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961A -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961A
CN106104961A CN201580011712.6A CN201580011712A CN106104961A CN 106104961 A CN106104961 A CN 106104961A CN 201580011712 A CN201580011712 A CN 201580011712A CN 106104961 A CN106104961 A CN 106104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 power
way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1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961B (zh
Inventor
中川信之
田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4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53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e.g. from overhead contact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5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or their battery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5/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nergy stored within a vehicle to a power network, i.e. vehicle-to-grid [V2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02J7/0021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2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the information being in digit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16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by adding signals to the wave form of the power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带内通信ECU(32)通过在从外部电源装置(40)输出至通信线(L3)的CPLT信号上叠加高频信号来执行带内通信。在带内通信的执行中且开始电池(12)的充电、逆向潮流处理以前,当带内通信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只要数据异常不是无法进行充电、逆向潮流的异常,则继续进行带内通信,在因数据异常而受到的限制的范围执行充电、逆向潮流处理。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应用于具备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车载蓄电装置、和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的车辆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从外部对车辆内的电池进行充电,除了用充电线缆将车辆和外部的电源装置连接之外,经由充电控制所使用的控制导频信号(CPLT信号)的传输所使用的通信线将车辆和外部的电源装置连接的方案也被使用。具体而言,通过由CPLT信号的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逻辑H以及逻辑L的周期的时间比率表现能够从外部的电源装置供给的电流的上限值来将该上限值通知给车辆侧,从而在车辆中以充电电流值为上述上限值以下的方式进行充电控制。
另外,也提出了一种通过在上述CPLT信号叠加频率比CPLT信号高的高频信号,来进行收发比CPLT信号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的信息的带内(Inband)通信的技术(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了一种在将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固定为“5%”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带内通信的技术。即,在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是“5%”的情况下,时间比率不表现能够供给的电流的上限值,而是为了执行带内通信而特别设定的值。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9038号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故障防护处理。因此,担心在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会成为妨碍继续进行带内通信、或者无法开始充电处理等的事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被应用于具备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车载蓄电装置、和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的车辆,且在双向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解决因异常而产生的事态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提供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车载蓄电装置、和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的通信部。上述双向通信包括用于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该电力授受的准备的通信,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决定部,该决定部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的上述双向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该异常的内容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与通信的内容对应的处理不一定是在进行电力授受的方面必须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将在电力授受之前进行的双向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电力授受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若由于产生异常而将通信一律结束,则存在尽管实际上能够进行电力授受,也由于结束通信而无法进行电力授受之虞。对于此,在上述装置中,通过根据异常的内容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通信,能够提高可进行电力授受的可能性。因此,在双向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解决由于异常而产生的事态。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决定部以上述异常的内容是上述电力授受本身能够进行的异常为条件,决定为继续进行上述通信。
若在产生了电力授受本身能够进行的异常的情况之前停止双向通信,则也无法进行基于双向通信的电力授受。对于该点,在上述装置中,通过以是电力授受本身能够进行的异常为条件来继续进行双向通信,能够提高可进行电力授受的可能性。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执行部,该执行部在由上述决定部决定为继续进行上述通信的情况下,在受到与上述通信的异常的内容对应的服务限制的范围执行上述电力授受。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决定部在上述异常的内容是无法进行上述电力授受的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为不继续进行上述通信。
在产生无法进行电力授受的异常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进行双向通信并根据双向通信开始电力授受。对于该点,在上述装置中,由于在产生无法进行电力授受的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为不继续进行双向通信,所以不进行基于双向通信的电力授受。因此,能够恰当地抑制与电力授受有关的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获取部,该获取部通过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向上述车载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时的电流值的信息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输出而获取该电流值的信息,上述电流值的信息是经由通信线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至上述获取部的信息,上述双向通信经由上述通信线来进行。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结束处理部,在为了将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力充电到上述车载蓄电装置而正进行上述双向通信时由上述决定部决定为不继续进行上述通信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上述外部电源装置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和充电处理部,在进行了上述处理部的处理之后,根据由上述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的信息来进行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在为了对车载蓄电装置充电而正进行双向通信时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存在不基于双向通信而能够根据上述电流值的信息来进行充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迅速地移至能够取得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的状况的方面,优选结束双向通信。鉴于此,在上述装置中,通过结束处理部使双向通信结束。然后,通过根据由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对车载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能够不依赖双向通信地根据由获取部获取到的信息对车载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提供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车载蓄电装置,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通信部,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以及获取部,通过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输出由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向上述车载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时的电流值的信息,而获取该电流值的信息。上述电流值的信息是经由通信线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至上述获取部的信息,上述双向通信经由上述通信线进行并且包括用于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该电力授受的准备的通信。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结束处理部,以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的上述双向通信产生异常为条件,进行用于使上述外部电源装置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以及充电处理部,在进行了上述结束处理部的处理之后,根据由上述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的信息来进行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即使在双向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也存在不基于双向通信地能够根据上述电流值的信息进行充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迅速地移至能够获取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的状况的方面,优选结束双向通信。鉴于此,在上述装置中,由结束处理部使双向通信结束。然后,通过根据由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对车载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能够不依赖双向通信地根据由获取部获取到的信息对车载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因此,能够迅速地解决存在由于双向通信产生异常而无法进行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之虞的事态。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结束处理部在进行了将上述通信线的电压变更为与正常进行上述双向通信时不同的电压的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停止该电压变更操作。
在通信线的电压被变更为与正常进行双向通信时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外部电源装置判断为无法进行双向通信,认为将双向通信停止。而且,之后若通信线的电压恢复为正常的电压,则外部电源装置认为从最初重新开始通信。这里,可认为双向通信的开始前与双向通信的中途相比,从双向通信向被输出电流值的信息的状态的转移较容易。因此,在上述装置中,通过电压变更操作移至双向通信开始前的工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被输出电流值的信息的状态转移。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待机处理部,该待机处理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停止了上述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当从上述外部电源装发送出上述逻辑信号而该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是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双向通信地待机。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上述逻辑信号不包括上述电流值的信息,上述充电处理部以上述待机处理部进行待机的结果是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上述电流值的信息为条件,开始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状态本来是催促进行双向通信的状态。这里,在上述装置中,通过在该情况下不开始双向通信,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认识为不进行双向通信,进而能够催促将上述逻辑信号变更为由时间比率变现电流值的信息的信号。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催促部,该催促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停止了上述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当上述逻辑信号不被发送的情况下,催促发送上述逻辑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能够在通过结束处理部的处理连上述逻辑信号的输出也停止的情况下,重新开始该逻辑信号的输出。
在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通过上述双向通信向上述外部电源装置通知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
在上述装置中,使用双向通信向外部电源装置通知结束双向通信。由此,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迅速地结束双向通信。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双向通信是通过从上述通信部发送请求信号来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响应信号的通信,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将上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停止的处理。
在上述装置中,通过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判断为通信产生了异常。而且,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结束双向通信。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双向通信是通过从上述通信部发送请求信号来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响应信号的通信,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发送异常的信号作为上述请求信号的处理。
在上述装置中,通过发送异常的信号作为请求信号,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判断为通信产生了异常。而且,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结束双向通信。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催促部,该催促部以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进行了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之后,上述逻辑信号未发送至上述通信线为条件,催促发送上述逻辑信号。
在上述装置中,在使双向通信结束之后,因逻辑信号未被发送而催促其发送。因此,在重新开始逻辑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能够成为双向通信开始前的状态。因此,容易移至由上述时间比率表现电流值的信息的状态。
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上述逻辑信号不包含上述电流值的信息。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还具备待机处理部,该待机处理部在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出上述逻辑信号且该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是上述规定的时间比率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双向通信地待机。
上述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是规定的比率的状态本来是催促双向通信的状态。这里,在上述装置中,通过在该情况下不开始双向通信,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认识为不进行双向通信,进而能够催促将上述逻辑信号变更为由时间比率表现电流值的信息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CPLT信号的时间图。
图3是表示带内通信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内通信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逆向潮流(reverse power flow)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结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防护(fail safe)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内通信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结构。车辆10具备作为车载蓄电装置的电池12。电池12例如是锂离子2次电池等2次电池。电池12上连接有为了将从外部供给的电力充电到电池12、或将电池12的蓄电电荷输出到外部而使用的电力转换电路即转换器14。
另一方面,外部电源装置40具备在车辆10的转换器14之间授受电力的电源部42。车辆10的转换器14和外部电源装置40的电源部42能够经由电力传输线L1、L2而连接。详细而言,车辆10具备端子T1、T2,在端子T1、T2连接有电力传输线L1、L2。
车辆10具备CPLT接收电路22作为进行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40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通信的电路。另一方面,外部电源装置40具备用于发送CPLT信号的CPLT振荡电路44。CPLT振荡电路44能够经由通信线L3、L4与CPLT接收电路22连接。详细而言,车辆10具备端子T3、T4,在端子T3、T4连接有通信线L3、L4。由此,通过在端子T3、T4连接通信线L3、L4,能够从CPLT振荡电路44向CPLT接收电路22发送逻辑H以及逻辑L周期性反复的CPLT信号。其中,通信线L4用于规定基准电位。因此,CPLT信号的逻辑H以及逻辑L由通信线L3相对于通信线L4的电位差(以下称为通信线L3的电压)定义。
CPLT接收电路22是根据用于授受电力的处理的进行状况来变更通信线L3的电压的电路。具体而言,CPLT接收电路22具备将通信线L3和通信线L4连接的电阻体22a、和电阻体22b以及开关元件22c的串联连接体。其中,在通信线L3、L4与端子T3、T4连接之前,开关元件22c原则上为断开状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10与外部电源装置40之间的通信,除了基于CPLT信号的通信以外,还进行使用了叠加于CPLT信号的高频信号的带内通信。为了进行带内通信,车辆10具备作为通信部的带内通信ECU32,外部电源装置40具备带内通信电路46。带内通信ECU32和带内通信电路46均与通信线L3、L4连接。
其中,车辆10具备对CPLT接收电路22和转换器14进行操作的微型计算机24。另外,具备用于被输入来自用户的指示并传递至微型计算机24的输入部26。另外,具备根据通信线L3的电压来检测CPLT信号的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逻辑H以及逻辑L的周期的时间比率D的信号检测ECU30。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CPLT接收电路22和微型计算机24作为充电控制ECU20被形成于单一的基板。
另一方面,外部电源装置40具备对CPLT振荡电路44和带内通信电路46进行操作的控制电路48。
接下来,使用图2对与微型计算机24进行的用于充电的处理的进行状况对应的通信线L3的电压的变更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2中,示出在时刻t1之前端子T3、T4未与通信线L3、L4连接的状态。该情况下,通信线L3的电压为作为最高值的12V。在时刻t1,若在端子T3、T4连接有通信线L3、L4,则通信线L3、L4的电压降低至作为中间值的“9V”。这里,在通信线L3、L4与端子T3、T4连接的时刻t1之前,通信线L3与通信线L4之间为高阻抗状态。与此相对,由于在时刻t1开关元件22c为断开状态,所以通信线L3的电压成为电阻体22a与CPLT振荡电路44的内部电阻的分压值。因此,在时刻t1以后,通信线L3的电压值降低。
若外部电源装置40的控制电路48因上述通信线L3的电压的降低而检测为连接了通信线L3、L4,则使CPLT振荡电路44输出将逻辑H的电压设为“9V”、将逻辑L的电压设为“-12V”的CPLT信号(时刻t2)。
另一方面,在时刻t3,由于在车辆10侧准备好针对电池12的充电,所以微型计算机24对CPLT接收电路22的开关元件22c进行闭合操作。由此,CPLT信号的逻辑“H”成为作为最低值的“6V”。这是因为在CPLT信号成为逻辑“H”的期间中,通信线L3的电压成为电阻体22a以及电阻体22b的并联连接体中的电阻与CPLT振荡电路44的内部电阻的分压值。
通过利用了叠加于上述CPLT信号的高频信号的带内通信而完成充电的准备。详细而言,带内通信如图3所示,在CPLT信号的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逻辑H以及逻辑L的一个周期的比率(时间比率D)为“5%”时执行。尤其在能够进行带内通信的外部电源装置40中,通过连接通信线L3、L4,使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最初为“5%”。另外,带内通信通过从车辆10的带内通信ECU32向外部电源装置40的带内通信电路46发送请求信号,使得外部电源装置40的带内通信回路46发送响应信号来进行。
并且,执行带内通信的是带内通信ECU32,另一方面,操作CPLT接收电路22来将CPLT信号的逻辑“H”的电压变更为“6V”的是微型计算机24。这能够通过当对于在带内通信ECU32中接收到的信号实施了解调等处理等之后,将实施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微型计算机24,由微型计算机24把握带内通信的内容来实现。
然而,在带内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担心无法执行电力的授受。以下,对用于在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极力执行电力授受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4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内通信的处理顺序。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
在图4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带内通信ECU32首先判断是否正进行带内通信并且是电池12的充电或者逆向潮流的开始前(S10)。带内通信ECU32在步骤S10中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判断带内通信数据是否产生了异常(S12)。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带内通信数据产生异常的情况下(S12:是),判断该异常是否是关键的数据异常(S14)。
这里,关键的数据异常是指无法进行作为进行带内通信的目的的电池12的充电处理或者逆向潮流处理的异常。作为关键的数据异常,例如有用于确定被授受的电力的物理量(施加电压V、电流I等)的值过大的异常。例如,在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情况下的从外部电源装置40向车辆10施加的电压超过车辆10的转换器14的耐压Vth的情况下,产生无法进行对电池12的充电的异常。其中,这样的状况在从外部电源装置40供给的施加电压实际上不适合转换器14的情况、和因为在通过带内通信从外部电源装置40发送出的数据中混入了噪声而数据变得异常的情况下产生。另外,作为关键的数据异常,有表示外部电源装置40是否与逆向潮流对应的数据或表示当前能够进行充电以及逆向潮流的哪一个的数据产生异常而无法确定其信息的数据异常。这里,对于外部电源装置40是否与逆向潮流对应,只在为了进行逆向潮流而正进行带内通信的情况下会产生关键性的异常。作为关键的数据异常,除此以外例如还有在转换器14只与交流以及直流的某一个对应的情况下表示外部电源装置40不与该某一个对应的情况、或表示外部电源装置40与交流以及直流中的能够对应的信息的数据不正常的情况等。
与此相对,非关键性的异常是指进行作为进行带内通信的目的的电池12的充电处理或者逆向潮流处理本身成为可能的异常。作为非关键性的异常,例如有与是否能够通过带内通信利用网络有关的通信数据的异常。是否能够通过带内通信利用网络在进行电池12的充电、逆向潮流的方面上不是必须的。另外,作为非关键性的异常,例如有与时间段所对应的电力费用的信息有关的数据的异常。其中,在经由输入部26从用户指示了只在电力费用便宜的情况下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主旨的情况下,该异常为关键性的异常。并且,作为非关键性的异常,例如有外部电源装置40的识别编码(ID)的异常。
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不产生关键(critical)的异常的情况下(S14:否),继续进行带内通信(S16)。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该情况下或在步骤S12中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判断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前的通信工序是否已完成(S18)。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前的通信工序未完成的情况下(S18:否),返回到步骤S14的处理。另一方面,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前的通信工序已完成的情况下(S18:是),允许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处理(S20)。
与此相对,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产生了关键的数据异常的情况下(S14:是),结束带内通信(S22)。其中,带内通信ECU32在步骤S20、S22的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10中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一系列处理。这样,带内通信ECU32作为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带内通信的决定部发挥作用。
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逆向潮流处理的顺序。该处理在通过图4的步骤S20的处理允许了充电、逆向潮流处理并且是充电、逆向潮流的执行期间中,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其中,充电、逆向潮流的执行期间是根据带内通信由微型计算机24决定的。即,微型计算机24根据通过带内通信而得到的时间段与电力费用的关系信息等信息,设定进行电池12的充电、电池12的电力的放电处理的期间。并且,在所设定的期间的起点与步骤S20的处理完成的时刻大幅背离的情况下,充电控制ECU20、带内通信ECU32、信号检测ECU30以降低了电力消耗量的状态待机到成为期间的起点为止。
在图5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带内通信ECU32首先判断是否有产生了非关键的数据异常的主旨的历史记录,换言之,判断是否有在图4的步骤S14中为否定判断的历史记录(S30)。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有历史记录的情况下(S30:是),在因数据异常而受到限制的服务的范围内执行电池12的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处理(S32)。例如在由于数据异常而无法利用使用了带内通信的网络的情况下,在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处理的期间中,用户在车辆10内无法利用网络。另外,例如在由于数据异常而无法获取时间段与电力费用的关系信息,并立即开始了电池12的充电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以电力费用便宜的时间段为目标的充电处理。
另一方面,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没有历史记录的情况下(S30:否),一边自由地享受基于带内通信的服务,一边执行电池12的充电处理、逆向潮流处理(S34)。其中,带内通信ECU32在步骤S32、S34的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一系列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在带内通信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根据异常的内容来判定是否继续进行带内通信(图4)。由此,能够避免尽管能够执行电池12的充电或者逆向潮流也由于带内通信产生数据异常而将带内通信一律结束由此无法执行充电或者逆向潮流的事态。
(2)以数据异常是进行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处理本身成为可能的异常为条件,带内通信ECU32决定为继续进行通信(S14)。由此,能够提高可进行电力的授受的可能性。
(3)在数据异常是无法进行充电或者逆向潮流处理的异常的情况下,在不因数据异常而受到限制的范围内执行电力的授受(S32)。由此,能够使可执行电力的授受的可能性提高。
(4)数据异常作为关键性的异常,包括是表示施加电压V、电流I的值过大的主旨的数据的情况、外部电源装置40无法适当地接收是与直流对应还是与交流对应的信息的异常等。由此,在执行电力的授受是不适当的情况下,能够结束带内通信。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CPLT信号的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逻辑H以及逻辑L的一个周期的时间比率D大于“5%”的情况下,时间比率D表示能够从外部电源装置40输出至电力传输线L1、L2的电流的上限值的信息。在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大于“5%”的状态下,虽然无法利用带内通信,但外部电源装置40能够以规定的施加电压供给由时间比率D规定的电流的上限值以下的电流的电力。这里,外部电源装置40的施加电压是在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时规定的电压,并不限于与外部电源装置40通过带内通信通知给车辆10的施加电压相同。尤其与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时的施加电压相比,外部电源装置40通过带内通信通知给车辆10的施加电压能够更高。因此,即使是带内通信产生了数据异常的情况,如果能够切换为利用了CPLT信号的电池12的充电,则也能够执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不过,在正执行带内通信时,并不限于能够通过带内通信从车辆10向外部电源装置40通知以便进行使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
这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着眼于认为在对通信线L3、L4开始了时间比率D是“5%”的CPLT信号的输出之后,车辆10一次也不输出基于带内通信的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经过规定时间,外部电源装置40将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变更为表示充电电流的上限值的值。这是以在ISO15118-3的标准中,规定为在从时间比率D是“5%”的CPLT信号的输出开始在规定时间内不建立带内通信的情况下,将时间比率D变更为表示充电电流的上限值的值,能够执行使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等为根据的想法。在此成为问题的是产生数据异常是在建立了带内通信之后。
鉴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带内通信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执行返回到带内通信开始以前的状态的处理。详细而言,有意地成为通信线L3与地线短路的状态,来使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之后,通过消除短路的状态,能够返回到开始带内通信之前的状态。
图6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构成。其中,在图6中,为了方便,对与图1所示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示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通信线L3与通信线L4之间具备继电器50。继电器50能够通过带内通信ECU32进行开闭操作。通过继电器50成为闭合状态,成为与通信线L3和地线短路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即通信线L3的电压被固定在0V的状态。这样,在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进行将通信线L3的电压变更为与带内通信正常进行时的电压(在本例中为9V)不同的电压的电压变更操作。
图7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异常时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
在图7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带内通信ECU32首先判断是否正进行带内通信并且通信的内容是电池12的充电开始前的通信(S40)。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是充电开始前的情况下(S40:是),判断是否在带内通信产生了数据异常(S42)。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产生了数据异常的情况下(S42:是),结束带内通信,对继电器50进行闭合操作,来进行使通信线L3与通信线L4短路的L3接地处理(S44)。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短路的状态下待机一定时间(S46:否)。这里,一定时间被设定为外部电源装置40判断为产生了通信线L3与地线短路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其中,优选该时间被设定为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且极短的时间。
若经过一定时间(S46:是),则带内通信ECU32通过对继电器50进行断开操作,来停止上述接地处理而解除通信线L3与地线短路的状态(S48:接地解除)。接下来,带内通信ECU32判断是否正向通信线L3输出CPLT信号并且其时间比率D是“10~96%”(S50)。该处理用于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电池12的充电。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是“10~96%”的情况下(S50:是),执行电池12的充电处理(S52)。这里,将电池12的充电电流的上限值设为由时间比率D规定的值,并且执行充电处理。具体而言,通过转换器14的操作控制充电电流以使从电源部42导入的电流量成为由时间比率D规定的上限值以下。
另一方面,在时间比率D不是“10~96%”的情况下(S50:否),带内通信ECU32判断时间比率D是否是“5%”(S54)。该处理用于判断外部电源装置40是否正在催促进行带内通信。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是“5%”的情况下(S54:是),为了不进行带内通信地待机到时间比率D成为“10~96%”而返回到步骤S50。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也不是“5%”的情况下(S54:否),判断是否是通信线L3的电压被固定在9V的状态(S56)。该处理用于判断是否外部电源装置40因带内通信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并且停止了CPLT信号的输出本身。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通信线L3的电压被固定在9V的情况下(S56:是),执行对外部电源装置40指示开始CPLT信号的输出的切换(toggle)处理(S58)。具体而言,通过在使开关元件22c暂时成为闭合状态之后返回到断开状态,来执行在使通信线L3的电压暂时降低到6V之后再恢复成9V的处理。若带内通信ECU32执行切换处理,则返回到步骤S50的处理。
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通信线L3的电压并未被固定在9V的情况下(S56:否),判定为外部电源装置40异常(S60)。其中,带内通信ECU32在步骤S52、S60的处理完成的情况、在步骤S40、S42中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一系列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5)在带内通信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有意地使通信线L3成为与地线短路的状态(S44),通过经过一定时间,来解除该状态(S48)。由此,可使外部电源装置40认为产生了不能进行带内通信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因此,能够迅速地移至带内通信开始前的状态。
(6)在解除了使通信线L3与地线短路的状态之后,当输出至通信线L3的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是“5%”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不进行带内通信地待机(S54)。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40移至能够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的状态。
(7)在解除了使通信线L3与地线短路的状态之后,当CPLT信号不被输出至通信线L3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进行催促CPLT信号的输出的切换处理(S58)。由此,能够重新开始CPLT信号的输出。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与之前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带内通信ECU32为了使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而有意地设定了无法进行通信的异常的状态。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带内通信ECU32通过不发送请求信号来使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由于该处理不需要特别的硬件单元,所以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为图1所示的结构。
图8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异常时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其中,在图8中,为了方便,对与图7所示的处理对应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8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当在步骤S42中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执行结束带内通信的处理(S70)。具体而言,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这只要通过将带内通信ECU32内的用于带内通信的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切断来进行即可。不过,也可以不切断调制解调器的电源而仅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然后,带内通信ECU32待机到CPLT信号的输出被停止为止(S72:否)。带内通信ECU32在CPLT信号的输出被停止的情况下(S72:是),与图7的步骤S58的处理相同地进行切换处理(S74)。然后,通过CPLT信号输出至通信线L3,从而带内通信ECU32判断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是否是“10~96%”(S76)。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是“10~96%”的情况下(S76:是),移至步骤S52。
另一方面,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不是“10~96%”的情况下(S76:否),判断时间比率D是否是“5%”(S78)。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是“5%”的情况下(S78:是),为了不进行带内通信地待机到移至能够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的状态而返回到步骤S76的处理。与此相对,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时间比率D也不是“5%”的情况下(S78:否),判定为外部电源装置40异常(S60)。
其中,带内通信ECU32在步骤S52、S60的处理完成的情况、在步骤S40、S42中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一系列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8)在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S70)。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40认为无法进行带内通信而结束带内通信。
(9)在CPLT信号未被输出至通信线L3时,带内通信ECU32执行切换处理(S74)。由此,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40向CPLT信号被发送至通信线L3的状态转移。
(10)在切换处理的结果是开始了输出的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是“5%”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不进行带内通信地待机(S78:是)。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40认为无法进行带内通信而移至能够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与之前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异常时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其中,在图9中,为了方便,对与图8所示的处理对应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9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当在步骤S42中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使用带内通信向外部电源装置40通知结束带内通信(S70a)。即,叠加于CPLT信号的高频信号中包含结束带内通信的主旨的信息。然后,带内通信ECU32与图8的处理相同地待机到CPLT信号的输出停止为止(S72)。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9)、(10)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1)在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通过带内通信向外部电源装置40通知结束带内通信(S70a)。由此,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与之前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异常时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其中,在图10中,为了方便,对与图8所示的处理对应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10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当在步骤S42中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代替请求信号而有意地发送与本来应该发送的信号不同的信号、即在外部电源装置40中判断为异常的信号的错误信号。该处理用于促使外部电源装置40认为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然后,带内通信ECU32与图8的处理相同地待机到CPLT信号的输出停止为止(S72)。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9)、(10)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2)在产生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有意地将请求信号作为错误信号进行发送(S70b),由此,能够促使外部电源装置40无法进行带内通信而结束带内通信。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数据异常是关键性的异常的情况下,结束带内通信,放弃充电处理。但是,即使在带内通信产生了关键性的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第五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要点,认为也能够利用CPLT信号对电池12进行充电。即,在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处理中,带内通信ECU32能够根据CPLT信号的时间比率D得到充电电流的上限值的信息。另外,在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处理中,预先规定了从外部电源装置40向车辆10供给的施加电压。因此,即使关键性的异常意味着在利用了带内通信的充电处理中从外部电源装置40向车辆10供给的施加电压超过转换器14等的耐压,也能够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鉴于该点,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当为了对电池12进行充电而开始了带内通信时,在产生了关键性的异常的情况下,执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
图11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据异常时的故障防护处理的步骤。该处理由带内通信ECU32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气宗,在图11中,为了方便,对与图4所示的处理对应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11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产生了关键性的异常的情况下(S14:是),判断是否为了进行电池12的充电而正进行带内通信(S80)。该处理用于判断是否移至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处理。然后,带内通信ECU32在判断为为了进行充电而正进行带内通信的情况下(S80:是),通过图7~图10中的任意一个处理,进行利用了CPLT信号的充电处理(S82)。其中,带内通信ECU32在为了进行逆向潮流而正进行带内通信的情况下(S80:否),由于无法利用CPLT信号来进行逆向潮流处理,所以移至步骤S22的处理。
以下,记载上述“发明内容”所记载的构成要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
外部电源装置…40,车载蓄电装置…12,通信部…32,决定部…32,双向通信…带内通信,执行部…32,电流值的信息…时间比率D所包含的信息,获取部…30,通信线…L3、L4,结束处理部…32,充电处理部…32,逻辑信号…CPLT信号,催促部…32。
<其他的实施方式>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来实施。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带内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进行了将通信线L3的电压变更为与正常地进行带内通信(双方向通信)时的电压(在本例中为9V)不同的电压的电压变更操作。具体而言,带内通信ECU32将通信线L3的电压固定为0V。
在这样的电压变更操作中,带内通信ECU32也可以将通信线L3的电压固定为“-12V”。鉴于CPLT信号的逻辑L是“-12V”,可认为通过通信线L3的电压被固定于“-12V”,使得外部电源装置40判断为产生了CPLT振荡电路44的逻辑L的电压源与通信线L3短路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而且,之后带内通信ECU32通过使通信线L3的电压恢复到正常时的电压“9V”,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40从CPLT信号的振荡开始处理重新进行。另外,为了生成在通信线L3产生了异常的状态,作为固定的电压的值并不局限于“0V”、“-12V”。
并且,并不局限于将通信线L3的电压固定。例如,在比CPLT信号的1个周期短的时间并且包含CPLT信号的逻辑H的期间中,也可以使通信线L3的电压周期性地成为“0V”。该情况下,由于通信线L3的电压周期性地切换为“-12V”和“0V”,所以在外部电源装置40中,判断为通信产生了异常。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带内通信ECU32作为进行用于结束带内通信的处理的结束处理部发挥作用。
也可以代替此,微型计算机24作为结束处理部发挥作用。例如在图1的端子T3、T4间具备与电阻体22a串联的开关元件,微型计算机24在检测为连接了通信线L3、L4时对开关元件进行闭合操作,在带内通信的异常时对开关元件进行断开操作。该情况下,由于通信线L3的电压因开关元件的断开操作而上升为“12V”,所以在外部电源装置40中,判断为通信线L3、L4的连接被解除。因此,之后通过对开关元件进行闭合操作,在外部电源装置40中判断为通信线L3、L4被重新连接。而且,由此,能够使外部电源装置40从CPLT信号的振荡开始处理重新进行。
另外,用于结束带内通信的处理并不局限于维持着通信线L3、L4地执行。例如,也可以执行在暂时切断了通信线L3、L4的连接之后通知用户再次连接的处理。该情况下,在用户实际上暂时切断了通信线L3、L4的连接之后再次连接时,当时间比率D为“5%”的CPLT信号被振荡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带内通信ECU32不发送带内通信的信号地待机,从而等待时间比率D被变更即可。
·作为结束处理部的带内通信ECU32(或者微型计算机24)进行了结束带内通信的处理之后的处理并不仅局限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
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图9)中,为了在带内通信ECU32将结束带内通信的主旨通知给外部电源装置40之后,外部电源装置40结束带内通信并且也继续进行CPLT信号的发送,可以将步骤S70a之后的处理变更为图7的步骤S50~S60的处理。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带内通信ECU32作为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带内通信的决定部发挥作用。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针对电力传输线L1的施加电压V、经由电力传输线L1供给的电流I过大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认为产生了关键性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然而,例如在施加电压V、电流I过小的情况下,带内通信ECU32也可以认为从外部电源装置40输出的信号的可靠性较低而判断为是关键性的异常。另外,例如在根据用户认证而从预先登录的账户扣除与电力使用量对应的费用的情况下,当与用户认证有关的通信产生异常时,带内通信ECU32也可以认为产生关键性的异常而结束带内通信。由此,能够避免尽管产生关键性的异常也继续进行带内通信,在通过操作转换器14而开始了充电处理之后,进行从外部电源装置40强制地停止电力供给的处理的事态。
·用于电力授受的通信并不局限于带内通信。即便是除此以外的通信,例如在与附加的服务有关的通信也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在不享受该服务的限制的范围内执行电池12的充电处理、电池12的电力向外部的供给处理(逆向潮流处理)也是有效的。
另外,例如在同一通信线中,如果能够切换包括附加的服务的第一通信模式、和能够进行最小限度的充电处理的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方,则第二通信模式的信号被叠加于第一通信模式的信号不是必须的。即,即便不是被叠加的信号,在第二~第六实施方式的要点中,当第一通信模式异常时进行用于移至第二通信模式的处理也是有效的。
·也可以由充电控制ECU20执行图4~图11所示的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也可以将信号检测ECU30和带内通信ECU32形成在同一基板。另外,也可以将CPLT接收电路22形成在与充电控制ECU20不同的基板。该情况下,也可以将CPLT接收电路22形成在与信号检测ECU30、带内通信ECU32相同的基板。并且,也可以将充电控制ECU20、信号检测ECU30以及带内通信ECU32形成在单一的基板。此时,通过将微型计算机共享等,不需要由充电控制ECU20实现的功能单位、由信号检测ECU30实现的功能单位、以及由带内通信ECU32实现的功能单位间的通信(CAN通信等)。

Claims (14)

1.一种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被应用于具备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车载蓄电装置、和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向通信包括用于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该电力授受的准备的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决定部,该决定部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的上述双向通信产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该异常的内容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决定部以上述异常的内容是能够进行上述电力授受自身的异常为条件来决定为继续进行上述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执行部,该执行部在由上述决定部决定为继续进行上述通信的情况下,在受到与上述通信的异常的内容对应的服务限制的范围执行上述电力授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决定部在上述异常的内容是无法进行上述电力授受的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为不继续进行上述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获取部,该获取部通过由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向上述车载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时的电流值的信息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输出,来获取该电流值的信息,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是经由通信线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至上述获取部的信息,
上述双向通信是经由上述通信线而进行的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
结束处理部,在为了将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力充电到上述车载蓄电装置而进行上述双向通信时由上述决定部决定为不继续进行上述通信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上述外部电源装置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以及
充电处理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进行了上述用于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之后,基于由上述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的信息来进行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6.一种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被应用于具备与外部电源装置之间进行电力授受的车载蓄电装置、和进行用于上述电力授受的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获取部,该获取部通过由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向上述车载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时的电流值的信息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输出,来获取该电流值的信息,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是经由通信线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至上述获取部的信息,
上述双向通信是经由上述通信线进行的通信,并且包括用于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该电力授受的准备的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
结束处理部,以在上述电力授受之前进行的上述双向通信产生异常为条件,进行用于使上述外部电源装置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以及
充电处理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进行了处理之后,基于由上述获取部获取到的电流值的信息来进行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在进行了将上述通信线的电压变更为与正常进行上述双向通信时不同的电压的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停止该电压变更操作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
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待机处理部,该待机处理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停止了上述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当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上述逻辑信号且该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是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双向通信地待机,
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上述逻辑信号不包括上述电流值的信息,
上述充电处理部以上述待机处理部进行待机的结果是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上述电流值的信息为条件,开始上述车载蓄电装置的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
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催促部,该催促部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停止了上述电压变更操作之后,当上述逻辑信号未被发送的情况下,催促发送上述逻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通过上述双向通信向上述外部电源装置通知结束上述双向通信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双向通信是通过从上述通信部发送请求信号而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响应信号的通信,
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将上述请求信号的发送停止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双向通信是通过从上述通信部发送请求信号而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响应信号的通信,
作为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上述结束处理部执行发送异常的信号作为上述请求信号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
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催促部,该催促部以在由上述结束处理部进行了上述使上述双向通信结束的处理之后,上述逻辑信号变得未发送至上述通信线为条件,催促发送上述逻辑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电流值的信息由逻辑H以及逻辑L交替出现的逻辑信号中的、成为逻辑H的时间相对于由成为逻辑H的期间和成为逻辑L的期间构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时间比率来表现,
通过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使高频信号叠加于上述逻辑信号来进行上述双向通信,
在上述时间比率成为上述规定的比率的情况下,上述逻辑信号不包括上述电流值的信息,
上述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具备待机处理部,该待机处理部在被从上述外部电源装置发送上述逻辑信号且该逻辑信号的时间比率是上述规定的时间比率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双向通信地待机。
CN201580011712.6A 2014-03-07 2015-01-29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104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5206A JP6024687B2 (ja) 2014-03-07 2014-03-07 車両用電力授受制御装置
JP2014-045206 2014-03-07
PCT/JP2015/052567 WO2015133210A1 (ja) 2014-03-07 2015-01-29 車両用電力授受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961A true CN106104961A (zh) 2016-11-09
CN106104961B CN106104961B (zh) 2019-08-06

Family

ID=5405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1712.6A Active CN106104961B (zh) 2014-03-07 2015-01-29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1231B2 (zh)
EP (1) EP3116092B1 (zh)
JP (1) JP6024687B2 (zh)
KR (1) KR101940387B1 (zh)
CN (1) CN106104961B (zh)
BR (1) BR112016020108B1 (zh)
MY (1) MY178084A (zh)
RU (1) RU2657014C2 (zh)
WO (1) WO20151332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517A (zh) * 2019-02-05 202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的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6074B2 (ja) * 2015-03-11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方法
JP6569122B2 (ja) * 2015-08-05 2019-09-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充電システム
DE102017110956A1 (de) * 2017-05-19 2018-11-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Energie und Information über ein Ladekabel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BE1029123B1 (de) * 2021-02-18 2022-09-12 Phoenix Contact E Mobility Gmbh Ladedose mit fahrzeuginternem Datenbusanschluss
JP2024002616A (ja) * 2022-06-24 2024-01-1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2143A1 (en) * 2008-03-03 2009-09-0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hierarchical priority and control algorithms for grid-integrated vehicles
JP2013048518A (ja) * 2011-08-29 2013-03-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充電装置、充電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296708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 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及充电方法
JP2013187968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WO2013190683A1 (ja) * 2012-06-21 2013-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3205A (ja) * 1993-06-01 1994-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装置
JPH06343202A (ja) * 1993-06-01 1994-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装置
JP2008285075A (ja) 2007-05-18 2008-11-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および車両の故障診断方法
CA2598012C (en) * 2007-08-13 2013-01-08 Glenn Rosendahl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to vehicles through a series of electrical outlets
US9043038B2 (en) * 2010-02-18 2015-05-26 University Of Delaware Aggregation server for grid-integrated vehicles
JP5560877B2 (ja) 2010-04-27 2014-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充電装置
JP2013026953A (ja) * 2011-07-25 2013-02-0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US8988042B2 (en) * 2011-08-25 2015-03-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EP2822201B1 (en) 2012-02-28 2019-11-0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power-supply device an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2143A1 (en) * 2008-03-03 2009-09-0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hierarchical priority and control algorithms for grid-integrated vehicles
JP2013048518A (ja) * 2011-08-29 2013-03-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充電装置、充電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296708A (zh) * 2012-03-02 2013-09-11 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 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及充电方法
JP2013187968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WO2013190683A1 (ja) * 2012-06-21 2013-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517A (zh) * 2019-02-05 202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的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11516517B (zh) * 2019-02-05 2023-11-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的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6092A1 (en) 2017-01-11
EP3116092A4 (en) 2017-05-17
CN106104961B (zh) 2019-08-06
US10131231B2 (en) 2018-11-20
MY178084A (en) 2020-10-02
BR112016020108B1 (pt) 2022-05-10
KR20160129041A (ko) 2016-11-08
RU2016138317A (ru) 2018-04-09
US20170057358A1 (en) 2017-03-02
BR112016020108A2 (zh) 2017-08-15
WO2015133210A1 (ja) 2015-09-11
RU2657014C2 (ru) 2018-06-08
JP2015171248A (ja) 2015-09-28
KR101940387B1 (ko) 2019-01-18
JP6024687B2 (ja) 2016-11-16
EP3116092B1 (en)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961A (zh) 车辆用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CN107757401B (zh) 车载双向充电机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JP5710775B2 (ja) 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の充電方法
CN106029435B (zh) 车辆用电力管理装置
CN105981255A (zh) 电力授受控制装置
CN104283239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8394281A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上下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7791860A (zh) 充电装置及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842798B (zh) 动力电池继电器断开过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283238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2061069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CN10973324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773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智能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0386024A (zh) 一种联合充电控制方法及联合充电系统
CN1048685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预充电过程的控制方法
CN106385112A (zh) 无线供电的电子门锁
CN108699977A (zh) 停止控制电路
CN115742853A (zh) 用于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52418B (zh) 一种防止电池充电时过放的方法和系统
CN111989237A (zh) 在与充电站电耦连的机动车和充电站之间的电能传输
JP2017192216A (ja) 電力制御装置
CN106532910A (zh) 一种切换方法、电路和系统
CN109760544A (zh) 顶部充电弓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及实现方法
CN205936006U (zh) 油井控制系统
CN111338239A (zh) 物联网智能双向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