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819A -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3819A
CN106033819A CN201510104627.6A CN201510104627A CN106033819A CN 106033819 A CN106033819 A CN 106033819A CN 201510104627 A CN201510104627 A CN 201510104627A CN 106033819 A CN106033819 A CN 106033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dielectric substrate
supported
ceramic electroly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46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3819B (zh
Inventor
官万兵
王建新
王泽深
丁飞
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1046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3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3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8/12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by the material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8/124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by the material of the electrolyte the electrolyte consisting of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01M4/8621Porous electrodes containing only metallic or ceramic material, e.g. made by sintering or sput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该电池的结构设计为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的上下分布型,并且支撑电极具有中空孔洞结构,其侧面设置开口端,便于将气体通入该中空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运行时,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三相界面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下两侧,因此产生的热应力得到有效抵消,大幅度减小了热应力,避免了电解质与电极受到的热损伤,同时有利于在电池烧结过程中保持电池的平整性。当支撑电极层为高厚度时,电池尺寸增加,电池强度提高,能够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电解质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电解质电池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基本结构包括致密的陶瓷电解质,多孔阳极以及多孔阴极,阳极中通入燃料,阴极中通入氧化剂气体,通过电解质与电极三相界面处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子,形成外部电子回路,最终产生电能与热能。平板型陶瓷电解质电池是目前该类电池的一种主要结构。根据强度支撑分类,平板型陶瓷电解质电池主要包括电解质支撑、阳极支撑以及阴极支撑三种类型。为了降低工作温度,电极支撑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电极支撑的平板型陶瓷电解质电池,包括阳极支撑或阴极支撑的电池均存在如下问题:
1、电池结构不对称、尺寸小、制作难度大、强度低
目前,该类电池结构中,支撑电极较薄,其厚度约为500~1000μm,非支撑电极厚度更薄,约为30μm,电解质超薄,其厚度约为10μm左右,因此,这种电池的结构不对称,并且尺寸较小,强度较低。
利用陶瓷制作工艺很难将其制作为大尺寸器件,既使尺寸较大,平整性也较低而影响强度。另外,当电池组装时为了保持密封性而施加的外部压力,以及当电池运行时产生的气流冲击力通常都很容易使其产生大范围的碎裂。由于该类电池的特点这种在组装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范围的碎裂很难通过肉眼发现。当发现电池无法运行时,只能整体更换。因此,电池的制作与运行成功率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
2、高温热应力
电池通常在较高的温度运行,如600℃~850℃。当电池运行时,燃料的通入、电化学反应以及电子传递均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共存导致内部热平衡极其不均匀,尤其是当电池结构不对称时由于这种热量不均匀产生的热应力更加不容忽视,它可导致薄薄的电解质与电极之间产生裂纹,从而破坏电池,导致运行失效。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的电极支撑的平板型陶瓷电解质电池的运行寿命通常不高,始终无法达到商业化的要求。
为了减小热应力,近年来有研究者试图通过电极材料的研发,开发一种阳极和阴极成份完全相同的电池,这种电池结构有利于抵消电池运行时产生的热应力。但是,由于陶瓷电解质电池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对该类电极材料的要求极高,既要求能抗氧化,又要求能抗还原,另外还需考虑材料本身的寿命和性能等,因此该类材料难以获得。即使获得这样的材料,电池仍然存在强度低,制作难度大、易于大碎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在运行时热应力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具有运行时热应力低、电池平整性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人创新性地将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设计为以支撑电极层(支撑电极可以是阳极或阴极)为中心的上下分布型,即电解质层分为两层,分别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下表面,非支撑电极(当支撑电极为阳极时,非支撑电极为阴极;当支撑电极为阴极时,非支撑电极为阳极)也分为两层,分别位于两电解质层的表面;并且支撑电极层设置用于气体通入的孔洞,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的侧面具有开口端。该设计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气体自该侧面开口通入支撑电极层内部孔洞,然后扩散到上下两侧后,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三相界面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下两侧,因此产生的热应力得到有效抵消,从而大幅度减小热应力。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支撑电极层、电解质层以及非支撑电极层沿厚度方向上下层叠,其特征是:电解质层包括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第一电解质层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表面,第二电解质层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下表面;非支撑电极层包括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位于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第二非支撑电极层位于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支撑电极层设置孔洞,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的侧面具有开口端。
当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呈对称分布,即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的形状、厚度等完全一致时,热应力的减小效果更佳。
当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呈对称分布,即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的形状、厚度等完全一致时,热应力的减小效果更佳。
为了提高电池强度,同时便于制作,本发明优选将支撑电极的厚度提高,该厚度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25mm以下,具体根据电池面积大小决定。由于支撑电极层较厚,从而可以采用传统制造方法实现,因此制备工艺简化,制备成本降低。当支撑电极层厚度提高后,为了保持燃料的传输效果,支撑电极层材料优选采用孔隙率较高的材料,例如多孔NiO-YSZ、LSM、LSCF等,孔隙率优选为50%以上。
所述的陶瓷电解质材料不限,包括YSZ、SSZ、LSGM等。
所述的支撑电极可以是阳极或者阴极。所述的阳极材料不限,包括Ni-YSZ、LSM-YSZ、LSCF-YSZ或者Cu-CeO2等;所述的阴极材料不限,包括LSM、LSCF、BSFC等。
所述的非支撑电极厚度优选为5μm~100μm。
所述的陶瓷电解质厚度优选为1μm~15μm。
本发明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在工作状态时,向非支撑电极的表面以及支撑电极的孔洞通入燃料与氧化剂气体,在三相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与热能。考虑到电池组装后非支撑电极表面的气体传输,优选将非支撑电极表面设计为非平整型,即表明具有凹凸形状,例如表面呈波浪形等。更优选地,将电解质层的与非支撑电极相连接的表面(即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也设计为非平整型,即表明具有凹凸形状,例如表面呈波浪形等,有利于连接面的紧密连接。再优选地,将支撑电极的与电解质层相连接的表面(即支撑电极的上下表面)也设计为非平整型,即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例如表面呈波浪形等,有利于连接面的紧密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孔洞设置导电单元,例如导电板或导电棒,用于收集该电极电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具有孔洞结构的支撑电极层
以支撑电极材料为原料,在其中填埋具有一定尺寸的高温易挥发物质作为造孔剂,通过成型、烧结,成为成型体,其中造孔剂挥发,得到具有孔洞结构的支撑电极层,并且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的侧面具有开口端;
所述的造孔剂材料不限,包括碳棒,石墨、碳纳米管等其他形状的碳材料等。
所述的成型方法不限,包括热压、流延等方法。
(2)在支撑电极层上下表面制备电解质层
在支撑电极层上下表面采用涂覆、浸渍、丝网印刷等方法制备电解质层,然后烧结,得到包括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的半电池;
(3)在电解质层表面制备非支撑电极层
在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采用涂覆、浸渍、丝网印刷等方法制备第一非支撑电极层;在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采用涂覆、浸渍、丝网印刷等方法制备第二非支撑电极层;然后烧结。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设计为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的上下分布型,并且支撑电极层具有中空孔洞结构,其周围侧面设置开口端,便于将气体从支撑电极层周围侧面通入该中空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电池运行时,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三相界面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下两侧,因此产生的热应力得到有效抵消,从而大幅度减小了热应力,降低了电解质与电极受到损伤,从而保护了电池,同时有利于电池在高温以及冷热循环等恶劣条件下的运行;
(2)电池结构呈上下分布型,有利于在电池烧结过程中保持电池的平整性;
(3)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当提高支撑电极层厚度时,增加了电池尺寸有利于提高电池强度,并且可采用传统制造方法实现,从而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为:支撑电极层1、第一电解质层21、第二电解质层22、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孔洞4。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支撑电极层1、电解质层以及非支撑电极层沿厚度方向上下层叠,支撑电极为阳极,非支撑电极为阴极。电解质层包括第一电解质层21与第二电解质层22,第一电解质层层21位于支撑电极层1的上表面,第二电解质层22位于支撑电极层1的下表面。非支撑电极层包括上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位于第一电解质层1的上表面,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位于第二电解质层1的下表面。支撑电极层1设置数个孔洞4,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1的侧面具有开口端。
以支撑电极层1为中心,第一电解质层21与第二电解质层22呈对称分布。即,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的形状相同,并且厚度相同,均在1μm~15μm范围。
以支撑电极层1为中心,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呈对称分布。即,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的形状相同,并且厚度相同,均在10μm~100μm范围。
支撑电极层1的材料为Ni-YSZ、LSM-YSZ、LSCF-YSZ或者Cu-CeO2等,厚度为2~10mm。
第一电解质层21与第二电解质层22的材料相同,可以是YSZ、SSZ、LSGM等。
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的材料相同,可以是LSM、LSCF、BSFC等阴极材料。
上述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支撑电极材料为原料,将碳棒填埋在原料中,将原料热压成型,然后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得到具有所述孔洞结构的支撑电极层1;
(2)将电解质层材料的浆料涂覆、浸渍或者丝网印刷在支撑电极层1的上下表面,然后烧结,得到包括第一电解质层21与第二电解质层22的半电池;
(3)将非支撑电极层材料的浆料涂覆、浸渍或者丝网印刷在第一电解质层21的上表面与第二电解质层22的下表面,然后烧结,烧结温度为1300℃,得到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
在工作状态时,向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的上表面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的下表面通入氧化剂气体;向支撑电极1的侧面孔洞开口端通入燃料,燃料通过孔洞4通入支撑电极1内部,然后扩散到上下两侧;通过第一电解质层21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与热能,同时通过第二电解质层22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与热能。由于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三相界面位于支撑电极层1的上下两侧,因此产生的热应力得到有效抵消,热应力大幅度减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支撑电极层1的上下表面,第一电解质层21的上下表面、第二电解质层22的上下表面、第一非支撑电极层31的上下表面以及第二非支撑电极层32的上下表面均为非平整型,呈波浪形状。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说明,应理解的是上所述实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支撑电极层、电解质层以及非支撑电极层沿厚度方向上下层叠,其特征是:电解质层包括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第一电解质层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上表面,第二电解质层位于支撑电极层的下表面;非支撑电极层包括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位于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第二非支撑电极层位于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支撑电极层设置中空孔洞,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的侧面具有开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呈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以支撑电极层为中心,第一非支撑电极层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层呈对称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电极的厚度为1mm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电极的厚度为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非支撑电极厚度与第二非支撑电极厚度分别为5μm~10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陶瓷电解质厚度与第二陶瓷电解质厚度分别为1μm~15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非支撑电极表面为非平整型,第二非支撑电极表面为非平整型。
9.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以支撑电极材料为原料,在其中填埋具有一定尺寸的高温易挥发物质作为造孔剂,通过成型、烧结,成为成型体,其中造孔剂挥发,得到具有孔洞结构的支撑电极层,并且该孔洞在支撑电极层的侧面具有开口端;
(2)在支撑电极层上下表面采用涂覆、浸渍或者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电解质层,然后烧结,得到包括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的半电池;
(3)在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采用涂覆、浸渍或者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第一非支撑电极层;在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采用涂覆、浸渍或者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第二非支撑电极层;然后烧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中的成型方法是热压法或者流延法。
CN201510104627.6A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033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627.6A CN106033819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627.6A CN106033819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819A true CN106033819A (zh) 2016-10-19
CN106033819B CN106033819B (zh) 2018-07-27

Family

ID=5714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4627.6A Active CN106033819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381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698A (zh) * 2017-06-08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储能的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921674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空对称sofc电池的阳极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931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利用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纳米碳材料的方法
CN109755616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具有内重整特性的中空对称结构双阴极固态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5622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空对称的双阴极高温固态燃料电池堆
CN110387554A (zh) * 2018-04-19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电解系统以及一种电解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2151829A (zh) * 2019-06-26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对称双阴极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芯的阳极烧结密封方法
CN112993267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基于对称双阴极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直接甲烷干重整发电方法
CN113046769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3381048A (zh) * 2021-05-28 2021-09-10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716A (zh) * 2021-12-31 2022-09-06 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平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功能层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9783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N101034753A (zh) * 2006-03-12 2007-09-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1315984A (zh) * 2008-06-27 2008-12-03 云南大学 电极支撑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08235U (zh) * 2010-02-09 2010-10-13 合肥长城新元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管状陶瓷膜燃料单电池堆
US20110008712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Min Kyong Bok Fuel Cell Having Single Body Support
CN103474687A (zh) * 2013-09-10 2013-12-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高性能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9783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N101034753A (zh) * 2006-03-12 2007-09-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1315984A (zh) * 2008-06-27 2008-12-03 云南大学 电极支撑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008712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Min Kyong Bok Fuel Cell Having Single Body Support
CN201608235U (zh) * 2010-02-09 2010-10-13 合肥长城新元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管状陶瓷膜燃料单电池堆
CN103474687A (zh) * 2013-09-10 2013-12-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高性能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698A (zh) * 2017-06-08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储能的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921674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空对称sofc电池的阳极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931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利用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纳米碳材料的方法
CN109755622B (zh) * 2017-11-08 2022-05-1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空对称的双阴极高温固态燃料电池堆
CN109755616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具有内重整特性的中空对称结构双阴极固态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5622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中空对称的双阴极高温固态燃料电池堆
CN109755616B (zh) * 2017-11-08 2022-05-1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具有内重整特性的中空对称结构双阴极固态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7554A (zh) * 2018-04-19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电解系统以及一种电解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2151829A (zh) * 2019-06-26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对称双阴极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芯的阳极烧结密封方法
CN112993267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基于对称双阴极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直接甲烷干重整发电方法
CN113046769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3381048A (zh) * 2021-05-28 2021-09-10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716A (zh) * 2021-12-31 2022-09-06 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平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功能层制备方法
CN115020716B (zh) * 2021-12-31 2024-04-05 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平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功能层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819B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3819A (zh) 一种平板型电极支撑的陶瓷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9036B (zh) 一种平板型结构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KR100648144B1 (ko) 고성능 연료극지지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CN100474672C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解质-阳极组件
CN106374120B (zh) 一种自密封平板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的结构
CN111403768B (zh) 一体化结构、电池/电解池及电池堆的制备方法
TWI620376B (zh) 可攜式火焰發電裝置、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製作方法
JP2001196069A (ja) 燃料電池
CN103985888B (zh) 陶瓷膜燃料电池用连接材料薄膜和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JP4876363B2 (ja) 集電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固体酸化物型燃料電池
JP5746309B2 (ja) 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の電極用ペースト、これを用いる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55616B (zh) 具有内重整特性的中空对称结构双阴极固态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276537C (zh) 具有气体通道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KR20160011472A (ko) 저온 동시소결에 의한 연료극 지지형 고체산화물 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037698A (zh) 一种可储能的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1222050A (zh) 抗碳沉积阳极膜材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74110B1 (ko)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용 셀의 연료극 제조방법, 이에 따라제조된 연료극 및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용 셀
CN1252844C (zh) 一种平板组装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N109216740A (zh) 一种中空对称sofc电池的阳极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91638B1 (ko) 평관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음극 지지체 제조방법
CN107275657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支撑体的简易制备方法
CN107799854A (zh) 一种高温固态钠离子‑空气氧化物储能电池
CN106450396A (zh) 一种管状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JP2002358976A (ja)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KR101951101B1 (ko) 타공판을 구비하여 블록조립이 가능한 용융탄산염 연료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