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4764A -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4764A
CN106134764A CN201610461790.2A CN201610461790A CN106134764A CN 106134764 A CN106134764 A CN 106134764A CN 201610461790 A CN201610461790 A CN 201610461790A CN 106134764 A CN106134764 A CN 106134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abalonelike
bagasse
planting material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17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红
孙仙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ANNING BEIBU GULF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ANNING BEIBU GULF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ANNING BEIBU GULF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ANNING BEIBU GULF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17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4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4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7/00Other phosphatic fertilisers, e.g. soft rock phosphates, bone me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1/00Mixtures of fertilisers belonging individually to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05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利用广西较常见的桑杆和甘蔗渣制成鲍鱼菇的栽培料,通过采用混合菌对栽培料进行发酵,加速降解原料有机物质的快速转化,促进有机物降解,充分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中的粗纤维,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含量,使鲍鱼菇丰产,利用蚕砂的保健功能,提高鲍鱼菇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营养丰富,肉质肥厚,风味独特,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质7.8克,脂肪2.3克,水分10.2克,多糖类69克,粗纤维5.6克,钙21毫克,磷22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B27.09毫克,尼克酸6.7毫克,还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而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天门冬氨基酸、丙氨酸最多。
鲍鱼菇性微温,味甘,具有滋养、补脾胃、除温邪、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可治腰腿疼痛、筋络不舒、手足麻木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鲍鱼菇子实体中含有抗肿瘤细胞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肿瘤细胞有强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鲍鱼菇,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含量的功能,能防止血管硬化,它对肝炎,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软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生物特性:
营养
鲍鱼菇是木腐型菇类,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栽培鲍鱼菇的主要原料有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稻麦草、麸皮、玉米粉等几种,辅料有糖、碳酸钙。这些原辅材料经合理配制后,就能满足鲍鱼菇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温度
鲍鱼菇属中高温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0-32℃,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适是26-28℃,低于20℃和高于35℃子实体不发生。
水分
属喜湿菌类,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以60%为宜;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以90%为宜。
空气
菌丝生长对空气要求不高,但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则需要充足的氧气,通气不良会导致子实体盖小、柄长。
光照
菌丝阶段不需光,子实体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鲍鱼菇的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农户的关注,下列为检索到的部分相关专利:
中国专利1,名称: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鲍鱼菇的方法;申请号:201410386176.5;申请日:2014-08-07;申请人:河北大学;地址:071002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摘要:一种利用荔枝枝屑培养鲍鱼菇的方法,创新点是在鲍鱼菇优化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鲍鱼菇优化的谷粒菌种培养基中含有荔枝枝屑,在鲍鱼菇优化培养料中荔枝枝屑作为主要成分。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农林业的废料荔枝枝屑和剑麻渣,变废为宝,不仅避免了其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栽培鲍鱼菇的成本,鲍鱼菇产量高、周期短。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2,名称:一种鲍鱼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申请号:201310433483.X;申请日:2013-08-17;申请人:邬金飞;地址: 315500 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岳林东路71号);摘要:一种鲍鱼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栗树枝、苞壳、栗壳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蔗渣、米糠、豆粕、玉米粉、石膏粉、石灰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发明内容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是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通过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鲍鱼菇菌丝的吸收,菌丝生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鲍鱼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86.8%-101.2%;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还未见到有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和技术,桑杆和甘蔗渣都是广西常见的农业废料,通常只能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空气,如何利用低廉的桑杆和甘蔗渣生产鲍鱼菇既能变废为宝,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制成鲍鱼菇的栽培料,通过采用混合菌对栽培料进行发酵,提高鲍鱼菇抗病能力,加速降解原料有机物质的快速转化,促进有机物降解,充分利用桑杆和甘蔗渣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含量,使鲍鱼菇丰产:
本发明的鲍鱼菇菌种从台湾引进,目前福建农科院、广西农科院等也有菌种培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过程如下:
(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桑杆 40-60份;
甘蔗渣 10-15份;
麦麸 3-5份;
玉米粉 5-8份;
蚕砂 10-15份;
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成粉末;
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总重量3%-5%的混合菌发酵3-7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软化后干燥,干燥的栽培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
(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
所述的混合菌是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的混合物,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
(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5-35℃;湿度控制在70%-80%。
(4)出菇管理:发菌培养20-30天后进行吊挂出菇,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15口,待鲍鱼菇出菇后每天定时对开口面喷雾,保持菇蕾湿润,出菇过程保持空气新鲜,蘑菇房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线不足导致推迟菌盖分化时间。
(5)蘑菇采收:出菇培养40-50天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
所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
马铃薯 150-200份、
葡萄糖 10-20份、
琼脂粉 5-10份、
水 80-100份、
磷酸二氢钾 2-5份、
硫酸镁 0.5-1份、
糖蜜 10-15份。
本发明采用的马铃薯培养基中含有糖蜜,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组成因制糖原料、加工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主要含有大量可发酵糖(主要是蔗糖),因而是很好的发酵原料,可用作酵母、味精、有机酸等发酵制品的底物或基料,糖蜜含有少量粗蛋白质,一般为3%~6%,多属于非蛋白氮类,如氨、酰胺及硝酸盐等,而氨基酸态氮仅占38%~50%,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多,能够加速菌落的形成,且马铃薯培养基制备简单,能够与所述的栽培料相混合,适合菌种选优,通过培养基和栽培料混合选育出的栽培种能够很好适应栽培料,充分吸收利用栽培料的养分。
本发明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其中: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胞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本发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甘蔗渣和桑杆中的粗纤维,形成鲍鱼菇发菌和成长所需的蛋白和养分。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是木霉菌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利用绿色木霉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分解甘蔗渣和桑杆中的粗纤维,提高原料利用率。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1] 年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 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利用EM菌解决发酵过程中栽培料易被有害菌污染的问题,保证鲍鱼菇健康成长。
本发明所用的栽培料原料主要为桑杆、甘蔗渣和蚕砂。桑杆是农业废料之一,在桑蚕养殖区,每年农民们为了桑叶茁壮成长,要进行夏伐和秋伐,而伐出来的桑杆没有利用价值,一般农民选择焚烧处理,未经处理的桑杆含30%~45%有机物、50%~65%粗纤维,经过发酵后可以得到栽培鲍鱼菇所需的营养成分;甘蔗渣也是农业废料之一,是蔗糖厂榨糖后产生的废料,甘蔗渣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也能够提供鲍鱼菇成长所需的养分,未经处理的甘蔗渣一般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处理;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含有大量有机营养成分,蚕砂含有机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总氮量1.91-3.60%。
本发明的显著有益效果是:
(1)利用同是农业废料的桑杆和甘蔗渣作为栽培料的主要原料,既能变废为宝,又能充分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中所含的大量粗纤维,通过加入混合菌发酵栽培料,分解桑杆和甘蔗渣中的粗纤维形成粗蛋白一类的营养成分,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原料利用率。蚕砂含有大量有机营养成分,能够促进鲍鱼菇的生长,本发明还在栽培料中添加有麦麸和玉米粉,能够缩短鲍鱼菇发菌和出菇的时间;防止鲍鱼菇发生病害,使鲍鱼菇栽培过程中无需再喷淋防虫防病药剂;从接种到采收只需要55-70天,栽培成本较低,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2)鲍鱼菇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经过一系列工艺进行选育,使其能够适应本发明选用的栽培料和当地的气候,从而得到优选的鲍鱼菇品种,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
(1) 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桑杆 40份、
甘蔗渣 10份、
麦麸 3份、
玉米粉 5份、
蚕砂 10份、
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成粉末;
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软化后干燥,干燥的栽培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
(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
(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0%,每3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
(4)出菇管理:发菌培养10天后进行吊挂出菇,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口,待鲍鱼菇出菇后每天定时对开口面喷雾,保持菇蕾湿润,出菇过程保持空气新鲜,蘑菇房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线不足导致推迟菌盖分化时间。
(5)蘑菇采收:出菇培养40天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
所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
马铃薯 150份、
葡萄糖 10份、
琼脂粉 5份、
水 80份、
磷酸二氢钾 2份、
硫酸镁 0.5份、
糖蜜 10份。
实施例2:
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
(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桑杆 50份、
甘蔗渣 12份、
麦麸 4份、
玉米粉 6份、
蚕砂 12份、
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成粉末;
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软化后干燥,干燥的栽培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
(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
(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5%,每3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
(4)出菇管理:发菌培养10天后进行吊挂出菇,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口,待鲍鱼菇出菇后每天定时对开口面喷雾,保持菇蕾湿润,出菇过程保持空气新鲜,蘑菇房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线不足导致推迟菌盖分化时间。
(5)蘑菇采收:出菇培养45天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
所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
马铃薯 180份、
葡萄糖 15份、
琼脂粉 7份、
水 90份、
磷酸二氢钾 3份、
硫酸镁 0.5份、
糖蜜 12份。
实施例3:
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
(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桑杆 60份、
甘蔗渣 15份、
麦麸 5份、
玉米粉 8份、
蚕砂 15份、
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成粉末;
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软化后干燥,干燥的栽培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
(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
(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80%,每4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
(4)出菇管理:发菌培养15天后进行吊挂出菇,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5口,待鲍鱼菇出菇后每天定时对开口面喷雾,保持菇蕾湿润,出菇过程保持空气新鲜,蘑菇房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线不足导致推迟菌盖分化时间。
(5)蘑菇采收:出菇培养50天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
所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
马铃薯 200份、
葡萄糖 20份、
琼脂粉 10份、
水 100份、
磷酸二氢钾 5份、
硫酸镁 1份、
糖蜜 15份。
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按照重量份数比1:1混合。
以下是本发明生产鲍鱼菇方法与其它生产鲍鱼菇方法的比较:
鲍鱼菇生长情况 栽培时间 连续采收时间 经济效益
自然栽培方法 生长缓慢、易出现烂菇 40-50天 2-3个月 成本较低、收益低
以棉籽作栽培料的方法 生长较快、出菇量较高 30-40天 2-3个月 成本较高、收益较低
本发明栽培方法 生长迅速、出菇量大、鲜菇柔软 25-30天 4个月 成本较低、收益高

Claims (3)

1.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产过程如下:
栽培料制备:选取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桑杆 40-60份、
甘蔗渣 10-15份、
麦麸 3-5份、
玉米粉 5-8份、
蚕砂 10-15份、
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成粉末,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重量3%-5%的混合菌发酵3-7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软化后干燥,干燥的栽培料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
(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
(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5-35℃;湿度控制在70%-80%;
(4)出菇管理:发菌培养20-30天后进行吊挂出菇,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15口,待鲍鱼菇出菇后每天定时对开口面喷雾,保持菇蕾湿润,出菇过程保持空气新鲜,蘑菇房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线不足导致推迟菌盖分化时间;
(5)蘑菇采收:出菇培养40-50天后待菇体完全成熟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
马铃薯 150-200份、
葡萄糖 10-20份、
琼脂粉 5-10份、
水 80-100份、
磷酸二氢钾 2-5份、
硫酸镁 0.5-1份、
糖蜜 1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按照重量份数比1:1混合。
CN201610461790.2A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6134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1790.2A CN106134764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1790.2A CN106134764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4764A true CN106134764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53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1790.2A Pending CN106134764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47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032A (zh) * 2018-11-07 2019-01-04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套种白玉菇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453A (zh) * 2008-05-04 2009-11-04 孙伟 一种鲍鱼菇配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2557800A (zh) * 2011-12-26 2012-07-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能提高鲍鱼菇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CN103250554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核桃壳粉袋料保健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704018A (zh) * 2013-12-20 2014-04-09 河北大学 一种以黄浆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桃红侧耳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4094771A (zh) * 2014-06-30 2014-10-15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4770208A (zh) * 2015-03-17 2015-07-15 邬方成 一种鲍鱼菇栽培方法
CN105103959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广西大学 一种利用蚯蚓粪栽培鲍鱼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453A (zh) * 2008-05-04 2009-11-04 孙伟 一种鲍鱼菇配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2557800A (zh) * 2011-12-26 2012-07-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能提高鲍鱼菇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CN103250554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核桃壳粉袋料保健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704018A (zh) * 2013-12-20 2014-04-09 河北大学 一种以黄浆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桃红侧耳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4094771A (zh) * 2014-06-30 2014-10-15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4770208A (zh) * 2015-03-17 2015-07-15 邬方成 一种鲍鱼菇栽培方法
CN105103959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广西大学 一种利用蚯蚓粪栽培鲍鱼菇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032A (zh) * 2018-11-07 2019-01-04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套种白玉菇的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4742B (zh)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CN103710282B (zh) 一种低温状态下快速启动腐熟的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3886B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发酵菌剂与应用
CN106034744A (zh) 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CN101897273A (zh)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4671860A (zh) 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6163A (zh)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CN106396807A (zh) 一种提高食用菌生物转化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6187515B (zh) 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4285A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5961033A (zh) 一种利用桉木废料和稻草生产双孢菇的方法
CN101836597A (zh) 红侧耳灰白色变异新菌株
CN107867931A (zh) 以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
CN107580818B (zh) 一种土壤调理与修复的综合方法
CN107646616A (zh) 一种花卉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7912267A (zh) 一种杉树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4106374B (zh)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3387428A (zh) 一种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81015A (zh)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9526548A (zh) 一种基于棉籽壳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方法
CN106045592A (zh) 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CN104115670A (zh) 利用桑杆、木薯渣和甘蔗叶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5967774A (zh)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16724855A (zh) 一种含木霉菌与芽孢杆菌的草莓育苗、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