内的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罩,能够调节覆盖充电部的长度而无需使极间的隔壁中断,因此能够得到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端子罩以及具有该端子罩的开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端子罩的伸缩状态的不同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端子部和端子罩部分的结构的剖面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即固定部的结构的斜视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即可动部的结构的斜视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针对每个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的针对每个伸缩状态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罩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2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上连接有配线时的另一个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3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上连接有配线时的又一个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标号的说明
1:开闭装置、1fb:设置面、1ft:操作面、10:主体、12:端子部、12gz:槽部、13:端子部、20:端子罩、22a:开口部、20ff:端面、21:固定部、21ay:开口部、21cz:凸出条、21dy:凹部、21fs:侧面、21gy:槽部、21ky:曲拱部、21t:顶板部、21we:侧端部、21wM:中间壁部、21wS:侧壁部、21wt:薄板部、22:可动部、22cp:、22cy:凸出条、22cz:防脱落用凸出条、22fs:侧面、22gz:槽部、22ky:曲拱部、22wM:中间壁部、22wS:侧壁部、23:端子罩、23b:固定部、23cz:凸出条、23f:挠性部、23ff:端面、23h:开口部、23sb:支撑体、23sf:支撑体、23t:顶板部、23tb:(固定部的)顶板部、23tf:(挠性部的)顶板部、23wb:(固定部的)壁部、23wf:(挠性部的)壁部、50: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以及具有端子罩的开闭装置的结构及动作的图,图1是对从将开闭装置的端子罩最大限度延伸的情况到最小限度缩短的情况的每个阶段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端子部附近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开闭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从开闭装置卸下端子罩后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开闭装置的端子部和端子罩部分的结构的从端子部方向观察时的剖面图,以及与其中的区域B相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分别与由图1的A-A线得到的截面相对应。而且,图5是表示端子罩的可分离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一方即固定部的结构的斜视图,以及与其中的区域C相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端子罩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另一方即可动部的结构的斜视图,以及与其中的区域D相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用于对组合上述的固定部和可动部而组装出端子罩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是刚开始组合之后和组合完毕时的斜视图,图8是对组装后的端子罩进行了延长的情况下的针对每个伸缩状态的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1如图1~3中所示,在箱状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配置有用于连接电线50的端子部12、13,端子部12、13中,至少在端子部12上嵌合有能够在电线的延伸方向伸缩的端子罩20。另外,假定开闭装置1使设置面1fb与垂直面对应而进行设置,在实际的设置状态中,长度方向(图1、图3中左右方向)成为铅垂方向,但在本说明书中,将长度方向称为纵向(y方向)。此外,将图1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称为横向(x方向),将与图1和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图2中上下方向)称为厚度方向(z方向),将设置面1fb的相反侧的面称为操作面1ft。
另外,对于除了与端子罩相关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例如,用于对在主体10中内置的电路进行开闭的机构、操作柄14等的结构),与通常的开闭装置相同,省略对该部分的说明。而且作为开闭装置1,可以是单纯地进行开闭的被称为开闭器的结构,也可以是对过电流、漏电进行检测而进行断路的被称为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装置1中,以在供给侧(端子部13)、负载侧(端子部12)均连接3根电线50的类型(3极)为例进行记载,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大于或等于2极相邻的结构即可。此外,端子罩20也能够应用在端子部13中,为了简化说明,只对端子部12进行记载。
在主体10的端子部12上,用于连接电线50(在电线50的前端形成的端子)的3个端子12r在厚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此外,在端面12fu侧,供端子罩20嵌入的槽部12gz形成为贯穿厚度方向。而且,各端子12r利用中间壁部22wM、侧壁部22wS和主体10侧的背面12fb,将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方向中的3个方向包围。
端子罩20用于在端子12r上连接有电线50的状态下,防止充电部露出到外部,由塑料等非导电性材料成型。而且,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20由在端子部12上固定的固定部21、相对于固定部21能够滑动的可动部22构成,能够将距离端子12r的中心的纵向长度Lc与配线状态对应地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与通常的端子罩同样地,在电线50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面20ff上针对每个端子12r,形成有用于使电线50通过的开口部22a。此外,由于在配线后安装罩,因此设置面1fb侧以与上述的开口部22a连通的方式,如图4所示,针对每个端子12r进行开放。此外,为了在伸缩的任意阶段,均能够维持在相邻的电线50间(极间)存在绝缘材料(中间壁部22wM或者中间壁部21wM)的状态,固定部21、可动部22如下面所述地构成。
如图5所示,固定部21形成有:板状的顶板部21t,其相对于充电部覆盖开闭装置1的操作面1ft侧;2个侧壁部21wS,它们用于横向地隔离外部和充电部,从顶板部21t的横向的两端朝向设置面1fb侧延伸;以及2个中间壁部21wM,它们用于隔离极间,从顶板部21t的横向的中间部分与侧壁部21wS平行地朝向设置面1fb侧延伸。在对极间进行隔离的2个中间壁部21wM的与端子部12相对的侧端设置有凸出条21cz,该凸出条21cz以沿端子部12的槽部12gz进行滑动且在槽部12gz的全长范围内进行卡入的方式向横向的两侧凸出。另一方面,在位于横向的外侧的侧壁部21wS的与端子部12相对的侧端设置有只向内侧凸出的凸出条21cz。通过将凸出条21cz以相对于端子部12的槽部12gz从操作面1ft侧插入的方式嵌入,从而固定部21能够相对于端子部12被固定,并且能够使端子部12的极间以及与外部的隔离状态连续至端子罩20部分。
而且,对极间进行隔离的中间壁部21wM上,除了形成有凸出条21cz的一侧之外的区域形成为板厚较薄的薄板部21wt,以使得能够收容在后述的可动部22的槽部22gz内。而且,薄板部21wt中,凸出条21cz的相反侧的侧端部21we收容在槽部22gz内,但以板厚比其他部分厚的方式向横向的两侧凸出。此外,在设置面1fb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从薄板部21wt到侧端部21we为止沿纵向延伸的槽部21gy。此外,壁部21w中,在位于横向的外侧处的侧壁部21wS的内侧的侧面21fs的靠设置面1fb侧的端部上,沿纵向配置有多个凹部21dy。此外,在顶板部21t上,形成有沿纵向开口的开口部21ay,并且以从操作面1ft远离的方式横向跨过开口部21ay的曲拱部21ky沿纵向隔开间隔配置。
另一方面,可动部22如图6所示,在顶板部22t的端子部12侧,以使固定部21的薄板部21wt装入的方式设置有切缝。在端子部12的相反面的相反侧,即作为最前端的端面20ff上,形成有用于使电线50通过的开口部22a。而且,形成有用于将外部和充电部沿横向隔离、从顶板部22t的横向的两端向设置面1fb侧延伸的2个侧壁部22wS,以及用于对极间进行隔离且从顶板部22t的横向的中间部分与侧壁部22wS平行地向设置面1fb侧延伸的2个中间壁部22wM。对极间进行隔离的2个中间壁部22wM以与顶板部22t的切缝相对应而在厚度方向贯穿、且夹着薄板部21wt的方式,形成有与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是U字状的槽部22gz。由此,后述的组装后的端子罩20能够使端子部12的极间以及与外部的隔离状态连续至端子罩20部分。
而且,在剖面形状为U字状的中间壁部22wM的槽部22gz的内侧面的靠设置面1fb侧的端部附近,与固定部21的槽部21gy相对应地,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凸出条22cy。该凸出条22cy以从槽部22gz的底面空开规定长度间隔Sy的方式延伸,该规定长度间隔Sy与固定部21的侧端部21we部分的纵向长度即宽度Wy相对应。此外,在内侧面的靠端子部12侧的端部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向内侧凸出的防脱落用凸出条22cz,以使得在后述的组装后,固定部21的侧端部21we不脱落。此外,在位于横向的外侧处的侧壁部22wS的外侧的侧面22fs的靠设置面1fb侧、并且靠端子部12侧的端部(角部)处,形成有用于嵌入固定部21的多个凹部21dy中的任意一者中的凸起22cp。此外,在顶板部22t上,曲拱部22ky在纵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其中曲拱部22ky能够穿过固定部21的开口部21ay,并与曲拱部21ky的任意一者重叠。
下面,对组合上述的固定部21和可动部22而组装端子罩20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将固定部21的薄板部21wt从顶板部22t侧插入可动部22的U字状的槽部22gz的靠设置面1fb侧。此时,槽部22gz的靠端子部12侧的端部接触而插入至薄板部22wt上的靠端子部12侧的端部。由此,薄板部21wt的侧端部21we与槽部22gz的防脱落用凸出条22cz相比,位于槽部22gz的内部。此外,薄板部21wt的侧端部21we位于凸出条22cy和槽部22gz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中。
在该状态下,如图7的下图所述,如果将可动部22相对于固定部21在厚度方向尽量压入,则可动部22的凸出条22cy嵌入到固定部21的槽部21gy中。此外,可动部22的凸起22cp嵌入到固定部的多个凹部21dy之中最靠端子部12侧的凹部21dy中。由此,端子罩20组装完成。
如果将该组装完成状态下的端子罩20直接安装到端子部12上,则如图1(c)所示,成为从固定部21向端面22ff的延长长度Le最小,距离端子12r的中心的纵向长度Lc最短的状态。此外,成为固定部21的曲拱部21ky中的至少一者和可动部22的曲拱部22ky中的至少一者(图1(c)中3个全部)重叠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如果从图8(c)的状态,用手指接触在固定部21上设置有设置的半月形的切入部21m,则能够容易将可动部22沿纵向拉出。此时,可动部22的凸出条22cy相对于固定部21的槽部21gy能够滑动地嵌入,维持可动部22的顶板部22t与固定部21的顶板部21t的内壁接触的状态。因此,在任意的拉出位置(图1或图8的(a)到(c)),均维持固定部21和可动部22的平行关系。
而且,在任意的拉出位置,固定部21的薄板部21wt均能进入可动部22的槽部21gy内,而且,即使在最大的拉出位置,可动部22的壁部22w也存在于切入部21m部分和充电部之间。因此,端子罩20在任意的拉出位置均能够使端子部12的极间以及与外部的隔离状态连续至端面20ff部分。
此外,与拉出状态相对应而可动部22的凸起22cp嵌入固定部的多个凹部21dy中的任意一者中,从而能够容易地定位(保持)在若干档的拉出位置。此外,此时,如果以可动部22的曲拱部22ky的某一者与固定部的曲拱部21ky重叠的方式对纵向的配置进行设定,则例如通过线等固定用具,即使在向端子部12的安装之后也能够进行锁止。
由此,配线作业者无需每次购入长度不同的若干种端子罩,或者准备多个种类,就能够与配线状态相对应而得到(设置出)具有最佳的(延长长度Le的)端子罩20的开闭装置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可动部22的顶板部22t与固定部21的顶板部21t相比位于靠设置面1fb侧,因此,将可动部22的中间壁部22wM的剖面形状设为U字状,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构成为固定部21的顶板部21t与可动部22的顶板部22t相比位于靠设置面1fb侧的情况下,反之也可以将固定部21的中间壁部21wM设为U字状。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20,其是下述端子罩20,即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主体10)的从设置面1fb的相反侧即操作面1ft侧观察时的纵向(y方向)的端部处横向(x方向)配置有多个端子12r的端子部12,在多个端子12r的任意一者上连接有电线50的状态下,能够自由拆装,该端子罩20构成为,具有固定部21和可动部22,其中,该固定部由下述部件一体形成:嵌合部(凸出条21cz),其用于嵌合在端子部12(的槽部12gz)上;顶板部21t,其在嵌合部(凸出条21cz)嵌合到端子部12上时,对端子部12的操作面1ft侧进行覆盖;侧壁部21wS,其从顶板部21t的横向(x方向)的两端朝向设置面1fb侧延伸;以及中间壁部21wM,其从顶板部21t朝向设置面1fb侧延伸,以对多个端子12r之间进行分隔,该可动部22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21在纵向(y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用于对纵向(y方向)上的覆盖电线50的长度Lc进行调整,在可动部22上一体形成有在纵向(y方向)移动时,分别与固定部21的顶板部21t、侧壁部21wS以及中间壁部21wM滑动的顶板部22t、侧壁部22wS以及中间壁部22wM,并且固定部21的中间壁部21wM和可动部22的中间壁部22wM中的任意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22wM)在从顶板部21t(或者顶板部22t)侧观察时,剖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以夹着另一方的中间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21wM),因此,利用1种端子罩20,就能够应对充电部的长度不同的情况,而无需损坏极间的绝缘。即,能够得到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端子罩20以及具有该端子罩20的开闭装置1。
特别地,可动部22构成为相对于固定部21,在将彼此的顶板部21t、22t保持为平行的状态下,在与彼此的顶板部21t、22t垂直的方向嵌合而安装,因此,即使调节为纵向的任意长度,在极间均必然存在中间壁部22wM和中间壁部21wM中的某一者。此外,即使在纵向最大限度地拉出,也不会发生脱离。
在固定部21和可动部22上形成有在纵向(y方向)的规定位置彼此啮合并用于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构造(例如,凸起22cp和多个凹部21dy的组合),因此,能够容易固定纵向长度,另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解除。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集中覆盖端子部的所有极的端子罩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罩构成为,针对每极进行覆盖,并且不仅长度能够变化,形状也能够变化。图9~图1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罩以及具有该端子罩的开闭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在一个极上设置有端子罩的开闭装置的端子部附近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0是对与图9为相同状态的开闭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表示的斜视图,图11用于表示端子罩的结构,是从设置面侧观察时的斜视图。
此外,图12是对相对于弯曲的配线状态,使端子罩对应于配线的弯曲程度而发生弯曲的状态下的开闭装置的端子部附近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3是对在2个极上设置有端子罩的开闭装置的端子部附近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中,对于除了与端子罩相关的部分之外的结构(例如,主体10的内部结构、操作柄14等的结构),与通常的开闭装置相同,省略对该部分的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1中,以在供给侧、负载侧均连接3根电线50的3极型为例进行记载,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单极型。此外,端子罩也能够应用在供给侧,但为了简化说明,只对负载侧进行记载。
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装置1中使用的端子罩23,如图9~图11所示,由用于固定在端子部12上的固定部23b、以及能够与电线50相对应而伸缩的形成为折皱形状的挠性部23f构成。另外,在图9~图11中,示出端子罩23的纵向长度(挠性部23f的长度Lf)成为最大的状态。
端子罩23用于在端子12r上连接有电线50的状态下,防止充电部露出到外部,用塑料等非导电性材料一体成型出固定部23b和挠性部23f。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罩2的固定部21同样地,在固定部23b上形成有相对于充电部覆盖开闭装置1的操作面1ft侧的板状的顶板部23t以及用于在横向隔离极间或者外部与充电部的从顶板部23t朝向设置面1fb侧延伸的壁部23wb。
而且,挠性部23f虽然为了具有挠性而形成为折皱状,但顶板部23tf以及壁部23wf分别与固定部23b的顶板部23tb、壁部23wb连续。因此,通过将凸出条23cz以从端子部12的槽部12gz的操作面1ft侧插入的方式嵌入,从而端子罩23能够相对于端子部12被固定,并且,能够使端子部12的极间以及与外部的隔离状态连续至端面23ff部分。
而且,挠性部23f是高部和低部交替形成的所谓折皱形状,如果使低部以及高部的弯折角度向锐角侧变化,则能够将端子罩23调整为较短,反之如果向钝角侧变化,则能够将端子罩23调整为较长。此外,如图12所示,如果使图中左侧的弯折角度向锐角侧变化,使右侧的弯折角度向钝角侧变化,则能够向左方弯曲。相反方向、即右方也只要反之操作即可。
此外,端子罩23针对每极进行安装,成为所谓的单极用,因此能够不在不进行配线的部位安装该端子罩23,而只在需要配线的部位进行安装。而且,端子罩23的凸出条23cz(以及壁部23wb)仅被填埋至槽部12gz的横向的一半处,因此即使相对于相邻的极也能够进行安装。当然,不仅是相邻的极,如图13所示,也能在分离开的极上设置。此时,当然能够针对每个极变化为不同的形状。
另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端面23ff上形成有用于使电线50通过的开口部23h。此外,由于在配线后安装罩,因此设置面1fb侧以与开口部23h连通的方式,如图11所示地进行开放。但是,在挠性部23f的两端,即端面23ff部分和固定部23b的边界部分,分别形成有用于维持圆顶形状的支撑体23sf、23sb。由此,即使在使挠性部23f的伸缩状态、弯曲状态任意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如下状态,即,将设置面1fb侧开放,并且对于其他3方而言,在充电部和外部或者极间存在绝缘材料。
另外,对于挠性部23f,设为壁厚较厚的形状,以使得高部和低部各自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处固定。作为材料,除了上述的塑料之外,也可以是弹性体等的合成有机材料,只要不具有吸湿性等且能够维持绝缘性,也可以是无机材料、革、纸等天然材料。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罩23,其是下述端子罩23,即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主体10)的从操作面侧1ft观察时的纵向(y方向)的端部处配置有单个或多个端子12r的端子部12,相对于连接有电线50的状态下的端子12r的每一个,能够自由拆装,该端子罩23构成为,具有固定部23b和挠性部23f,其中,该固定部23b形成为相对于端子12r的每一个能够自由嵌合,在嵌合在端子12r的每一个上时,在围绕与该端子12r连接的电线50的四个方向中,将操作面1ft的相反侧即设置面1fb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电线50,该挠性部23f以使将设置面1fb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电线50的状态从固定部23b连续的方式,从固定部23b延长,并能够进行与设置面1fb平行的面内的变形,因此,利用1种端子罩23,就能够应对充电部的长度不同的情况,而无需损坏极间的绝缘。即,能够得到兼顾针对充电部的状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端子罩23以及具有该端子罩23的开闭装置1。
此外,在想要将配线向左右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端子罩23部分进行弯曲,因此与从自罩体露出的部分开始弯曲的情况相比,配线空间减少,提高了开闭装置1等的空间安装效率。特别地,能够针对每极设为不同的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节省空间性。
由于将挠性部23f形成为折皱状,因此能够容易实现上述的作用效果。此外,如果将挠性部23f和固定部23b一体形成,则绝缘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在挠性部23f的靠固定部23b侧的端部、以及远离固定部23b的方向的端面23ff部分处,形成有用于维持将设置面1fb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电线50的形状的支撑体23sb、23sf,因此,即使将挠性部23f变形为任意形状,也不会损害安装性、可靠性。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端子罩20、23作为开闭装置1的一部分而进行例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电能计等测量设备等,只要是具有配线用的端子的设备,就能够应用在任意的装置中。

Claims (13)

1.一种端子罩,其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的从设置面的相反侧即操作面侧观察时的纵向的端部处沿横向配置有多个端子的端子部,在所述多个端子的任意一者上连接有电线的状态下,能够自由拆装,
该端子罩的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部和可动部,
其中,该固定部由下述部件一体形成:嵌合部,其用于嵌合在所述端子部上;顶板部,其在所述嵌合部嵌合到所述端子部上时,对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操作面侧进行覆盖;侧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横向的两端朝向所述设置面侧延伸;以及中间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朝向所述设置面侧延伸,以对所述多个端子之间进行分隔,
该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纵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并且用于对所述纵向上的覆盖所述电线的长度进行调整,
在所述可动部上一体形成有顶板部、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它们在所述纵向移动时,分别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顶板部、侧壁部以及中间壁部进行滑动,并且
所述固定部的中间壁部和所述可动部的中间壁部中的任意一者在从所述操作面侧观察时,以夹着另一方的中间壁部的方式,剖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将彼此的顶板部保持为平行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彼此的顶板部垂直的方向嵌合而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上,形成有在所述纵向的规定位置彼此啮合并用于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上,形成有在所述纵向的规定位置彼此啮合并用于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构造。
5.一种端子罩,其相对于在箱状的设备主体的从操作面侧观察时的端部处配置有单个或多个端子的端子部,对于连接有电线的状态下的端子的每一个而能够自由拆装,
该端子罩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和挠性部,
其中,该固定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端子的每一个能够自由嵌合,在嵌合在所述端子的每一个上时,在围绕与该端子连接的电线的四个方向中,将所述操作面的相反侧即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
该挠性部以使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状态从所述固定部连续的方式,从所述固定部延长,并能够进行与所述设置面平行的面内的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形成为折皱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挠性部的靠所述固定部侧的端部、以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的端面部分处,形成有用于维持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形状的支撑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挠性部的靠所述固定部侧的端部、以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的端面部分处,形成有用于维持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形状的支撑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挠性部的靠所述固定部侧的端部、以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的端面部分处,形成有用于维持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形状的支撑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挠性部的靠所述固定部侧的端部、以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的端面部分处,形成有用于维持将所述设置面侧开放而从剩余的三个方向围绕所述电线的形状的支撑体。
13.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开闭装置主体,其作为所述设备主体,内置有用于对电路进行开闭的机构,在所述操作面侧设置有操作用操作柄;以及
在所述端子部上安装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罩。
CN201510462978.4A 2015-05-13 2015-07-31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8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8378 2015-05-13
JP2015098378A JP6468067B2 (ja) 2015-05-13 2015-05-13 端子カバーおよび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8526A CN106158526A (zh) 2016-11-23
CN106158526B true CN106158526B (zh) 2018-06-19

Family

ID=5734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297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8526B (zh) 2015-05-13 2015-07-31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68067B2 (zh)
KR (1) KR20160134424A (zh)
CN (1) CN106158526B (zh)
TW (1) TWI5812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241B2 (ja) * 2018-06-13 2019-12-25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配線用接続器具、電気機器及び回路遮断器
KR101985401B1 (ko) * 2018-12-28 2019-09-03 (주)해안종합건축사사무소 차단기와 전선터미널의 고정장치
JP7041101B2 (ja) * 2019-08-07 2022-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038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断路器与端子罩
CN102881749A (zh) * 2011-07-15 2013-01-16 星电株式会社 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固定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4040Y2 (ja) * 1979-08-15 1984-09-2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しや断器の端子カバ−
JPS5652829U (zh) * 1979-09-30 1981-05-09
JPS5934040A (ja) 1982-08-13 1984-02-24 Honda Motor Co Ltd 油圧緩衝器
JPH05250977A (ja) * 1992-03-06 1993-09-28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端子台取付け構造
JPH0896688A (ja) * 1994-09-27 1996-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部を有した電気機器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連結用端子カバー
JPH10189082A (ja) * 1996-12-24 1998-07-21 Toshiba Corp 電気機器の端子装置
JP2000067728A (ja) * 1998-08-17 2000-03-03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しゃ断器の端子カバー
CH695404A5 (de) * 2001-09-24 2006-04-28 Rockwell Automation Ag Klemmenabdeckkappe für die Anschlussklemmen eines mehrphasigen elektrischen Schaltgerätes.
DE102010033236A1 (de) * 2010-07-29 2012-02-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r Schal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038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断路器与端子罩
CN102881749A (zh) * 2011-07-15 2013-01-16 星电株式会社 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固定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0552A (zh) 2016-11-16
CN106158526A (zh) 2016-11-23
JP6468067B2 (ja) 2019-02-13
KR20160134424A (ko) 2016-11-23
JP2016213142A (ja) 2016-12-15
TWI581292B (zh) 2017-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8526B (zh) 端子罩以及开闭装置
CN104103914B (zh) 接线端子
JP6676297B2 (ja) バネ接続部材と小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を備える電気的な接続デバイス、および複数の当該バネのコンタクトを備える多極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03198959B (zh) 电接触器
US201402279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with spring connecting element with compact actuator and multi-pole connect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aid spring contacts
EP3054533B1 (en) Base terminal block and auxiliary terminal block for switchboards and two-tier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comprising base terminal block and auxiliary terminal block
CN103887087B (zh) 具有可翻转的受保护接线端子的通用安装接触块
CN102882024A (zh) 线对线连接器
CN105470732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1183750B (zh) 安装开关设备
CN1909131B (zh) 常闭类型的微型电开关
CN105720388B (zh) 弹簧接线端子
AU2013200363B2 (en) Electrical device in modular format
JP6457651B2 (ja) 端子台
US9515440B2 (en) Multiport terminal with current bars
CN209607682U (zh) 快速连结端子单元及电路断路器
CN204407278U (zh) 断路器
CN109075464B (zh) 电接线端子以及方法
JP4693165B2 (ja) 回路遮断器
WO1998053470A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finger-proof protection
CN105071084B (zh) 插座
CN104979141B (zh) 断路器
CN105529544B (zh) 插拔连接器
CN109427512A (zh) 电路断路器
CN104934241B (zh) 簧片开关、用于簧片开关的簧片及形成簧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