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5038A - 离心风扇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5038A
CN106015038A CN201610086575.9A CN201610086575A CN106015038A CN 106015038 A CN106015038 A CN 106015038A CN 201610086575 A CN201610086575 A CN 201610086575A CN 106015038 A CN106015038 A CN 106015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downside
upside
casing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65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5038B (zh
Inventor
早光亮介
北村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1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5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5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50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33Fan casings with volutes extending mainly in axial or radially in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扇,具有: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叶轮;位于叶轮的下侧并使叶轮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马达;以及容纳叶轮的机壳。机壳具有:位于叶轮的上侧的吸气口;位于比叶轮靠径向外侧的排气口;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为机壳的内周面的机壳内周面与叶轮的之间的环状的上侧流路;以及位于上侧流路的下侧并与上侧流路连接的下侧流路。上侧流路与下侧流路形成涡旋状的流路。下侧流路沿机壳内周面延伸。为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的下侧流路末端在排气口开口。为下侧流路的周向的另一端的下侧流路始端相对于排气口而被封闭。

Description

离心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扇。
背景技术
关于离心风扇,存在一种具有位于叶轮的径向外侧的空气流路以及位于空气流路的下侧的风洞的离心风扇(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069689号说明书)。从叶轮排出到径向外侧的空气从空气流路向下侧的风洞流动并从排气口向外部排出。
在上述那样的离心风扇中,位于空气流路的下侧的风洞为环状。因此,存在如下情况:穿过风洞而被引导至排气口附近的空气的一部分没有从排气口排出,而向风洞的上流侧流动。由此,存在空气流产生损失、从而离心风扇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减少空气的损失的结构的离心风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离心风扇具有叶轮、马达以及机壳。叶轮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马达位于叶轮的下侧,并使叶轮绕中心轴线旋转。机壳容纳叶轮。机壳具有吸气口、排气口、上侧流路以及下侧流路。吸气口位于叶轮的上侧。排气口位于比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侧流路为环状,且上侧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为机壳的内周面的机壳内周面与叶轮的之间。下侧流路位于上侧流路的下侧并与上侧流路连接。上侧流路与下侧流路形成涡旋状的流路。下侧流路沿机壳内周面延伸。下侧流路末端为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并在排气口开口。下侧流路始端为下侧流路的周向的另一端,并相对于排气口而被封闭。
下侧流路的径向尺寸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朝向下侧流路末端而变大。
机壳具有:具有吸气口的上侧机壳;以及安装于上侧机壳的下侧的下侧机壳。
下侧机壳具有上侧流路的一部分和下侧流路。下侧流路在排气口附近的轴向尺寸为下侧机壳的内部的轴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上侧机壳具有上侧机壳罩部和上侧机壳壁部。上侧机壳罩部具有吸气口,并在轴向上与叶轮重叠。上侧机壳壁部与上侧机壳罩部的下侧的端部连接,并在周向上包围叶轮。上侧机壳壁部的内周面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
上侧流路的径向尺寸随着从基准位置沿叶轮旋转的方向朝向排气口而变大,该基准位置在周向上位于排气口与下侧流路始端之间。
排气口与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连接。
排气口中的与下侧流路连接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排气口中的与上侧流路连接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排气口仅与下侧流路连接。
下侧流路的下侧的端部的位置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朝向下侧流路末端而从上侧流路离开。
下侧流路的轴向尺寸比上侧流路的轴向尺寸大。
下侧流路的整体在上侧流路开口。
机壳具有舌部,该舌部在周向上位于排气口与下侧流路始端之间。俯视时,下侧流路始端位于从穿过中心轴线并与舌部接触的直线起周向角度为75度以下的位置。
马达位于下侧流路的径向内侧。机壳具有覆盖马达的马达罩部。下侧流路位于马达罩部的外周面与机壳内周面之间。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的图,是图1中的Ⅲ-Ⅲ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的图,是图3中的Ⅳ-Ⅳ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离心风扇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离心风扇的局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风扇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的范围并不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申请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并且,在附图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各结构,存在使各结构中的比例尺以及数值等与实际的结构中的比例尺以及数值等不同的情况。
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为与图1所示的排气口62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延伸方向(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Z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在不预先做特别说明时,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θz方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是指除了包括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在与轴向成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是指除了包括沿严格的径向、即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在与径向成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图1是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立体图。图2是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Ⅲ-Ⅲ剖视图。图4是图3中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Ⅳ-Ⅳ剖视图。图5是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侧视图。图3是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在与排气口62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即,图3是朝向引出线的箭头方向观察时示出的Ⅲ-Ⅲ的剖视图。图4是优选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到的剖视图。即,图4是朝向图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观察时示出的Ⅳ-Ⅳ剖视图。换言之,在图1中,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扩展的面(XY平面)剖切离心风扇10时所形成的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侧视图是指在X轴方向观察时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离心风扇10具有机壳20、叶轮30以及马达40。如图3所示,马达40容纳于机壳20。马达40配置于后述的马达罩部27的径向内侧。马达40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轴41。轴41的上侧的端部经由后述的输出轴孔27a向马达罩部27的上侧突出。
马达40配置于叶轮30的下侧。马达40使叶轮30绕中心轴线J旋转。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马达40使叶轮30逆时针(+θz方向)旋转。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存在如下情况:将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沿逆时针前进侧(+θz侧)称为旋转方向前方侧,且将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沿顺时针(-θz方向)前进侧(-θz侧)称为旋转方向后方侧。
叶轮30配置于马达40的上侧。叶轮30固定于轴41的上侧的端部。由此,叶轮30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θz方向)旋转。
叶轮30具有叶轮主体部31、护罩部33以及多个叶片部32。叶轮主体部31为与轴41固定的部分。叶轮主体部31的上侧的表面为随着从中心轴线J朝向径向外侧而位于下侧的坡度小的斜面。
叶片部32配置于叶轮主体部31的上侧的表面。叶片部32从叶轮主体部31的上侧的表面向上侧延伸。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多个叶片部32沿周向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部3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叶片部32的上侧的端部与护罩部33连接。
护罩部33配置于叶片部32的上侧。护罩部33通过叶片部32与叶轮主体部31连接。如图2所示,护罩部33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护罩部33的形状为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位于下侧的形状。换言之,护罩部33具有弯曲面或者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3所示,机壳20容纳叶轮30和马达40。机壳20具有吸气口61、流路50以及排气口62。吸气口61为在上侧开口并连通机壳20的外部与机壳20的内部的孔。吸气口61位于叶轮30的上侧。如图1和图2所示,俯视时的吸气口61的缘的形状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另外,俯视时的吸气口的缘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圆形,无需特别限定。
如图3所示,流路50设置于机壳20的内部。流路50连接吸气口61与排气口62。流路50为涡旋状。流路50具有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即,上侧流路51与下侧流路52形成涡旋状的流路50。
在这里,“涡旋状”是指随着在周向上前进而径向尺寸变大的形状。“流路为涡旋状”是指包括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中的至少一方为涡旋状的情况。即,“流路为涡旋状”是指包括仅上侧流路为涡旋状的情况;仅下侧流路为涡旋状的情况;以及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这两方为涡旋状的情况。
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沿轴向配置。下侧流路52位于上侧流路51的下侧。下侧流路52与上侧流路51连接。关于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在之后的段落中详细地说明。
如图4所示,排气口62位于比叶轮3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排气口62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开口。如图1所示,排气口62由后述的上侧机壳21与下侧机壳22连接而构成。如图5所示,排气口62与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连接。
为了减少被从离心风扇10排出的空气流的损失,例如优选排气口62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吸气口61的开口面积。像这样的结构时,在排气口62仅与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中的一方连接的结构中,为了确保排气口62的开口面积,上侧流路51的轴向的尺寸或者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容易变大。由此,存在离心风扇10在轴向大型化的问题。
对此,根据该优先实施方式,由于排气口62与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连接,因此能够跨越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而设置排气口62。由此,能够扩大排气口62的开口面积,而上侧流路的轴向的尺寸和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不变大。因此能够抑制离心风扇10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62中的与下侧流路52连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L2比排气口62中的与上侧流路51连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L1大。
在图3中,用粗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如图3所示,马达40使叶轮30旋转时,空气经由吸气口61流入机壳20的内部。流入机壳20的内部的空气经由叶轮30的内部、即护罩部33与叶轮主体部31之间,向叶轮30的径向外侧送出。从叶轮30送出到径向外侧的空气经由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而从排气口62向机壳20的外部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20具有上侧机壳21和下侧机壳22。即,机壳20由两个分体部件连接而构成。因此,在组装离心风扇10时,作业员容易将叶轮30容纳于机壳20内,容易组装离心风扇10。
如图3所示,上侧机壳21在径向内侧容纳叶轮30。上侧机壳21具有上侧机壳罩部23和上侧机壳壁部24。
上侧机壳罩部23位于叶轮30的上侧。即,上侧机壳罩部23与叶轮30在轴向重叠。上侧机壳罩部23具有吸气口61。即,上侧机壳21具有吸气口61。吸气口61在轴向贯通上侧机壳罩部23。
上侧机壳罩部23具有从吸气口61的内缘向下侧延伸的罩内缘部23a。罩内缘部23a为筒状。罩内缘部23a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护罩部33的内缘33a的径向内侧。吸气口61与叶轮30的内部经由罩内缘部23a的内侧连通。
上侧机壳罩部23沿护罩部33的形状在径向扩展。上侧机壳罩部23的形状为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位于下侧的形状。换言之,上侧机壳罩部23具有弯曲面或者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倾斜面。
上侧机壳壁部24与上侧机壳罩部23的下侧的端部连接。上侧机壳壁部24位于叶轮30的径向外侧。上侧机壳壁部24在周向上包围叶轮30。如图5所示,上侧机壳壁部24具有排气口62的一部分。
上侧壁部内周面24a为上侧机壳壁部24的内周面。如图3所示,上侧壁部内周面24a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换言之,上侧壁部内周面24a为弯曲面或者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倾斜面。因此,能够使从叶轮30排出到径向外侧的空气沿上侧壁部内周面24a流入下侧流路52。
如图1所示,上侧机壳壁部24具有舌部25。即,机壳20具有舌部25。舌部25为上侧机壳壁部24的与排气口62连接的部分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舌部25在周向上位于排气口62与后述的下侧流路始端52a之间。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舌部25在上侧流路51侧(即在图4的例子中旋转方向后方侧(-θz侧))凸起。舌部25优选平滑地弯曲。外侧端部25a为舌部2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外侧端部25a构成排气口62的旋转方向前方侧(+θz侧)的缘部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下侧机壳22安装于上侧机壳21的下侧。如图2所示,下侧机壳22具有马达罩部27、下侧机壳底部28、下侧机壳壁部26以及封闭部29。即,机壳20具有马达罩部27。
如图3所示,马达罩部27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的筒状。在马达罩部27的径向内侧配置马达40。马达罩部27覆盖马达40。如图2和图3所示,马达罩部27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如图3所示,马达罩部27具有在轴向将马达罩部27的盖部贯通的输出轴孔27a。
叶轮30位于马达罩部27的上侧。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马达罩部27与叶轮30基本整体重合。
如图3所示,下侧机壳底部28从马达罩部27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下侧机壳壁部26从下侧机壳底部28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下侧机壳壁部26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与马达罩部27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相同。如图5所示,下侧机壳壁部26具有排气口62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封闭部29在径向上位于马达罩部27与下侧机壳壁部26的之间。封闭部29连接马达罩部27、下侧机壳壁部26与下侧机壳底部28。由此,封闭部29在周向上将马达罩部27与下侧机壳壁部26的间隙的一部分封闭。
封闭部29的上表面与马达罩部27的上表面位于与轴向正交的同一平面上。马达罩部27的上表面、封闭部29的上表面与下侧机壳壁部26的上侧的端部没有阶梯差地连接。
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封闭部29在径向上位于舌部25与叶轮30之间。封闭部29与排气口62的旋转方向前方侧(+θz侧)的缘部连接。
接下来,对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3所示,上侧流路51与下侧流路52的边界为上侧机壳21与下侧机壳22的边界。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上侧流路51的整体位于上侧机壳21的内侧。即,上侧机壳21具有上侧流路51的整体。上侧流路51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上侧壁部内周面24a与叶轮30之间。机壳内周面20a为机壳20的内周面。上侧壁部内周面24a为机壳内周面20a的一部分。即,上侧流路51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机壳内周面20a与叶轮30之间。
如图4所示,上侧流路51为环状。上侧流路51沿上侧壁部内周面24a延伸。即,上侧流路51沿机壳内周面20a延伸。如图4中的粗箭头所示,从叶轮30流入到上侧流路51的空气在上侧流路51内向与叶轮30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θz方向)流动。在上侧流路51内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到达排气口62的期间流入下侧流路52。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在叶轮30旋转方向(+θz方向)上随着从基准位置P1朝向排气口62而变长。换言之,上侧流路51为涡旋状。因此,能够抑制在上侧流路51内产生空气的漩涡,能够将空气从排气口62顺畅地排出。由此,在离心风扇10中能够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基准位置P1在周向上位于排气口62与后述的下侧流路始端52a之间。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基准位置P1为穿过中心轴线J并沿与排气口62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线与上侧流路51相交的点。
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在基准位置P1处最小。内侧端部25b为舌部25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周向上从基准位置P1至内侧端部25b的范围内,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与基准位置P1处的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相同。即,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在周向上从基准位置P1至内侧端部25b的范围内最小。
图3所示的上侧流路51的轴向的尺寸L3与上侧机壳壁部24的内部的轴向的尺寸L5相同。上侧流路51的轴向的尺寸L3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上侧流路51的整体在下侧开口。
另外,上侧流路51的上游是指例如图4所示的上侧流路51的径向的尺寸L7为最小的位置。即,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位置为在周向上与舌部25的内侧端部25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另外,“上侧流路”是指例如一端被封闭的位于下侧流路的上侧的环状的流路。即,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图3所示的叶轮30与马达罩部27在轴向上的间隙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被上侧流路51包括。
如图2所示,下侧流路52的整体位于下侧机壳22的内侧。下侧壁部内周面26a为下侧机壳壁部26的内周面。马达罩部外周面27b为马达罩部27的外周面。封闭部侧面29a为封闭部29的侧面。即,下侧机壳22具有下侧流路52的整体。下侧流路52为由下侧机壳底部28的上表面、下侧壁部内周面26a、马达罩部外周面27b以及封闭部侧面29a包围的流路。
机壳内周面20a为机壳20的内周面。下侧壁部内周面26a为机壳内周面20a的一部分。即,下侧流路52位于马达罩部外周面27b与机壳内周面20a之间。
如上所述,马达40位于马达罩部27的径向内侧。因此,马达40位于下侧流路52的径向内侧。由此,马达40容纳于机壳20时,能够将马达40配置为与下侧流路52在径向重叠。因此,能够使离心风扇10在轴向小型化。
如图4所示,下侧流路52沿下侧壁部内周面26a延伸。即,下侧流路52沿机壳内周面20a延伸。如图4的粗箭头所示,从上侧流路51流入到下侧流路52的空气在下侧流路52内沿与叶轮30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θz方向)流动。
如图2和图4所示,下侧流路末端52b为下侧流路52的周向的一端(+θz侧的端部),并在排气口62开口。下侧流路始端52a为下侧流路52的周向的另一端(-θz侧的端部),并相对于排气口62而被封闭。
因此,在下侧流路52内,从下侧流路始端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52b而被引导的空气不会从排气口62附近流向下侧流路52的上游侧、即下侧流路始端52a侧。因此,进入下侧流路52内的空气全部从排气口62排出。由此,能够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如果流动至排气口62附近的空气与舌部25(参照图4)碰撞,则在舌部25的附近产生空气的紊流。存在由该紊流产生噪声的问题。
对此,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由于下侧流路始端52a相对于排气口62而被封闭,因此在下侧流路52内不设置舌部。由此,在下侧流路52流动的空气不会与舌部冲突,能够抑制产生空气的紊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噪声的产生。
将图4所示的穿过中心轴线J和排气口62的中心P2的直线作为直线C3。在这里,所谓排气口附近包括:以直线C3为基准,旋转方向后方侧(-θz侧)的周向角度θ2为75度以下的范围。排气口62的中心P2例如为在与中心轴线J正交并与排气口62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上的排气口62的中心。
如图5所示,上侧流路51与下侧流路52都与排气口62连接。上侧流路51为环状。因此,存在被从上侧流路51内向排气口62附近引导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向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的风险。并且,存在流向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的空气与舌部25冲突、产生噪声的风险。
对此,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排气口62中的与下侧流路52连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L2比排气口62中的与上侧流路51连接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L1大。因此,能够使在上侧流路51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变少。由此,能够抑制被导向到排气口62附近的空气向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噪声的产生。
在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被封闭的情况下,只要在周向上下侧流路的一端闭合即可。即,即使在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被封闭的情况下,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也可以在上侧开口。
如图2和图4所示,下侧流路始端52a被封闭部29封闭。即,下侧流路始端52a的周向位置与封闭部29的旋转方向前方侧(+θz侧)的端部的周向位置相同。
优选下侧流路始端52a在周向位于靠近排气口62的位置。如果下侧流路始端52a在周向离排气口62远的话,则下侧流路52的长度变小。由此,从叶轮30排出的空气不能有效地引导至排气口62,从而离心风扇10的送风效率降低。
在图4中,在俯视时,直线C2为穿过中心轴线J并与下侧流路始端52a接触的直线。直线C1为穿过中心轴线J并与舌部25接触的直线。将直线C1与直线C2所成的角度设为θ。将从直线C1起的周向的角度设为θ1。这时,角度θ例如优选为75度以下。即,在俯视时,下侧流路始端52a位于从直线C1起的周向的角度θ1为75度以下的位置。角度θ1为将直线C1作为基准的旋转方向前方侧(+θz侧)的周向的角度。
由于下侧流路始端52a位于像这样的角度范围内,因此能够使下侧流路始端52a的周向位置为排气口62的附近。因此能够抑制离心风扇10的送风效率的降低。
下侧流路52的径向的尺寸L8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52b而变大。即,下侧流路52为涡旋状。因此,能够抑制在下侧流路52内产生空气的漩涡,能够将空气从排气口62顺畅地排出。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并且,上侧机壳壁部24构成上侧流路51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下侧机壳壁部26构成下侧流路52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上侧流路51也为涡旋状。因此,容易将具有上侧流路51的上侧机壳21与具有下侧流路52的下侧机壳22连接。具体地说,能够使上侧机壳壁部24和下侧机壳壁部26都为随着在周向前进而从中心轴线J离开的形状。因此,上侧机壳壁部24容易与下侧机壳壁部26连接。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图3所示的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L4为均等的。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L4与下侧机壳的内部的轴向的尺寸L6相同。因此,能够增大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L4。
在流路50流动的空气中,越是流过靠近下侧机壳底部28的位置的空气,流速越容易变大。流速大的空气如果从排气口62附近流入流路50的上游侧,则空气流的损失变大。并且,也容易产生流速大的空气与舌部25碰撞而引起的紊流,噪声变大。另外,所谓流路50的上游侧例如为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
对此,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能够使下侧流路52的轴向尺寸L4变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流速大的空气流入流路50的上游侧。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侧开口的下侧流路52的整体在上侧流路51开口。因此,从叶轮30排出到径向外侧的空气容易从上侧流路51流入下侧流路52。由此,更容易通过下侧流路52从排气口62排出空气。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如图3所示,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L4比上侧流路51的轴向的尺寸L3大。因此,从叶轮30排出到径向外侧的空气容易从上侧流路51向下侧流路52流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的结构。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构,存在通过适当地付与相同的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中的一方也可以不是涡旋状。这时,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52中的一方例如能够为圆环状。下侧流路52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不在上侧流路51开口。
下侧机壳22也可以具有上侧流路51的一部分和下侧流路52。这时,能够使下侧流路52在排气口62附近的轴向的尺寸L4为下侧机壳22的内部的轴向的尺寸L6的一半以上。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下侧流路52的轴向尺寸L4足够长,能够防止流速大的空气从排气口62附近向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流动。
在下侧机壳22具有上侧流路51的一部分和下侧流路52的结构中,例如,图2所示的封闭部29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也可以位于比马达罩部27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靠下侧的位置。这时,下侧机壳22内部的位于比封闭部29靠上侧的部分为环状。因此,在下侧机壳22内,以封闭部29的上表面作为边界,在上侧设置上侧流路51的一部分,在下侧设置下侧流路52。
图6是示出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离心风扇110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排气口62也可以仅与下侧流路52连接。
如图6所示,离心风扇110具有机壳120。机壳120具有吸气口61、流路50以及排气口162。机壳120具有上侧机壳121和下侧机壳122。
上侧机壳121具有上侧机壳罩部23和上侧机壳壁部124。上侧机壳壁部124的结构除了不具有排气口162的一部分这一点之外,与图5等所示的上侧机壳壁部24的结构相同。在图6中,上侧机壳壁部124为封闭图5等所示的上侧机壳壁部24所具有的排气口62的一部分的形状。
下侧机壳122具有下侧机壳底部28、下侧机壳壁部126以及封闭部29。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下侧机壳122具有马达罩部27。下侧机壳壁部126的结构除了具有排气口162的整体这一点之外,与图5等所示的下侧机壳壁部26的结构相同。
在该结构中,排气口162仅与下侧流路52连接。因此,从排气口162排出的空气全部从下侧流路52排出。由此,在空气从上侧流路51的上游流动至排气口162附近的期间,能够更容易地使上侧流路51内的空气流向下侧流路52。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从排气口162附近向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噪声的产生。
在该结构中,也可以使下侧机壳122的轴向的尺寸比下侧机壳22(参照图5等)的轴向的尺寸大。由此,能够使排气口162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吸气口61的开口面积。
排气口162的其他的结构与图5等所示的排气口62的结构相同。离心风扇110的其他的结构与图5等所示的离心风扇10的结构相同。
图7是示出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离心风扇210的局部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也可以为斜面。
如图7所示,离心风扇210具有机壳220。机壳220具有流路250。流路250具有上侧流路51和下侧流路252。机壳220具有上侧机壳21和下侧机壳222。下侧机壳222具有下侧机壳底部228、下侧机壳壁部26以及封闭部29。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下侧机壳222具有马达罩部27。
下侧机壳底部228的底面228a为倾斜面。底面228在下侧流路始端252a与封闭部29连接的部分位于上侧。即,底面228a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旋转方向前方侧(+θz侧)而位于下侧。换言之,底面228a为相对于中心轴线J倾斜的倾斜面或者弯曲面。在下侧流路始端252a与封闭部29连接处,底面228a的轴向位置优选与封闭部29的上表面的轴向的位置相同。即,在下侧流路始端252a处,底面228a的轴向位置优选与封闭部29的上表面的轴向的位置相同。
底面228a为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的位置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省略图示)而从上侧流路51离开。换言之,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与上侧流路51之间的距离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省略图示)而变长。由此,下侧流路252的轴向尺寸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而变大。
从吸气口61流入到叶轮30的空气被从叶轮30的周向的整体向上侧流路51排出。流入到上侧流路51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上侧流路51内沿叶轮30旋转的方向(+θz方向)前进的期间向下侧流路52流动。因此,在空气开始流动的上侧流路51的上游侧,从上侧流路51向下侧流路52流动的空气少。由此,例如下侧流路52的轴向的尺寸在整个下侧流路52为均等的情况下,在下侧流路始端52a附近,空气容易滞留于下侧流路52内,容易产生空气的漩涡。因此,存在空气流的损失变大的风险。
对此,根据上述结构,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而从上侧流路51离开。即,下侧流路252的下侧的端部与上侧流路51之间的距离随着从下侧流路始端252a朝向下侧流路末端而变长。因此,在从上侧流路51流入下侧流路252的空气的量少的上游侧,能够使下侧流路252的轴向尺寸变小。由此,能够抑制空气滞留于下侧流路252内。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流的损失变大。
并且,在下游侧,从上侧流路51流入下侧流路252的空气的量多。根据上述结构,在下游侧,能够使下侧流路252的轴向尺寸变大。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空气从上侧流路51流向下侧流路252。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7的粗箭头所示,能够使空气沿为斜面的底面228a顺畅地流动。因此,在流路250内,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动,能够进一步减少在流路250内产生空气的漩涡。
下侧流路252在排气口62附近处的轴向的尺寸例如优选为下侧机壳222的轴向的尺寸的一半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空气流的损失。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心风扇210的送风效率。离心风扇210的其他的结构与在图1至图5中所示的离心风扇10的结构相同。
并且,上侧机壳21也可以具有上侧流路51的整体和下侧流路52的整体。机壳20也可以在轴向上连接三个以上的不同部件而构成。机壳20也可以为单个的部件。
上侧机壳21也可以不具有舌部25。马达40也可以不容纳于机壳20。
另外,上述说明的各结构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地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离心风扇,具有:
叶轮,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
马达,其位于所述叶轮的下侧,并使所述叶轮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机壳,其容纳所述叶轮,
所述离心风扇的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
吸气口,其位于所述叶轮的上侧;
排气口,其位于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环状的上侧流路,所述上侧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位于为所述机壳的内周面的机壳内周面与所述叶轮的之间;以及
下侧流路,其位于所述上侧流路的下侧并与所述上侧流路连接,
所述上侧流路与所述下侧流路形成涡旋状的流路,
所述下侧流路沿所述机壳内周面延伸,
为所述下侧流路的周向的一端的下侧流路末端在所述排气口开口,
为所述下侧流路的周向的另一端的下侧流路始端相对于所述排气口而被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流路的径向尺寸随着从所述下侧流路始端朝向所述下侧流路末端而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
上侧机壳,其具有所述吸气口;以及
下侧机壳,其安装于所述上侧机壳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机壳具有所述上侧流路的一部分和所述下侧流路,
所述下侧流路在所述排气口附近的轴向尺寸为所述下侧机壳的内部的轴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机壳具有:
上侧机壳罩部,其具有所述吸气口,并在轴向上与所述叶轮重叠;以及
上侧机壳壁部,其与所述上侧机壳罩部的下侧的端部连接,并在周向上包围所述叶轮,
所述上侧机壳壁部的内周面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流路的径向尺寸随着从基准位置沿所述叶轮旋转的方向朝向所述排气口而变大,所述基准位置在周向上位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下侧流路始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上侧流路和所述下侧流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中的与所述下侧流路连接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排气口中的与所述上侧流路连接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仅与所述下侧流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流路的下侧的端部的位置随着从所述下侧流路始端朝向所述下侧流路末端而从所述上侧流路离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流路的轴向尺寸比所述上侧流路的轴向尺寸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流路的整体在所述上侧流路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舌部,所述舌部在周向上位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下侧流路始端之间,
俯视时,所述下侧流路始端位于从穿过所述中心轴线并与所述舌部接触的直线起周向角度为75度以下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位于所述下侧流路的径向内侧,
所述机壳具有覆盖所述马达的马达罩部,
所述下侧流路位于所述马达罩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内周面之间。
CN201610086575.9A 2015-03-30 2016-02-16 离心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5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0176 2015-03-30
JP2015070176A JP6554867B2 (ja) 2015-03-30 2015-03-30 遠心ファ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5038A true CN106015038A (zh) 2016-10-12
CN106015038B CN106015038B (zh) 2019-06-18

Family

ID=5534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65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5038B (zh) 2015-03-30 2016-02-16 离心风扇
CN201620121661.4U Active CN205423220U (zh) 2015-03-30 2016-02-16 离心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1661.4U Active CN205423220U (zh) 2015-03-30 2016-02-16 离心风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90358A1 (zh)
EP (1) EP3076023A1 (zh)
JP (1) JP6554867B2 (zh)
CN (2) CN10601503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1293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CN112119224A (zh) * 2018-05-21 202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21051789A1 (zh) * 2019-09-18 2021-03-25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867B2 (ja) * 2015-03-30 2019-08-0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NL2015220B1 (nl) * 2015-07-24 2017-02-08 Intergas Heating Assets Bv Centrifugaalwaaier, en daarvan voorziene verwarmingsinrichting.
JP6438860B2 (ja) * 2015-07-31 2018-12-19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US10428827B2 (en) * 2015-10-23 2019-10-01 Minebea Mitsumi Inc. Centrifugal fan with a casing including structure for engaging with an object to which the centrifugal fan is installed
CN109654041B (zh) * 2017-10-10 2020-12-2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JP2020133411A (ja) * 2019-02-13 2020-08-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1199810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インペラ及び遠心ファン
TWM629128U (zh) * 2022-03-07 2022-07-01 高昌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鼓風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4747A1 (en) * 1998-06-11 1999-12-16 Resmed Limited A housing for a centrifugal impeller
CN101165357A (zh) * 2006-10-19 2008-04-2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送风装置
US7455499B2 (en) * 2005-07-07 2008-11-25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Centrifugal fan
JP4302960B2 (ja) * 2002-10-23 2009-07-2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US20100014965A1 (en) * 2008-07-18 2010-01-21 Denso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type blower
CN103307023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N205423220U (zh) * 2015-03-30 2016-08-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0109B1 (en) * 1998-12-18 2001-04-03 Echo Incorporated Portable fluid blower
JP4185654B2 (ja) * 2000-08-04 2008-11-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JP4435713B2 (ja) * 2005-04-21 2010-03-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遠心式送風機
DE102008022427A1 (de) * 2008-05-07 2009-11-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Kraftfahrzeug mit A-Säule und in dieser gelagerten Airbag
FR2993208B1 (fr) * 2012-07-13 2016-08-05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Lux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equipe d'un boitier conforme en volut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4747A1 (en) * 1998-06-11 1999-12-16 Resmed Limited A housing for a centrifugal impeller
JP4302960B2 (ja) * 2002-10-23 2009-07-2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US7455499B2 (en) * 2005-07-07 2008-11-25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Centrifugal fan
CN101165357A (zh) * 2006-10-19 2008-04-2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送风装置
US20100014965A1 (en) * 2008-07-18 2010-01-21 Denso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type blower
CN103307023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N205423220U (zh) * 2015-03-30 2016-08-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224A (zh) * 2018-05-21 202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119224B (zh) * 2018-05-21 2022-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1351293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WO2021051789A1 (zh) * 2019-09-18 2021-03-25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90358A1 (en) 2016-10-06
JP6554867B2 (ja) 2019-08-07
CN205423220U (zh) 2016-08-03
EP3076023A1 (en) 2016-10-05
CN106015038B (zh) 2019-06-18
JP2016191309A (ja) 2016-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5038A (zh) 离心风扇
CN205478411U (zh) 叶轮以及送风机
WO2006106744A1 (ja) 遠心式送風装置
JP3649815B2 (ja) 遠心送風機
EP2535594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CN107208659A (zh) 送风装置
US20190154057A1 (en) Vacuum Suction Unit
CN106884804A (zh) 离心式鼓风机
JP6997615B2 (ja) 送風機
JP5682751B2 (ja) 多翼送風機
CN110291296A (zh) 冷却风扇及具有其的座椅冷却装置
JP5593941B2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
JP7310578B2 (ja) 遠心送風機
US10418883B2 (en) Cover assembly and motor
JP5772370B2 (ja) 多翼送風機
JP7080791B2 (ja) 遠心送風機
CN209730987U (zh) 构造为外转子马达的电动马达
JP6340225B2 (ja) 遠心ファン
TWI431197B (zh) Multi - leaf blower
JP2018053863A (ja) インペラ、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送風機
JP7161879B2 (ja) 遠心送風機
JP7466707B2 (ja) 遠心送風機
JPH03259000A (ja) 空気調和機の送風機
JP2022050289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WO2020075447A1 (ja) 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