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4220B - 万能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万能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4220B
CN106134220B CN201580016081.7A CN201580016081A CN106134220B CN 106134220 B CN106134220 B CN 106134220B CN 201580016081 A CN201580016081 A CN 201580016081A CN 106134220 B CN106134220 B CN 106134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mnipotent
oscillating plate
loudspeaker
she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0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4220A (zh
Inventor
佐藤和则
宫原信弘
松冈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Music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Mus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Music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Music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4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4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6Spatial arrangement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万能扬声器,该万能扬声器能够由声音信号的电能转换来的动能高效地向一个以上的振动板传递,通过音量更高且更清晰的放音而使听障者和健听者能够自由地一起听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10)至少具备:呈平板状的振动板(1)、根据所输入的电信号而使振动板振动的驱动单元(2)、以及收容振动板和驱动单元的中空结构的壳体(3)。壳体在一面具有开口部(39),驱动单元与振动板的端缘部抵接以便沿与振动板的面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并且固定安装于壳体。振动板形成有从安装有驱动单元的一端侧(1a)朝向对置的另一端侧(1b)弯曲的曲面部,且配置为覆盖壳体的开口部。

Description

万能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听障者和健听者能够一起听取的万能扬声器,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听障者不必佩戴助听器,与健听者能够一起听取的万能扬声器。
背景技术
“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在空气等物质中传播而成的,人能够通过耳朵这一听觉器官感知。即,声音由振动中的物体产生,当声音以空气座位介质而传播时,通过物体振动来挤压附近的空气,该部分的空气变稠,空气密度变大的部分进一步挤压附近的空气,空气密度变大的部分转移而到达耳朵。然后,抵达耳朵的空气使耳中的鼓膜振动,该振动信号传递至脑部,脑部判断为声音从而听到声音。
以这种方式,声音形成为在挤压或拉拽空气中的气体分子而使其振动的方向,即与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的纵波而行进。另外,当声音传播时,空气的稀薄部分(疏)和稠密部分(密)交互形成波而传播,该纵波一般称为“疏密波(压缩波)”。
组装在一般音响装置的扬声器大多采用动态型的扬声器单元,该扬声器单元至少具备:形成为环形的磁铁(永磁铁)、插入该磁铁的内侧的孔即圆筒形空间的音圈、以及安装于该音圈且成形呈圆锥形的振动板(锥形体)。在这种扬声器中,若声音信号流经这种扬声器的音圈,则音圈与其波形相匹配地沿前后方向振动,使得安装于音圈的振动板一起振动,产生与声音信号相同波形的纵波而播放出声音。
另外,已知有平面形扬声器,该平面形扬声器是将呈平面状的振动板(平面振动板)以能振动的方式固定于矩形框,这种平面形喇叭是通过平面振动板的振动,以较大的面积平行地推动空气形成疏密波(纵波),从而播放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年龄增长所造成的老年性听障及因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神经等所造成的器质性听障、以压力为主因的功能性听障等听障者逐渐增加,日本国内的听障者达到2000万人。对于听障的情形,不仅包括听不见声音,还包括虽然听到声音但无法清楚听懂、对于对方的言语无法做出反应、未清楚了解谈话内容便回话而造成对方误解、在谈话途中一直反复询问而使会话变得无劲、可能造成无法顺畅沟通。因此,由于听障原因,在不知觉中,与人说话感到麻烦,与人见面机会减少,或引起不外出而常待在家里的现象,可能引起从社会孤立、疏远的问题。
作为减轻这种听障的不便的手段,一般使用助听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FM发射机,在看电视的情况,将FM发送机连接于电视的耳机插口,以FM电波传播声音,用手持式FM收音机接收声音信号从而取得电视声音。
然而,助听器因“麻烦”“不好意思佩戴”这样的理由,不怎么被使用,大多是不得已使用。并且,助听器所收听到的噪声仍不少,有时反而导致心情变差。
另一方面,当使用FM发送机时,必须准备FM发射机,每次看电视时必须设置FM发射机,非常麻烦。另外,将FM发射机连接于电视耳机插口,切换声音输出端,产生听障者与健听者无法一起自由地看电视的问题。
然而,已有报告指出,声音不仅产生压缩波(纵波),也产生朝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的横波。该横波的特征在于,与纵波相比距音源的距离所造成的声音衰减较少,听障者也能听到。另外,横波也有横波彼此或横波与纵波之间不产生干扰的特征。
因此,作为产生听障者能听取的横波扬声器,已提出有一种如下的扬声器,其具备:空心结构的壳体、收容于壳体的驱动单元、以及使平板在壳体表面弯曲而立设的弯曲振动板,将驱动单元振动板的振动传播至弯曲振动板及壳体,通过驱动单元的振动板、弯曲振动板及壳体发出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扬声器采用驱动单元的振动板和立设于壳体表面的弯曲振动板这两个振动板,从驱动单元的振动板产生健听者能听取的纵波,并从弯曲振动板产生听障者能听取的横波,分别发出声音。因此,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扬声器并不能通过一个振动板发出声音,让听障者和健听者一起听取。
另外,为提高音量并发出清晰的声音,理想情况是将由电能转换来的驱动驱动器的振动板的动能全部向弯曲振动板传递。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的扬声器在将由声音信号的电能转换来的动能向弯曲振动板侧传递时,存在使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的各种因素。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扬声器中,无法将驱动单元振动板的振动高效率地向弯曲振动板传递,无法发出更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即,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扬声器的情形下,由于呈平板状的弯曲振动板被立起棒保持,因此弯曲振动板容易受到外力等影响而使能量传递效率下降。另外,由于驱动单元以下垂状态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因此驱动单元的设置变得不稳定,无法将驱动驱动器的振动板的动能完全向弯曲振动板侧传递。此外,由于构成驱动单元的框架和振动板、以及框架和磁回路安装板分别固定,因此抑制了由配置于磁回路安装板上的磁回路产生的驱动单元的振动板的振动,并且通过驱动单元的振动板的反作用,向弯曲振动板侧传递的动能减少(相互抵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78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393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由声音信号的电能转换来的动能高效率地向一个振动板传递的技术,并提供一种通过发出音量更高且更清晰的声音,从而听障者和健听者能够自由地一起听取声音的扬声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万能喇叭涉及让听障者和健听者能够一起听取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呈平板状的振动板、根据所输入的电信号而使所述振动板振动的驱动单元、以及所述收容振动板和所述驱动单元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在一面具有开口部,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振动板的端缘部抵接以便沿与所述振动板的面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并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振动板形成有从安装有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侧朝向对置的另一端侧弯曲的曲面部,且配置为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万能喇叭以上述第一万能扬声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动磁式的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万能扬声器以上述第一万能扬声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动圈式的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万能扬声器以上述第一万能扬声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两侧缘部支承于所述壳体。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万能扬声器以上述第一至第四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安装有多个所述振动板,各振动板的原料或弯曲角度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万能喇叭以上述第五万能扬声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大小彼此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万能喇叭以上述第一至第六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板的一端侧安装有多个所述驱动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万能喇叭以上述第一至第六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板的另一端侧也安装有所述驱动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万能喇叭以上述第八万能扬声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某一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利用了压电体的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万能喇叭以上述第八或第九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扬声器还具备将所述电信号分割成若干频带的单元,将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向彼此不同的驱动单元输入。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万能扬声器以上述第一至第十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90°至130°。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二万能喇叭以上述第一至第十万能扬声器中的任一个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呈平板状的振动板形成有从一端侧朝向对置的另一端侧弯曲的曲面部,驱动单元与振动板的端缘部抵接而安装以便沿与振动板的面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因此,能播放出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另外,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驱动单元的主体部固定安装于壳体,因此驱动单元向壳体的设置稳定,能将驱动器的驱动部所产生的动能充分地传递至弯曲振动板侧。并且,驱动单元的驱动部和主体部、及驱动单元的驱动部均被固着,因此不会抑制驱动单元的振动,并且不用担心因驱动单元的驱动部的反作用而使传递至弯曲振动板的动能降低(相互抵消)。因此,能将由声音信号的电能转换来的动能高效地传递至一个振动板,并能够更高音量且更清晰地放音。
此外,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振动板配置为覆盖在一面具有开口部的空心结构的壳体的开口部,因此不易受外力等影响,不必担心能量的传递效率下降。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放音性。
因此,能提供一种如下的万能扬声器,其能将由声音信号的电能转换来的动能高效地传递至一个振动板,通过更高音量且更清晰的放音,听障者和健听者双方能够自由地一起听取声音。另外,若一直持续听取声音,认为导致痴呆症的比率也会降低。
而且,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即便在健听者和听障者同时听取同一声音的情形下也不会让健听者感到厌烦而听障者能够容易地听到声音。
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能够使健听者和听障者双方听到的明确机制(组成)虽不明确,但推测如下。
首先,在固体中,除产生纵波以外,也产生横波、弯曲波、扭曲波等(以下简称“剪切波”)。另外,所有物质或能量具有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双方的波粒二象性。因此,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从弯曲振动板的曲面部向空气中传出的振动,一方面转换为空气分子的压缩波动从而健听者能够听到,在另一方面,产生称为空气扰动的新振动(剪切波动)从而听障者能够听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基本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万能扬声器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振动板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的简要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壳体的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6是说明将振动板安装于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单元的第一单元的图,(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表示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7是说明将振动板安装于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单元的第二单元的图,(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表示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8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引导凸部的状态的图,(a)是主视图,(b)是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9是说明在设于图8所示的壳体的引导凸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振动板的支承构件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在设于图8所示的壳体的引导凸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振动板的缓冲构件的状态的图,(a)是主视图,(b)是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壳体设置有引导凹部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壳体设置有支承构件用凹部且其中配置有支承构件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相对于一个驱动单元安装有两个振动板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相对于一个驱动单元安装有弯曲角度不同的两个振动板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相对于一个驱动单元安装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振动板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相对于一个振动板安装有三个驱动单元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在一个振动板的一端与另一端侧分别安装有驱动单元,且具备将输入至各驱动单元的电信号分割成两个频带的单元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在一个振动板的一端与另一端侧分别安装有结构不同的驱动单元,且具备将输入至各驱动单元的电信号分割成两个频带的单元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设置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振动板并将结构不同的驱动单元分别安装于各振动板,且具备将输入至各驱动单元的电信号分割成两个频带的单元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另一结构,即设置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振动并将结构不同的驱动单元分别安装于各振动板,且具备将输入至各驱动单元的电信号分割成两个频带的单元的状态的主视中央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具有各种技术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说明中特别限定的内容的记载,不限于上述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10是听障者与健听者能够一起听取声音的扬声器,至少包括:振动板1、驱动单元2、以及壳体3。
振动板1呈平板状,如图2所示,形成有随着从一端la侧朝向对置的另一端lb侧弯曲的曲面部,且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即,振动板1是如膜或片那样平且薄的构件,除以具有预先弯曲的曲面部的方式成形以外,也可以在具有柔软性的同时具有张力性质,形成弯曲的曲面部。
该振动板1的至少一个端部安装于驱动单元2。
在振动板1是以具有预先弯曲的曲面部的方式成形的部件的情况下,以该弯曲凸面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在振动板1是具有柔软性的构件的情况下,以立起的平板状态安装于驱动单元2,从该状态起弹性地弯曲变形从而形成曲面,以该变形的弯曲凸面侧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优选该弯曲的振动板(以下简称“弯曲振动板”)1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90°至比90°稍大,具体而言,优选弯曲角度为90°至130°。
即,剪切波因弯曲振动板1的弯曲而产生,但所产生音压因弯曲角度而变化。具体而言,具备具有110°±20°的弯曲角度的曲面部的弯曲振动板1的产生音压最大。
此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是指如图3所示弯曲振动板1的一端la侧的垂线与另一端lb侧的垂线相交而表示的角度。
在图3中,平面状态的振动板1用虚线表示,该振动板1如图中点划线所示那样弯折成形成有随着从一端la侧朝向对置的另一端lb侧弯曲的曲面部的弯曲状态用实线表示。因此,此时的弯曲振动板1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用其一端la侧的垂线与另一端lb侧的垂线相交的点O处的角度θ表示,其角度θ为90°至130°。
另外,在图2中示出如下状态,弯曲振动板1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以其端缘部(一端la侧)与固定安装于壳体的驱动单元2的后述的振动板驱动部26上表面呈大致直角(90°)地抵接的方式安装。
该弯曲振动板1的材料能使用碳纸等纸、聚酰亚胺或聚酯等具挠性的塑料、轻木等木材、铝或铍(Be)、硼等金属。另外,对于弯曲振动板1的厚度而言,只要能够成形为具有预先弯曲的曲面部或弹性地弯曲成形,则并不特别限定。
驱动单元2是根据所输入(通电)的电信号(声音信号)而使弯曲振动板1振动的致动器,以向与弯曲振动板1的面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的方式,与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抵接地安装。即,驱动单元2连接于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以对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施加振动的方式安装。另外,输入于驱动单元2的电信号可以列举例如从电视或收音机、放映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装置等输出的声音信号。
此处,为产生较大的音量,需要较大的振动板及较大的电力,但通过对弯曲振动板1施加比驱动单元2大的力(振动)也能实现。作为这种驱动单元(以下简称“驱动器”)2,可以列举例如动磁式致动器及动圈式致动器。
即,为实现从弯曲振动板1的曲面部产生剪切波的现象,通过动磁式致动器及动圈式致动器进行声音的再生。对于动磁式致动器而言,即使输入与动圈式致动器相同大小的电信号也能驱动更大质量的振动板,并且当驱动质量大的振动板时,与动圈式致动器相比更容易小型化,在这方面设计上较为有利。另一方面,对于动圈式致动器而言,驱动弯曲振动板1时的行程大,能够获得较宽的频带(音域),在这方面设计上较为有利。
在该动磁式的驱动器2中,声音信号流过磁铁周围的音圈,设于中心的磁铁因音圈的磁场变化得到较强的驱动力而振动,能够增大由弯曲振动板1的曲面部产生的音压。
该动磁式的驱动器2例如如图4所示。
图4所示的动磁式的驱动器2在杯状的磁轭21的内壁面配置有音圈23,并且在其内侧配置有设有磁铁(永磁铁)25的圆柱状的磁极片24。此外,在磁轭21的内部配置有从外部接收电信号的供给的驱动电路22。
在该动磁式的驱动器2中,音圈23从驱动电路22接收电能,从而在音圈23与磁极片2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磁隙,由此构成磁回路。
另外,在磁极片24的上部设置有呈圆盘状的金属制的振动板驱动部26,磁极片24的下端部配置于磁隙内。即,在驱动器2的上部前端部设置有振动板驱动部26,磁极片24的下端部配置于磁回路的磁隙。
像这样,驱动器2形成为动磁式,能驱动具有大质量的磁极片24,与动圈式的致动器驱动轻质量的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大的力使振动板振动。即,动磁式的致动器与动圈式的致动器相比,在驱动大质量的振动板时能够缩小致动器壳体的尺寸,在尺寸方面有利,另外,容易将磁驱动的放大器(驱动电路22)-体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22也可设置于致动器壳体即磁轭21的外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小型化。
通过该驱动器2将电信号的电能转换为作为磁铁25(磁极片24)的往复运动的动能,该动能借助振动板驱动部26施加与弯曲振动板1的面方向平行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在图4中用箭头示出振动板驱动部26的振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电信号是根据所产生的声音由未图标的电视或收音机、放音机、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型计算机等智能装置等供给的放大器驱动用信号,与用于驱动通常的放大器的电信号相同。
壳体3是收容弯曲振动板1和驱动器2的呈箱型的中空结构体,如图5所示,包含:底板31、前板32、背板33、左右侧板(34、34),在一面具有开口部39。
在图5中,将壳体3表示为包括:覆盖底面部的呈矩形的底板31、部分覆盖正面部下方的呈横长矩形的前板32、全面覆盖背面部的呈矩形的背板33、以及以上缘呈弧状的方式覆盖前板32与背板33之间的侧面部的呈银杏形的左右的侧板(34、34)。另外,壳体3从设有前板部32的正面部到顶面部全部开放,并在一面具有开口部39。
另外,在前板32的上缘设置有部分覆盖所收容的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侧的檐部35,并且在背板33的上端附近以与左右的侧板34分别相接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固定片(36、36)。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在壳体2的背板33下方设置有呈横长矩形的间隙部,考虑将弯曲振动板1的背面侧的空间形成为开放状态,从而放出生低音域的声音。
在这种壳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器2。即,驱动器2在驱动弯曲振动板1时受到因磁铁25驱动所产生的反作用,但通过使驱动器2与壳体3接触而固定,从而通过与驱动弯曲振动板1的反作用使壳体3振动,来提高向外部放出的音压。
另外,弯曲振动板1与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内部的驱动器2的上部前端部的振动板驱动部26抵接并结合。对于弯曲振动板1向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安装,若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抵接,则即便倾斜也能够播放声音,但为防止音量的降低,优选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此时达到最大音量。
对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与弯曲振动板1的结合,只要两者大致呈直角地抵接结合,则并不特别限定。因此,例如,可以使用图6所示的夹持工具4使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与振动板驱动部26抵接并结合。该夹持工具4采用具有弹簧弹性的夹入结构,是能够将来自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振动高效率地向弯曲振动板1传递的振动传递固定工具。
在图6中,将夹持工具4表示为具有夹持口41,该夹持口41通过弹簧弹性常时维持关闭状态,通过插入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而适当开口从而夹持并支承弯曲振动板1。因此,在图6中示出如下状态,夹持工具4固定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上表面,从该夹持工具4的夹持口41的上方插入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参照图6(a)),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通过夹持工具4被支承为呈大致直角地抵接并结合(参照图6(b))。
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具有弹簧弹性的原料或结构的夹持工具4,防止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的连接部的传递损失,即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系也不会在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之间发生松弛等现象,能够维持初期的能量传递效率。
另外,对于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的接合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图7所示的夹持工具14使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与振动板驱动部26抵接并结合。该夹持工具14是如下的振动传递固定工具,其将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的横向全部夹持,并且具有能够调节该夹持间隔的结构,能够将来自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振动高效率向弯曲振动板1传递。
在图7中,夹持工具14是底面部和侧面部大致呈L字状连设的固定工具,两个成对以其侧面部彼此对置且具有适当间隔的方式配置,且具备能够插入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的夹持口42。因此,在图7中示出如下状态,夹持工具(14、14)固定在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上表面,从该夹持工具(14、14)的夹持口42上方插入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参照图7(a)),之后,通过紧固件17(17A、17B)进行紧固以使得侧面部彼此间隔变窄,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与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通过夹持工具(14、14)被支承为呈大致直角地抵接并结合(参照图7(b))。即,宛如将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夹在两个板之间,该端缘部为以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的方式被螺钉紧固。
通过使用能够像这样调节夹持间隔的结构的夹持工具4,从而即便在弯曲振动板1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紧固情况而以适当的力可靠地进行保持。另外,能够防止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的连接部的传递损失,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与在振动板驱动部26和弯曲振动板1的间也不会发生松弛等现象,能够维持初期的能量传递效率。
如上所述,弯曲振动板1通过安装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夹持工具4(14)与设置于壳体3的背板33的左右的固定片(36、36),以两点被保持,弯曲振动板1从壳体3的正面部呈拱状架设至顶面部,并配置成覆盖开口部39。
在本发明中,弯曲振动板1也可以构成壳体3的一部分。即,也可以用与壳体3相同的构件单独构成并组合成弯曲振动板1,或与壳体作成一体成形弯曲振动板1。
若以这种方式将弯曲振动板1形成为壳体3的一部分,则形成弯曲振动板1的壳体3的一部分使用与壳体3的其他部分相同的构件,因此使制造工序省力化,且能够抑制构件成本,能够通过播放更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能够获得具有能够让听障者和健听者双方自由地听取声音的效果的万能扬声器。
另外,优选弯曲振动板1配置为两侧缘部支承于壳体3。即,为了支承弯曲振动板1,也可以在壳体3的侧板34设置弯曲的引导凸部,以沿着该弯曲面的方式安装平坦的振动板1。因此,该引导凸部还是使立起的平板状态的振动板高效地弯折的振动板弯折辅助工具。此处,两侧缘部是指沿着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的方向的侧缘部。另外,这种引导凸部5能够如图8所示。
在图8中,引导凸部5的成形为从壳体3的正面部至顶面部向斜上方绘出弧的形状的弧状凸片分别安装于壳体3的左右的侧板(34、34)的内表面。
因此,当为了产生剪切波而使平坦的立起状态的振动板1弯曲时,将以具有规定的曲面的方式成形为弯折形状的引导凸部5安装于壳体3的侧板34的内表面,当振动板1从一端侧向对置的另一端侧容易地弯曲时,优选振动板1的侧缘部通过安装于壳体3的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而被支承。
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引导凸部5,安装于驱动器2的立起状态的振动板1能够容地易沿着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弯折,容易形成从一端侧向对置的另一端侧弯曲的曲面部,从而配置弯曲振动板1。另外,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支承于壳体3,从而弯曲振动板1不受外力等的影响,能够减少能量传递效率的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在以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支承于壳体3的方式设置引导凸部5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配置多个称为尖峰或隔离子的呈圆锥状、三角锥状、半球状的边缘支承构件6,通过边缘支承构件6以部分点接触的方式支承弯曲振动板1。即,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能够经由边缘支承构件6和引导凸部5支承于壳体3。该边缘支承构件6由橡胶等弹性原料、木材或石材、金属等硬质原料构成。
在图9中,边缘支承构件6形成为圆锥状,以向安装于壳体3的侧面板34的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以均等间隔配置17个。此外,边缘支承构件6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适当配置。
通过以这种方式经由边缘支承构件6通过壳体3支承弯曲振动板1,弯曲振动板1能够相对自由地振动,另一方面,通过边缘支承构件6吸收或释放弯曲振动板1的振动,使振动不易传递至壳体3,能够减少能量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在以部分点接触的方式支承弯曲振动板1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从壳体3的侧板34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将边缘支承构件6直接安装于侧板34。在该情况下,边缘支承构件6不限于圆锥状、三角锥状、半球状,也能够形成为圆筒状。
另外,在以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支承于壳体3的方式设置引导凸部5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设置振动缓冲构件16,该振动缓冲构件16具有防止由弯曲振动板和引导部的接触而发生的异常声音的功能,通过振动缓冲构件16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承弯曲振动板1。
该振动缓冲构件16能够应用软质且不易传递振动的材料,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和引导凸部5上的振动缓冲构件16紧贴。作为这种振动缓冲构件16,能够列举例如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或橡胶、无纺布等富有弹性的片材。
在图10中,振动缓冲构件16形成为带状,振动缓冲构件16配置为覆盖安装于壳体3的侧板34的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在弯曲振动板1和壳体3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
通过以这种方式经由振动缓冲构件16支承弯曲振动板1,弯曲振动板1能够相对自由地振动,另一方面,通过振动缓冲构件16弯曲振动板1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壳体3,能够减少能量的损失。另外,由于在弯曲振动板1和壳体3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因此从振动板表面(前表面)产生的音波与从里面(背面)产生的音波被振动缓冲构件16隔断,不会引起表面和背面的音波的干扰衰减,能够获得稳定的音压和较宽的频带特性。
另外,在想要将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支承于壳体3时,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壳体3的侧板34内表面设置狭缝状的引导凹部15来代替引导凸部5,将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插入该引导凹部15而进行支承。即,引导凹部15的厚度比弯曲振动板1稍大,通过将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夹在引导凹部15间,从而弯曲振动板1经由引导凹部15支承于壳体3。
在图11中,引导凹部15与引导凸部5相同,成形为从壳体3的正面部至顶面部朝斜上方绘出弧的形状的弧状槽分别形成于壳体3的左右的侧板(34、34)的内表面。
通过以这种方式经由引导凹部15支承弯曲振动板1,弯曲振动板1不必固定于壳体3且能够相对自由地振动,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凹部15使弯曲振动板1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壳体3,能够减少能量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在经由引导凹部15支承弯曲振动板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侧板34设置有引导凹部15和引导凸部5,经由引导凹部15和引导凸部5通过壳体3支承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
此外,也可以在侧板34设置有引导凹部15和引导凸部5,并且在引导凸部5的上表面配置多个边缘支承构件6,通过引导凹部15以插入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通过边缘支承构件6以部分点接触的方式支承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下方。
另外,在以将弯曲振动板1的侧缘部插入凹部内的方式通过壳体3进行支承时,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壳体3的侧板34的内表面设置宽幅的凹状引导部(宽幅引导凹部),并且在该宽幅引导凹部18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配置多个上述的边缘支承构件6,将弯曲振动板1夹在边缘支承构件6之间以点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图12中,宽幅引导凹部18与引导凹部15相同,成形为从壳体3的正面部至顶面部朝斜上方绘出弧的形状的宽幅弧状凹槽分别形成于壳体3的左右的侧板(34、34)的内表面。另外,边缘支承构件6从宽幅弧状槽内的上表面朝向下方以均等间隔配置有17个,并且从该宽幅弧状槽内的下表面朝向上方以均等间隔配置有17个。
通过在以这种方式于宽幅引导凹部18内设置成上下二列的边缘支承构件6之间支承弯曲振动板1的两侧缘部,弯曲振动板1能够相对自由地振动,另一方面,通过边缘支承构件6使弯曲振动板1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壳体3,从而能够减少能量的损失。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万能够喇叭,根据上述结构,并不限于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弯曲振动板的组合,而能够进行各种组合。
例如,也可以在驱动器2安装多个弯曲振动板1,且各弯曲振动板1的原料彼此不同。即,如图13所示,能够形成为具有如下结构的万能扬声器20,将大小相同但彼此原料不同的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 IB安装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结构。
在图13中,驱动体2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背板33,另外,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B均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其端缘部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根据这种万能扬声器20,能够期待从较硬的原料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从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并从较软的原料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低音域的声音,从重量较轻的原料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高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并从其较重的原料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中音域至低音域的声音。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也可以在驱动器2安装有多个弯曲振动板1,且各弯曲振动板1的弯曲角度彼此不同。即,能够形成如下的万能扬声器30,如图14所示,该万能扬声器30具有将原料相同但彼此的弯曲角度不同的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C分别安装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结构。
在图14中,驱动器2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底板31,且弯曲角度不同的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C均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且其端缘部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根据这种万能扬声器30,能够期待从弯曲角度大的弯曲振动板11C再生高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并从弯曲角度小的弯曲振动板11A再生中音域至低音域的声音。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也可以在驱动器2安装有多个弯曲振动板1,且各弯曲振动板1的大小彼此不同。即,由于弯曲振动板1的尺寸而使得再生频带不同,因此能够形成如下的万能扬声器40,如图15所示,该万能扬声器40具有将原料相同但彼此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分别安装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的结构。
在图15中,驱动器2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背板33,且大小不同的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均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且其端缘部与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对于这种万能扬声器40,在由于弯曲振动板1材质或弯曲角度而使得声音再生范围不足够宽的情况下,通过将不同尺寸的弯曲振动板1安装于同一驱动器2,从而能够扩大再生频率的范围。因此能够期待从尺寸较小的弯曲振动板11D再生高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并从尺寸较大的弯曲振动板11A再生中音域至低音域的声音。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也可以在弯曲振动板1的一端侧安装有多个驱动器2。即,可以形成为具有如下结构的万能扬声器50,如图16所示,将3个驱动器2分别安装于弯曲振动板1。
在图16中,3个驱动器2均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底板31,另外,弯曲振动板1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其端缘部与所有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这种万能扬声器50通过3个驱动器2驱动同一个弯曲振动板1的端面部,从而通过多个驱动器2驱动在一个驱动器2中具有上限的声音能量,能够从弯曲振动板1产生更大的剪切波及压缩波。因此,能够期待播放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也可以在弯曲振动板1的另一端侧还安装有驱动器2。即,形成为具有如下结构的万能扬声器60,如图17所示,将第一驱动器12A安装于弯曲振动板1的一端缘部,并将第二驱动器12B安装于其另一端缘部。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一驱动器12A和第二驱动器12B均设为动磁式致动器,或将第一驱动器12A和第二驱动器12B均设为动圈式致动器,或将第一驱动器12A和第二驱动器12B的任一个设为动磁式致动器而将另一个设为动圈式致动器。
在图17中,第一驱动器12A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底板31,另外第二驱动器12B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背板33,此外,弯曲振动板1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其一端缘部与第一驱动器12A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另一端缘部与第二驱动器12B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这种万能够喇叭60通过分别不同的驱动器12A、12B来驱动弯曲振动板1的不同端面,从而通过多个驱动器2(12A、12B)来驱动在一个驱动器中具有上限的声音能量,能够从弯曲振动板1产生更大的剪切波及压缩波。因此,能够期待播放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另外,在这种万能扬声器60中,还具备将电信号分割成若干频带的单元,将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输入彼此不同的驱动器12A、12B。即,如在图17中用箭头所示那样,通过模拟或电子滤波器等声音信号分割装置8将输入至驱动器2(12A、12B)的单一声音信号的频带分割成两个频带。并且,将输出的一方输入第一驱动器12A,将输出的另一方输入第二驱动器12B,通过驱动一个弯曲振动板1,能够在弯曲振动板1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时获得不同的再生频带的剪切波、压缩波,能够获得整体上再生频带宽的剪切波及压缩波。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任一驱动器2也可以具备利用压电体的致动器。压电体是当施加压力时具有自身与压力成比例地变形的压电效应的物质,致动器是利用将所施加的电压转换为力的压电效应的压电元件。压电元件通过施加电压而朝在一个方向上伸缩(振动)。因此,能够形成如下的万能扬声器70,如图18所示,该万能扬声器70具有在弯曲振动板1的一端缘部安装有动磁式等驱动器2而在其另一端缘部粘贴有压电元件12的结构。具体而言,也可以将第一驱动器12A和第二驱动器12B的任一方设为动磁式致动器而将另一方设为压电体,或者将第一驱动器12A和第二驱动器12B的任一方设为动圈式致动器而将另一方设为压电体。该压电元件12能够由陶瓷、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高分子、陶瓷和高分子的复合体等所构成。
在图18中,一方的驱动器2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底板31,弯曲振动板1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其一端缘部与一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直角地抵接。
另外,在这种万能扬声器70中,还具备将电信号分割为若干频带的声音信号分割装置8,被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输入彼此不同的驱动器12A、12B。即,如图18中箭头所示那样,通过声音信号分割装置8将输入至驱动器2、12的单一声音信号频带分割成两个频带,并将输出的一方输入第一驱动器2,将输出的另一方输入第二驱动器12,驱动一个弯曲振动板1。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压电元件粘贴于弯曲振动板1的端缘部,压电元件的变化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弯曲振动板1,并且特别对于高音域的再生具有效果。因此,通过在弯曲振动板1的一个端缘部安装动磁式驱动器2,并在其另一个端缘部粘贴压电元件12,从而从安装有动磁式等驱动器2侧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中音域至低音域的声音,从安装有压电元件12侧的弯曲振动板1再生高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能够期待获得整体上再生频带宽的剪切波、压缩波。
另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可以具备两个驱动器及二个弯曲振动板,将一个驱动器与一个弯曲振动板组合而成的组件一个壳体内配置两组。即,能够形成如下的万能扬声器80,如图19所示,该万能扬声器80具有尺寸较大的第一弯曲振动板11A安装于第一驱动器12A并且尺寸较小的第二弯曲振动板11D安装于第二驱动器12B的结构。
另外,在这种万能扬声器80中,还具备将电信号分割为若干频带的声音信号分割装置8,被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输入彼此不同的驱动器12A、12B。
在图19中,两个驱动器12A、12B均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背板33,另外,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均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较大的第一弯曲振动板11A的端缘部与第一驱动器12A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较小的第二弯曲振动板11D的端缘部与第二驱动器12B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这种万能扬声器80通过利用彼此不同的固有的驱动器12A、12B来驱动形状不同的弯曲振动板11A、11D的各端面,从而通过多个驱动器2(12A、12B)和多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分别适当转换在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弯曲振动板的情况下具有上限的发音能量,能够从各弯曲振动板(11A、11D)产生更大的剪切波、压缩波。因此能够期待与音域相应地播放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此外,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也可以具备两个驱动器和两个弯曲振动板,将一个驱动器与一个弯曲振动板组合而成的组件在一个壳体内配置有两组,任一方的驱动器具备利用压电体的致动器。即,能够形成为如下具有如下结构的万能扬声器90,如图20所示,将第一驱动器设为动磁式,将尺寸较大的第一弯曲振动板11A安装于第2驱动器2,并且将第二驱动器设为压电元件12,将尺寸较小的第二弯曲振动板11D安装于该驱动器12。
另外,在这种万能扬声器90中,还具备将电信号分割为若干频带的声音信号分割装置8,被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输入彼此不同的驱动器2、12。
在图20中,第一驱动器2固定安装于壳体3的背板33,另外,两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均配置为,覆盖壳体3的开口部39,并且较大的第一弯曲振动板11A的端缘部与第一驱动器2的振动板驱动部26呈大致直角地抵接。
这种万能扬声器90通过利用彼此不同的固有的驱动器2、12来驱动形状不同的弯曲振动板11A、11D的各端面,从而通过多个驱动器2、12和多个弯曲振动板11A、11D分别适当转换在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弯曲振动板的情况下具有上限的发音能量,能够从各弯曲振动板11A、11D产生更大的剪切波、压缩波。因此,通过将动磁式等驱动器2安装于第一弯曲振动板11A的端缘部,将压电元件12安装于第二弯曲振动板11D的端缘部,从而从安装有动磁式驱动器2的一侧的弯曲振动板11A再生中音域至低音域的声音,并从安装有压电元件12的一侧的弯曲振动板11D再生高音域至中音域的声音,能够期待与音域相应地播放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有将驱动器2牢固地固定于壳体3的侧面部、底面部等板上的紧固工具,在设置于驱动器的中心位置后,能够在左右Xmm、前后Xmm的范围自由地调整驱动器2,并持续牢固地保持。
实施例
接着,进行用于确认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的效果的评价。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备引导凸部的中空结构的木制壳体内的底板部固定安装有动磁式驱动器,并且将呈平板状的赛璐璐(Celluloid)生成的振动板端缘部抵接安装于驱动器的振动板驱动部。另外,制作具备弯曲振动板的万能扬声器,该弯曲振动板通过将该振动板沿着引导凸部弯曲,从而形成弯曲成110°的曲面部,且配置为为覆盖壳体开口部。然后,使用该万能扬声器,进行是否放出能够由听障者及健听者听取的声音的评价试验。
在评价试验中,将听障者31人和健听者193人合计124人作为试验者,向本实施例的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器输入由放音机的耳机插口所输出的声音信号,对于所播放的声音的印象进行评价。
对于评价而言,在能够清楚地听到的情况下设为“◎”,在能够听到但感觉音量小的情况下设为“○”,在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的情况下设为“A”,在几乎听不到或完全听不到的情况下设为“X”。在[表1]中示出其评价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听障者年龄划分的具体情况为:90岁以上21人,80岁~89岁6人,60岁~69岁3人,以及30岁~39岁1人。
[表1]
评价(对声音的印象) 听障者(人数) 健听者(人数)
◎(能清楚听到) 16 193
○(能听到但音量小) 7 0
A(有时听不到) 3 0
X(听不到) 5 0
由表1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通过播放高音量且清晰的声音,听障者和健听者能够自由地一起清楚地听到。
[实施例2]
接着,为了确认优选弯曲振动板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比90°稍大的角度,在实施例1的万能扬声器中,将弯曲振动板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分别变更为0°、45°、90°、110°、130°、180°,对上述等万能扬声器中的能够由听障者和健听者听到的声音根据弯曲振动板的弯曲角度如何变化进行评价试验。在[表2]中示出其评价结果。
此外,试验者人数、评价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另外,弯曲振动板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110°时的评价使用了上述实施例1的结果。
[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在本发明的万能扬声器中,在弯曲振动板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90°至130°的情况下,能够将从声音信号的电转换来的动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弯曲振动板,进行更高音量且清晰的放音。
[实施例3]
接着,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万能扬声器,针对老年性听障者,单独对放音的声音印象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日常使用助听器的82岁的男性老年性听障。
对于评价对象,在取下助听器的状态下,在向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器输入从放音机的耳机插口输出的声音信号并放音时,得到能够清楚地听到高音的回答。
另外,在对同一评价对象输入从电视的耳机插口输出的声音信号并放音时,得到仍能够清楚地听到的回答。并且,之后在从耳机插口拔出万能扬声器的插口,从电视的喇叭放音时,得到完全听不到无法识别人声的回答。
[实施例4]
接着,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万能扬声器,针对器质性听障者,单独对播放的声音印象进行评价。评价对象者是从小具有器质障碍的听障的30多岁的女性。
在向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器输入从放音机的耳机插口输出的声音信号并放音时,得到在任何音域均能够无压力地听到的回答。并且,得到评价对象非常愉悦、兴奋般且涌现希望的回答。
[实施例5]
接着,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万能扬声器,针对遗传性听障者,单独对播放的声音印象进行评价。评价对象者是天生听力较弱,从小佩戴助听器的65岁的男性遗传性听障。
对于评价对象,在取下助听器的状态下,向万能扬声器的驱动器输入从放音机的耳机插口输出的声音信号并放音时,得到广播员的声音和音乐均能够清楚地听到的回答。
附图标记说明
1、11(A、B、C、D) 振动板;
1a 一端;
1b 另一端;
2、12 驱动单元;
3 壳体;
4、14 夹持工具;
5 引导凸部;
6 边缘支承构件;
8 声音信号分割单元;
10、20、30、40、50、60、70、80、90 万能扬声器;
15 引导凹部;
16 振动缓冲构件;
17(17A、17B) 紧固件;
18 宽幅引导凹部;
21 磁轭;
22 驱动电路;
23 音圈;
24 磁极片;
25 磁铁(永磁铁);
26 振动板驱动部;
31 底板;
32 前板;
33 背板;
34 侧板;
35 檐部;
36 固定片;
39 开口部;
41、42 夹持口。

Claims (20)

1.一种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能扬声器至少具备:呈平板状的振动板、根据所输入的电信号而使所述振动板振动的驱动单元、以及收容所述振动板和所述驱动单元的中空结构的壳体,
所述壳体在一面具有开口部,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振动板的端缘部抵接以便沿与所述振动板的面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并且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振动板形成有从安装有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侧朝向对置的另一端侧弯曲的曲面部,且配置为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并且两侧缘部支承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动磁式或动圈式的致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两侧缘部部分支承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两侧缘部经由振动缓冲构件支承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单元安装有多个振动板,各振动板的原料或弯曲角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大小彼此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动板的一端侧安装有多个驱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动板的另一端侧也安装有驱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某一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利用了压电体的致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能扬声器还具备将所述电信号分割成若干频带的单元,将分割后的各电信号分别向彼此不同的驱动单元输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曲面部的弯曲角度为90°至1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端缘部以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振动板驱动部呈大致直角的方式抵接并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使用固定于驱动单元的振动板驱动部的上表面的夹持工具来安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工具具备具有弹簧弹性的夹持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工具具备能够调节夹持间隔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两侧缘部利用在壳体的左右侧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的弯曲的引导凸部而被支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凸部的上表面配置有多个边缘支承构件,该边缘支承构件以局部点接触的方式支承振动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两侧缘部利用在壳体的左右侧板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的弯曲的狭缝状引导凹部而被支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万能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凹部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配置有多个边缘支承构件,该边缘支承构件以局部点接触的方式支承振动板。
CN201580016081.7A 2014-03-26 2015-02-26 万能扬声器 Active CN106134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3167A JP5668233B1 (ja) 2014-03-26 2014-03-26 万能スピーカ
JP2014-083167 2014-03-26
PCT/JP2015/055499 WO2015146446A1 (ja) 2014-03-26 2015-02-26 万能スピー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4220A CN106134220A (zh) 2016-11-16
CN106134220B true CN106134220B (zh) 2019-09-27

Family

ID=5256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081.7A Active CN106134220B (zh) 2014-03-26 2015-02-26 万能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1057B2 (zh)
EP (1) EP3125576A4 (zh)
JP (1) JP5668233B1 (zh)
KR (1) KR101769470B1 (zh)
CN (1) CN106134220B (zh)
AU (1) AU2015235549B2 (zh)
CA (1) CA2938137C (zh)
HK (1) HK1226232A1 (zh)
MX (1) MX361819B (zh)
RU (1) RU2692096C2 (zh)
TW (1) TW201540085A (zh)
WO (1) WO2015146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5662B2 (ja) * 2014-06-27 2018-12-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6326649B1 (ja) 2017-03-26 2018-05-23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
JP6439894B1 (ja) * 2018-07-16 2018-12-19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CN209390316U (zh) * 2018-12-28 2019-09-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JP7369195B2 (ja) * 2019-08-17 2023-10-25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
JP7025833B2 (ja) 2019-09-17 2022-02-25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
US11044562B1 (en) * 2020-01-21 2021-06-22 Resonado, Inc. Multi-diaphragm speaker driven by multiple voice coil plates and a shared permanent magnet pair
RU2743892C1 (ru) 2020-06-16 2021-03-01 Сотис АГ Плоский громкоговоритель
RU2744773C1 (ru) * 2020-08-10 2021-03-15 Сотис АГ Акус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излучения поперечной звуковой волны в газовой среде
RU2744774C1 (ru) * 2020-10-26 2021-03-1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инеморе" Встраиваемый плоский громкоговоритель
JP7114827B1 (ja) 2021-07-20 2022-08-09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JP7214090B1 (ja) 2021-07-20 2023-01-30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TW202310640A (zh) 2021-07-20 2023-03-01 日商樂聲股份有限公司 揚聲器單元及揚聲器
JP7114826B1 (ja) 2021-07-20 2022-08-09 株式会社サウンドファン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0952A (en) * 1986-09-16 1989-04-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ilm speaker using a piezo-electric element
JP2003259489A (ja) * 2002-03-04 2003-09-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圧電フィルムスピーカ
JP2006332780A (ja) * 2005-05-23 2006-12-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ラテラル駆動型スピーカ
JP2007019623A (ja) * 2005-07-05 2007-01-25 Jr Higashi Nippon Consultants Kk スピーカ
JP5033667B2 (ja) * 2008-02-12 2012-09-2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4611A (en) * 1955-11-09 1960-04-26 Pickering Associates Inc Electrostatic speaker
US3798391A (en) * 1972-06-22 1974-03-19 Gen Electric Movable magnet loudspeaker
JPS6024059Y2 (ja) * 1980-08-22 1985-07-17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圧電型スピ−カ−
JPS5959096U (ja) * 1982-10-14 1984-04-17 澤藤 正 圧電型スピ−カ
JPS5969598U (ja) * 1982-10-28 1984-05-11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スピ−カ−
JPS6273898A (ja) * 1985-09-26 1987-04-04 Sony Corp スピ−カ
JPS62278900A (ja) * 1986-05-27 1987-12-03 Foster Denki Kk スピ−カ
JPH04157900A (ja) * 1990-10-20 1992-05-29 Murata Mfg Co Ltd パネルスピーカ
WO1994014294A1 (en) * 1992-12-08 1994-06-23 Linaeum Corporation Audio transducer with flexible foam enclosure
US5652801A (en) * 1994-05-02 1997-07-29 Aura Systems, Inc. Resonance damper for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DE19522591A1 (de) 1995-06-19 1997-01-02 Hertz Inst Heinrich Optoelektronische integrierte Schaltung
KR19990044068A (ko) * 1995-09-02 1999-06-25 에이지마. 헨리 패널형 마이크로폰
US6061461A (en) * 1998-05-08 2000-05-09 Paddock; Paul W. Audio transducer
HU219999B (hu) * 1999-01-13 2001-10-28 Ferenc Rónaszéki Szélessávú szalaghangszóró
JP2003529976A (ja) * 2000-01-07 2003-10-07 アサナス ルイス 機械−音響変換機及びマルチメディアフラットフィルムスピーカー
JP3751245B2 (ja) * 2001-11-08 2006-03-0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補正用振動板、デュアルコーン型スピーカ、補正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振動板外材
GB2412813B (en) * 2003-01-09 2006-06-21 Boston Acoustics Inc Audio speaker crossover having two or more filter housings
JP4170149B2 (ja) * 2003-05-28 2008-10-22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4333385B2 (ja) * 2004-02-03 2009-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指向性スピーカ、プロジェクタ、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JP5191796B2 (ja) * 2008-05-16 2013-05-0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KR101539161B1 (ko) * 2011-02-25 2015-07-2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트랜스듀서 장치
HU229608B1 (en) * 2011-10-04 2014-03-28 Zoltan Bay Loudspeaker
JP5393915B1 (ja) 2013-05-15 2014-01-22 株式会社ジェム・インパクト スピーカ装置
JP6048469B2 (ja) * 2013-10-22 2016-1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0952A (en) * 1986-09-16 1989-04-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ilm speaker using a piezo-electric element
JP2003259489A (ja) * 2002-03-04 2003-09-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圧電フィルムスピーカ
JP2006332780A (ja) * 2005-05-23 2006-12-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ラテラル駆動型スピーカ
JP2007019623A (ja) * 2005-07-05 2007-01-25 Jr Higashi Nippon Consultants Kk スピーカ
JP5033667B2 (ja) * 2008-02-12 2012-09-2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92096C2 (ru) 2019-06-21
US20180220236A1 (en) 2018-08-02
CA2938137A1 (en) 2015-10-01
JP5668233B1 (ja) 2015-02-12
KR20160114721A (ko) 2016-10-05
US10231057B2 (en) 2019-03-12
TW201540085A (zh) 2015-10-16
EP3125576A4 (en) 2017-10-25
HK1226232A1 (zh) 2017-09-22
AU2015235549A1 (en) 2016-08-18
RU2016141562A (ru) 2018-04-26
EP3125576A1 (en) 2017-02-01
MX2016012323A (es) 2016-11-30
CA2938137C (en) 2018-11-06
WO2015146446A1 (ja) 2015-10-01
RU2016141562A3 (zh) 2018-05-15
MX361819B (es) 2018-12-18
CN106134220A (zh) 2016-11-16
JP2015188193A (ja) 2015-10-29
KR101769470B1 (ko) 2017-08-18
AU2015235549B2 (en)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4220B (zh) 万能扬声器
CN1980491B (zh) 扬声器和输出声音的方法
CN100413297C (zh) 声音再现设备和便携终端装置
US10750286B2 (en) Speaker
CN103283259A (zh) 电子设备
JP6322791B2 (ja) 万能スピーカ
CN208940210U (zh) 按键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1718034U (zh) 一种耳塞式振动喇叭
KR100959763B1 (ko) 압전스피커
CN101437186A (zh) 双音圈、双磁场震动扬声器及其在手机上的应用
CN105491488B (zh) 一种扬声器单元
JP6322792B2 (ja) 万能スピーカ
JP6322793B2 (ja) 万能スピーカ
JP7114826B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JP7214090B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CN101951543A (zh) 手机音响扬声器
JP7025833B2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
JP7114827B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WO2023002962A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US20120169144A1 (en) Magnet and transduser using same
CN102395096A (zh) 振动组件、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声换能器
JPH10224893A (ja) 圧電式スピーカ
JP2003514471A (ja) フラット・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2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2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