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016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016B
CN112152016B CN202010532475.0A CN202010532475A CN112152016B CN 112152016 B CN112152016 B CN 112152016B CN 202010532475 A CN202010532475 A CN 202010532475A CN 112152016 B CN112152016 B CN 112152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ember
housing
detection
locking
f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24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016A (zh
Inventor
木田新二朗
间宫裕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嵌合检测的可靠性提高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具有锁臂的壳体;和相对于壳体能在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移动的检测构件。检测构件具有卡止片,在两壳体嵌合前,该卡止片在待机位置上卡止于锁臂。检测构件和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当检测构件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时与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具有卡止增强部,该卡止增强部使检测构件向将卡止片和锁臂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检测构件。壳体具有能挠曲的锁臂。锁臂将对方壳体锁定,将两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能在初始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组装。检测构件具有弹性臂部。弹性臂部在顶端部具有突部。通过弹性臂部的突部与锁臂的锁定突起碰触,从而检测构件停留在初始位置。当两壳体正规嵌合时,锁臂的锁定突起将对方壳体的锁定接受部卡止,弹性臂部的突部从锁定突起离开。在该状态下,通过对检测构件赋予推压力,从而检测构件到达检测位置。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初始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设定有待机位置,但是检测构件的移动操作如上述。
另一方面,当两壳体未正规嵌合时,则维持突部和锁定突起的卡止,检测构件不能到达检测位置。因此,通过检测构件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能够检测为两壳体已正规嵌合。
在检测构件设置有松动消除部。在向检测位置移动的移动过程中,松动消除部被壳体的滑接面压挤,检测构件的高度方向(弹性臂部的挠曲方向、与检测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晃动被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假设在检测构件没有设置松动消除部时,则有可能在检测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高度方向的间隙。例如,在两壳体嵌合前,当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作用于没有设置松动消除部的检测构件时,则检测构件在与壳体的间隙范围内向使突部和锁定突起的卡止减少的高度方向移位,有可能突部和锁定突起的卡止意外地解除。因此,嵌合检测的可靠性降低。另一方面,松动消除部能够限制检测构件的晃动,但是有时不是有助于使突部和锁定突起的卡止增加的结构。
因此,以提供能够将嵌合检测的可靠性提高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锁臂,其能挠曲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检测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两壳体嵌合后,被容许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卡止片,在所述两壳体嵌合前,所述卡止片在所述待机位置上卡止于所述锁臂,所述检测构件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当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时与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具有卡止增强部,所述卡止增强部使所述检测构件向将所述卡止片和所述锁臂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将嵌合检测的可靠性提高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中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停留在待机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停留在待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停留在检测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壳体处于单体状态时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作用于检测构件、且检测构件通过卡止增强部而倾斜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从斜上方观看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方观看检测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能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锁臂,其能挠曲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检测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两壳体嵌合后,被容许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卡止片,在所述两壳体嵌合前,所述卡止片在所述待机位置上卡止于所述锁臂,所述检测构件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当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时与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具有卡止增强部,所述卡止增强部使所述检测构件向将所述卡止片和所述锁臂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在两壳体嵌合前,假设当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作用于检测构件时,则检测构件通过卡止增强部而向使卡止片和锁臂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因此,能够防止检测构件意外地向检测位置移动,能够提高嵌合检测的可靠性。
(2)优选所述卡止增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倾斜地面对。据此,在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作用于检测构件时,检测构件能够以向使卡止片和锁臂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顺利地倾斜的方式移位。
(3)优选所述卡止增强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构件。据此,能够防止壳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因为检测构件通过自身的卡止增强部而移位,所以也不易产生设置卡止增强部时的尺寸误差。
(4)优选所述卡止增强部成为能够将与所述检测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壳体的间隙填埋的肋形状。据此,不必设置用于将检测构件和壳体的间隙填埋的专用的松动消除结构,能够将构成简化。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连接器具备壳体10及检测构件60。壳体10能与对方壳体90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两壳体10、90在开始嵌合时相互面对的面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图2之外的各图为基准。
<壳体10>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有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外周包围的嵌合筒部12、对壳体主体11及嵌合筒部12进行连接的沿着径向的连结部13、以及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上方的锁臂14。壳体主体11与嵌合筒部12之间、且比连结部13靠前方的空间为对方壳体90的后述的罩部91(参照图3)嵌合的嵌合空间15。
壳体主体11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腔16。如图5所示,各腔16在壳体主体11中沿左右排列地设置。在各腔16中从后方插入未图示的端子零件。
如图5所示,壳体主体11在后端部具有向径向伸出的凸缘部18。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中的凸缘部18与连结部13之间环绕设置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用于安装未图示的盖构件。
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嵌入环状的密封构件20。密封构件2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与比连结部13靠前方的台阶部分碰触。密封构件20在两壳体10、90嵌合时在罩部91与壳体主体11之间被向径向压缩。两壳体10、90借助密封构件20被液密地密封。
在壳体主体11从前方安装有前保持体21。前保持体21为合成树脂制,并且起到如下作用:将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覆盖,并且限制密封构件20向前方脱出,且二次防止端子零件脱离。
如图5所示,嵌合筒部12在上部具有:一对侧壁22,其在锁臂14的左右两侧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和上壁23,其架设在两侧壁22的上端之间。
两侧壁22从壳体10的前端形成到靠近后端的位置。如图5所示,两侧壁22在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后端开口的一对槽部25,进一步在两槽部25的内表面具有如图2所示相对于左右方向呈倒锥形倾斜的防脱部27。上壁23与两侧壁22的上端的前部连续设置。锁臂14配置于比上壁23靠后方,在俯视时能够目视整体。
锁臂14具有:如图5所示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立起的左右一对腿部28;和如图1所示从两腿部28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臂主体29。
如图2所示,臂主体29在前端部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卡止部30,在卡止部30的左右两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部31。如图1所示,卡止部30的后表面的上部形成为朝向上端逐渐地后倾的斜面45。
两连接部31呈沿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板片状,前端部与卡止部30的左右两端连续设置,后端部与两腿部28连续设置。
如图5所示,臂主体29在后端部具有矩形框状的框部33。框部33具有:在两腿部28的上端间沿着左右架设的止动部34;在比止动部34靠上方与止动部34对置地配置的解除部35。止动部34及解除部35呈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板片状。止动部34的左右两端与两连接部31的后端部的下端连续设置。解除部35的左右两端与两连接部31的后端部的上端连续设置。
如图2所示,臂主体29在比卡止部30靠后方、且两连接部31之间具有插入孔36。插入孔36在前后方向贯穿框部33的内部,在卡止部30与框部33之间在上下开放。在插入孔36中从后方插入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卡止片63。
止动部34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的两腿部28之间的位置具有被切口成U字状的形状的凹部37。
如图1所示,解除部35比臂主体29中的其他区域配置得高一截。解除部35的上表面是在上方露出的平坦面,在后端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部38。当解除部35的上表面被按压时,臂主体29以两腿部28为支点,以卡止部30向上移位的方式倾倒。
如图5所示,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在两侧壁22之间、且比两腿部28靠下方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平坦的滑接面46。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卡止增强部76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滑接。
<检测构件60>
检测构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6及图7所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壁部61;从壁部61的下部的左右两端部向前方突出的一对防脱片62;以及从壁部61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向前方突出的卡止片63。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能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到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在待机位置上,如图1及图2所示,壁部61向比臂主体29靠后方离开地配置,在检测位置上,如图3所示,壁部61能够与臂主体29的后端碰触。
壁部61呈纵壁状,以能够将两侧壁22之间的后方区域覆盖的大小构成。壁部61在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状的一对突片部64。两突片部64遍及壁部61的整个高度而形成。两突片部64的下部的外表面与两防脱片62连续设置。
如图7所示,壁部61的下部在前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嵌合突片部65。另外,壁部61的下部在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爪状的一对加强部67。两加强部67的外表面与两突片部64连续设置。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朝向前方以下坡倾斜。当检测构件60位于检测位置时,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沿着两腿部28的后表面配置。
两防脱片62能够以与壁部61的左右两端部连续设置的基部为支点向内外(左右)挠曲。如图2所示,两防脱片62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嵌合。两防脱片62具有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对应的矩形的截面形状。两防脱片62在前端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爪状的防脱突起66。两防脱片62的防脱突起66能够与两侧壁22的防脱部27卡止。
卡止片63能够以与壁部6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连续设置的基部为支点向上下挠曲。卡止片63的前端配置于比两防脱片62的前端靠前方。卡止片63在框部33内贯穿并插入到臂主体29的插入孔36。
如图1所示,卡止片63的后部73成为从壁部61向前方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卡止片63的后部73与嵌合突片部65的上端连续设置。
卡止片63的前部74具有比后部73向上方配置得高的部分。卡止片63的前部74具有从顶端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爪状的卡止突起69。卡止片63的前表面以从上部到下部沿着上下方向逐渐地峭立的方式形成。卡止片63的前部74在侧视时成为向上方弯曲的形态。
如图6及图7所示,检测构件60在壁部61的下表面具有呈肋状突出的多个卡止增强部76。各卡止增强部76在壁部61的下表面以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三个。具体地讲,各卡止增强部76包括:中间侧的卡止增强部76,其在壁部61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从壁部61侧设置到嵌合突片部65的下表面侧;和一对两侧的卡止增强部76,其在壁部61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从壁部61侧设置到两加强部67的下表面侧。如图6所示,各卡止增强部76呈梯形,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平坦的端面79。各卡止增强部76的前表面成为朝向后方以下坡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7。并且,各卡止增强部76在倾斜面77与端面79之间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线状的边界部78。
各卡止增强部76配置于比检测构件60中的其他部分低一级的位置。检测构件60利用各卡止增强部76支承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上。
在检测构件6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之际,如图1所示,当检测构件60取得正规的移动姿势,壁部61在整体上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且两防脱片62及卡止片63在整体上沿着前后方向配置时,则各卡止增强部76的端面79能够沿着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滑接。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当检测构件60取得从正规的移动姿势倾斜的移位姿势,壁部61在整体上前倾地配置,且两防脱片62及卡止片63在整体上前低后高地配置时,则各卡止增强部76的倾斜面77能够向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侧接近,倾斜面77或者边界部78能够与滑接面46滑接。
<对方壳体90>
对方壳体90为合成树脂制,固定于未图示的汽车的设备。如图3所示,对方壳体90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91。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突出地配置在罩部91内。在罩部91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有锁定突部92。
<连接器的嵌合脱离方法及嵌合检测方法>
在连接器嵌合之前,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从后方组装。当检测构件60到达待机位置时,如图2所示,两防脱片62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嵌合,两防脱片62的防脱突起66与防脱部27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并且,如图1所示,卡止片63的卡止突起69与臂主体29的卡止部30的后表面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由此,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在待机位置上保持成被限制在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
检测构件60在各卡止增强部76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碰触的状态下成为两防脱片62能够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的内部上表面碰触的状态。由此,检测构件60与壳体10的上下方向(与检测构件6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间隙被填埋,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晃动被限制。检测构件60的晃动被限制的状态在检测构件60组装到壳体10的期间始终被维持。
接着,对方壳体90的罩部91插入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5。在两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中,锁定突部92与卡止部30干涉,锁臂14以两腿部28为支点挠曲变形。锁定突部92在卡止部30的下表面滑动。当两壳体10、90正规嵌合时,锁臂14弹性恢复,臂主体29沿着前后方向配置,锁定突部92从下方插入到臂主体29的插入孔36。通过锁定突部92与卡止部30的后表面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从而两壳体10、90保持为嵌合状态。当两壳体10、90正规嵌合时,端子零件与对方端子零件电连接。另外,罩部91与密封构件20弹性地密合,从而罩部91与壳体主体11之间被液密地密封。
另外,伴随对方壳体90的锁定突部92插入到插入孔36,卡止突起69被锁定突部92按压而向上方移位。由此,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被解除,检测构件60变为能够向成为检测位置侧的前方移动的状态。
接着,用手指抓持壁部61的上部等,将检测构件60向前方推压。在检测构件60的移动过程中,各卡止增强部76的端面79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滑接。另外,在检测构件60的移动过程中,卡止片63的后部73在框部33内移位,卡止片63的前部74挠曲变形,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上表面滑接。当检测构件60到达检测位置时,卡止片63弹性恢复,如图3所示,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前表面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
在检测位置上,壁部61的下部的前表面与止动部34碰触,并且嵌合突片部65插入到凹部37,且两突片部64以包住框部33的方式与两连接部31的外表面对置地配置。通过壁部61与止动部34碰触,从而可限制检测构件60向比检测位置靠前方移动。
如上所述,在两壳体10、90处于正规的嵌合状态时,检测构件60能够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当两壳体10、90未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锁定突部92不插入到插入孔36,维持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因此,即使对检测构件60赋予向前方推压的推压力,也不能使检测构件60移动到检测位置。因此,检测构件60能够移动到检测位置,由此能够检测为两壳体10、90位于正规的嵌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由于保养等事情而使两壳体10、90脱离时,壁部61的上部被向后方强烈拉拽。于是,在伴随卡止片63的挠曲动作的同时,卡止突起69越过卡止部30,检测构件60返回到待机位置。此时,卡止突起69跨上锁定突部92,卡止片63的前部74变为挠曲变形的状态。
接着,从上方对解除部35赋予按压力。于是,锁臂14以两腿部28为支点挠曲变形,臂主体29的前端向上方移位。由此,卡止突起69从卡止部30脱离。在该状态下,两壳体10、90被向分离方向拉拽,相互被拉离。另一方面,因为构成为即使从上方对检测构件60赋予按压力,锁臂14也以不与检测构件60连动,所以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不会解除。
但是,在两壳体10、90嵌合前,当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位于待机位置时,有时异物等与检测构件60干涉而对检测构件60施加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在该情况下,假设当卡止片63向上方挠曲变形时,则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后表面在其上方滑接,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量减少,通过进一步赋予推压力,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被解除,有可能检测构件60向检测位置意外地移动。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两壳体10、90嵌合前,在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位于待机位置时,当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参照图4的箭头F)施加于检测构件60的壁部61的上部等时,则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斜面45碰触,在卡止片63产生将要使前部74向下移位的反作用力。通过对卡止片63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如图4所示,各卡止增强部76前低后高地倾斜,壁部61成为前倾,检测构件60也倾斜而取得移位姿势。在检测构件60取得移位姿势的过程中,卡止突起69向下与卡止部30的后表面滑接,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量增加。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的推压力赋予给检测构件60时,则各卡止增强部76的倾斜面77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能滑接地面对,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量进一步增加。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嵌合前时,即使向检测位置推压的推压力偶然地作用于检测构件60,各卡止增强部76也使检测构件60向将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所以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不会意外地解除,能够将检测构件60可靠地停留于待机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利用检测构件60检测嵌合的可靠性。
另外,因为各卡止增强部76具有倾斜面77,倾斜面77相对于壳体主体11的滑接面46倾斜地面对,所以检测构件60也能够向移位姿势顺利地倾斜。而且,各卡止增强部76也不会成为特别复杂的结构。
而且,因为各卡止增强部76成为能够将上下方向上的检测构件60和壳体10的间隙填埋的肋形状,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将检测构件60和壳体10的间隙填埋的专用的松动消除结构,能够将构成简化。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增强部76设置于检测构件60,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卡止增强部也可以设置于壳体主体的滑接面。进一步地,卡止增强部也可以设置于检测构件和壳体主体双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增强部76设置有多个,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卡止增强部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在该情况下,优选卡止增强部例如以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检测构件和壳体滑接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增强部76具有直线状倾斜的倾斜面77,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卡止增强部也可以具有弯曲状倾斜的倾斜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构件60在两壳体10、90嵌合后通过手动向检测位置移动,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检测构件也可以在两壳体嵌合后通过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向检测位置自动地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嵌合筒部
13:连结部
14:锁臂
15:嵌合空间
16:腔
18:凸缘部
19:安装槽
20:密封构件
21:前保持体
22:侧壁
23:上壁
25:槽部
27:防脱部
28:腿部
29:臂主体
30:卡止部
31:连接部
33:框部
34:止动部
35:解除部
36:插入孔
37:凹部
38:突部
45:斜面
46:滑接面
60:检测构件
61:壁部
62:防脱片
63:卡止片
64:突片部
65:嵌合突片部
66:防脱突起
67:加强部
69:卡止突起
73:(卡止片的)后部
74:(卡止片的)前部
76:卡止增强部
77:倾斜面
78:边界部
79:端面
90:对方壳体
91:罩部
92:锁定突部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能与对方壳体嵌合;
锁臂,其能挠曲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
检测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两壳体嵌合后,被容许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
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沿着与所述检测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两个方向的壁部;以及从所述壁部向所述检测构件往所述检测位置移动的方向突出的能挠曲的卡止片,
所述卡止片在所述两壳体嵌合前,在所述待机位置上卡止于所述锁臂,
所述壳体具有沿着与所述卡止片的挠曲方向交叉的两个方向的平坦的滑接面,
所述检测构件的所述壁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滑接面中的至少一方在当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时与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具有卡止增强部,所述卡止增强部使所述检测构件向将所述卡止片和所述锁臂之间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增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另一方的与所述卡止增强部滑接的部分倾斜地面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增强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增强部成为能够将在与所述卡止片的挠曲方向上的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填埋的肋形状。
5.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能与对方壳体嵌合;
锁臂,其能挠曲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
检测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两壳体嵌合后,被容许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
所述检测构件具有卡止片,在所述两壳体嵌合前,所述卡止片在所述待机位置上卡止于所述锁臂,
所述检测构件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在当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时与另一方滑接的部分具有卡止增强部,所述卡止增强部使所述检测构件向将所述卡止片和所述锁臂之间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
所述卡止增强部成为能够将在与所述卡止片的挠曲方向上的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填埋的肋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增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另一方的与所述卡止增强部滑接的部分倾斜地面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增强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构件。
CN202010532475.0A 2019-06-27 2020-06-11 连接器 Active CN112152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9743A JP2021005519A (ja) 2019-06-27 2019-06-27 コネクタ
JP2019-119743 2019-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016A CN112152016A (zh) 2020-12-29
CN112152016B true CN112152016B (zh) 2022-01-14

Family

ID=7389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2475.0A Active CN112152016B (zh) 2019-06-27 2020-06-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3160B2 (zh)
JP (1) JP2021005519A (zh)
CN (1) CN112152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6022A (ja) * 2021-03-05 2022-09-15 ジェーエスティ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付きコネクタ
TWI767630B (zh) * 2021-03-24 2022-06-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JP2023109226A (ja) * 2022-01-27 2023-08-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0370A (ja) * 1990-03-28 1991-12-11 Yazaki Corp 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機構
JP2002367731A (ja) * 2001-06-12 2002-12-20 Yazaki Corp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6712635B1 (en) * 2002-07-17 2004-03-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9616829A (zh) * 2017-10-04 2019-04-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9673B2 (ja) * 1999-04-27 2004-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ガタ防止構造
JP3871523B2 (ja) * 2001-04-20 2007-0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813836B2 (ja) * 2001-05-18 2006-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997858B2 (ja) * 2002-07-24 2007-10-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US6896538B2 (en) * 2002-10-31 2005-05-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lf-cleaning CPA device for high-debris applications
JP4133922B2 (ja) * 2004-04-28 2008-08-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一対の電気コネクタ
JP4548272B2 (ja) * 2005-08-17 2010-09-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10980B2 (ja) 2012-03-09 2015-1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478906B2 (en) * 2014-03-18 2016-10-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mating assurance
JP6370341B2 (ja) * 2016-07-21 2018-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53586B1 (en) * 2018-04-25 2018-12-1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Reinforced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0370A (ja) * 1990-03-28 1991-12-11 Yazaki Corp 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機構
JP2002367731A (ja) * 2001-06-12 2002-12-20 Yazaki Corp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6712635B1 (en) * 2002-07-17 2004-03-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9616829A (zh) * 2017-10-04 2019-04-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12051A1 (en) 2020-12-31
CN112152016A (zh) 2020-12-29
JP2021005519A (ja) 2021-01-14
US11223160B2 (en)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2016B (zh) 连接器
CN109428225B (zh) 连接器
US7588454B2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locking structure
KR200465368Y1 (ko) 커넥터 위치 보장 장치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US7252530B2 (en) Connector
KR101740170B1 (ko) 커넥터
CN111066207B (zh) 部件锁定结构
WO2014181416A1 (ja) コネクタ
US20080096414A1 (en) Connector
CN113228427A (zh) 连接器
CN108429071B (zh) 连接器
US7753613B2 (en) Connector
CN112152017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5B (zh) 连接器
US6572394B1 (en) Connector and use thereof
JP6191661B2 (ja) コネクタ
US20030186579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052516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CN114175416A (zh) 连接器
CN108461963B (zh) 连接器
CN112350110B (zh) 连接器
US20200303860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US11133622B2 (en) Connector with connection detection member
KR20150115640A (ko) 커넥터
JP5397124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