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1282B -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1282B
CN106021282B CN201610282327.1A CN201610282327A CN106021282B CN 106021282 B CN106021282 B CN 106021282B CN 201610282327 A CN201610282327 A CN 201610282327A CN 106021282 B CN106021282 B CN 106021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oad
region
section
main
current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23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1282A (zh
Inventor
刘巍
王怀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23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1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1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1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1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1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该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包括: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该方法能够识别出主辅路关系,方便后续处理。

Description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地图数据中,主路和辅路是非常重要的地理信息。但是,目前的地图数据仅有主路与辅路的数据,但是没有表示出主路与辅路的关系,无法知道辅路属于哪条主路,这个给后续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主辅路的关系,方便后续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包括: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排除模块,用于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地图中存在大量主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路段对应的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路和辅路是否相交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辅路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模块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模块。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1: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其中,主辅路关系识别就是需要识别出每条辅路依附的主路,在识别时,可以将每条辅路分别作为当前辅路,以识别出每条辅路依附的主路。
在地图数据中,会存在大量的主路数据和辅路数据,主路数据和辅路数据可以具体包括主路的位置坐标和辅路的位置坐标。
对应当前辅路,在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时,可以直接根据主路的位置坐标进行比对,判断主路是否属于当前辅路所在的区域。
但是,由于主路数据的数据量很大,特别是在大型城市的电子地图数据中,如图2所示,主路会很多,直接比对位置坐标的方式就会存在运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
为此,在确定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构建R树,将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
其中,R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空间索引结构,R树是一个高度平衡树,它是B树在k维上的自然扩展,用空间对象的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根据地物的MBR建立R树,可以直接对空间中占据一定范围的空间对象进行索引。
通过R树进行搜索时,输入具体可以是一个矩形,称为搜索矩形,从R树的根结点开始,查找与搜索矩形存在重叠的矩阵,直至查找到叶子结点返回相应的记录,而叶子结点中记录的是主路对应的矩形,从而可以确定出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
S12: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其中,每条线路(主路或辅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路段组成,每个路段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
对应每个路段,该路段对应的区域可以是指:一组对边与该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该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
上述确定出的存在重叠的主路通常是多条,该多条主路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确定出每个路段对应的区域后,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出与该区域相交的主路。
进一步的,在当前辅路由多个路段组成时,上述的相交的主路可以具体是指相交的路段最多的主路。
例如,当前辅路由三个路段组成,上述集合中的第一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相交,上述集合中的第二主路与其中的一个路段相交,上述集合中的其余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不相交,则确定出的相关的主路是指第一主路。
另外,在判断主路是否与上述的区域相交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是否与上述的区域覆盖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表明相交,否则不相交。
S13: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在确定出上述的相关的主路后,可以判断每个主路是否与当前辅路相交,将不相交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的相关的主路不与当前辅路相交,则不需要对该主路进行排除,例如,确定出的上述的相关的主路是第一主路,而经过判断第一主路不与当前辅路相交,则第一主路是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另外,在判断主路是否与辅路相交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是否与辅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表明相交,否则不相交。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1:根据主路数据,构建R树,其中,该R树作为主路空间索引。
由于R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数据结构,因此,构建R树的具体流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可以为每条主路分配唯一标识,其中,线路(主路或辅路)的唯一标识可以用pair_id表示。在主辅路关系识别时,需要识别出辅路依附的主路,并将辅路的唯一标识设置为其依附的主路的唯一标识。
S32: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其中,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时,可以包括:
确定当前辅路的最小外接矩阵;
对所述最小外接矩阵向外扩充预设距离,将扩充后的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一区域。
例如,参见图4,可以先确定当前辅路41的最小外接矩形42,最小外接矩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于x轴,另一组对边平行于y轴。
其中,在当前辅路不是平行于x轴或y轴时,可以将上述的最小外接矩阵作为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但是,如果当前辅路是平行于x轴或y轴,上述的最小外接矩形就是一条线段不再是矩形,因此,为了保证通用性,可以对最小外接矩形进行向外扩充。
例如,参见图4,可以对最小外接矩形42的每条边向外扩充50米,将扩充后的矩形43确定为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S33:将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所述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所在区域与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通过构建R树,可以加快搜索速度,从而可以快速的确定出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这些主路可以组成一个集合,称为集合D。
S34:对应当前辅路的每个路段,确定该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上述集合中,确定出与该区域相交的主路。
其中,每个路段对应的区域是指: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
例如,参见图5,路段51对应的区域52是一组对边与路段51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路段51垂直且长度是160米的矩形。
在确定出路段对应的区域后,可以判断上述集合中每条主路与该区域的关系,找到相交的主路。
例如,参见图5,集合中的主路53与上述的区域52相交,则主路53是确定出的上述相交的主路。
进一步的,在当前辅路由多个路段组成时,上述的相交的主路可以具体是指相交的路段最多的主路。
例如,当前辅路由三个路段组成,上述集合中的第一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相交,上述集合中的第二主路与其中的一个路段相交,上述集合中的其余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不相交,则确定出的相关的主路是指第一主路。
S35:在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例如,经过上述流程,与第一辅路的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是主路P,与第二辅路的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也是主路P,则参见图6,假设第一辅路61与主路P相交,而第二辅路62与主路P不相交,则第一辅路依附的主路不是主路P,而第二辅路依附的主路是主路P。
另外,在确定出辅路依附的主路后,可以将辅路的唯一标识设置为其依附的主路的唯一标识。例如,参见图7,辅路71依附主路72,假设主路72的pair_id=1,则可以将辅路71的pair_id设置为1。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进一步的,通过在确定重叠区域时依据R树,可以提高处理速度。进一步的,通过在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时,采用向外扩充最小外接矩阵的方式,可以提高通用性。进一步的,通过选择与路线相交次数最多的主路确定为需要确定的相交的主路,可以提高准确度。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装置8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81、第二确定模块82和排除模块83。
第一确定模块81,用于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其中,主辅路关系识别就是需要识别出每条辅路依附的主路,在识别时,可以将每条辅路分别作为当前辅路,以识别出每条辅路依附的主路。
在地图数据中,会存在大量的主路数据和辅路数据,主路数据和辅路数据可以具体是主路的位置坐标和辅路的位置坐标。
对应当前辅路,在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时,可以直接根据主路的位置坐标进行比对,判断主路是否属于当前辅路所在的区域。
但是,由于主路数据的数据量很大,特别是在大型城市的电子地图数据中,如图2所示,主路会很多,直接比对位置坐标的方式就会存在运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
为此,在确定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构建R树,将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
其中,R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空间索引结构,R树是一个高度平衡树,它是B树在k维上的自然扩展,用空间对象的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根据地物的MBR建立R树,可以直接对空间中占据一定范围的空间对象进行索引。
通过R树进行搜索时,输入具体可以是一个矩形,称为搜索矩形,从R树的根结点开始,查找与搜索矩形存在重叠的矩阵,直至查找到叶子结点返回相应的记录,而叶子结点中记录的是主路对应的矩形,从而可以确定出上述的存在重叠的主路。
第二确定模块82,用于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其中,每条线路(主路或辅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路段组成,每个路段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
对应每个路段,该路段对应的区域可以是指:一组对边与该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该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
上述确定出的存在重叠的主路通常是多条,该多条主路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确定出每个路段对应的区域后,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出与该区域相交的主路。
进一步的,在当前辅路由多个路段组成时,上述的相交的主路可以具体是指相交的路段最多的主路。
例如,当前辅路由三个路段组成,上述集合中的第一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相交,上述集合中的第二主路与其中的一个路段相交,上述集合中的其余主路与这三个路段都不相交,则确定出的相关的主路是指第一主路。
另外,在判断主路是否与上述的区域相交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是否与上述的区域覆盖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表明相交,否则不相交。
排除模块83,用于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在确定出上述的相关的主路后,可以判断每个主路是否与当前辅路相交,将不相交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的相关的主路不与当前辅路相交,则不需要对该主路进行排除,例如,确定出的上述的相关的主路是第一主路,而经过判断第一主路不与当前辅路相交,则第一主路是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另外,在判断主路是否与辅路相交时,可以根据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是否与辅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如果存在重叠则表明相交,否则不相交。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本实施例的装置80还包括:
构建模块84,用于根据主路数据,构建作为主路空间索引的R树。
由于R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数据结构,因此,构建R树的具体流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可以为每条主路分配唯一标识,其中,线路(主路或辅路)的唯一标识可以用pair_id表示。在主辅路关系识别时,需要识别出辅路依附的主路,并将辅路的唯一标识设置为其依附的主路的唯一标识。
相应的,参见图9,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1包括:
第一单元811,用于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第二单元812,用于将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所述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所在区域与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元811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辅路的最小外接矩形;
对所述最小外接矩阵向外扩充预设距离,将扩充后的矩阵确定为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2用于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包括:
构建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将所述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二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12用于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包括:
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将与当前辅路的路段相交次数最多的主路,确定为所述相交的主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装置实施例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对应,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处理,可以识别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从而方便后续的电子地图的高精度绘制等。进一步的,通过在确定重叠区域时依据R树,可以提高处理速度。进一步的,通过在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时,采用向外扩充最小外接矩阵的方式,可以提高通用性。进一步的,通过选择与路线相交次数最多的主路确定为需要确定的相交的主路,可以提高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所述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若与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对应的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覆盖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则确定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为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主路数据,构建作为主路空间索引的R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包括:
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将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所述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所在区域与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包括:
确定当前辅路的最小外接矩形;
对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外扩充预设距离,将扩充后的矩形确定为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包括:
构建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将所述矩形确定为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包括:
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将与当前辅路的路段相交次数最多的主路,确定为所述相交的主路。
7.一种主辅路关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在区域与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组成当前辅路的路段,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排除模块,用于在所述相交的主路中,排除与当前辅路相交的主路,将剩余的主路确定为当前辅路依附的主路;
所述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若与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对应的主路数据表明的位置坐标点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覆盖的位置坐标点存在重叠,则确定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为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主路数据,构建作为主路空间索引的R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第二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作为输入,在所述R树上进行搜索,得到所在区域与所述当前辅路的所在区域存在重叠的主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辅路的最小外接矩形;
对所述最小外接矩阵向外扩充预设距离,将扩充后的矩形确定为前辅路的所在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包括:
构建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平行且等长、另一组对边与所述路段垂直且长度为预设值的矩形,将所述矩形确定为第二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确定与所述路段对应的区域相交的主路,包括:
在所述存在重叠的主路中,将与当前辅路的路段相交次数最多的主路,确定为所述相交的主路。
CN201610282327.1A 2016-04-29 2016-04-29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021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27.1A CN106021282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27.1A CN106021282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1282A CN106021282A (zh) 2016-10-12
CN106021282B true CN106021282B (zh) 2019-05-31

Family

ID=5708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2327.1A Active CN106021282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12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930B (zh) * 2018-06-11 2022-04-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中楼块压盖道路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89461B (zh) * 2018-11-14 2023-06-20 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辅路的导航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0617827B (zh) * 2019-08-23 2021-12-2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主辅路绘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143360B (zh) * 2019-12-18 2024-02-23 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索引算法的道路上下行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701763A (zh) * 2020-05-20 2021-1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802B (zh) * 2009-08-05 2011-06-0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的检查方法和装置
CN102735256A (zh) * 2012-06-26 2012-10-17 上海安悦四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主辅路的车载导航装置及导航方法
CN104077326B (zh) * 2013-03-29 2019-02-19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927873B (zh) * 2014-04-28 2016-06-15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浮动车与路段匹配方法及并行获取实时路况的方法
CN105469600B (zh) * 2015-12-08 2018-01-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主辅路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1282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1282B (zh) 主辅路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JP6323954B2 (ja) 地図ラベルのためのローデ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04866500A (zh) 图片分类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3258007A (zh) 一种利用冲突检测机制的地图标注方法及装置
US10169493B2 (en)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a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model,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erver therefore
CN105549548A (zh) 三维装配工艺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WO2016141807A1 (zh) 移动终端上多应用窗口的显示方法及其系统
CN105975527B (zh) 道路上下行关系识别方法和装置
JP5539301B2 (ja) ロジック図面検索装置
CN106484847B (zh) 电子地图的标注方法和装置
CN108333609A (zh) 路测轨迹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268191A (zh) 单据显示方法和单据显示装置
CN108133116A (zh) Cad户型图墙厚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783180B (zh) 图纸拆分方法及相关装置
JP5731335B2 (ja) 2次元cadデータのためのオブジェクト抽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653123A (zh) 一种图标分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6181566A1 (ja) 文字認識方法、文字認識装置及び文字認識プログラム
US10830594B2 (en) Updating missing attributes in navigational map data via polyline geometry matching
JP5735939B2 (ja) 地図表示装置、地図表示方法及び地図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9933257A (zh) 应用系统启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01278A (zh) 显示桌面快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048665A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CN10557490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0042790A (ja) 実データ拡張方法、装置及び端末
JP5795751B2 (ja) 道路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の対応付け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道路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を対応付け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