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6150B -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6150B
CN106006150B CN201610160598.XA CN201610160598A CN106006150B CN 106006150 B CN106006150 B CN 106006150B CN 201610160598 A CN201610160598 A CN 201610160598A CN 106006150 B CN106006150 B CN 106006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transport road
pallet
original copy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05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6150A (zh
Inventor
角田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0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6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6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6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2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between two sets of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2Electric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20Avoiding or preventing undesirable effects
    • B65H2601/27Other problems
    • B65H2601/273Adhering of handled material to another handled material or to part of the handling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第一托盘、输送部、第二托盘及输送控制部。输送部具有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第三输送路、第四输送路、排出辊对及反转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路从第一托盘延伸设置至基准位置;所述第二输送路从基准位置延伸设置至第二托盘;所述第三输送路从第二输送路分支,并与第二托盘上方的排出空间连通;所述第四输送路从第三输送路分支,与第一输送路连通;所述排出辊对配置在第二输送路;所述反转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三输送路上。输送控制部在使第一片材的第二面对着基准位置通过基准位置之后,在使输入至第二输送路的第一片材的后端侧挟持在排出辊对间的状态下,使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在将跟随在第一片材其后的第二片材的第一面对着基准位置通过基准位置之后,在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反转辊对旋转,使第二片材的一端从第三输送路向排出空间突出。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已知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将载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片材输送至读取位置后,排出至排纸托盘。另外,还已知一种为了读取原稿片材的两面的原稿图像而具备反转输送路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反转输送路的一部分与排纸托盘的上方连通。因此,输送至反转输送路的原稿片材的前前端部会推出已排出至排纸托盘的片材,有时会发生片材对齐不良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使片材反转的反转输送路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抑制所排出的片材的对齐不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托盘、输送部、第二托盘及输送控制部,
所述第一托盘积载片材;
所述输送部输送载置于所述第一托盘上的所述片材,以使所述片材通过规定的基准位置;
所述第二托盘介由排出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托盘下方,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片材排出;
所述输送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
所述输送部具有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第三输送路、第四输送路、排出辊对、反转辊对及驱动部,
所述第一输送路从所述第一托盘延伸设置至所述基准位置;
所述第二输送路从所述基准位置延伸设置至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第三输送路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二托盘上方的所述排出空间连通;
所述第四输送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分支,与所述第一输送路连通;
所述排出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上,通过向第一方向旋转来将所述片材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反转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三输送路上,通过向第一方向旋转来使所述片材的一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之后,通过向作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来使所述片材反转,从而将该片材从所述第四输送路再次输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
所述驱动部可以向第一旋转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产生使所述排出辊对及所述反转辊对旋转的旋转驱动力,
所述输送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所述的双面输送控制,即,以使第一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了所述基准位置的片材反转,且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所述基准位置的方式输送片材后,将其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上,
输送控制部在对多个片材连续进行所述双面输送控制的情况下,使第一片材在所述第二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后,使输入至所述第二输送路的所述第一片材的后端侧挟持在所述排出辊对中的状态下,停止所述排出辊对的旋转,使跟随在所述第一片材后的第二片材的所述第一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后,在所述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反转辊对旋转,使所述第二片材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在连续进行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而使第一面与第二面反转的双面输送控制时,通过暂时排出至第一托盘与第二托盘之间的空间的第二片材,来抑制先排出至第二托盘上的第一片材被推出。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排出的片材的对齐不良。
另外,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片材输送装置,可成为稳定地维持排出至第二托盘的片材的对齐性并抑制片材对齐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本发明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一部分的框图。
图3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马达、反转辊及排纸辊的旋转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的片材输送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A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第一张片材在第一输送路中输送的状况的图。
图6B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第一张片材在第二输送路中输送的状况的图。
图6C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第二张片材在第一输送路中输送的状况的图。
图7A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在将第一张片材的后端部夹持在排纸辊对间的状态下,第二张片材的前端部从第三输送路向原稿排纸托盘突出的状况的图。
图7B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在将第一张片材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的同时,第二张片材在第三输送路中反转的状况的图。
图7C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其表示第一张片材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第二张片材从第三输送路输送至第一输送路的状况的图。
图8为表示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片材的状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具备本公开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剖视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所谓的单色打印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为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影像的其他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表示“上”或“下”、“前”或“后”、“左”或“右”的方向的用语,其目的仅为使说明更加清楚,并未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做任何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作“片材”的用语是指复印用纸、图层纸、OHP片材、厚纸、明信片、复写纸或接收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片材材料,或者接收图像形成处理以外任意处理的片材材料。
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壳体2。主壳体2包括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壳体21、配置在下部壳体21上方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上部壳体22,以及连接下部壳体21与上部壳体22的连接壳体23。连接壳体23沿主壳体2的右缘及背缘延伸。实施完印刷处理的片材PS排出至由下部壳体21、上部壳体22及连接壳体23所包围的排出空间24中。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PS排出至配置在下部壳体21上面部的排纸部241及配置在排纸部241上方的排纸托盘242中。配置在上部壳体22的正面方向的操作部221含有例如LCD触摸面板222。操作部221形成为可以输入关于图像形成处理的信息。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供纸盒110、供纸部11、定位辊对116及图像形成部120。供纸部11具备拾取辊112及供纸辊113。供纸部11将片材P从供纸盒110朝向右方(输送方向)向片材输送路PP供纸。片材输送路PP是为使片材从供纸部11经由定位辊对116,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20内的转印位置TP而配设的输送路。
供纸盒110将片材PS收容进其内部。供纸盒110可以在正面方向(图1中纸面的前方)从下部壳体21抽出。供纸盒110具备支承片材PS的升降板111。升降板111倾斜以使片材P的前缘向上方推起。
拾取辊112配置在被升降板111向上方推起的片材P的前缘。若拾取辊112旋转,则片材PS从供纸盒110被导出。供纸辊113配置在拾取辊112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供纸辊113将片材PS进一步输送至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在图像形成部120中,定位辊对116对应向片材PS转印调色剂影像的时机,将片材PS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20。另外,定位辊对116具备通过在夹持部定位片材,从而校正片材PS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斜行(偏斜)的功能。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124、色调剂容器125、转印辊126及清洁装置127。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定影装置130,该定影装置130在比图像形成部120更靠近输送方向下游侧处,使片材PS上的调色剂影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具备使片材P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以及使片材PS与加热辊131贴紧的压力辊132。若片材PS通过加热辊131与压力辊132之间,则使调色剂影像在片材PS上定影。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下排出辊134及上排出辊135。下排出辊134将片材PS排出至排纸部241。上排出辊135将片材PS排出至排纸托盘242。
下面,对作为本公开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一例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剖视图。图3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驱动装置的框图。图3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驱动装置一部分的立体图。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在上下方向具备规定高度的同时,由在前后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扁平形的箱状构成。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以在后端侧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支点部为中心,可以相对于上部壳体22(图1)向上方转动。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转动,则固定原稿会被载置在上部壳体22的上面部所具备的稿台玻璃220(图2)上。另外,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关闭的配置到上部壳体22上(图1),则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将原稿片材P依次输送至形成于稿台玻璃220左端部的原稿读取位置X上。原稿读取位置X与未图示的读取装置对置,该读取装置对在原稿片材P的表面(第一面)及背面(第二面)所形成的原稿图像进行读取。读取装置配置在上部壳体22的内部。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具备原稿供纸托盘30(第一托盘)、原稿排纸托盘31(第二托盘)及原稿输送部32(输送部)。原稿供纸托盘30由向左下延伸设置的平板构成,在其上面载置原稿片材P。原稿排纸托盘31为介由排出空间3S配置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下方的平板部,排出通过原稿输送部32输送的原稿片材P。原稿输送部32输送载置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上的原稿片材PS,使其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基准位置)。
原稿输送部32具备第一输送路32A、第二输送路32B、第三输送路32C及第四输送路32D。
第一输送路32A为从原稿供纸托盘30延伸设置至原稿读取位置X的输送路。第一输送路32A在从原稿供纸托盘30向左方延伸的同时,其左端侧配置为弯曲成C字状。第二输送路32B为从原稿读取位置X延伸设置至原稿排纸托盘31的输送路。第二输送路32B在从原稿读取位置X向右方延伸的同时,其右端侧向上倾斜。第二输送路32B与排出空间3S连通。并且,在第二输送路32B的下游端形成有原稿排出口31A。原稿片材P从原稿排出口31A排出至排出空间3S。
第三输送路32C为从第二输送路32B分支,并与原稿排纸托盘31上方的排出空间3S连通的输送路。第三输送路32C从原稿读取位置X的下游侧附近朝向右方并向上方延伸,同时其右端侧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三输送路32C的下游端形成有反转排出口31B。在进行双面输送时,原稿片材P的一部分从反转排出口31B向排出空间3S突出。第四输送路32D为连通第三输送路32C与第一输送路32A的输送路。第四输送路32D延伸设置为从第三输送路32C的水平部分左端部进一步向左方延伸。第四输送路32D位于比第一输送路32A的原稿读取位置X更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其与供纸带部322的下游侧合流。第四输送路32D作为使原稿片材P反转的反转输送路发挥作用。
另外,原稿输送部32具备拾取轮321、供纸带部322、相对辊323、第一输送辊对324、第二输送辊对325、第三输送辊对326、第四输送辊对327、排纸辊对328及反转辊对329。
拾取轮321将载置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上的原稿片材P输送至第一输送路32A。此外,在原稿供纸托盘3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部分配置有未图示的升降板。若升降板通过未图示的升降装置移动至上方,则载置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上的原稿片材P与拾取轮321抵接。
供纸带部322将由拾取轮321输送的原稿片材P进行进一步输送。供纸带部322由一对拉伸辊及架设在该拉伸辊间的皮带构成。相对辊323是在供纸带部322的一对拉伸辊之间与皮带抵接的辊。在通过拾取轮321输送多张原稿片材P时,仅有一张原稿片材P通过供纸带部322及相对辊323输入至第一输送路32A。
第一输送辊对324为配置在第一输送路32A上的辊对。第一输送辊对324配置在第四输送路32D与第一输送路32A合流的合流部的下游侧附近。第一输送辊对324在对原稿片材P向原稿读取位置X输送的时机进行调整的同时,作为对原稿片材P的斜行进行校正的定位辊对发挥作用。第二输送辊对325位于比第一输送辊对324更靠近输送方向下游侧,是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X的上游侧附近的辊对。通过第一输送辊对324及第二输送辊对325,原稿片材P被输送至原稿读取位置X。第三输送辊对326为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X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辊对。原稿片材P通过第三输送辊对326输入到第二输送路32B或第三输送路32C中。第四输送辊对327为配置在第二输送路32B的辊对。
排纸辊对328位于第二输送路32B的下游侧端部,是配置在原稿排出口31A附近的辊对。原稿片材P通过排纸辊对328的旋转,从原稿排出口31A排出至排出空间3S(原稿排纸托盘31)。排纸辊对328由后述的第三马达51C驱动进行旋转。另外,排纸辊对328具备暂时挟持(夹持)原稿片材P的功能。
反转辊对329为配置在第三输送路32C的辊对。反转辊对329将原稿片材P向排出空间3S输送。另外,反转辊对329还将原稿片材P向第四输送路32D输送。换而言之,其具备如下功能,即,通过将反转辊对329正向旋转,使原稿片材P的一端向排出空间3S突出之后,再通过将反转辊对329反向旋转使原稿片材P反转,使该原稿片材P从第四输送路32D再次输入到第一输送路32A。反转辊对329由后述的第三马达51C驱动进行旋转。
原稿输送部32还具备第一切换导向件331、第二切换导向件332及致动器333(检测部)。
第一切换导向件331为配置在第三输送辊对326的下游侧的导向部件。第一切换导向件331可以以未图示的支点部为支点转动。由图2所示的剖视视角观察,第一切换导向件331大致为三角形。若配置在第一切换导向件331的左端侧的顶点部移动至上方,则原稿片材P输入至第二输送路32B。另一方面,若第一切换导向件331的顶点部移动至下方,则原稿片材P输入至第三输送路32C。
第二切换导向件332为配置在第一切换导向件331上方的导向部件。第二切换导向件332配置在第三输送路32C与第四输送路32D的边界附近。第二切换导向件332可以以未图示的支点部作为支点进行转动。由图2所示的剖视视角观察,第二切换导向件332大致为三角形。若配置在第二切换导向件332的右端侧的顶点部移动至上方,则输入至第三输送路32C的原稿片材P经由反转排出口31B向排出空间3S输送。另一方面,若第二切换导向件332的顶点部移动至下方,则原稿片材P从第三输送路32C输入至第四输送路32D。
致动器333配置在第二输送路32B中朝向排出空间3S向上方倾斜的区域。致动器333位于排纸辊对328的上游侧附近。致动器333对原稿片材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或后端部进行检测。由致动器333检测出的原稿片材P的检测结果,在控制后述原稿片材P的输送时发送至控制部50进行参照。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具备控制部50(输送控制部)、第一马达51A、第二马达51B、第三马达51C(驱动部)、离合器52及传递齿轮部53(驱动传递装置)。控制部50对原稿输送部32的各部件及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第一马达51A、第二马达51B及第三马达51C构成原稿输送部32的驱动装置。参照图3A,第一马达51A为驱动上述的拾取轮321及供纸带部322旋转的供纸用马达。第二马达51B为驱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324、第二输送辊对325、第三输送辊对326及第四输送辊对327旋转的输送用马达。进一步地,第三马达51C为驱动上述的排纸辊对328及反转辊对329旋转而进行反转的排出用马达。
第三马达51C可以进行正反向旋转。即第三马达51C可以向第一旋转方向及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第三马达51C产生使排纸辊对328及反转辊对329旋转的旋转驱动力。离合器52为公知的单向离合器。传递齿轮部53为由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组。传递齿轮部53具备第一传递部53A及第二传递部53B。第一传递部53A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排纸辊对328。另外,第二传递部53B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反转辊对329。特别地,如图3B所示,第一传递部53A与作为排纸辊对328中一个辊的排纸辊328A的旋转轴连接。另外,第二传递部53B与作为反转辊对329中一个辊的反转辊329A的旋转轴连接。其结果为,传递齿轮部53将第三马达51C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排纸辊328A及反转辊329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纸辊328A及反转辊329A的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排纸辊328A为排纸辊对328中的上方的辊,反转辊329A为反转辊对329中的下方的辊。其结果如后所述,通过控制第三马达51C的旋转方向,可以对原稿片材P的排出及反转进行控制。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排纸辊328A也可以为排纸辊对328中的下方的辊,反转辊329A也可以为反转辊对329中的上方的辊。另外,排纸辊对328及反转辊对329中的另一个辊分别随排纸辊328A及反转辊329A进行从动旋转。上述的离合器52配置为介于第三马达51C与排纸辊328A之间。并且,离合器52构成第一传递部53A的一部分。
第一马达51A、第二马达51B及第三马达51C的旋转由控制部50控制。另外,控制部50根据致动器333的检测结果,对排纸辊对328的旋转进行控制。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第三马达51C、反转辊329A及排纸辊328A的旋转方向关系的图。参照图4,若第三马达51C正转(第一旋转方向),则反转辊329A会通过第三马达51C的旋转驱动力(第一旋转驱动力)向再供纸方向旋转。再供纸方向是用于使原稿片材P从第三输送路32C经由第四输送路32D,向第一输送路32A输入,其为反转辊329A的旋转方向。另外,排纸辊328A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力向排出方向旋转。排出方向是用于使原稿片材P从第二输送路32B向排出空间3S排出,其为排纸辊328A的旋转方向。
另一方面,若使第三马达51C反转(第二旋转方向),则反转辊329A会通过第三马达51C的旋转驱动力(第二旋转驱动力)向暂时排出方向旋转。暂时排出方向是用于使原稿片材P的前端侧从第三输送路32C经由反转排出口31B向排出空间3S排出,其为反转辊329A的旋转方向。另外,在第三马达51C反转时,会通过离合器52遮断向排纸辊328A传递的旋转驱动力。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中,原稿片材P的输送状况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中的原稿片材P的输送顺序的流程图。图6A至图6C及图7A至图7C分别表示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中,依次输送多张原稿片材P的状况的剖视图。进一步地,图8为表示在与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相比较的现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依次输送多张原稿片材P的状况的剖视图。
在图8所示的现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原稿片材P的表面及背面依次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之后,为了使原稿片材P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上,在将原稿供纸托盘30上积载的多张原稿片材P(第一片材P1、第二片材P2)输送到第一输送路32A、第二输送路32B、第三输送路32C及第四输送路32D的双面输送时,会产生如下问题。首先,第一片材P1的双面输送结束,第一片材P1会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上。此外,在图8中,在比第一片材P1更靠前的位置,还会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积载有多张原稿片材P。在第一片材P1被积载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之后,第二片材P2会向第一输送路32A输入。并且,在第二片材P2的表面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之后,第二片材P2会输入到第三输送路32C,以进行背面读取。为使第二片材P2反转,第二片材P2的后端部需要通过第二切换导向件332。此时,第二片材P2的前端部在向排出空间3S排出的同时,由于其自重向下方下垂。并且,第二片材P2的前端部会将第一片材P1的片材面向箭头D81方向按压。其结果为,载置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的第一片材P1会从原稿排纸托盘31向右方被顶出(图8的箭头D82)。这样,在双面输送多张原稿片材P时,积载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的原稿片材P会产生发生对齐不良的问题。此外,为解决图8的问题,可以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与原稿排纸托盘31之间,在反转排出口31B(图2)的正下方安装另外的托盘。在该情况下,由于排出至排出空间3S的第二片材P2的前端部不会向下方下垂,因此可以抑制上述的对齐不良。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新的托盘,从而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成本增加。进一步地,由于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方覆盖有另外的托盘,因此,将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上的原稿片材P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前方或右方导出时的导出性会变差。进一步地,原稿片材P在原稿排出口31A(图2)附近卡住的情况下,原稿片材P的导出性也会变差。
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中,控制部50对排纸辊对328及反转辊对329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
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中进行原稿片材P的双面输送时的输送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图5的第N张原稿片材P相当于图6A至图7C的第一片材P1,图5的第N+1张原稿片材P相当于第二片材P2。若通过控制部50对各马达进行控制,使第一片材P1从原稿供纸托盘30供纸(步骤S1、图6A),则会通过未图示的读取装置读取原稿读取位置X上第一片材P1的表面图像(步骤S2)。在此之后,第一片材P1在第三输送路32C中反转(步骤S3),从第四输送路32D再次向第一输送路32A供纸(步骤S4)。并且,再次读取原稿读取位置X上第一片材P1的背面图像(步骤S5)。
在此之后,执行第一片材P1的排出输送(步骤S6)。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过背面图像的第一片材P1再次被引导至第三输送路32C中,反转之后,从第四输送路32D输入第一输送路32A中。在此之后,第一片材P1在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的同时输入到第二输送路32B。并且,通过控制部50使第三马达51C正转,从而使排纸辊对328向排出方向旋转。此时,尽管第三输送路32C中不存在原稿片材P,但反转辊对329会向再供纸方向旋转。在第一片材P1的前端部从原稿排出口31A排出至排出空间3S之后(图6B),控制部50会继续参照致动器333的检测结果,直至第一片材P1的后端部到达致动器333(步骤S7中为否)。若第一片材P1的后端部即将到达致动器333(步骤S7中为是),则控制部50立即停止第三马达51C的旋转(步骤S8)。其结果为,在第一片材P1的后端部被夹持在排纸辊对328间的状态下,停止排纸辊对328的旋转(图6C)。
在第一片材P1被夹持在排纸辊对328间的状态下,控制部50对第二片材P2从原稿供纸托盘30进行供纸(图5的步骤S9)。通过未图示的读取装置读取原稿读取位置X上的第二片材P2的表面图像(步骤S10)。在此之后,第二片材P2被输入至第三输送路32C中。此时,控制部50使第三马达51C反转。其结果为,反转辊对329向暂时排出方向旋转,第二片材P2的前端部从反转排出口31B向排出空间3S排出(图5的步骤S11,图7A)。此外,此时通过离合器52的作用,排纸辊对328会保持在停止旋转的状态。因此,如图7A所示,即使第二片材P2的前端部向下方下垂,由排纸辊对328夹持的第一片材P1也不会被向右方推出。
在第二片材P2的前端侧向排出空间3S排出的同时,若第二片材P2的后端部即将通过第二切换导向件332(图2)(图7B),则控制部50会使第三马达51C的旋转方向从反转切换至正转。在此瞬间,排纸辊对328向排出方向旋转,第一片材P1向原稿排纸托盘31排出。同时,反转辊对329向再供纸方向旋转(反转),第二片材P2反转(步骤S12,图7C)。在此之后,第二片材P2被再次输入第一输送路32A中,并读取原稿读取位置X上的第二片材P2的背面图像(步骤S13)。进一步地,读取过背面图像的第二片材P2会再次被引导至第三输送路32C中,反转之后,从第四输送路32D输入至第一输送路32A中。在此之后,通过了原稿读取位置X的第二片材P2被输入第二输送路32B中,伴随着第三马达51C的正转,第二片材P2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此外,对跟随在第二片材P2之后的原稿片材P进一步供纸的情况下,与第一片材P1同样,在第二片材P2被夹持在排纸辊对328间的状态下,控制部50使第三马达51C的旋转停止。此外,如上所述,读取过背面图像的原稿片材P经由第三输送路32C及第四输送路32D被再次反转,之后,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上。在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上的原稿片材摞中,使最下方的原稿片材P成为第一张原稿,以背面向上的状态进行排纸。即,导出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的原稿片材P的摞,通过将其正反面反转,从而使原稿片材P的摞恢复成载置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上的顺序。
此外,若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的原稿片材P的后端超过排纸辊对328,则因惯性导致其沿原稿排纸托盘31的倾斜面向上升高,之后又沿倾斜面滑落,位于倾斜面最下部的后端以对齐的状态被积载。此处,直至第一片材P1被对齐积载,第二片材P2发生反转,若其从第三输送路32C向原稿排纸托盘31突出,则已积载的第一片材P1会由第二片材P2从原稿排纸托盘31被推出,有可能会打乱积载的状态。
但是,第二片材P2在进行第二次反转时,由于第一片材P1已经沿原稿排纸托盘31的倾斜面滑落,其后端被对齐的状态下进行积载,即使第二片材P2从第三输送路32C向原稿排纸托盘31突出,也不会打乱积载状态。另外,在进行原稿片材P的单面输送时,也是与第二次反转时相同的状态,在第二片材P2排出时,由于是在第一片材P1已经被对齐的状态下进行积载,因此几乎没有对积载状态造成影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片材P1的表面及背面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之后,输入至第二输送路32B的第一片材P1的后端侧被夹持在排纸辊对328间的状态下,控制部50停止排纸辊对328的旋转。并且,在第二片材P2的表面通过原稿读取位置X之后,在排纸辊对328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将第二片材P2向第三输送路32C输入。因此,通过为了反转而暂时向排出空间3S排出的第二片材P2,可抑制先排出的第一片材P1被推出。其结果为,可防止排出的原稿片材P的对齐不良。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与原稿排纸托盘31之间,无需在反转排出口31B(图2)的正下方设置另外的托盘。因此,能够抑制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成本增加。而且,由于可充分确保在原稿供纸托盘30与原稿排纸托盘31之间的排出空间3S,因此可维持排出至原稿排纸托盘31的原稿片材P的良好的导出性。进一步地,可使P卡在原稿排出口31A(图2)附近的情况的原稿片材P的导出性良好。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传递齿轮部53配置有离合器52,因此可以通过切换第三马达51C的旋转方向,来控制第一片材P1及第二片材P2的输送方向。进一步地,由于离合器52由单向离合器构成,因此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对排纸辊对328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及所述传递的遮断。另外,可以根据致动器333的输出结果来决定排纸辊对328的旋转停止时机。此外,致动器333还可以检测原稿片材P是否从第一输送路32A向第二输送路32B顺畅的输送,换而言之,作为检测原稿片材P是否卡在第一输送路32A或第二输送路32B中的传感器加以利用。
以上为对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所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公开,可稳定地维持结束图像读取的多张片材在原稿排纸托盘31上的对齐性。其结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稳定地实现图像形成操作。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采取下面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依据致动器333对原稿片材P的后端部进行的检测,对停止排纸辊对328的旋转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取在致动器333对原稿片材P的前端部进行了检测之后,按规定时机停止排纸辊对328的旋转的方式。
(2)而且,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公开的片材输送装置,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本公开还可以适用于具备第一托盘、第二托盘及输送部,且片材在第二托盘上方反转的其他片材输送装置。
根据本公开,在具备使片材反转的反转输送路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抑制所排出的片材的对齐不良。

Claims (8)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托盘、输送部、第二托盘及输送控制部,
所述第一托盘积载片材;
所述输送部输送载置在所述第一托盘上的所述片材,以使所述片材通过规定的基准位置;
所述第二托盘介由排出空间配置在所述第一托盘下方,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片材排出;
所述输送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
在所述片材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具有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第三输送路、第四输送路、排出辊对、反转辊对及驱动部,
所述第一输送路从所述第一托盘延伸设置至所述基准位置;
所述第二输送路从所述基准位置延伸设置至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第三输送路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分支,与所述第二托盘上方的所述排出空间连通;
所述第四输送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分支,与所述第一输送路连通;
所述排出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上,通过向第一方向旋转来将所述片材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反转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三输送路上,通过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来使所述片材的一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之后,通过向作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来使所述片材转向,从而将该片材从所述第四输送路再次输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
所述驱动部产生使所述排出辊对及所述反转辊对旋转的旋转驱动力,
所述输送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所述的双面输送控制,即,以使第一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了所述基准位置的片材反转,且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所述基准位置的方式输送所述片材后,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上,
所述输送控制部在对多个所述片材连续进行所述双面输送控制的情况下,使第一片材在所述第二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后,使输入至所述第二输送路的所述第一片材的后端侧挟持在所述排出辊对间的状态下,停止所述排出辊对的旋转,使跟随在所述第一片材后的第二片材的所述第一面对着所述基准位置并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后,在所述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反转辊对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使所述第二片材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控制部在所述双面输送控制中,使所述第二片材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后,使所述反转辊对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从而将所述第二片材进行所述反转时,使所述排出辊对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从而将所述第一片材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由向第一旋转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单一的马达构成,
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传递装置,该驱动传递装置将伴随着所述驱动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力向所述反转辊对及所述排出辊对传递,将伴随着所述驱动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力向所述反转辊对传递,同时,遮断向所述排出辊对传递的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力,
所述排出辊对利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力向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将所述片材排出至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反转辊对以如下方式输送所述片材,即,在利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力向所述第二方向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将一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的所述片材从所述第三输送路输入至所述第四输送路中,在利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力向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将所述片材的一端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向所述排出空间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具有第一传递部及第二传递部,
所述第一传递部将由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排出辊对;
所述第二传递部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反转辊对,
所述第一传递部包含仅将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排出辊对的单向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中,对所述片材的前端部或后端部进行检测,
所述输送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驱动部的旋转驱动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切换至所述第二旋转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为与读取形成于所述片材的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原稿图像的读取装置相对配置的原稿读取位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
CN201610160598.XA 2015-03-26 2016-03-21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006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704 2015-03-26
JP2015063704A JP6323374B2 (ja) 2015-03-26 2015-03-26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6150A CN106006150A (zh) 2016-10-12
CN106006150B true CN106006150B (zh) 2017-08-04

Family

ID=5554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0598.XA Active CN106006150B (zh) 2015-03-26 2016-03-21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6062B2 (zh)
EP (2) EP3079021B1 (zh)
JP (1) JP6323374B2 (zh)
CN (1) CN106006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6610B2 (en) * 2018-12-21 2021-05-0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933A1 (en) * 1993-10-12 1995-05-24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duplex and simplex document handler for electronic input
CN101510060A (zh) * 2008-02-12 2009-08-19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US8276910B2 (en) * 2008-09-29 2012-10-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Document feed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5701B2 (ja) * 1999-10-28 2006-04-12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JP4069365B2 (ja) * 2002-07-17 2008-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956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Sharp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JP4113243B2 (ja) 2007-07-12 2008-07-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5465374B2 (ja) * 2007-09-13 2014-04-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591519B2 (ja) * 2008-02-14 2010-1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
CN102060204B (zh) * 2009-11-12 2016-06-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JP5450843B2 (ja) * 2013-01-09 2014-03-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933A1 (en) * 1993-10-12 1995-05-24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duplex and simplex document handler for electronic input
CN101510060A (zh) * 2008-02-12 2009-08-19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US8276910B2 (en) * 2008-09-29 2012-10-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Document feed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6150A (zh) 2016-10-12
EP3540520A1 (en) 2019-09-18
US20160280485A1 (en) 2016-09-29
EP3079021A1 (en) 2016-10-12
EP3079021B1 (en) 2023-08-23
JP6323374B2 (ja) 2018-05-16
US9546062B2 (en) 2017-01-17
EP3540520B1 (en) 2022-11-23
JP2016183012A (ja)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547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293668A (ja) 複写機の自動反転原稿給紙装置
JP2007326708A (ja) オフセンター調整装置
JP2015030584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6006150B (zh)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28926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09493B2 (en)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49708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626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0650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H069083A (ja)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3457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
CN203705822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20334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61183A (ja) 自動両面複写機
JP2003341943A (ja)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61287628A (ja) 給紙装置
JP2018043823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61182A (ja) 自動両面複写機
KR20030091587A (ko) 용지 중간계류/반전부를 갖는 양면인쇄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3199360A (ja) 給紙装置
JPH03133845A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H01145941A (ja) 電子複写機
JP200808126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55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