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5320U - 后桥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后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5320U
CN206125320U CN201620841848.1U CN201620841848U CN206125320U CN 206125320 U CN206125320 U CN 206125320U CN 201620841848 U CN201620841848 U CN 201620841848U CN 206125320 U CN206125320 U CN 206125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ack axle
connecting rod
rear axl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18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怀伟
沈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ng Niaoc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18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5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5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5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在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拉动连杆,连杆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刹车。可见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Description

后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桥组件。
背景技术
在大中城市中,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普通汽车公交车行驶缓慢,而小型电动车因其体积小巧,便于穿梭于拥挤的道路,且行驶速度较快,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小型电动车包括两轮、三轮、四轮等多种车型。对于具有两个后轮的车型而言,当采用后轮进行刹车时,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刹车线连接其中一个后轮的刹车组件,对其中一个后轮刹车,再带动另一后轮刹车。但是,这种刹车方式存在刹车不稳,不能及时刹住车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设有连接凸块,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块设置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的自由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任一刹车组件包括轮毂、两个刹车蹄、活动销及两个复位弹簧,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后桥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活动销。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底座及减震件,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与所述后桥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为减震弹簧,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 安装孔以将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挡泥板,安装于所述后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包括两个刹车组件和连接两个刹车组件的连杆,刹车线连接连杆,在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拉动连杆,连杆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刹车。可见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的部分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的后桥底座的底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的挡泥板安装于后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桥组件,包括:后桥1、两个刹车组件2以及连杆3。两个刹车组件2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1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10,通过刹车组件2控制两个车轮10刹车。所述连杆3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2,所述连杆3用于连接刹车线9,以通过刹车线9控制两个刹车组件2同时刹车。车辆行驶时,通过刹车线9拉动连杆3,连杆3同时带动两个刹车组件2,进而同时控制两个车轮10刹车。可见本实用新型后桥组件可以实现两个车轮10的联动刹车,不会出现一个车轮10先刹车再带动另外一个车轮10刹车的情况,使得刹车更加及时、平稳。
所述连杆3设有连接凸块31,刹车线9连接于该连接凸块31。刹车线9刹车时,牵引连接凸块31即可带动连杆3转动,连杆3即带动刹车组件2实现刹车动作。所述连接凸块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杆3,例如, 所述连接凸块31可以和所述连杆3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连接凸块31通过焊接、锁合、卡合等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杆3。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连接凸块31设有连接孔311,刹车线9通过螺丝连接于连接孔311处,连接方便。
所述连接凸块31设置于所述连杆3的一端,刹车线9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31的自由端。“自由端”指的是连接凸块31远离连杆3的一端。现有技术中,刹车线9通常直接连接于一个车轮10的刹车组件2,刹车线9的长度通常是具有一定规格的。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刹车线9连接于连接凸块31,而连接凸块31设置于连杆3的一端,连杆3的一端靠近其中一个刹车组件2,也就是,本实用新型刹车线9的安装位置与现有技术中刹车线9的安装位置很接近,采用通用长度的刹车线9即可满足要求,不需要另外调整刹车线9的长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刹车线9连接于连接凸块31的自由端,则较小的牵引力即可带动连杆3转动,刹车更加容易。
请参考图4所示,任一刹车组件2包括轮毂21、两个刹车蹄22、活动销23及两个复位弹簧24。所述轮毂21安装于所述后桥1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22设置于所述轮毂21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22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23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22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22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24连接。所述连杆3连接所述活动销23。所述活动销23呈扁平状,活动销23转动时,两个刹车蹄22朝外侧涨开。行车过程中,连杆3由于刹车线9的牵引而转动时,活动销23随着连杆3转动,则刹车蹄22朝向轮毂21涨开,由于刹车蹄22与轮毂2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刹车动作完成后,活动销23转动回复原位,在复位弹簧24的牵引下,两个刹车蹄22朝内收缩,断开刹车蹄22与轮毂21之间的摩擦作用。
后桥组件还包括后桥底座4、减震件5及后桥固定架6。所述后桥底座4安装于所述后桥1,所述减震件5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4与所述后桥1之间。后桥固定架6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4,具体而言,后桥固定架6通过螺丝锁合的方式安装于后桥底座4,非常方便。后桥固定架6用于连接车架。由于设置了减震件5,可以减缓行车过程的震动,使得行车更加平稳,舒适度更好。
所述减震件5为减震弹簧。如图2所示,所述后桥1设有第一凸起部11。如图5所示,所述后桥底座4设有第二凸起部41。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41。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分别对减震弹簧的两端定位,安装减震弹簧时,只要把减震弹簧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即可,安装方便,且安装后,减震弹簧不会发生偏移。
所述后桥1设有第一安装孔101,所述后桥底座4设有第二安装孔401。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7,所述螺栓7穿过第一安装孔101和第二安装孔401以将所述后桥底座4安装于所述后桥1。后桥底座4的安装方式非常简单,且安装稳定。
第一安装孔101设置于后桥1的中心位置。所述减震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5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01的两侧,则减震件5在两侧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行车过程中车朝向任意一侧的车轮10偏斜时,减震件5都可以很好地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保持车平稳前进。
请参考图6所示,后桥组件还包括挡泥板8,该挡泥板8通过螺钉锁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后桥1。挡泥板8罩设于车轮10的外侧,防止泥水往上飞溅。现有的车中,需要专门设置安装架安装挡泥板8,而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挡泥板8安装于后桥1,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安装也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后桥组件适用于电动车中,尤其适用于小型电动车,可以是折叠式小型电动车或非折叠式小型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桥;
两个刹车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桥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以及
连杆,连接所述两个刹车组件,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刹车线,以通过刹车线控制两个刹车组件同时刹车;
任一刹车组件包括轮毂、两个刹车蹄、活动销及两个复位弹簧,所述轮毂安装于所述后桥的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内侧,所述两个刹车蹄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活动销夹设于所述两个刹车蹄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刹车蹄之间通过两个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活动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设有连接凸块,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块设置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刹车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凸块的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桥底座及减震件,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后桥底座与所述后桥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为减震弹簧,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桥底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后桥底座安装于所述后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桥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后桥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泥板,安装于所述后桥。
CN201620841848.1U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Active CN206125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1848.1U CN206125320U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1848.1U CN206125320U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5320U true CN206125320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1848.1U Active CN206125320U (zh) 2016-08-03 2016-08-03 后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5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206A (zh) * 2016-08-03 2016-10-12 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 后桥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206A (zh) * 2016-08-03 2016-10-12 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 后桥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1391B1 (ko) 전방향 휠 조립체 및 전방향 차량
CN102582416B (zh) 一种具有可变动力学特性的全线控电动车
CN105313953B (zh) 具备独立转向和轮边驱动的汽车单轮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691532A (zh) 一种带有手刹系统的双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4210261U (zh) 汽车底盘的调节系统
CN107599770A (zh) 一种六轮agv避震底盘
CN102806818B (zh) 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
CN206125320U (zh) 后桥组件
CN2058716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后纵臂式独立悬架结构
CN206456437U (zh) 汽车底盘及汽车
CN103395467A (zh) 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
CN205737793U (zh) 用于车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底盘
CN109229079B (zh) 一种带刹驻车的电动车驱动桥
CN206125216U (zh) 一种电控转运车行走机构
CN103395414B (zh)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CN102758867B (zh) 电子楔块鼓式制动器
CN205292169U (zh) 一种电动车前悬挂系统
CN206242917U (zh) 一种提高越野车离地间隙的后桥改装装置
CN106005206A (zh) 后桥组件
CN205707144U (zh) 一种在摩托车上使用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6968775U (zh) 电动客车
CN205854414U (zh) 后轮刹车式滑板车
JP6637383B2 (ja)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CN214822360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汽车支撑桥
CN203581284U (zh)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nhua Qi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LEADING BIRD ELECTRIC VEHICL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847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Rear axle component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