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721A -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721A
CN106019721A CN201610603151.5A CN201610603151A CN106019721A CN 106019721 A CN106019721 A CN 106019721A CN 201610603151 A CN201610603151 A CN 201610603151A CN 106019721 A CN106019721 A CN 106019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light
transmission shaft
light intensity
ligh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31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其扬
王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031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9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721A/zh
Priority to US15/562,706 priority patent/US2018035669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79711 priority patent/WO201801893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4/00Measuring polarisation of light
    • G01J4/04Polarimeters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4Manual alignment, e.g. micromanipul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light irradiation, e.g. linearly polarised light photo-polymer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和装置。该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包括:使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其中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使偏振光经过第二偏光板;调整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测量经过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根据测量的光强来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该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和装置可提高偏光板的调节精度,简便易行。

Description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已经接替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显示设备,完成了从球面、厚重到平面、轻薄的更新换代。随着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催生出“物联网”“移动化”等概念潮流,人们已渐渐不再满足于通常的液晶显示器所能带来的用户体验,而期望获得更轻薄、效果更逼真的新型显示设备。取向技术作为液晶显示的核心领域,主要存在摩擦取向和光取向两种形式。摩擦取向技术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是其粉尘、静电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现阶段市场要求TFT-LCD产品对于高PPI、高对比度等显示特性的要求,摩擦取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取向工艺。光取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紫外光敏聚合物单体材料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各向异性,使液晶分子定向排列,完成取向过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可提高偏光板的调节精度,简便易行。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包括:
使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其中所述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
使所述偏振光经过第二偏光板;
调整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测量经过所述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
根据所述测量的光强来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包括:
光源,其被配置来发出光线;
夹持单元,其被配置来夹持第一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
检测单元,其包括第二偏光板和光强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偏光板和所述光源之间设置所述夹持单元,由此使得所述光强测量装置被配置来可记录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光线的光强;
调节单元,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并被配置为调节设置在所述夹持单元上的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偏光板调节方式(俯视图);
图2为一种偏光板调节方式(正视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调节原理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中第一偏光板不需要调节的情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对第二偏光板进行校准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中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中导轨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1-偏光板;002-偏光板边框;003-安装部;004-导轨;005-LED光源;006-摄像探头;11-光源;12-夹持单元;121-第一偏光板;13-检测单元;131-第二偏光板;132-光强测量装置;14-调节单元;15-控制单元;151-第一伺服电机;152-第二伺服电机;133-腔体;141-第一调节部;142-第二调节部;17-导轨单元;171-第一导轨;172-第二导轨;1711、171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包括阵列基板、对置基板和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相对设置,对置基板和阵列基板分别为显示面板的上下两个基板,通常在阵列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等显示结构,在对置基板上形成彩色树脂。例如,对置基板为彩膜基板。
平面开关(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是一种平面转换液晶分子的显示方式,相比较于其他两种模式,IPS具有可视角大、色彩真实、动态画质出色等优点。平面开关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通常分别包括配向膜。配向膜被配置来诱导液晶分子取向。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设置配向膜的液晶显示面板不限于IPS模式,亦可为其他模式。
光取向技术中,利用紫外光照射偏光板形成紫外偏振光,根据偏振原理,使透过偏光板的紫外光与聚合物单体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材料)发生光化学反应(例如发生光致聚合、光致异构或光致分解反应),使其产生各向异性,从而诱导液晶分子取向。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只有与偏振光偏振方向平行的光敏基团发生光化学反应,与偏振光偏振方向不平行排列的分子不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类似分子“沟槽”的结构,可以诱导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布。偏光板作为光取向技术中核心的光学器件,其作用是将紫外光进行偏光处理。例如,偏光板可采用线栅偏光板(Wire Grid)。所以,关于偏光板的调节精度尤为关键,它直接影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产品的取向角度。
通常的偏光板调节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外装摄像探头和滑轨装置(与光取向设备机台共用一个滑轨即可)。
如图1所示,偏光板001固定在偏光板边框002内,偏光板边框002通过安装部003可调节的安装在夹持单元(图中未示出)上,安装部003例如包括螺丝。
通常的偏光板调节方法为:以偏光板边框基准线(Standard Line)0010为准(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首先将LED光源005和摄像探头006移动至第一点位01(位置1)的位置,然后沿着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例如,机台行进方向为导轨004的延伸方向)移动LED光源005和摄像探头006至第二点位02(位置2)。查看此两点所构成的直线是否与机台行进方向平行。此时可通过摄像监控(如图2所示)偏光板行进路线。如出现偏光板行进路线与基准线不平行的情况,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调节偏光板,旋转螺丝003至最佳位置。如偏光板行进路线与基准线平行,则无需调节。此种方法原理简单,即根据偏光板行进路线与基准线是否平行来判断偏光板是否处于最佳位置。但此种调节方法过程复杂、精度较低。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偏光板置于边框中,可通过旋转边框来调节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每一片偏光板中透光轴方向均相同,即每一片偏光板的透光轴均沿一个方向。
如图3所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包括:使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其中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使偏振光经过第二偏光板;调整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测量经过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根据测量的光强来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的过程中,可使得第一偏光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进行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的调节;调节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的过程中,可使得第二偏光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进行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的调节,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无需通常的偏光板调节方式复杂的调节过程,直接根据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和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所形成的夹角值,来确定设备光学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利用光的偏振原理,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提高了偏光板的调节精度,进而提高产品性能。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调节原理说明如下。
光的偏振是光波自身固有的特性。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光波是横波,它的电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把光的这种横向矢量特征称为光的偏振,其表达式为:
E=E0ei(Kr-ωt) 公式一
若电场振幅E0的方向在传播过程中永远不变,称为线偏振光。把电矢量E0与光传播方向K构成的平面定义为振动面,则线偏振光的振动面总是不变的,因此称为平面偏振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各种方向的偶极矩振动产生的单色波列,其合成的结果则表现为自然光,它可以看作是所有方向振动几率和大小相等的光。对比光取向设备,光源发出的紫外光即等效为自然光,而紫外光透过偏光板之后则变为线偏振光。
任何一个固定的偏振器件,当自然光通过后,出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是确定的,偏振器允许透过光矢量的方向为偏振器的透光轴。当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器,称第一个偏振器为起偏器,第二个为检偏器。起偏器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与其透光轴一致的线偏振光,若检偏器的透光轴与起偏器的透光轴平行,则起偏后的偏振光可以通过(图4左侧所示);若检偏器的透光轴与起偏器的透光轴相互垂直,则此时不会有光通过,称此状态为消光(图4右侧所示)。当检偏器以入射光方向为轴旋转时,则其输出光强将产生变化,设定光入射起偏器之前的强度为I,则透射光强It与两个偏振器透光轴夹角α的关系为:
It=Icosα 公式二
以上仅为理论情况。实际上,即便两个偏振器的透光轴相互垂直,也不能完全消光。为了说明偏振元件的质量标准,选取能产生接近线偏振光的偏振器为起偏器,同时把被测偏振元件作为检偏器,此时旋转检偏器,则可以得到最大光强输出值和最小光强输出值。定义最大光强输出值Imax与最小光强输出值Imin之比为消光比ER(Extinction Ratio)。
ER=Imax/Imin 公式三
如图4所示,光源11发出的光例如发出的紫外光经过第一偏光板121到达第二偏光板131。如图4左侧所示,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的方向1210与第二偏光板131的透光轴的方向1310平行。如图4右侧所示,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的方向1210与第二偏光板131的透光轴的方向1310垂直。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偏光板121即为起偏器,第二偏光板131则为检偏器。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光偏振原理,通过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的夹角值来进行第一偏光板的调节。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平行时,定义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为0°(如图4左侧所示),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垂直时,定义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为90°(如图4右侧所示)。
例如,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可为线栅偏光板。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预定方向包括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但不限于此。可调节第一偏光板至其透光轴的方向平行于或垂直于参考方向。例如,参考方向包括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为基准进行第一偏光板位置的调节,但不限于此。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经过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可通过光照度计来测量,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后到达光照度计。
下面给出两个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的示例。可通过该两个示例中的任一个调节至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平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角度前的负号表示反方向旋转。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的调节过程中,正的角度表示逆时针旋转,负的角度表示顺时针旋转,但不限于此。
示例一
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包括:
将第二偏光板移至第一偏光板下方,调整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于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90°位置),并记录光强为I0
旋转第二偏光板,记录光强最小值Imin,并记录光强最小值Imin时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θ1,如图5所示;
若I0=Imin,此情况下,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恰好垂直,无需调节第一偏光板;
若I0>Imin,按照-θ1的旋转角度调节第一偏光板。
从而,可完成一片偏光板的调节。依此类推,即可完成所有第一偏光板的调整工作。
如图5所示,当I0>Imin的情况下,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310被旋转θ1的角度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310与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210垂直,从而,可通过将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210旋转-θ1的角度来完成第一偏光板的调节。图5中实线为旋转前的透光轴方向,虚线为旋转后的透光轴方向。
示例二
如图6所示,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包括:
将第二偏光板移至第一偏光板下方,调整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于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0°位置),并记录光强为I0
旋转第二偏光板,记录光强最大值Imax,并记录光强最大值Imax时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θ2;
若I0=Imax,此情况下,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恰好平行,无需调节第一偏光板;
若I0<Imax,按照-θ2的旋转角度调节第一偏光板。
从而,可完成一片第一偏光板的调节。依此类推,即可完成所有第一偏光板的调整工作。
如图6所示,当I0<Imax的情况下,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310被旋转θ2的角度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310与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210平行,从而,可通过将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1210旋转-θ2的角度来完成第一偏光板的调节。图6中实线为旋转前的透光轴方向,虚线为旋转后的透光轴方向。
图7左侧示出了示例一中I0=Imin,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恰好垂直的情形,图7右侧示出了I0=Imax,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恰好平行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不限于以上给出的两个示例,亦可采用其他方法。
例如,为了可以测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和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或者垂直的情况下,经过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可使得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为-10°至100°。例如,可先从0°旋转至-10°,若没有遇到最大或者最小值,再从-10°旋转至100°,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第二偏光板为基准,来调节第一偏光板。但是,最根本的基准是产品的取向角度。所以,可定期将第二偏光板和取向角度进行校准。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还包括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第二偏光板。
可将第二偏光板定期与机台行走方向(即取向角度)进行校正。例如,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第二偏光板包括:采用第一偏光板进行光配向膜的制作,测量制作好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通过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与预设取向角度的差值来获得偏差角度,通过偏差角度来调整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
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第二偏光板的步骤可作为对第一偏光板调节前,对第二偏光板的调节,以便以第二偏光板作为基准进行第一偏光板的调节。即,使得第二偏光板处于90°位置或者0°位置。从而在后续调节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二偏光板处于90°位置或者0°位置,或者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第二偏光板处于其他位置。
如图8所示,光取向设备机台18上放置玻璃基板19,玻璃基板19上包括待取向的取向膜。光取向设备机台18可旋转角度θ,从而使制得光取向膜取向角度为θ。光取向设备机台18置于第一导轨171上,并沿着第一导轨171的延伸方向行进,图8中示出光取向设备机台18沿着行进方向22行进。当光取向设备机台18通过光源11的下方时,可对待取向的取向膜进行取向。图8中示出了与光取向设备机台18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20以及旋转光取向设备机台18后与玻璃基板一条边平行的方向21之间的夹角即为θ。
如图9所示,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第二偏光板如下:首先,以第二偏光板为基准,进行第一偏光板的调节。然后,进行一张玻璃基板(每款产品都有规定的取向角度,此处假设规定取向角度=θ0)的生产过程,此时完成了待取向膜的取向过程。最后,利用光配向检查机来测量取向角度,即取向角度=θ00。则第二偏光板的偏差角度△θ=θ000。此时将第二偏光板调整△θ,即完成校正过程。例如:产品规定取向角度θ0=10°(例如,10°的概念为光取向设备机台首先顺时针旋转10°,然后沿着机台延伸方向运行),而光配向检查机测量的取向角度θ00=10.4°,则将第二偏光板逆时针旋转调整0.4°,即完成校正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中,第一偏光板可以通过与其相连的伺服电机来完成,和/或,第二偏光板可以通过与其相连的伺服电机来完成。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偏光板和/或第二偏光板可以旋转一定的角度,例如在伺服电机上设定旋转角度,从而使得第一偏光板和/或第二偏光板可以按照给定的角度进行旋转。
如图10所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包括:
光源11,其被配置来发出光线;
夹持单元12,其被配置来夹持第一偏光板121,其中,第一偏光板121为待调节偏光板;
检测单元13,其包括第二偏光板131和光强测量装置132,第二偏光板131和光源11之间设置夹持单元12,由此使得光强测量装置132被配置来可记录依次穿过第一偏光板121和第二偏光板131的光线的光强;
调节单元14,其被配置为调节第二偏光板131的透光轴方向,并被配置为调节设置在夹持单元12上的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第一偏光板121等效于起偏器,第二偏光板131等效于检偏器。光强测量装置132测量透过光强。光源11发出的光,首先通过第一偏光板121,然后通过第二偏光板131,最后由光强测量装置132接收透过光强。
通过调节第一偏光板121和第二偏光板131的边框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方向和第二偏光板131的透光轴方向。
例如,光强测量装置132为光照度计,光照度计被配置来测量光源11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一偏光板121和第二偏光板131后的光强。
例如,如图10所示,检测单元13还包括腔体133,第二偏光板131和光强测量装置132置于腔体133内。
例如,如图10所示,调节单元14包括第一调节部141和第二调节部142,第一调节部141使第一偏光板121可调节的安装在夹持单元12上,第二调节部142使第二偏光板131可调节的安装在腔体133上。
例如,如图11所示,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15,控制单元15被配置来控制调节单元14。
例如,如图12所示,控制单元15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51和第二伺服电机152,第一伺服电机151被配置来获得光照度计的数值,并调节第一偏光板121的透光轴的方向;第二伺服电机152被配置来调节第二偏光板131的透光轴方向。可利用偏光板边框(Holder)自动补正方式,提高偏光板的调节效率,从而增加设备嫁动率。可采取反馈(Feedback)功能,可自动旋转第一偏光板和/或第二偏光板的边框,使第一偏光板光学参量达到规格范围内。
例如,如图13所示,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导轨单元17,检测单元13置于导轨单元17上并可在导轨单元17所确定的平面上运动。
例如,如图13所示,导轨单元17包括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2,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2相互垂直,第二导轨172置于第一导轨171上并可沿第一导轨171的延伸方向移动。检测单元13可置于第二导轨172上。第一导轨171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1711、1712。
从而,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平行于机台运行方向(X方向)、垂直于机台运行方向(Y方向)的移动。可以将调整单元随意地固定于每个偏光板底部,从而对其进行检测、调节。
例如,为了简化设备,光源11还被用于光取向操作。
例如,预定方向包括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中,与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不再赘述。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和装置,具有如下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1)调节精度高。通常的偏光板的调节方式,其原理为“两点确定的直线与机台行进方向是否平行”,即在偏光板底部加装LED光源和摄像探头。通过移动此两种器件,使偏光板相对于机台行进轨道处于平行的位置,进而保证产品的取向角度。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偏光板调节方式,其原理为利用光偏振原理进行调节。相比较于通常的宏观调节方式,此种微观调节方法,可以使得偏光板调节精度更高。特别针对于高PPI产品,取向角度的好坏对于产品的对比度、残像等光学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更为精准的偏光板调节方式尤为关键。
(2)调节方式简单。通常的偏光板调节方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偏光板边框调整→偏光角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继续调整偏光板边框→再次测试偏光角测试→直至偏光角测试符合标准,即完成偏光板调节。此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至少需要40小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偏光板调节方式,其调节过程中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偏光角度,可以直接检测,通过反馈(Feedback)功能,自动调节(大约需要1小时)。此过程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3)调节周期短。通常的调节方式耗时长,在光取向设备参数管理过程中,必然不会以月度进行管理。从而无法保证设备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偏光板调节方式,由于其便捷的调节方式,可以缩短调节周期,从而保持设备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保持产品品质长期稳定;可以月度进行管理。
(4)对设备无污染。针对高洁净度的TFT-LCD产线,工程人员进入设备内部频率越高,对于设备内部灰尘污染程度的影响就越大。通常的调节方式需要多次进入设备,存在污染设备的风险。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偏光板调节方式无需工程人员进入设备进行调节,可以有效地避免设备灰尘污染的影响。
(5)人员消耗少。通常的偏光板调节方式,需要一名工程人员控制并查看LED光源和摄像探头的运行状态,另一名工程人员手动进行偏光板调节。此过程需要工程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手法。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偏光板调节方式,无需进入设备,且对于工程人员的要求低,仅需简单培训即可。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及其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2)本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不同实施例及同一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包括:
使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其中所述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
使所述偏振光经过第二偏光板;
调整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测量经过所述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
根据所述测量的光强来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方向包括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经过所述第二偏光板后的透过光的光强通过光照度计来测量,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后到达所述光照度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以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为基准进行所述第一偏光板位置的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移至所述第一偏光板下方,调整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并记录光强为I0
旋转所述第二偏光板,记录光强最小值Imin,并记录光强最小值Imin时所述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θ1;
若I0=Imin,无需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
若I0>Imin,按照-θ1的旋转角度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方法,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移至所述第一偏光板下方,调整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并记录光强为I0
旋转所述第二偏光板,记录光强最大值Imax,并记录光强最大值Imax时所述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θ2;
若I0=Imax,无需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
若I0<Imax,按照-θ2的旋转角度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节方法,还包括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所述第二偏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制得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来校正所述第二偏光板包括:采用调节好的所述第一偏光板进行光配向膜的制作,测量制作好的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通过光配向膜的取向角度与预设取向角度的差值来获得偏差角度,通过所述偏差角度来调整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偏光板的旋转角度为-10°至100°。
10.一种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装置,包括:
光源,其被配置来发出光线;
夹持单元,其被配置来夹持第一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偏光板为待调节偏光板;
检测单元,其包括第二偏光板和光强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偏光板和所述光源之间设置所述夹持单元,由此使得所述光强测量装置被配置来可记录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光线的光强;
调节单元,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并被配置为调节设置在所述夹持单元上的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与预定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光强测量装置为光照度计,所述光照度计被配置来测量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后的光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来控制所述调节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被配置来获得所述光照度计的数值,并调节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被配置来调节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光轴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腔体,所述第二偏光板和所述光强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使所述第一偏光板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夹持单元上,所述第二调节部使所述第二偏光板可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腔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导轨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置于所述导轨单元上并可在所述导轨单元所确定的平面上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导轨单元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导轨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并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还被用于光取向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方向包括光取向设备机台的行进方向。
CN201610603151.5A 2016-07-27 2016-07-27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0197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151.5A CN106019721A (zh) 2016-07-27 2016-07-27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5/562,706 US20180356691A1 (en) 2016-07-27 2017-04-0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olarizing plates in preparing process of photo-alignment film
PCT/CN2017/079711 WO2018018931A1 (zh) 2016-07-27 2017-04-07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151.5A CN106019721A (zh) 2016-07-27 2016-07-27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721A true CN106019721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11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3151.5A Pending CN106019721A (zh) 2016-07-27 2016-07-27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56691A1 (zh)
CN (1) CN106019721A (zh)
WO (1) WO201801893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4912A (zh) * 2016-11-04 2017-01-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线偏振紫外光灯
WO2018018931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18188163A1 (zh) * 2017-04-10 2018-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配向装置及光配向方法
US10509265B2 (en) 2017-04-10 2019-12-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hoto-alignment apparatus and photo-alignment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3220B (zh) * 2020-05-25 2022-03-11 莆田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快递包裹分拣调整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59A (zh) * 2007-08-13 2009-02-18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296874A (zh) * 2013-07-17 2015-01-21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光取向用偏振光照射装置以及光取向用偏振光照射方法
CN104460062A (zh) * 2014-12-12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配向特性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0873A (en) * 2008-06-20 2010-01-01 Daxon Technology Inc A polarizing film testing method and a polarizing film testing apparatus
JP2010185920A (ja) * 2009-02-10 2010-08-26 Seiko Epson Corp 配向膜の検査装置、配向膜の検査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1853032U (zh) * 2010-10-12 2011-06-01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曝光装置
CN106019721A (zh) * 2016-07-27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59A (zh) * 2007-08-13 2009-02-18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296874A (zh) * 2013-07-17 2015-01-21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光取向用偏振光照射装置以及光取向用偏振光照射方法
CN104460062A (zh) * 2014-12-12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配向特性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8931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324912A (zh) * 2016-11-04 2017-01-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线偏振紫外光灯
CN106324912B (zh) * 2016-11-04 2019-11-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线偏振紫外光灯
WO2018188163A1 (zh) * 2017-04-10 2018-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配向装置及光配向方法
US10509265B2 (en) 2017-04-10 2019-12-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hoto-alignment apparatus and photo-alignment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56691A1 (en) 2018-12-13
WO2018018931A1 (zh)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9721A (zh) 光配向膜制作过程中偏光板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0380181C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缺陷修补方法及缺陷修补装置
CN103765303A (zh) 光定向照射装置
US10254101B2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rotation angle of prism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107831598A (zh) 一种光栅精确对位贴合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76640A (zh) 镜头模组测试治具
US7507448B2 (en) Process for optical alignment
CN207439650U (zh) 一种偏光片角度测量装置
KR100458613B1 (ko) 이방성각의 오정렬을 광학적으로 감지함에 의한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JP2006234922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素子の製造装置
KR100879007B1 (ko) 기판의 광학검사기능을 구비한 리페어장치
KR100802980B1 (ko) 액정기판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CN206563550U (zh) 用于小零件高精度尺寸测量的装置
CN106226926B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改善姆拉现象的方法
CN202939383U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液晶滴注设备
CN111415876A (zh) 半导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065238B (zh) 一种配向膜膜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KR101318439B1 (ko) 액정 패널의 광학 특성 측정 장치
CN105607349B (zh) Pi液涂布方法
CN108345180A (zh) 一种曝光和光配向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42889A (zh) 光配向基板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JPS61190935A (ja) 露光装置
CN102252615B (zh) 压印痕宽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044945A (zh) 一种膜片角度评估治具
CN108594539B (zh) 配向方法与配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