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9540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9540A
CN106099540A CN201610278761.2A CN201610278761A CN106099540A CN 106099540 A CN106099540 A CN 106099540A CN 201610278761 A CN201610278761 A CN 201610278761A CN 106099540 A CN106099540 A CN 106099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haviour
keeper
electric connector
action tool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8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9540B (zh
Inventor
远藤隆吉
安藤贤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99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9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5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端子(20);外壳(30),其形成有滑动用槽(314);以及保持件(40),其通过从非锁定位置向锁定位置滑动,卡定连接器端子(20)而防止脱落。保持件(40)包括收纳于滑动用槽(314)的基部(410)和从基部(410)朝向嵌合孔(321)的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420)。在基部(410)形成有操作用孔(415),该操作用孔(415)供用于切换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的操作用工具插入。在突出部(420)形成有用于引导操作用工具向操作用孔(415)插入的引导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器端子脱落的保持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形成于外壳的端子收纳室中收纳有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通过与形成在端子收纳室中的矛状部卡定而被抑制脱落。但是,电连接器的小型化不断发展,存在仅依靠矛状部的话将导致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力不足这样的倾向。因此,开发了一种在外壳上除了矛状部之外还设置保持件而双重卡定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
双重卡定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昭62-64076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3925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08195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3)中。
如图23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包括止动杆构件3b和卡定杆构件8b。止动杆构件3b与设于外壳1b的连接端子2b卡合。卡定杆构件8b从外壳1b的后方朝向前方延伸,其前方端成为自由端9b。在该电连接器中,操作人员利用推入构件10b推压按压端11b时,卡定杆构件8b之间扩展,卡定杆构件8b的自由端9b与连接端子2b的卡定爪7b卡合。
如图24所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连接器包括公(日文:雄)外壳103A、母(日文:雌)端子保持架105A以及母端子卡定用具104A。母端子卡定用具104A能够向X方向和X’方向滑动。
如图25所示,母端子102A的挠性卡定片1012卡定于卡合台阶部1040c。并且,在操作人员使母端子卡定用具104A滑动时,母端子卡定用具104A的垂直壁1033和框体31的垂直部1031a卡合于母端子102A的肩部1019,母端子102A被卡定。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电连接器具备图26所示的侧保持件1130。
侧保持件1130能够在临时卡定位置和能够与公端子配件111卡合的正式卡定位置之间移动。向设于侧保持件1130的操作部1135插入工具而使侧保持件1130移动。
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进行小型化,则外壳的嵌合孔变小。因此,将推入构件10b插入到卡定杆构件8b之间是较困难的。此外,在该结构中,在向拉脱方向强有力地拉动连接端子2b时,根据卡定杆构件8b的挠曲程度,针对连接端子2b的卡定有可能脱落。
此外,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也进行小型化,则操作杆1036也变小,因此,操作人员把持操作杆1036而使母端子卡定用具104A滑动变得困难。
并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在将工具向保持件插入时,有可能损伤公侧端子配件111、外部外壳1110的嵌合凹部11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即使进行小型化也能够在不损伤连接器端子、外壳的前提下进行操作的保持件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电连接器优选包括:
连接器端子20;
外壳30,其形成有供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的端子收纳室312、供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入的嵌合孔321以及以沿着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插脱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嵌合孔的里侧壁321a的滑动用槽314;以及
保持件,其具备用于卡定所述端子收纳室312内的所述连接器端子而防止脱落的突起部413,该保持件在所述突起部413未卡定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非锁定位置和所述突起部卡定所述连接器端子的锁定位置之间沿着所述滑动用槽314滑动,
所述保持件40包括收纳于所述滑动用槽314的基部410和从所述基部410朝向所述嵌合孔321的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420,
在所述基部410形成有供操作用工具50插入的操作用孔415,
在所述突出部420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用工具50向所述操作用孔415引导的引导部421。
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导部421从供所述操作用工具50插入的插入口421a到所述操作用孔415为止沿着所述操作用工具50的插入方向F4形成有缺口部421b。
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421通过使所述基部的滑动方向F3或者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F7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来限制所述操作用工具51以不恰当的姿态向所述操作用孔插入。
优选的是,所述基部410包括凹部或凸部414b,在所述保持件分别位于所述非锁定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时,该凹部或凸部414b与所述外壳30所具备的凸部或凹部314d1、314d2嵌合。
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420在从所述嵌合孔321的开口部观察时,其滑动方向上的尺寸和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比所述基部410的尺寸小。
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420的顶端位置与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朝向所述嵌合孔侧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位置相同,或者自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顶端位置进一步突出。
优选的是,在所述操作用工具50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到所述操作用孔415而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外壳的嵌合孔的内壁面抵接,在所述操作用工具50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到所述操作用孔415而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外壳的嵌合孔的内壁面抵接。
优选的是,所述操作用工具50在错误的姿态下,在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非锁定位置或者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嵌合孔321的缘部321e相干涉而被阻止向所述引导部421插入,在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在插入到所述引导部421的状态下与所述嵌合孔321的内壁面抵接而被限制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操作用工具51在错误的姿态下与所述引导部423相干涉而被阻止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A是从嵌合孔侧观察图1所示的外壳的图。
图2B是从嵌合孔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图。
图3是图2B所示的电连接器的III-III线剖视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A所示的外壳的V-V线剖视立体图和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2B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非锁定位置时的VII-VII线剖视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2B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锁定位置时的IX-IX线剖视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用于操作图6所示的保持件的操作用工具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操作用工具插入到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状态下的与滑动方向正交的垂直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非锁定位置、插入有操作用工具的状态时的水平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锁定位置、插入有操作用工具的状态时的水平剖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非锁定位置、将操作用工具以翻转姿态插入到保持件的情况下的水平剖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处于锁定位置、将操作用工具以翻转姿态插入到保持件的情况下的水平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混入有异物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器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21是用于操作图19所示的保持件的操作用工具的立体图。
图22是从操作棒侧观察图21所示的操作用工具的图。
图2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图。
图24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图。
图25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图。
图26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器;20、连接器端子;21、突片部;22、筒部;22a、尖细部;22b、凸部;22c、矛状部接受部;23、台阶部;23a、开口部;24、线筒部;25、绝缘筒部;30、外壳;31、主体部;311、周围面;312、端子收纳室;313、挠性片;313a、矛状部;314、滑动用槽;314a、基部用槽;314b、安装部用槽;314c、槽底壁;314d1、314d2、凹部;314e、安装用突起部;314f、开口部;314g、封闭部;315、突出壁;32、周围壁部;321、嵌合孔;321a、里侧壁;321b、开口部;321c、321d、内壁面;321e、开口缘部;33、密封件部;40、41、保持件;410、基部;412、薄壁部;413、突起部;414、嵌合凸部;414a、桥接部;414b、凸部;415、417、操作用孔;416、连接面;420、突出部;421、423、引导部;421a、插入口;421b、423a、缺口部;430、安装部;431、臂部;432、爪部;50、51、操作用工具;510、511、操作棒;511a、棒主体;511b、键部;520、手柄;521、522、侧面;W、布线;F1、嵌合方向;F2、插脱方向;F3、滑动方向;F4、插入方向;F5、突出方向;F6、F7、厚度方向;F8、F10、滑动方向;F9、脱落方向;S1、一侧;S2、另一侧;L1、L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10。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这样的表述是,将向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入的一侧作为“前”、将其相反侧作为“后”而进行表述的。
图1和图2A、图2B所示的电连接器10是具有防水性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端子20、外壳30以及保持件40。
如图7~图10所示,连接器端子20是公型的端子。连接器端子20包括突片部(日文:タブ部)21、筒部22、台阶部23、线筒部24以及绝缘筒部25。另外,图7和图9表示图2B的同一个位置的截面。但是,图7表示保持件40位于未卡定连接器端子20的位置的状态,图9表示保持件40位于卡定连接器端子20的位置的状态。此外,图8是图7的由单点划线包围的矩形区域的放大图。图10是图9的由单点划线包围的矩形区域的放大图。
突片部21的顶端形成为尖锐的针状,其插入到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的母型的连接器端子中而与其接触。筒部22以板材卷曲的方式形成为方筒状。在筒部22形成有随着朝向突片部21去而逐渐变细的尖细部22a。在筒部22的与保持件40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与保持件40卡定的凸部22b。在筒部22的后端部形成有矛状部接受部22c,该矛状部接受部22c以形成筒部22的板材朝向台阶部23的开口部23a垂下的方式弯折。台阶部23利用被除去了与筒部22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一半而成的形状形成与筒部22之间的台阶。
线筒部24将通过除去布线W的外皮构件而暴露的芯线以导通接触的状态进行压接固定。线筒部24是通过将相对于连接器端子20的轴线向两侧突出的突出片向芯线侧弯折而形成的。
绝缘筒部25压接固定用于包覆芯线的外皮构件。绝缘筒部25是通过将相对于连接器端子20的轴线向两侧突出的突出片向芯线侧弯折而形成的。
图1和图2A所示的外壳30是利用绝缘性树脂形成的成形品。外壳30包括:配置有连接器端子20的主体部31;以及周围壁部32,其以主体部31的周围面311沿着嵌合方向F1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包围供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入的嵌合孔321。
如图7~图10所示,在主体部31形成有供连接器端子20从外壳30的后端部插入的端子收纳室312。端子收纳室312与将排列成一列的5根作为一组而隔着保持件40在两侧配置有两组的连接器端子20相对应地形成。在主体部31的端子收纳室312的后方配置有密封件部33,该密封件部33水密地包覆与连接器端子20连接的布线W。
在端子收纳室312从作为连接器端子20的后部的线筒部24的位置朝向嵌合孔321地形成有挠性片313。在挠性片313形成有朝向连接器端子20的矛状部接受部22c突出的矛状部313a。
如图2A和作为图2A的V-V线剖视图的图5所示,在外壳30的嵌合孔321的里侧壁321a以沿着与连接器端子20的插脱方向F2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滑动用槽314。滑动用槽314包括用于收纳保持件40的后述的基部并供其滑动的基部用槽314a和位于保持件40的滑动方向F3上的两端部的安装部用槽314b。滑动用槽314在从嵌合孔321侧观察时形成为字母H形。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保持件40插入到滑动用槽314而与其抵接的基部用槽314a的槽底壁314c上,突出壁315形成在滑动方向F3上的一侧S1。突出壁315用于对保持件40的插入位置和保持件40滑动时的锁定位置进行定位。此外,在槽底壁314c形成有供保持件40的凸部414b在处于锁定位置时嵌合的凹部314d1和供保持件40的凸部414b在处于非锁定位置时嵌合的凹部314d2。
如图2A所示,安装部用槽314b的槽宽形成得宽于基部用槽314a的槽宽。此外,安装部用槽314b的滑动方向F3上的长度包含保持件40在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之间滑动的滑动宽度。如图2A、图3以及作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的图4所示,在安装部用槽314b的彼此相对的槽面分别形成有一对缩窄槽宽的安装用突起部314e。
如图2A所示,在位于滑动方向F3上的一侧S1的安装部用槽314b形成有将安装部用槽314b的开口部314f的一部分封闭的封闭部314g。由此,安装部用槽314b的宽度局部地变窄。换言之,封闭部314g使保持件40插入到滑动用槽314的非锁定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保持件40安装在形成于嵌合孔321的里侧壁321a上的滑动用槽314。保持件40包括收纳于滑动用槽314而位于里侧壁321a的里侧的基部410和从基部410朝向嵌合孔321的开口部321b突出地形成的突出部420。此外,保持件40具备用于将保持件40安装于外壳30的安装部430。
基部410的后部具备比基部410的前部薄的薄壁部412,在前部和后部之间做成台阶。以下,将后部称作薄壁部412。在薄壁部4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着滑动方向F3形成有用于卡定连接器端子20的突起部413。如图7和图9所示,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各突起部413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20的凸部22b相对,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各突起部413不与任一个凸部22b相对。
在基部410的后端面形成有嵌合凸部414。嵌合凸部414包括在两端部固定的状态下两端部之间具有挠性的桥接部414a和从桥接部414a朝向后方突出的凸部414b。
在基部410形成有操作用孔415,该操作用孔415供用于使保持件40在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用工具50(见后述)插入。如图14和图15所示,操作用孔415形成在如下位置: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孔415与嵌合孔321的一侧S1侧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1,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孔415与嵌合孔321的另一侧S2侧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2。
突出部420形成为板状。突出部420在基部410的连接面416上设置在自滑动方向F3的中央偏向另一侧S2的位置。在突出部420上的、突出部420的滑动方向F3上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引导部421,该引导部421用于引导操作用工具50插入到形成在基部410上的操作用孔415。在引导部421上从供操作用工具50插入的插入口421a到基部410的操作用孔415沿着操作用工具50的插入方向F4形成有缺口部421b。
缺口部421b将突出部420分为滑动方向F3上的一侧S1侧和另一侧S2侧这两部分。插入口421a以随着朝向突出部420的顶端部去截面积扩大的方式形成。
如图2B所示,突出部420在主视时在滑动方向F3和与滑动方向F3正交的方向上均形成得比基部410小。如图18所示,突出部420的顶端形成在与连接器端子20的朝向嵌合孔321侧的突出方向F5的顶端相同的位置。
如图4和图6所示,安装部430形成在基部410的宽度方向(与滑动方向F3相同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各安装部430包括从基端朝向顶端而间隔逐渐扩大的字母V形的臂部431和形成在各个臂部431的顶端部且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爪部432。
接着,说明用于操作保持件40的操作用工具50。如图11和图12所示,操作用工具50包括操作棒510和手柄520。
操作棒510形成为圆形棒状。操作棒510竖立设置于手柄5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如图14所示,操作棒510的长度与从保持件40的突出部420的顶端到操作用孔415的底面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此外,如图12所示,操作棒510在从手柄520的厚度方向F6的一面侧观察时配置在滑动方向F3上的自手柄520的中心位置偏向另一侧S2的位置。即,在图12中是L1>L2。
如图11所示,手柄520形成为具有厚度的板状。在手柄520的、与配置有操作棒510的面相反的端面形成有用于引导操作方向的文字。
根据附图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
首先,在各连接器端子20上连接布线W。其次,准备未安装保持件40的状态下的外壳30。
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保持件40未安装于外壳30),将连接器端子20从外壳30的后端部向外壳30的端子收纳室312插入。在插入时,连接器端子20的筒部22与形成于端子收纳室312的挠性片313抵接。
挠性片313搭上筒部22的尖细部22a的倾斜面而挠曲。在筒部22越过矛状部313a时,挠性片313弹性恢复,矛状部313a卡定于矛状部接受部22c。通过矛状部313a卡定矛状部接受部22c,完成将连接器端子20插入到外壳30。
接着,将保持件40安装于外壳30。因此,利用自动机的卡盘从厚度方向F7的两侧夹持保持件40的突出部420,将其向滑动用槽314插入。另外,操作人员也能够将操作棒510通过引导部421向操作用孔415插入,操作手柄520,将保持件40向滑动用槽314插入。
在保持件40插入到滑动用槽314时,如图3和图5所示,保持件40的基部410进入到基部用槽314a,安装部430进入到滑动用槽314的安装部用槽314b。
如图4所示,通过臂部431的爪部432与安装用突起部314e接触,臂部431挠曲,爪部432被压下。在保持件40被进一步推入时,爪部432越过安装用突起部314e,臂部431弹性恢复,爪部432卡定于安装用突起部314e。
如图2B所示,保持件40被封闭部314g引导到非锁定位置。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如图7和图8所示,形成于基部410的突起部413在滑动方向F3上偏离连接器端子20的凸部22b。因而,连接器端子20仅被外壳30的矛状部313a卡定,保持件40未卡定连接器端子20。
此外,如图14所示,保持件40的凸部414b与形成在滑动用槽314的槽底壁314c上的另一侧S2的凹部314d2嵌合。
接着,说明使处于非锁定位置的保持件40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如图13、图14所示,将操作用工具50的操作棒510以适当的姿态通过保持件40的引导部421插入到操作用孔415。
如图12所示,从操作棒510到手柄520的一侧面521的距离L1大于从操作棒510到另一侧面522的距离L2。即,操作用工具50的正规的姿态是操作棒510处于自手柄520的中心位置偏向另一侧S2的位置这样的姿态。另外,即便使手柄520以操作棒510的轴线为中心地翻转180度而插入到保持件40,也能够根据外壳30和手柄520之间的位置关系容易地辨别。
如图14所示,操作用工具50以正规的姿态插入到保持件40,操作人员使操作用工具50从另一侧S2向一侧S1滑动。利用该操作,保持件40如箭头F8所示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
在保持件40向方向F8滑动时,基部410在基部用槽314a中移动,安装部430在滑动用槽314的安装部用槽314b中移动。随着基部410的移动,桥接部414a挠曲,凸部414b自凹部314d2脱离,一边在槽底壁314c上滑动一边移动到凹部314d1的位置,如图15所示,桥接部414a弹性恢复而与凹部314d1嵌合。此时,操作用工具50的手柄520的侧面521与外壳30的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c抵接。
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位于连接器端子20的凸部22b的脱落方向F9上的前方。由此,突起部413卡定连接器端子20。由此,连接器端子20利用由外壳30的矛状部313a进行的卡定和由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进行的卡定而被双重卡定。
接着,说明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用工具50而使保持件40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滑动的动作。
在操作人员使保持件40滑动到非锁定位置,解除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对连接器端子20的卡定时,操作操作用工具50,使保持件40向滑动方向F3上的另一侧S2滑动(图15所示的滑动方向F10)。
保持件40沿着滑动用槽314向另一侧S2移动。
形成于基部410的凸部414b自凹部314d1脱离,一边槽底壁314c滑动一边如图14所示与凹部314d2嵌合。此时,手柄520的侧面522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抵接。
如图7和图8所示,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返回到保持件40插入时的位置。由此,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自连接器端子20的凸部22b的脱落方向F9上的前方位置脱离,解除由保持件40的突起部413进行的卡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件40具备朝向嵌合孔321的开口部321b突出且具有引导部421的突出部420。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将操作棒510通过突出部420的引导部421容易地向操作用孔415插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外壳30的嵌合孔321向该外壳30插入保持件40。由此,即便电连接器10进行小型化,嵌合孔321的开口部321b的开口变窄,也能够在不损伤连接器端子20的突片部21、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c的前提下,可靠地利用操作用工具50操作保持件40。
此外,在使保持件40从非锁定位置向锁定位置滑动时,操作人员使手柄520滑动到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c抵接为止即可。此外,相反地,在使保持件40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滑动时,操作人员使手柄520滑动到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抵接为止即可。因而,操作人员能够没有迷惑地操作操作用工具50,能够将保持件40配置到目标位置。
此时,凸部414b与凹部314d1或凹部314d2嵌合时的振动经由操作用工具50传递到操作人员。此外,凸部414b与凹部314d1或凹部314d2嵌合时的声音传递到操作人员。因而,操作人员根据来自把持着操作用工具50的手柄520的振动、嵌合声能够认识到保持件40滑动到目标位置而操作完成的状况。
此外,如图6所示,在引导部421从插入口421a到操作用孔415为止沿着操作用工具50的插入方向F4形成有缺口部421b。因而,即使为了确保操作棒510的强度而将操作棒510形成为一定程度的粗细,通过使操作棒510自缺口部421b露出,也能够减小突出部420的厚度。
如图2B所示,从嵌合孔321的开口部321b观察时的突出部420的轮廓形成得小于基部410的轮廓。因此,即便是嵌合孔321的空间狭窄的电连接器,也能够采用突出部420。
接着,说明以不恰当的姿态操作操作用工具50的情况。操作用工具50的错误的姿态是指自正确的姿态调换手柄520在保持件40的滑动方向F3上的两端部而成的姿态。
首先,说明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的情况。
如图16所示,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保持件40偏向外壳30的另一侧S2。此外,在图16所示的、操作用工具50翻转的姿态下,从操作棒510到手柄520的另一侧S2侧的侧面521的距离L1大于从保持件40的操作用孔415到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的距离L2。因此,手柄520与嵌合孔321的开口缘部321e接触。因而,无法将操作棒510插入到引导部421。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认识到欲以不恰当的姿态操作操作用工具50的状况。另外,在图16中表示手柄520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重叠干涉的状态。
接着,说明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
如图17所示,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保持件40偏向外壳30的一侧S1。在该状态下,操作人员能够以不恰当的姿态将操作用工具50的操作棒510通过引导部421插入到操作用孔415。但是,如图17所示,手柄520的侧面521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抵接。因此,无法使手柄520滑动。因而,操作人员能够认识到欲以不恰当的姿态操作操作用工具50的状况。
如图18所示,存在异物混入到外壳30的嵌合孔321、或者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在相对于嵌合方向F1倾斜的状态下进入到外壳30的嵌合孔321的情况。但是,突出部420的顶端形成在与连接器端子20的顶端相同的位置。因此,保持件40的突出部420在与连接器端子20接触之前阻止异物混入、倾斜状态的作为嵌合对象的外壳插入。因而,能够防止连接器端子20的突片部21损伤或者变形。
另外,突出部420也可以形成为比突片部21更大程度地向嵌合孔321侧突出。由此,异物、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在与突片部21接触之前率先与突出部42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突片部21变形、或者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的外壳损伤。
在以上的说明中,外壳30包括凹部314d1、314d2,保持件40包括嵌合凸部414。但是,也可以与其相反,外壳30包括两个凸部,保持件40包括1个凹部。
(实施方式2)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器。另外,在图19~图22中,对与图6、图11以及图1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就实施方式2的保持件而言,引导部的滑动方向或者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
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保持件41上沿着图21和图22所示的操作用工具51的操作棒511的插入方向F4形成有操作用孔417和引导部423。
操作用孔417形成为,在从插入方向F4观察时矩形状孔的一侧S1的端部的一部分扩大矩形状孔的宽度。引导部423与操作用孔417连续地形成。在引导部423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F7上下表面闭合、上表面的一部分闭合的形状的缺口部423a。通过这样形成操作用孔417和引导部423,滑动方向F3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
操作用工具51的操作棒511与操作用孔417和引导部423的形状相配合地形成。具体地讲,操作棒511包括方棒状的棒主体511a和以扩大棒主体511a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于棒主体511a的端部的键部511b。
在操作保持件41时,只要操作用工具51是正规的姿态,操作人员就能够将操作棒511通过引导部423插入到操作用孔417。但是,即便欲以错误的姿态将操作用工具51的操作棒511插入到引导部423,键部511b与突出部420的前表面碰撞而无法进入到引导部423。因而,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操作用工具51是正确的姿态还是错误的姿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引导部423的滑动方向F3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但也可以是,引导部的图19所示的厚度方向F7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通过这样形成引导部,即便欲以错误的姿态将操作棒插入到引导部,也能够限制向操作用孔插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变形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器端子示出了公端子,但也可以是母端子。
在实施方式中,滑动用槽314俯视呈字母H形。但是,只要保持件40能够插入和滑动,滑动用槽314的形状就是任意的。
只要保持件40能够卡定连接器端子20,保持件40的基部410的形状和结构就是任意的。
只要能够用于将保持件40插入到滑动用槽314而且能够引导操作用工具50,保持件40的突起部420的形状和结构就也是任意的。例如,突出部420也可以是方筒、圆筒状。
此外,引导部421和操作用孔415的截面形状不必彼此相同。
插入口421a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420的顶端部去截(开口)面积扩大。也可以是,引导部421整体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420的顶端部去截(开口)面积扩大。扩大方式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阶梯式的。
也可以在引导部421不形成缺口部421b。
非对称地形成引导部421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在引导部内设置突起,在操作用工具50形成与突起相对应的槽。
外壳30和保持件40也可以不包括嵌合的凸部414b和凹部314d1、314d2。
突出部420在从嵌合孔321的开口部观察时,其滑动方向F3和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F7上的任一者的尺寸比基部410的尺寸小即可。
突出部420的顶端位置也可以在连接器端子20的顶端位置的里侧。
也可以是,即使在操作用工具50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到操作用孔415,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工具50也不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抵接。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使操作用工具50是错误的姿态,操作用工具50也不与嵌合孔321的缘部相干涉,或者,即使在插入到引导部421的状态下,也不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抵接。
在第1实施方式中,操作用工具50在错误的姿态下,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工具50与嵌合孔321的缘部相干涉而被阻止向引导部421插入,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该操作用工具50以插入到引导部421的状态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321d抵接而被限制滑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操作用工具50在错误的姿态下,在保持件40处于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工具50与嵌合孔321的缘部相干涉,在保持件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操作用工具50在插入到引导部421的状态下与嵌合孔321的内壁面抵接而被限制滑动。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其中,
该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端子(20);
外壳(30),其形成有供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的端子收纳室(312)、供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入的嵌合孔(321)、以沿着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插脱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嵌合孔的里侧壁(321a)的滑动用槽(314);以及
保持件,其具备用于卡定所述端子收纳室(312)内的所述连接器端子而防止脱落的突起部(413),该保持件在所述突起部(413)未卡定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非锁定位置和所述突起部卡定所述连接器端子的锁定位置之间沿着所述滑动用槽(314)滑动,
所述保持件(40)包括收纳于所述滑动用槽(314)的基部(410)和从所述基部(410)朝向所述嵌合孔(321)的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420),
在所述基部(410)形成有供操作用工具(50)插入的操作用孔(415),
在所述突出部(420)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用工具(50)引导到所述操作用孔(415)的引导部(4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引导部(421)从供所述操作用工具(50)插入的插入口(421a)到所述操作用孔(415)为止沿着所述操作用工具(50)的插入方向(F4)形成有缺口部(421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421)通过使所述基部的滑动方向(F3)或者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F7)上的两端部非对称地形成来限制所述操作用工具(51)以不恰当的姿态向所述操作用孔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基部(410)包括凹部或凸部(414b),在所述保持件分别位于所述非锁定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时,该凹部或凸部(414b)与所述外壳(30)所具备的凸部或凹部(314d1、314d2)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420)在从所述嵌合孔(321)的开口部观察时,其滑动方向上的尺寸和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比所述基部(410)的尺寸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420)的顶端位置与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朝向所述嵌合孔侧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位置相同,或者自所述连接器端子(20)的顶端位置进一步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操作用工具(50)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到所述操作用孔(415)而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外壳的嵌合孔的内壁面抵接,在所述操作用工具(50)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到所述操作用孔(415)而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外壳的嵌合孔的内壁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操作用工具(50)在错误的姿态下,
在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非锁定位置或者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与所述嵌合孔(321)的缘部(321e)相干涉而被阻止向所述引导部(421)插入,
在所述保持件(4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用工具(50)在插入到所述引导部(421)的状态下与所述嵌合孔(321)的内壁面抵接而被限制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操作用工具(51)在错误的姿态下与所述引导部(423)相干涉而被阻止插入。
CN201610278761.2A 2015-04-28 2016-04-28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99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004 2015-04-28
JP2015092004A JP5900684B1 (ja) 2015-04-28 2015-04-28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540A true CN106099540A (zh) 2016-11-09
CN106099540B CN106099540B (zh) 2018-09-25

Family

ID=5564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87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99540B (zh) 2015-04-28 2016-04-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53388B2 (zh)
JP (1) JP5900684B1 (zh)
KR (1) KR101780895B1 (zh)
CN (1) CN106099540B (zh)
DE (1) DE102016107817B4 (zh)
FR (1) FR3035744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0061A (zh) * 2017-06-06 2020-01-17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1033905A (zh) * 2017-11-22 2020-04-1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和连接器
CN112673529A (zh) * 2018-08-01 2021-04-16 Amad 曼奈柯斯控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带有可卡锁的构件的插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50169A (ja) * 2017-09-12 2019-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276966B1 (en) * 2017-12-04 2019-04-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KR102429531B1 (ko) * 2017-12-06 2022-08-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메일 커넥터
TWI704732B (zh) * 2019-11-04 2020-09-11 大陸商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基座以及電連接器
CN112510423B (zh) * 2020-11-27 2022-07-12 江苏明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导向拆装的电连接连接器
DE102022112082A1 (de) 2022-05-13 2023-11-1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s Steckergehäuse mit wenigstens einem Kontaktschutzvorspr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11A (zh) * 1999-01-11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EP1109263A2 (en) * 1999-12-13 2001-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68387A (ja) * 2001-08-28 2003-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10701A (ja) * 2007-10-26 2009-05-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4076A (ja) 1985-09-17 1987-03-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US5100346A (en) * 1991-03-15 1992-03-31 Cardell Corporation Micropin connector system
JP3852648B2 (ja) 1998-12-09 2006-12-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85314B2 (ja) 1999-08-02 2005-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き雌コネクタ及び端子係止具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6305990B1 (en) * 2000-05-08 2001-10-23 Tyco Electronics Corp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DE10334589B4 (de) * 2002-07-29 2008-03-27 Yazaki Corp. Steckverbinder
US7179135B2 (en) * 2005-04-25 2007-02-20 J.S. 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chanism
JP4737543B2 (ja) 2006-07-07 2011-08-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179136B1 (en) * 2006-09-19 2007-02-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858755B1 (ko) * 2006-11-20 2008-09-16 에프씨아이 커넥터즈 싱가포르 피티이 엘티디. 전기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US8721374B2 (en) * 2011-07-22 2014-05-1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2013019873B4 (de) 2013-11-28 2020-08-06 Lisa Dräxlmaier GmbH Stecker und Gegensteck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11A (zh) * 1999-01-11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EP1109263A2 (en) * 1999-12-13 2001-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68387A (ja) * 2001-08-28 2003-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10701A (ja) * 2007-10-26 2009-05-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0061A (zh) * 2017-06-06 2020-01-17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0710061B (zh) * 2017-06-06 2021-03-30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1033905A (zh) * 2017-11-22 2020-04-1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和连接器
CN112673529A (zh) * 2018-08-01 2021-04-16 Amad 曼奈柯斯控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带有可卡锁的构件的插接装置
CN112673529B (zh) * 2018-08-01 2023-12-05 Amad 曼奈柯斯控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带有可卡锁的构件的插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35744B1 (fr) 2019-03-22
KR101780895B1 (ko) 2017-09-21
KR20160128237A (ko) 2016-11-07
FR3035744A1 (fr) 2016-11-04
JP2016207627A (ja) 2016-12-08
CN106099540B (zh) 2018-09-25
DE102016107817A1 (de) 2016-11-03
US9553388B2 (en) 2017-01-24
US20160322735A1 (en) 2016-11-03
JP5900684B1 (ja) 2016-04-06
DE102016107817B4 (de)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540A (zh) 电连接器
US754408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8678866B2 (en) Lance of a connector having two contact portions
US9859657B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and including two latching mechanisms that enable detection of an unengaged state
EP2249440B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US7241168B2 (en) Join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10498075B2 (en) Connector
EP1986284A2 (en)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20295493A1 (en) Terminal fitting
JP2001332352A (ja) 慣性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JP2001185290A (ja) コネクタ
US10903605B2 (en) Connector with a retainer operable by a tool
EP2608325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H10112356A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2006244709A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検査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検査方法
US8622769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fluidproof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JP2002367709A (ja) コネクタ
JPH0636235U (ja) コネクタ
US20120295461A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CN109616829A (zh) 连接器
KR100952436B1 (ko) 커넥터
JP2001160448A (ja) コネクタ
US8460025B2 (en) Detecting connector
US20110104921A1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US20150380853A1 (en) Connector and inspection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