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1312A -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1312A
CN106061312A CN201480076543.XA CN201480076543A CN106061312A CN 106061312 A CN106061312 A CN 106061312A CN 201480076543 A CN201480076543 A CN 201480076543A CN 106061312 A CN106061312 A CN 106061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rp
band
core
zippe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65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1312B (zh
Inventor
王嘉琦
黄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61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1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1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1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10、10a)中,对拉链带(20、20a)的除芯部(24、24a)以外的带主体(23)实施压延加工,而使构成带主体(23)的构成纱条的第1带面与构成芯部(24、24a)的构成纱条的表面相比更为平坦化。由此,拉链链牙(14)被安装到拉链带(20、20a)的带侧缘部(22)上,且能够提高带主体(23)的第1带面的光滑性和手感,并且使该第1带面具有光亮。

Description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用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通过使拉链带的带面具有光亮来提高外观品质的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例如衣物类的前片和开口部等中多使用拉链。拉链通常通过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以规定间隔安装多个拉链链牙来构成形成有链牙列的一对拉链牙链带,进而在得到的一对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上能够滑动地安装拉头,由此来制造。
另外,这样的拉链例如通过在使拉链带的带主体部与衣物类的布料的背面侧重合的状态下用缝纫机将带主体部和布料缝合来安装到衣物类上。但是,在将拉链的拉链带安装到比较薄且软的布料上的情况下,由于将拉链带缝制到布料上的缝纫线的张力等,而存在在拉链带上产生褶皱或拉链带起伏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在布料的表面上产生褶皱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657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通过对拉链带局部实施超声波熔敷而形成熔融固化部来提高拉链带的刚性的拉链。
如图12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拉链70具有由聚酯等合成纤维制成的拉链带71,在该拉链带71的一侧缘部上设有多个拉链链牙72。
另外,拉链带71具有:通过超声波熔敷而局部熔融并固化的熔融固化部73;和没有被熔融固化、且厚度尺寸比熔融固化部73大的凸部74。该熔融固化部73在带宽方向上具有规定尺寸并沿带长方向连续地设置。
而且,拉链带71的熔融固化部73以固定图案有规则地设置,在拉链带71上沿着带长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基于熔融固化部73形成的均匀花纹。通过使这样的熔融固化部73沿着拉链带71的带长方向连续地形成,而能够得到提高了拉链带71的刚性的拉链70。
由此,在将专利文献1的拉链70的拉链带71缝制到比较薄且软的布料上的情况下,即使缝纫线的张力施加于拉链带71,也能够防止在拉链带71上产生褶皱或拉链带71起伏,从而能够将拉链70在平坦的状态下漂亮地安装到布料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65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前,在安装有拉链的衣物类等拉链安装制品中,会根据其用途和设计等而使用各种各样的材质的布料。在将拉链安装到这样的拉链安装制品上的情况下,通常是在使拉链的拉链带与拉链安装制品的布料重合的状态下进行缝纫。
然而,拉链的拉链带通常大多通过将聚酯纤维织成或编成来制作。这样的使用聚酯纤维形成的拉链带轻且结实,具有难以形成褶皱等的性质,但表面的光滑性和手感欠佳,另外,无法在带表面上得到例如在尼龙纤维制品上显现出的那样的光亮(光泽)。
因此,根据安装有拉链的拉链安装制品的不同,而存在在拉链安装制品的布料与拉链带之间产生外观上的不协调感或产生不同触感的情况,而且,也存在拉链安装制品的设计性降低的情况等,因此,从拉链安装制品的制造者等的角度出发,有时谋求使拉链带的质感接近拉链安装制品的布料。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对拉链带71实施超声波熔敷而沿着带长方向连续地形成熔融固化部73的情况下,存在带表面的光滑性和手感降低、并且拉链带71的柔软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课题而研发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确保拉链带的柔软性、并且提高带表面的光滑性和手感、并进一步使带表面具有光亮的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牙链带是作为基本结构而具有在带主体的一侧缘上将芯部织成一体化的拉链带、和在包含上述拉链带的上述芯部在内的带侧缘部上以规定间距安装的多个拉链链牙的拉链牙链带,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对上述拉链带中的除上述芯部以外的上述带主体实施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的压延加工,构成上述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的第1带面与构成上述芯部的构成纱条的表面相比更为平坦化。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优选的是,上述拉链带具有连续地配置在上述带主体和上述芯部上的纬线,上述纬线具有形成上述带主体的第1部分、和形成上述芯部的第2部分,上述纬线的上述第1部分具有与上述第2部分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带主体通过上述纬线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带主体经线而织成,上述芯部具有:使用上述纬线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芯部经线而织成的筒状织部、和穿插在上述筒状织部内的芯绳,上述带主体经线具有与上述芯部经线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而且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带主体经线中的第1带面表层部与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第2带面表层部相比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得更宽。另外,优选上述纬线将两根由复丝构成的单线作为一组并线而形成,由两根一组的上述单线构成的上述纬线的总纤度与各带主体经线的总纤度相比设定得更大。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优选的是,上述带主体的完整组织由四根经线和四组纬线形成,配置在上述完整组织的一端缘上的第1经线以2/2组织织入,配置在上述第1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2经线以相对于上述第1经线而向第1经向错开一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配置在上述第2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3经线以相对于上述第1经线而向上述第1经向错开三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配置在上述完整组织的另一端缘上的第4经线以相对于上述第1经线而向上述第1经向错开两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
接着,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在带主体的一侧缘上将芯部织成一体化的拉链带、和在包含上述拉链带的上述芯部在内的带侧缘部上以规定间距安装的多个拉链链牙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最主要特征在于,包含:织成工序,织成上述拉链带;压延加工工序,对织成的上述拉链带中的除上述芯部以外的上述带主体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和链牙安装工序,将多个上述拉链链牙安装到进行了上述加热加压处理的上述拉链带的上述带侧缘部上。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上述链牙安装工序前对进行了上述加热加压处理的上述拉链带进行染色的染色处理工序。
而且,优选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压延加工工序中包含:将织成的上述拉链带供给到金属制的加热辊与弹性辊之间,并以构成上述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进行上述加热加压处理。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加热辊而使用在周面上设有引导槽的辊,在该引导槽中收纳上述拉链带的上述芯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具有拉链带、和安装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的多个拉链链牙,拉链带具有织成的带主体、和在该带主体的一侧缘上织成一体化的芯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对于拉链带中的除芯部以外的带主体整体,使用例如金属制的加热辊和弹性辊来以构成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实施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的压延加工,由此,构成带主体的构成纱条(即经线及纬线)不会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熔融并固化,该构成纱条的与加热辊接触这一侧的第1带面与构成芯部的构成纱条的外表面相比更为平坦化。
若为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则由于带主体的构成纱条没有固化,所以能够恰当地确保拉链带的柔软性。另外,由于拉链带的带主体中的第1带面被平坦化,所以与以往的普通的拉链带相比,能够提高第1带面的光滑性和手感,并且也能够使该平坦化了的第1带面具有光亮(光泽)。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对安装拉链链牙前的拉链带中的带主体整体实施压延加工,因此通过在实施了该压延加工的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安装多个拉链链牙,而也能够对带侧缘部的露出于拉链链牙之间的带部分付与光亮。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虽然如上述那样对拉链带的带主体实施了压延加工,但由于没有对拉链带的芯部有意图地实施压延加工,所以拉链带的芯部保持与带主体相比向带表背方向鼓出的膨大状的形态。
因此,即使对拉链带的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例如在将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通过注塑成型安装到拉链带的包含芯部和带主体在内的带侧缘部上时,或将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通过铆接加工安装到拉链带的包含芯部和带主体在内的带侧缘部上时,也能够以从外侧包入并握持膨大状的芯部的方式牢固地安装拉链链牙。因此,如上述那样能够在提高带主体的光滑性和手感的同时,维持与以往同等程度的拉链链牙相对于拉链带的高安装强度。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拉链带具有连续地配置在带主体和芯部上的纬线,该纬线具有形成带主体的第1部分(带主体形成部)、和形成芯部的第2部分(芯部形成部)。而且,该纬线的第1部分具有与第2部分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通过对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纬线的形成带主体的第1部分(带主体形成部)的横截面与该纬线的形成芯部的第2部分(芯部形成部)的横截面相比被压溃成扁平状,带主体的第1带面被平坦化,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该第1带面的光滑性和手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带主体通过纬线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带主体经线而织成,芯部具有使用纬线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芯部经线而织成的筒状织部、和穿插在筒状织部内的芯绳。另外,带主体经线具有与芯部经线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通过对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带主体经线的横截面与芯部经线的横截面相比被压溃成扁平状,带主体的第1带面被平坦化,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该第1带面的光滑性和手感。
在该情况下,带主体经线中的第1带面表层部与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第2带面表层部相比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得更宽。通过像这样将带主体经线的第1带面表层部宽幅地形成,而能够进一步使带主体经线的第1带面平坦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光滑性和手感,并且能够容易使带主体的第1带面发出光亮(光泽)。
另外,通过使带主体经线的第1带面与第2带面相比更为平坦化,例如与使带主体经线的第1带面侧和第2带面侧相同地平坦化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拉链带因平坦化而变得过硬,从而恰当地确保拉链带的柔软性和手感。
在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拉链带的纬线将两根由复丝构成的单线作为一组并线而形成。另外,由该两根一组的单线构成的纬线的总纤度与各带主体经线的总纤度相比设定得更大。
如上述那样纬线的总纤度与各带主体经线的总纤度相比更大,由此带主体经线的浮起及沉下之间的带表背方向上的振幅(卷曲(crimp)幅度)增大,从而能够增长带主体经线的跨着纬线的长度(增多跨越量)。因此,在对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来将带主体的第1带面平坦化时,能够更大幅度地压溃现出在纬线的第1带面侧的带主体经线,能够使该纬线的横截面变形成扁平状,并且使带主体经线的横截面有效地变形成扁平状的形状。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带主体经线相比现出在第1带面侧的纬线也被大幅度地压溃,而能够使其横截面变形成扁平状的形状。
由此,被压溃成扁平状的纬线、和现出在该纬线的第1带面侧并被更为扁平状地压溃的带主体经线相辅相成,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带主体的第1带面处的光滑性和手感,另外,能够更有效地对带主体的第1带面赋予光亮。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中,带主体的完整组织由四根经线和4组纬线形成。另外,配置在该完整组织的一端缘上的第1经线以2/2组织织入,配置在该第1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2经线以相对于第1经线而向第1经向错开一个组织点地配置的2/2组织织入。而且,配置在第2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3经线以相对于第1经线而向第1经向错开三个组织点地配置的2/2组织织入,配置在完整组织的另一端缘上的第4经线以相对于第1经线而向第1经向错开两个组织点地配置的2/2组织织入。
通过对具有这样的编织组织的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而能够进一步将带主体的第1带面平坦化。另外,能够恰当地确保带主体的强度,并且能够使芯部的筒状织部的组织稳定,而且,还能够对带主体赋予合适的手感和柔软性。
接着,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包含:织成工序,织成拉链带;压延加工工序,对织成的拉链带中的除芯部以外的带主体整体以例如构成带主体的构成纱条不会熔融的温度(优选的是不会软化的温度)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和链牙安装工序,通过例如注塑成型等来将多个拉链链牙安装到进行了加热加压处理的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不使带主体的构成纱条固化地、将构成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的第1带面与构成芯部的构成纱条的外表面相比更为平坦化。因此,拉链带的柔软性被恰当地确保,另外,带主体的第1带面处的光滑性和手感与以往的普通的拉链带相比得到提高,并且能够稳定地制造使该平坦化了的第1带面具有光亮的拉链牙链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虽然对拉链带的带主体实施压延加工,但并没有对拉链带的芯部有意图地实施压延加工,所以能够在芯部保持膨大状的形态的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紧紧且牢固地安装拉链链牙,从而能够确保拉链链牙相对于拉链带的高安装强度。
这样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含在链牙安装工序前对进行了加热加压处理的拉链带进行染色的染色处理工序。通过包含这样的染色处理工序,而能够容易地对拉链带着上所期望的颜色。另外,例如若将染色处理工序在压延加工工序之前进行的情况下,通过染色处理工序付与到拉链带上的染料有可能在压延加工工序的加热加压处理中蒸发而导致拉链带的颜色变薄、拉链带的染色牢固度有可能降低,但通过如本发明那样在压延加工工序之后进行染色处理工序,而能够稳定地对拉链带付与所期望的色彩,另外,也能够防止拉链带的染色牢固度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压延加工工序中包含将织成的拉链带供给到金属制的加热辊与弹性辊之间并以构成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由此,使拉链带中的带主体的第1带面与加热辊接触,一边通过加热辊将拉链带加热到规定温度,一边通过加热辊和弹性辊对该拉链带进行按压,从而能够既不使带主体的构成纱条熔融也不使其软化地、高效地将带主体的与加热辊接触的第1带面平坦化。
而且,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压延加工工序的加热辊而使用在周面上设有收纳拉链带的芯部的引导槽部的辊。由此,在压延加工工序中,能够在加热辊的引导槽部中收纳并引导拉链带的芯部,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拉链带相对于加热辊及弹性辊的定位,并且能够顺畅且稳定地对该拉链带的带主体整体进行基于加热辊及弹性辊的加热加压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牙链带而形成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该拉链的仰视图。
图3是拉链牙链带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拉链带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图5是拉链带的带主体中的编织组织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构成拉链带的带主体的带主体经线的每167dtex的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构成拉链带的芯部的筒状织部的芯部经线的每167dtex的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表示拉链牙链带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地说明压延加工工序中的拉链带的加热加压处理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对拉链带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的加热辊及弹性辊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的拉链牙链带中的拉链带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拉链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结构,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来构成拉链牙链带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同样地适用于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上通过铆接加工而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来构成拉链牙链带的情况。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的俯视图,图2是该拉链的仰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该拉链的拉链牙链带的剖视图。而且,图4是示意地表示拉链带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图5是拉链带的带主体中的编织组织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带长方向,是指与拉头滑动的滑动方向相同的直线方向。尤其是,将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方向作为前方,将以使链牙列的啮合解除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方向作为后方。
另外,左右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带宽方向,是与拉链带的带面平行且与带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尤其是,将图1所示那样的拉链的俯视图(即以拉链的前后方向成为附图的上下方向的方式示出的情况)中的左方及右方分别作为左方及右方。
而且,上下方向是指与拉链带的第1及第2带面正交的带表背方向,尤其是,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且相对于拉链带配置有拉头的拉攀这一侧的方向作为上方,将其相反侧的方向作为下方。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0,其在左右的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2上形成有链牙列11;拉头30,其能够沿着链牙列11滑动地配置;左右的止码(第1止码)12,其与链牙列11的前端侧相邻地配置,且用于防止拉头30的脱落;和分离嵌插件13,其与链牙列11的后端侧相邻地配置。
此外,如后所述,本实施例1的拉链1在拉链带20的构造方面具有主要特征。因此,拉头30、止码12及分离嵌插件13具有与在以往的拉链中通常使用的拉头、止码及分离嵌插件实质相同的结构,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改变各部件的结构。
例如,本实施例1中的拉头30具有拉头主体31、和能够转动地保持在拉头主体31上的拉攀32。另外,拉头主体31具有:上翼板33及下翼板34、将该上翼板33的前端部及下翼板34的前端部之间连结的未图示的引导柱、垂下设置在上翼板33的左右侧缘部上的未图示的上凸缘部、立起设置在下翼板34的左右侧缘部上的未图示的下凸缘部、和立起设置在上翼板33的上表面上的拉攀安装柱35。
另外,在拉头主体31的前端将引导柱夹在中间地形成有左右的肩口,在拉头主体31的后端形成有后口。另外,将左右的肩口和后口连通的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路以被上翼板33、下翼板34、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包围的方式形成。而且,在配置于拉头主体31的左右侧部的上凸缘部与下凸缘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供拉链带20穿插的带穿插间隙。
止码12分别配置在左右的拉链带20的前端部,并与链牙列11相邻地固定在拉链带20上。分离嵌插件13具有:固定在右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上的插管13b;固定在左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上的座管13a;和一体形成在座管13a的后端部上、且具有供插管13b插入的插入凹部的插座13c。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也能够代替上述分离嵌插件13而配置第2止码,其中该第2止码跨着左右的拉链带20地配置,且用于防止拉头30的脱落。
本实施例1中的左右的各拉链牙链带10构成为,在织成的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2(也称为链牙安装部)上以规定间距安装有多个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14。在该情况下,安装有拉链链牙14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由拉链带20的后述的芯部24、和带主体23中的芯部24侧的端缘部形成。另外,在拉链带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在带上表面(第1带面)及带下表面(第2带面)上贴付合成树脂制膜来形成加强部15。
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4具有与以往的通常使用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相同的结构。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4通过对聚缩醛、聚酰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龙、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另外,多个拉链链牙14通过沿着带长方向以规定安装间距隔开间隔地安装在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上而形成链牙列11。
如图3及图4所示,各拉链链牙1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呈长圆形状的啮合头部14a;从啮合头部14a连续地形成、且具有收细的形状的颈部14b;从颈部14b连续地形成、且固定在拉链带20上的主体部14c;和从颈部14b及主体部14c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肩部14d。而且,在啮合头部14a的顶部(前端部)凹设有插入凹部14e,其中该插入凹部14e用于在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4啮合时供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14的肩部14d插入。
像这样,各拉链链牙14在相对于沿前后方向相邻的拉链链牙14而隔开了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固定在拉链带20上。在该情况下,主体部14c配置在拉链带20的表背面上,尤其是,主体部14c的啮合头部14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带内侧端部)位于带主体23上,并且从该带内侧端部在拉链带20的芯部24上穿过,而朝向拉链带20的外侧延伸。并且,配置在拉链带20的带表面侧的主体部14c、和配置在拉链带20的带背面侧的主体部14c通过从拉链带20向外侧延伸出的部分而结合。而且,在该主体部14c上以向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连续地形成有颈部14b及肩部14d。
本实施例1中的左右的拉链带20分别具有:缝制在衣物类或包类等拉链安装制品上的带主体部21;和沿着带主体部21的一侧缘配置、且安装有拉链链牙14的带侧缘部22(也称为链牙安装部),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与对方的拉链牙链带10相对地配置。
在该情况下,带侧缘部22是拉链带20中的供拉链链牙14固定的带宽方向上的区域(范围),是指拉链带20中的从与带主体部21之间的边界部到与啮合对方的拉链牙链带10相对的带相对侧缘(后述的芯部24侧的带侧缘)为止的区域。另外,带主体部21是指拉链带20中的从与带侧缘部22之间的边界部到配置在上述带相对侧缘的相反侧的带外侧侧缘为止的区域(范围)。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的情况下,在图4中,带主体部21与带侧缘部22之间的边界部位于配置在芯部24的旁边位置的带主体经线42(配置在最靠芯部24侧的带主体经线42)、与配置在该带主体经线42的旁边位置的带主体经线42(从芯部24起第二近的带主体经线42)之间。
另外,本实施例1的各拉链带20具有:带主体23,其在带主体部21及链牙安装部的一部分的范围内以规定的厚度尺寸配置;和芯部24,其沿着与对方的拉链牙链带10相对的带侧缘配置、且具有与带主体23相比向带表背方向鼓出的膨大状的形态。
在该情况下,在图4中,带主体23与芯部24之间的边界部位于配置在芯部24的旁边位置的带主体经线42、与芯部24的后述的芯绳26之间,且处于比上述带主体部21与带侧缘部22之间的边界部更接近芯绳26的位置。另外,也能够换言之,带主体23与芯部24之间的边界部位于配置在芯部24的旁边位置的带主体经线42、与芯部24的后述的筒状织部25的配置在最靠带主体23侧的芯部经线43之间。
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中的带主体23使用将两根由复丝构成的单线作为一组且并线而形成的纬线41、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带主体经线42来织成。另外,对这些纬线41及带主体经线42使用聚酯纤维。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的带主体23的编织组织中,各带主体经线42以在两组纬线41的上侧和两组纬线41的下侧交替地行进的2/2组织配置,另外,带主体经线42及纬线41以各四根来形成一个完整组织40。在此,完整组织是指在由经线和纬线的组合构成的编织组织中成为基础的组织的最小单位。组织点是指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点,在图5的编织组织图中,经线交叉在纬线之上的点被填充。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中,形成带主体23的完整组织40的四根带主体经线42中的、配置在完整组织40的一端缘上的第1经线以2/2组织织入。另外,与第1经线相邻的第2经线相对于第1经线而以经线交叉在纬线之上的组织点(被填充的组织点)朝向前方(第1经向)错开一个的2/2组织织入,与该第2经线相邻的第3经线相对于第1经线而以经线交叉在纬线之上的组织点朝向前方错开三个的2/2组织织入。而且,配置在完整组织40的另一端缘上的第4经线相对于第1经线而以经线交叉在纬线之上的组织点朝向前方错开两个的2/2组织织入。此外在该情况下,将前方作为第1经向,将成为该第1经向的相反方向的后方称为第2经向。
带主体23以上述那样的组织被织成,由此带主体经线42在纬线41的上侧行进的部分(编织组织图的被填充的块部分)适当地分散,因此例如与带主体23以所谓平纹组织或斜纹组织被织成的情况相比,在对带主体23实施后述的压延加工时,以横截面成为扁平状的方式将带主体经线42及纬线41压溃,由此能够有效地将带主体23的上表面(第1带面)平坦化。这是通过上述所示的完整组织40由四根带主体经线42和四组纬线41构成这一情况来实现的。
而且,具有上述那样的编织组织的带主体23保持平衡地使形成完整组织40的四根带主体经线42的组织点错开而形成。因此,能够恰当地确保带强度,并且能够使芯部24的筒状织部25的组织稳定。再有,还能够对带主体23赋予合适的手感和柔软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带主体23的编织组织并不限定于上述组织,例如可以将带主体经线42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组织从2/2组织变更成1/1组织而以带主体经线42和纬线41交替地浮起沉下的平纹组织来形成带主体23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另外也可以以斜纹组织来形成带主体23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纬线41将两根单线作为一组连续地配置在拉链带20的带主体23和芯部24的后述的筒状织部25上,该纬线41具有:形成带主体23的第1部分(带主体形成部)41a、和形成芯部24的第2部分(芯部形成部)41b。在该情况下,纬线41的第1部分41a是配置在从带主体23与芯部24之间的边界部、到配置在拉链带20的带相对侧缘的相反侧的带外侧侧缘为止的区域上的部分,纬线41的第2部分41b是配置在从带主体23与芯部24之间的边界部、到拉链带20的带相对侧缘为止的区域上的部分。
换言之,纬线41连续地配置在拉链带20整体上,并且纬线41的第1部分41a与带主体经线42一起形成带主体23的编织组织,与该第1部分41a相比配置在芯部24侧的第2部分41b与后述的芯部经线43一起形成芯部24的筒状织部25。
在该情况下,形成纬线41的各单线的总纤度被设定为160dtex以上、340dtex以下,形成各单线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72根以上、144根以下。也就是说,使两根单线为一组而形成的纬线41的总纤度被设定为320dtex以上、680dtex以下,形成纬线41整体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144根以上、288根以下。尤其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纬线41整体的总纤度为680dtex(各单线的总纤度为340dtex),形成纬线41整体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192根(各单线的长丝的根数为96根)。此外,在本发明中,纬线41的总纤度及长丝的根数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任意地变更。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1的各带主体经线42中的总纤度为纬线41的各单线的总纤度以上,且被设定为160dtex以上、500dtex以下。另外,形成各带主体经线42的长丝的根数大于等于形成纬线41的各单线的长丝的根数,且被设定为72根以上、180根以下。尤其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带主体经线42的总纤度为500dtex,形成纬线41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144根。
此外,纬线41如上述那样由两根一组的单线形成,由此一组纬线41的总纤度设定得比带主体经线42的总纤度大,且形成一组纬线41整体的长丝的根数设定得比形成带主体经线42的长丝的根数多。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纬线41的配置在带主体23上的第1部分41a、和各带主体经线42,对带主体23实施基于后述的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进行的压延加工。因此,纬线41的第1部分41a及带主体经线42中的与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纬线41的配置在芯部24上的第2部分41b、和配置在拉链带20的芯部24上的后述的芯部经线43相比,具有细长的扁平状的形态,并且带主体23的与加热辊51接触的上表面被平坦化。
尤其在本实施例1中,由两根一组的单线形成的纬线41的总纤度如上述那样设定得比带主体经线42的总纤度大,并且该纬线41中的长丝的根数比带主体经线42中的长丝的根数多。在该情况下,纬线41变粗,并且带主体经线42中的带表背方向上的振幅增大,因此能够增多带主体经线42跨着纬线41的上表面侧的量。
由此,在对带主体23实施压延加工时,纬线41的配置在带主体23上的第1部分41a被向带长方向压溃,并且跨着纬线41的上表面侧的带主体经线42的部分被更大幅度地向带宽方向压溃,而能够使带主体经线42的横截面如图6所示那样成为扁平状的形状。此外,在图6中,示意地示出每167dtex中的带主体经线42的截面。另外,纬线41的第1部分41a的横截面虽然没有示出在附图中,但呈被向带长方向细长地压溃的扁平状的形状,尤其是跨着带主体经线42的上表面侧的纬线41的横截面呈更细长的扁平状的形状。
因此,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中,由两根一组的单线构成的纬线41的被压溃的第1部分41a、和跨着该纬线41的第1部分41a的上表面侧且被压溃成更为扁平状的带主体经线42相辅相成,而能够将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平坦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该带上表面处的光滑性和手感。
另外,带主体23的上表面变得平坦,由此与平坦化前的带上表面相比,能够使入射到带主体23的上表面的光反射得更多,从而增强其反射光(漫射光),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带主体23的上表面赋予光亮。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各带主体经线42中,在压延加工中后述的加热辊51所接触的带上表面侧的表层部(第1带面表层部)与在带表背方向上与该上表面侧表层部位于相反侧的带下表面侧的表层部(第2带面表层部)相比,在带宽方向上被更大幅度地压溃,带上表面侧的表层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带下表面侧的表层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各带主体经线42具有上述那样的截面形状,由此例如与带主体经线42的带下表面侧的表层部也与带上表面侧的表层部相同地被向带宽方向大幅度地压溃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拉链带变得过硬,从而恰当地确保拉链带的柔软性和手感。另外在该情况下,配置在带上表面侧的表层部上的长丝通过压延加工而被压溃,由此也存在具有非圆形的异形截面的情况。
而且,如例如将配置在芯部24上的后述的芯部经线43的截面示意地示出到图7中那样,由于没有对拉链带20的芯部24实施压延加工,所以芯部经线43具有大致圆形状的横截面,尤其是芯部经线43的露出于外侧的表面(外表面)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形成芯部经线43的长丝之间产生的间隙较大。
另外,纬线41的配置在芯部24上的第2部分41b的横截面虽然没有示出在附图中,但由于与芯部经线43同样地没有对该第2部分41b实施压延加工,所以呈大致圆形状,并且第2部分41b的露出于外侧的表面(外表面)形成为圆弧状。即,纬线41的横截面在与带主体经线42一起织入到带主体23中的第1部分41a中具有在带长方向上细长的扁平形状,并且另一方面,在与芯部经线43一起织入到芯部24的筒状织部25中的第2部分41b中,具有外表面成为圆弧状的大致圆形状。
因此,相对于这样的纬线41的第2部分41b和芯部经线43,实施了压延加工的带主体23中的纬线41的第1部分41a和带主体经线42具有上述那样的扁平状的横截面,尤其是,该带主体经线42的带上表面与芯部经线43的圆弧状的外表面相比被平坦化。另外,形成带主体经线42的长丝彼此密接而使在长丝之间产生的间隙减小,从而提高了带主体经线42中的长丝的密度。
本实施例1中的拉链带20的芯部24将芯绳26插入并保持在筒状织部25内而形成。另外,筒状织部25使用从带主体23连续地配置的纬线41、和由聚酯的复丝构成的多根芯部经线43来以筒状的双层编织组织(筒状编织组织)织成。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也能够对多根芯部经线43中的一部分的芯部经线43使用尼龙纤维。
本实施例1的芯绳26通过以由多根编织线编成的外周编织层来包入由并线后的多根复丝构成的芯线而形成。这样的芯绳26有时也被称为编织绳(knit cord)。此外在本发明中,芯绳26的结构并没有被限定,能够任意地变更。例如也能够将多根长丝并线成并列状而成的绳作为芯绳26保持在筒状织部25内。
本实施例1的形成筒状织部25的多根芯部经线43以将芯绳26包入内部的方式以1/3、3/1组织织入。此外,形成筒状织部25的芯部经线43的根数能够根据芯绳26的粗细而任意地变更。另外,芯部经线43也可以以1/4、4/1组织织入。
各个芯部经线43具有与上述带主体经线42相同的总纤度,并且形成各芯部经线43的长丝的根数也被设定为与上述带主体经线42相同的根数。另外,由于芯部经线43未被实施压延加工,所以如上述那样,芯部经线43具有大致圆形状的横截面(参照图7),另外,在形成芯部经线43的长丝之间产生比在形成带主体经线42的长丝之间产生的间隙大的间隙。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芯部经线43的筒状织部25内保持有编织绳的芯绳26而形成芯部24,由此能够使芯部24的膨大状的形态稳定。另外,由于未对芯部24实施后述的压延加工,所以芯部24的形态也不会被压溃。因此,能够使拉链链牙14以将芯部24紧紧地包入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在拉链带20上。
接着,一边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一边说明制造上述那样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牙链带10的方法。
首先,进行织成拉链带20的织成工序。在该拉链带织成工序中,使用织机将具有带主体23和芯部24的拉链带20以成为上述规定组织的方式织成。
在拉链带20的织成工序后,进行对得到的拉链带20实施加热加压处理的压延加工工序。加热加压处理是一边对拉链带20加热一边以使拉链带2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不加压时变小的方式施加压力的处理。
如图9所示,用于该压延加工工序的加热加压处理装置50具有:由钢铁等金属形成的加热辊51;与加热辊51相对应地配置的弹性辊52;向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之间供给拉链带20的未图示的带供给部;和配置在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的下游侧、且用于回收拉链带20的未图示的带回收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加热加压处理装置50中,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形成为,各辊51、52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被确保得较大,能够对多条拉链带20同时进行加热加压处理。
加热加压处理装置50的加热辊51能够旋转地配置在被搬送的拉链带20的一方的带面(带上表面)侧。另外,该加热辊51能够控制辊自身的温度,从而能够将拉链带20加热到所期望的温度。
另外,如图10所示,加热辊51的辊周面部具有:对拉链带20的带主体23进行加压的平滑的加压面51a;和凹设在与拉链带20的芯部24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引导槽51b,引导槽51b以相对于一条拉链带20具有一个的比例设在加热辊51上。
加热加压处理装置50的弹性辊52具有:金属制的芯骨部52a;和配置在芯骨部52a周围、且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构成的弹性层52b。另外,弹性辊52的辊周面部由于加热辊51的加压而如图10所示具有经由拉链带20被按压而形成的微小的凹陷52c。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弹性辊52也可以使用纸辊(paper roller)和棉辊(cotton roller)。
在使用具有上述那样的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的加热加压处理装置50来对拉链带20进行压延加工的情况下,将加热辊51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且使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以规定速度旋转,并朝向该旋转的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之间从省略了图示的带供给部供给拉链带20。
此时,拉链带20的带主体23从加热辊51的加压面51a与弹性辊52之间通过,由此一边通过加热辊51来加热带主体23(尤其是带主体23的上表面),一边通过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在带表背方向上按压该带主体23。另外,拉链带20的芯部24在带主体23从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之间通过时,被插入并收纳在加热辊51的引导槽51b中。
由此,能够避免芯部24被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加压,并且能够相对于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将拉链带20引导到规定位置,从而容易地进行拉链带20的定位。因此,能够对拉链带20的除芯部24以外的带主体23整体稳定地实施加热加压处理。
在该情况下,基于加热辊51得到的拉链带20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形成纬线41及带主体经线42的聚酯纤维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例如在本实施例1中,拉链带20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195℃。此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在构成拉链带20的构成纱条由多种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基于加热辊51得到的拉链带20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这些构成纱条中的最低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
拉链带20的加热温度如上述那样被设定,由此能够防止带主体23的纬线41及带主体经线42熔融或相互熔接,并维持拉链带20的恰当的柔软性和手感。此外,为了有效地将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平坦化,而优选拉链带20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150℃以上,尤其是170℃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构成拉链带20的线是聚酯线,其熔点为230℃。软化点是指比熔点低的温度,是指使长丝线变软、使长丝线的形状与原来的形状相比发生变化的温度。另外,通过对由复丝构成的拉链带20的构成纱条实施上述那样的加热加压处理,形成构成纱条的各长丝的截面形状难以变形,但由多根长丝构成的构成纱条整体的横截面会从露出于外侧的纱条表面形成为圆弧状的大致圆形状的状态变形成纱条表面变得较平坦的扁平状的状态。
通过对拉链带20进行以上那样的压延加工工序,来一边维持拉链带20的芯部24的形态,一边对拉链带20的带主体23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由此该带主体23的带主体经线42的横截面和纬线41的第1部分41a的横截面变形成扁平状,加热辊51所接触的带主体23的上表面被平坦化。
尤其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用与带上表面(第1带面)接触的加热辊51、和与带下表面(第2带面)接触的弹性辊52来进行压延加工,而能够对拉链带20施加恰当的压力并顺畅地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另外,能够将加热辊51侧的带上表面表层部与弹性辊52侧的带下表面表层部相比向带宽方向更大幅度地压溃,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将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平坦化。
另外,虽然带主体23的带下表面与加热加压处理前相比也被平坦化,但由于带下表面没有与加热辊51接触,所以难以表现出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那样的光亮。通过像这样使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和带下表面看起来不同,在将该拉链带20缝制到衣服等上时,能够防止作业者弄错拉链牙链带10的表背方向而进行缝制。此外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对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和带下表面这两面进行压延加工来使上下两面均平坦化。
而且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例如一边通过带回收部等以比施加于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的拉链带20的与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部分(即加热加压处理前的带部分)的张力大的张力来牵引比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即被加热加压处理后的带部分)一边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由此,一边使拉链带20相对于加热辊51及弹性辊52滑动一边对其进行按压,从而能够更稳定地且高效地将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平坦化。
接着,对上述加热加压处理后的拉链带20进行染色处理工序。在该染色处理工序中,对拉链带20进行染色处理的具体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将拉链带20卷绕到染色经轴上,并以规定时间将该染色经轴浸渍到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染色液中,而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对拉链带20进行染色。
通过像这样在压延加工工序后进行染色处理工序,而能够对拉链带20稳定地着上所期望的颜色,另外,能够防止如例如在染色处理工序后进行压延加工工序的情况那样染料蒸发而导致拉链带20的颜色变薄、或拉链带20的染色牢固度降低。
在进行了上述染色处理工序后,进行如下的注塑成型工序(链牙安装工序):在沿带长方向施加了规定大小的张力的状态下保持染色后的拉链带20,并对该拉链带20中的由芯部24和带主体23的芯部24侧的侧缘部形成的带侧缘部22进行热塑性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形成具有规定形状的多个拉链链牙14。
此时,在成形有拉链链牙14的拉链带20中,虽然直至带主体23的芯部24侧的侧缘部为止均实施了加热加压处理而将其平坦化,但没有对芯部24实施加热加压处理,膨大状的芯部24的形态被维持,另外,配置在芯部24上的纬线41的第2部分41b及芯部经线43的手感留存。因此,通过对该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进行注塑成型,而能够使拉链链牙14以紧紧地包入芯部24的方式固定在带侧缘部22上。
经过以上的工序而制造的拉链牙链带10,在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2上牢固地安装有拉链链牙14,另外,恰当地确保了拉链带20的柔软性,并且将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平坦化。
因此,例如与带主体23的带下表面相比能够提高拉链带20的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处的光滑性和手感,而且,能够在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中显现出在以往的织成拉链带中无法得到的光亮(光泽)。
尤其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牙链带10中,拉链带20的形成带侧缘部22的带主体23也被平坦化,因此也能够在拉链带20的露出于沿带长方向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14之间的带部分上显现出光亮,从而能够提高拉链牙链带10的品质。
并且,对于如上述那样制造的拉链牙链带10,作为后期工序,将拉链牙链带10以两条为一组进行组合,并在该一组拉链牙链带10的链牙列11上安装拉头30,在一组拉链牙链带10上进行形成止码12及分离嵌插件13等作业,由此制造图1所示的拉链1。
这样制造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1(拉链牙链带10)具有以往无法得到的拉链带20的带上表面处的光滑性和手感等质感,并且具有光亮或光泽。因此,在将本实施例1的拉链1安装到衣物类或包类等拉链安装制品上时,能够使拉链带20的外观与拉链安装制品的质感和设计恰当地匹配,另外,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拉链安装制品的外观品质,因此能够大幅提高拉链1的商品价值。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拉链带20的织成工序之后,进行对拉链带20实施加热加压处理的压延加工,由此将拉链带20中的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第1带面)平坦化。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压延加工工序中,能够进行两个阶段的加热加压处理,来将拉链带20中的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和带下表面双方平坦化。
具体地说明,将在实施例1中详细叙述过的针对拉链带20的上述加热加压处理作为第1加热加压处理。并且,在进行了该第1加热加压处理后,对于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被平坦化了的拉链带20,使拉链带20中的带主体23的带下表面(第2带面)与加热辊51接触,并以与第1加热加压处理相同的处理条件实施第2加热加压处理。
由此,能够将拉链带20中的带主体23的带上表面和带下表面这两面平坦化,所以能够提高带主体23中的带上表面及带下表面这两面的光滑性和手感,并且对该两面赋予光亮或光泽。
而且在本发明中,也能够根据需要对拉链带20进行涂布疏水剂的疏水加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拉链带20的芯部24通过将芯绳26插入并保持在筒状织部25内而形成,但在本发明中,拉链带中的芯部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相对于拉链带的带主体向带表背方向鼓出的膨大状的形态即可,能够改变该构造。
例如,如将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拉链带的编织组织示意地示出到图11中那样,该拉链带20a的芯部24a通过在从带主体23连续的纬线41的第2部分41b中织入并保持具有编织绳的形态的芯绳26而形成。即,在该变形例的芯部24a上没有配置上述实施例1中的芯部24那样的芯部经线43,没有形成筒状织部25。
由于也对使用具有该变形例的芯部24a的拉链带20a而形成的拉链牙链带10a实施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压延加工,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的拉链牙链带10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该变形例的拉链带20a中,通过纬线41的第2部分41b来保持一根芯绳26而形成芯部24a,但在本发明中,也能够例如将两根芯绳分别配置在拉链带的第1带面(上表面)侧和第2带面(下表面)侧,并分别在从带主体连续的纬线的第2部分中织入并保持这两根芯绳,由此形成拉链带的芯部。
附图标记说明
1 拉链
10、10a 拉链牙链带
11 链牙列
12 止码(第1止码)
13 分离嵌插件
13a 座管
13b 插管
13c 插座
14 拉链链牙
14a 啮合头部
14b 颈部
14c 主体部
14d 肩部
14e 插入凹部
15 加强部
20、20a 拉链带
21 带主体部
22 带侧缘部
23 带主体
24、24a 芯部
25 筒状织部
26 芯绳
30 拉头
31 拉头主体
32 拉攀
33 上翼板
34 下翼板
35 拉攀安装柱
40 完整组织
41 纬线
41a 第1部分
41b 第2部分
42 带主体经线
43 芯部经线
50 加热加压处理装置
51 加热辊
51a 加压面
51b 引导槽
52 弹性辊
52a 芯骨部
52b 弹性层
52c 凹陷

Claims (10)

1.一种拉链牙链带,具有:在带主体(23)的一侧缘上将芯部(24、24a)织成一体化的拉链带(20、20a)、和在包含所述拉链带(20、20a)的所述芯部(24、24a)在内的带侧缘部(22)上以规定间距安装的多个拉链链牙(14),所述拉链牙链带(10、10a)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拉链带(20、20a)中的除所述芯部(24、24a)以外的所述带主体(23)实施进行加热加压处理的压延加工,
构成所述带主体(23)的构成纱条的第1带面与构成所述芯部(24、24a)的构成纱条的表面相比更为平坦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带(20、20a)具有连续地配置在所述带主体(23)和所述芯部(24、24a)上的纬线(41),
所述纬线(41)具有形成所述带主体(23)的第1部分(41a)、和形成所述芯部(24、24a)的第2部分(41b),
所述纬线(41)的所述第1部分(41a)具有与所述第2部分(41b)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主体(23)通过所述纬线(41)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带主体经线(42)而织成,
所述芯部(24)具有:使用所述纬线(41)和由复丝构成的多根芯部经线(43)而织成的筒状织部(25)、和穿插在所述筒状织部(25)内的芯绳(26),
所述带主体经线(42)具有与所述芯部经线(43)相比更为扁平状的横截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主体经线(42)中的第1带面表层部与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第2带面表层部相比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得更宽。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纬线(41)将两根由复丝构成的单线作为一组并线而形成,
由两根一组的所述单线构成的所述纬线(41)的总纤度与各带主体经线(42)的总纤度相比设定得更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主体(23)的完整组织(40)由四根经线和四组纬线(41)形成,
配置在所述完整组织(40)的一端缘上的第1经线以2/2组织织入,
配置在所述第1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2经线以相对于所述第1经线而向第1经向错开一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
配置在所述第2经线的旁边位置的第3经线以相对于所述第1经线而向所述第1经向错开三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
配置在所述完整组织(40)的另一端缘上的第4经线以相对于所述第1经线而向所述第1经向错开两个组织点的2/2组织织入。
7.一种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拉链牙链带(10、10a)具有:在带主体(23)的一侧缘上将芯部(24、24a)织成一体化的拉链带(20、20a)、和在包含所述拉链带(20、20a)的所述芯部(24、24a)在内的带侧缘部(22)上以规定间距安装的多个拉链链牙(14),所述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织成工序,织成所述拉链带(20、20a);
压延加工工序,对织成的所述拉链带(20、20a)中的除所述芯部(24、24a)以外的所述带主体(23)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和
链牙安装工序,将多个所述拉链链牙(14)安装到进行了所述加热加压处理的所述拉链带(20、20a)的所述带侧缘部(2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所述链牙安装工序前对进行了所述加热加压处理的所述拉链带(20、20a)进行染色的染色处理工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延加工工序中包含:将织成的所述拉链带(20、20a)供给到金属制的加热辊(51)与弹性辊(52)之间,并以构成所述带主体(23)的构成纱条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进行所述加热加压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加热辊(51)而使用在周面上设有引导槽(51b)的辊,其中在该引导槽(51b)中收纳所述拉链带(20、20a)的所述芯部(24、24a)。
CN201480076543.XA 2014-05-15 2014-05-15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061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2963 WO2015173927A1 (ja) 2014-05-15 2014-05-15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1312A true CN106061312A (zh) 2016-10-26
CN106061312B CN106061312B (zh) 2019-04-26

Family

ID=5447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6543.XA Active CN106061312B (zh) 2014-05-15 2014-05-15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1312B (zh)
TW (1) TWI574645B (zh)
WO (1) WO20151739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3686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布带、注塑拉链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8189A (zh) * 2019-05-16 2019-07-12 诸暨市孕创互联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拆卸部的孕妇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6405U (ja) * 1982-04-15 1983-10-1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テ−プ
US4458391A (en) * 1980-04-01 1984-07-10 Interbrev S.A. Slide-fastener half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6086595U (ja) * 1983-11-17 1985-06-14 京都機械株式会社 布帛用カレンダ
JPH02169758A (ja) * 1988-12-23 1990-06-29 Unitika Ltd 柔軟な野蚕調ポリエステル系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726833A (zh) * 2004-07-26 2006-02-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18194U (zh) * 2013-07-08 2014-02-05 常州市常蒸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锡焊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6001Y1 (zh) * 1970-12-29 1973-10-29
JP3679009B2 (ja) * 2001-01-17 2005-08-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JP2006037247A (ja) * 2004-07-22 2006-02-09 Sumisho Textile Co Ltd 染色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染色布帛
JP2010031446A (ja) * 2009-07-10 2010-02-12 Toyobo Co Ltd 染色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JP5667200B2 (ja) * 2010-09-28 2015-02-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織物製テープ
US9434113B2 (en) * 2012-05-29 2016-09-06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8391A (en) * 1980-04-01 1984-07-10 Interbrev S.A. Slide-fastener half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58156405U (ja) * 1982-04-15 1983-10-1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テ−プ
JPS6086595U (ja) * 1983-11-17 1985-06-14 京都機械株式会社 布帛用カレンダ
JPH02169758A (ja) * 1988-12-23 1990-06-29 Unitika Ltd 柔軟な野蚕調ポリエステル系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726833A (zh) * 2004-07-26 2006-02-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18194U (zh) * 2013-07-08 2014-02-05 常州市常蒸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锡焊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3686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布带、注塑拉链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3686B (zh) * 2019-11-21 2023-04-07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布带、注塑拉链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4645B (zh) 2017-03-21
TW201542128A (zh) 2015-11-16
WO2015173927A1 (ja) 2015-11-19
CN106061312B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9123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JP6846196B2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CN103249325B (zh) 拉链链带及拉链
EP3384799B1 (en) Slide fastener tape member and tape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CN103108565A (zh) 拉链链带和拉链
CN205295660U (zh) 一种软边织带
TW201406313A (zh) 鏈帶及拉鏈
CN106061312A (zh)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NL8004602A (nl)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verdekt opgestelde ritssluiting met enkelzijdig opgenaaide sluitelementreeksen.
TWI411409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US4918793A (en) Zip fastener and a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CN100367889C (zh) 拉链带
TWI410225B (zh)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tape
KR200445869Y1 (ko) 균일한 패턴 위에 테리를 편직하기 위한 사도뭉치
CN109198810B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81925B (zh) 拉链链带和拉链、以及拉链链带的制造方法
KR100957662B1 (ko) 라벨 제조방법
TWI583324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zipper and zipper
CN105639885B (zh) 一种丝绒带拉链
CN106572727A (zh) 无拉链带牙链带、无拉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CN217309341U (zh) 一种耐磨损的快递环保袋用拉链
GB2048370A (en)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ts manufacture
CZ281363B6 (cs) Způsob výroby zdrhovadlovky
US3756885A (en) E parts of a slide fastener method of weaving and interlacing a monofilament between separate tap
TW202110358A (zh) 拉鏈鏈條以及拉鏈鏈條的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