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5206A - 后桥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后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5206A
CN106005206A CN201610629765.0A CN201610629765A CN106005206A CN 106005206 A CN106005206 A CN 106005206A CN 201610629765 A CN201610629765 A CN 201610629765A CN 106005206 A CN106005206 A CN 106005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ack axle
rear axle
axle
asse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97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怀伟
沈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97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5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5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5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在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拉动连杆,连杆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刹车。可见本发明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Description

后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桥组件。
背景技术
在大中城市中,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普通汽车公交车行驶缓慢,而小型电动车因其体积小巧,便于穿梭于拥挤的道路,且行驶速度较快,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小型电动车包括两轮、三轮、四轮等多种车型。对于具有两个后轮的车型而言,当采用后轮进行刹车时,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刹车线连接其中一个后轮的刹车组件,对其中一个后轮刹车,再带动另一后轮刹车。但是,这种刹车方式存在刹车不稳,不能及时刹住车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设有连接凸块,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块设置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的自由端。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任一刹车组件包括轮毂、两个刹车蹄、活动销及两个复位弹簧,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后桥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活动销。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底座及减震件,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与所述后桥之间。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为减震弹簧,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挡泥板,安装于所述后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后桥组件包括两个刹车组件和连接两个刹车组件的连杆,刹车线连接连杆,在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拉动连杆,连杆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刹车。可见本发明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后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后桥组件的部分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后桥组件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后桥组件的后桥底座的底面视图。
图6是本发明后桥组件的挡泥板安装于后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1、两个刹车组件2以及连杆3。两个刹车组件2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1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10,通过刹车组件2控制两个车轮10刹车。所述连杆3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2,所述连杆3用于连接刹车线9,以通过刹车线9控制两个刹车组件2同时刹车。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9拉动连杆3,连杆3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2,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10刹车。可见本发明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10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10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10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所述连杆3设有连接凸块31,刹车线9连接于该连接凸块31。刹车线9刹车时,牵引连接凸块31即可带动连杆3转动,连杆3即带动刹车组件2实现刹车动作。所述连接凸块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杆3,例如,所述连接凸块31可以和所述连杆3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连接凸块31通过焊接、锁合、卡合等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杆3。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所述连接凸块31设有连接孔311,刹车线9通过螺丝连接于连接孔311处,连接方便。
所述连接凸块31设置于所述连杆3的一端,刹车线9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31的自由端。“自由端”指的是连接凸块31远离连杆3的一端。现有技术中,刹车线9通常直接连接于一个车轮10的刹车组件2,刹车线9的长度通常是具有一定规格的。而本发明由于刹车线9连接于连接凸块31,而连接凸块31设置于连杆3的一端,连杆3的一端靠近其中一个刹车组件2,也就是,本发明刹车线9的安装位置与现有技术中刹车线9的安装位置很接近,采用通用长度的刹车线9即可满足要求,不需要另外调整刹车线9的长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刹车线9连接于连接凸块31的自由端,则较小的牵引力即可带动连杆3转动,刹车更加容易。
请参考图4所示,任一刹车组件2包括轮毂21、两个刹车蹄22、活动销23及两个复位弹簧24。所述轮毂21安装于所述后桥1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22设置于所述轮毂21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22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23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22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22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24连接。所述连杆3连接所述活动销23。所述活动销23呈扁平状,活动销23转动时,两个刹车蹄22朝外侧涨开。行车过程中,连杆3由于刹车线9的牵引而转动时,活动销23随着连杆3转动,则刹车蹄22朝向轮毂21涨开,由于刹车蹄22与轮毂2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刹车动作完成后,活动销23转动回复原位,在复位弹簧24的牵引下,两个刹车蹄22朝内收缩,断开刹车蹄22与轮毂21之间的摩擦作用。
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底座4、减震件5及后桥固定架6。所述后桥底座4安装于所述后桥1,所述减震件5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4与所述后桥1之间。后桥固定架6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4,具体而言,后桥固定架6通过螺丝锁合的方式安装于后桥底座4,非常方便。后桥固定架6用于连接车架。由于设置了减震件5,可以减缓行车过程的震动,使得行车更加平稳,舒适度更好。
所述减震件5为减震弹簧。如图2所示,所述后桥1设有第一凸起部11。如图5所示,所述后桥底座4设有第二凸起部41。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41。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分别对减震弹簧的两端定位,安装减震弹簧时,只要把减震弹簧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即可,安装方便,且安装后,减震弹簧不会发生偏移。
所述后桥1设有第一安装孔101,所述后桥底座4设有第二安装孔401。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7,所述螺栓7穿过第一安装孔101和第二安装孔401以将所述后桥底座4安装于所述后桥1。后桥底座4的安装方式非常简单,且安装稳定,
第一安装孔101设置于后桥1的中心位置。所述减震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5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01的两侧,则减震件5在两侧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行车过程中车朝向任意一侧的车轮10偏斜时,减震件5都可以很好地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保持车平稳前进。
请参考图6所示,后桥组件还包括挡泥板8,该挡泥板8通过螺钉锁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后桥1。挡泥板8罩设于车轮10的外侧,防止泥水往上飞溅。现有的车中,需要专门设置安装架安装挡泥板8,而本发明直接将挡泥板8安装于后桥1,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安装也非常方便。
本发明的后桥组件适用于电动车中,尤其适用于小型电动车,可以是折叠式小型电动车或非折叠式小型电动车。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桥;
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设有连接凸块,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块设置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的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刹车组件包括轮毂、两个刹车蹄、活动销及两个复位弹簧,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后桥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活动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桥底座及减震件,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与所述后桥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为减震弹簧,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桥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泥板,安装于所述后桥。
CN201610629765.0A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Pending CN106005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765.0A CN106005206A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765.0A CN106005206A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5206A true CN106005206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13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9765.0A Pending CN106005206A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520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8496A (zh) * 2004-07-06 2006-01-11 张向阳 双轮刹车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轻便三轮车或四轮车
WO2007112723A1 (de) * 2006-03-31 2007-10-11 Josef Jessberger Fahrzeug, insbesondere sport- und funsportgerät
CN101108643A (zh) * 2007-08-22 2008-01-23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后制动系统
CN201545147U (zh) * 2009-05-20 2010-08-11 河南北方永盛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 三轮摩托车用机液联动式制动器
CN201816413U (zh) * 2010-09-21 2011-05-04 浙江鼎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走平台底座
CN203958515U (zh) * 2014-07-31 2014-11-26 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车的制动传动机构
CN204979095U (zh) * 2015-05-20 2016-01-20 上海百顺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扩大调节装置的电动车毂闸
CN205220966U (zh) * 2015-10-27 2016-05-11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三轮车后轮制动系统
CN206125320U (zh) * 2016-08-03 2017-04-26 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 后桥组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8496A (zh) * 2004-07-06 2006-01-11 张向阳 双轮刹车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轻便三轮车或四轮车
WO2007112723A1 (de) * 2006-03-31 2007-10-11 Josef Jessberger Fahrzeug, insbesondere sport- und funsportgerät
CN101108643A (zh) * 2007-08-22 2008-01-23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后制动系统
CN201545147U (zh) * 2009-05-20 2010-08-11 河南北方永盛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 三轮摩托车用机液联动式制动器
CN201816413U (zh) * 2010-09-21 2011-05-04 浙江鼎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走平台底座
CN203958515U (zh) * 2014-07-31 2014-11-26 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车的制动传动机构
CN204979095U (zh) * 2015-05-20 2016-01-20 上海百顺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扩大调节装置的电动车毂闸
CN205220966U (zh) * 2015-10-27 2016-05-11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三轮车后轮制动系统
CN206125320U (zh) * 2016-08-03 2017-04-26 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 后桥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遂俊: "《图解电动三轮车维修速成》", 31 May 2014, 机械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95700U (zh) 具有安全保护的平衡车
CN109747359A (zh) 具有电动传动系统的机动车辆的独立后悬架
KR20140011318A (ko) V-형 토크 로드를 위한 정점 내부 마운트 배열
CN107599770A (zh) 一种六轮agv避震底盘
CN204210261U (zh) 汽车底盘的调节系统
CN104608579B (zh) 耦合扭矩梁式轴型悬架系统
CN206436815U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7696797A (zh) 一种自卸车后桥总成及其设计方法
CN106005206A (zh) 后桥组件
CN20397446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204279618U (zh) 一种转向节及独立悬架
CN206125320U (zh) 后桥组件
WO2017071630A1 (zh) 一种铰接式轻型农用自卸运输车
CN201619415U (zh) 一种用于中置轴式汽车拖车的独立车轴悬挂车架
KR100986086B1 (ko) 마운팅 부시유닛
CN206841514U (zh) 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08150571A (zh) 一种悬梁架减震器衬套结构
CN204895009U (zh) 一种悬架副车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独立悬架系统
CN206374487U (zh) 高承重后悬挂系统
CN205292169U (zh) 一种电动车前悬挂系统
CN208646517U (zh) 一种承载与驱动分离的电驱动后桥
CN205417961U (zh) 一种框架稳定式摩托车前减震
WO2014101257A1 (zh) 驱动桥用独立悬架结构
CN203580927U (zh)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CN205891133U (zh) 一种应用于二轮车辆的紧凑型后悬挂结构及其二轮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