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2282B -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2282B
CN108082282B CN201711120667.5A CN201711120667A CN108082282B CN 108082282 B CN108082282 B CN 108082282B CN 201711120667 A CN201711120667 A CN 201711120667A CN 108082282 B CN108082282 B CN 108082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hield
circumferential end
magnetism collecting
end portion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0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2282A (zh
Inventor
堀田健作
松井纪晃
竹内彰启
久津见洋
幸村贵广
小山祥一
原口智
森内俊博
小角勇贵
梶谷正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82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2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2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2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 G01L3/101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 G01L5/221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to steering wheels, e.g. for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 G01L3/101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01L3/1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involv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involv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矩检测装置。转矩检测装置包括:集磁支架,其包围环状的集磁环并对集磁环进行保持;和磁屏蔽件,其具有周向端部,且安装于集磁支架的外周。集磁支架包括将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收容于内部空间的收容部。收容部包括外壁,该外壁以在其与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之间设置第一间隙的方式从径向外侧与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对置。

Description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对沿轴向连结的轴彼此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移量进行检测的转矩检测装置。日本特开2015-031600号公报中记载的转矩检测装置包括圆筒状的集磁支架、磁屏蔽件及壳体。集磁支架与集磁环被一体化。磁屏蔽件安装于集磁支架的外周面,减少外部磁场对集磁环造成的影响。壳体与集磁支架被一体化。
磁屏蔽件、集磁支架以及壳体因温度变化而伸缩。温度变化所致的伸缩程度因部件而异。因此,因温度变化致使磁屏蔽件被相对于集磁支架、壳体按压。特别是,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因温度变化所致的伸缩程度较大。因此,在集磁支架、壳体处,应力集中于与周向端部接触的部分,在该部分可能产生裂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抑制因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与磁屏蔽件的周围部件相接触而致使在该周围部件产生裂缝的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集磁环;集磁支架,其包围所述集磁环并对所述集磁环进行保持;以及磁屏蔽件,其具有周向端部,并安装于所述集磁支架的外周,所述集磁支架包括收容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以在其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从径向外侧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对置。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检测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转矩检测装置的周边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转矩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转矩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道工序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道工序的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工序的下一道工序的图。
图8是成形工序的注入工序中的磁屏蔽件的周边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道工序的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工序的下一道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检测装置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5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转矩检测装置1一体包括转矩传感器2和收容转矩传感器2的壳体3。搭载有转矩传感器2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5例如为双齿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daul-pin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电动动力转向装置5包括第一小齿轮轴7、第二小齿轮轴8以及齿条轴6。第一小齿轮轴7是形成有与齿条轴6的第一齿条6a啮合的第一小齿轮7a的转向操纵辅助力传递用小齿轮轴。第二小齿轮轴8是形成有与齿条轴6的第二齿条6b啮合的第二小齿轮8a的手动转向操纵力传递用小齿轮轴。
壳体3例如安装于供收容齿条轴6的齿条壳体10。转矩传感器2例如安装于第二小齿轮轴8。第二小齿轮轴8具有输入轴15、输出轴16及扭杆17。输入轴15经由转向轴11和中间轴12与方向盘13连结。在输出轴16形成有第二小齿轮8a。扭杆17以同轴的方式连结输入轴15和输出轴16。输入轴15和输出轴16被设定为能够在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
在齿条轴6的两端部经由横拉杆18和转向节臂19分别连结有转向轮20。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3,由此经由转向轴11、中间轴12、第二小齿轮轴8、齿条轴6、横拉杆18以及转向节臂19,使转向轮20转向。当驾驶员为了使转向轮20转向而操作方向盘13时,第二小齿轮轴8的输入轴15和输出轴16相对旋转,扭杆17扭转。
转矩传感器2对第二小齿轮轴8的扭杆17的扭转量进行检测。转矩传检测信号被发送给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25。ECU25基于转矩检测信号、从车速传感器(未图示)发送来的车速检测信号等,经由内置的驱动电路来驱动控制马达26。电动马达26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27减速而被传递到第一小齿轮轴7,并转换为齿条轴6的直线运动,而辅助转向操纵。
下面,详细说明转矩检测装置1的结构。图2是转矩检测装置1的周边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转矩传感器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转矩传感器2的立体图。转矩传感器2包括永磁铁40和与永磁铁40磁耦合的一对磁轭41。永磁铁40以与输入轴15同心并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一对磁轭41以与输出轴16同心并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通过输入轴15与输出轴16相对旋转,一对磁轭41与永磁铁40的相对位置变化,磁通变化。
转矩传感器2与ECU25电连接,检测来自磁轭41的磁通。转矩传感器2包括环状的第一电路部51。第一电路部51具有与输入轴15的中心轴线一致的中心轴线C1。将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R。将径向R中接近中心轴线C1的方向称为径向R的内侧(径向内侧)。将径向R中远离中心轴线C1的方向称为径向R的外侧(径向外侧)。将沿中心轴线C1的方向称为轴向X,将绕中心轴线C1的周向称为周向C。
第一电路部51包括环状的一对集磁环53和环状的集磁支架55。一对集磁环53与相对应的磁轭41分别磁耦合。集磁支架55包围集磁环53并对其进行保持。转矩传感器2还包括从第一电路部51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块状的第二电路部52。第二电路部52包括第一磁元件61、第二磁元件62、电子部件60以及支架63。第一磁元件61和第二磁元件62输出与磁路56的磁通相对应的信号。电子部件60与一对磁元件61、62电连接。支架63收容、保持一对磁元件61、62和电子部件60。
磁元件61、62例如是霍尔集成电路。在图2的剖视图中,一对磁元件61、62本来不会出现在附图上,但为了便于说明,用虚线将一对磁元件61、62这两者做了图示。电子部件60包括基板70和安装于基板70的电容器71。在基板70电连接有金属制的端子72。端子72包括与基板70连结的第一部分72a和从第一部分72a的顶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72b。电子部件60还包括将一对磁元件61、62与基板70连结的管脚73和覆盖电容器71的罩74。
支架63是树脂制的,形成为块状(大致长方体状)。支架63包括隔着电子部件60相互嵌合的一对分割体63a。壳体3使用单一材料一体地构成,包括筒状的主体部80、支架保持部82以及连接器部83。主体部80包围第二小齿轮轴8的输入轴15,形成有收容一对集磁环53和集磁支架55的内部空间80a。支架保持部82从主体部80的外周面突出,保持支架63。连接器部83从支架保持部82的突出端延伸,嵌合有防水性的连接器30。通过连接器30与连接器部83连接,端子72的第二部分72b与ECU25电连接。
借助密封部件31、密封部件32、轴承33以及密封部件34,壳体3被设置为防水状态,以免液体进入内部。密封部件31设置于主体部80与输入轴15之间。密封部件32设置于主体部80与齿条壳体10之间。轴承33设置于齿条壳体10与输出轴16之间。密封部件34设置于连接器30与连接器部83之间。
集磁支架55是树脂制的部件,被收容于树脂制的壳体3,与壳体3一体形成。集磁支架55包括环状部55b。环状部55b包括在轴向X上相互对接的一对分割体55a。各分割体55a与支架63所对应的分割体63a一体形成。各集磁环53包括环状部53a、第一元件对置部53b以及第二元件对置部53c。第一元件对置部53b从环状部53a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第一磁元件61对置。第二元件对置部53c从环状部53a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第二磁元件62对置。
各集磁环53以与对应的集磁支架55的分割体55a成为一体的方式,使用所对应的分割体55a的树脂模制而成,整体呈环状。即,集磁环53由各分割体55a各保持一个。集磁支架55的各分割体55a和各集磁环53以同心且非接触的方式包围所对应的磁轭41的外周。第一磁元件61配置于一对集磁环53的第一元件对置部53b之间。第二磁元件62配置于一对集磁环53的第二元件对置部53c之间。在一对磁元件61、62处,与永磁铁40和各磁轭41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而发生变动的磁通,由一对集磁环53感应。
第一电路部51还包括磁屏蔽件57,该磁屏蔽件57减少外部磁场对由各集磁环53、各磁轭41和永磁铁40形成的磁路56的影响。磁屏蔽件57安装于集磁支架55的外周。因此,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接邻配置。收容集磁支架55并与集磁支架55一体成形的壳体3配置于在集磁支架55的外周安装的磁屏蔽件57的周围。
磁屏蔽件57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呈C状,具有一对周向端部110。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是磁屏蔽件57在周向C上的端部。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分别配置于第二电路部52的两侧。集磁支架55还包括分别收容磁屏蔽件57的一对周向端部110的一对收容部100。一对收容部100在周向C上相互空开间隔地配置于环状部55b的外周。收容部100分别配置于第二电路部52的两侧。集磁支架55是通过将一对收容部100与环状部55b一体成形而形成的。但是,也可以不同于本实施方式,通过组装分别成形的一对收容部100和环状部55b来形成集磁支架55。
集磁支架55在轴向X上分拆,由此一对收容部100也在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分拆。即,各收容部100包括以形成内部空间101的方式在轴向X上相互嵌合的一对分割体100a。收容部100具有内部空间101和使内部空间1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02。开口102设置于收容部100在周向C上的一端。
作为构成磁屏蔽件57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铁、磁性不锈钢等。铁的线膨胀系数为1.21×10-5/℃。磁性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为1.02×10-5/℃。作为构成集磁支架55、壳体3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PA6T/6I、PA612等。PA6T/6I的线膨胀系数为5.0×10-5/℃。PA612的线膨胀系数为8.0×10-5/℃。
树脂制的集磁支架55和壳体3与金属制的磁屏蔽件57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因此,因温度变化所致的伸缩程度差异较大。图5是图4中的沿V-V线的截面的示意图。图4未示出壳体3。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壳体3进行图示。收容部100包括外壁103、内壁104、一对轴向壁105(参见图4)以及底壁106。外壁103从径向外侧划分形成内部空间101。内壁104从径向内侧划分形成内部空间101。一对轴向壁105分别从轴向X上的两侧划分形成内部空间101。底壁106从周向C上的与开口102相反一侧划分形成内部空间101。
外壁103以在其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之间设置第一间隙S1的方式,从径向外侧与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对置。内壁104以在其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之间设置第二间隙S2的方式,从径向内侧与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对置。底壁106以在其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之间设置第三间隙S3的方式,从在周向C上与开口102相反一侧与周向端面110c对置。
一对收容部100的各自开口102被设置于周向C上与第二电路部5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参见图4)。磁屏蔽件57的各周向端部110从周向C插入所对应的收容部100,由此收容于收容部100内。在包括间隙S1~S3的内部空间101中未夹设有构成壳体3的树脂120。收容部100的外壁103包括接触部103a,该接触部103a在比所对应的周向端部110靠该收容部100的开口102侧(磁屏蔽件57在周向C上的中央侧),与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接触。具体而言,磁屏蔽件57在比第一间隙S1靠开口102侧,夹设于收容部100的内壁104与外壁103的接触部103a之间。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包括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和磁屏蔽件57中的周向端部110以外的部分的外周面57b。即,接触部103a与外周面57b接触。
在收容部100的内壁104,在从该收容部100的开口102侧朝向底壁106侧的途中,设置有使内壁104向径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台阶差107。壳体3从径向外侧紧贴收容部100的外壁103,并从径向外侧与磁屏蔽件57中的周向端部110以外的部分接触。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在顶端具有一对角部111。角部111分别设置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相连结的连结部分以及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相连结的连结部分。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包括弯曲部112,该弯曲部112以使周向端面110c朝向收容部100的内壁104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弯曲。
下面详细说明这样的转矩检测装置1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转矩传感器2,该转矩传感器2的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收容于收容部100,且该转矩传感器2具备外周安装有磁屏蔽件57的集磁支架55。这里,准备是指准备制造某装置所使用的零部件、工具,但未必需要自行制造零部件、工具。换言之,零部件、工具的准备包括让其他生产商制造某装置的制造工序中所使用的零部件、工具。例如,身为转矩检测装置1的部件的转矩传感器2可以由制造转矩检测装置1的人自行制造,也可以让其他生产商制造。
如图6所示,准备供收纳转矩传感器2的嵌入成形用的模具90。与转矩传感器2相同,身为制造转矩检测装置1所使用的工具的模具90可以由制造转矩检测装置1的人自行制造,也可以让其他生产商制造。图6是用于说明转矩检测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道工序的示意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结构而图示出转矩传感器2(在后述的图7和图9中亦同)。具体而言,省略对第一电路部51的集磁环53和磁屏蔽件57、第二电路部52的一对磁元件61、62以及电子部件60的图示。将支架63和一对集磁支架55图示为单一部件。
参照图6,模具90包括在上下方向Z上相互对置的上模91和下模92。上模91的下表面和下模92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Z上对置。模具90通过上模91的下表面的局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的局部接触而合模,通过上模91的下表面与下模92的上表面相互分离而打开。模具90包括在模具90合模的状态下由上模91的下表面和下模92的上表面划分形成的内部空间95。在上模91的下表面形成有从上方划分形成内部空间95的第一凹凸部91a。在下模92的上表面形成有从下方划分形成内部空间95的第二凹凸部92a。
模具90包括柱状的支承部94,该支承部94从下模9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能够支承转矩传感器2的第一电路部51。在模具90合模的状态下,支承部94向上模91突出。在模具90合模的状态下,支承部94的表面94a、第一凹凸部91a以及第二凹凸部92a构成模具90的内壁面90a。内部空间95由内壁面90a划分形成。
内部空间95包括第一室96和第二室97。在将转矩传感器2配置于模具90内的状态下,在第一室96收容有第一电路部51。在将转矩传感器2配置于模具90内的状态下,在第二室97收容有第二电路部52。第二室97与第一室96连通。转矩传感器2配置于模具90内的状态是指,转矩传感器2的第一电路部51被支承于支承部94,并且,模具90合模的状态。支承部94从下方支承第一电路部51。
模具90包括用于向第一室96注入树脂的浇口93。浇口93可以在上模91的第一凹凸部91a处形成于位于最上方的部分。浇口93例如以包围支承部9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于多个部位。浇口93与第一室96连通。第二室97包括连接器形成部97b和从水平方向观察呈大致矩形状的支架形成部97a。在支架形成部97a收纳有第二电路部52。在连接器形成部97b收纳有从第二电路部52延伸的端子72的第二部分72b。
也可以是,不同于本实施方式,上模91包括与支承部94的上端部抵接的凸部(未图示),浇口93设置于该凸部中与支承部94抵接的部分。接下来,在模具90内配置转矩传感器2(配置工序)。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图示出模具90打开状态下的上模91和下模92。
将转矩传感器2配置于上模91和下模92之间,使上模91和下模92相互接近而合模模具90。由此,以第一电路部51的一对集磁支架55的内周面由支承部94支承的方式,将转矩传感器2配置于模具90内。图7是用于说明图6的下一道工序的示意图。接下来,执行成形工序,向模具90内注入树脂120,在维持间隙S1~S3的状态下成形壳体3。具体而言,首先,如图7所示,向配置有转矩传感器2的模具90内注入熔融的树脂120(注入工序)。树脂120被从浇口93注入第一室96(参见图7的粗箭头)。注入到第一室96的树脂120的一部分流入第二电路部52。模具90与转矩传感器2之间被树脂120填充。图7图示出向模具90内注入树脂120的途中状态。具体而言,图7还示出流入第二室97内的树脂120。以双点划线示出流入第二室97内的树脂120。
如图8所示,在成形工序中,因来自模具90内的树脂120的压力,在比周向端部110靠所对应的收容部100的开口102侧,该收容部100被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外周面57b)按压。具体而言,收容部100的外壁103以外壁103中的划分形成开口102的部分趋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的方式弹性变形,该部分被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按压(参见空心箭头)。由此,开口102在径向上变窄,抑制树脂120进入内部空间101(第一间隙S1)。在比周向端部110靠开口102侧,外壁103因来自树脂120的压力而被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外周面57b)按压之前,外壁103就与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b接触。
然而,参照图8的双点划线,因来自树脂120的压力而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b按压之前的外壁103未必需要与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b接触。即,外壁103可以构成为因树脂120的压力而被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b按压而与外周面57b接触。
优选以使收容部100的外壁103的接触部103a与壳体3的熔接线(模具90的浇口93)从轴向X观察不重叠的方式,在周向C上配置收容部100。图9是用于说明图7的下一道工序的示意图。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成形工序中,在向模具90填充了树脂120的状态下,借助模具90,冷却树脂120,由此使树脂120固化(冷却工序)。由此,将壳体3与转矩传感器2一体成形。
具体而言,参照图9,填充于第一室96的树脂120固化,由此壳体3的主体部80成形。填充于第二室97的支架形成部97a的树脂120固化,由此壳体3的支架保持部82成形。填充于第二室97的连接器形成部97b的树脂120固化,由此壳体3的连接器部83成形。在上下方向Z上打开模具90,从模具90中取出一体形成后的壳体3和转矩传感器2(取出工序)。由此,完成一体形成有转矩传感器2和收容转矩传感器2的壳体3的转矩检测装置1。
在将转矩检测装置1搭载于车辆上使用时,磁屏蔽件57、集磁支架55以及壳体3因温度变化而伸缩。各部件因温度变化所致的在径向R上的伸缩程度,越远离中心轴线C1则越大。因此,在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壳体3接触的情况下,特别是,集磁支架55、壳体3上的与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接触的部分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裂缝。
但是,根据该实施方式,包围环状的集磁环53并对其进行保持的集磁支架55包括收容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收容部100。在从径向外侧与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对置的外壁103和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S1。因此,能够避免配置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周围的部件亦即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接触而在集磁支架55产生裂缝。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若为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具有角部111的结构,则避免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接触,由此能够更好地抑制裂缝的产生。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壳体3之间,无需设置用于避免应力集中的缓冲材料,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根据该实施方式,收容部100的外壁103包括接触部103a,该接触部103a在比所对应的周向端部110靠该收容部100的开口102侧,与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外周面57b)接触。因此,能够避免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接触,并且,能够将磁屏蔽件57良好地保持于集磁支架55。
只要是安装有像这样的磁屏蔽件57的集磁支架55,就能用于嵌入成形。即,在将安装有磁屏蔽件57的集磁支架55配置于模具90内,向模具90内注入树脂120,将集磁支架55与壳体3一体成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接触部103a抑制树脂120经由开口102进入收容部100内。因此,能够避免通过嵌入成形而成形的壳体3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壳体3接触而在壳体3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出现。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外壁103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之间未夹设有构成壳体3的树脂120。因此能够避免壳体3中位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周围的部分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接触。根据该实施方式,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包括向径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112。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与收容部100的外壁103之间的第一间隙S1。即,能够良好地避免外壁103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接触。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与在收容部100中从径向内侧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对置的内壁104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S2。由此,能够避免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内周面110b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接触而在集磁支架55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出现。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与在收容部100中从周向C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对置的底壁106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S3。由此,能够避免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面110c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接触而在集磁支架55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出现。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集磁支架55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接触。由此,即使在集磁支架55的线膨胀系数与磁屏蔽件57的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抑制裂缝的产生。根据该实施方式,安装有磁屏蔽件57的集磁支架55配置于模具90内,向配置有集磁支架55的模具90内注入树脂120。由此,集磁支架55与壳体3一体形成。在维持在设置于集磁支架55的收容部100中从径向外侧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对置的外壁103、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外周面110a之间的第一间隙S1的状态下,执行成形工序。因此,能够避免集磁支架55和壳体3中位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的周围的部分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与集磁支架55和壳体3接触而在集磁支架55和壳体3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出现。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比各周向端部110靠所对应的收容部100的开口102侧,利用来自模具90内的树脂120的压力,将外壁103向磁屏蔽件57的外周面57a(外周面57b)按压。因此,能够既维持第一间隙S1,又抑制树脂120进入内部空间101。因此,能够良好地避免集磁支架55和壳体3与磁屏蔽件57的周向端部110接触。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方案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收容部100可以构成为未设置第二间隙S2和第三间隙S3中的至少一者。在未设置第二间隙S2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内壁104设置台阶差107。
也可以是,不同于本实施方式,转矩传感器2无需用于被安装于第二小齿轮轴8的转矩传感器2,例如,用于安装于转向轴11的转矩传感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21日递交的第2016-226315号日本特许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Claims (8)

1.一种转矩检测装置,包括:
环状的集磁环;
集磁支架,其包围所述集磁环并对所述集磁环进行保持;以及
磁屏蔽件,其具有周向端部,并安装于所述集磁支架的外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磁支架包括收容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收容部,
所述收容部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以在其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从径向外侧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对置,
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包括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弯曲的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在周向上的一端的开口,
所述外壁具有在比所述周向端部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容所述集磁支架并与所述集磁支架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壳体,
在所述外壁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之间,未夹设构成所述壳体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容所述集磁支架并与所述集磁支架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壳体,
在所述外壁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之间,未夹设构成所述壳体的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以在其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内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从所述径向内侧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内周面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以在其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面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从周向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面对置。
7.一种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转矩检测装置具备:集磁支架,其包围环状的集磁环;磁屏蔽件,其以周向端部收容于在所述集磁支架设置的收容部方式安装于所述集磁支架的外周;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集磁支架并与所述集磁支架一体形成,
所述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工序,其中,以在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与在所述收容部处从径向外侧与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安装有所述磁屏蔽件的所述集磁支架配置于模具内;
成形工序,其中,向配置有所述集磁支架的所述模具内注入树脂,并在维持所述间隙的状态下成形所述壳体,
所述磁屏蔽件的周向端部包括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弯曲的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工序中,因来自所述模具内的树脂的压力,所述外壁在比所述周向端部靠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侧的位置被按压于所述磁屏蔽件的外周面。
CN201711120667.5A 2016-11-21 2017-11-14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082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6315 2016-11-21
JP2016226315A JP6883255B2 (ja) 2016-11-21 2016-11-21 トルク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2282A CN108082282A (zh) 2018-05-29
CN108082282B true CN108082282B (zh) 2022-01-11

Family

ID=6040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0667.5A Active CN108082282B (zh) 2016-11-21 2017-11-14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7016B2 (zh)
EP (1) EP3324167B1 (zh)
JP (1) JP6883255B2 (zh)
CN (1) CN1080822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22999B4 (de) * 2017-12-18 2021-10-21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einrichtung für ein Lenksystem eines Fahrzeugs
JP7115113B2 (ja) * 2018-07-27 2022-08-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センサ装置
JP7127417B2 (ja) * 2018-08-09 2022-08-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センサ装置
JP7124566B2 (ja) 2018-08-29 2022-08-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センサ装置
DE102018131712A1 (de) * 2018-12-11 2020-06-18 Thyssenkrupp Ag Magnetische Abschirmung eines Drehmomentsensors für eine elektromechanische Hilfskraftlenk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22130102A (ja) * 2021-02-25 2022-09-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磁気シールド、センサ装置、及び磁気シールドの組み付け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86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1980915A (zh) * 2008-06-26 2011-02-23 大星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转向系统的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
JP2014059179A (ja) * 2012-09-14 2014-04-03 Jtekt Corp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900748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转矩检测装置的转向装置
CN104554427A (zh) * 2013-08-02 2015-04-2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5987792A (zh) * 2015-03-20 2016-10-0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7480A (ja) * 2006-01-11 2007-07-26 Jtekt Corp トルク検出装置
KR102120313B1 (ko) * 2013-09-27 2020-06-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토크 인덱스 센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86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1980915A (zh) * 2008-06-26 2011-02-23 大星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转向系统的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
JP2014059179A (ja) * 2012-09-14 2014-04-03 Jtekt Corp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900748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转矩检测装置的转向装置
CN104554427A (zh) * 2013-08-02 2015-04-2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矩检测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5987792A (zh) * 2015-03-20 2016-10-0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扭矩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4167B1 (en) 2019-10-30
JP6883255B2 (ja) 2021-06-09
EP3324167A1 (en) 2018-05-23
US20180143092A1 (en) 2018-05-24
JP2018084444A (ja) 2018-05-31
US10067016B2 (en) 2018-09-04
CN108082282A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2282B (zh) 转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99363B (zh) 外壳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外壳结构体
US9772239B2 (en) Torque detection apparatus
US8015885B2 (en) Torque detector
CN101646931B (zh) 转矩检测装置
EP2308743B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9341528B2 (en) Torque detector and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torque detector
JP5994264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89761B2 (en) Torque sens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7103498B2 (ja) 検出装置
CN108534804B (zh) 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EP3238905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using structure and housing structure
JP5508826B2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2009092463A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トルク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94263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72434A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2005156468A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2005172433A (ja) トルクセンサ
JP2005156467A (ja) トルク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