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7237A - 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87237A
CN106087237A CN201610068009.5A CN201610068009A CN106087237A CN 106087237 A CN106087237 A CN 106087237A CN 201610068009 A CN201610068009 A CN 201610068009A CN 106087237 A CN106087237 A CN 106087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tructur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ricot machine
trico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80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87237B (zh
Inventor
S.盖斯勒
F.哈梅林
K.科莱克
G.克劳斯
R.桑德曼
J.魏斯曼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087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7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87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7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说明一种经编机( 1 ),该经编机具有支承结构( 13-18 )、带有多个具有成圈工具( 5 6 )的梳栉( 3 4 )的梳栉装置( 2 )以及作用于所述梳栉装置( 2 )的驱动机构( 7 8 )。 人们想能够用这样的经编机实现较高的工作速度。 为此设置了一种以周期性变化的力( 20 )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 13-18 )的补偿机构( 19 )。

Description

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该经编机具有支承结构、带有多个具有成圈工具的梳栉的梳栉装置以及作用于所述梳栉装置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这样的经编机用于制造针织品。在制造针织品时,不同的成圈工具共同作用,用于形成毛圈 (Maschen) 。所述成圈工具在此布置在梳栉上,使得所述布置在梳栉上的成圈工具同样地运动。所述梳栉的运动由所述驱动机构所引起。在此,所述驱动机构在一个毛圈形成周期中通常必须使相应的梳栉至少加速一次并且至少制动一次。
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生产率,人们致力于构造具有尽可能大的工作宽度的经编机。 6m 或者更大的工作宽度已经得到了实现。但是,这样大的工作宽度也要求所述支承结构的相应大的长度。
另一种获得较高的生产率的可行方案在于,以尽可能高的工作速度来运行所述经编机。但是,这两种用于提高生产率的可行方案的组合比较困难,因为在工作宽度较大的情况下更高的工作速度经常导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对于经编机来说能够实现较高的工作速度。
该任务对于开头所提到类型的经编机来说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设置了以周期性变化的力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的补偿机构( Kompensationseinrichtung )。
在提高工作速度时,问题在于,所述经编机、更精确来讲所述支承结构易于振动。这些振动而后可能会传递到具有成圈工具的梳栉上,并且在不利的情况下导致所述成圈工具彼此相撞。即使没有出现碰撞,这样的振动也可能导致所制造的针织品的质量降低。这样的振动的原因在实际上不可避免,因为,如上面已经解释的那样在每个毛圈形成过程中必须使所述成圈工具连同其梳栉加速并且制动。在此产生的力反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并且在这里导致振动。不过,所述力具有周期性的走向,其又取决于所述工作速度。所述力从块、尤其是所述成圈工具梳栉及所述驱动装置的所属部件的运动中产生。所述补偿机构而后反向地激发( anregen )所述支承结构。由此降低所述振动的大小、也就是振幅。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几乎完全消除所述振动。
优选所述补偿机构在沿着所述支承结构的纵向方向的当中的四分之一之外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人们已经确定,利用如此布置所述位置的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振动的振幅的非常好的降低,在所述位置上所述补偿机构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所述补偿机构在一个唯一的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通常就已足够。
优选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拥有至少一个波节的至少一个固有振动形式,并且所述补偿机构在布置在所述波节之外的位置上将力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中得到所述振动的振幅的突出的降低。
优选所述补偿机构在固有振动形式的最大的振动距离( Schwingungsweg )的范围内的位置上将所述力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中。在这个位置上以最小可能的力实现减振。所述补偿机构在一个唯一的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经常就已足够。不过,原则上在所有情况中可行的是,所述补偿机构在多个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或者甚至由多个部件构成。
优选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机架( Maschinenbett ),并且所述补偿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机架的区域中。所述机架是所述支承结构的元件,该元件基于其长度而在特别的程度上易于振动。如果所述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机架中,那么该补偿机构也可直接作用于所述机架,并且促进所述振动的振幅的降低。“在机架中”这个名称意味着,所述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机架的纵向延伸之内。它完全也可以布置在所述机架的外面。
优选所述机架具有顶端件( Kopfteil ),在该顶端件上布置了提花机构( Mustergebungseinrichtung ),并且所述补偿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顶端件的区域中。所述提花机构比如是提花传动装置或者线性驱动单元,其作用于所谓的导纱梳栉( Legebarre ),用于沿着偏移方向( Versatzrichtung )、也就是平行于其纵向方向驱动所述导纱梳栉,这在毛圈形成过程中对于毛圈形成来说是必需的。所述提花机构布置在所述机架的顶端件上具有以下优点: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所述提花机构与所述导纱梳栉之间并且由此相对于所述梳栉装置在总体上实现几何上的配属关系( Zuordnung )。此外,不过没有或者仅仅未充分地利用所述顶端件。现在可以将所述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顶端件的区域中,用于以有利的方式利用在那里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补偿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顶端件中。在经编机的有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顶端件中有至今未得到利用的空腔。现在可以将这个空腔用于安置所述补偿机构。
优选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横梁,并且所述补偿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横梁的区域中。在所述横梁的内部经常有至今未得到利用的空腔。现在可以将所述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横梁中,用于以有利的方式利用这个空腔。通过所述横梁也可以将为了减振所必要的反作用力导入到所述经编机中。
优选所述补偿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处于作用连接之中。因为所述驱动机构控制着各个元件、尤其是具有成圈工具的梳节的运动,所以所述驱动机构也负责由所述运动的块的加速和制动引起的力。如果现在将所述补偿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耦合,那么以简单的方式拥有从块的运动中产生的力与由所述补偿机构产生的反作用力的配属关系,所述作用连接可以是纯机械的连接,对于该纯机械的连接来说所述驱动机构比如直接驱动着所述补偿机构。所述作用连接也可以是信号方面的连接,对于所述信号方面的连接来说相应的控制信号被传递到所述补偿机构中。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补偿机构具有至少一台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可以构造为电动的、气动的或者液压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而后可以以所期望的方式驱动着所述补偿机构,用于产生所期望的反作用力。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台驱动马达相对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能够调节的相位。而后可以在运行中或者在各个运行阶段( Betriebsabschnitt )之间调节所述相位,用于实现所述补偿机构的最佳的作用。
优选所述补偿机构在所述支承结构与基座( Fundament )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运动的块或者产生力的元件。运动的块是一种特别简单的设计方案,用于产生反作用力。而后仅仅必须使所述运动的块加速并且制动,用于产生所期望的反作用力,或者所述运动的块可以围绕着转动轴线转动。作为替代方案或者补充方案,所述反作用力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产生:在所述支承结构与所述基座之间布置产生力的元件。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不仅将放置所述经编机的面视为基座。也可以将其它的位置固定的部件、比如墙或者其它的建筑物部件或者系缆柱或者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中的类似部件看作基座。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补偿机构具有至少一个不平衡发生器( Unwuchtgenerator )。不平衡发生器是一种结构元件或者组件,对于该组件来说具有偏心的质量分布的至少一个部件进行旋转。由此在这个旋转的元件旋转时产生周期性旋转的( umlaufend )力,该力可以由所述补偿机构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中。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不平衡发生器朝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产生力,其中尤其朝不同的方向的振幅能够彼此独立地调节。由此可以实现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的反作用力的更为精确的调节。比如可以使用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的转动方向的不平衡发生器。所述周期性旋转的不平衡力相加成一种力 - 时间 - 走向,该力 - 时间 - 走向的朝两个空间方向的振幅和相位能够彼此独立地调节。由此不仅可以实现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的反作用力的非常精确地调节,而且也可以在运行中比如根据转速来调节所述力的走向,用于匹配作用于不同的固有振动形式。
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轴,并且所述补偿机构产生一种力,该力包含具有与所述至少一根驱动轴的转动频率或者转动频率的整数倍相应的频率的至少一个份额。如果比如所述支承结构的第一固有振动形式相应于这样的频率,该频率相应于所述驱动轴的转动频率的三倍(对于额定转速来说),那就可以通过产生具有所述三倍的力来实现所述振动的振幅的突出的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附图:
1 示出了经编机的示意性图示;
2 示出了经编机中的力的示意性图示;
3 示出了经编机的支承结构的固有振动形式的示意性图示;
4 示出了补偿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并且
5 示出了补偿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1 示出了一种经编机 1 ,该经编机具有下面要解释的支承结构并且具有梳栉装置 2 ,所述梳栉装置则具有至少一个导纱梳栉 3 和织针梳栉( Wirknadelbarre 4 。在所述导纱梳栉 3 上固定了导纱针( Legenadel 5 并且在所述织针梳栉 4 上固定了织针 6 。通常存在其它的梳栉,但是出于简明原因没有将其示出。
在运行中,必须使所述导纱梳栉 3 和所述织针梳栉 4 相对于彼此运动,以便所述导纱针 5 可以围绕着所述织针 6 来得到导引,用于形成针织品的毛圈。为了引起这种运动而设置了驱动轴 7 ,该驱动轴由马达 8 来转动。所述驱动轴 7 通过连杆( Pleuelstange 9 与所述织针梳栉 4 处于连接之中,并且在经编机的有些实施方式中也通过导纱杆( Legehebel 10 与所述导纱梳栉 3 处于连接之中。也还有提花机构 11 作用于所述导纱梳栉 3 ,所述提花机构 11 使所述导纱梳栉 3 沿着其纵向延伸的方向运动。所述提花机构 11 与所述导纱梳栉 3 之间的作用连接在这里出于简明原因而仅仅通过箭头 12 来表示。
为了容纳所述驱动轴 7 和梳栉 3 4 连同其驱动元件、也就是连杆 9 和导纱杆 10 ,而设置了所述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机架 13 、支架 14 和横梁 15 。如有需要,所述支承结构可以具有另外的元件。
所述机架 13 布置在多个立放在地面上的机器底座 16 17 上。除了所示出的两个机器底座 16 17 之外,如果需要,也可以设置另外的机器底座。
在所述机架 13 上设置了顶端件 18 。所述顶端件 18 在这里超过机器底座 17 伸出,并且在这里构造为无支承的,也就是说它在所述机器底座 17 的背向梳栉装置 2 的侧面上没有进一步得到支撑。所述顶端件 18 支承着 所述提花机构 11 。所述顶端件 18 处于所述经编机 1 的工作宽度之外。
在所述顶端件 18 中布置了下面将要进一步解释的补偿机构 19
在运行中,所述马达 8 驱动着所述驱动轴 7 。所述驱动轴 7 周期性地使所述织针梳栉 4 和另外的梳栉、必要时也使所述导纱梳栉 3 加速并且制动。所述周期性通过所述驱动轴 7 的转动速度来确定。
在每次毛圈形成过程中都需要所述织针梳栉 4 和另外的梳栉的至少一次加速和制动。不仅在块的加速时而且在块的制动时都需要力,所述力引起相应的反应力。这些反应力 F1-F12 示意性地在图 2 中示出。在那里,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出于简明的原因,在图 2 中仅仅示出了所述支承结构。
因为所述反应力 F1-F12 周期性地出现,所以它们激发所述支承结构 13-18 产生振动。所述支承结构 13-18 具有多种固有振动形式,在这些固有振动形式中在图 3 中示出了一种典型的固有振动形式。为了简化解释而过大地示出了这种固有振动形式。所述支承结构的“未被干扰的”形式则用虚线来示出。
如果现在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轴 7 和马达 8 )产生的力以与所述支承结构的属于固有振动形式的固有频率相应的频率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那么所述支承结构就以在图 3 中示出的固有振动形式进行振动。这样的可以说谐振的振动可能导致巨大的问题。在最为不利的情况中,这样的振动导致成圈工具的碰撞。即使这样的碰撞没有出现,这样的振动也可导致所制造的针织品的质量的降低。
为了将这样的振动保持得较小而设置了在图 1 2 中示出的补偿机构 19 。所述补偿机构 19 产生反作用力 20 ,该反作用力周期性地变化并且该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 13-18 。但是,所述反作用力 20 在一个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 13-18 就已足够。
所述补偿机构 19 布置在沿着纵向方向 21 (与所述机架 13 的纵向延伸平行的方向)的当中的四分之一之外,并且优选布置在所述经编机的工作宽度之外。
如可以在图 3 中看出的那样,所述支承结构的固有振动形式具有两个波节 22 23 ,在所述波节中所述振动距离在实际上是零,也就是最小。所述补偿机构 19 而后将力在布置在所述波节之外的位置上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 13-18 中。在此优选的是其中有待补偿的固有振动形式具有尽可能大的振动距离的位置。
对于在图 3 中示出的振动形式来说,所述顶端件 18 反相地振动成波腹 24 。也就是说如果可以使所述反作用力 20 作用于所述顶端件 18 ,那就可以相应地将所述波腹 24 保持得较小。在理想情况中,甚至完全可以消除振动。不过,在实际上经常只能接近于这样的情况。
因为所述反应力 F1-F12 取决于所述驱动机构 7 8 的转动频率,所以适宜的是,将所述补偿机构 19 与所述驱动机构 7 8 耦合。这可以以机械的方式、比如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将所述驱动轴 7 与所述补偿机构 19 机械地连接。这一点示意性地在图 4 中示出。所述驱动轴 7 与传动装置 25 相连接,在所述传动装置 25 的输出端上通过操纵杆 26 固定了补偿块( Kompensationsmasse 27 。所述补偿块 27 比如可以朝两个通过双箭头 28 29 来表示的方向进行运动。所述传动装置 25 拥有变速功能,也就是说使所述补偿块 27 比如以所述驱动轴 7 的转动频率的整数倍进行运动,其中,这种运动沿着双箭头 28 的方向平行于纵向方向 21 来进行并且沿着双箭头 29 的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 21 来进行。而后从由所述补偿块 27 的运动中产生的反应力的总和中产生所述反作用力 20 。也可以使用多个同时具有不同的运动的补偿块 27
在一种替代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补偿机构 19 (图 5 )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平衡发生器 30 31 。每个不平衡发生器 30 31 都具有旋转的盘 32 33 ,在所述盘中偏心地布置了块 m1 m2 。在这里示出了分立的( diskret )块 m1 m2 。但是,偏心的质量分布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起:所述盘 32 33 相应地构成并且比如具有空隙或者类似结构,其引起沿着周向方向不相同的质量分布。
通过马达 34 35 将所述盘 32 33 置于旋转之中。所述马达 34 35 可以构造为电动马达。其它的驱动装置是可行的,比如气动的或者液压的驱动装置。
所述马达 34 35 优选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轴 7 调节的相位,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反应力 F1-F12 与所述反作用力 20 之间的相位关系,用于对减振进行优化。
当然,所述补偿机构 19 的、在图 5 中示出的、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平衡发生器 30 31 的构造也可以在必要时所述盘 32 33 可通过驱动装置 25 由所述驱动轴 7 来驱动得到实现。
所述反作用力 20 最简单地通过基于运动的块引起的惯性力来产生。这些块或者也仅仅一个唯一的块也可以直接以气动的或者液压的方式来运动,使得旋转驱动装置可能成为多余。作为替代方案或者补充方案,也可以在所述支承结构 13-18 与所述环境、也就是基座或者单独的足够大的块之间使用产生力的元件。这样的产生力的元件比如可以是压力缸,所述压力缸以气动的或者液压的方式被驱动,用于产生力。所述力也可以以电的或者磁性的方式来产生。
所述块的运动可以是纯粹平移的,它可以是纯粹旋转的,或者它可以包括平移的和旋转的运动的组合。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机构 19 布置在所述机架 13 中。但是也可以将所述补偿机构 19 布置在所述横梁 15 上或者所述横梁 15 的内部或者布置在所述横梁 15 的延长部上(未示出)。

Claims (15)

1. 经编机(1),具有支承结构(13-18)、带有多个具有成圈工具(5、6)的梳栉(3、4)的梳栉装置(2)以及作用于所述梳栉装置(2)的驱动机构(7、8),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以周期性变化的力(20)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13-18)的补偿机构(19)。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在沿着所述支承结构(13-18)的纵向方向的当中的四分之一之外作用于所述支承结构(13-18)。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3-18)具有至少一种拥有至少一个波节(22、23)的固有振动形式,并且所述补偿机构(19)在布置在所述波节(22、23)之外的位置上将所述力(20)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13-18)中。
4. 按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在处于固有振动形式的最大的振动距离的范围内的位置上将所述力(20)导入到所述支承结构(13-18)中。
5. 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3-18)具有机架(13)并且所述补偿机构(19)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机架(13)的区域中。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3)具有顶端件(18),在所述顶端件上布置了提花机构(11),并且所述补偿机构(19)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顶端件(18)的区域中。
7.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顶端件(18)中。
8. 按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3-18)具有横梁(15)并且所述补偿机构(19)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横梁(15)的区域中。
9. 按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与所述驱动机构(7、8)处于作用连接之中。
10. 按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具有至少一台驱动马达(33、34)。
11.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台驱动马达(33、34)相对于所述驱动机构(7、8)具有能够调节的相位。
12. 按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在所述支承结构(13-18)与基座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运动的块(29、m1、m2)或者产生力的元件。
13. 按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19)具有至少一个不平衡发生器(30、31)。
14. 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不平衡发生器(30、31)朝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产生力,其中尤其朝不同方向的振幅能够彼此独立地调节。
15. 按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8)具有至少一根驱动轴(7)并且所述补偿机构(19)产生力(20),所述力包括拥有与所述至少一根驱动轴(7)的转动频率或者转动频率的整数倍相应的频率的至少一个份额。
CN201610068009.5A 2015-04-27 2016-02-01 经编机 Active CN106087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65243.5 2015-04-27
EP15165243.5A EP3088578B1 (de) 2015-04-27 2015-04-27 Kettenwir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7237A true CN106087237A (zh) 2016-11-09
CN106087237B CN106087237B (zh) 2018-03-30

Family

ID=5300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8009.5A Active CN106087237B (zh) 2015-04-27 2016-02-01 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088578B1 (zh)
CN (1) CN1060872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274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卡尔迈耶研发有限公司 具有减振器的经编机
CN113511513A (zh) * 2020-04-10 2021-10-19 中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悬臂及其减振结构以及具有该悬臂的卡匣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491A (zh) * 1996-10-03 1998-06-03 路易吉·O·佐雷尼 经编钩编织带机上交替插入纬纱的装置及其制品
DE19803912A1 (de) * 1997-11-14 1999-05-20 Cetex Chemnitzer Textilmaschin Be- od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DE19754561A1 (de) * 1997-12-09 1999-06-24 Erwin Giegerich Fadenspannungsregelung für Kettenwirkmaschinen
DE19957774C1 (de) * 1999-12-01 2001-04-12 Draebing Kg Wegu Tilger
CN201351225Y (zh) * 2009-01-22 2009-11-25 宁波积家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绣花机的机架减振装置
CN102359699A (zh) * 2011-09-05 2012-02-22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机地脚
DE102010043952A1 (de) * 2010-11-16 2012-05-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Einrichtung zur aktiven Reduzierung einer mechanischen Schwingung
CN102808894A (zh) * 2011-05-30 2012-1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的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491A (zh) * 1996-10-03 1998-06-03 路易吉·O·佐雷尼 经编钩编织带机上交替插入纬纱的装置及其制品
DE19803912A1 (de) * 1997-11-14 1999-05-20 Cetex Chemnitzer Textilmaschin Be- od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DE19754561A1 (de) * 1997-12-09 1999-06-24 Erwin Giegerich Fadenspannungsregelung für Kettenwirkmaschinen
DE19957774C1 (de) * 1999-12-01 2001-04-12 Draebing Kg Wegu Tilger
CN201351225Y (zh) * 2009-01-22 2009-11-25 宁波积家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绣花机的机架减振装置
DE102010043952A1 (de) * 2010-11-16 2012-05-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Einrichtung zur aktiven Reduzierung einer mechanischen Schwingung
CN102808894A (zh) * 2011-05-30 2012-1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的防振装置
CN102359699A (zh) * 2011-09-05 2012-02-22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机地脚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274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卡尔迈耶研发有限公司 具有减振器的经编机
CN111692274B (zh) * 2019-03-15 2021-11-30 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 具有减振器的经编机
CN113511513A (zh) * 2020-04-10 2021-10-19 中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悬臂及其减振结构以及具有该悬臂的卡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8578B1 (de) 2017-03-22
EP3088578A1 (de) 2016-11-02
CN106087237B (zh)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5287B2 (ja) 直線式編機糸ガイドバーの振動制御装置
CN100507110C (zh) 用于力织机综框的综框驱动系统
CN106087237A (zh) 经编机
US9283688B2 (en) Method for cutting block materials and cutting machine for cutting block materials
JP2013053513A (ja) 加振機及び該加振機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CN106048878B (zh) 成圈工具梳栉
CN103909560B (zh) 一种自动变频变幅振动装置及其振动调节方法
TW494153B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fall plate bar
JP2001502761A (ja) 駆動装置
KR101880680B1 (ko) 경편기
US7578249B2 (en) Tufting machine head shaker
CN102418230B (zh) 针织机
KR20180034197A (ko) 경편기
JP4974027B2 (ja) ワープ直線式編機糸ガイドの糸通し改良装置
JPH08506624A (ja) ニードリング機械およびそれに関連するニードリング方法
CN1853009A (zh) 用于特别是在织机中产生被驱动的部件的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CN102493069B (zh) 整经机的导纱针床往复直线运动装置
CN110106616A (zh) 一种提花针织大圆机
CN113930892B (zh) 经编机
CN110195292B (zh) 双针床经编机
CN102493068B (zh) 花经轴整经机的导纱针床往复直线运动装置
TWI840908B (zh) 經編機的梳櫛驅動裝置
JP6820679B2 (ja) テリークロス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縦糸の張力を調整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8823762A (zh)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CN1834318B (zh) 织机综框的综框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03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meier R & D Co., Ltd

Address before: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