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498B -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498B
CN105992498B CN201510078550.XA CN201510078550A CN105992498B CN 105992498 B CN105992498 B CN 105992498B CN 201510078550 A CN201510078550 A CN 201510078550A CN 105992498 B CN105992498 B CN 105992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bstrate
conducting
radiating
conduc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85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498A (zh
Inventor
蔡水发
张世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85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2498B/zh
Priority to DE202015008724.8U priority patent/DE202015008724U1/de
Publication of CN10599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模块、散热模块及液体供应模块。导热模块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源的第一导热基板及一设置在第一导热基板上的第二导热基板。散热模块设置在导热模块上。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热模块上,以覆盖散热模块。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外罩壳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且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导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散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且散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大于导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

Description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CPU)处理速度与效能的提升,使得目前CPU的产热量增加,而较高的工作频率,也使得工作时的瓦数相对地提升,其所产生的高温会使CPU减低寿命,尤其当过多的热量未能有效排除时,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为解决CPU过热的问题,一般都采用散热器及风扇的组合,以强制冷却的方式将热量排除,而达到维持CPU的正常运作的效果。然而,现有的风扇于高转速下所产生的扰人噪音及高耗电量,常是制造业者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困扰,一种水冷头散热结构因应而生。现有的水冷头散热结构包括一座体及一设置在座体上的盖体,其中座体具有多个散热片,座体的底部会直接接触一发热源,并且盖体具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如此,通过座体的底部与发热源的接触,以使得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传导到多个散热片上,然后再通过冷却液于进水孔及出水孔之间的循环流动,以将多个散热片所吸收的热量快速导离,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导热模块、一散热模块及一液体供应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源的第一导热基板、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的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的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以覆盖所述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所述散热模块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其中,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且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
本发明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一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将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将一散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其中多个散热鳍片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以及,将一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散热基板及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所述散热基板及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本发明另外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一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的一第二表面上形成多个散热鳍片;将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以及,将一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以覆盖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热模块的侧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热模块的侧视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a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a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b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b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c的其中一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4c的另外一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使用另一种散热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a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a的上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b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b的上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c的其中一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2c的另外一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热模块的侧示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导热模块1;密闭容置空间100;第一导热基板11;第一毛细结构110;第二导热基板12;第二毛细结构120;第一表面1201;第二表面1202;导热支撑件13;工作液体L;散热模块2;散热基板20;中间凸出部200;散热鳍片21;转角R;第一鳍片部211;顶端部2110;第二鳍片部212;导流通道213;初始基板2’;基底20’;凸出体21’;第一凸出部211’;第二凸出部212’;高度h1、h2、h3、h4;初始鳍片21”;液体供应模块3;外罩壳体30;径流式离心泵31;液体输入口311;液体输出口312;分流板32;分流板开口320;冷却液体W;发热源H。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所揭示有关“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功效。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图式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先予叙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配合图1及图2所示,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11、一第二导热基板12、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其中第一导热基板11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并且第二导热基板12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S100)。举例来说,第一导热基板11、第二导热基板12、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都可由铜材料或其它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所制成。
接着,配合图1、图2及图3所示,将第二导热基板12焊接固定在第一导热基板11上,其中第一导热基板11与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L的密闭容置空间100,多个导热支撑件13连接于第一导热基板11及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并且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都容置在密闭容置空间100内(S102)。举例来说,依据不同的散热需求,工作液体L可为纯水、氨水、甲醇、乙醇、丙酮、庚烷或上述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液体所组成的混合液态溶液。
然后,配合图1、图3及图10所示,将一散热基板20焊接固定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其中多个散热鳍片21一体成型设置在散热基板20上(S104);接着,将一液体供应模块3可拆卸地组装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以覆盖散热基板20及多个散热鳍片21(S106)。举例来说,液体供应模块3可通过多个螺丝(图未示)以可拆卸地组装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
更进一步来说,将散热基板20焊接固定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的步骤之前(步骤S104之前),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的制作方法更进一步包括:
首先,配合图1、图4及图5所示,通过挤出成型(extrusion moulding)的方式,以形成一初始基板2’,其中初始基板2’具有一基底20’及一从基底20’向上凸出的凸出体21’,凸出体21’具有两个从基底20’向上凸出且彼此分离的第一凸出部211’、及一从基底20’向上凸出且连接于两个第一凸出部211’之间的第二凸出部212’(S104a)。举例来说,第一凸出部211’的顶面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1大于第二凸出部212’的顶面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2。
接着,配合图1、图6及图7所示,通过铲削(skiving)的方式,将凸出体21’加工成多个彼此分离且朝一直线方向依序排列的初始鳍片21”,其中每一个初始鳍片21”具有两个分别由两个第一凸出部211’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一鳍片部211及一由第二凸出部212’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二鳍片部212,第二鳍片部212连接于两个第一鳍片部211之间(S104b)。举例来说,第一鳍片部211的顶端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3大于第二鳍片部212的顶端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4。
然后,配合图1、图8及图9所示,通过铣削(milling)的方式,使每一个第一鳍片部211的一顶端部2110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213,其中每一个导流通道213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S104c)。如此,每一个散热鳍片21可由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与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的第二鳍片部212所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其包括:一导热模块1、一散热模块2及一液体供应模块3,其中导热模块1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散热模块2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并且散热模块2整体的散热面积(或是散热效能,或散热系数)大于导热模块1整体的散热面积(或是散热效能,或散热系数)。
首先,配合图3及图10所示,导热模块1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源H(例如CUP或任何会发热的晶片)的第一导热基板11、一设置在第一导热基板11上的第二导热基板12、及多个连接于第一导热基板11及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的导热支撑件13。更进一步来说,第一导热基板11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第二导热基板12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第一导热基板11与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L的密闭容置空间100,并且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都容置在密闭容置空间100内。
再者,配合图9及图10所示,散热模块2设置在导热模块1上,并且散热模块2包括一散热基板20及多个一体成型设置在散热基板20上的散热鳍片21。更进一步来说,每一个散热鳍片21由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与一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的第二鳍片部212所组成。另外,每一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的一顶端部2110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213,并且每一个导流通道213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多个初始鳍片21”可以排列成四个转角R都呈现圆弧的一四边形散热鳍片组,所以当第一鳍片部211的顶端部2110被弯折后,多个散热鳍片21就可排列成四个转角R都呈现圆弧的一四边形散热鳍片组。
此外,如图10所示,液体供应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热模块1上,以覆盖散热模块2。更进一步来说,液体供应模块3包括一覆盖散热模块的外罩壳体30、一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罩壳体30上的径流式离心泵31、及一设置在外罩壳体30的内部且位于散热模块2的多个散热鳍片21的上方的分流板32,并且径流式离心泵31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311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312。如此,冷却液体W可通过径流式离心泵31的带动从至少一液体输入口311进入外罩壳体30内,并且冷却液体W通过分流板32的一分流板开口320,以流向多个第二鳍片部212并进入多个导流通道213内。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1所示,本发明也可采用另一种散热模块2。举例来说,散热基板20具有一被多个散热鳍片21所围绕的中间凸出部200,多个散热鳍片21连接于中间凸出部200且相对于中间凸出部200以呈放射状排列,并且每一个散热鳍片21可为笔直状或弯曲状(如图11所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2至图20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配合图12及图19所示,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11、一第二导热基板12、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其中第一导热基板11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第二导热基板12的一第一表面1201上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S200);然后,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第二导热基板12的一第二表面1202上形成多个散热鳍片21(S202)。
接下来,配合图12、图19及图20所示,将第二导热基板12焊接固定在第一导热基板11上,其中第一导热基板11与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L的密闭容置空间100,多个导热支撑件13连接于第一导热基板11及第二导热基板12之间,并且多个第一毛细结构110、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及多个导热支撑件13都容置在密闭容置空间100内(S204);然后,将一液体供应模块3可拆卸地组装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以覆盖多个散热鳍片21(S206)。举例来说,液体供应模块3可通过多个螺丝(图未示)以可拆卸地组装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
更进一步来说,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第二导热基板12的第二表面1202上形成多个散热鳍片21的步骤中(步骤S202中),第二实施例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的制作方法更进一步包括:
首先,配合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提供一初始基板2’,其中初始基板2’具有一基底20’(也即第二导热基板12)及一从基底20’向上凸出的凸出体21’,凸出体21’具有两个从基底20’向上凸出且彼此分离的第一凸出部211’、及一从基底20’向上凸出且连接于两个第一凸出部211’之间的第二凸出部212’(S202a)。举例来说,第一凸出部211’的顶面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1大于第二凸出部212’的顶面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值得注意的是,基底20’就是第二导热基板12,在进行多个散热鳍片21的制作之前,第二导热基板12的底面可预先制作出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或者也可不用预先制作出多个第二毛细结构120。
接着,配合图12、图15及图16所示,通过铲削(skiving)的方式,将凸出体21’加工成多个彼此分离且朝一直线方向依序排列的初始鳍片21”,其中每一个初始鳍片21”具有两个分别由两个第一凸出部211’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一鳍片部211及一由第二凸出部212’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二鳍片部212,第二鳍片部212连接于两个第一鳍片部211之间(S202b)。举例来说,第一鳍片部211的顶端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3大于第二鳍片部212的顶端相对于基底20’的高度h4。
然后,配合图12、图17及图18所示,通过铣削(milling)的方式,使每一个第一鳍片部211的一顶端部2110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213,其中每一个导流通道213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S202c)。如此,每一个散热鳍片21可由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与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211之间的第二鳍片部212所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0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S,其包括:一导热模块1、一散热模块2及一液体供应模块3,其中导热模块1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散热模块2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并且散热模块2整体的散热面积(或是散热效能,或散热系数)大于导热模块1整体的散热面积(或是散热效能,或散热系数)。
由图20与图10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散热模块2包括多个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导热基板12上的散热鳍片21。换言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直接提供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的第二导热基板12。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源的第一导热基板、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的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的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
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以及
一液体供应模块,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以覆盖所述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所述散热模块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其中,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且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基板及多个散热鳍片,每一个所述散热鳍片至少由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与一第二鳍片部所组成,每一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的一顶端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且每一个所述导流通道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径流式离心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壳体内,且所述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分流板的一分流板开口,以流向多个所述第二鳍片部并进入多个导流通道内。
3.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源的第一导热基板、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的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的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
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以及
一液体供应模块,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模块上,以覆盖所述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所述散热模块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其中,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都大于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导热系数及均温性,且所述散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模块整体的散热面积;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的散热鳍片,且多个所述散热鳍片排列成四个转角都呈现圆弧的一四边形散热鳍片组;
每一个所述散热鳍片由两个被弯折的第一鳍片部与一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的第二鳍片部所组成,每一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的一顶端部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且每一个所述导流通道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径流式离心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壳体内,且所述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分流板的一分流板开口,以流向多个所述第二鳍片部并进入多个导流通道内。
5.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一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
将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
将一散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其中多个散热鳍片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以及
将一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以覆盖所述散热基板及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所述散热基板及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将所述散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的步骤之前,更进一步包括:
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以形成一初始基板,其中所述初始基板具有一基底及一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的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具有两个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且彼此分离的第一凸出部、及一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第二凸出部;
通过铲削的方式,将所述凸出体加工成多个彼此分离且朝一直线方向依序排列的初始鳍片,其中每一个所述初始鳍片具有两个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一鳍片部及一由所述第二凸出部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二鳍片部;以及
通过铣削的方式,使每一个所述第一鳍片部的一顶端部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其中每一个所述导流通道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顶面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顶面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
所述第二鳍片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且所述第一鳍片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鳍片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
每一个所述散热鳍片由两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与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的所述第二鳍片部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径流式离心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壳体内,且所述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分流板的一分流板开口,以流向多个所述第二鳍片部并进入多个导流通道内。
8.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导热基板、一第二导热基板、及多个导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第二毛细结构;
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的一第二表面上形成多个散热鳍片;
将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形成一填充有工作液体的密闭容置空间,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基板及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及多个所述导热支撑件都容置在所述密闭容置空间内;以及
将一液体供应模块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上,以覆盖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其中所述液体供应模块包括一覆盖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罩壳体、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上的径流式离心泵、及一设置在所述外罩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的分流板,且所述径流式离心泵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输出口;
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导热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步骤中,更进一步包括:
提供一初始基板,其中所述初始基板具有一基底及一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的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具有两个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且彼此分离的第一凸出部、及一从所述基底向上凸出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第二凸出部;
通过铲削的方式,将所述凸出体加工成多个彼此分离且朝一直线方向依序排列的初始鳍片,其中每一个所述初始鳍片具有两个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一鳍片部及一由所述第二凸出部加工转换而成的第二鳍片部,所述第二鳍片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以及
通过铣削的方式,使每一个所述第一鳍片部的一顶端部朝同一方向弯折且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如此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其中每一个所述导流通道形成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顶面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顶面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
所述第一鳍片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鳍片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基底的高度;
每一个所述散热鳍片由两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与连接于两个被弯折的所述第一鳍片部之间的所述第二鳍片部所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径流式离心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壳体内,所述冷却液体通过所述分流板的一分流板开口,以流向多个所述第二鳍片部并进入多个导流通道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鳍片排列成四个转角都呈现圆弧的一四边形散热鳍片组。
CN201510078550.XA 2015-02-13 2015-02-13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992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550.XA CN105992498B (zh) 2015-02-13 2015-02-13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E202015008724.8U DE202015008724U1 (de) 2015-02-13 2015-12-16 Flüssigkeitskühlungs-Wärmeabfuhrstruktu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550.XA CN105992498B (zh) 2015-02-13 2015-02-13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498A CN105992498A (zh) 2016-10-05
CN105992498B true CN10599249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540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8550.XA Active CN105992498B (zh) 2015-02-13 2015-02-13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2498B (zh)
DE (1) DE202015008724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442B (zh) 2018-05-24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服务器
CN109982550B (zh) * 2019-04-01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板、散热组件、电子装置以及散热板的制造方法
CN110234212A (zh) * 2019-04-01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板、散热组件、电子装置以及散热板的制备方法
CN110012643B (zh) * 2019-04-04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267491B (zh) * 2019-06-10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191625B (zh) * 2019-06-28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0459U (en) * 1998-05-22 2000-05-11 Global Win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folding heat radiator
TWI269146B (en) * 2005-01-20 2006-12-2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uni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1312640A (zh) * 2007-05-25 2008-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2617585U (zh) * 2012-05-29 2012-12-19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3313585U (zh) * 2013-06-24 2013-11-27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0459U (en) * 1998-05-22 2000-05-11 Global Win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folding heat radiator
TWI269146B (en) * 2005-01-20 2006-12-2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uni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1312640A (zh) * 2007-05-25 2008-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2617585U (zh) * 2012-05-29 2012-12-19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3313585U (zh) * 2013-06-24 2013-11-27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498A (zh) 2016-10-05
DE202015008724U1 (de) 2016-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2498B (zh)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7487824B2 (en) Liquid cooling device
EP2484190B1 (en) Cold plate with pins
US6945315B1 (en) Heatsink with active liquid base
EP2711983A1 (en) Cooler for use in semiconductor module
US20160309619A1 (en)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970690A (zh) 散热系统
CN106252309A (zh) 一种用于高热流密度芯片的微通道液冷散热器及导冷插件
KR20180028109A (ko) 전력용 반도체의 냉각 모듈
CN207009436U (zh)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US9791219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heat sink
TWM508705U (zh) 電子裝置及其液體冷卻式散熱結構
CN105992488A (zh) 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201224386A (en) Heat sink
TWI592622B (zh) 液體冷卻式散熱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02585392U (zh) 液冷式散热器
CN211792641U (zh) 电机控制器用高性能散热器
CN1988786A (zh)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272330U (zh) 液冷式散热头结构
CN209345488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的散热器
CN209398636U (zh) 风扇
CN206449416U (zh) 一种大功率led标准模组散热器
CN206860278U (zh) 水室多循环散热器
CN216635281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注塑模具
CN220606369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