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901B -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901B
CN106019901B CN201510649550.0A CN201510649550A CN106019901B CN 106019901 B CN106019901 B CN 106019901B CN 201510649550 A CN201510649550 A CN 201510649550A CN 106019901 B CN106019901 B CN 106019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ember
meandering control
transfer belt
bel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95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901A (zh
Inventor
濑古真路
八卷专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9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该蛇行控制部件包括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及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所述纵向延伸区域包含聚酯弹性体并且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Description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利用以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束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利用充电调色剂显影而使得静电潜像可见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并利用加热和加压定影。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例如,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使得它们彼此叠加。接着,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分为直接将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将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依次转印到转印带和记录介质上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在通过转印带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带由多个辊支撑,并且周向旋转。提出了各种方法防止转印带在支撑辊的轴向上蛇行。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2241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围绕多个辊张紧的环带的示例。该带包括环带基材以及配置在带基材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侧并且由辊保持的蛇行控制部件。蛇行控制部件由发泡材料制成。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8103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多个辊和转印带的转印单元。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和从动辊。转印带围绕多个辊张紧以便环形移动。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体转印到转印带的外表面上或者转印到放置在转印带的外表面上的记录纸张上。肋条在沿转印带的内表面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边缘向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肋条在预定间隔具有接缝。限制元件配置在肋条中的接缝上以限制肋条远离转印带的内表面。啮合部沿旋转轴线配置在多个辊中至少一个的端部,并且与转印带上的肋条啮合。弯曲辊的外表面压在转印带的外表面上以使转印带朝内弯曲,所述转印带张紧以便环形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与包含聚酯弹性体并且在除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小于0.5或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相比,具有更高的对由于与辊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抗性以及更低的环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包括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及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所述纵向延伸区域包含聚酯弹性体并且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粘合表面具有大约0.8至大约1.2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包括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及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所述粘合表面具有大约0.8至大约1.2的摩擦系数。所述纵向延伸区域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区域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转印带,其包括环带基材以及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蛇行控制部件。所述粘合表面周向粘合在所述带基材的至少一个横向端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第五方面的所述转印带以及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所述蛇行控制部件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具有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充电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第五方面的所述转印带和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所述蛇行控制部件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所述转印单元通过所述转印带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与包含聚酯弹性体并且在除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小于0.5或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相比,具有更高的对由于与辊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抗性以及更低的环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与在粘合表面中具有小于0.8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相比,具有更低的导致调色剂图像重合不良的倾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与在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中具有大于1.2的摩擦系数并且在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相比,具有更高的抗磨损性以及更低的环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与仅在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一部分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相比,允许配置成与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的辊具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其与包括在除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大于小于0.5或者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相比,具有更高的对由于与辊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抗性以及更低的环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具备包括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转印单元,其与具备包括在除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大于小于0.5或者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转印单元相比,具有更高的对由于与辊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抗性以及更低的环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具备包括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转印带作为将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转印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具备包括在除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表面中具有大于小于0.5或者大于0.7的摩擦系数的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具有更低的由于与辊接触产生的磨损颗粒导致在调色剂图像中留下空白区域的倾向以及更低的带基材的断裂风险。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由图2中的圆圈III表示的转印带的局部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另一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或效果的部件可以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以免重复说明。
<蛇行控制部件>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包括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下文也称为“环带”)上的粘合表面以及除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所述纵向延伸区域包含聚酯弹性体并且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下文也称为“低摩擦区域”)。
图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示意图。图2是包括图1所示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蛇行控制部件周向配置在环带基材(环带)的横向端部上。图3是由图2中的圆圈III表示的局部横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1所示的蛇行控制部件50是沿宽度方向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包含聚酯弹性体的带状物。如图3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具有四个纵向延伸表面50A、50B、50C以及50D。纵向延伸表面50A作为待粘合到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除粘合表面50A以外的纵向延伸表面50B、50C以及50D作为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低摩擦区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例如,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带上。如图2和图3所示,例如,利用粘合剂将粘合表面50A周向粘合到带基材62的横向端部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带60由多个辊(支撑辊)旋转地支撑。多个支撑辊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配置成在纵向上(即,在转印带60的周向上)与蛇行控制部件50的任一表面50B、50C以及50D相接触以控制转印带60的横向移动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限制元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低摩擦区域配置成与支撑转印带60的支撑辊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这样,降低了蛇行控制部件50的磨损,同时降低了带基材62断裂的风险。该机理说明如下。
配置在转印带的环带基材上的蛇行控制部件通常配置成与配置在支撑转印带的辊上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以控制环带的横向蛇行。然而,蛇行控制部件可能在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产生磨损。
聚酯弹性体通常比聚氨酯便宜。然而,由聚酯弹性体制成的蛇行控制部件容易在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产生磨损。与此相反,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在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滑动,因为具有0.7或更小或者大约0.7或更小的摩擦系数的低摩擦区域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因此,即使蛇行控制部件50由包含聚酯弹性体的材料制成,蛇行控制部件50也耐磨损。
如果蛇行控制部件在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摩擦不充分,则蛇行控制部件在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轴向上会轻松移位,并由此轻松移动到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当蛇行控制部件移动到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时,蛇行控制部件在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周围的环带中形成凸出表面。环带在反复弯曲后可能断裂。如果蛇行控制部件进一步在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移动,则转印带与一次转印辊分离,这可能导致一次转印不良。与此相反,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其在低摩擦区域具有0.5或更大或者大约0.5或更大的摩擦系数,不太可能由于过度滑动而移动到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因此,蛇行控制部件50具有较低的环带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聚酯弹性体是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硬链段的示例包括芳香族聚酯。软链段的示例包括脂肪族聚酯和脂肪族聚醚。
例如,出于可成型性、电气绝缘性能、耐湿性、耐溶剂性、抗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性以及易制造性等的考虑,用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聚酯弹性体可能是包含聚酯硬链段和聚醚软链段的聚酯-聚醚弹性形。例如,聚酯弹性体可以利用诸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和聚四氢呋喃二醇等原材料通过酯基转移或缩聚制成。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还可以由市售聚酯弹性体制成。所述聚酯弹性体的示例包括HYTREL(注册商标)(杜邦公司(DuPont)生产)、PELPRENE(注册商标)(东洋纺株式会社(Toyobo Co.,Ltd.)生产)、ESTERAR(注册商标)(安隆化成株式会社(Aronkasei Co.,Ltd.)生产)以及PRIMALLOY(注册商标)(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生产)。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包含除聚酯弹性体以外的材料。所述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聚碳酸酯的工程塑料以及诸如聚四氟乙烯(PTFE)和炭黑的功能粒子。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包括除待粘合到带基材62上的粘合表面50A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低摩擦区域)。纵向延伸区域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尽管图1所示的蛇行控制部件50在除粘合表面50A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区域50B、50C以及50D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但蛇行控制部件50仅需在与诸如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其他部件相接触的区域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例如,如果蛇行控制部件50以表面50B朝内并且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方式周向粘合到带基材62的横向端部上,则蛇行控制部件50仅需在表面50B内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摩擦系数是利用毛毡根据JIS K 7125(1999)测定的动态摩擦系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粘合表面50A的摩擦系数优选为,但不限于此,0.8至1.2或者大约0.8至大约1.2,更优选为0.8至1.0或者大约0.8至大约1.0。这样,降低了蛇行控制部件50与带基材62分离的风险以及带基材62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的纵向延伸表面50A、50B、50C以及50D的摩擦系数可以通过任何处理进行调节。例如,由包含聚酯弹性体的材料制成的带状蛇行控制部件可以实施诸如砂纸抛光、喷砂、涂底或者涂布的处理,或者可以利用润滑油润滑。
例如,在作为蛇行控制部件的带状部件由包含聚酯弹性体的材料通过挤出成形形成后,待粘合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通过喷砂增大,并且除粘合表面以外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利用砂纸通过抛光减小。
蛇行控制部件50的宽度(图3中表面50B和50D之间的距离)以及厚度(图3中表面50A和50C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根据蛇行控制部件50在转印带60上使用的条件选择。
例如,出于蛇行控制效果和耐久性的考虑,蛇行控制部件50的宽度优选为1mm至10mm,更优选为4mm至7mm。
例如,出于蛇行控制效果和耐久性的考虑,蛇行控制部件50的厚度优选为,但不限于此,1mm至5mm,更优选为3mm至5mm。
例如,尽管图1所示的蛇行控制部件50沿宽度方向,即在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其根据待与蛇行控制部件50相接触的支撑辊(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具有任何其他横截面。例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在宽度方向上,即在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具有除矩形横截面以外的多边形横截面,或诸如圆形或椭圆形的曲线横截面。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在包括粘合表面50A并且不会与支撑辊(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中利用除聚酯弹性体以外的材料形成,并且在将与支撑辊(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中利用聚酯弹性体形成。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包括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及除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粘合表面具有0.8至1.2或者大约0.8至大约1.2的摩擦系数。纵向延伸区域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粘合表面以低摩擦区域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方式周向粘合到带基材的横向端部上。这样,降低了蛇行控制部件的磨损,同时降低了带基材断裂的风险。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酯弹性体和其他硬度合适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以及丁腈橡胶。例如,出于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耐磨性、对带基材的附着力、电气绝缘性能、耐湿性、耐溶剂性、抗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性以及易制造性等的考虑,可以使用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以及聚酯弹性体。
用于调节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纵向延伸表面的摩擦系数以及蛇行控制部件的宽度、厚度和横截面形状的处理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的处理类似,此处省略其描述。
<转印带>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包括环带基材以及根据第一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粘合表面周向粘合到带基材的至少一个横向端部上。
图2所示的转印带60包括带基材62以及具有周向粘合到带基材62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横向端部上的粘合表面50A的带状蛇行控制部件50。如图3所示,粘合层40配置在蛇行控制部件50的粘合表面50A和带基材62之间。
<带基材>
带基材62是包含树脂的环带。带基材62可以由单层或多层组成。
带基材62的树脂的示例包括聚酰亚胺树脂、氟化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醚-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以及聚酯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
<聚酰亚胺树脂>
用于带基材62的聚酰亚胺树脂的示例包括通过四甲酸二酐与二元胺的聚合制备的聚酰胺酸的亚胺。聚酰亚胺树脂的具体示例包括通过将四甲酸二酐和二元胺以等分子量在溶剂中聚合以获得聚酰胺酸溶液并接着将聚酰胺酸酰亚胺化而制备的聚酰亚胺树脂。
四甲酸二酐的示例包括以通式(I)表示的四甲酸二酐:
Figure BDA0000817729320000081
其中,R是四价有机基团,该基团是芳族、脂肪族、脂环族、芳族和脂肪族的组合或者它们的任何取代衍生物。
四甲酸二酐的具体示例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1,2,5,6-萘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苝-3,4,9,10-四甲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以及乙烯四甲酸二酐。
二元胺的具体示例包括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基砜、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2,4-双(β-氨基-叔丁基)甲苯、双(对-β-氨基-叔丁基苯基)醚、双(对-β-甲基-δ-氨基苯基)苯、双-对-(1,1-二甲基-5-氨基戊基)苯、1-异丙基-2,4-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二氨基丙基四亚甲基、3-甲基庚二胺、4,4-二甲基庚二胺、2,11-二氨基十二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2,2-二甲基丙烯二胺、3-甲氧基己二胺、2,5-二甲基庚二胺、3-甲基庚二胺、5-甲基壬二胺、2,17-二氨基二十烷、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1,2-二氨基十八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哌嗪、H2N(CH2)3O(CH2)2O(CH2)NH2、H2N(CH2)3S(CH2)3NH2以及H2N(CH2)3N(CH3)2(CH2)3NH2等。
例如,出于溶解度的考虑,四甲酸二酐与二元胺的聚合反应可以在极性溶剂(有机极性溶剂)中进行。极性溶剂的示例包括N,N-二烷基酰胺,其中包括低分子量N,N-二烷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氧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三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吡啶、环丁砜以及二甲基四亚甲基砜。这些极性溶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是分子中具有酰亚胺基团和酰胺基团的树脂。可以为带基材62使用常见结构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合成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已知工序包括酸性氯化物路线和异氰酸酯路线,两种均可使用。出于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溶液的稳定性的考虑,可以使用异氰酸酯路线。
异氰酸酯路线涉及到使羧酸酐与二异氰酸酯反应。酸性氯化物路线涉及到使羧酸氯化物与二元胺反应。羧酸酐和羧酸氯化物在下文也称为“羧酸成分”。
羧酸酐的示例包括偏苯三酸酐及其衍生物,其可以与能够与异氰酸酯或氨基反应的羧酸酐(例如二羧酸酐和四羧酸酐)组合使用。
异氰酸酯是由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O=C=N-R-N=C=O(II)
其中,R是二价芳族基团或脂肪族基团。
异氰酸酯的具体示例包括以下化合物,其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Figure BDA0000817729320000101
羧酸氯化物的示例包括氯化偏苯三酸酐及其衍生物,其可以与诸如二羧酸氯化物和四羧酸氯化物的一种或多种其他的羧酸氯化物组合使用。
二元胺的示例包括:诸如乙二胺、丙二胺和己二胺的脂肪族二胺;诸如1,4-环己二胺、1,3-环己二胺、异弗尔酮二胺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脂环族二胺;以及诸如间苯二胺、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联苯胺、邻联甲苯胺、2,4-甲苯二胺、2,6-甲苯二胺和二甲苯二胺的芳香族二胺。例如,出于耐热性、机械性能和溶解度的的考虑,使用诸如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异弗尔酮二胺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二元胺。
异氰酸酯或二元胺和羧酸成分优选地混合,使得异氰酸酯或氨基的总摩尔数与酸性成分中的羧基和酸酐基的总摩尔数的比例成为0.6至1.4,更优选为0.7至1.3,甚至更优选为0.8至1.2。
用于通过异氰酸酯路线制备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方法的具体示例包括以下方法:
(1)同时使异氰酸酯成分与三羧酸成分反应以获得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2)使剩余的异氰酸酯成分与三羧酸成分反应以获得具有异氰酸酯端基的酰胺-酰亚胺低聚物,并接着添加酸性成分并使其反应以获得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以及
(3)使剩余的三羧酸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反应以获得具有羧酸端基或酸酐端基的酰胺-酰亚胺低聚物,并接着添加酸性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并使其反应以获得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以通过同时进行酰胺化反应和酰亚胺化反应或者通过在完成酰胺化反应后进行酰亚胺化反应制备。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带基材62可以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并且可以由市售的树脂制成。所述树脂的示例包括在稍后描述的示例中用于带基材的制造的产品。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带基材62可以包含除树脂以外的材料。所述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炭黑等的导体、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诸如PTFE和SiO2颗粒等的颗粒。
如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60作为中间转印带使用,带基材62,例如,可以具有0.02mm至0.2mm的厚度。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带基材62可以由任何已知的方法制造。下面将描述制造包含作为树脂材料的聚酰亚胺树脂和炭黑的带基材62的方法,但也可能使用其他方法。
首先,提供芯。芯的示例包括圆筒模具。芯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铝、不锈钢和镍的金属。芯的长度大于等于目标带基材的长度。例如,芯的长度可以比目标带基材的长度大10%至40%。
接着,制备其中分散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作为用于制造带基材的涂层组合物。
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使四甲酸二酐和二元胺溶解在有机极性溶剂中并使炭黑分散到溶液中,然后使四甲酸二酐和二元胺聚合,从而制备其中分散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
聚酰胺酸溶液的单体浓度(即溶剂中四甲酸二酐和二元胺的浓度)根据各种条件而变化。例如,单体浓度可以是5%至30%(质量百分比)。聚合反应温度优选为80℃或更低,更优选为5℃至50℃。聚合反应时间可以是5小时至10小时。
接着,将用于制造带基材的涂层组合物涂布到作为芯的圆筒模具上以形成涂层。
涂层组合物可以通过任何方法涂布到圆筒模具上,例如通过将圆筒模具的外表面浸入涂层组合物中,通过将圆筒模具的内表面浸入涂层组合物中,或者通过在以圆筒模具的轴线(水平定向)为旋转中心旋转圆筒模具的同时将涂层组合物涂布到圆筒模具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即通过螺旋涂布或挤压式涂布。
接着,将用于制造带基材的涂层组合物的涂层干燥以形成薄膜(酰亚胺化前的涂布干燥)。例如,涂层可以在80℃至200℃下干燥10分钟至60分钟。温度越高,加热时间可以越短。还可以在加热过程中应用热空气。加热温度可以逐步升高或者可以以恒定的速率升高。芯可以以其轴线(水平定向)为旋转中心以5rpm至60rpm的速度旋转。干燥后,芯可以垂直定向。
接着,将薄膜酰亚胺化(烘烤)。
例如,薄膜可以在250℃至450℃(优选为300℃至350℃)下酰亚胺化(烘烤)20分钟至60分钟。这样,引起酰亚胺化反应以形成聚酰亚胺树脂薄膜。在加热反应过程中,加热温度可以在达到最终加热温度前逐步或连续升高。
酰亚胺化之后,将薄膜(聚酰亚胺树脂薄膜)从芯上取下。由此,获得带基材。
<蛇行控制部件>
蛇行控制部件50是根据第一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蛇行控制部件,此处省略其描述。
蛇行控制部件50周向粘合到带基材62的内表面的端部上。例如,蛇行控制部件50根据转印带60的应用和功能以及转印带60应用的装置的类型可以粘合到带基材62的端部的任何位置上(即离带基材62的边缘任何距离)。例如,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粘合成其外横向端面50D与带基材62的横向端面齐平。
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连续配置在带基材62的整个圆周上或者可以在带基材62的周向上分成多个蛇行控制部件50。
蛇行控制部件50可以配置在带基材62的一个横向端部上或者可以配置在带基材62的两个横向端部上。
尽管图2所示的转印带60包括配置在带基材62的内表面上的蛇行控制部件50,但蛇行控制部件50还可以根据,例如,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的位置配置在带基材62的外表面上。
<粘合层>
例如,粘合层40可以由已知的粘合剂或者粘合片制成。例如,可以使用弹性粘合剂和热敏型粘合片。
<弹性粘合剂>
弹性粘合剂的示例包括由施敏打硬株式会社(Cemedine Co.,Ltd.)生产的Super-X No.8008,其基于丙烯酸改性硅酮聚合物,以及由小西株式会社(Konishi Co.,Ltd.)生产的Silex 100,其基于特殊改性硅酮聚合物。出于对带基材62的粘合强度的考虑,可以使用由施敏打硬株式会社生产的Super-X No.8008,其基于丙烯酸改性硅酮聚合物。
<热敏型粘合片>
粘合层40可以由在带基材62和蛇行控制部件50之间提供高附着力的任何热敏型粘合片制成。所述热敏型粘合片的示例包括基于诸如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聚氨酯树脂、氯乙酸-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和其他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的粘合片。
具体示例包括由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GM-913和GM-920聚酯粘合片以及由索尼凯美高株式会社(Sony Chemicals Corporation)生产的D3600聚酯粘合片。出于对带基材62的粘合强度的考虑,可以使用由索尼凯美高株式会社生产的D3600聚酯粘合片和由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GM-920聚酯粘合片。
粘合层40的厚度优选为0.01mm至0.3mm,更优选为0.02mm至0.05mm。如果粘合层40的厚度为0.01mm或更高,可具有均匀的粘合强度。如果粘合层40的厚度为0.3mm或更低,可防止蛇行控制部件50由于粘合不均而移位。
<转印单元>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包括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以及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多个辊。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所述蛇行控制部件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图5所示的转印单元70包括在带基材62内表面的两个端部的蛇行控制部件50。
转印单元70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60以及配置成与转印带60的内表面相接触并旋转地支撑转印带60的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每个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包括配置成与转印带60的蛇行控制部件50相接触以控制转印带60的横向移动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限制元件)。尽管图4所示的转印单元70包括三个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但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支撑辊,只要包括至少一个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
每个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包括配置成与转印带60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支撑辊体74、配置在支撑辊体74的两个轴向端部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限制元件)以及连接到支撑辊体74的两个轴向端面的中心并贯穿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而轴向向外延伸的轴78。
支撑辊体74配置成与转印带60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将转印带60与其他支撑辊72一起保持在张力状态下。支撑辊体74包括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上具有开口的圆筒74A以及覆盖开口的盖74B。例如,支撑辊体74由铝制成。
高摩擦材料层74C配置在支撑辊体74的外表面上以防止带基材62在载荷下滑动。例如,高摩擦材料层74C是聚氨酯层(厚度为5μm至50μm,优选为大约25μm)。
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配置成与蛇行控制部件50相接触以限制转印带60的横向移动。例如,每个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包括小直径部分76A以及比小直径部分76A更接近支撑辊体74的大直径部分76B。小直径部分76A和大直径部分76B之间同轴并一体形成有截断的锥形部分。轴78贯穿与支撑辊体74同轴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可以由具有高表面平滑度和良好可滑动性的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制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蛇行控制部件50的内侧面50B以及内侧面50B和与粘合表面50A相对的表面50C之间的拐角配置成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的大直径部分76B和小直径部分76A之间的截断的锥形部分相接触以限制转印带60的轴向移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蛇行控制部件50在除粘合表面50A以外的所有表面50B、50C和50D中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这样,如图5所示,降低了当蛇行控制部件50配置成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相接触时蛇行控制部件50的磨损,同时降低了带基材62断裂的风险。
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配置在支撑辊体74的两个轴向端部上。如果蛇行控制部件50仅配置在带基材62的一个轴向端部上,则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可以配置在转印带60的蛇行控制部件50所配置的支撑辊体74轴向端部上。
配置在转印单元70中的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72根据应用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辊,例如张紧辊、转向辊、惰辊、驱动辊和支承辊。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多个支撑辊的转印单元中,例如,如图4所示,并非所有的辊需要是配有导向装置的支撑辊;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单元在至少一个支撑辊上具有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
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结构。例如,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可以是具备供蛇行控制部件50插入的沿周向延伸的凹槽或缺口的实心或空心圆筒部件。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使用具有供蛇行控制部件50插入的凹槽86A的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86。当蛇行控制部件50配置在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86上的凹槽86A中时,蛇行控制部件50的内侧面50B和外侧面50D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86上的凹槽86A的内壁相接触。蛇行控制部件50在作为低摩擦区域的侧面50B和侧面50D中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这样,如图6所示,降低了当蛇行控制部件50配置成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86的凹槽86A的内壁相接触时蛇行控制部件50的磨损,同时降低了带基材62断裂的风险。
<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充电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和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多个辊。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蛇行控制部件具有0.5至0.7或者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转印单元通过转印带将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例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具备包含调色剂的单个显影装置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或者,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具备包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多个显影装置并且通过按顺序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彼此叠加的方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带基材上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下面将描述通过使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彼此叠加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7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基于色彩分离图像数据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图像的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下文称为“单元”)。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特定距离地并排配置。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可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进行装拆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配置在图7中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上方,并且通过每个单元。中间转印带20是根据先前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带。中间转印带20缠绕在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上。在图7中,两个辊22和24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相接触并且在由左至右的方向上彼此分离。中间转印带20在由第一单元10Y朝第四单元10K的方向上移动(旋转)。中间转印带20以及两个辊22和24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单元。
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配有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
支撑辊24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的部件向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受力以对缠绕在两个辊22和24上的中间转印带20施加特定的张力。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30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承载体侧与驱动辊22相对的位置上。
单元10Y、10M、10C和10K分别包括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4M、4C和4K。分别从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向显影装置4Y、4M、4C和4K供应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调色剂。
由于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下面的描述将集中于第一单元10Y,第一单元10Y是位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上游的黄色图像形成单元。与第一单元10Y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由相同的数字加上除后缀Y(黄色)以外的后缀M(品红色)、C(蓝绿色)或K(黑色)表示,并且此处省略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1Y。感光体1Y按顺序配置有如下装置和部件: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特定电势的充电辊2Y;基于色彩分离图像信号将充电表面曝光于激光束3Y以形成静电图像的曝光装置3;向静电图像提供充电调色剂以利用调色剂将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将生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5Y;以及在一次转印后利用清洁刮刀将剩余的调色剂从感光体1Y的表面去除的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6Y。
一次转印辊5Y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内部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上。偏压电源(未示出)连接到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上以对其施加一次转印偏压。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偏压电源以更改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上的转印偏压。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包括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76。
下面将描述在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在操作前,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大约-600V至大约-800V的电势。
感光体1Y包括导电基层(例如,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或更低的基板)以及配置在其上的感光层。感光层,其通常表现高电阻率(即与普通树脂的电阻率类似的电阻率),具有更改其在被激光束3Y照射的区域中的电阻率的特性。激光束3Y基于从控制器(未示出)接收的黄色图像数据由曝光装置3向感光体1Y的充电表面射出。激光束3Y撞击感光体1Y的感光层以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打印图案相对应的静电图像。
静电图像是由电荷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静电图像是当由于被激光束3Y照射的区域的感光层的电阻率降低使得电荷从感光体1Y的表面消散的同时在未被激光束3Y照射的区域残留而形成的负潜像。
当感光体1Y旋转时,感光体1Y上形成的静电图像被传送至特定显影部位。静电图像由显影装置4Y在显影位置可视化(即显影)。
显影装置4Y包含,例如,黄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在显影装置4Y内部被搅拌的同时被摩擦充电。黄色调色剂被充电至与感光体1Y的表面相同的极性(即负极),并且由显影辊(显影承载体)承载。当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Y时,黄色调色剂被静电吸引至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潜像以利用黄色调色剂将潜像显影。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继续以特定的速度旋转,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传送至特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对一次转印辊5Y施加特定的一次转印偏压。一次转印偏压由感光体1Y向一次转印辊5Y施加静电力以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1Y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偏压的极性(即正极)与调色剂的极性(即负极)相反。例如,在第一单元10Y中施加的转印偏压由控制器(未示出)控制至大约+10μA。
清洁装置6Y从感光体1Y上去除并收集剩余的调色剂。
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施加到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上的一次转印偏压。
这样,其上由第一单元10Y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按顺序传送,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上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彼此叠加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
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后,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部分包括中间转印带20、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支撑辊24以及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承载体侧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26。记录介质P由馈送机构以特定的时刻馈送至二次转印辊26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咬合区。接着,对支撑辊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偏压,其极性(即负极)与调色剂的极性(即负极)相同,由中间转印带20向记录介质P施加静电力以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转印至记录介质P。二次转印偏压根据由检测二次转印部分的电阻的电阻检测器(未示出)检测到的电阻确定和控制。
接着,记录介质P传送至定影装置(定影单元)28并由其加热。叠加的调色剂图像融化并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在完成彩色图像的定影后,将记录介质P传送至输出部分。由此,完成彩色图像形成操作。
尽管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配置成通过中间转移带20将多个调色剂图像以彼此叠加的方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其他配置。例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配置成通过中间转印带20将单色调色剂图像由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示例>
通过以下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这些示例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环带的制造>
将炭黑(FW1,德固赛公司(Degussa)生产)以固体成分计4%的质量百分比添加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溶液(HPC-9000,日立化成株式会社(Hitachi Chemical Co.,Ltd.)生产,固体含量:18%(质量百分比),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中,并且分散到喷磨机(Geanus PY,吉亚那厮公司(Geanus)生产)中(200N/mm2,5道次)。
使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溶液中由炭黑产生的分散液通过20μm的不锈钢丝网以去除杂质和聚集的炭黑。接着,边搅拌边将分散液在真空下脱气15分钟以获得用于形成环带的涂层组合物(固体含量:21%(质量百分比))。
将产生的涂层组合物涂布到铝管的外表面上,并且将铝管旋转的同时在150℃下干燥30分钟。
将铝管放入温度为315℃的烤箱中1小时,接着将其从烤箱中取出。将铝管的外表面上产生的树脂薄膜从铝管上取下以获得厚度为0.08mm的环带基材(环带)。
<示例1>
<蛇行控制部件的制造>
蛇行控制部件由厚度为1mm的聚酯-醚弹性体片制造。
蛇行控制部件的宽度为5mm,并且其长度足以基本在整个圆周上粘合到环带的内表面的端部。待粘合到环带(即粘合表面)上的表面的摩擦系数通过喷砂进行调节,而除粘合表面以外的三个表面的摩擦系数由砂纸抛光进行调节。获得的蛇行控制部件指蛇行控制部件1。喷砂和砂纸抛光由如下方式进行。
<喷砂>
材料的表面利用氧化铝颗粒通过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46124号公报中公开的湿喷砂工艺进行喷砂以获得具有目标摩擦系数的样品。
<砂纸抛光>
材料的表面利用400-粒度至2000-粒度的砂纸进行抛光以获得具有目标摩擦系数的样品。
获得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粘合表面和待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由上述方法测定。
<配有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制造>
将弹性粘合剂(即,由施敏打硬株式会社生产的Super-X No.8008,其基于丙烯酸改性硅酮聚合物)以20μm的厚度涂布于待粘合到环带上的蛇行控制部件1的粘合表面上。
蛇行控制部件1以涂有弹性粘合剂的粘合表面面向环带的内表面的方式周向放置在环带的内表面的一个横向端部上。蛇行控制部件1通过以0.03MPa的压力按压而粘合到环带上以获得配有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
<示例2至4以及比较示例1至3>
<蛇行控制部件的制造>
蛇行控制部件2至7,除纵向延伸表面的摩擦系数如表1所示进行调节以外,以与示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
进行砂纸抛光以获得0.5至0.7的摩擦系数,而进行喷砂以获得大于0.7的摩擦系数。根据喷砂介质(氧化铝颗粒)的粒径、砂纸的粒度以及加工时间调节摩擦系数。
<配有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的制造>
配有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除使用表1所示的蛇行控制部件以外,以与示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
<评价>
<打印测试>
在每个示例中制造的配有蛇行控制部件的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带安装在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Fuji Xerox Co.,Ltd.)生产的改造机ApeosPort-IV C5575激光打印机上。总共在A4横向纸张上打印了1,000,000张副本。
<图像质量评价>
在显微镜下检查第1,000,000张副本的图像质量(颜色重合不良和缺少颜色),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A:颜色重合不良的最大数量为50μm或更低,并且不缺少颜色。
B:颜色重合不良的最大数量超过50μm,或者缺少一种颜色。
<转印带的评价>
在打印完1,000,000张副本后,将中间转印带从打印机上拆下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评价蛇行控制部件与环带的分离、在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蛇行控制部件的磨损以及环带的断裂。
蛇行控制部件的磨损量用打印测试之前和之后在纵向三个点上测定的蛇行控制部件的宽度之间的平均差来确定。蛇行控制部件与环带的分离以及环带的断裂由目视检查进行确定。
<分离>
A:蛇行控制部件未与环带分离。
B:蛇行控制部件与部分粘合表面中的环带分离。
<磨损>
A: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磨损量小于5μm。
B: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磨损量为5μm至小于50μm。
C: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的区域的磨损量为50μm或者更多。
<带断裂>
A:环带未断裂。
B:环带部分断裂(破裂)。
表1总结了材料、摩擦系数以及在示例和比较示例中制造的蛇行控制部件的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0817729320000211
由聚酯弹性体制成并且具有摩擦系数为0.5至0.7的导向装置接触表面的蛇行控制部件在导向装置接触表面内具有较高的抗磨损性并且具有较低的带断裂风险。具有摩擦系数小于0.7的带粘合表面的蛇行控制部件由于其分离导致颜色重合不良。
具有摩擦系数大于0.7的导向装置接触表面的蛇行控制部件由于转印带上大量磨损颗粒的沉积导致缺少颜色。具有摩擦系数大于1.2的导向装置接触表面的蛇行控制部件在反复弯曲后由于环带在由支撑辊弯曲时明显凹陷而导致带断裂。
具有摩擦系数小于0.5的导向装置接触表面的蛇行控制部件在反复弯曲后由于蛇行控制部件移动到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上并在环带中形成凸起表面而导致带断裂。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及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蛇行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粘合到环带基材上的粘合表面;以及
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纵向延伸区域,该纵向延伸区域与蛇行控制部件导向装置相接触并且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所述粘合表面具有大约0.8至大约1.2的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行控制部件,其中,所述纵向延伸区域包括聚酯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蛇行控制部件,其中,除所述粘合表面以外的所有纵向延伸区域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
4.一种转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带基材;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蛇行控制部件,所述粘合表面周向粘合在所述带基材的至少一个横向端部上。
5.一种转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带;以及
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所述蛇行控制部件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充电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带和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与所述蛇行控制部件具有大约0.5至大约0.7的摩擦系数的区域相接触以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横向移动的辊,所述转印单元通过所述转印带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CN201510649550.0A 2015-03-25 2015-10-09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Active CN106019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2908A JP6627234B2 (ja) 2015-03-25 2015-03-25 蛇行抑制部材、転写ベルト、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2908 2015-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901A CN106019901A (zh) 2016-10-12
CN106019901B true CN106019901B (zh) 2020-04-07

Family

ID=569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9550.0A Active CN106019901B (zh) 2015-03-25 2015-10-09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82770A1 (zh)
JP (1) JP6627234B2 (zh)
CN (1) CN106019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1863A1 (ja) * 2017-07-24 2019-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9835052B (zh) * 2019-01-22 2024-03-26 无锡鼎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组件
US11163242B2 (en) * 2019-09-11 2021-11-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90565B2 (ja) * 2019-10-21 2023-12-0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帯駆動装置、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1999A (ja) * 1998-10-22 2000-05-1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装置用無端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39534A (ja) * 2000-02-28 2001-09-04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28256B2 (en) * 2002-09-30 2005-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endless bel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982743A (zh) * 2005-08-31 2007-06-20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动力传输带
JP2008203603A (ja) * 2007-02-21 2008-09-04 Oki Data Corp ベル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30951A (ja) * 1983-06-15 1984-12-25 Ricoh Co Ltd 蛇行防止ガイド付無端ベルト記録体
CN101506740A (zh) * 2006-09-21 2009-08-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防曲折导向件的无端皮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1999A (ja) * 1998-10-22 2000-05-1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装置用無端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39534A (ja) * 2000-02-28 2001-09-04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28256B2 (en) * 2002-09-30 2005-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endless bel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982743A (zh) * 2005-08-31 2007-06-20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动力传输带
JP2008203603A (ja) * 2007-02-21 2008-09-04 Oki Data Corp ベル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901A (zh) 2016-10-12
JP6627234B2 (ja) 2020-01-08
US20160282770A1 (en) 2016-09-29
JP2016184005A (ja)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0974B2 (ja) 無端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19901B (zh) 蛇行控制部件、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5082190B2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再使用方法、ならびに、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9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229A (ja) 管状体、管状体支持装置、画像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管状体の製造方法
CN111913376A (zh) 带、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237364A (ja) 中間転写体、無端ベルト、ベルト張架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999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382196A1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31023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無端ベルトユニット
JP5067924B2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9524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CN115407633A (zh) 定影带、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68558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無端ベルトユニット
JP2016057502A (ja) 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518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1873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9644A (ja) 転写ベルト、ベルト張架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892789B2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45310B2 (ja) 無端状ベルト、ベルト張架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787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5689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664B2 (ja) ベルト部材、ベルト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