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7456A - 海鲜蒸柜 - Google Patents

海鲜蒸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7456A
CN106037456A CN201610592626.5A CN201610592626A CN106037456A CN 106037456 A CN106037456 A CN 106037456A CN 201610592626 A CN201610592626 A CN 201610592626A CN 106037456 A CN106037456 A CN 106037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air inlet
pipe
venthol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26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7456B (zh
Inventor
谢柳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Original Assigne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filed Cri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s Won In Foshan City's Cohan
Priority to CN2016105926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7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7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7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7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7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Abstract

一种海鲜蒸柜,包括蒸柜本体、蒸汽发生室、进气管及出气管,蒸柜本体包括进气孔、出气孔及控制元件,进气孔、出气孔设于蒸柜本体侧壁,控制元件设于蒸柜本体上,蒸汽发生室与蒸柜本体连接,用以产生蒸汽并输送至蒸柜本体内,进气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进气孔,且进气管的蒸汽入口连接至蒸汽发生室,出气管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出气孔,出气管设抽风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蒸柜,通过操作控制元件至不同状态,以实现控制进气管与进气孔连通或闭合,出气管与出气孔闭合或连通,可控性强,且在控制控制元件时,能相应控制抽风装置的开启或闭合,当操作人员打开蒸柜门时,利用抽风装置输送的风对高温蒸汽进行遮挡,进而防止操作人员被高温蒸汽烫伤。

Description

海鲜蒸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鲜蒸柜。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海鲜蒸柜的蒸汽发生装置通常采用传统的蒸汽方式,将高温蒸汽经由蒸汽发生室输送至蒸柜本体内,以对蒸柜本体内的食物进行高温蒸煮;同时,采用多层的蒸柜,由于每一层的食物均不同,因此,在进行高温蒸煮时,蒸汽采用统一输送的方式输送至每一层蒸柜内。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当其中一层的食物蒸煮完成,厨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打开蒸柜门拿取食物时,由于蒸柜本体内部温度较高,且此时蒸汽继续往蒸柜本体内输送,因此,蒸柜本体内部的高温蒸汽容易将厨师或工作人员烫伤,对厨师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大大地不便,同时也无法确保厨师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烫伤厨师及工作人员,以确保厨师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的海鲜蒸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鲜蒸柜,其包括
蒸柜本体,其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控制元件,所述进气孔、出气孔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侧壁,所述控制元件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上;
蒸汽发生室,与所述蒸柜本体连接,用以产生蒸汽并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气孔,且所述进气管的蒸汽入口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室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出气管,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气管的蒸汽出口上设置有抽风装置;
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至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抽风装置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至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所述抽风装置关闭并停止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蒸柜本体包括至少一个蒸屉,至少一个所述蒸屉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以及所述控制元件,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进气孔设置的所述第一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一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出气孔设置的所述第二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出气孔。
进一步地,相邻层的所述蒸屉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各层所述蒸屉所在的空间隔离为相互独立的加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由两块呈角度设置的方形板拼接形成,且所述隔板呈角度的一面朝向所述蒸屉设置,以使所述隔板与所述蒸屉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蒸柜本体包括具有开口且用以容纳所述蒸屉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顶壁邻近开口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列设置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设置,以使所述抽风装置经由所述出气孔至所述通风孔送风至所述收容腔的开口处,并在所述收容腔的开口处形成风向朝向所述收容腔底壁的风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元件为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蒸柜本体,所述第二端滑动穿设于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远离所述蒸柜本体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抽风装置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靠近所述蒸柜本体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所述抽风装置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蒸柜本体表面时,所述第一挡板沿朝向所述进气孔的方向运动直至遮挡所述进气孔,所述第二挡板滑动远离所述出气孔,以使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靠近所述蒸柜本体表面时,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远离所述进气孔,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挡板沿朝向所述出气孔的方向运动直至遮挡所述出气孔,以使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海鲜蒸柜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一侧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支撑架及传感器,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侧面,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抽风装置,所述第二端上还设置有感应挡板,所述支撑架上相对应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开槽;
所述感应挡板能够滑动至所述开槽内或者滑动脱离所述开槽,以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元件为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电性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阀;
当打开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启动;
当关闭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相对所述出气孔闭合,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管道上以及每一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当启动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控制开关时,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第一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一管道相对其对应的进气孔闭合,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第二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二管道与相对应的出气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蒸汽发生室包括加热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一侧的二次加热装置,所述二次加热装置用以将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机芯以及设于所述电磁机芯一侧的风机,所述二次加热装置的入气口连接至所述电磁机芯的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加热区以及蒸汽通道,所述加热区的入气口连接至所述电磁机芯的出气口,所述蒸汽通道内设置有发热元件,所述隔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加热区以及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孔,经由所述加热区加热后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孔进入所述蒸汽通道内,并经由所述发热元件进行二次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元件为至少一个,依次间隔设于所述隔板上,并且每一所述发热元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折流板。
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为发热管或半导体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排出口,所述进气管的蒸汽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以将经由所述发热元件二次加热后的蒸汽排出至所述进气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外,以将所述加热区内的水排至所述蒸汽发生室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室为由所述蒸柜本体的底板、相对于所述底板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及安装板之间的侧板连接形成的中空腔体,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二次加热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室的安装板朝向地面的一面上设置有脚垫。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室上还设有用以显示所述加热装置及二次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的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室上还设置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蒸汽发生室的把手,且所述把手与所述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海鲜蒸柜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内,且所述补水箱管道连接至所述二次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箱包括储存有水的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液位警报器,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补水管道连接至所述二次加热装置,所述液位警报器安装于所述箱体邻近底部的位置,用以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水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蒸汽入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气安全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蒸柜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柜门,每一所述柜门相对应每一所述蒸屉设置,且每一所述柜门上均设置有用以打开所述柜门的把手。
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蒸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控性强。本发明的海鲜蒸柜通过在蒸柜本体上设置控制元件,通过对控制元件操作至不同状态,以实现控制进气管与进气孔连通或闭合,出气管与出气孔的闭合或连通,可控性强,有利于用户便捷使用。
(2)防止厨师或操作人员打开蒸柜门时被高温蒸汽烫伤。本发明的海鲜蒸柜能够在打开蒸柜门之前,先对控制元件操作至第一工作状态,以使得进气管与进气孔相对闭合,然后将出气管与出气孔连通,并打开抽风装置,以实现将抽风装置产生的风输送至蒸柜内,从而当厨师或操作人员打开蒸柜门时,由于该抽风装置输送的风对高温蒸汽进行了阻挡,因此,能够防止被高温蒸汽烫伤,极大地确保了厨师或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3)操作便捷快速。由于控制元件设置在蒸柜本体上,因此,便于厨师或操作人员在打开蒸柜门之前快速对控制元件进行操作,操作简单且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鲜蒸柜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鲜蒸柜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II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鲜蒸柜在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次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补水箱与二次加热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
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鲜蒸柜100,包括蒸柜本体10、蒸汽发生室20、进气管30以及出气管40,所述蒸柜本体10包括进气孔11、出气孔12以及控制元件13,所述进气孔11、出气孔12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侧壁,所述控制元件13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上。所述蒸汽发生室20与所述蒸柜本体10连接,用以产生蒸汽并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所述进气管30通过第一管道(未标示)连接至所述进气孔11,且所述进气管30的蒸汽入口31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20,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室20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所述出气管40通过第二管道(未标示)连接至所述出气孔12,所述出气管40的蒸汽出口上设置有抽风装置50。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13至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40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
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13至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闭合,所述抽风装置50关闭并停止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鲜蒸柜100,通过在操作所述控制元件13的工作状态,来达到控制所述进气管30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或相对闭合,以及所述出气管40与所述出气孔12相对闭合或连通,所述抽风装置50关闭或开启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打开蒸柜本体10时,能够防止高温蒸汽对厨师或操作人员造成烫伤,确保厨师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柜本体10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蒸柜本体10包括至少一个蒸屉14及至少一个蒸柜门15,每一所述蒸柜门15相对应每一所述蒸屉14设置,且每一所述蒸柜门15上均设置有用以打开所述蒸柜门15的把手151,至少一个所述蒸屉14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气孔11、所述出气孔12以及所述控制元件13,所述进气管30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进气孔11设置的所述第一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一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进气孔11,所述出气管40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出气孔12设置的所述第二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出气孔12。具体地,所述蒸屉14为三个,分别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上,以形成三层空间,从而能够在每个蒸屉14上蒸煮相同或不同类型的食物。
采用多个蒸屉14的设计方式,能够满足同一时间内能够蒸煮相同或不同类型的食物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控制不同蒸屉14上的控制元件13,从而达到单独控制该层蒸屉14所在空间内进行进气管30与进气孔11连通或者闭合,所述出气管40与出气孔12闭合或者连通,从而当厨师打开某一蒸屉14上的蒸柜门15时,能够不影响其他层蒸屉14内的进气或者出气,进而能够不影响其他层蒸屉14上的食物的蒸煮。
例如,将该三个蒸屉14分别定义为第一层蒸屉、第二层蒸屉及第三层蒸屉,当操作人员对所述第一层蒸屉上的控制元件13进行操作至第一工作状态时,此时,所述进气管30上的第一管道与第一层蒸屉上的进气孔11相对闭合,即,所述进气管30停止向所述进气孔11内继续输送高温蒸汽,同时,所述出气管40上的第二管道与第一层蒸屉上的出气孔12连通设置,并且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经由所述第二管道将风输送至所述第一层蒸屉内,从而当操作人员打开第一层蒸屉上的蒸柜门15时,能够防止被第一层蒸屉内的高温蒸汽烫伤,方便操作人员拿取食物。而与此同时,该第二层蒸屉和第三层蒸屉不受第一层蒸屉的影响,依然继续对其内的食物进行高温蒸煮。
进一步地,相邻层的所述蒸屉14之间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各层所述蒸屉14所在的空间隔离为相互独立的加热空间。具体地,所述隔板16为由两块呈角度设置的方形板拼接形成,且所述隔板16成角度的一面朝向所述蒸屉14设置,以使所述隔板16与所述蒸屉14之间具有间距。利用所述隔板16由两块呈角度设置的方形板拼接形成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得所述隔板16在将所述蒸屉14隔离为相互独立的加热空间时,能够增大每一层所述蒸屉14所在的加热空间,有利于高温蒸汽在所述加热空间内的大量聚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柜本体10包括具有开口且用以容纳所述蒸屉14的收容腔17,以便于蒸屉14设于所述收容腔17内。所述收容腔17为方形腔体,所述收容腔17的顶壁邻近开口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列设置的通风孔(未标示),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设置,以使所述抽风装置50经由所述出气孔12至所述通风孔送风至所述收容腔17的开口处,并在所述收容腔17的开口处形成风向朝向所述收容腔17底壁的风幕。采用上述做法,当操作人员打开蒸柜门15时,由于所述收容腔17开口处形成有风向朝向所述收容腔17底壁的风幕,因此,能够形成阻挡屏障阻挡高温蒸汽由所述收容腔17内喷出,从而能够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此外,采用上述做法,也能够防止高温蒸汽经由蒸柜门15向外散出,从而能够保持收容腔17内的高温环境,当再次蒸煮食物时,无需重新进行预热,减少能源损耗同时也提高蒸煮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确保所述海鲜蒸柜100的使用安全性,在所述进气管30远离所述蒸汽入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气安全阀32,以对所述进气管30内的过压蒸汽进行排放,确保所述进气管30的使用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元件13为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所述第一端131滑动穿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所述第二端132滑动穿设于所述进气管30及出气管40,当拉动所述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滑动远离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132沿所述进气管30及出气管40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40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控制元件13为拉杆,因此,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拉动所述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滑动远离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的状态。
具体地,在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拉杆穿过的通孔18,所述拉杆的第一端131穿设于所述通孔18并部分露出于所述通孔18,以便于操作人员拉动所述拉杆。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131上设置有螺帽131a,即,操作人员只需拉动所述螺帽131a即可实现拉动所述拉杆。
当再次拉动所述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滑动靠近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132沿所述进气管30及出气管40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相对闭合,所述抽风装置50关闭。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再次拉动所述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所述进气管30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以将高温蒸汽继续输送至所述蒸屉14内。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所述进气管30与所述进气孔11的连通或闭合,在所述拉杆的第二端132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132a和第二挡板132b,当拉动所述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远离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时,所述第一挡板132a沿朝向所述进气孔11的方向运动直至遮挡所述进气孔11,所述第二挡板132b滑动远离所述出气孔12,以使所述出气孔12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挡板132a以及第二挡板132b均滑动贴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开设有所述进气孔11及出气孔12的侧壁上。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132a与所述进气孔11错位设置,所述第二挡板132b遮挡在所述出气孔12上,即,所述第一挡板132a并未遮挡所述进气孔11,此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相对闭合。当拉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131以使所述第一端131远离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时,所述拉杆的第二端132带动所述第一挡板132a朝向所述进气孔11运动直至遮挡所述进气孔11,所述第二挡板132b滑动远离所述出气孔12,此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相对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从而当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时能将风经由所述出气孔12送至所述蒸屉14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挡板132a及第二挡板132b上可分别相对应所述进气孔11及出气孔12开设有连通孔1321、1322,初始位置时,可将所述第一挡板132a及第二挡板132b分别遮挡在所述进气孔11及出气孔12上,并使得所述第一挡板132a上的连通孔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挡板132b上的连通孔相对所述出气孔12错位设置。当拉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131时,在所述拉杆第二端132的带动下,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挡板132a上的连通孔1321与所述进气孔11错位设置,所述第二挡板132b上的连通孔1322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相对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的开启或闭合,所述海鲜蒸柜100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管30及出气管40一侧的传感装置(未标示),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支撑架及传感器,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蒸柜本体10侧面,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抽风装置50,所述第二端132上还设置有感应挡板(未标示),所述支撑架上相对应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开槽;
所述感应挡板能够滑动至所述开槽内或者滑动脱离所述开槽,以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地,当拉动所述第一端131沿远离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运动时,所述第二端132带动所述感应挡板沿朝向所述传感器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感应挡板位于所述开槽内,此时,所述传感器发送遮挡信息至所述抽风装置50,以使所述抽风装置50开启;当拉动所述第一端131沿朝向所述蒸柜本体10表面运动时,所述第二端132带动所述感应挡板沿远离所述传感器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感应挡板脱离所述开槽,此时,所述传感器发送感应信息至所述抽风装置50,以使所述抽风装置50关闭。利用传感装置与感应挡板的配合来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的开启或关闭,从而能够在拉动所述拉杆时,即可实现同步对所述抽风装置50进行控制,可控性强并且准确度高。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元件13还可为电控制元件13,例如控制开关,在所述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阀(未标示)及第二控制阀(未标示),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电性连接,所述抽风装置50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阀;当打开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进气孔11闭合,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12连通,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启动;当关闭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相对所述出气孔12闭合,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停止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元件13的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控制开关打开时的状态;所述控制元件13的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控制开关关闭时的状态。采用所述控制元件13为控制开关的设计,同样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只需在打开蒸柜门15之前先对所述控制开关进行开启即可。优选地,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控制开关首选为按压开关。
为了确保对每一层所述蒸屉14的控制均为独立的,每一所述第一管道上以及每一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当启动其中一个所述蒸屉14上的控制开关时,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14上的第一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一管道相对其对应的进气孔11闭合,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14上的第二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二管道与相对应的出气孔12连通。即,当第一层蒸屉上的食物已经蒸煮完成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按压第一层蒸屉上的控制开关,使得第一控制阀控制相对应第一层蒸屉的第一管道与进气孔11闭合设置,并使得第二控制阀控制相对应第一层蒸屉的第二管道与出气孔12连通设置,然后同时使得抽风装置50开启,此时,抽风装置50产生的风可通过出气孔12输送至第一层蒸屉内,从而避免第一层蒸屉内的高温蒸汽烫伤操作人员。而由于第二层蒸屉及第三层蒸屉上的控制开关并未进行操作,因此,不影响第二层蒸屉及第三层蒸屉的蒸煮。
请一并参阅图1、图5至图7,所述蒸汽发生室20包括加热装置21以及设于所述加热装置21一侧的二次加热装置22,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用以将所述加热装置21产生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室20为由所述蒸柜本体10的底板19、相对于所述蒸柜本体10底板19设置的安装板23以及连接于所述蒸柜本体10底板及安装板23之间的侧板24连接形成的中空腔体,所述加热装置21以及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3上。通过将所述加热装置21及二次加热装置22均安装在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安装板23上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整体结构紧凑,从而能减少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安装板23朝向地面的一面上设置有脚垫231,以便于所述蒸汽发生室20放置于地面上能够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于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散热,同时还能够对所述蒸柜本体10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加热装置21包括电磁机芯211以及设于所述电磁机芯211一侧的风机212,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的入气口连接至所述电磁机芯211的出气口。采用电磁机芯211加热的方式,热转换率高,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用以对产生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包括壳体221、分隔板222以及发热装置223,所述分隔板222设于所述壳体221内并将所述壳体221内部分隔成加热区221a及蒸汽通道221b,所述分隔板222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加热区221a以及所述蒸汽通道221b的蒸汽孔222a,经由所述加热区221a加热后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孔222a进入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并经由所述发热装置223进行二次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区221a内储存有水,所述加热区221a将加热后的水蒸气经由所述蒸汽孔222a进入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所述发热装置223设于所述分隔板222上并位于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所述发热装置223用以对进入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的水蒸气进行二次加热。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将二次加热后的水蒸气排出并经由所述进气管30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10内对食物进行高温蒸煮。优选地,经由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加热后的水蒸气温度为100℃~180℃。采用上述设计,利用所述发热装置223将所述加热区221a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在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进行二次加热,从而能够得到高温的水蒸气,使得二次加热后的高温水蒸气能够应用于高温蒸煮食物,大大地提高了蒸煮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壳体221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蒸汽通道221b的蒸汽排出口221c,所述进气管30的蒸汽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通道221b的蒸汽排出口221c,以将经由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的发热装置223二次加热后的蒸汽排出至所述进气管3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2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以具有足够的刚性及强度。所述壳体221为方形壳体,所述壳体221的顶板上开设有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具体地,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为开设于所述壳体221顶板上的圆形通孔18,并且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开设于所述壳体221顶板的一边角处,以避免与所述蒸汽孔222a位于同一直线,从而能够防止水蒸气直接经由所述蒸汽孔222a向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排除,进而延长所述水蒸气在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的加热时间。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所述加热区221a内的水的排出,所述加热区221a设置有排水孔2211,所述排水孔2211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20外,以将所述加热区221a内的水排至所述蒸汽发生室20外部。具体地,所述排水孔2211位于所述壳体221底板的一边角处,并且所述排水孔2211为圆形通孔,所述排水孔2211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的轴心所在的直线平行设置。
所述分隔板222设于所述壳体221内并靠近所述壳体221的顶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222为方形板状结构,并且所述分隔板22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以具有足够的材质及具有较优的耐腐蚀性。所述分隔板222将所述壳体221内部分隔成所述加热区221a及所述蒸汽通道221b,以便于所述发热装置223将加热后的水蒸气进行二次加热。即,所述加热区221a为靠近所述壳体221底板的区域,所述蒸汽通道221b为靠近所述壳体221顶板的区域,从而便于在所述加热区221a内进行加热蒸汽后,经过所述蒸汽孔222a进入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优选地,在所述加热区221a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未标示),用以加热所述加热区221a内的水,以产生所述水蒸气,且所述加热元件优选为电磁加热元件。
所述蒸汽孔222a为开设于所述分隔板222一边角位置处的圆形通孔,并且所述蒸汽孔222a的轴心与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的轴心位于同一对角线上,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水蒸气从所述蒸汽孔222a直接向所述蒸汽排出口221c排出。
所述发热装置223包括至少一根发热元件223a以及若干块折流板223b,所述至少一根发热元件223a设于所述分隔板222上,每一所述发热元件223a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折流板223b,所述折流板223b沿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分隔板222及所述壳体221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为发热管223a或半导体加热器,且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223a为发热管。所述发热元件223a为三根,各所述发热元件223a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22上,所述折流板223b为四块,依次设于所述发热元件223a的两侧,以将每一根所述发热元件223a所在位置分隔开来。具体地,所述折流板223b为方形板状结构,并且所述折流板223b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延长侧板,用以抵接于所述分隔板222及所述壳体221内壁上。通过在每一所述发热元件223a两侧设置所述折流板223b的设计,使得所述水蒸气经由所述蒸汽孔222a进入至所述蒸汽通道221b后,经由所述折流板223b的折流设置,能够让所述水蒸气单向流动,进而增长所述水蒸气在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的热交换时间。
所述发热装置223还包括密封胶垫223c及固定法兰223d,所述壳体221的侧板上开设有伸出口221e,所述发热元件223a的发热头伸出所述伸出口221e,所述密封胶垫223c设于所述壳体221的侧板上,并且所述密封胶垫223c相对应所述伸出口221e开设有开口2231,以使所述发热元件223a的发热头伸出所述开口2231,所述固定法兰223d与所述密封胶垫223c及所述壳体221的侧板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密封胶垫223c固定于所述侧板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发热元件223a的发热头伸出,所述伸出口221e以及所述开口2231均采用U形的开口,并且为了便于固定,所述固定法兰223d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密封胶垫223c以及所述壳体221的侧板上。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便于固定的同时也便于后续拆卸维护。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在所述蒸汽发生室20上还设有用以显示所述加热装置21及二次加热装置22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的显示屏25。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观看所述蒸汽发生室20内的蒸汽的加热温度,所述显示屏25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室20面对操作人员的表面上。此外,为了便于调节,在所述蒸汽发生室20上还可设置有调节按钮,利用所述调节按钮来对所述蒸汽发生室20内的蒸汽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使得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蒸汽加热温度更为可控。
此外,在所述蒸汽发生室20上还设置有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蒸汽发生室20的把手26,所述把手26与所述显示屏25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所述海鲜蒸柜100还包括补水箱60,并且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通过补水管道22a连接至所述补水箱60。所述补水箱60能够对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的壳体221进行自动补水,从而确保所述壳体221内的水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水箱60包括储存有水的箱体61以及设于所述箱体61内的液位警报器62,所述液位警报器62安装于所述箱体61内邻近底部的位置,用以检测所述箱体61内的最低水位,避免出现所述箱体61内的水位过低而无法对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进行补水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61为方形结构,所述箱体61具有用以储存水的储水腔611及用以封闭所述储水腔611开口的盖板612,所述储水腔611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密封胶垫611a,所述盖板612盖设于所述储水腔611的开口并压紧所述密封胶垫611a,以确保所述箱体61的密封性能。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箱体61内还设置有补水浮标613,所述补水浮标613包括固定端613a和浮动端613b,所述固定端613a固定于所述箱体61邻近顶部的一端,所述浮动端613b浮动于所述箱体61内的水面上。采用在所述箱体61内设置所述补水浮标613的设置,能够实时对所述箱体61进行补水,确保所述箱体61内的水容量。
在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的壳体221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未标示),所述箱体61上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口开设有第二排气口(未标示),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排气管道63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具体地,所述第一排气口位于所述蒸汽通道221b上,从而能够便于将所述蒸汽通道221b内的水蒸气经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至所述箱体61内。
采用将补水箱60与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的壳体221通过所述补水管道22a连接,利用所述补水箱60对所述壳体221内的水进行补充,从而确保所述壳体221内的水容量,防止所述壳体221内的水被烧干,确保所述二次加热装置22的使用安全可靠性的同时,也无需人工进行加水操作,节约了人工劳力成本。
本实用进行实施例提供的海鲜蒸柜100,通过在蒸柜本体10上设置控制元件13,通过对控制元件13操作至不同状态,以实现控制进气管30与进气孔11连通或闭合,出气管40与出气孔12的闭合或连通,可控性强,有利于用户便捷使用。此外,在控制所述控制元件13时,能够相应控制所述抽风装置50的开启或闭合,从而当操作人员打开蒸柜门15时,能够利用抽风装置50输送的风对高温蒸汽进行遮挡,进而防止操作人员被高温蒸汽烫伤,确保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柜本体,其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控制元件,所述进气孔、出气孔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侧壁,所述控制元件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上;
蒸汽发生室,与所述蒸柜本体连接,用以产生蒸汽并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进气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气孔,且所述进气管的蒸汽入口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室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蒸柜本体内;以及
出气管,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气管的蒸汽出口上设置有抽风装置;
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至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抽风装置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当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至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所述抽风装置关闭并停止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柜本体包括至少一个蒸屉,至少一个所述蒸屉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以及所述控制元件,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进气孔设置的所述第一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一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相对应每一所述出气孔设置的所述第二管道,且每一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连接至每一所述出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相邻层的所述蒸屉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各层所述蒸屉所在的空间隔离为相互独立的加热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柜本体包括具有开口且用以容纳所述蒸屉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顶壁邻近开口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列设置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设置,以使所述抽风装置经由所述出气孔至所述通风孔送风至所述收容腔的开口处,并在所述收容腔的开口处形成风向朝向所述收容腔底壁的风幕。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为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蒸柜本体,所述第二端滑动穿设于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远离所述蒸柜本体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抽风装置开启并经由所述出气管送风至所述蒸柜本体内;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靠近所述蒸柜本体表面,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所述抽风装置关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蒸柜本体表面时,所述第一挡板沿朝向所述进气孔的方向运动直至遮挡所述进气孔,所述第二挡板滑动远离所述出气孔,以使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当拉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滑动靠近所述蒸柜本体表面时,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远离所述进气孔,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挡板沿朝向所述出气孔的方向运动直至遮挡所述出气孔,以使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闭合。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海鲜蒸柜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一侧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支撑架及传感器,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蒸柜本体侧面,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抽风装置,所述第二端上还设置有感应挡板,所述支撑架上相对应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有开槽;
所述感应挡板能够滑动至所述开槽内或者滑动脱离所述开槽,以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为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电性连接,所述抽风装置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阀;
当打开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进气孔闭合,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启动;
当关闭所述控制开关时,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相对所述出气孔闭合,并控制所述抽风装置停止工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管道上以及每一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当启动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控制开关时,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第一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一管道相对其对应的进气孔闭合,对应其中一个所述蒸屉上的第二控制阀控制其所在的第二管道与相对应的出气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包括加热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一侧的二次加热装置,所述二次加热装置用以将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机芯以及设于所述电磁机芯一侧的风机,所述二次加热装置的入气口连接至所述电磁机芯的出气口。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加热区以及蒸汽通道,所述加热区的入气口连接至所述电磁机芯的出气口,所述蒸汽通道内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隔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加热区以及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孔,经由所述加热区加热后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孔进入所述蒸汽通道内,并经由所述发热装置进行二次加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发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元件及折流板,至少一个发热元件依次间隔设于所述隔板上,并且每一所述发热元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折流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排出口,所述进气管的蒸汽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以将经由所述发热元件二次加热后的蒸汽排出至所述进气管内。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管道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室外,以将所述加热区内的水排至所述蒸汽发生室外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室为由所述蒸柜本体的底板、相对于所述底板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及安装板之间的侧板连接形成的中空腔体,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二次加热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室上还设有用以显示所述加热装置及二次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的显示屏。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海鲜蒸柜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内,且所述补水箱管道连接至所述二次加热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包括储存有水的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液位警报器,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补水管道连接至所述二次加热装置,所述液位警报器安装于所述箱体邻近底部的位置,用以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水位。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蒸汽入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气安全阀。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鲜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柜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柜门,每一所述蒸柜门相对应每一所述蒸屉设置,且每一所述蒸柜门上均设置有用以打开所述蒸柜门的把手。
CN201610592626.5A 2016-07-25 2016-07-25 海鲜蒸柜 Active CN106037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2626.5A CN106037456B (zh) 2016-07-25 2016-07-25 海鲜蒸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2626.5A CN106037456B (zh) 2016-07-25 2016-07-25 海鲜蒸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7456A true CN106037456A (zh) 2016-10-26
CN106037456B CN106037456B (zh) 2018-07-03

Family

ID=5741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2626.5A Active CN106037456B (zh) 2016-07-25 2016-07-25 海鲜蒸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745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8073A (zh) * 2017-09-27 2018-01-30 合肥人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保鲜型三门海鲜蒸柜
CN108497258A (zh) * 2018-02-26 2018-09-07 重庆市纭凡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蔬菜蒸煮设备
CN110123130A (zh) * 2019-04-30 2019-08-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存储装置
CN110507162A (zh) * 2019-08-03 2019-11-29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蒸箱及蒸笼机
CN110897498A (zh) * 2019-12-24 2020-03-24 深圳玛克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蒸柜
CN114668096A (zh) * 2022-04-22 2022-06-28 八鲜康品(深圳)食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低压高温蒸汽食品保鲜设备
WO2023247181A1 (de) * 2022-06-21 2023-12-28 BSH Hausgeräte GmbH Dampfgarschublade mit raumteiler und heizelement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7801A (en) * 1985-09-05 1988-03-01 Nippon Light Metal Company Limited Defrosting cabinet
CN201813788U (zh) * 2010-07-27 2011-05-04 金平德 组装式多用蒸柜
CN201996286U (zh) * 2011-03-15 2011-10-05 康政 一种蒸柜
CN202457837U (zh) * 2011-12-30 2012-10-03 杭州九龙厨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蒸柜的蒸汽回收系统
CN202505025U (zh) * 2012-02-16 2012-10-31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甲醚燃气多功能蒸柜
CN202919909U (zh) * 2012-11-02 2013-05-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柜
CN203647057U (zh) * 2014-01-14 2014-06-18 东莞市微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电蒸柜
CN204611720U (zh) * 2014-12-03 2015-09-02 佛山市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 自动补水蒸汽发生装置及蒸煮器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7801A (en) * 1985-09-05 1988-03-01 Nippon Light Metal Company Limited Defrosting cabinet
CN201813788U (zh) * 2010-07-27 2011-05-04 金平德 组装式多用蒸柜
CN201996286U (zh) * 2011-03-15 2011-10-05 康政 一种蒸柜
CN202457837U (zh) * 2011-12-30 2012-10-03 杭州九龙厨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蒸柜的蒸汽回收系统
CN202505025U (zh) * 2012-02-16 2012-10-31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甲醚燃气多功能蒸柜
CN202919909U (zh) * 2012-11-02 2013-05-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柜
CN203647057U (zh) * 2014-01-14 2014-06-18 东莞市微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排气的电蒸柜
CN204611720U (zh) * 2014-12-03 2015-09-02 佛山市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 自动补水蒸汽发生装置及蒸煮器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8073A (zh) * 2017-09-27 2018-01-30 合肥人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保鲜型三门海鲜蒸柜
CN108497258A (zh) * 2018-02-26 2018-09-07 重庆市纭凡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蔬菜蒸煮设备
CN110123130A (zh) * 2019-04-30 2019-08-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存储装置
CN110507162A (zh) * 2019-08-03 2019-11-29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蒸箱及蒸笼机
CN110897498A (zh) * 2019-12-24 2020-03-24 深圳玛克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蒸柜
CN114668096A (zh) * 2022-04-22 2022-06-28 八鲜康品(深圳)食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低压高温蒸汽食品保鲜设备
WO2023247181A1 (de) * 2022-06-21 2023-12-28 BSH Hausgeräte GmbH Dampfgarschublade mit raumteiler und heizelemen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7456B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7456A (zh) 海鲜蒸柜
US11092343B2 (en) Zero clearance combination oven
CN105286494A (zh) 电饭煲的盖板和电饭煲
CN105193247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烹饪机的导风系统
CN106051853A (zh) 烤箱排风罩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206675401U (zh) 一种蒸箱
CN203168843U (zh) 具有风冷机构的电压力器具
CN109965676A (zh) 一种蒸箱烤箱一体机
CN206303708U (zh) 一种环保节能蒸柜
CN211716630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其微波炉
CN206641732U (zh) 海鲜蒸柜
CN107519506A (zh) 一种智能医用高温湿热消毒箱
CN107560448A (zh) 一种船舶厨房蒸汽消除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6891806U (zh) 一种摊片烤片机
CN109247818A (zh) 一种分体式蒸柜
CN104665611B (zh) 烤盘以及烤盘的油烟处理方法
CN108592119A (zh) 油烟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8447217U (zh) 一种抽屉式智能蒸柜
CN204813367U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06228210U (zh) 二次加热蒸汽装置、自动补水装置及海鲜蒸柜
CN109185931A (zh) 集成灶控制系统及集成灶
CN110074659A (zh) 一种并联式蒸箱
CN205795498U (zh) 一种新型蒸汽锅
CN201299073Y (zh) 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1418340Y (zh) 热气循环加热随机连续生产型蒸烤加热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