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5414B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95414B CN103395414B CN201310344499.3A CN201310344499A CN103395414B CN 103395414 B CN103395414 B CN 103395414B CN 201310344499 A CN201310344499 A CN 201310344499A CN 103395414 B CN103395414 B CN 1033954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pump
- actuating mechanism
- pump actuating
- balance block
- bra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15)和油泵动作机构(7);所述平衡块(15)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2)连接;所述平衡块(15)可拨动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拉索(6);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块(15)仍可以所述手柄(2)的转轴(1)为中心转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动平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并且操作轻松、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制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的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两轮车行驶过程中,可能需要前后轮鼓刹同时制动,以使车辆安全停下来,但是由于前后轮制动时间、制动力、前后轮载荷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刹车的过程中具有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设置一平衡机构,使前后轮制动的控制机构与平衡机构相连,操作平衡机构,从而同时带动前后轮制动的控制机构,并可根据车况合理分配前后轮的制动力,从而使车辆安全制动。但随着两轮车的发展,前刹采用碟刹,后刹采用鼓刹,以满足前轮较为快速制动,后轮跟随制动。同理,为控制前后轮刹车的时间差,并简化刹车操作,也需要设置一联动制动装置控制带动碟刹的油缸动作,以及带动后刹的拉索动作。CN101537829B即公开了这样一种联动装置,但该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前后轮制动时间间隔较大,因此制动不平稳。同时,为使前后轮制动,油缸动作行程短,而第一拉索的动作行程较大,因此当前轮已经制动到极限位置时,后轮却制动却才刚开始,而进一步握紧手柄使后轮制动,却将导致已经到极限位置的油缸活塞被更大的外力进一步抵靠,从而引起油泵的寿命短,并导致较大的油压冲击,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平稳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以及两轮车。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平稳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以及两轮车。
为实现本发明第一层面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包括可控制碟刹的油泵、可控制鼓刹的第一拉索、手制动机构和联动机构;所述手制动机构包括可绕转轴旋转的手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中部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的一端可带动所述油泵的油泵动作机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拉索。
为提高制动的平稳性,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块,平衡块内设置有衬套;一螺栓穿过所述衬套后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
为简化结构,所述油泵动作机构为可绕所述转轴旋转的摇臂;所述摇臂一端通过所述平衡机构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所述油泵的活塞。
为简化结构,减小联动制动装置的体积,所述油泵上一体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油泵动作机构和手柄设置于所述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所述转轴为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缘、油泵动作机构、手柄和第二凸缘后与锁紧螺母连接。
为协调油泵制动与第一拉索制动的行程差异,使制动更平稳,该装置还包括限制所述油泵动作机构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机构仍可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转动。
较佳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油泵上一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凸缘;所述限位杆固定在所述第三凸缘上;所述油泵动作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对的限位部;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使油泵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部相接触。
为更好的适应车况和路况,使前后制动基本同步,并且制动更平稳,所述限位杆为螺杆,通过限位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三凸缘上。
较佳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端部设置为圆头。
较佳的,所述平衡机构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的接触端为圆柱;所述油泵动作机构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
较佳的,所述油泵动作机构靠近所述平衡机构一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所述球笼安装室内设置有上球笼和下球笼;所述平衡机构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的接触端为球头;所述球头伸入所述球笼安装室并与所述上球笼和下球笼配合。
为便于联动制动装置安装于手柄附近,所述油泵相对车辆的前部设置有第四凸缘;所述第四凸缘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拉索通过的通孔。
为实现本发明第二层面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括用于前轮制动的碟刹、用于后轮制动的鼓刹,以及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联动制动装置;所述碟刹通过油泵控制;所述鼓刹连接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与所述第一拉索连接。
为增加手制动的操作力臂,使手制动操作更轻松,所述油泵通过抱箍固定于手把管的右侧;所述第一拉索通过拉索柱销设置于所述平衡机构上;
所述手把管的右端设置有胶套;所述胶套的操作部中心和所述转轴中心的距离与所述拉索柱销中心和所述转轴中心的距离的比值为4.1-5。
为实现手制动机构、脚制动机构独立制动和同时制动,并避免操作时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产生扭曲,两轮车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所述后制动踏板相对脚踏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索;
所述制动杆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所述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均设置有相对的条形孔;所述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和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所述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二制动销轴;所述第一制动销轴与所述第一拉索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销轴与第二拉索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销轴和第二制动销轴的直径均小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动平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手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油泵动作机构处于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1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手柄处于握紧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C2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3的E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包括用于前轮制动的碟刹100、用于后轮制动的鼓刹200、手制动机构300、联动机构400。碟刹100通过油泵5控制,鼓刹200连接有制动杆10,制动杆10与第一拉索6连接。
联动机构400包括中部与手柄2固定连接的平衡机构4以及油泵动作机构7。平衡机构4包括平衡块15,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一螺栓9穿过衬套8后与手柄2固定连接。平衡块15的一端可带动油泵5的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索6。鼓刹200连接有制动杆10,制动杆10与第一拉索6连接。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台阶螺栓连接平衡块15和手柄2,并省去衬套,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油泵5通过抱箍16固定在手把管3的右侧,第一拉索6通过拉索柱销23设置于平衡块15上。手把管3的右端设置有胶套18,胶套18的操作部18a中心和转轴1中心的距离L2与拉索柱销23几何中心和转轴1中心的距离L1的比值为4.3,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比值也可为4.1-5的其他值,如4.2、4.4、4.5、4.6、4.7、4.8、4.9等,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手制动机构300包括可绕转轴1旋转的手柄2,转轴1相对两轮车手把管3固定。
平衡块15与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15a,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圆柱15a接触的外凸弧面7b。
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转轴1旋转的摇臂,摇臂一端通过平衡机构4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油泵5的活塞5e。
油泵5上一体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油泵动作机构7和手柄2设置于第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之间的间隙。转轴1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凸缘5a、油泵动作机构7、手柄2和第二凸缘5b后与锁紧螺母11连接。油泵5相对车辆的前部设置有第四凸缘5d,第四凸缘5d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拉索6a通过的通孔5f。第一拉索6a穿过通过5f后设置于平衡块15内,第一拉索6a通过空心螺栓24导向定位,空心螺栓24与通孔5f螺纹配合。
该装置还包括限制油泵动作机构7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当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平衡机构4仍可以转轴1为中心转动。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杆12。油泵5上一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凸缘5c,限位螺杆12通过限位螺母13固定在第三凸缘5c上。油泵动作机构7上设置有与限位螺杆12相对的限位部7a,当油泵动作机构7使油泵活塞5e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螺杆12与限位部7a相接触。限位螺杆12与限位部7a相对的端部设置为圆头,因此,可容许摇臂7出现少许过载。
根据车辆行驶路况、制动器使用状况等,可通过调整限位螺母13与限位螺杆12的相对位置,让前、后制动器达到最好的同步制动、平稳制动效果。
两轮车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19,后制动踏板19相对脚踏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索20。制动杆10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均设置有相对的条形孔21。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和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22a,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10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二制动销轴22b,第一制动销轴22a与第一拉索6连接;第二制动销轴22b与第二拉索20连接。第一制动销轴22a和第二制动销轴22b的直径均小于条形孔21的长度。由于第一制动销轴22a和第二制动销轴22b可在对应的条形孔21内自由旋转,因此第一拉索6和第二拉索20不会出现扭曲现象,从而拉索运动更流畅,操作更轻松。
初始状态下图5、图6和图7所示,联动制动装置工作时,驾驶者操纵手柄2,手柄2绕转轴1旋转,带动平衡块15旋转,从而带动可旋转式安装在平衡块15下半部分的拉索销柱23拉动第一拉索6,第一拉索6拉动鼓刹制动杆10,达到后制动鼓刹200制动的效果。也可用脚踩下后制动踏板19,使后制动踏板19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拉索20拉动制动杆10,使后轮制动。
在平衡块15旋转的同时,平衡块15上半部分圆柱15a带动摇臂3前端,使摇臂7绕转轴1旋转,从而使摇臂7后端触点推动油缸活塞5e,让油缸5内制动油进入制动泵17内,以此推动制动泵17的活塞夹紧制动盘18,达到碟刹100前制动的效果。
由于碟刹油缸制动的行程较短,因此在第一拉索6并未完全使制动杆10拉动到位的情况下,摇臂7的后端触点已经使油泵活塞5e运动到极限位置,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因此,设置限位部7a和限位螺杆12以阻止摇臂进一步运动,从而提高油泵5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摇臂7对应平衡块15上部的圆柱15a处设置有外凸的圆弧7b,因此,当进一步握紧手柄2使手柄2继续旋转时,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平衡块15将进一步跟随旋转,从而使第一拉索6拉紧制动杆10,但又使保持摇臂3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制动完毕后,松开手柄2,使手柄2和平衡块15回复到初始状态,同时,摇臂7在碟刹油缸5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实施例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油泵动作机构7靠近平衡块15一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7c,球笼安装室7c内设置有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平衡块与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球头15b;球头15b伸入球笼安装室7c并与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配合。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如图15、16和1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平衡块15与油泵动作机构7为一体结构。转轴1的上部设置有圆孔25,油泵动作机构7穿过圆孔25后拨动油泵5,圆孔25的直径大于油泵动作机构7的外径。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油泵动作机构与平衡机构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因此当油泵动作机构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平衡机构仍可以转轴为中心继续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15)和油泵动作机构(7);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2)连接;所述平衡块(15)一端可拨动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拉索(6);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块(15)仍可以所述手柄(2)的转轴(1)为中心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靠近所述平衡块(15)一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7c);所述球笼安装室(7c)内设置有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球头;所述球头伸入所述球笼安装室(7c)并与所述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15a);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7b)。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所述转轴(1)旋转的摇臂;所述摇臂一端通过所述平衡机构(4)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所述油泵(5)的活塞(5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1)的上部设置有圆孔(25);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穿过所述圆孔(25)拨动油泵(5);所述圆孔(25)的直径大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一螺栓(9)穿过所述衬套(8)后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4499.3A CN103395414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4499.3A CN103395414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5414A CN103395414A (zh) | 2013-11-20 |
CN103395414B true CN103395414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955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4499.3A Active CN103395414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954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4579A (zh) * | 2016-02-03 | 2016-05-18 | 浙江展翔汽摩配有限公司 | 一种前碟后鼓联动刹车系统 |
CN106494554B (zh) * | 2016-11-16 | 2022-04-19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前后联动制动机构 |
JP6793177B2 (ja) * | 2018-12-27 | 2020-12-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55630B2 (ja) * | 2004-08-27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JP5017208B2 (ja) * | 2008-08-08 | 2012-09-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
CN102442392A (zh) * | 2011-12-14 | 2012-05-09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 |
CN203580927U (zh) * | 2013-08-08 | 2014-05-07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
2013
- 2013-08-08 CN CN201310344499.3A patent/CN10339541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5414A (zh) | 2013-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95467B (zh) | 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 | |
CN109229079B (zh) | 一种带刹驻车的电动车驱动桥 | |
CN103395414B (zh)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
CN104565130A (zh) | 机动车及电动车凸轮式推力制动装置 | |
CN201052827Y (zh) | 摩托车驻车制动装置 | |
CN203580927U (zh) |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
CN202226600U (zh) | 一种用于提升绞车的惯性制动装置 | |
CN208646817U (zh) | 一种汽车电子驻车鼓式制动器集成总成 | |
CN203581284U (zh) |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 | |
CN204458918U (zh) | 机动车及电动车凸轮式推力制动装置 | |
CN207131763U (zh) | 一种驻车制动器 | |
CN203698561U (zh) | 联动制动油泵壳体 | |
CN103121444A (zh) | 一种拖地刹车装置 | |
CN102062001A (zh) | 一种工程机械油门控制系统的油门操纵阀 | |
CN203581287U (zh) | 两轮车油泵动作限位机构 | |
CN207089274U (zh) | 一种盘式中央驻车制动器总成 | |
CN211198499U (zh) | 一种液压式离合与制动操纵系统 | |
CN202368552U (zh) | 一种用于叉车的驻车制动装置 | |
CN204452423U (zh) | 机动车及电动车机械制动式后桥 | |
CN103612623B (zh) | 轮式拖拉机手制动操纵机构 | |
CN204095788U (zh) | 车辆双制动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车辆 | |
CN210087867U (zh) | 一种新型鼓式紧急制动器 | |
CN203283344U (zh) | 一种电动车刹车系统 | |
CN201963410U (zh) | 一种工程机械油门控制系统的油门操纵阀 | |
CN208812884U (zh) | 一种汽车后桥用支承轴套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