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682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6829A
CN109616829A CN201811128344.5A CN201811128344A CN109616829A CN 109616829 A CN109616829 A CN 109616829A CN 201811128344 A CN201811128344 A CN 201811128344A CN 109616829 A CN109616829 A CN 10961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posed
locking
shell
detection part
chim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83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6829B (zh
Inventor
雨宫大树
大高人
大高一人
石川淳
中村将寿
河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22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547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1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6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6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确保两个连接器嵌合后的嵌合状态的保持力的连接器。锁定臂(31)具有:朝向侧壁(24a1)突出,且在脱离方向延伸,并且,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向着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形成的一对导轨(31f),检测部件(40)具有肋(47),该肋(47)从抵接面(46)位于脱离方向侧,并在正式卡止位置从嵌合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处于:被夹在被主体部(21)与卡止突起(27)之间,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与卡止部(31b)在嵌合方向对置,卡止突起(27)在插入拔出方向与抵接面(46)对置,并被肋(47)与主体部(21)夹着,突出体(26)能够在固定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20)进行相对移动,该固定位置是突出体(26)以与导轨(31f)的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对置的方式所处的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连接器中,已知用于使作业者等判断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是否完全的技术。例如,连接器包括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相对于壳体相对移动的检测部件(下述的专利文献1、2)。该检测部件如果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之间(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不完全(所谓的嵌合解除状态),那么不能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如果该嵌合状态完全(所谓的完全嵌合状态),那么可以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作业者等能够基于这样的检测部件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是否完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60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8-31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将两个壳体卡止时,使壳体的锁定臂弹性变形,锁定臂的卡止部翻越过设置在对方壳体的被卡止部,使锁定臂弹性复原。另外,在解除两个壳体的卡止时,进行操作使得锁定臂弹性变形,通过以翻越过被卡止部的方式将两个连接器分离,从而解除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止。这样,为了进行两个壳体的卡止和解除,使锁定臂能够挠曲变形。例如在运输连接器单体等对方连接器未嵌合,锁定臂为自由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外力、电线挂住,从而在超过了能够弹性复原的变形而锁定臂进行变形时,锁定臂有可能塑性变形。在该情况下,由于锁定臂不能弹性复原至原来的状态,因此,不能充分确保两个连接器嵌合后的嵌合状态的保持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确保两个连接器嵌合后的嵌合状态的保持力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壳体,其容纳并保持所述端子,通过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卡止部与设置在对方壳体的被卡止部卡止并能解除地锁定,从而将对方壳体卡合;以及检测部件,其组装在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下,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相对移动,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锁定用壁部,其在与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对置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对置,且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与所述主体部一起将所述卡止部夹入;可挠性的锁定臂,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一对侧壁,其从所述主体部沿对置方向立起设置,相互隔着所述锁定臂在与嵌合方向和对置方向垂直的排列方向对置;以及一对卡止突起,其从各所述侧壁向着对侧的所述侧壁突出,所述锁定臂能够安装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卡止部;以及一对导轨,其分别朝向各所述侧壁突出,且在脱离方向延伸,并且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向着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形成,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基体;可挠性的检测臂,其从所述基体向嵌合方向突出,并处于: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脱离方向对置,在正式卡止位置,所述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嵌合方向对置;一对壁体,其从所述基体沿对置方向立起设置,相互在排列方向对置;一对突出体,其从各所述壁体分别向对侧的壁体突出,在所述锁定臂安装了所述检测部件时,处于:被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导轨夹着;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的脱离方向侧,与嵌合方向面对;以及肋,其从所述抵接面位于脱离方向侧,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在从嵌合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处于:被夹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卡止突起之间,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处于:被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卡止突起夹着,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锁定用壁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至少在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前,所述检测臂的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嵌合方向对置,所述卡止突起在插入拔出方向与所述抵接面对置,并被所述肋与所述主体部夹着,所述突出体能够在固定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相对移动,该固定位置是所述突出体以与所述导轨的脱离方向侧的所述一部分对置的方式所处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取得的效果是:能够充分确保两个连接器嵌合后的嵌合状态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是示出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对方连接器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X-X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后的完全嵌合状态。
图6是图5的Y-Y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X1-X1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5的Y1-Y1线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从图6的正式卡止位置移动至临时卡止位置之后的检测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从图9的正式卡止位置移动至临时卡止位置之后的检测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固定位置的检测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图12的Z-Z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Z1-Z1线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从图13的固定位置到达正式卡止位置之前的检测部件的移动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从图14的固定位置到达正式卡止位置之前的检测部件的移动中途的状态的图。
标记的说明
1:连接器
20:壳体
21:主体部
24a1:侧壁
25a:锁定用壁部
27:卡止突起
31:锁定臂
31b:卡止部
31f:导轨
31f2:倾斜部
31g:被卡止体
32a:被卡止部
40:检测部件
41:基体
42:检测臂
42a:末端部
43:壁体
44:突出体
46:抵接面
47:肋
C:对方连接器
Ch:对方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被限定于该实施例。
[实施方式]
图1~图16的X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C的插入拔出方向,是壳体20和对方壳体Ch的前后方向。Y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两个连接器的排列方向,与插入拔出方向垂直,是壳体20和对方壳体Ch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两个连接器的上下方向,是与插入拔出方向和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X1方向是连接器1的嵌合方向,X2方向是连接器1的脱离方向。Z1方向是两个连接器的上方向,Z2方向是两个连接器的下方向。下面的说明所使用的各方向只要没有预先说明的话,表示的是各部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的方向。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例如适用于汽车等所使用的线束等。此处,连接器1是将构成线束的多个电线连接的电线对电线连接用的连接机构,例如在气囊电路中使用。该连接器1包括未图示的端子;容纳和保持该端子的壳体20。
端子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型为预定形状,电线的终端的芯线由压接、熔敷等预定的连接形态物理且电连接。端子具有:连接对方连接器C的对方端子的端子连接部;连接电线的芯线的电线连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连接器1的端子成型为阴端子,将对方连接器C的对方端子成型为阳端子。但是,端子和对方端子互相嵌合并且物理且电连接即可,哪个是阴端子、阳端子都可以。
壳体20如图2和图3所示,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型为预定形状,具有主体部21、罩22、环状空间部23、操作槽24、容纳空间部25、卡止体26、卡止突起27。
主体部21如图4所示,为了容纳并保持多个端子,设置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1a。各端子容纳室21a每一个容纳并保持一个端子,并被形成为沿着插入拔出方向每一个容纳并保持一个端子。端子容纳室21a在嵌合方向侧具有开口部,经由该开口部使内侧的端子的端子连接部露出到外侧。对方端子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从该开口部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1a,与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嵌合。在该端子容纳室21a中,在脱离方向侧也具有开口部,在内侧与端子的电线连接部连接的电线从脱离方向侧的开口部拉出到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各端子容纳室21a在方筒状的罩22的内侧配置的长方体的主体部21的内侧以方格状并列配置,且从罩22向脱离方向侧突出。
罩22如图1和图2所示是筒状,被形成为主体部21配置在内侧。罩22以其筒轴方向沿着插入拔出方向的方式配置。罩22在嵌合方向侧具有开口部22a。对方连接器C从该开口部22a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罩22被形成为方筒状,在配置于内侧的长方体的主体部21的内侧将端子容纳室21a以方格状并列配置,且使端子容纳室21a向脱离方向侧突出。
环状空间部23如图1所示,形成于主体部21与罩22之间,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连接器嵌合工序时,对方连接器C的对方壳体Ch的筒状的罩Chf将主体部21以包入内侧的方式容纳。在该罩Chf的内侧容纳并保持有多个对方端子。
操作槽24如图4所示,被形成为使后述检测部件40的一部分露出到外侧,为了对于检测部件40由作业者等进行操作而设置。操作槽24具有操作空间部24a、侧壁24a1、可动空间部24b。操作空间部24a是在操作槽24使检测部件40露出到外侧的空间部分,在作业者等进行操作时利用。操作空间部24a具有侧壁24a1。侧壁24a1被形成为在排列方向对置,成为壳体20的外壁的一部分。可动空间部24b是在操作槽24设置在检测部件40与主体部21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在嵌合方向侧与环状空间部23连通。
容纳空间部25如图4所示,被形成为与操作空间部24a相比配置在嵌合方向侧,与操作空间部24a的嵌合方向侧连通。容纳空间部25具有锁定用壁部25a、侧壁部25b。锁定用壁部25a在上下方向在环状空间部23侧的相反侧,以相对于主体部21在上方向对置的方式形成,并容纳检测部件40的一部分。侧壁部25b被形成为与锁定用壁部25a的两端部相连,在排列方向对置地形成一对。另外,锁定用壁部25a和侧壁部25b成为壳体20的外壁的一部分。
卡止体26如图3所示,从容纳空间部25的一对侧壁部25b分别个别地立起设置,在排列方向对置地形成一对。一个卡止体26向另一个卡止体26突出地形成。
卡止突起27如图2所示,从操作空间部24a的一对侧壁24a1分别个别地立起设置,在排列方向对置地形成一对。一个卡止突起27向另一个卡止突起27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卡止突起26在侧壁24a1的插入拔出方向的两端部中,在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于上方向侧。
此处,是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互相插入结束的状态,将端子与对方端子之间的物理且电连接成立的状态称作完全嵌合状态。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前,或者在连接器解除工序中完全嵌合状态之后的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以下也记作“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记作嵌合解除状态。
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设置有保持构造30,该保持构造30在这些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壳体20与对方壳体Ch互相卡合,并保持该完全嵌合状态。保持构造30是连接器间的所谓的锁定构造,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壳体20与对方壳体Ch互相卡合,并保持该完全嵌合状态。保持构造30包括锁定臂31、被卡止构造32。
锁定臂31如图4所示,一体化地形成于主体部21的4个外周面中的一个,通过卡止在对方壳体Ch,保持完全嵌合状态。锁定臂31被形成为一对侧壁24a1夹着锁定臂。另外,锁定臂31固定在主体部21,具有可挠性,能安装检测部件40。另外,锁定臂31具有基部31a、卡止部31b、解除柄部31c、支承部31d、引导部31f、锁定臂突出体31g。
基部31a被形成为:脱离方向侧的一端向下方折弯并固定在主体部的上方向侧的外周面,且嵌合方向侧的另一端在嵌合方向延伸。
卡止部31b形成于基部31a的嵌合方向侧的另一端,并被形成为与锁定用壁部25a在下方对置。卡止部31b卡止在对方壳体C所设置的被卡止部32a,能解除卡止地将对侧壳体C锁定于壳体20。
解除柄部31c被形成为:嵌合方向侧的一端与卡止部31a连接,脱离方向侧的另一端在脱离方向延伸。解除柄部31c被形成为锁定臂31的两侧壁在嵌合方向延伸的半箭头形状,并构成该侧壁。另外,解除柄部31c具有支承部31d。
支承部31d在壳体20单体的状态下,在与主体部21之间形成有间隙。支承部31b与主体部21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对置,并被形成为:在从排列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基部31a的脱离方向侧的一端重叠。
导轨31f如图7所示,被形成为:分别朝向各侧壁24a1突出,且在脱离方向延伸,并且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朝向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导轨31f设置在解除柄部31c的分别与各侧壁24a1对置的位置。另外,导轨31f具有直线部31f1和倾斜部31f1。
直线部31f1如图7所示,是导轨31f的嵌合方向侧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在脱离方向平行延伸。
倾斜部31f2如图7所示,是导轨31f的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从直线部31f2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延伸,被形成为:随着在脱离方向前进,而趋向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
被卡止体31g如图2所示,处于:被主体部21与卡止突起27夹着,从一对侧壁24a1分别个别地立起设置,在排列方向对置并形成一对。被卡止体31g被形成为长方体。本实施方式的被卡止体31g被形成于解除柄部31c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
被卡止构造32设置在对方壳体C,被形成为通过与卡止部31b卡止从而可解除地卡止。被卡止构造32具有被卡止部32a和解除操作部32b。
被卡止部32a如图1所示,是从罩Chf的外壁面突出的突出体,被形成为: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能够在插入拔出方向与卡止部31a相对。被卡止部32a在完全嵌合状态时,以位于卡止部31a的脱离方向侧的方式形成于罩Chf的外壁面。卡止部31a和被卡止部32a在完全嵌合状态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但是,在隔开间隔的情况下,以在该间隔阻塞且卡止部31a与被卡止部32a接触时,不阻碍完全嵌合状态的方式设定间隔。该例子的被卡止部32a被形成为长方体。
解除操作部32b如图1所示,是从罩Chf的外壁面突出的突出体,被形成为: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能够在插入拔出方向与卡止部31a相对。解除操作部32b在完全嵌合状态时,以位于卡止部31a的嵌合方向侧的方式形成于罩Chf的外壁面。卡止部31a和解除操作部32b在完全嵌合状态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该例子的解除操作部32b被形成为长方体,在嵌合方向侧形成有斜面。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如图7所示,具有检测部件40,该检测部件40被形成为在插入拔出方向对于壳体20能相对移动,用于作业者等判断与对方连接器C的完全嵌合状态。检测部件40安装在锁定臂31。检测部件40配置在与锁定臂31相比更靠壳体20的外侧,且以至少脱离方向侧配置在操作槽24的操作空间部24a的方式组装于壳体20。所以,在操作空间部24a中,检测部件40的至少脱离方向侧露出到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将操作空间部24a用作检测部件40的相对移动操作用的空间。因此,在检测部件40中,脱离方向侧被作为用于相对移动操作用的操作部而被利用。另外,检测部件具有基体41、检测臂42、壁体43、突出体44、检测部件操作部45、抵接面46、肋47、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
基体41如图4所示,被形成为:在对于壳体20安装了检测部件40后,相对于锁定臂31的基部31b隔开间隔地配置。基体41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是在下方向一个平面与基部31b面对的矩形的片体形状的成型体,也可以在该片体形状的成型体形成各种切除、槽等。
检测臂42如图8所示,被形成为:从形成为U形的基体41的排列方向的中央部向嵌合方向突出,相对于基体41具有可挠性。检测臂42具有末端部42a,被形成为:在检测部件40安装在锁定臂31时,末端部42a与卡止部31b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
壁体43如图8所示,从基体41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部在对置方向立起设置并形成一对。壁体43朝向各侧壁24a1侧形成,相互在队列方向对置地形成。各壁体43分别具有突出体44。突出体44从各壁体43向对侧的壁体43分别突出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突出体44形成于壁体43的下方向侧的端部,在检测部件移动工序中,被形成并配置为相对于锁定臂31的导轨31f能够在排列方向相对。突出体44通过与导轨31f在上下方向对置,并在插入拔出方向移动,从而引导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
检测部件操作部45如图1所示,被形成为:在操作空间部24a从基体41向上方向突出。在作业者等进行检测部件40的相对移动时被利用。检测部件操作部45与壳体20的锁定用壁部25a相比向外侧突出,具有解除操作面45a、嵌合操作面45b。解除操作面45a位于嵌合方向侧,与脱离方向相面对地形成,嵌合操作面45b位于脱离方向侧,与嵌合方向相面对地形成。检测部件操作部44在临时卡止位置,隔着支承部31d与主体部21对置,并且以与卡止部31b相比更位于脱离方向侧的方式形成。
抵接面46如图7所示,是将检测部件40安装在锁定臂31时与嵌合方向垂直的平面,被形成为从嵌合方向侧与各卡止突起27对置。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面46在排列方向隔着检测部件操作部45形成一对。抵接面46分别具有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固定用抵接面46b。
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如图7所示,是抵接面46的上方向侧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向上方向延伸。实施方式的一对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在排列方向隔着检测部件操作部45来形成。
固定用抵接面46b如图7所示,是抵接面46的下方向侧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向下方向延伸。实施方式的一对固定用抵接面46b分别位于各壁体43的脱离方向侧,与嵌合方向垂直地形成。
肋47如图7所示,位于各抵接面46的脱离方向侧,被设置为从各抵接面46的对置方向的中途的位置向脱离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肋47在排列方向隔着检测部件操作部45形成一对。肋47从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的下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向脱离方向延伸,在从脱离方向观察时被形成为位于临时卡止用抵接面a4的上方向侧。
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如图2所示,分别形成于检测部件40的各壁体43的嵌合方向侧。一对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以与壳体20的各侧壁部25b对置的方式突出,被形成并配置为:在检测部件移动工序中,在嵌合方向能够与壳体20的卡止体26相对。
检测部件4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临时卡止位置、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移动(检测部件移动工序)。临时卡止位置是指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为嵌合解除状态时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位置,是检测部件40不位于锁定用壁部25a与卡止部31b之间的位置。正式卡止位置是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位置,是检测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锁定用壁部25a与卡止部31b之间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插入拔出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从临时卡止位置向嵌合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到达正式卡止位置,通过从正式卡止位置向脱离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到达临时卡止位置。
接下来,说明在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相对移动方向和上方向的卡止。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置有在临时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向插入拔出方向和上方向移动的临时卡止构造。临时卡止构造利用检测部件40的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和壳体20的各卡止突起27,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利用锁定臂31的卡止部31b和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限制检测部件40向嵌合方向侧移动,利用检测部件40的各肋47和壳体20的各卡止突起27,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
说明在临时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各卡止突起27如图11所示,分别位于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的脱离方向侧,通过相对于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的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从而分别用各卡止突起27来限制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利用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和各卡止突起27,限制在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各临时卡止用抵接面46a和各卡止突起27在检测部件40为临时卡止位置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说明在临时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嵌合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在该容纳空间部25中限制向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部31b如图10所示,通过相对于末端部42a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地配置,从而限制末端部42a向嵌合方向侧移动。利用卡止部31b和末端部42a,在插入对方连接器C前且检测部件40为临时卡止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部31b和末端部42a在此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说明在临时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的构造。各卡止突起27如图11所示,分别配置在各肋47的上方向侧,通过相对于各肋47的上方向侧的端部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从而分别用各卡止突起27限制各肋47向脱离方向侧移动。利用各肋47和各卡止突起27,限制在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上方向侧的移动。各肋47和各卡止突起27在检测部件40为临时卡止位置时,可以在对置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对置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接下来,说明在正式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相对移动方向和上方向的卡止。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如图6所示,设置有在正式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插入拔出方向和上方移动的正式卡止构造。正式卡止构造利用壳体20的各卡止体26和检测部件40的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移动,利用检测部件40的检测部件操作部45和壳体20的锁定用壁部25a,限制检测部件40向插入方向侧移动,利用壳体20的锁定用壁部25a和检测部件40的各壁体43,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
说明在正式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部件40的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分别位于各卡止体26的嵌合方向侧,各卡止体26与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在插入拔出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分别利用各卡止体26限制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利用各卡止体26和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在正式卡止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各卡止体26和各正式卡止用卡止突起48在此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说明在正式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插入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在检测部件40中,如图6所示,检测部件操作部45位于锁定用壁部25a的脱离方向侧,该锁定用壁部25a与检测部件操作部45在插入拔出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用各锁定用壁部25a限制检测部件操作部45向嵌合方向侧移动。利用该锁定用壁部25a与检测部件操作部45,在正式卡止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嵌合方向侧的移动。锁定用壁部25a和检测部件操作部45在此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说明在正式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的构造。在检测部件40中,如图6所示,各壁体43位于锁定用壁部25a的下方向侧,该锁定用壁部25a与各壁体43在对置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用各锁定用壁部25a限制各壁体43向上方向侧移动。利用该锁定用壁部25a与各壁体43,在正式卡止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上方向侧移动。锁定用壁部25a和各壁体43在此时,可以在对置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对置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另外,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能够在正式卡止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固定位置是在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前,检测部件40安装在锁定臂31的状态下,将检测部件40保持在壳体20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位置也是检测部件40组装于壳体20时的位置。因此,固定位置包含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被互相插入前的状态。
说明在固定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相对移动方向和对置方向的卡止。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如图4和图7所示,设置有在正式卡止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插入拔出方向和对置方向移动的固定构造。固定构造利用壳体20的各卡止突起27与检测部件40的各固定用抵接面46b,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移动,利用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和锁定臂31的卡止部31b,限制检测部件40向插入方向侧移动,利用导轨31f的各倾斜部31f2和各壁体43的突出体44,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利用壳体20的各卡止突起27和检测部件40的各肋47,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移动。
说明在固定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部件40如图4所示,各固定用抵接面46b分别位于各卡止突起27的嵌合方向侧,各卡止突起27与各固定用抵接面46b在插入拔出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分别利用各卡止突起27限制各固定用抵接面46b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利用各卡止突起27和各固定用抵接面46b,在固定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脱离方向侧的移动。各卡止突起27和各固定用抵接面46b在此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说明在固定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插入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部件40如图4所示,末端部42a位于卡止部31b的脱离方向侧,该卡止部31b与末端部42a在插入拔出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用卡止部31b限制末端部42a向插入方向侧的移动。利用该卡止部31b与末端部42a,在固定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插入方向侧的移动。卡止部31b和末端部42a在此时,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说明在固定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上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部件40如图7所示,各突出体44分别位于各倾斜部31f2的下方向侧,各倾斜部31f2与各突出体44在对置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分别用各倾斜部31f2限制各突出体44向上方向侧的移动。利用各倾斜部31f2与各突出体44,在固定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上方向侧的移动。各倾斜部31f2和各突出体44在此时,可以在对置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对置方向隔开间隔。
说明在固定位置限制检测部件40向下方向侧的移动的构造。检测部件40如图7所示,各肋47分别位于各卡止突起27的上方向侧,各卡止突起27与各肋47在对置方向为互相对置状态。此处,分别用各卡止突起27限制各肋47向下方向侧的移动。利用各卡止突起27与各肋47,在固定位置时,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壳体20)向下方向侧的移动。各卡止突起27和各肋47在此时,可以在对置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对置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如图4所示,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使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移动使得对方壳体Ch插入到壳体20的环状空间部23。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移动,从而卡止部31b与被卡止部32a抵接。卡止部31b和被卡止部32a抵接后,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持续移动,从而卡止部31b被被卡止部32a向上方按动,并使锁定臂31弯曲着翻越过卡止部31b,直至被卡止部32a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另外,作业者等使锁定臂31的卡止部31b向上方弯曲后,通过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持续移动,可以使被卡止部32a移动至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
此外,被卡止部32a将卡止部31b向上方按动后,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持续移动,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与被卡止部32a接触。而且,随着移动的进行,被卡止部32a对末端部42a作用向上方向的力。此时,在检测部件40中,检测臂42开始以脱离方向侧的基部为支点挠曲。
在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如图13所示,挠曲的锁定臂31返回原来的位置,卡止部31b与被卡止部32a在插入拔出方向面对。在保持构造30中,由于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拔出动作被抑制,因此,以完全嵌合状态保持。另外,在检测部件40中,检测臂42弯曲直至末端部42a能够翻越过卡止部31b的位置。
在锁定臂31中,如图13所示,通过在嵌合方向移动直至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从而卡止部31b向解除操作部32b接近。在卡止部31b与解除操作部32b之间,通过将在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的间隔缩小,从而用解除操作部32b的端部来卡止卡止部31b向嵌合方向侧的运动。利用该卡止部31b和解除操作部32b的端部,限制完全嵌合状态的锁定臂31向嵌合方向侧的移动。
说明检测部件40从固定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的相对移动。如图13所示,在完全嵌合状态下,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使末端部42a越过卡止部31b在嵌合方向侧移动,从而检测部件40从固定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相对于壳体20相对移动。由此,检测臂42位于锁定用壁部25a与卡止部31b之间。检测部件40如图6所示,在从解除末端部42a的卡止状态后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的期间,由于末端部42a离开解除操作部32b,因此该检测臂42的挠曲缓缓消除。
另外,在检测部件40的侧壁24a1侧的端部,形成沿着被基体41和壁体43和突出体44包围的插入拔出方向的槽。检测部件40在组装在锁定臂31时,通过该锁定臂31容纳在检测部件40的槽,从而保持在锁定臂31。通过这样构成,如图16所示,能够在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31向插入拔出方向相对移动时进行引导,并且能够抑制检测部件40从锁定臂31的脱离(向与相对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脱离)。另外,突出体44在固定位置如图14所示,处于与导轨31f的倾斜部31f2对置,在正式卡止位置如图9所示,处于与导轨31f的直线部31f1对置。
说明检测部件40从正式卡止位置向临时卡止位置的相对移动。如图6所示,检测部件40为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作业者用手指将解除操作面45a向脱离方向扳拉,使检测部件40在脱离方向移动,从而与该行进一起,末端部42a与解除操作部32b接触。而且,随着该解除的行进,解除操作部32b对于末端部42a作用向上方向的力。此时,在检测部件40中,检测臂42开始以脱离方向侧的基部为支点挠曲。在该检测部件40中,解除进一步行进,如图15所示,检测臂42弯曲直至末端部42a能够翻越过解除操作部32b的位置。使末端部42a越过解除操作部32b并向脱离方向侧运动,从而检测部件40从正式卡止位置向临时卡止位置相对于壳体20相对移动。另外,突出体44在临时卡止位置如图11所示,处于与导轨31f的倾斜部31f2对置。
说明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C的完全嵌合状态的解除。如图6所示,检测部件40为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作业者将解除操作面45b向脱离方向持续扳拉,从而锁定臂31的支承部31d下降,抵接在壳体20的主体部21。而且在抵接后,通过进一步扳拉解除操作面45a,由于因杠杆作用锁定臂31的解除柄部31c以支承部31d和主体部21的触点即支点为中心转动,因此,检测部件操作部45向脱离方向且下方向移动。由此,由于与解除柄部31c的嵌合方向侧的一端连接的卡止部31b向上方向弯曲,因此,卡止部31b与被卡止部32a在插入拔出方向不会相面对。因此,通过持续扳拉解除操作面45a,能够解除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C的完全嵌合状态,能够成为正式卡止解除状态。此外,检测部件操作部45在半嵌合状态下,隔着支承部31d与主体部21对置,并且位于卡止部31b的脱离方向侧。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连接器1,至少在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前,检测臂42的末端部42a与卡止部31b在嵌合方向对置,卡止突起27被肋47和主体部21夹着,利用处于突出体44与导轨31f的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对置的固定位置,能够在检测部件40安装在锁定臂31的状态下保持在壳体20。由此,由于成为锁定臂31被保持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以往的连接器那样的因外力、电线挂卡住而导致锁定臂变形。即,在锁定臂31成为自由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施加超过锁定臂31能弹性复原的变形的变形的负载,由于检测部件40被保持在壳体20,因此,能够抑制锁定臂31的变形,不会成为锁定臂31为塑性变形的变形状态,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器嵌合后的保持力。
另外,检测部件40的突出体44以限制将锁定臂31向上下方向变形的方式保持导轨31f,但在固定位置,由于以检测部件40的突出体44与朝向导轨31f的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形成的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对置的方式进行保持,因此,在与正式卡止位置相比较的情况下,能够使检测部件40与锁定臂31在对置方向的相对距离远离,即使检测部件40翻越过壳体20的卡止突起27,锁定臂31也能够以少的挠曲量进行保持。
另外,导轨31f具有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随着在脱离方向前进而趋向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的倾斜部31f2,检测部件40的突出体44以与倾斜部31f2对置的方式移动,从而检测部件40从固定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在锁定臂31具有处于被主体部21和卡止突起27夹着的被卡止体31g,例如在正式卡止位置、临时卡止位置,即使施加超过锁定臂31能弹性复原的变形的变形的负载,由于被卡止体31g与卡止突起27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锁定臂31的变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轨31f包括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随着在脱离方向前进而趋向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的倾斜部31f2,但不限于此,例如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可以被形成为趋向离开主体部21的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臂具有处于被主体部21和卡止突起27夹着的被卡止体31g,但不限于此,例如锁定臂的解除柄部31f也可以处于被主体部21和卡止突起27夹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突起27设置在壳体20的后端,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在壳体20的后端的嵌合方向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解除柄部31c形成锁定臂操作部。由此,即使没有检测部件40,通过操作锁定臂操作部,能够进行两个壳体的卡止解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导轨31f分别设置在解除柄部31c的与各侧壁24a1对置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导轨31f可以是在解除柄部31c的各侧壁24a1分别对置并突出的部分,即锁定臂31的两侧壁。在该情况下,导轨31f是构成锁定臂31的两侧壁中的解除柄部31c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臂31在基部31a固定在主体部21,即相对于主体部21形成为悬臂梁,但不限于此。例如,在锁定臂31中的插入拔出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固定在主体部21的支承部,也可以在嵌合方向的端部形成卡止部31b,将锁定臂31中与支承部相比的脱离方向侧作为解除柄部31c。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突起27在插入拔出方向被形成得平坦,但不限于此。卡止突起27可以在脱离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向上方向突出的限制突起。在该情况下,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各限制突起分别位于分别翻越过各卡止突起27的各肋47的脱离方向侧。即,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时,由于两对肋47与卡止突起27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因此,能够抑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在脱离方向移动从而检测部件40卷起,即,检测部件40从壳体20脱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卡止突起27与肋47面接触,为了抑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在脱离方向移动从而检测部件40卷起,即,检测部件40从壳体20脱落,因此是优选的。固定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检测部件40,基体41与嵌合方向侧端部相比脱离方向侧端部位于上方向,基体41相对于插入拔出方向,为脱离方向侧端部位于上方的倾斜的状态。所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卡止突起27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与插入拔出方向平行的情况下,肋47的上下方向的下表面形成为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与插入拔出方向平行。或者,在从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肋47的上下方向的下表面在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以外的状态下,在与插入拔出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卡止突起27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与检测部件40为固定位置的状态的肋47的下表面平行地形成。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
壳体,其容纳并保持所述端子,通过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卡止部与设置在对方壳体的被卡止部卡止并能解除地锁定,从而将对方壳体卡合;以及
检测部件,其组装在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下,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相对移动,
所述壳体具有:
主体部;
锁定用壁部,其在与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对置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对置,且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与所述主体部一起将所述卡止部夹入;
可挠性的锁定臂,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
一对侧壁,其从所述主体部沿对置方向立起设置,相互隔着所述锁定臂在与嵌合方向和对置方向垂直的排列方向对置;以及
一对卡止突起,其从各所述侧壁向着对方的所述侧壁突出,
所述锁定臂能够安装所述检测部件,具有:
卡止部;以及
一对导轨,其分别朝向各所述侧壁突出,且在脱离方向延伸,并且脱离方向侧的一部分向着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形成,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
基体;
可挠性的检测臂,其从所述基体向嵌合方向突出,并位于: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脱离方向对置,在正式卡止位置,所述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嵌合方向对置;
一对壁体,其从所述基体沿对置方向立起设置,相互在排列方向对置;
一对突出体,其从各所述壁体分别向对方的壁体突出,在所述锁定臂安装了所述检测部件时,位于:被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导轨夹着;
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的脱离方向侧,与嵌合方向垂直;以及
肋,其从所述抵接面位于脱离方向侧,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在从嵌合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位于:被夹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卡止突起之间,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位于:被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卡止突起夹着,
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锁定用壁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
至少在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前,所述检测臂的末端部与所述卡止部在嵌合方向对置,所述卡止突起在插入拔出方向与所述抵接面对置,并被所述肋与所述主体部夹着,所述突出体能够在固定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相对移动,该固定位置是所述突出体以与所述导轨的脱离方向侧的所述一部分对置的方式所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导轨包括脱离方向侧的所述一部分随着在脱离方向前进而趋向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方向的倾斜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锁定臂具有被卡止体,该被卡止体位于:被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卡止突起夹着。
CN201811128344.5A 2017-10-04 2018-09-27 连接器 Active CN109616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4196 2017-10-04
JP2017194196 2017-10-04
JP2018-072284 2018-04-04
JP2018072284A JP6754794B2 (ja) 2017-10-04 2018-04-0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6829A true CN109616829A (zh) 2019-04-12
CN109616829B CN109616829B (zh) 2020-04-24

Family

ID=6572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8344.5A Active CN109616829B (zh) 2017-10-04 2018-09-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2632B2 (zh)
CN (1) CN109616829B (zh)
DE (1) DE10201821691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016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140936A (zh) * 2020-01-16 2021-07-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77758A (ja) * 2019-04-16 2020-10-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11770B2 (ja) * 2020-05-29 2022-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7494054B2 (ja) * 2020-08-19 2024-06-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76808B2 (ja) 2021-01-08 2024-05-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0078A1 (en) * 2001-04-04 2003-03-27 Yazaki Corporation Coupling detector for connector
US20060223383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device
CN204835053U (zh) * 2014-06-20 2015-12-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89979A (zh) * 2015-01-14 2016-07-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锁定构造
JP2016197529A (ja) * 2015-04-03 2016-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付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3848A (en) * 1990-09-27 1992-11-17 Yazaki Corporation Incomplete 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JP2921645B2 (ja) 1994-07-12 1999-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JP3228854B2 (ja) * 1995-09-21 2001-11-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H09219255A (ja) * 1996-02-07 1997-08-19 Yazaki Corp 二重ロックコネクタ
JP3958525B2 (ja) 2001-02-27 2007-08-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JP3920055B2 (ja) * 2001-04-12 2007-05-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813836B2 (ja) * 2001-05-18 2006-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810285B2 (ja) * 2001-06-12 2006-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976134B2 (ja) * 2001-09-05 2007-09-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KR20120028821A (ko) * 2010-09-15 2012-03-23 스미토모 덴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0078A1 (en) * 2001-04-04 2003-03-27 Yazaki Corporation Coupling detector for connector
US20060223383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device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4835053U (zh) * 2014-06-20 2015-12-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89979A (zh) * 2015-01-14 2016-07-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锁定构造
JP2016197529A (ja) * 2015-04-03 2016-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付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016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152016B (zh) * 2019-06-27 2022-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140936A (zh) * 2020-01-16 2021-07-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140936B (zh) * 2020-01-16 2023-03-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2632B2 (en) 2019-06-04
CN109616829B (zh) 2020-04-24
DE102018216917A1 (de) 2019-04-04
US20190103705A1 (en)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6829A (zh) 连接器
CN109390784A (zh) 连接器
EP2530787A2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US87471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080261438A1 (en) connector
EP2637262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428225A (zh) 连接器
EP2779317A1 (en) Connector
KR101588439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9028277B2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US8708759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JP200813054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077139A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107645104B (zh) 连接器
US20070099520A1 (en) Connecting terminal
CN106415942B (zh) 电连接器
EP2479849A1 (en) Connector
US2022040726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275875B (zh) 连接器
EP299620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9067744A (ja) コネクタ
JP2017199487A (ja) 嵌合検知機能を有する電気接続装置
CN104813549A (zh) 端子拔出夹具
CN111834820A (zh) 连接器
CN113939960B (zh) 阴连接器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