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7792A - 扭矩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矩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7792A
CN105987792A CN201610150912.6A CN201610150912A CN105987792A CN 105987792 A CN105987792 A CN 105987792A CN 201610150912 A CN201610150912 A CN 201610150912A CN 105987792 A CN105987792 A CN 105987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pace
magnetic
permanent magnet
divid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09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7792B (zh
Inventor
松井裕介
堀田健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87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7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77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 G01L3/101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01L3/1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involving permanent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 B62D6/08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 B62D6/1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nsing or determining torq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扭矩检测装置。扭矩检测装置(34)具备输出与包含磁轭的磁回路的磁通对应的信号的磁元件(61、62)。扭矩检测装置(34)具备:信号取出部件(63),其与磁元件(61、62)电连接;以及单元壳体(43),其由树脂形成,并且以覆盖磁元件(61、62)以及信号取出部件(63)的方式成形为一体。单元壳体(43)包含:主体部(50),其形成有收容磁轭的内部空间(86);以及连接器部,其形成有供从树脂露出的信号取出部件(63)的一端配置的内部空间(75)。在单元壳体(43)形成有连通内部空间(86)与内部空间(75)的连通路(87)。

Description

扭矩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220478号公报中,公开了马达壳体、齿轮壳体等壳体的气密性检查工序。扭矩传感器等所使用的线束被从壳体导出。线束具有与具有多个覆盖电线的电线束的端部连结的连接器。在气密性检查工序中,在用盖密闭连接器的状态下,基于供给至马达壳体的内部的空气的泄漏检查气密性。
作为扭矩传感器等所使用的壳体,存在有采用通过树脂成形等将连接器形成为一体的单元壳体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单元壳体中,壳体部的内部与连接器部的内部通过树脂被隔开,为了通过日本特开2007-220478号公报记载的气密性检查对单元壳体的气密性进行检查,需要对壳体部以及连接器部分别进行气密性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对单元壳体的气密性检查的工时的扭矩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包含:沿周向配置磁极而成的永久磁铁;磁轭,其由磁性体形成,并且以在上述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内包围上述永久磁铁的方式配置,通过相对于上述永久磁铁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与上述永久磁铁的相对相位变化;磁元件,其配置于上述磁轭的周围,并且输出与包含上述永久磁铁以及上述磁轭的磁回路的磁通对应的信号;信号取出部件,其与上述磁元件电连接;以及单元壳体,其由树脂形成,收容上述永久磁铁以及上述磁轭,并且以覆盖上述磁元件以及上述信号取出部件的方式成形为一体。上述单元壳体包含:主体部,其形成有收容上述永久磁铁以及上述磁轭的内部空间;以及连接器部,其形成有供从上述树脂露出的上述信号取出部件的一端配置的内部空间,在上述单元壳体形成有连通上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与上述连接器部的内部空间的连通路。
根据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由于单元壳体的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与连接器部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路连通,所以能够通过一次检查判断单元壳体整体的气密性的优劣。由此,能够减少单元壳体的气密性检查的工时。
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于上述磁轭的周围并且收容上述磁元件以及上述信号取出部件的支架。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支架包含:第一分割体;以及第二分割体,其以与上述第一分割体之间夹有上述磁元件以及上述信号取出部件的状态安装于上述第一分割体,对于上述单元壳体,上述树脂覆盖上述支架的外侧面,在上述树脂的成形时与上述支架一体地形成,在上述第一分割体以及上述第二分割体的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起伏,该起伏形成在成形时上述树脂无法进入上述第一分割体与上述第二分割体之间的大小的第一空间,上述连通路包含上述第一空间。
根据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在成形时熔融树脂难以流入由在支架的一对分割体的至少一方的抵接面形成的起伏所形成的第一空间。因此,能够与单元壳体的成形同时地形成连通路。
在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中构成为,上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上述连通路包含在进入上述支架内的上述树脂与上述信号取出部件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间。
根据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由于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具有后收缩的各向异性,所以在成形时进入支架内的树脂与信号取出部件之间,能够通过树脂的后收缩,形成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二空间,从而能够在单元壳体容易地形成连通路。
在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中构成为,上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上述连通路包含在上述树脂与上述信号取出部件之间形成的第三空间。
根据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通过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的后收缩,能够在形成单元壳体的树脂与信号取出部件之间,形成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三空间,从而能够在单元壳体容易地形成连通路。
在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中构成为,上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上述信号取出部件包含伸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内部空间内的延伸配置部,上述连通路包含在上述树脂与上述延伸配置部之间形成的第四空间。
根据上述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通过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的后收缩,能够在伸到单元壳体的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内的延伸配置部与树脂之间,形成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四空间,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单元壳体的连通路。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的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扭矩检测装置周边的剖视图。
图3是传感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对图2的支架保持部的周边进行了放大的图。
图5是表示单元壳体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扭矩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34的转向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转向装置1例如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备由齿轮齿条机构构成的转向机构2。转向机构2具备:作为转向轴的齿条轴6,其插通固定于车体的筒状的齿条壳体3,并且具有沿轴向X1分隔的斜齿的第一齿条4与斜齿的第二齿条5;以及第一小齿轮轴8,其具有与第一齿条4啮合的斜齿的第一小齿轮7。另外,转向机构2具备:第二小齿轮轴10,其具有与第二齿条5啮合的斜齿的第二小齿轮9;以及转向轮15,其与齿条轴6的轴向X1的两端部分别经由横拉杆13以及转向节臂14连结。
第二小齿轮轴10是传递手动转向操纵力用的,将驾驶员施加于方向盘等的转向操纵部件18的手动转向操纵力传递至齿条轴6。即,转向操纵部件18经由转向操纵轴19、万向节20、中间轴21、万向节22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与第二小齿轮轴10连结。
通过驾驶员操作转向操纵部件18,能够利用该手动转向操纵力(转向操纵扭矩)经由转向操纵轴19、万向节20、中间轴21、万向节22、第二小齿轮轴10、齿条轴6、横拉杆13以及转向节臂14对转向轮15进行转向操纵。由转向操纵部件18、转向操纵轴19、万向节20、中间轴21、万向节22、第二小齿轮轴10以及齿条轴6构成手动转向操纵系统MS。
第一小齿轮轴8是传递转向操纵辅助力用的。转向装置1具备转向操纵辅助机构23。转向操纵辅助机构23具备:产生转向操纵辅助力的电动马达24;以及蜗轮机构等的减速机构25,利用该减速机构25对电动马达24的旋转输出进行减速而传递至第一小齿轮轴8。
电动马达24具备马达壳体26、以及作为输出轴的旋转轴27。减速机构25具备:蜗杆轴等的驱动齿轮29,其经由接头28与旋转轴27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结;以及蜗轮等的被动齿轮30,其与驱动齿轮29啮合并且与第一小齿轮轴8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
第二小齿轮轴10具有:输入轴31,其经由万向节22与中间轴21相连;以及输出轴32,其形成有第二小齿轮9。输入轴31以及输出轴32经由作为连结轴的扭杆33在同轴上相互连结,并且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能够相对旋转。
在手动转向操纵系统MS的第二小齿轮轴10的输入轴31安装有扭矩检测装置34。扭矩检测装置34的扭矩检测信号被输入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35。ECU35基于扭矩检测信号和来自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车速检测信号等,经由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控制电动马达24。电动马达24的输出旋转经由减速机构25被减速并被传递至第一小齿轮轴8,从而被变换为齿条轴6的直线运动,辅助转向操纵。
图2是扭矩检测装置34周边的剖视图。
使用第二小齿轮轴10的输入轴31的轴向S、径向R以及周向T进行各部件的说明。
参照图2,扭矩检测装置34具备永久磁铁40、与永久磁铁40磁性结合的一对磁轭41以及对来自磁轭41的磁通进行检测并且与ECU35电连接的传感器单元42。扭矩检测装置34具备:树脂制的单元壳体43,其收容永久磁铁40以及一对磁轭41,并且以覆盖传感器单元42的方式形成为一体;以及一对密封部件45、46,它们密封单元壳体43与第二小齿轮轴10之间。
单元壳体43通过单一的材料一体地包含:筒状的主体部50,其形成有包围第二小齿轮轴10的输入轴31并且收容永久磁铁40以及一对磁轭41的内部空间86;支架保持部51,其从主体部50的外周面以突起状延伸;以及连接器部52,其从支架保持部51的突出端延伸,并且形成有供传感器单元42的一部分配置的内部空间75。
第一密封部件45安装于轴向S的主体部50的上端50a,例如是油封。第二密封部件46安装于轴向S的主体部50的下端50b,例如是O型环。
永久磁铁40呈圆筒形状,多个磁极例如24极(N、S极各12极)沿周向T以等间隔配置。永久磁铁40以同心并且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小齿轮轴10的输入轴31。
一对磁轭41由作为磁性体的软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一对磁轭41通过利用树脂注脂成形从而形成筒状体47,筒状体47以同心并且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输出轴32。一对磁轭41在永久磁铁40形成的磁场内,配置为从径向R的外侧以非接触包围永久磁铁40。一对磁轭41在周向T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永久磁铁40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与永久磁铁40的相对位置变化。
传感器单元42沿径向R隔开间隔配置于磁轭41的周围。
图3是传感器单元4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对图2的支架保持部51的周边进行了放大的图。
参照图3,传感器单元42包含:一对集磁环55,它们与对应的磁轭41(参照图2)磁性结合;一对集磁支架57,它们保持对应的集磁环55;以及磁屏蔽59,其减少外部磁场波及至由各集磁环55、各磁轭41以及永久磁铁40形成的磁回路60(参照图2)的影响。
传感器单元42包含:第一磁元件(磁元件)61以及第二磁元件(磁元件)62,它们输出与包含永久磁铁40(参照图2)以及一对磁轭41的磁回路60的磁通对应的信号;信号取出部件63,其与一对磁元件61、62电连接;以及支架64,其收容保持一对磁元件61、62与信号取出部件63的一部分。
各集磁环55包含:环状部65;第一元件对置部65a,其从环状部65向径向R的外侧突出并且与第一磁元件61对置;以及第二元件对置部65b,其从环状部65向径向R的外侧突出并且与第二磁元件62对置(也参照图4)。各集磁环55以与对应的集磁支架57成为一体的方式,通过对应的集磁支架57的树脂注脂成形从而作为整体呈环状。各集磁支架57以及各集磁环55以同心并且非接触的方式从径向R的外侧包围对应的磁轭41的外周(参照图2)。
磁屏蔽59通过将一个磁性体并且金属制的长板弯曲而形成为C字状。磁屏蔽59配置于集磁支架57的周围(参照图2)。
一对磁元件61、62例如是霍尔IC。在图2以及图4的剖视图中,一对磁元件61、62虽然在附图上本来未被示出,但为了便于说明,将一对磁元件61、62双方用虚线图示出(第一元件对置部65a以及第二元件对置部65b也相同)。一对磁元件61、62配置于一对磁轭41的周围(参照图2)。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磁元件61配置于一对集磁环55的第一元件对置部65a之间。第二磁元件62配置于一对集磁环55的第二元件对置部65b之间。
参照图2,在磁回路60中,根据永久磁铁40与各磁轭41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动的磁通通过一对集磁环55而被磁元件61、62感应。
参照图3,信号取出部件63包含基板66、金属制的端子67与电容器68。基板66包含:输入有来自一对磁元件61、62的信号的输入部66a、供电容器68安装的安装电路66b(参照图4)、以及将来自安装电路66b的信号输出至端子67的输出部66c。信号取出部件63还包含连结一对磁元件61、62与输入部66a的销73、及覆盖电容器68的盖69。
端子67是金属制的,包含与基板66的输出部66c连结的第一部分71、以及从第一部分71延伸配置的角状的第二部分72。第二部分72包含从第一部分71的基板66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第一部分71的延长上延伸的部分、以及从该部分沿轴向S折弯延伸的部分。
参照图2,第一部分71收容保持于支架64。第二部分72向支架64的外部延伸。信号取出部件63的一端亦即第二部分72的前端72a从形成有连接器部52的树脂露出,并配置于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内。第二部分72收容于连接器部52。第二部分72通过在连接器部52连接防水性的外部连接器76,从而与ECU35等电连接。
支架64是树脂制的,并且形成为块状。支架64与一对集磁支架57形成为一体(参照图3)。支架64配置于一对磁轭41的周围。
单元壳体43通过嵌入成形而被成形。具体而言,将包含支架64的传感器单元42配置于未图示的金属模内,通过被注入的树脂覆盖传感器单元42的支架64的外侧面64a,从而将包含支架64的传感器单元42与单元壳体43成形为一体。由此,支架64在相对于支架保持部51紧贴的状态下,收容保持于支架保持部51。此外,用于单元壳体43的嵌入成形的树脂含有15%以上的玻璃纤维,优选含有30%。
参照图4,支架64包含以夹持一对磁元件61、62、信号取出部件63的基板66以及信号取出部件63的端子67的第一部分71的方式相互对接的一对分割体80、81。第一分割体80与一方的集磁支架57形成为一体,第二分割体81与另一方的集磁支架57形成为一体(参照图3)。第二分割体81在单元壳体43的嵌入成形之前,以与第一分割体80之间夹有一对磁元件61、62、端子67的第一部分71、基板66、电容器68以及盖69的状态安装于第一分割体80。
各分割体80、81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80a、81a(参照图3)。在第一分割体80的对置面80a形成有供一对磁元件61、62与信号取出部件63的基板66配置的凹部80b。在第二分割体81的对置面81a形成有供一对磁元件61、62、电容器68、盖69以及端子67的第一部分71配置的凹部81b。
参照图4,将第一分割体80的对置面80a以及第二分割体81的对置面81a的相互对接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一抵接面82以及第二抵接面83。在第二抵接面83,且在一对磁元件61、62彼此之间,在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侧的端部到达供基板66配置的凹部80b或者凹部81b的位置为止的区域形成有微小的起伏85(参照图4所示的放大图)。起伏85例如是微小的凹凸,具体而言,例举有孔、滚花、菖蒲花纹(あやめ模様)或者凹陷等。
在进行上述的嵌入成形时,熔融树脂的一部分进入支架64内,即进入一对分割体80、81之间、信号取出部件63与支架64之间。熔融树脂通过在嵌入成形后被冷却,从而以进入支架64内的状态凝固。因此,在嵌入成形后的一对分割体80、81之间、或者信号取出部件63与支架64之间,夹设有进入支架64内的树脂95(参照图2所示的放大图)。
起伏85在一对分割体80、81的抵接面82、83彼此之间,形成以空气能够通过的程度连续的微小的第一空间91(参照图4所示的放大图)。第一空间91的一端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连通。第一空间91是在嵌入成形时树脂无法进入的程度的大小。
起伏85也可以在第一抵接面82也形成,在抵接面82、83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即可。
在单元壳体43的嵌入成形后的冷却时,由于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具有后收缩的各向异性,所以在信号取出部件63与成形后的树脂之间,通过树脂的后收缩形成有能够供空气通过的微小的空间92、93。
详细而言,参照图2的放大图,在信号取出部件63与进入了支架64的树脂95之间,以空气能够通过的程度形成有微小的第二空间92。详细而言,在基板66与树脂95之间、以及在端子67的第一部分71与树脂95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92。另外,在形成单元壳体43的树脂与信号取出部件63之间,详细而言,在形成连接器部52的树脂与端子67的第二部分72之间,以空气能够通过的程度形成有微小的第三空间93。
参照图2,一端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连通的第一空间91的另一端与第二空间92的一端连通,第二空间92的另一端与第三空间93的一端连通。第三空间93的另一端与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连通。
这样,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通过第一空间91、第二空间92以及第三空间93连通。第一空间91、第二空间92以及第三空间93构成有连通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的连通路87。
图5是表示单元壳体43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5,对扭矩检测装置34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进行说明。由于扭矩检测装置34存在在车辆的发动机室被使用的可能性,所以对单元壳体43要求有防水性(气密性)。为了对单元壳体43的气密性进行检查,需要检查轴向S的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两端部50a、50b的气密性、以及防水性的外部连接器76与连接器部52之间的气密性。
在进行气密性检查之前,通过夹具88密闭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两端部50a、50b。并且,在将防水性的外部连接器76嵌合于连接器部52的状态下,通过夹设于外部连接器76与连接器部52之间的弹性部件89密闭连接器部52与外部连接器76之间。
在该状态下,从外部连接器76的端子插入孔76a向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供给空气A。该空气A按顺序经由第三空间93、第二空间92以及第一空间91,即经由连通路87,也向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供给。若未从主体部50的两端部50a、50b与夹具88之间、以及连接器部52与外部连接器76之间漏出空气,则能够判断为单元壳体43的气密性被充分确保。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与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通过连通路87连通,所以能够通过一次检查判断单元壳体43整体的气密性的优劣。由此,与分别对主体部50以及连接器部52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单元壳体43的气密性检查的工时。
在形成单元壳体43时,熔融树脂难以流入由在支架64的一对分割体80、81的至少一方的抵接面82、83形成的起伏85所形成的第一空间91。因此,能够与单元壳体43的成形同时地形成连通路87。
由于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95存在后收缩的各向异性,所以在进入支架64内的树脂95与信号取出部件63(端子67的第一部分71以及基板66)之间,能够通过树脂95的后收缩,形成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二空间92,并且能够在单元壳体43容易地形成连通路87。
能够通过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的后收缩,在形成包含连接器部52的单元壳体43的树脂与信号取出部件63(端子67的第二部分72)之间,形成有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三空间93,并且能够在单元壳体43容易地形成连通路87。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装置34P的主要部分的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扭矩检测装置34P的主要部分的简图。
参照图6,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64P与图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64主要不同点在于,信号取出部件63P包含以从内部空间86侧的基板66的端部伸到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内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配置部90,在分割体80、81未设置有第一空间91的起伏85,以供延伸配置部90配置的方式形成有凹部80b、81b。此外,延伸配置部90、90Q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在基板66延伸配置,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在端子67Q的第一部分71Q延伸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严格来说,延伸配置部90的前端延伸至与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内周面成为一个面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进入支架64P内的树脂95P与延伸配置部90之间形成有第四空间94。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分割体80、81之间未形成有基于起伏85的第一空间91(参照图4),取代第一空间91,第四空间94包含于连通路87P。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与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通过连通路87P连通,所以能够通过一次检查判断单元壳体43整体的气密性的优劣。由此,与分别对主体部50以及连接器部52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单元壳体43的气密性检查的工时。
能够通过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的后收缩,在伸到单元壳体43的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内的延伸配置部90与树脂95P之间,形成有能够供空气通过的第四空间94,能够容易地形成单元壳体43的连通路87P。
即便在通过嵌入成形在支架64P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之间形成有树脂壁的结构中,若延伸配置部90在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内延伸,则也在延伸配置部90与树脂95P或者形成该树脂壁的树脂之间形成第四空间94。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二空间92、第三空间93(参照图2)以及第四空间94形成连通路87P,所以连通路87P能够连通内部空间86与连接器部52的内部空间75(参照图2)。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第一实施方式的连通路87由第一空间91、第二空间92以及第三空间93形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连通路87P由第二空间92、第三空间以及第四空间94形成,但不应限定于形成连通路87的各空间的组合。连通路87也可以通过第一空间91、第二空间92、第三空间93以及第四空间94的至少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任意形成。
在扭矩检测装置34的传感器单元42不包含支架64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情况下,连通路87仅由信号取出部件63与形成单元壳体43的树脂之间的空间形成、即第三空间93形成。
在嵌入成形单元壳体43时,也可以使用沿与未图示的金属模的上模与下模打开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的所谓的滑动模形成连通路87。具体而言,在嵌入成形单元壳体43时,在金属模内的规定位置配置销状的滑动模,在单元壳体43成形后,拔取滑动模而形成连通路87。也可以通过滑动模,将从主体部50的内部空间86侧的信号取出部件63的基板66的端部延伸至内部空间86的空间,作为连通路87的一部分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单元壳体43的成形使用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但也可以使用含有无机填料的树脂。另外,在仅通过由抵接面82、83的起伏85形成的第一空间91形成连通路87的情况下、在使用滑动模形成连通路87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不含有玻璃纤维、无机填料的树脂。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3月2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58088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

Claims (5)

1.一种扭矩检测装置,其包含:
沿周向配置磁极而成的永久磁铁;
磁轭,其由磁性体形成,并且以在所述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内包围所述永久磁铁的方式配置,通过相对于所述永久磁铁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对相位变化;
磁元件,其配置于所述磁轭的周围,并且输出与包含所述永久磁铁以及所述磁轭的磁回路的磁通对应的信号;
信号取出部件,其与所述磁元件电连接;以及
单元壳体,其由树脂形成,收容所述永久磁铁以及所述磁轭,并且以覆盖所述磁元件以及所述信号取出部件的方式成形为一体,
其中,
所述单元壳体包含:
主体部,其形成有收容所述永久磁铁以及所述磁轭的内部空间;以及
连接器部,其形成有供从所述树脂露出的所述信号取出部件的一端配置的内部空间,
在所述单元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连接器部的内部空间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检测装置,其中,
还包含配置于所述磁轭的周围并且收容所述磁元件以及所述信号取出部件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含:
第一分割体;以及
第二分割体,其以与所述第一分割体之间夹有所述磁元件以及所述信号取出部件的状态安装于所述第一分割体,
对于所述单元壳体,所述树脂覆盖所述支架的外侧面,在所述树脂的成形时与所述支架一体地形成,
在所述第一分割体以及所述第二分割体的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起伏,该起伏形成在成形时所述树脂无法进入所述第一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分割体之间的大小的第一空间,
所述连通路包含所述第一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
所述连通路包含在进入所述支架内的所述树脂与所述信号取出部件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
所述连通路包含在所述树脂与所述信号取出部件之间形成的第三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是至少含有玻璃纤维或者无机填料的树脂,
所述信号取出部件包含伸到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延伸配置部,
所述连通路包含在所述树脂与所述延伸配置部之间形成的第四空间。
CN201610150912.6A 2015-03-20 2016-03-16 扭矩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87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8088 2015-03-20
JP2015058088A JP6414692B2 (ja) 2015-03-20 2015-03-20 トルク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7792A true CN105987792A (zh) 2016-10-05
CN105987792B CN105987792B (zh) 2020-11-13

Family

ID=5558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09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87792B (zh) 2015-03-20 2016-03-16 扭矩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72239B2 (zh)
EP (1) EP3070448B1 (zh)
JP (1) JP6414692B2 (zh)
CN (1) CN1059877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282A (zh) * 2016-11-21 2018-05-2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73851A (zh) * 2017-04-28 2019-12-13 株式会社电装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传感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7253B2 (en) * 2015-12-03 2018-01-02 Jtekt Corporation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ensor assembly having a magnetic sensor circuit, a holder holding the magnetic sensor circuit and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holder members, and a resin case containing the holder
WO2018198576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株式会社Soken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09955890A (zh) * 2017-12-26 2019-07-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及车辆
JP7115113B2 (ja) * 2018-07-27 2022-08-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センサ装置
JP7378883B2 (ja) 2020-04-24 2023-11-14 カヤバ株式会社 トルクセンサ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3082A (ja) * 1994-06-13 1995-12-22 Honda Motor Co Ltd 操舵トルクセンサ
JPH10267769A (ja) * 1997-03-25 1998-10-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トルク検出器におけるハウジング成形構造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03241289A (zh) * 2012-02-01 2013-08-1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及具备该扭矩检测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3344390A (zh) * 2013-06-09 2013-10-09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罩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3348229A (zh) * 2011-02-08 2013-10-0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
US20150033877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Jtekt Corporation Torque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3990A (ja) * 2000-06-30 2002-01-18 Tokyo Shiyouketsu Kinzoku Kk 非接触式変位センサー用磁心
US6644134B2 (en) * 2002-02-21 2003-11-1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ux brush torque sensor
JP2003329523A (ja) * 2002-03-07 2003-11-19 Denso Corp トルクセンサ
JP4678519B2 (ja) 2006-02-16 2011-04-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5067676B2 (ja) * 2010-03-12 2012-11-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集磁モジュール
JP2011203091A (ja) * 2010-03-25 2011-10-13 Jtekt Corp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169700B (zh) * 2011-12-26 2016-03-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磁轭单元、磁轭单元制造方法、扭矩检测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239342B2 (ja) * 2013-10-24 2017-1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車両用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3082A (ja) * 1994-06-13 1995-12-22 Honda Motor Co Ltd 操舵トルクセンサ
JPH10267769A (ja) * 1997-03-25 1998-10-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トルク検出器におけるハウジング成形構造
CN103348229A (zh) * 2011-02-08 2013-10-0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03241289A (zh) * 2012-02-01 2013-08-1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及具备该扭矩检测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3344390A (zh) * 2013-06-09 2013-10-09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罩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US20150033877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Jtekt Corporation Torque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282A (zh) * 2016-11-21 2018-05-2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82282B (zh) * 2016-11-21 2022-01-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73851A (zh) * 2017-04-28 2019-12-13 株式会社电装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传感器模块
CN110573851B (zh) * 2017-04-28 2021-09-14 株式会社电装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传感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72239B2 (en) 2017-09-26
JP6414692B2 (ja) 2018-10-31
EP3070448B1 (en) 2018-05-02
EP3070448A1 (en) 2016-09-21
CN105987792B (zh) 2020-11-13
US20160273982A1 (en) 2016-09-22
JP2016176847A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7792A (zh) 扭矩检测装置
JP5962960B2 (ja) 電子ユニットの防水構造
CN102072697B (zh)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节气门控制装置
CN101334324B (zh) 扭矩检测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886612B2 (ja) ハウジン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ハウジング構造体
US7233141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wheel speed sens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
US10067016B2 (en) Torque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486068B (zh) 驱动装置
DE10228991B4 (de) Rotationsgeschwindigkeitsdetek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4724162A (zh) 电动动力转向用的马达驱动装置
CN103066787A (zh) 无刷电动机
EP2993765B1 (en) Motor device
CN105416396A (zh) 动力转向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207037A (zh) 动力转向装置
CN101517426A (zh) 旋转检测装置、具有它的车辆用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149034A1 (en) Wheel speed senso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welding terminal and electric wire
CN105358939B (zh) 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3112489B (zh) 车辆用转向装置
CN112825604A (zh) 车辆闩锁的模块化电子控制单元及具有模块化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闩锁
CN203643462U (zh) 轮速传感器及车辆
US1016670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using structure and housing structure
CN205059570U (zh) 感应件、感应单元、轮速传感装置以及车辆
CN103134419A (zh) 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EP3680636B1 (en) Integrated torque sensor and rotational position sensor
CN107112863A (zh) 电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