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887B -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887B
CN106019887B CN201510894817.2A CN201510894817A CN106019887B CN 106019887 B CN106019887 B CN 106019887B CN 201510894817 A CN201510894817 A CN 201510894817A CN 106019887 B CN106019887 B CN 106019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unit
charging
parts
superficial layer
condu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48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887A (zh
Inventor
三浦宏之
森重拓也
山田义晃
星尾拓郎
成田幸介
是永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269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04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部件,其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设置在所述导电性支持体的表面层,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等于或小于10cps0.5/eV。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与表面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充电部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Description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中,通过使用充电装置等对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而形成电荷,利用通过调制图像信号而获得的激光束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使用带电调色剂将形成的潜像显影,从而获得调色剂图像。将该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或通过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由此获得所需图像。
在该成像装置中,作为充电装置,已知的是(例如)电晕管和栅极电晕管(scorotron)等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利用向常规金属线施加高电压而发生的电晕放电进行充电。然而,近来,通常由于所施加的电压低且产生的臭氧量少的原因,已经广泛使用利用充电辊的接触式充电装置来代替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导电性基体和导电性表面层的充电部件。该表面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的复合颗粒。从复合颗粒衍生出的凸部设置于充电部件的表面上。该复合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μm至30μm的范围内。复合颗粒的芯部被覆有导电性材料。芯部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衍生自环氧乙烷的单元。对于聚合物来说,衍生自环氧乙烷的单元的含量在2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该导电材料包含选自由炭黑、导电性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充电部件,其包括位于导电性支持部件上的表面层。该表面层包含粘结剂树脂、石墨颗粒和选自由钛酸钙、钛酸钡和钛酸锶构成的组中的铁电体颗粒。从石墨颗粒衍生的凸部(石墨凸部)和从铁电性颗粒衍生的凸部(铁电体凸部)形成在充电部件的表面上。当形成了包含石墨凸部的三个顶点(邻接铁电体凸部的石墨凸部的三个顶点)的平面时,比所形成的平面低的铁电体凸部等于或大于整个铁电体凸部的80%。
专利文献3公开有一种充电辊,其包括轴部件、电阻调节层和保护层。电阻调节层直接形成在轴部件的外周上,或隔着其他层形成在轴部件的外周上,该其他层插入在轴部件和电阻调节层之间。保护层形成在电阻调节层的外周上。保护层由下述组合物形成,该组合物包含下述的(A)粘结剂聚合物、(B)比表面积为9m2/g以上的多孔颗粒和(C)导电性材料。
[专利文献1]JP-A-2010-197936
[专利文献2]JP-A-2010-102016
[专利文献3]JP-A-2009-17542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以下范围内的情况相比,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包括:
导电性支持体;和
设置在所述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表面层,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electron emitting energy)等于或小于10cps0.5/eV。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在4cps0.5/eV至6cps0.5/eV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是选自磷掺杂氧化锡颗粒和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树脂,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而言,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5重量份至180重量份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炭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树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而言,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1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所述炭黑的含量比(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炭黑(重量比))为10:25至100:5。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填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中,所述充电部件用于利用直流充电法进行的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其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以及
充电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处理盒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是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至少厚度为25μm以上且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设置在基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处理盒中,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部件;
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其利用调色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是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至少厚度为25μm以上且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设置在基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层仅含有炭黑作为导电性材料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层中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比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层仅包含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作为导电性材料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中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比降低,并且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在表面层中的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比和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与炭黑的含量比中的至少一者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层不包含填料的情况相比,所述充电部件抑制了重复充电后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部件,与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即使将所述充电部件用于利用直流充电法的充电时,其也能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和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与使用了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充电部件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处理盒和成像装置抑制了由充电不均匀性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和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与使用了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充电部件相比,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中的图像保持部件是下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包括位于基体上的厚度为25μm以上且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时,抑制了由充电不均匀性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和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与使用了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充电部件的情况相比,即使当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时,仍抑制了由充电不均匀性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与辊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辊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实例;
图2是与辊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辊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另一实例;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实例的示意图;并且
图7是示出了当逐渐增加用于照射测量样品表面的能量的量时,光电子发射数的变化量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充电部件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至少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设置在该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表面层。充电部件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等于或小于10cps0.5/eV。
作为被配置为对待充电部件进行充电的部件,使用了与待充电部件接触并进行充电的接触式充电部件。例如,使用了这样的充电部件,其至少包括在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表面层,并且其中(例如)在表面层中包含用于赋予导电性的导电性材料。
然而,在这些接触式充电部件中,难以抑制电不均匀性。此外,可能发生充电不均,也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待充电部件的充电量根据充电的位置不同有所变化。为此,例如,当使用该接触式充电部件作为对成像装置中的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充电的充电部件时,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发生充电不均匀现象。结果是,在形成的图像中可能会出现由充电不均引起的图像缺陷。图像缺陷的例子包括色斑、白斑、沿轴向(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等。
在使用充电部件的接触式充电装置中,作为施加电压的方法,使用了:仅利用直流电压的直流充电法或通过在直流电压上重叠交流电压而获得的交流重叠法(交流充电法)。适当地使用直流充电法,因为直流充电法具有以下优势:容易抑制感光体的磨损,比交流充电法更能抑制由于感光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放电声音,容易防止电源的成本增加等。然而,直流充电法比交流充电法更倾向于引发充电不均匀性。
当用作待充电部件的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时,当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厚度(当具有电荷传输性的多层叠加在表面上时为多个层的总厚度)变大时,更倾向于引发充电不均匀性。特别地,如果厚度等于或大于25μm,则更会引发充电不均匀性。
当充电部件的驱动速度(旋转速度)变慢时,也就是,当充电部件与待充电部件在彼此接触的地方发生接触之后直到充电部件与待充电部件彼此分离的时间变长时,倾向于引发充电不均匀性。特别地,若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则更会引发充电不均匀性。
当充电部件与待充电部件接触和待充电部件的充电反复进行时,可能在充电部件的表面形成粘着物。例如,当充电部件用于成像装置中时,调色剂或外部添加剂可以粘附到表面上。如果形成这样的粘着物,则更难抑制充电不均匀性。即,重复充电后,更倾向于出现充电不均匀性。
与之相反,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充电部件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等于或小于10cps0.5/eV,因此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显示出该效果的原因未必明确。然而,据认为,表面层中的导电性有利于利用充电部件实施的充电过程,并且来自表面层表面的放电影响充电过程。也就是说,由于需要将来自表面的电子发射特性控制为能适当地进行放电,因此推测由于表面的电子发射能在该范围内,由此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除了抑制最初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还抑制了反复充电后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据认为这是因为即使当在充电部件的表面上出现由粘着物引起的污染时,认为也能继续显示出优异的电子发射特性,由此放电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结果是,通过在成像装置内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也良好地抑制了由于充电不均匀性而导致的图像中图像缺陷(色斑、白斑、沿轴向(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等)的产生。
充电部件表面的电子发射能(电子发射特性)
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电子发射特性)是指当逐渐增加用于照射表面的能量的量时,发射的光电子数的变化量。因此,特别地,表面的电子发射能使用电子发射开始时的变化量(cps0.5/eV)。表面的电子发射能按照如下方式测量:在大气气氛中用通过单色仪获得的分光紫外线在改变能量的同时照射表面层的测量样品。然后,获得通过光电效应而开始光电子发射的能量。
具体来说,利用刀具等从充电部件采集表面层(当表面层具有弹性层时包括弹性层)的测量样品。然后,通过使用大气光电子分光装置AC-2(RIKEN KEIKI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测量电子发射能(cps0.5/eV)。
图7示出了通过使用大气光电子分光装置AC-2来测量当逐渐增加用于照射测量样品表面的能量的量时发射的光电子数的变化量的结果。将通过发射的光电子增加而获得的增量(图7中电子发射线的斜率)设定为电子发射能。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中,表面的电子发射能等于或小于10cps0.5/eV,优选在2cps0.5/eV至10cps0.5/eV的范围内。表面的电子发射能更优选在2cps0.5/eV至8cps0.5/eV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4cps0.5/eV至6cps0.5/eV的范围内。据认为,当电子发射能在上述范围内时,来自充电部件表面的放电被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因此,更好地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充电部件表面的电子发射能除了由其使用的材料之外,还由其组成、表面性质等决定。
引入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
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在表面层内优选包含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以下也简称为“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通过引入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可以容易地将充电部件表面的电子发射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据认为,引入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能够将表面层的导电性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并能将来自表面的电子发射特性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由此可以适当地进行放电。据推测,这些益处进一步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磷掺杂氧化锡颗粒和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以下将详细描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实例。
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
对表面层中的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中的100重量份树脂(高分子材料)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优选在5重量份至18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重量份至170重量份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0重量份至160重量份的范围内。
当其他导电性材料(不包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不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一起使用,而是仅使用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作为导电性材料时,对表面层中的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中的100重量份树脂(高分子材料)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优选在80重量份至18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0重量份至170重量份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20重量份至160重量份的范围内。
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该范围内时,良好地抑制了最初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并抑制了反复充电后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据认为,这是因为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等于或大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时,表面层的导电性被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并且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等于或小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值时,表面层的放电程度被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
炭黑
在表面层内优选进一步包含炭黑作为导电性材料。与炭黑一起使用,由此即使降低全部导电材料的含量,也能良好地示出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效果。也就是说,获得了充电不均匀性的抑制效果,同时降低了导电性材料的用量。
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的含量
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一起使用时,对表面层中的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中的100重量份树脂(高分子材料)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表面层中的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优选在5重量份至18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0重量份至60重量份的范围内。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该范围内时,良好地抑制了最初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并抑制了在反复充电后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对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的含量比(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炭黑(重量比))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以下范围是优选的。
·优选10:25(=0.4:1)至100:5(=20:1)的范围。
·更优选20:15(≌1.33:1)至80:10(=8:1)的范围。
·还更优选20:15(≌1.33:1)至60:10(=6:1)的范围。
当含量比在该范围内时,更好地抑制了最初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以及在反复充电后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构造。
充电部件的形状实例包括辊状、板状和刮刀状等,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在这些形状中,优选的是其中至少表面层设置在圆筒状或圆柱状导电性支持体的外周面上的辊状的充电辊。
以下,以作为充电部件的一种形式的充电辊作为例子,对充电辊的构造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充电辊)的实例,并且图1是在与辊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充电辊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1中示出的充电辊包括在导电性支持体31上的粘合剂层32、弹性层33和表面层35。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充电辊)的另一实例,并且图2是在与辊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充电辊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2中示出的充电辊包括在导电性支持体31上的粘合剂层32、弹性层33、中间层34和表面层35。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辊的构造不限于此。充电辊可以具有其它构造,只要该充电辊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具有上述构造的表面层即可。例如,充电辊可以不包括图1和2中所示的粘合剂层32。
以下将主要针对图1中所示的充电辊的构造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参考标记。
在该说明中,导电性是指20℃下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1013Ωcm。
导电性支持体
下面将描述导电性支持体31。
导电性支持体31起到充电辊的电极和支持体的作用。因此,使用以下材料作为导电性支持体31:由金属或合金(例如铝、铜合金、不锈钢等)形成的部件;使用铬、镍等进行镀覆处理的铁,由利用铬、镍等对(例如)在JIS G4804中描述的易切削刚进行镀覆处理而获得的材料形成的物质。金属镀覆可以利用电镀法、化学镀法等进行,并不限于此。
粘合剂层
对于形成粘合剂层32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例如,可以使用的材料有:聚烯烃系、氯橡胶系、丙烯酸系、环氧系、聚氨酯系、丁腈橡胶系、氯乙烯系、乙酸乙烯酯系、聚酯系、苯酚系和有机硅系的材料。从粘附至用于形成弹性层的橡胶或弹性体的观点出发,聚烯烃系或苯酚系的材料是特别优选的。
除了单层结构之外,粘合剂层可具有其中组合有多个层的构造。
可将如液体橡胶、粉末等的高分子材料添加到粘合剂层中。该粉末的实例包括炭黑,如具有导电性的科琴黑(ketchen black)和乙炔黑;热解碳、石墨;各种类型的导电性金属,如铝、铜、镍、不锈钢、其合金等;各种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和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和通过对绝缘材料的表面进行导电处理而得到的物质。
对于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该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在1μm至1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弹性层
弹性层33是具有能够赋予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弹性的功能的部件。包括弹性层能够使与待充电部件的辊隙(nip)良好地形成。包括弹性层的充电部件因与待充电部件形成辊隙,所以具有更易引发上述充电不均匀性的倾向。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即使当包括弹性层时,也能良好抑制上述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橡胶组分
弹性层可以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各种类型的橡胶组分构成。
从防止电阻不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表氯醇橡胶作为橡胶组分。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物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是特别优选的。
弹性层优选具有表氯醇橡胶作为主要组分。“具有表氯醇橡胶作为主要组分”意味着在形成弹性层的橡胶组合物所包含的橡胶组分中,表氯醇橡胶的含量最高。橡胶组分中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优选等于或大于50重量%,更优选等于或大于90重量%。特别优选地,全部(100重量%)的橡胶组分都是表氯醇橡胶。
与表氯醇橡胶一起使用的其他橡胶组分或者可替代表氯醇橡胶的其他橡胶组分的实例包括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硅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NBR)和天然橡胶等
橡胶组分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导电性材料
从赋予导电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将导电性材料加入到弹性层中。作为导电性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导电性材料或离子导电性材料。
电子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以下物质的粉末:炭黑(如科琴黑和乙炔黑);热解碳、石墨;各种类型的导电性金属如铝、铜、镍、不锈钢、它们的合金等等;各种类型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和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和通过对绝缘材料的表面进行导电处理而得到的物质。
离子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四乙基铵、月桂基三甲基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等;以及碱土金属和碱金属(如锂和镁)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等。
这些导电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对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在电子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组分而言,电子导电性材料优选在1重量份至3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重量份至25重量份的范围内。
在离子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组分而言,离子导电性材料优选在0.1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重量份至3.0重量份的范围内。
交联剂
当将橡胶组分交联时,可以进一步使用如交联剂和交联促进剂这样的材料。通常,作为利用了交联剂的交联类型,包括硫交联、过氧化物交联、醌交联、酚树脂交联、胺交联、金属氧化物交联等。然而,从易于与具有双键的材料交联并从交联橡胶的柔韧性的观点出发,用硫交联是优选的。关于硫交联,优选的不是使用元素硫进行的交联,而是使用能够从化合物中释放活化硫的交联剂的交联,因为这可以缩短键之间的距离。4,4'二硫代二吗啉是合适的。
交联促进剂的实例包括含有噻唑、秋兰姆、亚磺酰胺、硫脲、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胍、醛氨、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的那些交联促进剂。
其它添加剂
作为形成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弹性层的橡胶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通过混合其它添加剂而得到的物质。其它添加剂包括填料、活化剂等。
此外,待混合的填料的实例包括硅石、碳酸钙和粘土等的混合物。
待混合的活化剂包括氧化锌等。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组分而言,其他添加剂(包括炭黑颗粒、作为硫化促进助剂的氧化锌颗粒等)的添加量优选在1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组分而言更优选在20重量份至80重量份的范围内。
当形成电阻层时,弹性层的组分材料(橡胶组合物)可以用作为电阻层的组分材料。
弹性层的厚度优选在1mm至1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mm至5mm的范围内。
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3Ωcm至1014Ωcm范围内。
弹性层的形成
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弹性层:通过将上述组分的混合物捏合从而制备弹性层形成用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利用设置有十字头的挤出机、注射成型机、压型机等挤出到导电性支持体上,并对其进行硫化处理。
表面层
表面层可优选至少包含导电性材料和树脂。表面层可包含用于调节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的填料、其它添加剂等。
导电性材料
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优选包含在表面层内。
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形状(例如)包括颗粒状。对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例如,球形是优选的。
对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一次粒径(数均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一次粒径优选在20n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nm至12nm的范围内。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一次粒径(数均粒径)。平均粒径是所测量的多个颗粒粒径的平均值。
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磷掺杂氧化锡颗粒和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磷掺杂氧化锡颗粒
对于磷掺杂氧化锡颗粒的粉末电阻率(体积电阻率)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粉末电阻率优选在1Ω·cm至100Ω·c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Ω·cm至50Ω·c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Ω·cm至40Ω·cm的范围内。
按照以下方式测量粉末电阻率:固定磷掺杂氧化锡的颗粒,从而准备测量样品,利用能够施加微电流的电阻测量装置测量电阻。测量进行多次,采用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具体来说,作为磷掺杂氧化锡颗粒的商品包括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SP-2等。
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以下也简称为“磷掺杂氧化锡被覆的导电性材料颗粒”)是表面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颗粒。
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和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在这些物质中,氧化钛是更优选的。
对于磷掺杂氧化锡的被覆量(磷掺杂氧化锡与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总量(重量)的重量比)没有特别的限制。被覆量可以根据所需的性能进行调整。
作为磷掺杂氧化锡被覆的导电性材料颗粒的商品,具体包括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W-4(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氧化钛)等。
其它导电性材料
关于表面层,其它导电性材料可以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组合使用。
可以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组合使用的其它导电性材料包括电子导电性材料和离子导电性材料。电子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以下物质的粉末:炭黑(如科琴黑和乙炔黑);热解碳、石墨;各种类型的导电性金属如铝、铜、镍、不锈钢、它们的合金等等;各种类型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和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通过对绝缘材料的表面进行导电处理而得到的物质;等等。离子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四乙基铵和月桂基三甲基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等;碱土金属或碱金属(如锂和镁)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等。这些其它导电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与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组合使用的其它导电性材料,在上述物质中,炭黑是优选的。通过将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一起使用,即使减少所有导电性材料的用量,也能很好地示出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效果。也就是说,同时获得了抑制充电不均匀性和减少导电材料用量的效果。
对于炭黑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酸型炭黑是更优选的。
具体地,炭黑商品的实例包括: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的产品“MONARCH1000”、“MONARCH 1300”、“MONARCH 1400”、“MOGUL-L”和“REGAL 400R”;由OrionEngineered Carbons Ltd.制造的产品“Special Black 350”、“Special Black 100”、“Special Black250”、“Special Black 5”、“Special Black 4”、“Special Black 4A”、“Special Black 550”、“Special Black 6”、“Color Black FW200”、“Color Black FW2”和“Color Black FW2V”等。
表面层中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优选在上述范围内。上述范围可以分别应用于以下含量和含量比:当作为导电性材料不与其他导电性材料(不包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一起使用,而仅使用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时的优选含量;当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一起使用时的优选含量;以及在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炭黑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与炭黑优选的含量比;等。
填料
从控制电特性或形成表面层中的表面粗糙度的凸部的方面出发,可以向表面层中添加填料。添加填料使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防止由于粘性物质(例如,调色剂、外部添加剂等)附着到充电部件的表面而发生污染,并进一步抑制了反复充电后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作为填料,可以使用任意导电性颗粒和非导电性颗粒,但期望的是非导电性颗粒。
作为导电性颗粒,可以列举的是作为添加到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而列举的材料颗粒。非导电性颗粒的实例包括树脂颗粒、无机颗粒、陶瓷颗粒等。所述树脂颗粒包括聚酰胺树脂颗粒、聚酰亚胺树脂颗粒、甲基丙烯酸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氟树脂颗粒、有机硅树脂颗粒等。无机颗粒包括粘土颗粒、高岭土颗粒、滑石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等。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类型的填料或将其两种或多种填料组合使用。
填料可以是由与如下所述的树脂(高分子材料)相同类型的树脂构成的颗粒。导电性是指体积电阻率小于1013Ωcm,非导电性是指体积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013Ωcm。
对于填料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相对于100重量份如下所述的树脂(高分子材料)而言,填料的含量优选在1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重量份至60重量份的范围内。
从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观点出发,利用填料形成的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Rz优选在2μm至15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μm至10μ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表面粗糙度Rz是JIS B0601(1994)中的十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z。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东京精密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Surfcom 1400)在截取(cutoff)0.8mm、测量长度4.0mm、进给速度0.3mm/s的条件下在三个位置(例如,如果测量目标是辊状的,则是在中心部、轴向上各距两端20mm处的部分这三个位置)处对测量目标进行测量。然后,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由此获得表面粗糙度Rz。
树脂
表面层可包含树脂(高分子材料)。对形成表面层的树脂(高分子材料)的实例没有特别地限制,但优选包括聚酰胺、聚氨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酯、聚酰亚胺、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氟橡胶、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纤维素、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共聚酰胺等等。
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在交联树脂的情况下,可进行交联,由此使用所获得的物质。树脂(高分子材料)的数均分子量优选在1,000至10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000至50,000的范围内。
作为表面层中的其他添加剂,包括允许添加到表面层内的普通材料,普通材料的实例包括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偶联剂等。
表面层的厚度优选在1μm至2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μm至15μm的范围内。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3Ωcm至1014Ωcm的范围内。
表面层的形成
可以通过实施以下过程来形成表面层。通过在溶剂中分散树脂、导电性材料等来制备涂布液。然后,将该涂布液涂布到预先制备的弹性层上,并使其干燥。涂布液的涂布方法的实例包括刮涂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微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和帘涂法等。
对于在涂布液中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通常的溶剂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类型的溶剂作为在涂布液中使用的溶剂: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酮类,如丙酮和甲乙酮;四氢呋喃;醚类,如乙醚和二噁烷。
充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
例如,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装置可以仅由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构成,或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和清洁部件被设置为以特定的啮合(engagement)量彼此接触。
对充电部件施加电压的方法包括:仅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充电法和通过在直流电压上重叠交流电压从而施加获得的重叠电压的交流重叠法。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从防止感光体磨损、臭氧的出现、以及通过感光体的振动而出现的放电声音的观点来看,优选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充电法。直流充电法比交流充电法倾向于更会引发上述的充电不均匀性。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即使当采用直流充电法时,也很好地抑制了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用途
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充电装置用于在充电装置与待充电部件接触的状态下,给待充电部件充电。例如,充电装置可以合适地用作成像装置内的充电部件。具体而言,充电装置是用作给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的充电部件,或是用作将调色剂从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件。
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装置、潜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其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给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通过使用调色剂使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将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进行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成像装置200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207、用于给电子照相感光体207充电的充电装置208、连接充电装置208的电源209、曝光装置(潜像形成装置的实例)206、显影装置211、转印装置212、清洁装置213、除电装置214、和定影装置215。曝光装置206将由充电装置208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207曝光,由此形成潜像。显影装置211通过使用调色剂使曝光装置206形成的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212将由显影装置21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500上。可以不设置如图3所示的除电装置214。
对电子照相感光体207没有特别限制,公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用作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示例性的感光体包括功能分离型感光层,其中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依次层压在导电性基体上,因此,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彼此分开设置。另外,也可以使用包括功能一体型感光层的感光体。功能一体型感光层同时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和电荷传输功能。在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中,可以不包含底涂层,且可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含有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可以设置在感光层上。
从延长使用寿命并抑制图像缺陷发生的观点来看,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中,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总厚度优选等于或大于25μm,更优选在25μm至32μm的范围内。
随着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厚度变厚,电子照相感光体207倾向于更容易引发上述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特别地,如果该厚度等于或大于25μm,更容易出现充电不均匀性。然而,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即使当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的厚度等于或大于25μm,通过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也能更进一步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感光体中的“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在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层是功能分离型感光层的顶层时对应于电荷传输层,并且当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设置在电荷传输层上时,其厚度是电荷传输层和保护层的总厚度。此外,“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在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功能一体型感光层是顶层时对应于感光层,并且当包含电荷传输材料的保护层设置在功能一体型感光层上时,其厚度是感光层和保护层的总厚度。
充电装置208是使用以下方法(接触充电法)进行充电的装置,在该方法中,充电部件(充电辊)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的表面接触,并对感光体207的表面充电。将包括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208。
在成像装置200内,根据待形成的图像类型或使用的记录介质500的类型来设定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的旋转速度(处理速度)。对充电装置208内的充电部件(充电辊)的驱动速度(旋转速度)也进行了调整,使其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的旋转速度一致。例如,当具有较大厚度的记录介质(例如厚纸)用作记录介质500时,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的旋转速度变低,并且也可以将充电辊的驱动速度(旋转速度)设定为低值。
当充电辊的驱动速度(旋转速度)变慢时,即,当从充电辊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07彼此接触的某些位置直到充电辊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07彼此分离的某些位置的时间段变长时,就倾向于更容易引发充电不均匀性。特别地,如果充电辊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更会发生充电不均匀性。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即使当充电辊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时,通过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辊,也能更进一步抑制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
作为曝光装置206,可以采用光学系统装置等。在光学系统装置中,利用如半导体激光、发光二极管(LED)和液晶快门等的光源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照射,以形成所需的图像形状的方式进行曝光。
调色剂容纳在显影装置211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包含(例如)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可以包括苯乙烯、单烯烃、乙烯基酯、α亚甲基脂族单羧酸酯、乙烯基醚、乙烯基酮等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特别地,代表性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等。此外,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香、石蜡等也包括在内。
着色剂的代表性实例包括磁性粉末(例如磁铁矿、铁氧体等)、炭黑、苯胺蓝、铜油蓝(calcoil blue)、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氯化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chloride)、酞菁蓝、孔雀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7、C.I.颜料蓝15:1和C.I.颜料蓝15:3等。
可以实施内部添加处理或外部添加处理,由此可将公知的添加剂如电荷控制剂、防粘剂和其他无机颗粒加入到调色剂中。
防粘剂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费托蜡、褐煤蜡、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小烛树蜡等。
可以使用公知的电荷控制剂作为电荷控制剂,其实例包括偶氮金属络合物、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含有极性基团的树脂型电荷控制剂等。
出于粉末流动性、带电性控制等的目的,可以使用小粒径(即,平均一次粒径40nm以下)的无机颗粒作为其它的无机颗粒。此外,根据需要,为了降低粘合力,也可以一起使用具有大的一次粒径的无机或有机颗粒。可以使用公知的无机颗粒作为这些其他的无机颗粒。
具有小粒径的无机颗粒是有效的,因为表面处理的进行改进了分散性,由此增加粉末流动性的效果变大。
作为用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的制备方法,为了获得高的形状可控性,优选使用乳化聚合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等聚合法。此外,可以实施以下制备方法,其中将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调色剂作为芯部,使聚集颗粒粘附到该芯部,并且通过加热与芯部一起凝结,由此获得芯壳结构。当添加外部添加剂时,可通过在亨舍尔混合机或V型共混机中将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混合而进行制备。当利用湿法制备调色剂时,可以在湿法进行的过程中实施外部添加。
作为转印装置212,优选使用这样的转印装置,当转印装置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500上时,所述转印装置能够将预定的电流密度的电流供应给电子照相感光体。
清洁装置213用于除去转印步骤之后粘附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残留的调色剂。因此,具有被清洁装置213清洁的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被反复地供应在成像过程中。作为清洁装置,除了清洁刮刀之外,还可以采用清洁刷、清洁辊等。在这些装置中,优选使用清洁刮刀。清洁刮刀的材料包括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和有机硅橡胶等。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作为除电装置的除电光照射装置214,其用于除去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残留电势。因此,当反复使用电子感光照相体时,抑制了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残留的电势保留到下个循环这种情况的发生,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4为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210包括中间转印型转印装置,其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一次转印部件212a上,然后再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500上,记录介质500供应在一次转印部件212a和二次转印部件212b之间的空隙处。因此,当进行转印时,可以由一次转印部件212a向电子照相感光体供应预定电流密度的电流。尽管图4中未示出,但是成像装置210可进一步包括类似于图3所示成像装置200中的除电装置的除电装置。成像装置210的其他组件也类似于成像装置200中的那些组件。
成像装置210与成像装置200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中间转印类型。然而,类似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200中的情况,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体207和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的充电装置相结合,抑制了图像缺陷的发生。
当在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一次转印部件212a上时,由一次转印部件212a向电子照相感光体207供应预定电流密度的电流,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记录物质500的类型、材料等而导致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流向电子照相感光体207的电荷量。结果是,以更高的水平增强了图像质量并降低了对环境的负荷。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5为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成像装置220为中间转印型转印装置。在该成像装置220中,在壳体400内设置有4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它们沿着中间转印带409彼此平行。关于这4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能够形成黄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b能够形成品红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c能够形成青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d能够形成黑色图像。
可以使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沿特定的方向(纸表面上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充电部件(充电辊)402a至402d、显影装置404a至404d、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和清洁刮刀415a至415d沿着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旋转方向设置。可以将分别容纳在调色剂盒405a至405d内具有黑、黄、品红和青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分别供应给显影装置404a至404d。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分别与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接触,中间转印带409位于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和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之间。
激光束源(曝光装置)403设置在壳体400内。可以利用由激光束源403发射的激光束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带电表面。因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旋转过程中依次进行充电、曝光、显影、一次转印和清洁过程,并且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409上。转印叠加的图像。
中间转印带409由驱动辊406、后部辊408和拉伸辊407用张力支持,并且由于这些辊的旋转,中间转印带409可以在没有弯曲发生的情况下进行旋转。二次转印辊413设置为与后部辊408接触,其中中间转印带409位于二次转印辊413和后部辊408之间。穿过后部辊408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的空隙的中间转印带409的表面被(例如)设置在驱动辊406附近的清洁刮刀416清洁。然后,中间转印带409被重复供应在下一个成像过程中。
记录介质容器411设置在壳体400内。记录介质容器411内的记录介质500(例如纸)通过供应辊412被连续地供应至中间转印带409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的空隙,并供应至两个彼此接触的定影辊414之间的空隙。然后,将记录介质500排出到壳体400的外部。
在上述说明中,描述的是将中间转印带409作为中间转印部件使用的情况。中间转印部件可以是像中间转印带409那样的带形,或者也可以是鼓形。
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和充电装置,所述处理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中拆卸下来。该充电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充电部件,所述充电部件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给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实例的示意图。图6所示的处理盒300通过利用安装导轨216将以下部件组合并一体化而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保持部件的例子)207、充电装置208、显影装置211、清洁装置213、用于曝光的开口部217、以及用于除电和曝光的开口部218。显影装置211将调色剂供应给电子照相感光体207。
处理盒300能够从由转印装置212、定影装置215和其他组件(未示出)构成的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处理盒300和成像装置本体一起构成成像装置。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以下实施例。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份数”是指“重量份”。
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备
将100份的氧化锌(平均粒径70nm,Tayca公司制造的产品,比表面积值15m2/g)和500份的四氢呋喃搅拌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1.25份的硅烷偶联剂(KBM603:Shin-Etsu化学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并搅拌两小时。然后,通过蒸馏除去甲苯,在120℃下烘烤3小时。由此,获得了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颜料。
将60份进行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颜料、0.6份的茜素、13.5份的硬化剂(封闭型异氰酸酯(SUMIDUR3175:Sumitomo Bayer Urethane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和15份的丁醛树脂(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溶解在85份的甲乙酮中,由此得到溶液。将38份的所获得的溶液和25份甲乙酮混合。将该混合物在砂磨机中使用直径为1mmφ的玻璃珠分散2小时,由此获得分散液。将0.005份的作为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辛基锡和4.0份有机硅树脂颗粒(Tospearl 145:由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产品)加入到所获得的分散液中,由此获得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利用浸涂法将该涂布液涂布到铝基体上,并在170℃下干燥固化40分钟。由此获得了厚度为25μm的底涂层。
然后,按照以下方法在形成的底涂层上形成感光层(具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的层叠结构的感光层)。
首先,将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15份的羟基镓酞菁、作为粘结剂树脂的10份的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由NUC公司生产的产品)和200份的醋酸正丁酯混合,从而得到混合物。羟基镓酞菁在使用CuKα射线获得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至少7.3°、16.0°、24.9°和28.0°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衍射峰。将该混合物在砂磨机中使用直径为1mmφ的玻璃珠分散4小时。向获得的分散液中,添加175份的醋酸正丁酯和180份的甲乙酮。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并由此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
利用浸涂法将该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并在室温(22℃)下干燥,由此获得了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1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0.02份的氟接枝聚合物、5份的四氢呋喃和2份甲苯充分搅拌混合,从而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
将作为电荷传输材料的4份的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6份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为40,000)和23份的四氢呋喃混合并溶解在10份的甲苯中。然后,将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加入到得到的混合物中,并搅拌混合。将分散处理重复6次,从而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分散液。该分散处理是通过使用高压均化器(Nanomizer Inc.制造的产品,商品名:LA-33S)将压力增大至400Kgf/cm2(3.92×10-1Pa)而进行的,在所述高压均化器中,安装有具有细微通道的渗透型腔室。将0.2份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混合,由此得到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在115℃下干燥40分钟,从而形成膜厚为22μm的电荷传输层。
由此,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1,其包括依次位于底涂层上的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
电子照相感光体2的制备
按照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相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2,不同之处在于,电荷传输层的膜厚为34μm。
实施例A
实施例A1
橡胶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使用2.5-L的捏合机将以下组成的混合物捏合,由此获得橡胶组合物A1。
·100份的橡胶材料(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HydrinT3106:Zeon公司制造的产品)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3030B:三菱化学品公司制造的产品)
·1份的离子导电性材料(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商品名:“BTEAC”,Lion SpecialtyChemicals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剂(有机硫,4,4’-二硫代二吗啉,VULNOC R:OUCHI SHINKO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促进剂A(噻唑类,二硫化二-2-苯并噻唑,NOCCELER DM-P:OUCHI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8份的硫化促进剂B(秋兰姆类的,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NOCCELER TET-G:OUCHI 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3份的活化剂(氧化锌,JIS 1级的氧化锌,SEIDO CHEMICAL INDUSTRY CO.制造的产品)
·1.0份的硬脂酸
·40份的重质碳酸钙
弹性辊的制备
通过进行镀覆厚度为5μm的化学镀镍,然后使用六价铬酸进行处理,从而制备由SUM23L构成的、直径为8mm的导电性支持体。
通过使用圆筒内径为60mm且螺杆的L/D(L表示螺杆的长度(mm),D表示螺杆的直径(mm))为20的单螺杆橡胶挤出机以25rpm的螺杆转速将橡胶组合物A1挤出,并使导电性支持体连续地通过十字头。因此,导电性支持体被覆有橡胶组合物A1。挤出机的温度条件在圆筒部、螺杆部、头部和模具部的任何地方都设定为80℃。将由导电性支持体和被覆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未硫化橡胶辊在空气加热炉中,在165℃下硫化70分钟,从而得到直径为12mm的弹性辊A1。
表面层的形成
将以下混合物分散在珠磨机中,由此获得分散液A1。用甲醇稀释该分散液A1,并且将稀释液浸涂到弹性辊A1的表面上。然后,在16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形成厚度为10μm的表面层,由此得到充电辊A1。
·100份的高分子材料(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F30K:Nagase ChemteX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S-LEC BL-1:SEKISUI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8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
(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颗粒形状:球形,粉末电阻率22.2Ω·cm)
·20份的填料(聚酰胺树脂,Orgasol 2001D Nat 1:Arkema公司制造的产品)
·4份的催化剂(Nacure 4167:King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产品)
·700份的溶剂(甲醇)
·200份的溶剂(丁醇)
物理性质
表面电子发射能
利用刀具从得到的充电辊的表面采集测量样品。然后,通过使用大气光电子光谱装置(RIKEN KEIKI有限公司制造的在空气中的光电发射率光谱装置AC-2)测量所采集的测量样品的电子发射能(cps0.5/eV)。结果示于下表1中。
评价试验
图像质量评价
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电荷传输层的膜厚为22μm)和充电辊A1安装在复印机ApeosPort-V C3320(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产品)的鼓盒中,充电辊A1作为用于给图像保持部件(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的接触式充电装置。
使用该复印机,分别在将处理速度(=充电辊的旋转速度)设置为128mm/s和64mm/s的情况下,以50%、30%和0%的半色调进行打印。
基于以下评价标准对第一次打印(初始阶段)和第20,000次打印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A:没有出现诸如密度不均匀、白斑、色斑和条纹等图像缺陷
B:部分出现诸如密度不均匀、白斑、色斑和条纹等轻微图像缺陷
C:出现诸如密度不均匀、白斑、色斑和条纹等轻微图像缺陷
D:出现诸如密度不均匀、白斑、色斑和条纹等图像缺陷
在下表1中示出了评价结果,前提是表1中示出的评价结果A至D分别是第一次或第20,000次打印的三种类型打印(50%、30%和0%的半色调)的评价结果中最差的评价结果。
充电不均匀性评价
利用如下方法测定充电不均匀性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示于下表1中。
进行评价试验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当充电时施加的电压设为比正常电压小100V时,利用扫描仪读取通过打印白纸而获得的图像。将读取图像的整体浓度转换成255个阶段,然后将浓度变量σ设为充电不均匀性指数。
实施例A2
按照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改变实施例A1的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1中。
·13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A3
按照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改变实施例A1的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1中。
·18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A4
按照与实施例A2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将在实施例A2的评价试验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变为电子照相感光体2(电荷传输层的膜厚:34μm)。结果示于下表1中。
比较例A1
按照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改变实施例A1的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1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比较例A2
按照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改变实施例A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1中。
·130份的导电性材料(锑掺杂氧化锡,T-1: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表1
实施例B
实施例B1
橡胶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使用2.5-L的捏合机将以下组成的混合物捏合,由此获得橡胶组合物B1。
·100份的橡胶材料(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HydrinT3106:Zeon公司制造的产品)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3030B:三菱化学品公司制造的产品)
·1份的离子导电性材料(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商品名:“BTEAC”,Lion SpecialtyChemicals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剂(有机硫,4,4’-二硫代二吗啉,VULNOC R:OUCHI SHINKO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促进剂A(噻唑类,二硫化二-2-苯并噻唑,NOCCELER DM-P:OUCHI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8份的硫化促进剂B(秋兰姆类,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NOCCELER TET-G:OUCHI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3份的活化剂(氧化锌,JIS 1级的氧化锌,SEID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0份的硬脂酸
·40份的重质碳酸钙
弹性辊的制备
通过进行镀覆厚度为5μm的化学镀镍,然后使用六价铬酸进行处理,从而制备由SUM23L构成的、直径为8mm的导电性支持体。
通过使用圆筒内径为60mm且螺杆的L/D(L表示螺杆的长度(mm),D表示螺杆的直径(mm))为20的单螺杆橡胶挤出机以25rpm的螺杆转速将橡胶组合物B1挤出,并使导电性支持体连续地通过十字头。因此,导电性支持体被覆有橡胶组合物B1。挤出机的温度条件在圆筒部、螺杆部、头部和模具部的任何地方都设定为80℃。将由导电性支持体和被覆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未硫化橡胶辊在空气加热炉中,在165℃下硫化70分钟,从而得到直径为12mm的弹性辊B1。
表面层的形成
将以下混合物分散在珠磨机中,由此获得分散液B1。用甲醇稀释该分散液B1,并且将稀释液浸涂到弹性辊B1的表面上。然后,在16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形成厚度为10μm的表面层,由此得到充电辊B1。
·100份的高分子材料(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F30K:Nagase ChemteX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S-LEC BL-1:SEKISUI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颗粒形状:球形,粉末电阻率22.2Ω·cm)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20份的填料(聚酰胺树脂,Orgasol 2001D Nat 1:Arkema公司制造的产品)
·4份的催化剂(Nacure 4167:King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产品)
·700份的溶剂(甲醇)
·200份的溶剂(丁醇)
以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测定得到的充电辊B1的物理性质并进行评价试验。结果示于下表2中。
实施例B2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3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4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6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5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6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6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6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7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10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8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10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9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2中。
·10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B10
按照与实施例B2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将在实施例B2的评价试验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变为电子照相感光体2(电荷传输层的膜厚:34μm)。结果示于下表2中。
比较例B1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3中。
·18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比较例B2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3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锑掺杂氧化锡,T-1: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比较例B3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3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锑掺杂氧化锡,T-1: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表3
实施例C
实施例C1
按照与实施例A2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实施例A2中表面层的填料。结果示于下表4中。
实施例C2
按照与实施例B2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实施例B2中表面层的填料。结果示于下表4中。
比较例C1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种类和添加量并且不添加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填料。结果示于下表4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氧化锡,S-2000: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表4
实施例D
实施例D1
橡胶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使用2.5-L的捏合机将以下组成的混合物捏合,由此获得橡胶组合物D1。
·100份的橡胶材料(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HydrinT3106:Zeon公司制造的产品)
·5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3030B:三菱化学品公司制造的产品)
·1份的离子导电性材料(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商品名:“BTEAC”,LionSpecialtyChemicals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剂(有机硫,4,4’-二硫代二吗啉,VULNOC R:OUCHI SHINKO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5份的硫化促进剂A(噻唑类,二硫化二-2-苯并噻唑,NOCCELER DM-P:OUCHI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8份的硫化促进剂B(秋兰姆类,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NOCCELER TET-G:OUCHI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3份的活化剂(氧化锌,JIS 1级的氧化锌,SEIDO CHEMICAL INDUSTRIAL CO.制造的产品)
·1.0份的硬脂酸
·40份的重质碳酸钙
弹性辊的制备
通过进行镀覆厚度为5μm的化学镀镍,然后使用六价铬酸进行处理,从而制备由SUM23L构成的、直径为8mm的导电性支持体。
通过使用圆筒内径为60mm且螺杆的L/D(L表示螺杆的长度(mm),D表示螺杆的直径(mm))为20的单螺杆橡胶挤出机以25rpm的螺杆转速将橡胶组合物B1挤出,并使导电性支持体连续地通过十字头。因此,导电性支持体被橡胶组合物D1所被覆。挤出机的温度条件在圆筒部、螺杆部、头部和模具部的任何地方都设定为80℃。将由导电性支持体和被覆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未硫化橡胶辊在空气加热炉中,在165℃下硫化70分钟,从而得到直径为12mm的弹性辊D1。
表面层的形成
将以下混合物分散在珠磨机中,由此获得分散液D1。用甲醇稀释该分散液D1,并且将稀释的分散液利用浸涂法涂布到弹性辊D1的表面上。然后,在16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形成厚度为10μm的表面层,由此得到充电辊D1。
·100份的高分子材料(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F30K:Nagase ChemteX公司制造的产品)
·10份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S-LEC BL-1:SEKISUI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130份的导电性材料(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氧化钛颗粒)
(W-4: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一次粒径10nm,颗粒形状:球形)
·20份的填料(聚酰胺树脂,Orgasol 2001D Nat 1:Arkema公司制造的产品)
·4份的催化剂(Nacure 4167:King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产品)
·700份的溶剂(甲醇)
·200份的溶剂(丁醇)
按照与实施例A1相似的方式,对获得的充电辊D1测定物理性能并进行评价试验。结果示于下表5中。
实施例D2
按照与实施例D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D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5中。
·80份的导电性材料(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氧化钛颗粒,W-4: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D3
按照与实施例D1相似的方式制造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D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5中。
·180份的导电性材料(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氧化钛颗粒,W-4: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D4
按照与实施例D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D1的评价试验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变为电子照相感光体2(电荷传输层的膜厚:34μm)。结果示于下表5中。
比较例D1
按照与实施例D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D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5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比较例D2
按照与实施例D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D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结果示于下表5中。
·130份的导电性材料(锑掺杂氧化锡,T-1: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表5
实施例E
实施例E1
按照与实施例D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实施例D1中表面层的填料。结果示于下表6中。
表6
实施例F
实施例F1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7中。
·10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实施例F2
按照与实施例B1相似的方式制备并评价充电辊,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所示改变实施例B1中表面层的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结果示于下表7中。
·20份的导电性材料(磷掺杂氧化锡颗粒,SP-2:三菱材料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
·0份的导电性材料(炭黑,MONARCH 1000:Cabot公司制造的产品)
表7
以上出于示例和描述的目的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其并非旨在穷尽地描述或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这些实施方案并进行说明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以及适合于所预期的具体应用的各种调整。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充电部件,包括:
导电性支持体;和
设置在所述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表面层,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等于或小于10cps0.5/eV,
其中所述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是当逐渐增加用于照射表面的能量的量时,发射的光电子数的变化量,所述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按照如下方式测量:在大气气氛中用通过单色仪获得的分光紫外线在改变能量的同时照射表面层的测量样品,然后获得通过光电效应而开始光电子发射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电子发射能在4cps0.5/eV至6cps0.5/eV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是选自磷掺杂氧化锡颗粒和被覆有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树脂,并且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而言,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5重量份至180重量份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炭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树脂,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而言,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1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和所述炭黑的含量比(含磷掺杂氧化锡的导电性材料:炭黑(重量比))为10:25至100: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部件,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用于利用直流充电法进行的充电。
10.一种处理盒,其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以及
充电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
其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是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中,至少厚度为25μm以上且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设置在基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
13.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部件;
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其利用调色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是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中,至少厚度为25μm以上且具有电荷传输性的表面层设置在基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100mm/s。
CN201510894817.2A 2015-03-26 2015-12-08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Active CN106019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5235 2015-03-26
JP2015-065234 2015-03-26
JP2015065235 2015-03-26
JP2015065234 2015-03-26
JP2015126913A JP6520458B2 (ja) 2015-03-26 2015-06-24 帯電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6913 2015-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87A CN106019887A (zh) 2016-10-12
CN106019887B true CN106019887B (zh) 2019-03-19

Family

ID=5673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4817.2A Active CN106019887B (zh) 2015-03-26 2015-12-08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864B1 (zh)
CN (1) CN106019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3258A (zh) * 2016-05-13 2019-04-02 瑞翁化学有限合伙公司 导电聚合物组合物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3765A (ja) * 2003-05-06 2004-11-25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写真装置
CN101080676A (zh) * 2004-12-17 2007-11-2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4212395B2 (ja) * 2003-03-25 2009-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3919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anon Inc 帯電部材、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5836A (ja) 2000-04-24 2001-11-02 Bando Chem Ind Ltd 導電性ローラ
JP5612805B2 (ja) 2008-01-24 2014-10-2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ロール
JP5349901B2 (ja) 2008-10-22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415783B2 (ja) 2009-02-27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54130B1 (ko) * 2010-07-20 2014-10-2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전성 부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2395B2 (ja) * 2003-03-25 2009-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765A (ja) * 2003-05-06 2004-11-25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写真装置
CN101080676A (zh) * 2004-12-17 2007-11-2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3113919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anon Inc 帯電部材、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87A (zh) 2016-10-12
US9429864B1 (en) 201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8120B2 (ja) 電子写真用導電性部材、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30130022A1 (en)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KR20110051851A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용 현상롤러,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164131B2 (ja) 半導電性ロール、帯電ロール、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2658A (ja) 帯電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28558A1 (en) Conductu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onductive member
CN106019887B (zh) 充电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US20180275551A1 (en) Charging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US6141516A (en) Fluorinated carbon filled fluoroelastomer outer layer
JP2009009024A (ja) 帯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8241267B (zh) 充电部件、充电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3266C (zh) 输送带和使用该输送带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JP68943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624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520458B2 (ja) 帯電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24087B2 (en) Charging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07471A (zh) 显影滚筒、电子照相处理卡盒以及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
CN107589641A (zh) 充电元件、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592A (ja) 導電性ゴムローラー
JP2018112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9881B2 (ja) 帯電部材、帯電部材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330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7706886A (zh)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474444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429758B1 (en) Charging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