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0346A - 气门间隙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气门间隙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0346A
CN106050346A CN201610197255.0A CN201610197255A CN106050346A CN 106050346 A CN106050346 A CN 106050346A CN 201610197255 A CN201610197255 A CN 201610197255A CN 106050346 A CN106050346 A CN 106050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pressure chamber
low
lash adjuster
conca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72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0346B (zh
Inventor
铃木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50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0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0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0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0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 F01L1/22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 F01L1/24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ally
    • F01L1/2405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ally by means of a hydraulic adjusting device located between the cylinder head and rocker a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0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 F01L1/22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 F01L1/24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3/00Manufacturing of components used in valve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条件下应对小型化或倾斜配置等的气门间隙调节器。柱塞(12)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插入于主体(11)内。在柱塞(12)内被划分有低压室(24),在主体(11)内,在其与柱塞(12)的底壁(18)之间被划分有高压室(28)。在柱塞(12)的周壁(19)上设置有柱塞油孔(26)。工作油通过柱塞油孔(26)而向低压室(24)内被输送,贮留于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能够通过设置在底壁(18)上的阀孔(23)而流入高压室(28)内。在周壁(19)上设置有凹槽部(27),所述凹槽部(27)通过朝向低压室(24)内变形且朝上倾斜,从而形成对柱塞油孔(26)进行划分的形态,并由上端开口(37)来对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进行规定。

Description

气门间隙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门间隙调节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具备有底筒状的气缸(主体)和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插入于气缸内的有底筒状的柱塞。在柱塞内设置有低压室,在气缸内,于所述气缸与柱塞的底壁部(底壁)之间设置有高压室。并且,在底壁部上设置有阀口,构成能够对阀口进行开闭的阀部等的单向阀机构的部件以被收纳于高压室内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在柱塞上安装有贯穿周壁部的形态的输油管。输油管以在低压室内向斜上方突出的方式而被配置,且上端到达柱塞的顶部附近。气缸盖侧的工作油通过输油管而被输送且贮留于柱塞的低压室内。在由于油压变动而使阀部从底壁部的阀口上离开时,贮留在低压室内的工作油将通过阀口而被输送至高压室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即使在气门间隙调节器较小型从而难以充分地确保低压室的内部容积的情况下,低压室内的工作油也会被贮留至与输油管的上端相对应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因低压室内的工作油不足所造成的低压室的空气被吸入到高压室内的情况。尤其是,在因发动机的搭载角度或车辆的坡道停车等使气门间隙调节器成为朝向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如果没有相当于输油管的部件,则低压室内的工作油的量将显著减少,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优点变得明显。
但是,在上述的情况下,由于作为气门间隙调节器的结构部件而新增加了输油管,因此相应地除了部件个数增加、部件管理变得繁琐以外,在周壁部上安装输油管的作业也有可能难以进行。
本发明为基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条件下,应对小型化或倾斜配置等的气门间隙调节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具备筒状的主体和筒状的柱塞,所述柱塞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插入于所述主体内,在所述柱塞内被划分有低压室,在所述主体内,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柱塞的底壁之间划分有高压室,在所述柱塞的周壁上设置有柱塞油孔,工作油通过所述柱塞油孔而向所述低压室内被输送,贮留于所述低压室内的工作油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阀孔而流入所述高压室内,本发明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具有如下特征,即,在所述周壁上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以朝向所述低压室内的方式变形且朝上倾斜,从而对所述柱塞油孔进行划分。
发明效果
由于通过在低压室内设置有朝上倾斜地进行变形的形态的凹槽部,从而由凹槽部的上端开口而规定了低压室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因此与以在周壁上仅贯穿厚度方向的方式来设置柱塞油孔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低压室内的工作油的量增加,从而即使在存在因小型化或倾斜配置等而使工作油不易贮留在低压室内的情况时,也能够确保在低压室内具有足够的量的工作油。此外,由于凹槽部被一体地设置在周壁上,因此不存在在现有的气门间隙调节器的基础上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另外,对低压室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进行规定是指,在向低压室供给工作油时或在发动机启动时能够向低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上表面高度,在发动机驱动时,也存在超过该液面水平线的情况,或者低于该液面水平线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气门间隙调节器被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与图1的气门间隙调节器相对应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3为用于对柱塞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将与柱塞的柱塞油孔相对应的部分切成圆片的剖视图。
图5为与实施例2所涉及的气门间隙调节器的凹槽部相对应的局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4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1例示了油压式的气门间隙调节器10,所述油压式的气门间隙调节器10被设置在水平对置型或倾斜的发动机的气门装置90上,并对凸轮80与摇臂70之间的阀间隙进行自动调节。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水平以及横竖的概念以车辆搭载时的状态为基准。
如图1所示,对气缸盖91的进气或排气口92进行开闭的气门装置90具备:凸轮80,其以与发动机同步的方式进行旋转;阀杆60,其被一体地设置在阀主体61上;摇臂70,其通过以与凸轮80的旋转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摇动从而对阀杆60进行按压;气门间隙调节器10,其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对摇臂70的一端部进行支承。
阀杆60被插入至与进气或排气口92相连的杆引导孔64中,并通过螺旋弹簧65而向阀主体61关闭进气或排气口92的方向施力。并被构成为,当凸轮80进行旋转时,摇臂70将进行摇动,并且阀杆60在杆引导孔64内于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阀主体61对进气或排气口92进行开闭。
摇臂70以如下状态而被配置,即,一端部被气门间隙调节器10所支承,另一端部与阀杆60抵接,并使被设置于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滚子7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凸轮80接触,从而使所述摇臂70的轴线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
气门间隙调节器10与现有的气门间隙调节器相比为小型,且被插入于设置在气缸盖91上的截面圆形的有底的安装孔94中。气门间隙调节器10在被插入于安装孔94中的状态下,以朝向水平方向倾斜的姿态而被配置。
如图2所示,气门间隙调节器1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11和圆筒状的柱塞12,所述圆筒状的柱塞12以能够在上下方向(轴向,详细而言为,相对于上下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插入于主体11内。
主体11由圆板状的端壁13和从端壁13的外周边缘起立起的筒壁14构成。在筒壁14的外周面上,以遍及整个圆周的方式而设置有主体环绕槽15。此外,在筒壁14上,以在壁厚方向(径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向主体环绕槽15的里面开口的主体油孔16。在筒壁14的开口端(上端)上,安装有对柱塞12从主体11中拔出的情况进行限制护圈17。
如图3所示,柱塞12由圆筒状的底壁18和从底壁18的外周边缘起立起的周壁19构成。周壁19的上端部作为被收拢为半球状的形态的球部21而被构成。在柱塞12被插入于主体11内的状态下,球部21从主体11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并如图1所示,摇臂70的一端部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而被支承于球部21的半球面状的外周面上。如图3所示,在成为球部21的上端部的径向中心部处,以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截面圆形的顶部开口22。此外,在底壁18的径向中心处,于与顶部开口22在上下方向上同轴的位置上,以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截面圆形的阀孔23。并且,柱塞12内部被构成为低压室24。
柱塞12的周壁19的外周面被设为能够在主体11的筒壁14的内周面上滑动,并如图2所示,在与筒壁14的内周面对置的位置处,以遍及整个圆周的方式而设置有柱塞环绕槽25。此外,在周壁19上,以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向柱塞环绕槽25的里面开口的柱塞油孔26。柱塞油孔26是通过使周壁19的一部分朝向低压室24内变形的形态的凹槽部27而被划分形成的。关于该凹槽部27,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2所示,安装孔94与气缸盖91的供油孔95连通,从供油孔95被供给的工作油经由主体环绕槽15、主体油孔16、柱塞环绕槽25以及柱塞油孔26而被贮留于低压室24内。
在主体11内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端壁13、筒壁14以及柱塞12的底壁18而被划分形成的高压室28。在高压室28内设置有如下部件,即:球状的阀体29,其能够对阀孔23进行开闭;壳体31,对阀体29进行保持;第一弹簧32,其被收纳于壳体31内、且由对阀体29向阀孔23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第二弹簧33,其被设置于壳体31的外周边缘部与端壁13之间、且由对柱塞12向摇臂70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阀体29被设为,能够根据低压室24与高压室28之间的压力差而以可与阀孔23接触、分离的方式进行往复动作。并且,通过阀体29克服第一弹簧32的施力而向远离阀孔2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通过阀孔23而流入到高压室28内。
此外,当凸轮80进行旋转且从凸轮80侧按压了摇臂70时,柱塞12被摇臂70的一端部所按压从而以相对于主体11而下沉的方式进行移动,由此使高压室28内的工作油被压缩,从而使高压室28的压力上升。伴随于高压室28的压力上升,高压室28内的少许工作油将穿过筒壁14的内周面与周壁19的外周面之间而流入柱塞环绕槽25中。由此,气门间隙调节器10的全长被缩短与工作油的流出量相应的量。此外,通过高压室28的压力上升而使主体11和柱塞12发生刚体化,从而气门间隙调节器10能够在预定位置处对摇臂70进行支承。
当进一步伴随着凸轮80的旋转而使得从凸轮80侧作用于摇臂70的压力降低时,通过高压室28内的压力与第二弹簧33的施力而使柱塞12上升并从主体11的筒壁14的开口端较大地突出。此时,由于高压室28的压力下降而在所述高压室28与低压室24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阀体29克服第一弹簧32的施力而被开阀。在阀体29被开阀的同时,低压室24的工作油流向高压室28,从而气门间隙调节器10的全长将伸长与该流动量相应的量。如此,保证了气门间隙调节器10在适当位置处对摇臂70进行支承的状态,从而使凸轮80与摇臂70之间的阀间隙实质上被调节变为零。
另外,凹槽部27构成为,如图4所示,以在周壁19的柱塞环绕槽25上沿着圆周方向(与柱塞1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而切入形成的、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的切口35为上端开口37,且如图2所示,成为侧视观察方向上的截面朝向上方而逐渐向低压室24内突出的直线状。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以在将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周壁19上于同一高度处连续的方式而被配置。
如图2所示,凹槽部27的凹状外表面被构成为,穿过柱塞油孔26的工作油的油道36。该油道36被配置于,在柱塞12插入于主体11内的状态下与主体环绕槽15相临的位置处,并成为朝向上端开口37而以向上坡度倾斜的截面直线状的形态。
如图3所示,凹槽部27随着相对于周壁19而从外侧打入开孔加工用的冲头50而与柱塞油孔26一同被形成。冲头50的前表面被设为朝向前方而以向上坡度倾斜的直线状的斜面51,且上端成为尖锐状的齿部52。
在开孔加工时,首先,将冲头50的齿部52打入到周壁19中,通过齿部52而将周壁19切开从而形成切口35。接着,通过继续压入冲头50,从而使切口35朝向低压室24而扩宽,并以向低压室24膨胀的形态而形成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并且以沿着冲头50的斜面51并与该斜面51相对应的形态而形成凹槽部27的油道36。以此方式而形成的凹槽部27,通过由冲头50实现的扩大,从而被形成为与周壁19的周围的部分相比而稍薄的薄壁。
柱塞油孔26沿着凹槽部27的油道36而以向上倾斜的方式被形成,并能够从成为油道36的终端的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向低压室24供给工作油。因此,如图2所示,在低压室24内,以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为上限而贮留有工作油。
另一方面,假设在周壁19上像主体油孔16那样以沿着径向而贯穿的截面圆形等的形态而设置有柱塞油孔26的情况下,由于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将由柱塞油孔26的圆形下端位置而被规定,因此,当气门间隙调节器10以朝向水平方向而倾斜的倾斜姿态被配置时,将有可能无法确保在低压室24内具有足够的量的工作油。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通过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而被规定,因此能够确保在低压室24内直至柱塞周围槽25的上端附近的足够的量的工作油。因此,能够避免在打开阀孔23而使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流向高压室28时,低压室24内的空气被吸入到高压室28内的情况。
如上文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低压室24内设置有向上倾斜而变形的形态的凹槽部27,并通过该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而规定了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因此与通过柱塞油孔26的下端位置来规定液面水平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量增加,从而即使在存在因气门间隙调节器10的小型化或倾斜配置等而不易在低压室24内贮留工作油的情况时,也能够确保在低压室24内具有足够的量的工作油。此外,由于凹槽部27的油道36呈截面直线状,因此能够将工作油迅速地送入到低压室24内。
另外,由于在周壁19上一体地设置有凹槽部27,因此无需与柱塞12分开另行设置向低压室24内输送工作油的输油管等,从而能够避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而且,由于凹槽部27是在周壁19上实施柱塞油孔26的开孔加工的同时被形成的,因此能够省掉形成凹槽部27的专用的加工工序,从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为低廉。
此外,由于被设置在周壁19上的切口35作为凹槽部27的上端开口37而被构成,因此能够利用切口35而较容易地形成凹槽部27。而且,由于切口35是在周壁19上沿着圆周方向而被形成的,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上端开口37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在低压室24内贮留足够的量的工作油。
实施例2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凹槽部27A。
该凹槽部27A形成如下形态,即,作为整体而朝向低压室24鼓出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并且,凹槽部27A的油道36A成为,从周壁19的柱塞环绕槽25的下端部的曲面状的始端部36B起至上端开口37A而倾斜为截面弯曲状的形态。
与实施例1相同,凹槽部27A是在周壁19上对柱塞油孔26A实施开孔加工的同时被形成的。在该情况下,开孔加工用的冲头50A的前表面被设为弯曲突面状的斜面51A,且所述开孔加工用的冲头50A被设为在前表面上端上突出有尖锐状的齿部52A的形态。此外,与实施例1相同,凹槽部27A的上端开口37A通过将冲头50A的齿部52A切入到周壁19中从而被形成,凹槽部27A的油道36A以与冲头50A的斜面51A相对应的形态而被形成。因此,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的液面水平线通过凹槽部27A的上端开口37A而被规定,从而使液面水平线被提高至周壁19的柱塞环绕槽25的上端附近处,其结果为,能够确保在低压室24内具有足够的量的工作油。
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由于凹槽部27A的油道36A成为朝向低压室24而鼓出的形态,因此能够使每单位时间通过油道36A的工作油的油量增加。其结果为,能够避免在低压室24内的工作油中产生气穴(cavitation)的情况。
其他的实施例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而对实施例1、2进行变更。
(1)也可以在形成凹槽部时,隔开间隔而分开实施在周壁上形成切口的工序和使其朝向低压室内变形的工序。
(2)也可以采用气门间隙调节器一直沿着上下方向而配置的结构。也就是说,周壁的轴线也可以一直朝向上下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因车辆的坡道停车等而使气门间隙调节器会暂时性地向横向倾斜,从而存在低压室的空气被吸入到高压室内的可能性,因此应用本发明的优点较明显。显然,虽然在实施例1、2中,周壁的轴线朝向接近于水平的倾斜方向,但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周壁的轴线也可以朝向水平方向。
(3)也可以采用凹槽部具有截面大致L字形的油道的形态。
符号说明
10…气门间隙调节器;
11…主体;
12…柱塞;
18…底壁;
19…周壁;
23…阀孔;
24…低压室;
26、26A…柱塞油孔;
27、27A…凹槽部;
28…高压室;
35…切口;
36、36A…油道;
37、37A…上端开口。

Claims (6)

1.一种气门间隙调节器,其具备筒状的主体和筒状的柱塞,所述柱塞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插入于所述主体内,在所述柱塞内被划分有低压室,在所述主体内,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柱塞的底壁之间被划分有高压室,在所述柱塞的周壁上设置有柱塞油孔,工作油通过所述柱塞油孔而向所述低压室内被输送,贮留于所述低压室内的工作油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阀孔而流入所述高压室内,
所述气门间隙调节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上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以朝向所述低压室内的方式变形且朝上倾斜,从而对所述柱塞油孔进行划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在所述周壁上的切口被构成作为所述凹槽部的上端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在所述周壁上沿着周向而被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具有朝向所述低压室内突出的截面直线状的油道。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具有朝向所述低压室内鼓出的截面弯曲状的油道。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门间隙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的轴线朝向水平方向或接近于水平的倾斜方向。
CN201610197255.0A 2015-04-02 2016-03-31 气门间隙调节器 Active CN106050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5669A JP6402066B2 (ja) 2015-04-02 2015-04-02 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JP2015-075669 2015-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0346A true CN106050346A (zh) 2016-10-26
CN106050346B CN106050346B (zh) 2020-01-21

Family

ID=5552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7255.0A Active CN106050346B (zh) 2015-04-02 2016-03-31 气门间隙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2534B2 (zh)
EP (1) EP3078819B1 (zh)
JP (1) JP6402066B2 (zh)
CN (1) CN1060503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616A (zh) * 2013-08-13 2016-03-2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液压式支撑元件
CN112211689A (zh) * 2020-10-14 2021-01-12 天津大学 基于配气凸轮的电液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2776B (zh) * 2014-12-11 2017-08-29 杭州新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状式液压挺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4903U (zh) * 1988-01-27 1989-08-02
JP2003336507A (ja) * 2002-05-20 2003-11-2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動弁機構用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JP2011001907A (ja) * 2009-06-19 2011-01-06 Honda Motor Co Ltd 油圧式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給油構造
CN103422924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75467A (en) * 1938-12-21 1939-10-10 Charles E Johnson Hydraulic tappet
US3273548A (en) * 1965-09-29 1966-09-20 Gen Motors Corp Hydraulic lash adjuster
JPH0421708U (zh) * 1990-06-12 1992-02-24
JPH06212917A (ja) * 1993-01-13 1994-08-02 Nippon Seiko Kk 油圧式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JP2005002953A (ja) 2003-06-13 2005-01-06 Otics Corp 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DE102004006903A1 (de) * 2004-02-12 2005-09-22 Ina-Schaeffler Kg Hydraulisches Abstützelement
DE102005022456A1 (de) * 2005-05-14 2006-11-16 Schaeffler Kg Hydraulisches Abstütz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4903U (zh) * 1988-01-27 1989-08-02
JP2003336507A (ja) * 2002-05-20 2003-11-2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動弁機構用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JP2011001907A (ja) * 2009-06-19 2011-01-06 Honda Motor Co Ltd 油圧式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給油構造
CN103422924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操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616A (zh) * 2013-08-13 2016-03-2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液压式支撑元件
CN105431616B (zh) * 2013-08-13 2018-08-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液压式支撑元件
CN112211689A (zh) * 2020-10-14 2021-01-12 天津大学 基于配气凸轮的电液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方法
CN112211689B (zh) * 2020-10-14 2022-03-29 天津大学 基于配气凸轮的电液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2066B2 (ja) 2018-10-10
EP3078819A1 (en) 2016-10-12
CN106050346B (zh) 2020-01-21
US20160290179A1 (en) 2016-10-06
EP3078819B1 (en) 2018-12-05
JP2016196818A (ja) 2016-11-24
US10072534B2 (en)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0346A (zh) 气门间隙调节器
EP3109523A1 (en) Relief valve
KR20170105577A (ko) 플런저 조립체
KR20140136056A (ko) 피스톤 연료 펌프
EP3128141B1 (en) Hydraulic lash adjuster
US20150211454A1 (en)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US9091186B2 (en) Lash adjuster
CN103993924A (zh) 气门间隙调节器
CN101981316A (zh) 泵、尤其是燃料高压泵
US9206711B2 (en) Lash adjuster
CN103502646A (zh) 涡旋型压缩机
CN103998762B (zh) 燃料喷射装置用的燃料高压泵
JP2006307688A (ja) ピストンポンプ
CN106368762B (zh) 内燃机
CN105715511B (zh) 压缩机
CN105358819B (zh) 泵装置、尤其用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高压泵装置
US20120076683A1 (en) Structure of Variable Oil Pump
CN108026903B (zh) 高压泵
KR102170493B1 (ko) 전자 팽창 밸브
CN107850025B (zh) 高压泵
JP2009030553A (ja) 燃料噴射ポンプ
JP2009185607A (ja) 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05188379A (ja) 逆止弁及びその逆止弁を備える燃料噴射ポンプ
CN106103989B (zh) 液压旋转设备
CN105765182A (zh) 液压式间隙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